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28139U - 一种万能集成化新动力发电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万能集成化新动力发电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28139U
CN201928139U CN2010206810315U CN201020681031U CN201928139U CN 201928139 U CN201928139 U CN 201928139U CN 2010206810315 U CN2010206810315 U CN 2010206810315U CN 201020681031 U CN201020681031 U CN 201020681031U CN 201928139 U CN201928139 U CN 2019281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wheel
power pack
main shaft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68103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商水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68103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281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281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2813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14Extreme weather resilient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s, e.g. strengthening power lines or underground power cab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万能集成化新动力发电机组,包括发电机,所述发电机一端设有轴头齿轮,还包括连接组件和含有2个以上互相连接且独立设置的能量组件;本实用新型不但具有多种新能源高密度利用,制造方便,成本低,普及率高的特点,而且根据大自然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所形成不同的特性,灵活机动、非常理想化地调节各种不确定因素的自然能量,统筹兼顾性地进行正常发电,实现互补性功能强,做到连续发电不停机,不受能源多少的限制和影响,并得到长时间稳定电压输出,节省大量的能源,做到低碳能源遍地开花,实现真正的绿色能源世界。

Description

一种万能集成化新动力发电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万能集成化新动力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是“现代工业的血液”,在没有研发出切实可行的新能源动力发电机之前,人类只能依赖于地下资源,但传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污染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于是,有不计其数的科学家进入了研发新能源队伍的行列,但研发新能源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障碍。
我们都知道,大自然中的风源、水源、太阳光,有强有弱、有多有少,会产生很多不确定因素,会严重影响正常发电。如果我们能把万种能量聚集到一起,那么能量的强与弱就可以进行统筹兼顾和互补,即集成化发电,就可以做到不间断地大功率连续发电,还能收集更多的大自然资源创造条件。比如,车辆行驶压力、人车同行压力驱动旋转力、地球引力机构利用强大的惯性力矩驱动旋转力,都已经被证实是可以引入到万能集成化新动力之内,水能、风能、太阳能、热能、地球引力能、反馈增强能,汽、柴、植物油各种动力能,车辆驶过路面的压力能、摩托车和人行驶走动的压力能量,不管是无碳能量或是有碳能量都可以混合集成在一起发电,真正能体现出低碳的含意。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发电机做了深入的研究,设计出一种万能集成化新动力发电机组,该发电机组能够在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即使大自然资源在不确定的因素情况下,不但能进行发电,而且能保持有平稳的输出电压,同时在发电时实现互补性强,可连续发电不停机,不受能源多少的限制和影响,节省大量的能源,实现真正的低碳,实行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方针,对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万能集成化新动力发电机组,不但具有多种新能源高密度利用,制造方便,成本低,普及率高的特点,而且根据大自然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所形成不同的特性,灵活机动、非常理想化地调节各种不确定因素下的自然资源,统筹兼顾性地进行正常发电,实现互补性功能强,并保持平稳的输出电压,做到连续发电不停机,不受能源多少的限制和影响,节省大量的能源,可把小量或少量的自然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同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有利于各种场所建立发电站,改善环境恶劣地带输送电源难的状况,减少高压线路输送成本高的困局,做到低碳能源遍地开花,实现真正的绿色能源世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万能集成化新动力发电机组,包括发电机,所述发电机一端设有轴头齿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组件和含有2个以上互相连接且独立设置的能量组件;
进一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过轮、夹板以及设置在夹板内的大钢轮、条轴、主弹簧、条合和条合轮,其中,所述过轮设置在主轴的右侧,与所述大钢轮连接设置;所述大钢轮与条轴固定连接;所述主弹簧的内端与条轴上设有的扣孔相连接,外端与条合的内壁相扣固定;所述条合轮设置在条合的外围,与轴头齿轮连接设置。
由于设置了连接组件,就能将多种能量汇总后,传输到发电机上,其中过轮能够带动大钢轮,并通过大钢轮的转动绞紧主弹簧,在主弹簧的反弹力作用下,主弹簧带动条合,进而通过条合轮使发电机旋转,将机械力转变为电能。当各种能量集成到同一支主轴上的能量不是很稳定,本实用新型就是采取主弹簧作为末级推动力,具有缓冲,储存,和释放功能。在过轮上的能量与发电机上的轴头齿轮能量基本一样,没有被削减,只要改变过轮,大钢轮,条合轮,发电机上的轴头齿轮之速比,就能做到变速不变力的目的,为前级能量增强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样的设计方案就是万能集成化新动力发电机组的突出亮点所在。
进一步,所述能量组件可以是地球引力能能量组件、有碳能源能量组件、风能能量组件、太阳能能量组件、热能能量组件、水能能量组件和压力能能量组件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所述地球引力能能量组件包括左右设置的档板、上下设置的夹板和地球引力能机构,所述地球引力能机构包括万向垂重扇轮、力轮、左向推进轮、右向推进轮、回力弹杆、同步齿轮、变速轮、过度轮和大齿轮,其中所述左向推进轮和右向推进轮都是二组单相活动齿轮设置。
由于设置了地球引力能机构,利用地球引力,其强大惯性力矩去推动物体,当万向垂重扇轮向左摆动,力轮比左向推进轮大一倍,推动左向推进轮前进一个大角度,此时右向推进轮处于反向,在空档间不受力;当万向垂重扇轮向右摆动,同理。由于设计了二组单向活动齿和回力弹杆,同步齿轮上始终保持有力输入。同步齿轮和变速轮连接,过度轮和大齿轮连接,大齿轮中间安装有棘轮,棘轮和中心连杆主轴固定,确保能量通过主轴输入到发电机组上,同时不会影响其他能量的输入。
进一步,所述有碳能源能量组件包括底板、主轴、以及分别通过棘轮设置在主轴上的工业链条轮、左竖板和右竖板,所述工业链条轮与动力发动机相连接设置。
这样的设置,能够在其他能源能量不足时,起到增补作用,达到发电机稳定持续发电,从而不影响发电机正常的运转。
进一步,所述风能能量组件是卧式风能能量组件,所述卧式风能能量组件包括底板、主轴、风叶、以及分别通过棘轮设置在主轴上的传输组件、左竖板和右竖板,所述传输组件包括第一转杆、第二转杆、设置在第一转杆上的第一伞形轮、设置在第二转杆上的第二伞形轮、第三伞形轮、以及设置在主轴上的第四伞形轮;
进一步,所述风能能量组件是立式风能能量组件,所述立式风能能量组件包括底板、主轴、立式风叶、以及分别通过棘轮设置在主轴上的传输组件、左竖板和右竖板,所述传输组件包括空心转杆、设置在空心转杆上的小伞形轮、以及设置在主轴上的大伞形轮。
其中,卧式风能能量组件可以适应随机使用,而立式风能能量组件功能大,适合自然资源大范围收集,风机可串联起来为单一台发电机发电,起到弱风强风都发电。
进一步,所述太阳能能量组件包括底板、通过棘轮设置在主轴上的左竖板、右竖板,还包括直流电动机、第一变速齿轮、连轴、第二变速齿轮、第三变速齿轮;其中,所述第一变速齿轮和第二变速齿轮设置在连轴上,第一变速齿轮与直流电动机相连接设置,所述第二变速齿轮与第三变速齿轮活动连接设置,所述第三变速齿轮通过棘轮设置在主轴上;所述直流电动机与电瓶电压相连接设置,所述电瓶电压与太阳能集热器相连接设置。
这样的设置,太阳能所产生的电流,首先给予电瓶充电,直流电压主要给直流电动机供电,变速齿轮起到减速增强能量的作用,当无阳光,或弱光,在万能集成发电的输出端,利用反馈部分能量给原始电瓶充电,保证发电机长期运作,太阳能最适合与地球引力惯性力能集成配合发电,可设置到电动汽车上边开边充电。或船上配合与多台立式风能以及地球引力能集成在一起发电,功能更大,效率更高。
进一步,所述热能能量组件包括底板、设置在主轴上的左竖板、右竖板和棘轮,还包括壳体、进气口、出水口、受力兜和受力杆,其中,所述棘轮有3个,其中两个分别设置在左竖板和右竖板上,另一个连接一端设有受力兜的受力杆。
这样的设置,当高压热蒸气体经进气口冲击到气压受力兜,受力兜经过受力杆带动主轴,此时热压力能就转化为机械能传输到主轴上,高压热蒸气体经冷却后的水,已经得到净化。缺乏水资源和干旱地区,把废水集中起来发电,发完电后的废水流入高压锅炉内变成高压蒸气最次发电,多次循环利用,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进一步,所述水能能量组件包括底板、通过棘轮设置在主轴上的左竖板、右竖板、水轮中心主轴,还包括外壳、进气口、出气口、支架、受力水瓢和受力水瓢杆,所述受力水瓢杆一端连接受力水瓢,另一端安装在水轮中心主轴的密孔中;所述棘轮前设有防水圈。
这样的设置,当高压水从进水口进入到外壳内,冲击力经进水口以45°斜坡冲击受力水瓢,经过受力水瓢杆带动水轮中心主轴,进而将水的压力能量传输到主轴上;为了消除在低水压时所产生的阻挡力,主轴的左右都必须设置棘轮,同时为防止从主轴两头漏水污浊棘轮,在棘轮前头设置防水圈;水轮受力机械是一个园体,具有一定重量,故此支架能起到支撑作用。
进一步,所述压力能能量组件包括能量输入组件和能量发生组件,所述能量输入组件包括底板、主轴、以及分别通过棘轮设置在主轴上的传动链条轮、左竖板和右竖板;所述能量发生组件包括前横梁、反扣销、空心滚筒、设置在空心滚筒上的传动链轮,以及2个以上连接设置的能量发生单元,所述空心滚筒穿过能量发生单元,所述能量发生单元设置在前横梁上,并用反扣销将其固定,其包括受力平板、复位弹簧、拉簧、大斜齿轮、单向顶杆、回力勾,所述受力平板设有四个定位脚、两对活动销和一个固定销;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定位脚上,所述单向顶杆和回力勾分别设置在活动销上,所述拉簧连接设置在单向顶杆和固定销之间;所述大斜齿轮设置在空心滚筒上。
为了防止无能量输入时,整机受到阻挡而影响发电,传动链条轮通过棘轮设置在主轴上,同理,左竖板和右竖板的两轴孔内要配置棘轮;在外能量输入时,传动链轮与传动链轮是由同规格工业链条进行互连的,传动链轮和滚筒轴头连接,其实传动链轮可以连接到大空心滚筒的任何一个位置,只要与万能集成发电机组方便对接,整个大空心滚筒位置可任意选择。
受力平板反背四角加工上定位脚,定位脚伸入复位弹簧中,穿过前横梁,扣住定位脚,加固反扣销,大斜齿轮安装在空心管滚筒外围。单向顶杆的尖端部位待放在大斜齿轮的槽口处,当受力面板受到外重压力往下沉时,固定在背面的顶片活动销上的单向顶杆,由于拉簧有微拉作用,就会推进大斜齿轮前进。当重压离开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受力面板复位。安装在活动销上的回力勾在受力面板复位过程中,大斜齿轮被回力勾顺势勾起,回力勾安装在活动销上,所以斜齿轮在受到重压和瞬间离压时都会产生一个旋转度,把人车同步行驶受力面板做得较窄时,可为人走动压力使用,做得较宽时可为车辆压力使用。各块受力面板所受压到力的时间都不同,所以在空心滚筒上就会有相对的不间断力推进。最终把这个不间断力经过(变)提速后输入到主轴上,成为发电机组能量的一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万能集成化新动力发电机组,具有多种新能源高密度利用,制造方便,成本低,普及率高的特点,还能够在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即使大自然资源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不但能进行发电,而且能保持有平稳的输出电压,同时在发电时实现互补性强,可连续发电不停机,不受能源多少的限制和影响,达到节省大量的能源的目的,实现真正的低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地球引力能能量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有碳能源能量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卧式风能能量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立式风能能量组件风叶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立式风能能量组件传输组件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能量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水能能量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热能能量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压力能能量组件中能量输入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压力能能量组件中能量发生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压力能能量组件中受力平板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压力能能量组件中部分能量发生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主轴;1-1、左对接口;1-2、右对接口;2、左竖板;3、右竖板;4、棘轮;5、底板;6、发电机;6-1、轴头齿轮;
10、地球引力能能量组件;101、万向垂重扇轮;102、力轮;103左向推进轮;104、右向推进轮;105、夹板;106、同步齿轮;107、变速轮;108、过度轮;109、大齿轮;
20、有碳能源能量组件;201、工业链条轮;
30、卧式风能能量组件;301、风叶;302、第一转杆;303、第二转杆;304、第一伞形轮;305、第二伞形轮;306、第三伞形轮;307、第四伞形轮;
40、立式风能能量组件;401、立式风叶;402、空心转杆;403、小伞形轮;404、大伞形轮
50、太阳能能量组件;501、直流电动机;502、第一变速齿轮;503、连轴;504、第二变速齿轮;505、第三变速齿轮;
60、水能能量组件;601、水轮中心主轴;602、外壳;603、进水口;604、出水口;605、支架;606、受力水瓢;607、受力水瓢杆;608、密孔;
70、热能能量组件;701、壳体;702、进气口;703、出水口;704、受力兜;705、受力杆;
80、压力能能量组件;801、传动链条轮;802、传动链轮;803、空心滚筒;804、反扣销;805、前横梁;806、受力平板;807、定位脚;808、活动销;809、固定销;810、单向顶杆;811、回力勾;812、复位弹簧;813、拉簧;814、大斜齿轮
90、连接组件;901、过轮;902、夹板;903、大钢轮;904、条轴;905、条合;906、条合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附图1和图14,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万能集成化新动力发电机组,其包括发电机6,连接组件90和含有2个以上互相连接且独立设置的能量组件,所述发电机6一端设有轴头齿轮6-1,所述连接组件90包括过轮901、夹板902以及设置在夹板902内的大钢轮903、条轴904、主弹簧、条合905和条合轮906,其中,所述过轮901设置在主轴1的右侧,与所述大钢轮903连接设置;所述大钢轮903与条轴904固定连接;所述主弹簧的内端与条轴904上设有的扣孔相连接,外端与条合905的内壁相扣固定;所述条合轮906设置在条合905的外围,与轴头齿轮6-1连接设置。
在使用过程中,过轮901能够带动大钢轮903,并通过大钢轮903的转动绞紧主弹簧,在主弹簧的反弹力作用下,主弹簧带动条合905,进而通过条合轮906使发电机6旋转发电。因为当各种能量集成到同一支主轴上时,其能量不是很稳定,故此本实用新型就是采取主弹簧作为末级推动力,具有缓冲,储存,和释放功能。过轮901的能量与发电机6上的轴头齿轮能量基本一样,没有被削减,只要改变过轮901,大钢轮903,条合轮906,发电机6上的轴头齿轮6-1之速比,就能做到变速不变力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中的能量组件可以是地球引力能能量组件10、有碳能源能量组件20、风能能量组件、太阳能能量组件50、热能能量组件60、水能能量组件70和压力能能量组件80中的任意一种。
下面就对能量组件一一做详细的描述:
如图2所述,地球引力能能量组件包括左右设置的档板、上下设置的夹板105和地球引力能机构,所述地球引力能机构包括万向垂重扇轮101、力轮102、左向推进轮103、右向推进轮104、回力弹杆、同步齿轮106、变速轮107、过度轮108和大齿轮109,其中所述左向推进轮103和右向推进轮104都是二组单相活动齿轮设置。由于设置地球引力能机构,利用地球引力,其强大惯性力矩去推动物体,当万向垂重扇轮101向左摆动,力轮102比左向推进轮103大一倍,推动左向推进轮103前进一个大角度,此时右向推进轮104处于反向,在空档间不受力;当万向垂重扇轮101向右摆动,同理,由于设计了二组单向活动齿和回力弹杆,同步齿轮上始终保持有力输入。同步齿轮和变速轮连接,过度轮和大齿轮连接,大齿轮中间安装有棘轮,棘轮和中心连杆主轴固定,这样就确保了能量通过主轴输入到发电机组上。
如图3所示,有碳能源能量组件20包括底板5、主轴1、以及分别通过棘轮4设置在主轴1上的工业链条轮201、左竖板2和右竖板3,所述工业链条轮与动力发动机相连接设置,这种有碳能源能量组件20的设计,其主要是在自然资源能量不足时的补充,使发电机保持平稳运行。
如图4所示,所述风能能量组件是卧式风能能量组件30,所述卧式风能能量组件30包括底板5、主轴1、风叶301、以及分别通过棘轮4设置在主轴1上的传输组件、左竖板2和右竖板3,所述传输组件包括第一转杆302、第二转杆303、设置在第一转杆302上的第一伞形轮304、设置在第二转杆303上的第二伞形轮305、第三伞形轮306、以及设置在主轴1上的第四伞形轮307;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风能能量组件是立式风能能量组件40,所述立式风能能量组件40包括底板5、主轴1、立式风叶401、以及分别通过棘轮4设置在主轴1上的传输组件、左竖板2和右竖板3,所述传输组件包括空心转杆402、设置在空心转杆402上的小伞形轮403、以及设置在主轴1上的大伞形轮404。
如图7所示,所述太阳能能量组件50包括底板1、通过棘轮4设置在主轴1上的左竖板2、右竖板3,还包括直流电动机501、第一变速齿轮502、连轴503、第二变速齿轮504、第三变速齿轮505;其中,所述第一变速齿轮502和第二变速齿轮504设置在连轴503上,其中,第一变速齿轮502与直流电动机501相连接设置,所述第二变速齿轮504与第三变速齿轮505活动连接设置,所述第三变速齿轮505通过棘轮4设置在主轴1上;所述直流电动机501与电瓶电压相连接设置,所述电瓶电压与太阳能集热器连接设置。
由上可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太阳能集热器所产生的电流,首先给电瓶电压储存起来,接着电瓶电压产生的直流电压主要给直流电动机501供电,与直流电动机501连接的第一变速齿轮502就会进行转动,进而在第二变速齿轮504的带动下,将第三变速齿轮505转动起来,最终将能量传输到主轴1上。变速齿轮起到减速增强能量的作用,当无阳光,或弱光,在万能集成发电的输出端,利用反馈部分能量给原始电瓶充电,保证发电机长期运作。太阳能最适合与地球引力惯性力能集成配合发电,可设置到电动汽车上边开边充电,或船上配合与多台立式风能,地球引力能,集成在一起发电,功能大,效率更高。
如图8所示,所述水能能量组件60包括底板5、通过棘轮4设置在主轴1上的左竖板2、右竖板3、水轮中心主轴601,还包括外壳602、进水口603、出水口604、支架605、受力水瓢606和受力水瓢杆607,所述受力水瓢杆607一端连接受力水瓢606,另一端安装在水轮中心主轴601的密孔608中;所述棘轮4前设有防水圈。
在使用中,当高压水从进水口603进到外壳602内,冲击力经进水口603以45°斜坡冲击受力水瓢606,经过受力水瓢杆607带动水轮中心主轴601,进而将能量传输到主轴1上;为了消除在低水压时所产生的阻挡力,主轴1的左右都必须设置棘轮4,同时为防止从主轴1两头漏水污浊棘轮4,在棘轮4前头设置防水圈;水轮受力机械是一个圆体,具有一定重量,故此支架605能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9所示,所述热能能量组件70包括底板5、设置在主轴1上的左竖板2、右竖板3和棘轮4,还包括壳体701、进气口702、出水口703、受力兜704和受力杆705,其中,所述棘轮4有3个,其中两个分别设置在左竖板2和右竖板3上,另一个连接一端设有受力兜704的受力杆705。
在使用中,当高压热蒸气体经进气口702冲击到气受力兜704,受力兜704经过受力杆705带动主轴1,此时热能就转化为机械能传输到主轴上,高压热蒸气体经冷却后的水已经得到净化,从出气口703流出。缺乏水资源和干旱地区,把废水集中起来发电,发完电后的废水流入高压锅炉内变成高压蒸气可多次发电,多次循环利用,它基是发电机机组,又是净化设备,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如图10至图13所示,所述压力能能量组件80包括能量输入组件和能量发生组件,所述能量输入组件包括底板5、主轴1、以及分别通过棘轮4设置在主轴1上的传动链条轮801、左竖板2和右竖板3;所述能量发生组件包括前横梁805、反扣销804、空心滚筒803、设置在空心滚筒803上的传动链轮802,以及2个以上连接设置的能量发生单元,所述空心滚筒803穿过能量发生单元,所述能量发生单元设置在前横梁805上,并用反扣销804将其固定,其包括受力平板806、复位弹簧812、拉簧813、大斜齿轮814、单向顶杆810、回力勾811,所述受力平板806设有四个定位脚807、两对活动销808和一个固定销809;所述复位弹簧812设置在定位脚807上,所述单向顶杆810和回力勾811分别设置在活动销808上,所述拉簧813连接设置在单向顶杆810和固定销809之间;所述大斜齿轮814设置在空心滚筒803上。
为了防止无能量输入时,整机受到阻挡而影响发电,传动链条轮801通过棘轮4设置在主轴1上,同理,左竖板2和右竖板3的两轴孔内都需要配置棘轮4;为了外能量的输入到主轴1上,传动链条轮801和传动链轮802就必须安装上合适的连条,进行互连,传动链轮802和滚筒轴头803连接,其实传动链轮802可以连接到空心滚筒803的任何一个位置,只要与万能集成发电机组方便对接,都可以任意选择。
受力平板806反背四角加工上定位脚807,定位脚807伸入复位弹簧812中,穿过前横梁805,扣住定位脚807,加固反扣销804,大斜齿轮814安装在空心管滚筒803外围。单向顶杆810的尖端部位待放在大斜齿轮814的斜槽口处,当受力平板806受外重压力往下沉时,固定在背面的活动销808上的单向顶杆810,由于拉簧813有微拉作用,就会推进大斜齿轮814前进。当重压离开时,在复位弹簧812的作用下,受力平板806复位。安装在活动销809上的回力勾811在受力平板806复位过程中,大斜齿轮814被回力勾811顺势勾起,回力勾811安装在活动销808上,所以大斜齿轮814在受到重压和瞬间离压时都会产生一个旋转度,把人车同步行驶受力平板806做得较窄时可为人走动压力使用,做得较宽时可为车辆压力使用。各块受力平板806所受压到力的时间都不同,所以在空心滚筒803上就会产生连续推动使之旋转,本实用新型考虑到空心滚筒803的转速与主轴1的转速差距,为此传动链条轮801和传动链轮802,需要有一定的速比,这种能量才会有效输入。
为了方便能量组件之间的对接和更好的连接设置,也为了更好地将能量组件更多的连接在一起,故此在主轴1上设有左对接口1-1和右对接口1-2,所述左对接口1-1是一凸件,所述右对接口1-2是一凹槽件,当然这样的连接设置方式不限于此,只要能更好地将能量组件连接在一起就行,起到方便的组装和拆卸的作用。在底部5上也设有对接口,能够将每个能量组件之间的底部5连接在一起。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新能源高密度利用,制造方便,成本低,普及率高的特点,其能量组件能够无限的增加,而且彼此之间是单独设置,从而能更多地收集自然资源,只要满足于当时当地的有利条件,外界自然能量可以不断收集和增加,还可以远距离,多方位收集,然后把自然能转变成电能,用导线输送汇合到总发电厂进行聚集二次,或三次发电。
若是在缺水地区同样可以利用水力发电,而且能够起到净化污水处理功能。水资源可以多次循环使用,大大节约了水的有限资源。煤炭资源贫乏地区同样可以用热发电,多种能量的集成输入,有碳资源的消耗量就会大大减少,实现了低碳目的,车辆压力和人行走动压力,地球引力要根据当时地理及环境而定。汽,柴,植物油机械动力,在通常情况下可处在待机常态,也可备而不用。一旦发觉无碳资源供应不足或停止时,有碳能源动力机械应马上替代,当自然能源明显减少时,经控制系统操作后,机械动力就会随之高速,如果自然能量可满足发电功率,机械动力就可以少用或不用,在大自然资源不确定因素下发电,要保持有平稳的输出电压,万能集成化新动力发电是最佳选择,它的特殊优点是互补性强,可连续输出不停机。

Claims (10)

1.一种万能集成化新动力发电机组,包括发电机,所述发电机一端设有轴头齿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组件和含有2个以上互相连接且独立设置的能量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万能集成化新动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过轮、夹板以及设置在夹板内的大钢轮、条轴、主弹簧、条合和条合轮,其中,所述过轮设置在主轴的右侧,与所述大钢轮连接设置;所述大钢轮与条轴固定连接;所述主弹簧的内端与条轴上设有的扣孔相连接,外端与条合的内壁相扣固定;所述条合轮设置在条合的外围,与轴头齿轮连接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万能集成化新动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组件可以是地球引力能能量组件、有碳能源能量组件、风能能量组件、太阳能能量组件、热能能量组件、水能能量组件和压力能能量组件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万能集成化新动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球引力能能量组件包括左右设置的档板、上下设置的夹板和地球引力能机构,所述地球引力能机构包括万向垂重扇轮、力轮、左向推进轮、右向推进轮、回力弹杆、同步齿轮、变速轮、过度轮和大齿轮,其中所述左向推进轮和右向推进轮都是二组单相活动齿轮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万能集成化新动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碳能源能量组件包括底板、主轴、以及分别通过棘轮设置在主轴上的工业链条轮、左竖板和右竖板,所述工业链条轮与动力发动机相连接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万能集成化新动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能能量组件是卧式风能能量组件或者立式风能能量组件,所述卧式风能能量组件包括底板、主轴、风叶、以及分别通过棘轮设置在主轴上的传输组件、左竖板和右竖板,所述传输组件包括第一转杆、第二转杆、设置在第一转杆上的第一伞形轮、设置在第二转杆上的第二伞形轮、第三伞形轮、以及设置在主轴上的第四伞形轮;所述立式风能能量组件包括底板、主轴、立式风叶、以及分别通过棘轮设置在主轴上的传输组件、左竖板和右竖板,所述传输组件包括空心转杆、设置在空心转杆上的小伞形轮、以及设置在主轴上的大伞形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万能集成化新动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能量组件包括底板、通过棘轮设置在主轴上的左竖板、右竖板,还包括直流电动机、第一变速齿轮、连轴、第二变速齿轮、第三变速齿轮;其中,所述第一变速齿轮和第二变速齿轮设置在连轴上,所述第一变速齿轮与所述直流电动机相连接设置,所述第二变速齿轮与第三变速齿轮活动连接设置,所述第三变速齿轮通过棘轮设置在主轴上;所述直流电动机与电瓶电压相连接设置,所述电瓶电压与太阳能集热器相连接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万能集成化新动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能能量组件包括底板、设置在主轴上的左竖板、右竖板和棘轮,还包括壳体、进气口、出水口、受力兜和受力杆,其中,所述棘轮有3个,其中两个分别设置在左竖板和右竖板上,另一个连接一端设有受力兜的受力杆。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万能集成化新动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能能量组件包括底板、通过棘轮设置在主轴上的左竖板、右竖板、水轮中心主轴,还包括外壳、进水口、出水口、支架、受力水瓢和受力水瓢杆,所述受力水瓢杆一端连接受力水瓢,另一端安装在水轮中心主轴的密孔中;所述棘轮前设有防水圈。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万能集成化新动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能能量组件包括能量输入组件和能量发生组件,所述能量输入组件包括底板、主轴、以及分别通过棘轮设置在主轴上的传动链条轮、左竖板和右竖板;所述能量发生组件包括前横梁、反扣销、空心滚筒、设置在空心滚筒上的传动链轮,以及2个以上连接设置的能量发生单元,所述空心滚筒穿过能量发生单元,所述能量发生单元设置在前横梁上,并用反扣销将其固定,其包括受力平板、复位弹簧、拉簧、大斜齿轮、单向顶杆、回力勾,所述受力平板设有四个定位脚、两对活动销和一个固定销;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定位脚上,所述单向顶杆和回力勾分别设置在活动销上,所述拉簧连接设置在单向顶杆和固定销之间;所述大斜齿轮设置在空心滚筒上。
CN2010206810315U 2010-12-20 2010-12-20 一种万能集成化新动力发电机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281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810315U CN201928139U (zh) 2010-12-20 2010-12-20 一种万能集成化新动力发电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810315U CN201928139U (zh) 2010-12-20 2010-12-20 一种万能集成化新动力发电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28139U true CN201928139U (zh) 2011-08-10

Family

ID=44431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81031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28139U (zh) 2010-12-20 2010-12-20 一种万能集成化新动力发电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281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5276A (zh) * 2010-12-20 2011-05-11 商水桥 一种万能集成化新动力发电机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5276A (zh) * 2010-12-20 2011-05-11 商水桥 一种万能集成化新动力发电机组
CN102055276B (zh) * 2010-12-20 2016-04-20 绍兴德慧泵业制造厂 一种集成化新动力发电机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06082B (zh) 自动跟踪太阳装置
CN105438413A (zh) 近海漂浮式建筑物海洋能发电机与太阳能利用和储存
CN201763508U (zh) 风雨水能发电装置
CN102400835A (zh) 风雨水能发电装置
CN105114266B (zh) 利用热泵技术的动力装置
CN2886111Y (zh) 水电站剩余水力的二次发电系统
CN201928139U (zh) 一种万能集成化新动力发电机组
CN202148987U (zh) 太阳能、风能发电机
CN102055276A (zh) 一种万能集成化新动力发电机组
CN103410687B (zh) 节能型液体重力发电系统
CN201909880U (zh) 一种大型太阳光聚光反射装置
CN107483005A (zh) 实时太阳追踪的光伏装置
CN206468482U (zh) 波浪动力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海洋波浪能发电机
CN201218169Y (zh) 风力发电机
CN201934269U (zh) 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用加热装置
CN103216782B (zh) 一种具有发电和观测预警功能的河道航标灯
CN207115861U (zh) 一种太阳能发电广告光伏柱
CN202483783U (zh) 利用自生能源的发电装置
CN104929855B (zh) 海洋波能漂浮发电装置
CN204131310U (zh) 一种齿轮式重锤动力机
CN105221344B (zh) 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组合微网系统
CN112046295B (zh) 一种利用风能充电的新能源电瓶车
CN102843067A (zh) 太阳能、风能发电机
KR20190141487A (ko) 조경용 물레방아의 회전 장치시스템
CN208734484U (zh) 一种带有水力辅助发电的风力发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0

Termination date: 201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