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52370U - 一种平行流蒸发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行流蒸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52370U
CN201852370U CN2010205854212U CN201020585421U CN201852370U CN 201852370 U CN201852370 U CN 201852370U CN 2010205854212 U CN2010205854212 U CN 2010205854212U CN 201020585421 U CN201020585421 U CN 201020585421U CN 201852370 U CN201852370 U CN 2018523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vaporization chamber
exchange module
flow evaporator
parall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8542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华
宋江波
周红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Bonaire Automotive Electrical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Bonaire Automotive Electrical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Bonaire Automotive Electrical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Bonaire Automotive Electrical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58542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523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523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5237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行流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发器为前换热模块与后换热模块平行布置,前换热模块的蒸发室的中部设有隔片,进液扁管数大于出气扁管数,进出管均布于由隔片将蒸发室隔开的两室中部。由于采用上述结构,该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最大程度的提高的换热效率,蒸发器表面温度更加均匀;2、具有重量轻的特点,以至减轻整车重量;3、加工工艺更加简单的,适合大规模生产;4、安装方便,提高整车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平行流蒸发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平行流蒸发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车载空调成为汽车必不可少的部分,而蒸发器则是汽车空调的重要部件,为了提高汽车空调用蒸发器的换热效率、减小其安装所需空间和重量,它的结构形式已从管片式、管带式发展到层叠式,目前层叠式蒸发器又被结构更紧凑、表面温度更均匀、换热效率更高、加工工艺更加简单的平行流式蒸发器所取代。平行流蒸发器采用高效的换热多孔扁管提高换热效率是一种高效、紧凑的汽车空调蒸发器。
目前的平行流蒸发器的进液管和出气管大多布置在蒸发器的两侧及进液扁管数不大于出气扁数,使得表面温度不够均匀,冷媒流量偏小,换热效率还是不能达到要求。
提供一种具有更高效率的蒸发器结构,最大程度上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率,并且使得表面温度达到平衡是现有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平行流蒸发器,以达到最大程度上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率,并且使得表面温度达到平衡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平行流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发器为前换热模块与后换热模块平行布置,前换热模块、后换热模块均为上端蒸发室与下端蒸发室之间连接有多孔扁管构成;前换热模块的蒸发室的中部设有隔片;
所述的前换热模块与后换热模块的下端蒸发室为过流孔相互连通;上端蒸发室为相互独立,且前换热模块的上端蒸发室上设有进液管、出气管,从而构成了整个平行流蒸发器,提高热交换率。
所述的前换热模块的上端蒸发室的两个腔的中部分别与进液管、出气管连接,从而提高冷却液的进液速度和出气管的排气速度。
所述的前换热模块的下端蒸发室在与进液管相对应的半腔内设有多个相对独立的圆孔状液体过流孔,连接到后换热模块的下端蒸发室;前换热模块的下端蒸发室在与出气管相对应的半腔内设有多个长条状的气体过流孔,连接到后换热模块的下端蒸发室,从而针对液体、气体两种不同形态的冷却液设计结构不同的过流孔,进一步提高冷却液的循环速度和换热效率。
所述的上端蒸发室、下端蒸发室的两端均设有堵盖,使得整个蒸发器构成一个密封的整体。
所述的与进液管连通的多孔扁管数目多于与出气管连通的多孔扁管,使得气态和液态下的冷却液的循环速度达到平衡。
所述的上端蒸发室、下端蒸发室均设有安装孔,多孔扁管的两端连接到安装孔,沟通上下两个蒸发室。
所述的多孔扁管之间设有翅片;两端分别设有端板,从而在提高蒸发器与空气接触面积的同时,提高整个蒸发器的稳定性。
所述的进液管、出气管与上端蒸发室的连接处分别设有进液套管、出气套管。
一种平行流蒸发器,由于采用上述结构,该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最大程度的提高的换热效率,蒸发器表面温度更加均匀;2、具有重量轻的特点,以至减轻整车重量;3、加工工艺更加简单的,适合大规模生产;4、安装方便,提高整车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平行流蒸发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平行流蒸发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平行流蒸发器的上端蒸发室结构示意图;
在图1-3中,1、堵盖;2、上端蒸发室;3、前换热模块;4、进液管;5、隔片;6、后换热模块;7、出气管;8、端板;9、翅片;10、气体过流孔;11、出气套管;12、下端蒸发室;13、液体过流孔;14、多孔扁管;15、进液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为前换热模块3与后换热模块6平行布置,前换热模块3、后换热模块6均为上端蒸发室2与下端蒸发室12之间连接有多孔扁管14构成;前换热模块3的蒸发室的中部设有隔片5;前换热模块3与后换热模块6的下端蒸发室12为过流孔相互连通;上端蒸发室2为相互独立,且前换热模块3的上端蒸发室2上设有进液管4、出气管7,从而构成了整个平行流蒸发器,提高热交换率。
前换热模块3的上端蒸发室2的两个腔的中部分别与进液管4、出气管7连接,从而提高冷却液的进液速度和出气管的排气速度。
前换热模块3的下端蒸发室12在与进液管4相对应的半腔内设有多个相对独立的圆孔状液体过流孔13,连接到后换热模块6的下端蒸发室12;前换热模块3的下端蒸发室12在与出气管7相对应的半腔内设有多个长条状的气体过流孔10,连接到后换热模块6的下端蒸发室12,从而针对液体、气体两种不同形态的冷却液设计结构不同的过流孔,进一步提高冷却液的循环速度和换热效率。
上端蒸发室2、下端蒸发室12的两端均设有堵盖1,使得整个蒸发器构成一个密封的整体。
与进液管4连通的多孔扁管14数目多于与出气管7连通的多孔扁管14,使得气态和液态下的冷却液的循环速度达到平衡。
多孔扁管14之间设有翅片9;两端分别设有端板8,从而在提高蒸发器与空气接触面积的同时,提高整个蒸发器的稳定性。
进液管4、出气管7与上端蒸发室2的连接处分别设有进液套管15、出气套管11。
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分为前换热模块3:多孔扁管14、翅片9、上端蒸发室2、下端蒸发室12、端板8、堵盖1、隔片5、进液套管15、出气套管11、进液管4和出气管7;后换热模块6:多孔扁管14、翅片9、上端蒸发室2、下端蒸发室12、端板8、堵盖1和隔片5组成,前、后换热模块分别独立,仅靠气体过流孔10、液体过流孔13将前后换热模块制冷剂流通;与外部管路连接的接口,由进液套管15与出气套管11组成。如上所述的上端蒸发室2、下端蒸发室12均设有若干个用于装配多孔扁管14的安装孔,多孔扁管14分别装入上端蒸发室2、下端蒸发室12对应的安装孔中,隔片5置于前换热模块中,将前换热模块3分为进液流道和出气流道且进液多孔扁管14数大于出气多孔扁管1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经膨胀阀或毛细管节流降压后的低温低压的液体制冷剂进入前换热模块3的上端蒸发室2,流入的液体制冷剂经合理分配后,进入多孔扁管14内流动,吸收冷却空间含湿空气的热量,从而冷却空气及除湿,很低沸点的液体制冷剂在多孔扁管14内吸热沸腾。随着气化过程的进行,制冷剂液体不断气化,气液两态制冷剂进入下端蒸发室12混合后经液体过流孔13流入后换热模块6的下端蒸发室12,混合后进入多孔扁管14内流动,多孔扁管14内液体制冷剂不断吸收冷却空间热量气化,进入后换热模块6的上端蒸发室2混合后再次进入多孔扁管14内流动,多孔扁管14内液体制冷剂吸收冷却空间热量气化,进入后换热模块6的下端蒸发室12混合后再经过气体流孔10流入前换热模块3的下端蒸发室12,气液两态制冷剂受压缩机吸气压力及进液套管15、出气套管11位置设计影响下合理分配,再次进入多孔扁管14内流动,多孔扁管14内液体制冷剂不断吸收冷却空间热量气化,最终液体制冷剂完全气化,完全气态制冷剂温度低于制冷空间温度,仍进行很低效热交换,最后过热气态制冷剂经前换热模块3的上端蒸发室2的出气套管11和出气管7流出。本实用新型有效地对气液制冷剂进行科学合理的调节分配,使制冷剂两相区域增大、蒸发器表面温度更均匀,增大了单位时间内制冷剂流量,提高了制冷剂的换热系数,提高了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四流程或多流程流道分布方式及合理的进液管和出气管布置方式,有效地对气液制冷剂进行科学合理的调节分配,使制冷剂两相区域增大、蒸发器表面温度更均匀,提高了制冷剂的换热系数,提高了换热效率;采用了进液扁管数大于出气扁管数合理分配及过流孔结构的合理设计,增大单位时间内制冷剂流量,有效地科学合理的气液制冷剂调节分配,提高了换热效率。结构简单,更加经济实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平行流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发器为前换热模块(3)与后换热模块(6)平行布置,前换热模块(3)、后换热模块(6)均为上端蒸发室(2)与下端蒸发室(12)之间连接有多孔扁管(14)构成;前换热模块(3)的蒸发室的中部设有隔片(5);
所述的前换热模块(3)与后换热模块(6)的下端蒸发室(12)为过流孔相互连通;上端蒸发室(2)为相互独立,且前换热模块(3)的上端蒸发室(2)上设有进液管(4)、出气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行流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换热模块(3)的上端蒸发室(2)的两个腔的中部分别与进液管(4)、出气管(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平行流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换热模块(3)的下端蒸发室(2)在与进液管(4)相对应的半腔内设有多个相对独立的圆孔状液体过流孔(13),连接到后换热模块(6)的下端蒸发室(12);前换热模块(3)的下端蒸发室(12)在与出气管(7)相对应的半腔内设有多个长条状的气体过流孔(10),连接到后换热模块(6)的下端蒸发室(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行流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端蒸发室(2)、下端蒸发室(12)的两端均设有堵盖(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平行流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与进液管(4)连通的多孔扁管(14)数目多于与出气管(7)连通的多孔扁管(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行流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端蒸发室(2)、下端蒸发室(12)均设有安装孔,多孔扁管(14)的两端连接到安装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行流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扁管(14)之间设有翅片(9);两端分别设有端板(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行流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液管(4)、出气管(7)与上端蒸发室(2)的连接处分别设有进液套管(15)、出气套管(11)。
CN2010205854212U 2010-11-01 2010-11-01 一种平行流蒸发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523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854212U CN201852370U (zh) 2010-11-01 2010-11-01 一种平行流蒸发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854212U CN201852370U (zh) 2010-11-01 2010-11-01 一种平行流蒸发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52370U true CN201852370U (zh) 2011-06-01

Family

ID=44094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85421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52370U (zh) 2010-11-01 2010-11-01 一种平行流蒸发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523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5493B (zh) 一种汽车空调平行流蒸发器
CN206947463U (zh) 一种动力锂电池的冷却加热集成装置及系统
CN101586891B (zh) 回热式发生-吸收系统与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US11975593B2 (en) Heat pump system, heat management method and vehicle
CN101458006A (zh) 一种提高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供热温度的方法与高温型热泵
CN101957092A (zh) 第三类吸收-发生系统与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CN108036544B (zh) 太阳能/生物质能集成驱动的复合能量系统
CN201476417U (zh) 一种新型汽车空调蒸发器
CN203657277U (zh) 一种应用于汽车空调的平行流蒸发器
CN203464554U (zh) 平行流式冷凝器及具有该冷凝器的空调
CN202928207U (zh) 换热器和空调机
CN102197268A (zh) 用于建筑物的空调系统
CN209689226U (zh) 一种热泵系统及车辆
CN201852370U (zh) 一种平行流蒸发器
CN203518097U (zh) 模块化交叉露点式与水平管式复合的间接蒸发冷却空调
CN104634002A (zh) 一种应用于汽车空调的平行流蒸发器
CN201724476U (zh) 一种汽车空调用平行流冷凝器
CN102914088A (zh) 换热器和空调机
CN201110725Y (zh) 汽车变速器油冷器和空调的一体化冷凝器
CN102519166A (zh) 分段吸收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10345657A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车辆的热泵系统及车辆
CN217004973U (zh) 热回收式冷水机组
CN111559224B (zh) 一种公交车用分离式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空调器
CN207600021U (zh) 一种新型蒸发器
CN212618778U (zh) 换热器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01

Termination date: 201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