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17571U - 一种免疫荧光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免疫荧光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17571U
CN201917571U CN201020626480XU CN201020626480U CN201917571U CN 201917571 U CN201917571 U CN 201917571U CN 201020626480X U CN201020626480X U CN 201020626480XU CN 201020626480 U CN201020626480 U CN 201020626480U CN 201917571 U CN201917571 U CN 2019175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ath
immunofluorescence
pick
unit
fluoresc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62648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奇
章雷
刘吉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ohui Innovation Bio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ohu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ohu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ohu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62648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175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175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1757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Analyzing Materials By Fluorescence Or Luminescence (AREA)

Abstract

一种免疫荧光检测装置,包括激光光源、激发光路、移动平台、荧光光路、光电转换系统、控制系统、数据处理系统、试剂卡,其特征在于激光光源为一个固定在内套管和外套管中的半导体激光管。本实用新型激光光源采用内、外套管结构粘接方式,光路准直精度高,操作简便,使激发位置精度由现有技术的0.20mm提高到0.05mm,光斑位置精度≤±0.01mm,由于聚焦充分,荧光效率提高了10%以上,另外本实用新型免疫荧检测装置采用光阑两维小范围细微调整光路,使光阑与激发光斑位置重合,定位精度可以很容易地控制在0.03mm范围,可提高仪器组装调试生产效率,同时保证测量精度,可广泛应用于医院、食品检疫等行业。

Description

一种免疫荧光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医学、生物学和药学等领域的免疫荧光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免疫荧光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与荧光的敏感可测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荧光物质为示踪剂标记抗原或抗体制成的特异性试剂,用于检测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的技术。免疫荧光检测是使用特定的光源照射激发抗原抗体结合物中的荧光物质,荧光物质受激辐射荧光。此种特异性荧光可以通过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或应用荧光分析仪进行定量检测,具有准确、特异、灵敏、快速的检测出和定位某些微量和超微量物质的功能,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和药学领域。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更多的免疫荧光技术被应用到临床检测分析领域,更多的免疫荧光分析仪走进了市场。
在免疫荧光检测当中,由于免疫荧光设备体积小,光路结构紧凑,检测信号对样本的检测位置、激发光的激发位置和荧光接收的接收位置非常敏感,略有偏移,信号变化会很大,测量的准确性和重复性都受到影响。
现有技术的免疫荧光装置光路调整部分包括3个单元,样本单元、激发单元、荧光接收单元;调整时先将激发光单元和荧光接收单元初步组装调整成部件,以机械定位,使检测位置与接收位置重合,然后以样本单元检测位置为基准,组装调整激发光单元,使激发光聚焦照射到样本的检测位置,再将激发位置调整到与检测位置重合;组装调整荧光接收单元,使荧光接收位置与样本的检测位置重合。
其中,激发光单元需要进行3维精细调整,使光斑聚焦在检测位置上,装置结构要包含调整机构;光路调整是装置调整的核心内容,要求非常精细,分辨率要在百分之??毫米,调整步骤一般是轴向、平面3维循环调整,逐步逼近最佳值,技术要求高,时间较长。
在用现有技术对激发光单元整体进行三维调整时,如果简单顶丝调整机构,加工成本低,调整精度低,技术要求高,调整时间长,且影响仪器性能指标;
如采用电子显微镜成像观测,精密光学机构调整,加工成本高,调整精度高,技术要求高,同样调整时间长。故在保证精度的前题下,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
另外激发光源准直精度低(所谓准直是指发光体与光轴的重合精度),由于通常所使用的半导体激光器机械精度低,难以精确准直,使激发光斑位置离散性大,当需要聚焦光斑,提高光强,精确照射激发某个小区域时,增加后续调整难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技术免疫荧光检测装置的光路系统进行了改进,设计出了一种结构简单、调整方法简单、成本低、技术要求低、光路调整时间短、检测精度高的、适合于规模化生产的免疫荧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免疫荧光检测装置,包括激光光源10、激发光路20、移动平台30、荧光光路40、光电转换系统50、控制系统60、数据处理系统70及试剂卡80,激光光源、激发光路和荧光光路装配在同一光学基座上,光学基座和移动平台安装在装置基座上,其中所述激光光源采用准直光源,移动平台设置有固定试剂卡的卡槽,荧光光路中光阑可进行微量调整。激光光源发出的激发光通过激发光路聚焦、滤波后射入到试剂卡检测线上,产生荧光信号,荧光信号由荧光光路接收,滤波,通过光电转换系统转换成电信号,进入控制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系统;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激光光源10为一个固定在内套管12和外套管13中的半导体激光管11,其制备方法为先将半导体激光管固定安装在一套管中,此为内套管,由于半导体激光管体积小、机械定位精度差,内套管延展了半导体激光管的体积,并提供了调整基准面,然后将内套管安装在多维光学调整支架上,外面再加上一个外套管,通过多维光学调整支架调整内套管12,使激光成像光斑与外套管13轴线重合;内、外套管间留有尽量小的调整间隙,且内外套管不能接触,间隙与长度有关,一般内套管12和外套管13的间隙为0.7-1.0mm,优选1mm,长度为20mm,在外套管上下对称位置上开有两个槽口,槽口两侧上下之间的位置为与激光管内、外套管粘接区域,上槽口16两侧为灌胶位置,利用胶在固化前的流动性可以把内、外套之间的间隙充满,多余部分从下槽口15流出,由于槽口对称,使粘接区域对称,粘接应力对称,多余流出的胶不形成内、外套管的粘接,不会造成内、外套管粘接应力的不对称。调整光路准直采用光路水平放置,将内套管调整至使激光光束与外套管的轴线重合,之后,将内套管与外套管用胶粘接固定,这样便得到了所调整的准直激光光源;粘接区域要在轴线对称位置,使粘接应力对称平衡,减少粘接固化后应力造成的激光轴向偏移,影响光路准直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激发光路20,由透镜和滤光片及外套组成,先与激光光源组装,然后安装在光学基座上,机械定位,使激发光路光轴与激发光光轴重合;移动平台30上有试剂卡卡座,试剂卡装在卡座内,并以移动平台基准定位,移动平台使用高精度线性导轨做一维运动,将试剂卡传送到各个检测线对应位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荧光光路40依次由透镜41、滤光片42、透镜43、光阑44、透镜45、多芯光缆46、滤光片47组成,荧光光路光轴与其机械结构轴线重合,光阑44包括一个纵向微调(48)细牙丝杆装置和一个横向微调(49)细牙丝杆装置,在光轴垂直平面内可以进行两维精密微调,用于修正补偿激发光路、荧光光路、移动平台的系统误差,使样本激发位置与测量位置重合,调整完成后固定,采用光阑两维小范围细微调整,整体补偿修正光路系统误差,用光阑精确定位测量位置,使之与激发光斑位置重合,定位精度可以很容易地控制在0.03mm范围(如采用M3螺距0.35mm的标准丝杆,分度30°,精度0.029mm);这可以作为装置的总调,即将准直激发光源、激发光单元、样本单元、荧光接收单元以机械定位方式直接安装,最后通过调整光阑使装置整体光路系统合格,这使装置生产调整操作极为简便;本实用新型采用竖直方向定位,将调整好的激光光源、激发光路、荧光光路装配在光学基座上,移动平台装卡固定试剂卡,光学基座和移动平台装配在装置基座上;本实用新型的样本检测位置是样本检测线上的一个点,定位采用质控线扫描精确定位方式,首先是对试剂卡中的质控线测量,测定质控线的信号值,确定质控线位置,以此为参考,根据试剂卡各个检测线的已知间距数值,逐个定位出各个样本检测线位置;测试卡中各条检测线的间距是固定的,这在划线时可以确保其精度;以第一条质控线为基准,移动平台做一维精确移动,便可以精确得到样本测量的精确位置,不需要对移动平台的初始机械位置精度定位,竖直方向定位及检测线扫描定位结合,解决了测量中对样本激发、测量位置精确定位的问题;激发光路光轴K1与试剂卡80的夹角α为60°-90°,光轴K1与荧光光轴K2的夹角β为10-8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试剂卡80为干式试剂卡,由外壳81、试纸82组成,试剂卡安装在移动平台30上的试剂卡卡座内,试纸82上包括加样区83、检测区81、吸水区85三个区域,加样区83包括样本86、加样孔87,检测区84内设有检测线89、检测线90,在检测区检测线中最靠近加样区设有一条质控线88;光电转换系统由光电转换器及避光底座组成;控制系统由单片机和控制电路组成;数据处理系统由触控LCD、数据存储器及输出接口组成。
测量样本时,移动平台由控制系统控制,将试剂卡传送到装置内部避光的测量位置,光源系统的激光通过激发光路滤光、聚焦到样本区域,即激发位置,待测样本的荧光素受激发产生信号荧光,荧光信号由荧光光路接收,传送到光电转换系统转换成电信号,再进入控制系统进行数据处理,计算结果最终通过数据处理系统显示、输出。样本检测定位采用以测定质控线位置为参考定位方式,即相对定位,可以降低对移动平台初始定位精度的要求,减少移动误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提高仪器组装调试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免疫荧检测装置,采用内、外套管结构粘接方式,光路准直精度高,操作简便,使激发位置精度由现有技术的0.20mm提高到0.05mm,光斑位置精度≤±0.01mm,由于聚焦充分,荧光效率提高了10%以上;本实用新型免疫荧检测装置采用光阑两维小范围细微调整光路,使光阑与激发光斑位置重合,定位精度可以很容易地控制在0.03mm范围(如采用M3螺距0.35mm的标准丝杆,分度30°,精度0.029mm),样本检测定位采用以测定质控线位置为参考定位方式,可以降低对移动平台初始定位精度的要求,减少移动误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提高仪器组装调试生产效率,同时保证测量精度,在测量使用中不需要再做操作调整,用于日常有大批量检测样本的工作时,可降低工作量,提高效率,可广泛应用于医院、食品检疫等行业。
附图说明:
图1、免疫荧光检测装置示意图
图2、激光光源10、激发光路20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激光光源10内外套管粘接示意图
图4、荧光光路40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光阑调节示意图
图6、试剂卡示意图
图中所示激光光源10,半导体激光管11,激光管内套12,激光管外套13,粘接区域14,下槽口15,上槽口16,激发光路20,透镜21,滤光片22,透镜23,移动平台30,荧光光路40,透镜41,滤光片42,透镜43,光阑44,透镜45,多芯光缆46,滤光片47,纵向微调48,横向微调49,光电转换系统50,控制系统60,数据处理系统70,试剂卡80,卡壳81,试纸82,加样区83,检测区84,吸水区85,样本86,加样孔87,质控线88,检测线89、90,激发光路光轴K1,荧光光路光轴K2;
激发光路光轴K1与移动平台30平面的夹角为α;
激发光路光轴K1与荧光光路光轴K2的夹角为β;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免疫荧光检测装置,如图1所示,由激光光源10、激发光路20、移动平台30、荧光光路40、光电转换50、控制部分60、数据处理部分70及试剂卡80组成。
所述激光光源10准直调整,如图2所示,半导体激光管11安装固定在激光管内套12内,激光管内套12安装在光学调整支架上,调整激光内套管12使激光光斑与激光管外套13轴线重合,然后用胶粘接固定,内、外套间留有间隙,在调整中不能接触,内套管长度取20mm,缝间隙取1mm。
所述激发光路20,沿光入射方向分别有透镜21,滤光片22,透镜23。
所述荧光光路40,如图3所示,沿接收荧光入射方向分别有透镜41,滤光片42,透镜43,光阑44,透镜45,多芯光缆46,滤光片47,机械结构轴线与光路光轴重合为K2,光阑44在垂直与光轴的平面内两维可调,横向微调48,纵向微调49,使用M3螺距0.35mm的标准丝杆,或螺距更小的细牙丝杆。
将调整好的激光光源10、激发光路20、荧光光路40安装在光学基座上,采用机械定位;激发光路光轴K1与试剂卡的法线的夹角α为90°;光轴K1与荧光光轴K2的夹角β为10°。
移动平台30试剂卡卡座装载试剂卡,使试剂卡样本区域基于移动平台定位,移动机构使用直线导轨,移动竖直位置重复精度小于5阳。
所述光电转换系统50中光电转换器采用光电倍增管。
所述试剂卡80,如图4所示,由外壳81与试纸82组成,试纸82上包括加样区83、检测区84与吸水区85,检测区84内有质控线88及检测线89、检测线90。
装置的调整,调节光阑的横向微调48、纵向微调49,使数据处理部分70输出信号最强;
测量时控制系统60控制移动平台30沿直线导轨运动,到质控线88位置进行测量,测定质控线88的荧光信号值,确定质控线88位置;以此为参考,控制系统60确定出检测线89、90位置,移动平台30再移动到检测线89、90位置,进行测量。
测量时光源系统10的半导体激光管11发出激发光,通过激发光路20中透镜21、23聚焦,滤光片22滤光,照射到检测线上,待测样本的荧光素受激发产生信号荧光,荧光信号由荧光光路40接收,通过透镜41,滤光片42,透镜43,光阑44,透镜45,多芯光缆46,滤光片47,入射到光电转换系统50,转换成电信号,再进入控制系统60进行数据处理系统70,计算结果最终通过数据处理系统显示、输出。
光路系统还可以使激光光轴K1与试剂卡的法线的夹角α为80°;激光光轴K1与荧光光轴K2的夹角β为40°。
光路系统还可以使激光光轴K1与试剂卡的法线的夹角α为60°;激光光轴K1与荧光光轴K2的夹角β为80°。
所述激光光源10激光管内、外套的粘接可以采用点粘接,在激光管外套13上打出通孔作为灌胶粘接点,粘接点以轴心对称分布;还可以采用区域粘接,在激光管外套13上开出上下两个豁口,从上豁口灌入胶,使激光外套13豁口两侧与内套管12粘接,所灌入胶多余部分从下豁口流出,使粘接区域以轴心对称。
激发光源准直调整采用凸透镜成像方法,焦距为15mm,以激光器发光面为物,像距物距比选择在100倍以上,调整内套管,使激光成像偏轴小于1mm,便可得到准直精度小于0.01mm的激发光源;若所使用胶的固化收缩率为0.6%,胶不对称厚度差小于0.5mm,则激光面粘接后偏离小于0.003mm,激发光源准直精度小于0.013。

Claims (10)

1.一种免疫荧光检测装置,包括激光光源(10)、激发光路(20)、移动平台(30)、荧光光路(40)、光电转换系统(50)、控制系统(60)、数据处理系统(70)及试剂卡(80),激光光源、激发光路和荧光光路装配在同一光学基座上,光学基座和移动平台安装在装置基座上,其特征在于激光光源(10)为一个固定在内套管(12)和外套管(13)中的半导体激光管(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疫荧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激光光源(10)的内套管(12)和外套管(13)的间隙为0.7到1.0mm,长度为20m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免疫荧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套管上下对称位置上开有上槽口(16)和下槽口(15),槽口两侧上下之间的位置为与激光管内、外套管粘接区域(14)。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免疫荧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荧光光路(40)依次由透镜(41)、滤光片(42)、透镜(43)、光阑(44)、透镜(45)、多芯光缆(46)、滤光片(47)组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免疫荧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荧光光路(40)中的光阑(44)包括一个纵向微调(48)细牙丝杆和一个横向微调(49)丝杆。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免疫荧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激发光路光轴(K1)与试剂卡(80)的夹角α为60°-90°,激发光路光轴(K1)与荧光光轴(K2)的夹角β为10°-80°。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免疫荧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剂卡(80)为干式试剂卡,由外壳(81)、试纸(82)组成,安装在移动平台(30)上的试剂卡卡座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免疫荧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试纸(82)上包括加样区(83)、检测区(84)、吸水区(85)。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免疫荧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检测区(84)内有质控线(88)及检测线(89)、检测线(90)。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免疫荧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加样区(83)包括样本(86)、加样孔(87)。 
CN201020626480XU 2009-12-25 2010-11-26 一种免疫荧光检测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175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26480XU CN201917571U (zh) 2009-12-25 2010-11-26 一种免疫荧光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350352.4 2009-12-25
CN200920350352 2009-12-25
CN201020626480XU CN201917571U (zh) 2009-12-25 2010-11-26 一种免疫荧光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17571U true CN201917571U (zh) 2011-08-03

Family

ID=44417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26480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17571U (zh) 2009-12-25 2010-11-26 一种免疫荧光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17571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3124A (zh) * 2009-12-25 2011-04-27 北京博晖创新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免疫荧光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3988065A (zh) * 2011-12-16 2014-08-13 西门子医疗保健诊断公司 试剂卡对齐系统和方法
CN104897635A (zh) * 2015-06-19 2015-09-09 上海凯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免疫荧光分析仪
CN109211865A (zh) * 2018-11-17 2019-01-15 郑州亲和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荧光定量分析仪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3124A (zh) * 2009-12-25 2011-04-27 北京博晖创新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免疫荧光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3988065A (zh) * 2011-12-16 2014-08-13 西门子医疗保健诊断公司 试剂卡对齐系统和方法
US10302572B2 (en) 2011-12-16 2019-05-28 Siemens Healthcare Diagnostics Inc. Reagent card alignment system
US10900910B2 (en) 2011-12-16 2021-01-26 Siemens Healthcare Diagnostics Inc. Reagent card alignment method for sample dispensing
CN104897635A (zh) * 2015-06-19 2015-09-09 上海凯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免疫荧光分析仪
CN104897635B (zh) * 2015-06-19 2017-06-16 上海凯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免疫荧光分析仪
CN109211865A (zh) * 2018-11-17 2019-01-15 郑州亲和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荧光定量分析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3124A (zh) 一种免疫荧光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201917571U (zh) 一种免疫荧光检测装置
US20090310135A1 (en) Compact catadioptric spectrometer
CN107941154B (zh) 一种位移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CN103454070B (zh) 一种基于ccd探测的x射线组合折射透镜聚焦性能测试方法
CN102519510B (zh) 位置敏感传感器的标定装置和标定方法
CN101788271A (zh) 共焦透镜中心厚度测量方法与装置
CN103344609B (zh) 一种微型傅里叶变换光谱仪
CN103901190A (zh) 一种免疫荧光定量分析仪
CN101339008B (zh) 一种检测大口径抛物面镜k值系数的装置
CN201170774Y (zh) 一种带数码拍照及放大功能的检测仪
CN109813256A (zh) 采用激光检测平面玻璃平整度的检测仪
CN103454069B (zh) X射线组合折射透镜聚焦性能测试装置
CN105675633A (zh) 一种x射线分幅相机的标定装置
US8810795B2 (en) Optical detection system
CN106247992B (zh) 一种高精度、宽范围和大工作距自准直装置与方法
CN103454068B (zh) 基于ccd探测的x射线组合折射透镜聚焦性能测试装置
CN103698304A (zh) 一种剪式液芯耦合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分析仪
CN101097169A (zh) 高精度光辐射标准探测器空间响应均匀性测量系统和方法
CN108398450B (zh) 基于组合x射线毛细管的微束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
CN113686793B (zh) 一种光谱共焦扫描位移传感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4457729B (zh) 核磁共振陀螺仪敏感探测单元及该单元的制造方法
CN101526385A (zh) 一种反光法液面探测方法及装置
JP2007240168A (ja) 検査装置
EP3150997A1 (en) Non-magnetic insertion probe for spectroscopic measurem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2206 9 life Garden Road,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o Hui innovative biotechnology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100097,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North Village Road, No. 25, static core garden, G seat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ohu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03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