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80157U - 麻醉药输出浓度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麻醉药输出浓度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80157U
CN201880157U CN2010206071347U CN201020607134U CN201880157U CN 201880157 U CN201880157 U CN 201880157U CN 2010206071347 U CN2010206071347 U CN 2010206071347U CN 201020607134 U CN201020607134 U CN 201020607134U CN 201880157 U CN201880157 U CN 2018801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entration
controlling organization
ring
anesthetics
link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60713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捷
苏磊
王博
冯璐琼
刘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 3 HOSPITAL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NO 3 HOSPITAL OF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 3 HOSPITAL OF PLA filed Critical NO 3 HOSPITAL OF PLA
Priority to CN20102060713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801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801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8015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麻醉药输出浓度控制装置,它包括给药机构、一级浓度控制机构和二级浓度控制机构,给药机构通过给药管道分别与一级浓度控制机构和二级浓度控制机构相连,一级浓度控制机构还通过管道与二级浓度控制机构相连;一级浓度控制机构采用喷雾方式实现麻醉药浓度0-7%的初级控制,二级浓度控制机构采用低浓度补充蒸发方式实现麻醉药浓度0.1-0.9%的精确控制。本实用新型的麻醉药输出浓度控制装置结合喷雾与蒸发两种方式,提高精度,缩小体积,减轻重量,给药迅速,加大麻醉药物浓度的剂量,适合目前医院在用的各种麻醉机集成使用。

Description

麻醉药输出浓度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部件,尤其涉及一种麻醉药输出浓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麻醉蒸发器是一种能有效地蒸发麻醉药液并能精确地将麻醉药按一定浓度输入麻醉呼吸回路的装置。麻醉药输出浓度的稳定程度决定了麻醉机整体性能的好坏,关系到吸入麻醉的成败,直接涉及病人的安危。
目前国内所有的蒸发器均为进口,在药物与空气的混合方面,多采用药物蒸发并通过空气运载、稀释后进入病人体内,目前的蒸发器麻醉药输出浓度最大输出量6%,精度0.2%。
随着现代人体体重偏高趋势,现有的蒸发器无法适应快速、大剂量麻醉药物供给,主要原因在于所采用药物蒸发方式的局限性:其一,若药物挥发量较大,药物受环境温度、压力、载气流动特征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使输出药物浓度不稳定,其二,若增大药物的蒸发面积,会增大蒸发装置的体积,其成本高,且装置笨重,不便携带置换;若混合时间过长,无法实现快速大剂量麻醉药物供给,因此,在实际控制过程中难以保持麻醉药物浓度达到高精度平稳输送,药物浓度不稳定,造成给药浓度不精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给药迅速,并能精确控制药物浓度的麻醉药输出浓度控制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麻醉药输出浓度控制装置,包括给药机构、一级浓度控制机构和二级浓度控制机构,给药机构通过给药管道分别与一级浓度控制机构和二级浓度控制机构相连,一级浓度控制机构还通过管道与二级浓度控制机构相连;一级浓度控制机构采用喷雾方式实现麻醉药浓度的初级控制,二级浓度控制机构采用蒸发方式实现麻醉药浓度的精确控制。
所述的给药机构包括给药槽、一级麻醉药给药管、二级麻醉药给药管和液位计;一级麻醉药给药管和二级麻醉药给药管分别设置在给药槽的下部两侧,在二级麻醉药给药管上安装有二级给药控制阀;液位计安装在给药槽的上部侧面;在给药槽的上端设有麻醉药加药口;所述的一级浓度控制机构与一级麻醉药给药管相连,所述的二级浓度控制机构与二级麻醉药给药管相连。
所述的一级浓度控制机构包括单向阀、增压泵、喷头组件、文丘里管和相应连接管道,单向阀的进口端与给药槽的一级麻醉药给药管相连,单向阀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与增压泵的进口相连,增压泵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喷头组件相连,喷头组件设置在文丘里管内;在文丘里管的进口端设有压缩空气进口,文丘里管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的二级浓度控制机构相连。
所述的二级浓度控制机构包括外罐、内罐、蒸发室、多孔蒸发芯、混合室、旁通管、压力补偿环、供给环、流量控制锥和温度补偿器;外罐的下部与给药机构的二级麻醉药给药管相连,外罐的上部设有二级浓度控制机构气体输入口和二级浓度控制机构气体输出口,外罐的中间设有金属阻隔套环将其内腔分隔成上腔和下腔,下腔形成用于容置麻醉药的蒸发室;二级浓度控制机构气体输入口通过管道与一级浓度控制机构中的文丘里管相连;内罐架设在外罐中间,内罐的下部设有敞口并与蒸发室连通,内罐的上部穿过金属阻隔套环伸入上腔内;多孔蒸发芯分别连接在蒸发室内的外罐内壁和内罐外壁;混合室设置在外罐的上腔,混合室的下部通过连通管与内罐相连,混合室的左端与旁通管相连,混合室的右端通过管道与二级浓度控制机构气体输出口相连;旁通管的左端与二级浓度控制机构气体输入口相连;压力补偿环设置在金属阻隔套环的上方,其上端通过管道与二级浓度控制机构气体输入口相连,下端通过管道与供给环相连;供给环设置在蒸发室内并放置在外罐内壁和内罐外壁的多孔蒸发芯之间;流量控制锥安装在外罐的罐体上并向下伸入内罐;温度补偿器串联在旁通管上;在压力补偿环与供给环相连的管道上设有控制阀。
所述的喷头组件包括喷头本体和喷头控制器;喷头控制器与喷头本体活动相连可同轴转动;喷头本体为圆饼形结构件,其外侧面为凸弧形的喷射面,内侧面为平面形的连接面,在连接面中间设有安装轴;在喷头本体内部设有内环形通道、中环形通道和外环形通道;在内环形通道、中环形通道和外环形通道与喷头本体的内侧面之间分别设有多个内环供给管道、多个中环供给管道和多个外环供给管道;在内环形通道、中环形通道和外环形通道与喷头本体的外侧面之间分别设有多个内环喷孔、多个中环喷孔和多个外环喷孔,内环喷孔、中环喷孔和外环喷孔的孔径相同但个数不同,中环喷孔的个数是内环喷孔的个数的两倍,外环喷孔的个数是中环喷孔的个数的两倍;在内侧面的外沿还等距离设有八个定位凹槽,对应于八个定位凹槽的周边设有限位台阶,在喷头本体的圆周面上对应于八个定位凹槽顺序设有0%、1%、2%、3%、4%、5%、6%和7%八个给药浓度标识;喷头控制器为圆饼形结构件,中间设有安装孔,喷头本体的安装轴安装在该安装孔内,喷头控制器的内侧面与喷头本体的连接面相连,喷头控制器的外侧面设有总进药口,总进药口通过管道与增压泵相连,在喷头控制器的内部设有通道与上述总进药口连通,该通道与喷头控制器的内侧面之间设有内环通道、中环通道和外环通道,内环通道、中环通道和外环通道的位置分别与喷头本体上的内环供给管道、中环供给管道和外环供给管道相对应;在喷头控制器的内侧面边缘设有钢珠弹簧定位机构和限位凸台,在喷头控制器的圆周面上对应于限位凸台设有浓度指示标记;钢珠弹簧定位机构与喷头本体上的定位凹槽相适配,限位凸台与喷头本体上的限位台阶相适配。
所述的压力补偿环为一个带开口的环形管道,管道内间隔设有多块挡板,各挡板交错连接在管道的内壁和外壁。
所述的供给环为圆筒形夹套结构,在供给环的内壁和外壁分别间隔设有多个出气孔道。
所述的多孔蒸发芯为棉线编织物。
所述的温度补偿器包括一个不动阀口和活动阀口,不动阀口固定在一个低膨胀系数的金属杆上,活动阀口固定在一个高膨胀系数的金属杆上;高膨胀系数的金属杆向下伸入蒸发室内,并能随蒸发室内的温度变化而发生伸缩变化,从而带动活动阀口上下移动,调节不动阀口和活动阀口之间的间距大小。
所述的内罐上部设有与流量控制锥适配的锥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麻醉药输出浓度控制装置通过一级浓度控制机构采用喷雾方式实现麻醉药浓度的初级控制,通过二级浓度控制机构采用蒸发方式实现麻醉药浓度的精确控制。提高了的控制精度,适合目前医院在用的各种麻醉机集成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麻醉药输出浓度控制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给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喷头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5、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喷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二级浓度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压力补偿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供给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麻醉药输出浓度控制装置进行进一步描述,
附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实施例。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麻醉药输出浓度控制装置,包括给药机构1、一级浓度控制机构2和二级浓度控制机构3,给药机构1通过给药管道分别与一级浓度控制机构2和二级浓度控制机构3相连,一级浓度控制机构2还通过管道与二级浓度控制机构3相连;一级浓度控制机构2采用喷雾方式实现麻醉药浓度的初级控制,二级浓度控制机构3采用蒸发方式实现麻醉药浓度的精确控制。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中的给药机构1包括给药槽11、一级麻醉药给药管12、二级麻醉药给药管13、液位计14和麻醉药加药口15。一级麻醉药给药管12和二级麻醉药给药管13分别设置在给药槽的下部两侧,液位计14安装在给药槽的上部侧面;在给药槽的上端设有麻醉药加药口15;一级麻醉药给药管12通过管道与一级浓度控制机构2相连,二级麻醉药给药管13通过管道与二 级浓度控制机构3相连,在二级麻醉药给药管13上安装有二级给药控制阀16。
继续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级浓度控制机构2包括单向阀21、增压泵22、喷头组件23、文丘里管24和相应连接管道,单向阀21的进口端与给药槽的一级麻醉药给药管12相连,单向阀21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与增压泵22的进口相连,增压泵22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喷头组件23相连,增压泵22由步进电机控制。喷头组件23设置在文丘里管24内;在文丘里管24的进口端设有压缩空气进口,文丘里管24的出口通过管道25与二级浓度控制机构3相连。
参见图3、图4、图5、图6,本实用新型中的喷头组件23包括喷头本体231和喷头控制器232;喷头控制器232与喷头本体231活动相连可同轴转动。
喷头本体231的结构如图4、图5、图6所示,为圆饼形结构件,其外侧面2311为凸弧形的喷射面,内侧面2312为平面形的连接面,在连接面2312中间设有安装轴2313;在喷头本体内部设有内环形通道2314、中环形通道2315和外环形通道2316;在内环形通道2314、中环形通道2315和外环形通道2316与喷头本体的内侧面2312之间分别设有4个内环供给管道2317、4个中环供给管道2318和4个外环供给管道2319;在内环形通道2314、中环形通道2315和外环形通道2316与喷头本体的外侧面2311之间分别设有10个内环喷孔2331、20个中环喷孔2332和40个外环喷孔2333,10个内环喷孔2331、20个中环喷孔2332和40个外环喷孔的孔径相同。在内侧面2312的外沿还等距离设有八个定位凹槽2334,对应于八个定位凹槽的周边设有限位台阶2335,在喷头本体的圆周面上对应于八个定位凹槽顺序设有0%、1%、2%、3%、4%、5%、6%和7%八个给药浓度标识。
喷头控制器232的结构如图3a、图3b所示,为圆饼形结构件,中间设有安装孔2321,喷头本体的安装轴2313安装在该安装孔内,喷头控制器的内侧面与喷头本体的连接面相连,喷头控制器的外侧面设有总进药口2322,总进药口通过管道与增压泵相连,在喷头控制器的内部设有通道与上述总进药口连通(未图示出来),该通道与喷头控制器的内侧面之间设有内环通道2323、中环通道2324和外环通道2325,内环通道2323、中环通道2324和外环通道2325的位置分别与喷头本体上的内环供给管道、中环供给管道和外环供给管道相对应;在喷头控制器的内侧面边缘设有钢珠弹簧定位机构2326和限位凸台2327, 在喷头控制器的圆周面上对应于限位凸台设有浓度指示标记2328;钢珠弹簧定位机构2326与喷头本体上的定位凹槽相适配,限位凸台2327与喷头本体上的限位台阶相适配。
参见图7,本实用新型中的二级浓度控制机构3包括外罐31、内罐32、蒸发室314、多孔蒸发芯33、混合室34、旁通管35、压力补偿环36、供给环37、流量控制锥38和温度补偿器39。外罐的下部与给药机构的二级麻醉药输出口管相连,外罐的上部设有二级浓度控制机构气体输入口311和二级浓度控制机构气体输出口312,外罐的中间设有金属阻隔套环313将其内腔分隔成上腔和下腔,下腔形成用于容置麻醉药的蒸发室314;二级浓度控制机构气体输入口311通过管道与一级浓度控制机构2中的文丘里管24相连;内罐32架设在外罐中间,内罐的下部设有敞口并与蒸发室314连通,内罐的上部穿过金属阻隔套环313伸入上腔内;在内罐上部设有与流量控制锥38适配的锥形结构321。多孔蒸发芯33分别连接在蒸发室内的外罐的内壁和内罐的外壁;混合室34设置在外罐的上腔,混合室34的下部通过连通管与内罐32相连,混合室34的左端与旁通管35相连,混合室34的右端通过管道与二级浓度控制机构气体输出口312相连;旁通管35的左端与二级浓度控制机构气体输入口311相连;压力补偿环36设置在金属阻隔套环的上方,其上端通过管道与二级浓度控制机构气体输入口311相连,下端通过管道与供给环37相连;供给环37设置在蒸发室内;流量控制锥38安装在外罐的罐体上并向下伸入内罐32;温度补偿器39串联在旁通管35上;在压力补偿环36与供给环37相连的管道上设有控制阀30。
参见图8,本实用新型中的压力补偿环36为一个带开口的环形管道,管道内间隔设有多块挡板361,各挡板交错连接在管道的内壁和外壁;压力补偿环的一端通过连接管与二级浓度控制机构气体输入口311相连,压力补偿环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与供给环37相连。
参见图9,本实用新型中的供给环37为圆筒形夹套结构,在供给环的内壁和外壁分别间隔设有多个出气孔道371,供给环外壁小洞对着外罐内壁的蒸发芯,供给环内壁小洞对着内罐外壁的蒸发芯,这样使混合更充分,加快蒸发过程。
本实用新型中的多孔蒸发芯为棉线编织物。
本实用新型中的温度补偿器39包括一个由不动阀口和活动阀口,不动阀口固定在一个低膨胀系数的金属杆上,活动阀口固定在一个高膨胀系数的金属杆391上;高膨胀系数的金属杆391向下伸入蒸发室内,并能随蒸发室内的温度变化而发生伸缩变化,从而带动活动阀口上下移动,调节不动阀口和活动阀口之间的间距大小,实现对通过旁通管的麻醉药气体流量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麻醉药输出浓度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可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一级浓度控制机构工作流程:麻醉药液体(包括安氟醚、地氟醚等),装入给药机构1,由一级麻醉药给药管12流向一级浓度控制机构2,经单向阀21进入增压泵22密闭加压后,在喷头控制器232的作用下实现麻醉药物浓度0-7%的八级控制,高压的药液通过喷头本体上的多个喷孔形成细小的气态药雾喷出,药雾通过文丘里管道24,与压缩空气充分混合后,进入二级浓度控制机构3,进行0.1-0.9%的低浓度补充后,成为所需的浓度,从二级浓度控制机构气体输出口流出,进入呼吸管路,整个通道在工作过程中全封闭。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级浓度控制机构2可实现八级浓度控制,其控制原理和控制方法如下:
(1)初级浓度0%:
将喷头控制器旋转至给药浓度标识处于0%位置,此时喷头控制器上的内、中、外三个通道均不与喷头本体上的任何供给管道相通,液体无法喷出,此时麻醉液全封闭,从一级浓度控制机构输出的麻醉药浓度为0%。
(2)初级浓度1%:
将喷头控制器旋转30°至给药浓度标识处于1%位置,此时喷头控制器上的内环通道2323与喷头本体上的一个内环供给管道2317相通,并从内环供给管道2317进入10个内环喷孔2331均匀喷出。此时,从一级浓度控制机构输出的麻醉药浓度为1%。
(3)初级浓度2%:
将喷头控制器旋转60°至给药浓度标识处于2%位置,此时喷头控制器上的中环通道2324与喷头本体上的一个中环供给管道2318相通,并从中环供给管道2318进入20个中环喷孔2332均匀喷出。此时,从一级浓度控制机构输 出的麻醉药浓度为2%。
(4)初级浓度3%:
将喷头控制器旋转90°至给药浓度标识处于3%位置,此时喷头控制器上的内环通道2323和中环通道2324分别与喷头本体上的一个内环供给管道2317和一个中环供给管道2318相通,并从内环供给管道2317进入10个内环喷孔2331均匀喷出、从中环供给管道2318进入20个中环喷孔2332均匀喷出。此时,从一级浓度控制机构输出的麻醉药浓度为3%。
(5)初级浓度4%:
将喷头控制器旋转120°至给药浓度标识处于4%位置,此时喷头控制器上的外环通道2325与喷头本体上的一个外环供给管道2319相通,并从外环供给管道2319进入40个外环喷孔2333均匀喷出。此时,从一级浓度控制机构输出的麻醉药浓度为4%。
(6)初级浓度5%:
将喷头控制器旋转150°至给药浓度标识处于5%位置,此时喷头控制器上的内环通道2323和外环通道2325分别与喷头本体上的一个内环供给管道2317和一个外环供给管道2319相通,并从内环供给管道2317进入10个内环喷孔2331均匀喷出、从外环供给管道2319进入40个外环喷孔2333均匀喷出。此时,从一级浓度控制机构输出的麻醉药浓度为5%。
(7)初级浓度6%:
将喷头控制器旋转180°至给药浓度标识处于6%位置,此时喷头控制器上的中环通道2324和外环通道2325分别与喷头本体上的一个中环供给管道2318和一个外环供给管道2319相通,并从中环供给管道2318进入20个中环喷孔2332均匀喷出、从外环供给管道2319进入40个外环喷孔2333均匀喷出。此时,从一级浓度控制机构输出的麻醉药浓度为6%。
(8)初级浓度7%:
将喷头控制器旋转210°至给药浓度标识处于7%位置,此时喷头控制器上的内环通道2323、中环通道2324和外环通道2325分别与喷头本体上的一个内环供给管道2317、一个中环供给管道2318和一个外环供给管道2319相通,并从内环供给管道2317进入10个内环喷孔2331均匀喷出、从中环供给管道2318 进入20个中环喷孔2332均匀喷出、从外环供给管道2319进入40个外环喷孔2333均匀喷出。此时,从一级浓度控制机构输出的麻醉药浓度为7%。
通过一级浓度控制机构进行麻醉药物浓度0-7%的初级控制,再进入二级浓度控制机构,进行麻醉药物浓度0.1-0.9%的补充精确控制,该二级浓度控制机构只是补充0.1-0.9%的小浓度,蒸发面积小,装置体积小,重量轻,约为目前通用蒸发装置的六分之一。
二级浓度控制机构的工作流程实现如下:
由一级浓度控制机构流入二级浓度控制机构的麻醉药气体,当只需整数级输出,不需补偿时,将控制阀30关闭,让麻醉药气体经旁通管35直接从二级浓度控制机构气体输出口312输出。当需要有小数级(0.1-0.9%)补充输出时,将控制阀30打开,且将流量控制锥38调节到所需补充的小数级浓度,即二级补充的低浓度设定后,由一级浓度控制机构流入二级浓度控制机构的麻醉药气体则分成二部分,一部分作为载气,经压力补偿环36、供给环37进入蒸发室314。蒸发室里设有多孔蒸发芯33,多孔蒸发芯33一部分浸没在麻醉液体中,药液由于毛细管作用顺纤维上升,当载气由期间穿过时,使棉线表明的药液迅速蒸发,载气经过蒸发室后,渐渐成为饱和麻醉气体。由流量控制锥38调节补充饱和麻醉气体的输出量。
另一部分由一级浓度控制机构流入二级浓度控制机构的麻醉药气体由旁通管35引流,与由蒸发室出来的补充饱和麻醉气体在混合室34进一步充分混合后,再送到二级浓度控制机构气体输出口312输出。通过挥发补充控制药液浓度0.1-0.9%,实现麻醉药物浓度的低浓度的精确控制。由于麻醉剂的蒸发受温度的影响,可通过温度补偿器39进行补偿,温度补偿器39包括一个由不动阀口和活动阀口,不动阀口固定在一个低膨胀系数的金属杆上,活动阀口固定在一个高膨胀系数的金属杆上;高膨胀系数的金属杆向下伸入蒸发室内,并能随蒸发室内的温度变化而发生伸缩变化,从而带动活动阀口上下移动,调节不动阀口和活动阀口之间的间距大小,实现对通过旁通管的麻醉药气体流量的调节。

Claims (10)

1.一种麻醉药输出浓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给药机构、一级浓度控制机构和二级浓度控制机构,给药机构通过给药管道分别与一级浓度控制机构和二级浓度控制机构相连,一级浓度控制机构还通过管道与二级浓度控制机构相连;一级浓度控制机构采用喷雾方式实现麻醉药浓度的初级控制,二级浓度控制机构采用蒸发方式实现麻醉药浓度的精确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药输出浓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给药机构包括给药槽、一级麻醉药给药管、二级麻醉药给药管和液位计;一级麻醉药给药管和二级麻醉药给药管分别设置在给药槽的下部两侧,在二级麻醉药给药管上安装有二级给药控制阀;液位计安装在给药槽的上部侧面;在给药槽的上端设有麻醉药加药口;所述的一级浓度控制机构与一级麻醉药给药管相连,所述的二级浓度控制机构与二级麻醉药给药管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药输出浓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浓度控制机构包括单向阀、增压泵、喷头组件、文丘里管和相应连接管道,单向阀的进口端与给药槽的一级麻醉药给药管相连,单向阀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与增压泵的进口相连,增压泵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喷头组件相连,喷头组件设置在文丘里管内;在文丘里管的进口端设有压缩空气进口,文丘里管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的二级浓度控制机构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药输出浓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级浓度控制机构包括外罐、内罐、蒸发室、多孔蒸发芯、混合室、旁通管、压力补偿环、供给环、流量控制锥和温度补偿器;外罐的下部与给药机构的二级麻醉药给药管相连,外罐的上部设有二级浓度控制机构气体输入口和二级浓度控制机构气体输出口,外罐的中间设有金属阻隔套环将其内腔分隔成上腔和下腔,下腔形成用于容置麻醉药的蒸发室;二级浓度控制机构气体输入口通过管道与一级浓度控制机构中的文丘里管相连;内罐架设在外罐中间,内罐的下部设有敞口并与蒸发室连通,内罐的上部穿过金属阻隔套环伸入上腔内;多孔蒸发芯分别连接在蒸发室内的外罐内壁和内罐外壁;混合室设置在外罐的上腔,混合室的下部通过连通管与内罐相连,混合室的左端与旁通管相连,混合室的右端通过管道与二级浓度控制机构气体输出口相连;旁通管的左端与二级浓度控制机构气体输入口相连;压力补偿环设置在金属阻隔套环的上方,其上端通过管道与二级浓度控制机构气体输入口相连,下端通过管道与供给环相连;供给环设置在蒸发室内并放置在外罐内壁和内罐外壁的多孔蒸发芯之间;流量控制锥安装在外罐的罐体上并向下伸入内罐;温度补偿器串联在旁通管上;在压力补偿环与供给环相连的管道上设有控制阀。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麻醉药输出浓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头组件包括喷头本体和喷头控制器;喷头控制器与喷头本体活动相连可同轴转动;喷头本体为圆饼形结构件,其外侧面为凸弧形的喷射面,内侧面为平面形的连接面,在连接面中间设有安装轴;在喷头本体内部设有内环形通道、中环形通道和外环形通道;在内环形通道、中环形通道和外环形通道与喷头本体的内侧面之间分别设有多个内环供给管道、多个中环供给管道和多个外环供给管道;在内环形通道、中环形通道和外环形通道与喷头本体的外侧面之间分别设有多个内环喷孔、多个中环喷孔和多个外环喷孔,内环喷孔、中环喷孔和外环喷孔的孔径相同但个数不同,中环喷孔的个数是内环喷孔的个数的两倍,外环喷孔的个数是中环喷孔的个数的两倍;在内侧面的外沿还等距离设有八个定位凹槽,对应于八个定位凹槽的周边设有限位台阶,在喷头本体的圆周面上对应于八个定位凹槽顺序设有0%、1%、2%、3%、4%、5%、6%和7%八个给药浓度标识;喷头控制器为圆饼形结构件,中间设有安装孔,喷头本体的安装轴安装在该安装孔内,喷头控制器的内侧面与喷头本体的连接面相连,喷头控制器的外侧面设有总进药口,总进药口通过管道与增压泵相连,在喷头控制器的内部设有通道与上述总进药口连通,该通道与喷头控制器的内侧面之间设有内环通道、中环通道和外环通道,内环通道、中环通道和外环通道的位置分别与喷头本体上的内环供给管道、中环供给管道和外环供给管道相对应;在喷头控制器的内侧面边缘设有钢珠弹簧定位机构和限位凸台,在喷头控制器的圆周面上对应于限位凸台设有浓度指示标记;钢珠弹簧定位机构与喷头本体上的定位凹槽相适配,限位凸台与喷头本体上的限位台阶相适配。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麻醉药输出浓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补偿环为一个带开口的环形管道,管道内间隔设有多块挡板,各挡板交错连接在管道的内壁和外壁。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麻醉药输出浓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给环为圆筒形夹套结构,在供给环的内壁和外壁分别间隔设有多个出气孔道。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麻醉药输出浓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蒸发芯为棉线编织物。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麻醉药输出浓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补偿器包括一个不动阀口和活动阀口,不动阀口固定在一个低膨胀系数的金属杆上,活动阀口固定在一个高膨胀系数的金属杆上;高膨胀系数的金属杆向下伸入蒸发室内,并能随蒸发室内的温度变化而发生伸缩变化,从而带动活动阀口上下移动,调节不动阀口和活动阀口之间的间距大小。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麻醉药输出浓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罐上部设有与流量控制锥适配的锥形结构。 
CN2010206071347U 2010-11-15 2010-11-15 麻醉药输出浓度控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801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071347U CN201880157U (zh) 2010-11-15 2010-11-15 麻醉药输出浓度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071347U CN201880157U (zh) 2010-11-15 2010-11-15 麻醉药输出浓度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80157U true CN201880157U (zh) 2011-06-29

Family

ID=44177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0713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80157U (zh) 2010-11-15 2010-11-15 麻醉药输出浓度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8015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5489A (zh) * 2012-02-28 2013-09-11 Ge医疗系统环球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麻醉蒸发器的陶瓷旋转阀
CN105343977A (zh) * 2015-10-20 2016-02-24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一种麻醉蒸发器控制系统
CN114053738A (zh) * 2021-11-01 2022-02-18 北京谊安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注液补偿罐的麻醉蒸发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5489A (zh) * 2012-02-28 2013-09-11 Ge医疗系统环球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麻醉蒸发器的陶瓷旋转阀
CN105343977A (zh) * 2015-10-20 2016-02-24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一种麻醉蒸发器控制系统
CN114053738A (zh) * 2021-11-01 2022-02-18 北京谊安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注液补偿罐的麻醉蒸发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55488U (zh) 小剂量补充麻醉蒸发器
CN106964045B (zh) 气体麻醉系统
CN201880157U (zh) 麻醉药输出浓度控制装置
CN201840751U (zh) 一种麻醉蒸发器压力补偿装置
CN108837248A (zh) 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喷药装置
CN109224904A (zh) 基于多点喷射式的混药装置及混药方法
US2023012321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n ultrasonically driven anesthetic vaporizer
CN111658933A (zh) 一种具有氧气浓度自我调节的防疫呼吸机
CN201855484U (zh) 机械式喷雾控制器
CN102462884B (zh) 二级浓度控制方式麻醉药物蒸发装置
CN201880163U (zh) 喷雾式麻醉蒸发装置
CN210873550U (zh) 一种麻醉科浓度调节式麻醉装置
CN104023780A (zh) 用于呼吸设备的汽化器装置
CN218981016U (zh) 一种VOCs喷淋用混气装置
CN102114301A (zh) Peep阀及具有该peep阀的呼吸机
CN103893881B (zh) 一种流量阀的流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6499745U (zh) 重症紧急治疗装置
CN211434610U (zh) 一种麻醉科浓度调节式麻醉装置
CN102462878B (zh) 麻醉药喷雾器
CN113058127B (zh) 一种喷射浓度精确控制的麻醉蒸发罐
CN219307653U (zh) 一种麻醉废气吸收装置及麻醉机
CN212997819U (zh) 一种雾化麻醉器
CN104874081A (zh) 药液蒸发器
CN213158638U (zh) 一种氧气输出组件
CN219878899U (zh) 一种吸氧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9

Termination date: 201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