CN201947245U - 带隔离的i/v变换电路 - Google Patents

带隔离的i/v变换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47245U
CN201947245U CN2010205910960U CN201020591096U CN201947245U CN 201947245 U CN201947245 U CN 201947245U CN 2010205910960 U CN2010205910960 U CN 2010205910960U CN 201020591096 U CN201020591096 U CN 201020591096U CN 201947245 U CN201947245 U CN 2019472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filter capacitor
operational amplifier
optocoupler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9109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鲁仁全
李慧
邹洪波
薛安克
付华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02059109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472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472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4724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etworks Using Active Elements (AREA)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隔离的I/V变换电路。现有的电路在信号传递过程中存在非线性问题。本实用新型是将两个传输特性是非线性的光耦的集电极分别引到运放的两个输入端,利用运放的虚短原理,消除光耦的非线性,使输入电流经过隔离后精确地传输到采样电阻上,采样电阻上的压差再经过差分运放转变成和输入电流成比例的电压信号。本实用新型电路精度高且电路简单、成本低、容易实现。

Description

带隔离的I/V变换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拟信号隔离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隔离的I/V变换电路。
背景技术
在大多数应用场所,尤其是工业现场中,一般采用4~20mA(或0~20mA)电流信号作为信号传输的方式,而数字系统前端A/D模块的输入电压范围是0~5V。因此,在接收电流信号时,要将电流信号先变换成电压信号,然后才能送往A/D转换模块。这中间要有一个电流到电压(即I/V)的变换电路,这种变换电路主要有两类,即无源I/V变换电路和有源I/V变换电路。无源I/V变换电路主要是利用无源器件电阻来实现,并加滤波和输出限幅等保护措施。而有源的主要则是利用有源器件运算放大器和电阻组成,利用运算放大器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由于接收的电流信号一般会带来干扰,这不利于后端电路的数字化处理,现在常用的处理措施是在电路中加入光耦隔离电路。光耦是一种把发光元件和光敏元件封装在同一个外壳内组合而成的以光为媒介传输信号的光电转换器件,它实现了电-光-电的转换。由于没有直接的电气连接,外界干扰无法影响后续处理电路,这样就有力地抑制了尖峰脉冲和其它噪声的干扰,使系统的性能得到有效的改善。但是光耦实际上是一种非线性器件,即使是线性光耦,生产广家也没有给出精确的输入输出之间的线性关系式,这就导致直接用光耦来传递模拟量时的精确度较差,因此,光耦直接用于隔离传输模拟量时,要考虑其非线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带隔离的I/V变换电路。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带隔离的I/V变换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一滤波电容C1、第二滤波电容C2、第三滤波电容C3、第四滤波电容C4、第五滤波电容C5、第六滤波电容C6、第七滤波电 容C7、第一光耦U1A、第二光耦U1B、第一运算放大器U2A、第二运算放大器U2B和第三运算放大器U2C。
第一电阻R1一端作为I/V变换电路信号输入端接输入信号,另一端接第一光耦U1A的二极管正极,第一光耦U1A的二极管负极接地;第一光耦U1A的光敏管集电极、第二电阻R2的一端以及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2A正向输入端连接,第一光耦U1A的光敏管发射极接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5V电源;第一运算放大器U2A输出端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三滤波电容C3的一端、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第三滤波电容C3的另一端、第八电阻R8的一端接第二光耦U1B的二极管正极,第二光耦U1B的二极管负极接地;第二光耦U1B的光敏管集电极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一运算放大器U2A负向输入端连接,第二光耦U1B的光敏管发射极接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5V电源。
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四滤波电容C4的一端、第五滤波电容C5的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B负向输入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第五滤波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第四滤波电容C4的另一端、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第六滤波电容C6的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B正向输入端连接,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第六滤波电容C6的另一端、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B输出端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第七滤波电容C7的一端、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与第三运算放大器U2C负向输入端连接,第七滤波电容C7的另一端、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接地;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接1.25V电源,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与第三运算放大器U2C正向输入端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与第三运算放大器U2C输出端连接,作为I/V变换电路的输出。
所述的第一运算放大器U2A、第二运算放大器U2B和第三运算放大器U2C集成在同一芯片LM224AD中,第一滤波电容C1的一端、第二滤波电容C2的一端接地,第一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第二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芯片LM224AD的供电端接+9V电源。
所述的第一光耦U1A与第二光耦U1B集成在同一芯片TLP521-2中。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点是将两个传输特性是非线性的光耦的集电极分别 引到运放的两个输入端,利用运放的虚短原理,消除了光耦的非线性,使输入电流经过隔离后精确地传输到采样电阻上,采样电阻上的压差再经过差分运放转变成和输入电流成比例的电压信号。该电路经过实际测量,精度很高,且电路简单、成本低、容易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中的第一部分;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中的第二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带隔离的I/V变换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五电阻R15、第一滤波电容C1、第二滤波电容C2、第三滤波电容C3、第四滤波电容C4、第五滤波电容C5、第六滤波电容C6、第七滤波电容C7、第一光耦U1A、第二光耦U1B、第一运算放大器U2A、第二运算放大器U2B和第三运算放大器U2C。
第一电阻R1一端作为I/V变换电路信号输入端接输入信号,另一端接第一光耦U1A的二极管正极,第一光耦U1A的二极管负极接地;第一光耦U1A的光敏管集电极、第二电阻R2的一端以及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2A正向输入端连接,第一光耦U1A的光敏管发射极接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5V电源;第一运算放大器U2A输出端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三滤波电容C3的一端、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第三滤波电容C3的另一端、第八电阻R8的一端接第二光耦U1B的二极管正极,第二光耦U1B的二极管负极接地;第二光耦U1B的光敏管集电极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一运算放大器U2A负向输入端连接,第二光耦U1B的光敏管发射极接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5V电源。
第一电阻R1的阻值为100Ω,起限流的作用。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的阻值都为100Ω,两个并联在一起,相当于50Ω(代替一个50Ω的电阻),起限流作用。第三滤波电容C3的容量值为0.1uF。第四电阻R4的阻值为250Ω,并且要确保其阻值误差在1%以内,作为采样电阻。第一光耦U1A的二极管负极 接地端要与其他器件的接地端独立,起到电流隔离的作用。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的阻值都为100Ω,两个并联在一起,相当于50Ω(代替50Ω的电阻),起限流作用。第一光耦U1A的光敏管集电极输出信号接入第一运算放大器U2A的正向输入端,第二光耦U1B的光敏管集电极输出反馈到第一运算放大器U2A负向输入端,根据运算放大器负反馈电路的原理,第一运算放大器U2A负向输入端的电压自动跟踪其正向输入端的电压,使电路输入端电流与第四电阻R4上的电流相等。由于受到器件特性的影响,第四电阻R4每一端对地的电压不确定,但是其两端的电压差是确定的,即为
VA-VB=IN×R4    (1)
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四滤波电容C4的一端、第五滤波电容C5的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B负向输入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第五滤波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第四滤波电容C4的另一端、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第六滤波电容C6的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B正向输入端连接,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第六滤波电容C6的另一端、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B输出端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第七滤波电容C7的一端、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与第三运算放大器U2C负向输入端连接,第七滤波电容C7的另一端、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接地;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接1.25V电源,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与第三运算放大器U2C正向输入端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与第三运算放大器U2C输出端连接,作为I/V变换电路的输出。
第四滤波电容C4、第五滤波电容C5、第六滤波电容C6的容量均为0.1uF,它们的作用是使得与之并联的器件两端的电压稳定。第七电阻R7、第九电阻R9阻值分别为16KΩ、20KΩ,起分压作用。第八电阻R8的阻值为16KΩ,起限流作用。第十电阻R10的阻值为20KΩ,起反馈电压的作用。这些电容器件、电阻器件与运算放大器一起组成差分放大电路,将第四电阻R4两端的电压差输出放大。具体过程如下:
由于第九电阻R9的分压作用,第二运算放大器U2B负向输入端电压V1为
V 1 = VA R 7 + R 9 R 9 = 5 9 VA - - - ( 2 )
由运算放大器虚短的知识可知,第二运算放大器U2B正向输入端电压V2与其反向输入端电压V1相等。再由运算放大器虚断的知识可知,流过第八电阻 R8的电流I8等于流过第十电阻R10的电流I10,所以有
VB - V 2 R 8 = V 2 - V 01 R 10 , VB - V 1 R 8 = V 1 - V 01 R 10 - - - ( 3 )
由(2)式和(3)式可得
V01=1.25(VA-VB)                  (4)
第七滤波电容C7的容量为0.1uF,它的作用是使得与之并联的器件两端的电压稳定。第十一电阻R11的阻值为20KΩ,起限流作用。第十二电阻R12、第十四电阻R14的阻值均为20KΩ,起分压作用。第十三电阻R13的阻值为20KΩ,起反馈电压的作用。第十五电阻R15的阻值都为20KΩ,起偏置作用。这些电容器件、电阻器件以及1.25V电源与运算放大器一起组成减法电路,将差分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变换为0~5V。具体过程如下:
由于第十四电阻R14的分压作用,第三运算放大器U2C负向输入端电压V3为 V 3 = V 01 R 12 + R 14 R 14 = 1 2 VA - - - ( 5 )
由运算放大器虚短的知识可知,第三运算放大器U2C正向输入端电压V4与其反向输入端电压V3相等。再由运算放大器虚断的知识可知,流过第十一电阻R11的电流I11等于流过第十三电阻R13的电流I13,所以
1.25 - V 4 R 11 = V 4 - V 0 R 13 , 1.25 - V 3 R 11 = V 3 - V 0 R 13 - - - ( 6 )
由(4)式、(5)式和(6)式可得
V0=1.25(VA-VB)-1.25              (7)
这样差分放大电路输出端电压变换为0~5V。
再把(1)式代入(7)式,可得
V0=1.25×IN×R4-1.25             (8)
因此,最终实现了4~20mA的电流到0~5V电压的转换。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运算放大器U2A、第二运算放大器U2B和第三运算放大器U2C集成在同一芯片LM224AD中,第一滤波电容C1的一端、第二滤波电容C2的一端接地,第一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第二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芯片LM224AD的供电端接+9V电源。第一光耦U1A与第二光耦U1B集成在同一芯片TLP521-2中。

Claims (1)

1.带隔离的I/V变换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一滤波电容C1、第二滤波电容C2、第三滤波电容C3、第四滤波电容C4、第五滤波电容C5、第六滤波电容C6、第七滤波电容C7、第一光耦U1A、第二光耦U1B、第一运算放大器U2A、第二运算放大器U2B和第三运算放大器U2C,其特征在于:
第一电阻R1一端作为I/V变换电路信号输入端接输入信号,另一端接第一光耦U1A的二极管正极,第一光耦U1A的二极管负极接地;第一光耦U1A的光敏管集电极、第二电阻R2的一端以及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2A正向输入端连接,第一光耦U1A的光敏管发射极接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5V电源;第一运算放大器U2A输出端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三滤波电容C3的一端、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第三滤波电容C3的另一端、第八电阻R8的一端接第二光耦U1B的二极管正极,第二光耦U1B的二极管负极接地;第二光耦U1B的光敏管集电极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一运算放大器U2A负向输入端连接,第二光耦U1B的光敏管发射极接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5V电源;
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四滤波电容C4的一端、第五滤波电容C5的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B负向输入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第五滤波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第四滤波电容C4的另一端、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第六滤波电容C6的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B正向输入端连接,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第六滤波电容C6的另一端、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B输出端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第七滤波电容C7的一端、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与第三运算放大器U2C负向输入端连接,第七滤波电容C7的另一端、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接地;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接1.25V电源,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与第三运算放大器U2C正向输入端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与第三运算放大器U2C输出端连接,作为I/V变换电路的输出;
所述的第一运算放大器U2A、第二运算放大器U2B和第三运算放大器U2C集成在同一芯片LM224AD中,第一滤波电容C1的一端、第二滤波电容C2的一端接地,第一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第二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芯片LM224AD的供电端接+9V电源;
所述的第一光耦U1A与第二光耦U1B集成在同一芯片TLP521-2中。
CN2010205910960U 2010-11-02 2010-11-02 带隔离的i/v变换电路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472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910960U CN201947245U (zh) 2010-11-02 2010-11-02 带隔离的i/v变换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910960U CN201947245U (zh) 2010-11-02 2010-11-02 带隔离的i/v变换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47245U true CN201947245U (zh) 2011-08-24

Family

ID=44474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91096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47245U (zh) 2010-11-02 2010-11-02 带隔离的i/v变换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4724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7335A (zh) * 2011-11-30 2012-04-25 江苏奇异点网络有限公司 光电检测前置放大电路
CN103023331A (zh) * 2011-09-28 2013-04-03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高压开关电源的隔离式电压电流检测控制电路
CN103023328A (zh) * 2011-09-28 2013-04-03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高压开关电源的隔离式电压电流检测控制电路
CN110098831A (zh) * 2019-06-11 2019-08-06 深圳市红芯微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隔离电路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3331A (zh) * 2011-09-28 2013-04-03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高压开关电源的隔离式电压电流检测控制电路
CN103023328A (zh) * 2011-09-28 2013-04-03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高压开关电源的隔离式电压电流检测控制电路
CN103023331B (zh) * 2011-09-28 2015-09-30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高压开关电源的隔离式电压电流检测控制电路
CN103023328B (zh) * 2011-09-28 2016-01-20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高压开关电源的隔离式电压电流检测控制电路
CN102427335A (zh) * 2011-11-30 2012-04-25 江苏奇异点网络有限公司 光电检测前置放大电路
CN110098831A (zh) * 2019-06-11 2019-08-06 深圳市红芯微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隔离电路
CN110098831B (zh) * 2019-06-11 2024-02-09 深圳市红芯微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隔离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64819B (zh) 一种高精度带隔离的i/v变换电路
CN102692883B (zh) 一种工程机械专用控制器的模拟量输入电路
CN201947245U (zh) 带隔离的i/v变换电路
CN102645293A (zh) 一种智能压力变送器
CN201215954Y (zh) 一种数字光接收器的光功率检测监控电路
CN204330080U (zh) 一种基于采样电容的液位检测电路
CN209961315U (zh) 一种动、静态轨道衡称重仪
CN210469231U (zh) 微弱信号放大器
CN106679861A (zh) 一种智能压力变送器
CN103076480B (zh) 微小信号采集卡
CN202092805U (zh) 一种力传感器的信号获取电路
CN202853834U (zh) 一种带温漂补偿的压力测量装置
CN102768096B (zh) 带温漂补偿的压力测量装置
CN102035546A (zh) 电压电流转换器
CN111060742A (zh) 一种电流测试仪
CN206740279U (zh) 一种压力测量电路
CN207010652U (zh) 一种pwm脉宽信号da转换微型隔离变送器
CN202994876U (zh) 微小信号采集卡
CN115856355A (zh) 一种基于PCap电容测量元件的全数字石英加速度计
CN201247271Y (zh) 电子式单相有功电能表
CN201247272Y (zh) 电子式单相多费率电能表
CN211317573U (zh) 一种具有隔离功能的温度数据采集电路
CN103868617A (zh) 铂电阻测温电路
CN202393454U (zh) 一种油量传感器采集电路
CN112630524A (zh) 一种小电流信号采集处理电路及采集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2080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2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