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11213U - 昆虫诱杀器 - Google Patents

昆虫诱杀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13U
CN201911213U CN2010206598637U CN201020659863U CN201911213U CN 201911213 U CN201911213 U CN 201911213U CN 2010206598637 U CN2010206598637 U CN 2010206598637U CN 201020659863 U CN201020659863 U CN 201020659863U CN 201911213 U CN201911213 U CN 2019112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force
housing
insect trap
trap device
shell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65986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洪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65986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112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112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1121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昆虫诱杀器,包括壳体,壳体的左端设有第一阻返装置,壳体的右端设有第二阻返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昆虫诱杀器的壳体内可以放置药饵或诱芯,在壳体的保护下,即使受降雨和阳光直射的影响,药饵或诱芯也可保持长久药效,同时避免药饵或诱芯被幼儿、宠物误食。本实用新型的昆虫诱杀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清洁安全、适合于大规模推广。本实用新型的昆虫诱杀器还可以捕杀老鼠等有害动物。

Description

昆虫诱杀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灭有害动物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昆虫诱杀器。
背景技术
目前害虫的主要防治手段依然是化学防治,但化学防治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是害虫的抗性进化,并出现交叉抗性,还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具多种抗性,使防治日益困难;二是目标害虫再起和次生害虫爆发;三是化学毒性和生物放大作用,使化学毒物通过食物链富集于人体,对人类造成再次危害。有鉴于此,国内外在努力探索和研究害虫防治的新途径和新技术,包括新型、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的化学杀虫剂的研制;天敌的利用;病毒、昆虫绝育技术和昆虫激素、信息素的应用等。
近年来,利用昆虫生理生化特性和行为学特点作为害虫防治的一种新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其中性信息素的研究尤为突出,诱杀器的作用对于性信息素的推广至关重要。而目前市售或传统的诱杀器,使用效果不甚理想,例如:传统的水诱杀器需要经常补水、捞蛾和不易固定,同时诱芯暴露在外,还容易受降雨和阳光直射的影响,造成诱芯很快失效,如果将其置于室内,诱芯容易被幼儿、宠物误食,威胁生命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清洁、诱芯不易失效的昆虫诱杀器。
本实用新型的昆虫诱杀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左端设有第一阻返装置,所述壳体的右端设有第二阻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昆虫诱杀器,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右壳体和左壳体,所述右壳体与所述左壳体通过固定装置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昆虫诱杀器,其中,所述固定装置为分布在右壳体上、左壳体上的螺栓、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昆虫诱杀器,其中,所述固定装置为分布在右壳体上、左壳体上的内螺纹、外螺纹。
实用新型的昆虫诱杀器,其中,所述壳体为三棱柱状,所述右壳体和所述左壳体均为三棱柱状,所述右壳体包括第一前壁、第一后壁和第一底壁,第一前壁、第一后壁垂直,第一前壁、第一后壁分别和第一底壁呈45度夹角,所述左壳体包括第二前壁、第二后壁和第二底壁,第二前壁、第二后壁垂直,第二前壁、第二后壁分别和第二底壁呈45度夹角。
本实用新型的昆虫诱杀器,其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前壁、所述第一后壁、所述第一底壁上的第一突起、第二突起和第三突起,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分别开在所述第二前壁上、所述第二后壁上和所述第二底壁上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第一突起与第一凹槽配合,第二突起与第二凹槽配合,第三突起与第三凹槽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昆虫诱杀器,其中,所述第一阻返装置为第一弹力挡片,第一弹力挡片的形状与所述左壳体的竖直截面形状相近,所述第一弹力挡片的下端连接于所述左壳体的第二底壁内侧,所述第一弹力挡片伸入所述左壳体内,所述第一弹力挡片上端向右倾斜,第二阻返装置为第二弹力挡片,所述第二弹力挡片的形状与所述右壳体的竖直截面形状相近,所述第二弹力挡片的下端连接于所述右壳体的第一底壁内侧,所述第二弹力挡片伸入所述右壳体内,所述第二弹力挡片上端向左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昆虫诱杀器,其中,所述壳体为半圆筒状。
本实用新型的昆虫诱杀器,其中,所述壳体为立方体状。
本实用新型的昆虫诱杀器,其中,所述壳体为扇形筒状。
本实用新型的昆虫诱杀器的壳体内可以放置药饵或诱芯,在壳体的保护下,即使受降雨和阳光直射的影响,药饵或诱芯也可保持长久药效,同时避免药饵或诱芯被幼儿、宠物误食。本实用新型的昆虫诱杀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清洁安全、适合于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昆虫诱杀器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昆虫诱杀器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昆虫诱杀器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的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昆虫诱杀器的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昆虫诱杀器包括三棱柱状的壳体1。壳体1包括用于装载药饵或诱芯的右壳体2和与右壳体2相配合的、用于密封右壳体2的左壳体3。右壳体2和左壳体3均为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棱柱状。右壳体2包括第一前壁21、第一后壁22和第一底壁23。第一前壁21、第一后壁22垂直,第一前壁21、第一后壁22分别和第一底壁23呈45度夹角。
左壳体3包括第二前壁31、第二后壁32和第二底壁33。第二前壁31、第二后壁32垂直,第二前壁31、第二后壁32分别和第二底壁33呈45度夹角。
右壳体2、左壳体3之间通过固定装置4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装置4可以为分布在右壳体2上、左壳体3上的螺栓、螺母。也可以为分布在右壳体2上、左壳体3上的内、外螺纹。在本实施例中固定装置4包括分别设置于右壳体2的第一前壁21上、右壳体2的第一后壁22上、和右壳体2的第一底壁23上的第一突起24、第二突起25和第三突起26。固定装置4还包括分别开在左壳体3的第二前壁31上、左壳体3的第二后壁32上、和左壳体3的第二底壁33上的第一凹槽34、第二凹槽35和第三凹槽36。
第一前壁21和第二前壁31相对应,第一后壁22与第二后壁32相对应,第一底壁23与第二底壁33相对应。
通过第一突起24与第一凹槽34配合、第二突起25与第二凹槽35配合、第三突起26与第三凹槽36配合,右壳体2与左壳体3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在一起。
壳体1的左端设有第一阻返装置72,壳体1的右端设有第二阻返装置73。左壳体3的第二底壁33内侧粘接或焊接有伸入左壳体3内的第一弹力挡片7,作为第一阻返装置72的第一弹力挡片7的形状与左壳体3的竖直截面形状相近,为等腰三角形。第一弹力片7的下端焊接或粘接在左壳体3的第二底壁33上,上端向右倾斜45度。第一弹力片7的前后两侧边分别与第二前壁31、第二后壁32接触。当左壳体3、右壳体2连接在一起,第一弹力挡片7位于壳体1的左端。第一弹力挡片7的作用在于当昆虫由左壳体3外向左壳体3内爬动时,向壳体1内(右)倒伏,使昆虫进入左壳体3内,当昆虫进入左壳体3后,第一弹力挡片7在弹力作用下弹起,封堵住昆虫出去的路径。第一弹力挡片7上开有多个第一缝隙71,用于使壳体1内的药饵或诱芯气味透过,引诱昆虫前来。
右壳体2的第一底壁23内侧粘接或焊接有伸入左壳体2内的第二弹力挡片8,作为第二阻返装置73的第二弹力挡片8的形状与右壳体2的竖直截面形状相近,为等腰三角形。第二弹力挡片8的下端焊接或粘接在右壳体2的第一底壁23上,上端向左倾斜45度。第二弹力挡片8的前后两侧边分别与第一前壁21、第一后壁22接触。当左壳体3、右壳体2连接在一起,第二弹力挡片8位于壳体1的右端。第二弹力挡片8的作用在于当昆虫由右壳体2外向右壳体2内爬动时,向壳体1内(左)倒伏,使昆虫进入右壳体2内,当昆虫进入右壳体2后,第二弹力挡片8在弹力作用下弹起,封堵住昆虫出去的路径。第二弹力挡片8上开有多个第二缝隙81,用于使壳体1内的药饵或诱芯气味透过,引诱昆虫前来。
第二弹力挡片8、第一弹力挡片7的材料可以按照捕捉昆虫的种类灵活选择。其可以选用有弹力的金属片或有弹力的塑料片。第二弹力挡片8、第一弹力挡片7也可以是棕毛排列聚合粘接或捆扎制成的棕毛排刷。
第一阻返装置72、第二阻返装置73也可以采用带有弹簧的金属片或金属板。弹簧一端连接于金属片或金属板上,另一端连接在右壳体2的底壁或左壳体3的底壁上,即可实现其单向开启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昆虫诱杀器在使用时,将药饵或诱芯放置于右壳体2的第一底壁23上,然后利用固定装置4将右壳体2与左壳体3固定连接在一起,然后将昆虫诱杀器放置于昆虫常出没的地方。昆虫在药饵或诱芯的引诱下,由左壳体3的左端或右壳体2的右端进入壳体1后,第一弹力挡片7和第二弹力挡片8使其不能由壳体1内部爬出,这样即实现了诱杀昆虫的目的。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将右壳体2与左壳体3拆卸分离,以清理壳体1内部或添加药饵或诱芯。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昆虫诱杀器与实施例一的昆虫诱杀器结构近似。本实施例的昆虫诱杀器与实施例一的昆虫诱杀器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昆虫诱杀器的壳体1为半圆筒状。壳体1内的第一弹力挡片7、第二弹力挡片8均为半圆形。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昆虫诱杀器与实施例一的昆虫诱杀器结构近似。本实施例的昆虫诱杀器与实施例一的昆虫诱杀器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昆虫诱杀器的壳体1为立方体状。壳体1内的第一弹力挡片7、第二弹力挡片8均为矩形。
实施例四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昆虫诱杀器与实施例一的昆虫诱杀器结构近似。本实施例的昆虫诱杀器与实施例一的昆虫诱杀器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昆虫诱杀器的壳体1为扇形筒状。壳体1内的第一弹力挡片7、第二弹力挡片8均为扇形。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昆虫诱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左端设有第一阻返装置(72),所述壳体(1)的右端设有第二阻返装置(7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右壳体(2)和左壳体(3),所述右壳体(2)与所述左壳体(3)通过固定装置(4)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昆虫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4)为分布在所述右壳体(2)上、所述左壳体(3)上的螺栓、螺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昆虫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4)为分布在所述右壳体(2)上、所述左壳体(3)上的内螺纹、外螺纹。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昆虫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为三棱柱状,所述右壳体(2)和所述左壳体(3)均为三棱柱状,所述右壳体(2)包括第一前壁(21)、第一后壁(22)和第一底壁(23),所述第一前壁(21)、所述第一后壁(22)垂直,所述第一前壁(21)、所述第一后壁(22)分别和所述第一底壁(23)呈45度夹角,所述左壳体(3)包括第二前壁(31)、第二后壁(32)和第二底壁(33),所述第二前壁(31)、所述第二后壁(32)垂直,所述第二前壁(31)、所述第二后壁(32)分别和所述第二底壁(33)呈45度夹角。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昆虫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4)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前壁(21)、所述第一后壁(22)、所述第一底壁(23)上的第一突起(24)、第二突起(25)和第三突起(26),所述固定装置(4)还包括分别开在所述第二前壁(31)上、所述第二后壁(32)上和所述第二底壁(33)上的第一凹槽(34)、第二凹槽(35)和第三凹槽(36),所述第一突起(24)与所述第一凹槽(34)配合,所述第二突起(25)与所述第二凹槽(35)配合,所述第三突起(26)与所述第三凹槽(36)配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昆虫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返装置(72)为第一弹力挡片(7),所述第一弹力挡片(7)的形状与所述左壳体(3)的竖直截面形状相近,所述第一弹力挡片(7)的下端连接于所述左壳体(3)的第二底壁(33)内侧,所述第一弹力挡片(7)伸入所述左壳体(3)内,所述第一弹力挡片(7)上端向右倾斜,所述第二阻返装置(73)为第二弹力挡片(8),所述第二弹力挡片(8)的形状与所述右壳体(2)的竖直截面形状相近,所述第二弹力挡片(8)的下端连接于所述右壳体(2)的第一底壁(23)内侧,所述第二弹力挡片(8)伸入所述右壳体(2)内,所述第二弹力挡片(8)上端向左倾斜。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昆虫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为半圆筒状。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昆虫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为立方体状。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昆虫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为扇形筒状。
CN2010206598637U 2010-12-14 2010-12-14 昆虫诱杀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112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598637U CN201911213U (zh) 2010-12-14 2010-12-14 昆虫诱杀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598637U CN201911213U (zh) 2010-12-14 2010-12-14 昆虫诱杀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11213U true CN201911213U (zh) 2011-08-03

Family

ID=44411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59863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11213U (zh) 2010-12-14 2010-12-14 昆虫诱杀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112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80033014A (ko) 땅바닥 설치형 잡해충 포집기
CN203251825U (zh) 农田害虫捕杀装置
KR20190004428A (ko) 토양 바닥 설치형 일회용 토양 서식 해충 포집기
CN214546687U (zh) 一种多用型的害虫诱捕装置
Liat The house rodents and house shrew in Malaysia and Southeast Asia
CN202664085U (zh) 一种新型长效连续捕鼠笼
CN201898803U (zh) 平板式可折叠成三角桶状的飞蛾诱捕器
CN201911213U (zh) 昆虫诱杀器
CN201256593Y (zh) 一种简易昆虫诱捕器
CN201640268U (zh) 加强型长效连续捕鼠器
CN203538183U (zh) 一种采用红外线灭杀虫卵的蟑螂诱捕器
CN201742832U (zh) 一种多功能鞘翅目昆虫诱捕器
CN201911207U (zh) 一种带有萤光捕杀盆的太阳能杀虫灯
Diclaro et al. Integration of fly baits, traps, and cords to kill house flies (Diptera: Muscidae) and reduce annoyance
KR101835679B1 (ko) 땅바닥 설치형 잡해충 포집기
CN201204883Y (zh) 一种诱蚊产卵器
CN211558541U (zh) 一种昼夜两用高效农林业害虫诱捕器
CN204426432U (zh) 一种室内蚊虫捕捉器
CN201894140U (zh) 一种红棕象甲诱捕器
CN207927662U (zh) 一种可连续捕鼠的捕鼠装置
CN204499240U (zh) 一种家庭用气味引诱型捕鼠器
CN201119366Y (zh) 诱蝇器
CN211153450U (zh) 一种便于安放的农林业害虫高效诱捕器
CN212993952U (zh) 一种农作物驱虫装置
CN214126632U (zh) 一种简易型诱虫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03

Termination date: 201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