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53810U - 一种缝隙馈电的高隔离双极化微带天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缝隙馈电的高隔离双极化微带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53810U
CN201853810U CN2010205650802U CN201020565080U CN201853810U CN 201853810 U CN201853810 U CN 201853810U CN 2010205650802 U CN2010205650802 U CN 2010205650802U CN 201020565080 U CN201020565080 U CN 201020565080U CN 201853810 U CN201853810 U CN 2018538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ab
feed
feed structure
dielectric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6508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蒯振起
卢杰
朱晓维
洪伟
张念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02056508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538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538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5381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缝隙馈电的高隔离双极化微带天线,包括第一层介质板和设置在第一层介质板下方的第二层介质板及第三层介质板,所述第一层介质板的下表面设有辐射贴片,所述第二层介质板和第三层介质板通过公共金属层固联为一体,所述公共金属层上设有准十字形缝,所述第二层介质板的上表面及第三层介质板的下表面设有第一馈电结构及第二馈电结构,所述第一馈电结构及第二馈电结构在公共金属层上投影的对称轴分别与水平缝隙长度方向的对称轴及垂直缝隙长度方向的对称轴相重合。本实用新型的双极化天线能极大地提高双极化天线两正交极化场之间的隔离度,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Description

一种缝隙馈电的高隔离双极化微带天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微带天线,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缝隙馈电的高隔离双极化微带天线。 
背景技术
近年来,无线通信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种无线通信体制不断涌现,无线电频谱越来越拥挤,为充分利用频谱资源,双极化天线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同时,在MIMO通信系统中,使用双极化天线具有在小尺寸内实现2×2的MIMO信道、增加MIMO信道间的独立性、获得最高的极化分集增益、提高数据率和减低误码率的优点,因此双极化天线成为高速数据通信系统中一种重要的天线技术。不论是用双极化天线提高频谱利用率还是改善MIMO信道质量,都需要有高的极化隔离度,因此如何提高极化隔离度成为双极化天线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目前已有的提高双极化微带天线隔离度的技术主要有对称十字缝馈电、T形缝馈电、探针/边缘混合馈电等,但这些技术通常只能获得大约-35~-40dB的隔离,很难获得更高的隔离。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两正交极化场之间隔离度的缝隙馈电的高隔离双极化微带天线,既可 单独作为双极化天线使用,也可用于构成圆极化天线,或作为基本辐射单元构成双极化天线系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层介质板和设置在第一层介质板下方的第二层介质板及第三层介质板,第一层介质板的下表面设有辐射贴片,第二层介质板和第三层介质板通过公共金属层固联为一体,公共金属层作为第一馈电结构和第二馈电结构的公共地面,公共金属层上设有十字缝,十字缝包括水平缝隙及垂直缝隙,十字缝的中心断开,形成准十字形缝,第二层介质板的上表面及第三层介质板的下表面设有第一馈电结构及第二馈电结构,第一馈电结构及第二馈电结构在公共金属层上投影的对称轴分别与水平缝隙长度方向的对称轴及垂直缝隙长度方向的对称轴相重合。从而提高了天线辐射场的极化纯度以及能够极大地提高两个正交极化场之间的隔离度。 
上述第一馈电结构包括第一馈电端口和通过第一分支分出的两条对称的第一微带线及第二微带线;第二馈电结构包括第二馈电端口和通过第二分支分出的两条对称的第三微带线及第四微带线;第一微带线、第二微带线、第三微带线及第四微带线的末端分别呈凹字形,且在公共金属层上投影的开口方向朝向准十字形缝的中心,使馈电结构的其它部分尽量远离辐射贴片的辐射边,减小了辐射贴片上一个极化场分量与激励另一个极化场的馈电结构之间的耦合,进一步提高了两正交极化场之间的隔离度。 
上述辐射贴片位于准十字缝的正上方。 
上述的辐射贴片为方形。 
上述辐射贴片、第一馈电结构、第二馈电结构和公共金属层上的准十字缝分别通过敷铜印刷工艺(PCB工艺)制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中心相连的十字缝相比,激励一个极化场的缝隙被分成两个不相连的缝隙,提高了由缝隙激励起的辐射贴片上的极化电流线性度,从而提高了天线辐射场的极化纯度,同时,断开的十字缝降低了两个正交极化场在十字中心相连处的耦合,因此,以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激励起两正交极化辐射电场时,能极大地提高两个正交极化电场之间隔离度,在工作频带频率范围内实现了大于50dB的隔离度;与现有的T形缝激励起的双极化天线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对称的馈电结构,因此可以获得很高的极化隔离度,与两种不同馈电方式实现的组合馈电方法相比,如边馈加探针馈的方法,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的优点,且组合馈电的方法虽能通过减小馈电结构之间的耦合改善隔离度,但这些方法激励起的辐射贴片上的电流线性度达不到本实用新型方案所能达到的电流线性度水平,故仍不能达到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隔离度;本实用新型馈电结构与缝隙交叠处附近,也就是在馈电结构激励缝隙处的附近,本实用新型的馈电结构设计成凹字形,使位于辐射贴片下方的馈电结构的其它部分尽量远离辐射贴片的辐射边,减小了辐射贴片上一个极化场分量与激励另一个极化场的馈电结构之间的耦合,进一步提高了两正交极化场之间的隔离度;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由于极化纯度高,使得辐射效率较一般天线的高,因而有较高的单元增益,实测天线单元增益的典型值大于9dBi,特别适合在无线通信 系统中使用,既可单独作为双极化天线使用,也可用于构成圆极化天线,或作为基本辐射单元构成双极化天线系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馈电端口反射损耗测试结果; 
图5是本实用新型馈电端口隔离的仿真与测试结果;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辐射方向图的测试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层介质板1、第二层介质板2和第三层介质板3,且第一层介质板1的介电常数为2.65,厚度为1毫米,第二层介质板2和第三层介质板3的介电常数均为2.2,厚度均为0.508毫米。第二层介质板2通过公共金属层7将第三层介质板3与第二层介质板2紧密地贴合在一起,第一层介质板1在第二层介质板2上方高度为H处,在第一层介质板1上用单层敷铜印刷形成方形的辐射贴片4,在公共金属层7上开有十字缝,包括水平缝隙和垂直缝隙,其中水平缝隙包括第三缝隙73和第四缝隙74,垂直缝隙包括第一缝隙71和第 二缝隙72,四条缝隙在中心处不相交,即形成准十字形缝,准十字形缝也用单层敷铜印刷形成,辐射贴片4位于准十字形缝的正上方。 
本实用新型将激励一个极化场的缝隙分成两个不相连的缝隙,两个缝隙的激励提高了由一个缝隙激励起的辐射贴片4上的极化电流线性度,从而提高了天线辐射场的极化纯度,同时,断开的十字缝降低了十字中心相连处两正交极化电场之间的耦合,因此,以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激励起的两正交极化电场之间的隔离度可以大大地提高,在工作频率范围内实现了隔离大于50dB的隔离度。 
在第二层介质板2的上表面用敷铜印刷的方法形成第一馈电结构5,第一馈电结构5包括第一馈电端口51和通过T形第一分支5t分出的两条对称的第一微带线5a和第二微带线5b;在第三层介质板3的下表面用敷铜印刷的方法形成第二馈电结构6,第二馈电结构6包括第二馈电端口61和通过T形第二分支6t分出的两条对称的第三微带线6a和第四微带线6b,公共金属层7作为第一馈电结构5和第二馈电结构6的公共地面。并且第一馈电结构5在公共金属层7上投影的对称轴与第三缝隙73及第四缝隙74的长度方向的对称轴相重合,第二馈电结构6在公共金属层7上投影的对称轴与第一缝隙71及第二缝隙72的长度方向的对称轴相重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对称的馈电结构,因此可以获得很高的极化隔离度。与两种不同馈电方式实现的组合馈电方法相比,如边馈加探针馈的方法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的优点,且组合馈电的方法虽能通过减小馈电结构之间的耦合改善隔离度,但激励起的辐射 贴片4上的电流线性度达不到本实用新型方案所能达到的极化电流线性度水平,故仍不能达到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隔离度。 
第一微带线5a、第二微带线5b、第三微带线6a及第四微带线6b的末端即在馈电结构激励缝隙处的附近分别呈凹字形,且在公共金属层7上投影的开口方向朝向准十字形缝的中心。末端做成凹字形,使得不在缝隙附近的馈电结构的其它部分远离辐射贴片4的辐射边缘,减小了辐射贴片4上一个极化场分量与激励另一个极化场的馈电结构之间的耦合,进一步提高了两极化之间的隔离度。 
由第一馈电端口51激励,经T形第一分支5t分成两路后分别激励开于公共金属层7上的第一缝隙71和第二缝隙72,激励起天线的一个工作极化场,使得第一微带线5a和第二微带线5b的馈电能量通过公共金属层7上的第一缝隙71和第二缝隙72以电磁波形式传递到第一层介质板1上的辐射贴片4上;由第二馈电端口61激励,经T形第二分支6t分成两路后分别激励开于公共金属层7上的第三缝隙73和第四缝隙74,激励起与前一个工作极化场正交的另一个工作极化场,使得第三微带线6a和第四微带线6b的馈电能量通过公共金属层7上的第三缝隙73和第四缝隙74以电磁波形式传递到第一层介质板1上的辐射贴片4上。 
本实施例中,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法设计了双极化天线,所设计的天线工作于3.4~3.6GHz,并按设计结果实际制作了一个天线。经实际测试,得出天线的两个馈电端口的输入端反射损耗S11、S22在3.3~3.8GHz频率范围内小于-10dB,如图4所示,对应的输入电压驻波比VSWR<2的相对工作带宽>14%。在3~4GHz频率范围内,天线的两个正交极化的 馈电端口处测得的隔离(S21)达到了-50dB以下(隔离度>50dB),如图5所示。在所需要的工作频率3.4~3.6GHz频带范围内,实测的天线增益为8.98~9.32dB,图6为实测的实施例天线两个极化的E面、H面辐射方向图。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5)

1.一种缝隙馈电的高隔离双极化微带天线,包括第一层介质板(1)和设置在第一层介质板(1)下方的第二层介质板(2)及第三层介质板(3),所述第一层介质板(1)的下表面设有辐射贴片(4),所述第二层介质板(2)和第三层介质板(3)通过公共金属层(7)固联为一体,所述公共金属层(7)上设有十字缝,所述十字缝包括水平缝隙及垂直缝隙,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缝的中心断开,形成准十字形缝,所述第二层介质板(2)的上表面及第三层介质板(3)的下表面设有第一馈电结构(5)及第二馈电结构(6),所述第一馈电结构(5)及第二馈电结构(6)在公共金属层(7)上投影的对称轴分别与水平缝隙长度方向的对称轴及垂直缝隙长度方向的对称轴相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隙馈电的高隔离双极化微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馈电结构(5)包括第一馈电端口(51)和通过第一分支(5t)分出的两条对称的第一微带线(5a)及第二微带线(5b);所述第二馈电结构(6)包括第二馈电端口(61)和通过第二分支(6t)分出的两条对称的第三微带线(6a)及第四微带线(6b);所述第一微带线(5a)、第二微带线(5b)、第三微带线(6a)及第四微带线(6b)的末端分别呈凹字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隙馈电的高隔离双极化微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贴片(4)位于准十字形缝的正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缝隙馈电的高隔离双极化微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辐射贴片(4)为方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隙馈电的高隔离双极化微带天线,其特 征在于,所述辐射贴片(4)、第一馈电结构(5)、第二馈电结构(6)和准十字形缝均通过敷铜印刷工艺制成。 
CN2010205650802U 2010-10-18 2010-10-18 一种缝隙馈电的高隔离双极化微带天线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538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650802U CN201853810U (zh) 2010-10-18 2010-10-18 一种缝隙馈电的高隔离双极化微带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650802U CN201853810U (zh) 2010-10-18 2010-10-18 一种缝隙馈电的高隔离双极化微带天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53810U true CN201853810U (zh) 2011-06-01

Family

ID=44096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65080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53810U (zh) 2010-10-18 2010-10-18 一种缝隙馈电的高隔离双极化微带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53810U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0859A (zh) * 2010-10-18 2011-01-19 东南大学 一种缝隙馈电的高隔离双极化微带天线
CN102856640A (zh) * 2012-09-26 2013-01-0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带有寄生圆片的高隔离度双极化e型微带天线
CN103000994A (zh) * 2012-12-04 2013-03-27 何小祥 一种微带天线单元及其阵列
CN103682611A (zh) * 2013-12-16 2014-03-26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宽带双极化天线
CN106329106A (zh) * 2016-10-13 2017-01-11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siw技术的宽带高隔离度低交叉极化双极化微带天线阵
CN106887685A (zh) * 2017-03-10 2017-06-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装置以及通信电子设备
CN108075229A (zh) * 2017-12-07 2018-05-25 深圳市维力谷无线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次谐波抑制双极化天线
CN109390695A (zh) * 2018-11-28 2019-02-26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一种缝隙耦合角馈双极化微带天线装置
CN110797640A (zh) * 2019-11-07 2020-02-14 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 基于高频层压技术的Ka频段宽带低剖面双线极化微带天线
CN110854507A (zh) * 2019-11-21 2020-02-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封装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1146581A (zh) * 2020-01-19 2020-05-12 广东省电子电器研究所 一种双层天线结构
WO2020107259A1 (zh) * 2018-11-28 2020-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双极化微带贴片天线、封装天线及终端设备
CN113224536A (zh) * 2021-05-26 2021-08-0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金属柱的宽带双极化介质贴片天线
CN113346218A (zh) * 2021-04-25 2021-09-03 天津大学 一种基于sisl结构的高增益5g缝隙耦合太阳能天线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0859A (zh) * 2010-10-18 2011-01-19 东南大学 一种缝隙馈电的高隔离双极化微带天线
CN102856640A (zh) * 2012-09-26 2013-01-0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带有寄生圆片的高隔离度双极化e型微带天线
CN102856640B (zh) * 2012-09-26 2014-06-0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带有寄生圆片的高隔离度双极化e型微带天线
CN103000994A (zh) * 2012-12-04 2013-03-27 何小祥 一种微带天线单元及其阵列
CN103682611A (zh) * 2013-12-16 2014-03-26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宽带双极化天线
CN103682611B (zh) * 2013-12-16 2016-11-16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宽带双极化天线
CN106329106A (zh) * 2016-10-13 2017-01-11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siw技术的宽带高隔离度低交叉极化双极化微带天线阵
CN106887685A (zh) * 2017-03-10 2017-06-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装置以及通信电子设备
CN108075229A (zh) * 2017-12-07 2018-05-25 深圳市维力谷无线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次谐波抑制双极化天线
CN108075229B (zh) * 2017-12-07 2024-02-06 深圳市维力谷无线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次谐波抑制双极化天线
CN109390695A (zh) * 2018-11-28 2019-02-26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一种缝隙耦合角馈双极化微带天线装置
WO2020107259A1 (zh) * 2018-11-28 2020-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双极化微带贴片天线、封装天线及终端设备
CN110797640A (zh) * 2019-11-07 2020-02-14 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 基于高频层压技术的Ka频段宽带低剖面双线极化微带天线
CN110854507A (zh) * 2019-11-21 2020-02-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封装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0854507B (zh) * 2019-11-21 2021-08-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封装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1146581A (zh) * 2020-01-19 2020-05-12 广东省电子电器研究所 一种双层天线结构
CN113346218A (zh) * 2021-04-25 2021-09-03 天津大学 一种基于sisl结构的高增益5g缝隙耦合太阳能天线
CN113346218B (zh) * 2021-04-25 2022-05-31 天津大学 一种基于sisl结构的高增益5g缝隙耦合太阳能天线
CN113224536A (zh) * 2021-05-26 2021-08-0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金属柱的宽带双极化介质贴片天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53810U (zh) 一种缝隙馈电的高隔离双极化微带天线
CN101950859B (zh) 一种缝隙馈电的高隔离双极化微带天线
CN102570058B (zh) 复合式多天线系统及其无线通信装置
EP2854216A1 (en) Electromagnetic dipole antenna
CN103872464B (zh) 用于双频带蜂窝基站天线的超宽带180度混合电路
CN207624912U (zh) 一种双频偶极子天线及微基站
CN106159436A (zh) 一种适用于wlan的小型化双极化天线及其制作方法
CN102148428A (zh) 一种小型化高增益单馈电点双频双极化微带天线
CN106099325A (zh) 应用于室内屋顶的全向双极化宽带天线
CN106816713A (zh) 小型化宽带微带天线
CN102842755B (zh) 适用于无线局域网的双极化天线及其制作方法
CN109509963B (zh) 一种陷波双极化基站天线
CN101488604A (zh) 含两种分形的复合分形天线
CN105048077B (zh) 双三角形槽内嵌共面波导单极子多进多出天线
CN110190386A (zh) 一种宽带宽角轴比圆极化贴片天线
CN107204516B (zh) 一种基于开路电流环的圆极化wlan天线
CN211578982U (zh) 一种新型双层多频宽带微带天线
CN106486741A (zh) 一种空气贴片微带天线
CN206850018U (zh) 基于共面波导馈电的超宽带圆形单极子天线
CN115084856B (zh) 低剖面高隔离度超表面微带贴片天线及无线通信设备
CN206313123U (zh) 超宽频双极化天线单元
CN106229698A (zh) 一种双极化辐射单元、天线及其应用
CN204651491U (zh) 具有高共模抑制比的差分缝隙mimo天线
CN207517872U (zh) 一种宽带圆极化缝隙天线
CN204407506U (zh) 混合式辐射体天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0626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