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68502U - 动力电池盒盖板 - Google Patents

动力电池盒盖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68502U
CN201868502U CN2010201531594U CN201020153159U CN201868502U CN 201868502 U CN201868502 U CN 201868502U CN 2010201531594 U CN2010201531594 U CN 2010201531594U CN 201020153159 U CN201020153159 U CN 201020153159U CN 201868502 U CN201868502 U CN 2018685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odal
fuse
electrokinetic cell
connecting column
li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5315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平华
王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15315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685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685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6850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盒盖板,其包括:通孔盖板、两个与电池外电路连接的极联接柱,以及至少两个与电池内电路连接的极联接板。极联接柱和极联接板分别设于通孔盖板的上下两侧并与通孔盖板绝缘,每一个极联接板分别通过固定连接件与对应的极联接柱电连接,至少一个极联接柱与对应的固定连接件通过熔断器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熔断器设置于动力电池盒盖板内,当电池发生内外部短路时,熔断器可及时熔断而切断电流,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Description

动力电池盒盖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盒盖板,尤其是一种具有良好安全性能的动力电池盒盖板。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选择以动力电池作为电源,电动汽车等更是需要大容量的动力电池(大于10AH)。
大容量的动力电池虽然能够为电子设备提供足够的能量,但是,由于高能化学物质的使用及能量集中等原因,其安全性能一直得不到圆满解决。比如,大容量动力电池由于要求在短时间内放出大电流,电芯内部容易出现高温点并造成电芯内部短路。此外,有些电芯含有多个单体,当其中一个单体出现短路时,其它单体会对出现短路的单体进行放电,从而扩大安全事故的破坏性。基于以上的原因,大容量动力电池发生事故时,事故的严重性和破坏性往往远大于普通电池。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解决大容量动力电池安全问题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安全性能的动力电池盒盖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盒盖板,其包括:通孔盖板、两个与电池外电路连接的极联接柱和至少两个与电池内电路连接的极联接板,极联接柱和极联接板分别设于通孔盖板的上下两侧并与通孔盖板绝缘,每一个极联接板分别通过固定连接件与对应的极联接柱电连接,至少一个极联接柱与对应的固定连接件通过熔断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盒盖板的一种改进,所述熔断器为双头熔断器或多头熔断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盒盖板的一种改进,所述熔断器的每一个头分别通过一个固定连接件与一个对应的极联接板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盒盖板的一种改进,所述熔断器为设置于正极联接柱与固定连接件之间的双头熔断器,其包括定位于正极联接柱上的导电片和两个分别自导电片延伸出的连接片,正极联接板为相互绝缘隔离的两片,两片正极联接板分别通过不同的固定连接件与双头熔断器对应的两个连接片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盒盖板的一种改进,所述双头熔断器的两个连接片与导电片之间分别设有熔断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盒盖板的一种改进,所述固定连接件为铆钉。
作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盒盖板的一种改进,所述正极联接柱通过正极上绝缘片和绝缘垫片与通孔盖板绝缘,两个正极铆钉的头部分别压制于正极上绝缘片,另一端则压制于对应的正极联接板,正极上绝缘片设置向上突起的固定柱,正极联接柱穿过正极上绝缘片的固定柱内设置的固定孔而与双头熔断器的导电片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盒盖板的一种改进,所述正极铆钉的头部设置定位突起,双头熔断器的连接片分别开设收容孔,正极铆钉的定位突起收容于熔断器的收容孔中而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盒盖板的一种改进,所述正极联接柱为台阶形柱,正极上绝缘片的固定孔为对应的台阶形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盒盖板的一种改进,所述动力电池盒盖板还包括正负极盖帽,正负极盖帽扣设于对应的正负极上绝缘片上并将对应的极联接柱、熔断器收容保护于其中,极联接柱的头部通过正负极盖帽上设置的通孔与外电路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熔断器设置于动力电池盒盖板内,当电池发生内外部短路时,熔断器可及时熔断而切断电流,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将熔断器设置双头或多头的方式,将电芯电流分流后分别导向极联接柱,有效降低了大容量动力电池出现严重安全问题的可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盒盖板及其有益技术效果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盒盖板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盒盖板组装后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圆圈部III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盒盖板组装于电池壳上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正、负极柱盖帽已移除。
图5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盒盖板组装于电池壳上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正、负极柱盖帽分别组接于对应的正、负极上绝缘片上。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盒盖板包括:正极柱盖帽10、负极柱盖帽12、双头熔断器20、正极联接柱30、负极联接柱32、密封圈40、正极上绝缘片50、负极上绝缘片52、通孔盖板60、正极下绝缘片70、负极下绝缘片72、正极联接板80、负极联接板82、正极铆钉90和负极铆钉92。
正极柱盖帽10为无底面的空心长方体,其顶面上开设有通孔102。负极柱盖帽12的结构与正极柱盖帽10的结构相同,其顶面上设有通孔122。
双头熔断器20为弯折的片体,其包括位于中部且向上凸出的导电片22、位于导电片22的两端且下沉的连接片24、26,以及分别连接于导电片22和连接片24、26之间的熔断部28。熔断部28呈环形,导电片22和连接片24、26上分别开设有一个收容孔(未标注)。
正极联接柱30为中间开设有螺纹孔(未标注)的台阶形导电柱,其下底面置于通孔盖板60上并通过绝缘垫片54与通孔盖板60绝缘。负极联接柱32包括基片320和自基片320的中部向上凸出的导电柱322,基片320的两端开设有穿孔(未标注),导电柱322的中心开设螺纹孔(未标注)。
密封圈40为环形,可用于正极或负极。
正极上绝缘片50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密封圈孔500,正极上绝缘片50的中部设置有向上突起的固定柱502,固定柱502的中部开设有台阶形固定孔(未标注),可稳定地将正极联接柱30定位收容于固定柱502中。正极上绝缘片50的四角设有四个向上延伸的定位柱504,当正极柱盖帽10扣合于正极上绝缘片50上时,四个定位柱504干涉抵接于正极柱盖帽10的内侧壁上。负极上绝缘片52的结构与正极上绝缘片50的结构近似,其两端也分别设置有密封圈孔520,其四角也设有四个定位柱524,通过定位柱524与负极柱盖帽12的内侧壁之间的干涉配合,负极柱盖帽12可稳定地扣合于负极上绝缘片52上。负极上绝缘片52上未设置固定柱。
通孔盖板60为长方形片体,其上装设有注液孔602和防爆膜(未图示),并对应正极上绝缘片50和负极上绝缘片52的密封圈孔500、520开设四个装配孔600。
正极下绝缘片70和负极下绝缘片72均为长方形片体,并分别对应通孔盖板60的装配孔600设置略向上突起的固定环700、720。其中,正极下绝缘片70的底面向下延伸有凸出部702,凸出部702的形状与正极联接板80邻接的两片L形片体之间的间隙的形状相对应。组装时,凸出部702对应插置于两片L形片体之间的间隙中,以使得正极联接板80的两片L形片体之间隔离。
正极联接板80包括两片邻接的L形片体,两片邻接的L形片体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正极下绝缘片70的凸出部702可插入间隙中。每一L形片体的短边上开设一个与通孔盖板60的装配孔600相对应的穿孔800。负极联接板82为一长方形片体,其上开设两个与通孔盖板60的装配孔600相对应的穿孔820。
正极铆钉90和负极铆钉92为一头封闭的空心铆钉。其中,正极铆钉90的头部设有定位突起900。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所示,组装后,正、负极联接柱30、32和正、负极联接板80、82通过正、负极铆钉90、92分别固定于通孔盖板60的上下两侧,正极联接柱30通过绝缘垫片54与通孔盖板60绝缘,负极联接柱32通过负极上绝缘片52与通孔盖板60绝缘,正、负极联接板80、82通过正、负极下绝缘片70、72与通孔盖板60绝缘,密封圈40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正、负极上绝缘片50、52的密封圈孔500、520处。
其中,正极联接柱30是自下而上从正极上绝缘片50的固定柱502中穿出,并通过固定柱502的台阶形固定孔来固定,正极联接柱30的下端通过绝缘垫片54与通孔盖板60绝缘。
两个正极铆钉90的一端分别压制于位于正极上绝缘片50上的两个密封圈40,另一端则分别压制于两个正极联接板80。两个负极铆钉92都是一端压制于负极联接柱32的基片320上,另一端压制于负极联接板82上。位于双头熔断器20的导电片22中央的收容孔套设于正极联接柱30上,设置于连接片24、26上的两个收容孔分别套设于正极铆钉90的定位突起900,然后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正、负极柱盖帽10、12通过其内侧壁与正、负极上绝缘片50、52的定位柱504、524之间的干涉配合分别扣设于正、负极上绝缘片50、52上,将双头熔断器20、正、负极联接柱30、32和正、负极上绝缘片50、52等收容保护于正、负极柱盖帽10、12中。正、负极联接柱30、32的顶端则分别通过正、负极柱盖帽10、12上的通孔102、122伸出,以便于与外部电路连通。
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所示,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盒盖板安装于电池壳99的顶端,两个正极联接板80分别与电芯的正极端子(未图示)电连接。使用时,电芯内电流分成两个较小的电流,分别从两个正极联接板80通过两个正极铆钉90流向双头熔断器20两侧的连接片24、26,再通过双头熔断器20流向正极联接柱30。当电芯内部出现短路时,双头熔断器20的熔断部28迅速熔断而及时切断电流,有效防止出现安全事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双头熔断器20可根据需要设置为单头熔断器或多头熔断器(熔断器的头数是指熔断器所设置的连接片及其对应的熔断部的数量),并将正极联接板80、正极铆钉90等设置为对应的数量。这样,对于内部由多个单体并联成电芯的大容量动力电池来说,电芯内的电流可通过多个正极联接板、正极铆钉、熔断器的连接片分别流向正极联接柱。当电芯内部的某个单体短路以致电流突然增大时,相应熔断器的熔断部即会被最先熔断,从而将出现问题的单体断开,不仅有效防止了大容量动力电池出现的安全问题,而且在问题单体所占比例较小的情况下,电池仍可继续使用。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可替代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正、负极铆钉90、92也可由其他连接固定件,如配套的螺丝、螺母等代替。单头或多头熔断器当然也可以应用于负极,或者是同时应用于正负极。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详细揭示,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无需进行创造性劳动即可实现,因此此处不再对这些技术方案一一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将熔断器设置于动力电池盒盖板内,当电池发生内外部短路时,熔断器将及时熔断而切断电流,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将熔断器设置双头或多头的方式,将电芯电流分流后分别导向正极联接柱和/或负极联接柱,有效降低了大容量动力电池出现安全问题的可能。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动力电池盒盖板,其包括:通孔盖板、两个与电池外电路连接的极联接柱,以及至少两个与电池内电路连接的极联接板,极联接柱和极联接板分别设于通孔盖板的上下两侧并与通孔盖板绝缘,每一个极联接板分别通过固定连接件与对应的极联接柱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极联接柱与对应的固定连接件通过熔断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盒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断器为双头熔断器或多头熔断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盒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断器的每一个头分别通过一个固定连接件与一个对应的极联接板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盒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断器为设置于正极联接柱与固定连接件之间的双头熔断器,其包括定位于正极联接柱上的导电片和两个分别自导电片延伸出的连接片,正极联接板为相互绝缘隔离的两片,两片正极联接板分别通过不同的固定连接件与双头熔断器对应的两个连接片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盒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头熔断器的两个连接片与导电片之间分别设有熔断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电池盒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连接件为铆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电池盒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联接柱通过正极上绝缘片和绝缘垫片与通孔盖板绝缘,两个正极铆钉的头部分别压制于正极上绝缘片,另一端则压制于对应的正极联接板,正极上绝缘片设置向上突起的固定柱,正极联接柱穿过正极上绝缘片的固定柱内设置的固定孔而与双头熔断器的导电片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电池盒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铆钉的头部设置定位突起,双头熔断器的连接片分别开设收容孔,正极铆钉的定位突起收容于熔断器的收容孔中而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电池盒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联接柱为台阶形柱,正极上绝缘片的固定孔为对应的台阶形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盒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盒盖板还包括正负极盖帽,正负极盖帽扣设于对应的正负极上绝缘片上并将对应的极联接柱、熔断器收容保护于其中,极联接柱的头部通过正负极盖帽上设置的通孔与外电路连接。
CN2010201531594U 2010-03-31 2010-03-31 动力电池盒盖板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685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531594U CN201868502U (zh) 2010-03-31 2010-03-31 动力电池盒盖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531594U CN201868502U (zh) 2010-03-31 2010-03-31 动力电池盒盖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68502U true CN201868502U (zh) 2011-06-15

Family

ID=44139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53159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68502U (zh) 2010-03-31 2010-03-31 动力电池盒盖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6850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7075A (zh) * 2016-08-08 2016-12-07 力神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过流保护功能的电池
CN109216641A (zh) * 2017-06-30 2019-01-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保护盖板组件、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7075A (zh) * 2016-08-08 2016-12-07 力神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过流保护功能的电池
WO2018028280A1 (zh) * 2016-08-08 2018-02-15 力神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过流保护功能的电池
CN106207075B (zh) * 2016-08-08 2018-08-24 力神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过流保护功能的电池
CN109216641A (zh) * 2017-06-30 2019-01-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保护盖板组件、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98108B (zh) 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
CN101867049B (zh) 锂电池
CN103208595B (zh) 一种铝壳动力电池用顶盖
CN207818749U (zh) 电池盖板组件、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
CN206134740U (zh) 动力电池及动力电池安全顶盖
US20140093752A1 (en) Power battery assembly
CN202839828U (zh) 一种动力电池
CN207818641U (zh) 电池盖板组件、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
CN207818643U (zh) 电池盖板组件、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
CN204809275U (zh) 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
CN102074676A (zh) 动力电池
CN105470417A (zh) 动力电池顶盖
CN114335809B (zh) 一种双层电路板锂电池装置
CN102623651A (zh) 圆柱锂电池
CN201868502U (zh) 动力电池盒盖板
CN106374061A (zh) 动力电池顶盖结构
KR102332338B1 (ko) 배터리 팩
CN210926207U (zh) 一种用于截止短路电压的结构及电池顶盖
CN206116506U (zh) 电池组及其极流片
CN201829572U (zh) 锂电池
CN202384424U (zh) 电池模组
CN202495489U (zh) 动力电池顶盖结构
CN110707384A (zh) 一种用于截止短路电压的结构及电池顶盖
CN201294240Y (zh) 带有保险装置的锂电池
CN205645960U (zh) 一种动力电池组快捷连接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1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