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21557U - 沉淀池 - Google Patents

沉淀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57U
CN201921557U CN2010206858102U CN201020685810U CN201921557U CN 201921557 U CN201921557 U CN 201921557U CN 2010206858102 U CN2010206858102 U CN 2010206858102U CN 201020685810 U CN201020685810 U CN 201020685810U CN 201921557 U CN201921557 U CN 2019215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dimentation basin
sub
sedimentation
overflow launder
cloth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68581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左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ECO-WAST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ECO-WAS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ECO-WAST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ECO-WAS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68581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215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215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2155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主体、进水管(1)、出水管(2)及排泥管(3),沉淀池主体包含多个子沉淀池,子沉淀池之间串联排列。子沉淀池内设置有斜管填料(4),子沉淀池的进水口在斜管填料(4)下方的池壁上,子沉淀池的出水口在斜管填料(4)上方的池壁上。本实用新型的沉淀池沉淀效果好、悬浮物去除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施工简单、排泥方便。

Description

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讲的是一种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在污水处理中广为使用。它的型式很多,按池内水流方向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
平流式沉淀池池体一般为长方形,由进水口、出水口和污泥斗三个部分组成,一端进水,另一端出水,污泥斗在池进口处。平流式沉淀池构造简单,但占地面积较大。
竖流式沉淀池池体多为圆形,也有方形或多角形,污水由设在沉淀池中心的进水管自上而下排入池中,进水管的出口下设伞形挡板,使污水在池中均匀分布,然后沿池的整个断面缓慢上升,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入池底锥形污泥斗中,澄清水从池上端周围的溢流堰中排出。这种池占地面积小,但深度大,池底为锥形,施工较困难。
辐流式沉淀池池体多为圆形,直径较大而深度较小,污水自池中心进水管入池,沿半径方向向池周缓慢流动,悬浮物在流动中沉降,并沿池底坡度进入污泥斗,澄清水从池周溢流入出水渠。辐流式沉淀池排泥设备复杂,操作困难,施工要求高。
以上三种为传统的沉淀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沉淀效果不好,污水中悬浮物去除效率不高,一般在40%~60%之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沉淀效果好、悬浮物去除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施工简单、排泥方便的沉淀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沉淀池,它包括沉淀池主体、进水管、出水管及排泥管,所述沉淀池主体包含多个子沉淀池,子沉淀池之间串联排列,子沉淀池内设置有斜管填料,子沉淀池的进水口在斜管填料下方的池壁上,子沉淀池的出水口在斜管填料上方的池壁上。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供的沉淀池包含多个子沉淀池,污水顺次通过串联的子沉淀池,子沉淀池内进水口和出水口在池壁中上部,污水由池壁中上部的进水口流入子沉淀池后,再由底部经过斜管填料向上走,在这个水流折流的过程中悬浮物沉淀到底部,出水后的污水进入下一个子沉淀池,如此反复,使得本发明沉淀池的沉淀效果比传统沉淀池沉淀效果好,悬浮物去除率更高;由于本发明中子沉淀池之间串联排列,结构紧凑,所以其占地面积小;沉淀池进水管在一端进水,出水管在另一端出水,排泥管安装在池底,定期排泥,这使得本沉淀池施工操作简单,排泥方便,不易堵塞。
所述斜管填料设在子沉淀池的上部,子沉淀池的下部为一个泥斗。在子沉淀池上部安装斜管填料,底部加设泥斗,污水进入子沉淀池后,由底部经过斜管填料,水流方向向上走,悬浮物则沉淀到底部泥斗,斜管填料的安装使得沉淀效果更好。
所述多个子沉淀池指三个子沉淀池,即第一子沉淀池、第二子沉淀池和第三子沉淀池。三个子沉淀池的设置使沉淀效果更好。
所述第一子沉淀池前侧设置有第一布水槽,后侧设置有第一溢流槽;第二子沉淀池前侧设置有第二布水槽,后侧设置有第二溢流槽;第三子沉淀池前侧设置有第三布水槽,后侧设置有第三溢流槽;所述第一布水槽、第一子沉淀池、第一溢流槽、第二布水槽、第二子沉淀池、第二溢流槽、第三布水槽、第三子沉淀池、第三溢流槽经水孔依次呈S形连通。布水槽和溢流槽的设置使沉淀效果更好,S形使整个沉淀池主体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所述进水管安装在第一布水槽槽壁上部,所述出水管安装在第三溢流槽槽壁上部;所述第一布水槽、第二布水槽及第三布水槽中与子沉淀池相邻的槽壁中部各设置有三个布水孔;所述第一溢流槽、第二溢流槽及第三溢流槽的槽壁上部各设置有一个溢流孔。布水孔用于向子沉淀池均匀布水,溢流孔将溢流槽中的水通向布水槽或出水管,这样整个沉淀池主体依次连通,污水从进水管进入,处理完后从出水管排出。
所述排泥管安装在第一子沉淀池、第二子沉淀池及第三子沉淀池的底部。排泥管通向污泥池,定期将泥斗中的污泥排入污泥池,施工简单,排泥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的是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水管;2、出水管;3、排泥管;4、斜管填料;5、第一布水槽;6、第一子沉淀池;7、第一溢流槽;8、第二布水槽;9、第二子沉淀池;10、第二溢流槽;11、第三布水槽;12、第三子沉淀池;13、第三溢流槽;14、布水孔;15、溢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仅限于下述实施例。
由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沉淀池可知,它包括沉淀池主体、进水管1、出水管2及排泥管3。沉淀池主体包含多个子沉淀池,子沉淀池之间串联排列。由图2知子沉淀池是一个下部为泥斗的柱形筒,柱形筒的上部架设有斜管填料4,子沉淀池的进水口在斜管填料4下方的池壁上,子沉淀池的出水口在斜管填料4上方的池壁上。斜管填料为现有技术,实施例所用的斜管填料为Φ150聚乙烯。
本实施例中沉淀池主体包含三个子沉淀池,分别为第一子沉淀池6、第二子沉淀池9和第三子沉淀池12。由图1知整个沉淀池主体为方形,以图1所示的下部为前侧,上部为后侧,则第一子沉淀池6后侧设置有第一布水槽5,前侧设置有第一溢流槽7;第二子沉淀池9前侧设置有第二布水槽8,后侧设置有第二溢流槽10;第三子沉淀池12后侧设置有第三布水槽11,前侧设置有第三溢流槽13。第一布水槽5、第一子沉淀池6、第一溢流槽7、第二布水槽8、第二子沉淀池9、第二溢流槽10、第三布水槽11、第三子沉淀池12、第三溢流槽13在方形内经水孔依次呈S形连通。
进水管1安装在第一布水槽5槽壁上部,用于将预处理的污水通入第一布水槽5;第一布水槽5中与第一子沉淀池6相邻的槽壁中部设置有三个布水孔14,布水孔14也即是第一子沉淀池6的进水口,用于向第一子沉淀池6均匀布水;第一子沉淀池6中与布水孔14所在池壁相对的池壁上部设置有出水口,将水通向第一溢流槽7;第一溢流槽7中与第二布水槽8相邻的槽壁上部设置有一个溢流孔15,向第二布水槽8通水,溢流孔15的高度低于子沉淀池的出水口的高度(下同);此后情况和水孔所在位置与前述相关类似,第二布水槽8的与第二子沉淀池9相邻的槽壁中部的三个布水孔14向第二子沉淀池9通水;第二子沉淀池9的与布水孔14所在池壁相对池壁上部的出水口将水通向第二溢流槽10;第二溢流槽10的与第三布水槽11相邻槽壁上部的溢流孔15向第三布水槽11通水;第三布水槽11通过布水孔14向第三子沉淀池12通水;第三子沉淀池12的出水口将水通向第三溢流槽13;出水管2安装在第三溢流槽13槽壁上部,与第三溢流槽13的溢流孔15连通,将处理后的第三溢流槽13中的污水排出。这样第一布水槽5、第一子沉淀池6、第一溢流槽7、第二布水槽8、第二子沉淀池9、第二溢流槽10、第三布水槽11、第三子沉淀池12、第三溢流槽13经水孔依次连通,污水由进水管1进入,处理后从出水管2顺利排出。
第一子沉淀池6、第二子沉淀池9及第三子沉淀池12的底部各设置有一个排泥管3,排泥管3通向污泥池。
以上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和进一步解释,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内所作的任何修改,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主体、进水管(1)、出水管(2)及排泥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主体包含多个子沉淀池,子沉淀池之间串联排列,子沉淀池内设置有斜管填料(4),子沉淀池的进水口在斜管填料(4)下方的池壁上,子沉淀池的出水口在斜管填料(4)上方的池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填料(4)设在子沉淀池的上部,子沉淀池的下部为一个泥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子沉淀池指三个子沉淀池,即第一子沉淀池(6)、第二子沉淀池(9)和第三子沉淀池(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沉淀池(6)后侧设置有第一布水槽(5),前侧设置有第一溢流槽(7);第二子沉淀池(9)前侧设置有第二布水槽(8),后侧设置有第二溢流槽(10);第三子沉淀池(12)后侧设置有第三布水槽(11),前侧设置有第三溢流槽(13);所述第一布水槽(5)、第一子沉淀池(6)、第一溢流槽(7)、第二布水槽(8)、第二子沉淀池(9)、第二溢流槽(10)、第三布水槽(11)、第三子沉淀池(12)、第三溢流槽(13)经水孔依次呈S形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安装在第一布水槽(5)槽壁上部,所述出水管(2)安装在第三溢流槽(13)槽壁上部;所述第一布水槽(5)、第二布水槽(8)及第三布水槽(11)中与子沉淀池相邻的槽壁中部各设置有三个布水孔(14);所述第一溢流槽(7)、第二溢流槽(10)及第三溢流槽(13)的槽壁上部各设置有一个溢流孔(15)。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管(3)安装在第一子沉淀池(6)、第二子沉淀池(9)及第三子沉淀池(12)的底部。
CN2010206858102U 2010-12-17 2010-12-17 沉淀池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215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858102U CN201921557U (zh) 2010-12-17 2010-12-17 沉淀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858102U CN201921557U (zh) 2010-12-17 2010-12-17 沉淀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21557U true CN201921557U (zh) 2011-08-10

Family

ID=44425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85810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21557U (zh) 2010-12-17 2010-12-17 沉淀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21557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5355A (zh) * 2012-09-14 2013-01-02 胡和萍 一种用于鱼池的溢出式过滤床
CN105013217A (zh) * 2015-08-04 2015-11-04 浙江德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沉淀装置
CN105854357A (zh) * 2016-05-04 2016-08-17 上海大学 简式双缓冲折流沉淀池
CN109432832A (zh) * 2018-11-13 2019-03-08 佛山市雅洁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斜管沉淀池
CN113018976A (zh) * 2021-03-18 2021-06-25 国合绿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收集处理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5355A (zh) * 2012-09-14 2013-01-02 胡和萍 一种用于鱼池的溢出式过滤床
CN105013217A (zh) * 2015-08-04 2015-11-04 浙江德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沉淀装置
CN105854357A (zh) * 2016-05-04 2016-08-17 上海大学 简式双缓冲折流沉淀池
CN109432832A (zh) * 2018-11-13 2019-03-08 佛山市雅洁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斜管沉淀池
CN109432832B (zh) * 2018-11-13 2024-04-05 佛山市雅洁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斜管沉淀池
CN113018976A (zh) * 2021-03-18 2021-06-25 国合绿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收集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21557U (zh) 沉淀池
CN206045496U (zh) 一种高效升流式异向流斜板沉淀池
CN104174193A (zh) 一种圆形竖流式沉淀池
CN201890788U (zh) 双层压力式除油器
CN205347025U (zh) 沉淀池的重力式布水装置
CN108585153A (zh) 一种带气冲洗两层斜管或板混凝沉淀净水系统
CN104478080B (zh) 蜂窝式高效沉流好氧反应器
CN201317701Y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装置
CN206715395U (zh) 斜板沉淀池均匀配水系统
CN210751432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泥水分离装置
CN217367276U (zh) 一种竖流式沉淀池
CN203971476U (zh) 一种高效全自动沉淀装置
CN203291567U (zh) 均匀布水均匀收水的斜板沉淀池
CN207918576U (zh) 一种水处理自动反冲洗装置
CN202366517U (zh) 用于废水处理系统的斜管沉淀装置
CN203281084U (zh) 防堵沉淀器
CN202519078U (zh) 一种新型高效的一体化反应沉淀装置
CN208603793U (zh) 一种带气冲洗两层斜管或板混凝沉淀净水系统
CN201889100U (zh) 一种竖流式污水沉淀池
CN201257318Y (zh) 一种中进边出沉淀池
CN106237670A (zh) 一种高效升流式异向流斜板沉淀池
CN203999117U (zh) 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机
CN2910912Y (zh) 高效节能微涡混凝沉淀澄清池
CN112044121A (zh) 往复流斜板沉淀池
CN209679570U (zh) 一种竖流沉淀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