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37990U - 一种检测电路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检测电路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37990U
CN201837990U CN201020585748XU CN201020585748U CN201837990U CN 201837990 U CN201837990 U CN 201837990U CN 201020585748X U CN201020585748X U CN 201020585748XU CN 201020585748 U CN201020585748 U CN 201020585748U CN 201837990 U CN201837990 U CN 2018379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triode
input end
connects
switching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8574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58574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379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379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3799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检测电路及移动终端,属于电子技术领域。所述检测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三极管开关电路,其中,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开关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所述三极管开关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USB D-端。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三极管开关控制电路,降低了器件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检测电路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测电路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作为一种标准传输接口,许多手机生产商都选用USB接口作为手机接口。但对于手机来说,将USB口既作为I/O(Input/Output,输出/输入)端口又作为充电接口时,会面临着连接不同设备时的识别检测问题。例如,当手机USB接口连接USB设备时,需要识别出是与USB Host(主设备)设备连接作为I/O端口进行数据传输,还是与充电器端口连接进行充电,同时USB充电器又有标准和非标准之分,所有这些,都需要手机端做出正确的检测判断后给出相应处理。
目前利用USB标准来实现对检测方案的规范。在此规范的基础上,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检测电路,实现检测判断模块对USB设备的识别检测。参见图1,该检测电路包括,模拟开关控制电路U800,开关电路U801,上拉电阻R802。其中,开关控制电路U800中的模拟开关选用单刀双掷开关,并使用VUSB(3.3V)供电,通过USB_DETECT信号进行通断控制。开关电路U801同时和USB接口相连。具体检测过程如下:
第一步,当通过VUSB检测到USB设备连接后,USB_DETECT被置为高电平,模拟开关内部A端连接到B1端,USB D-通过上拉电阻上拉到VUSB,检测判断模块U801得到触发信号,此时检测判断模块U801对连接的USB设备进行识别,按照标准USB设备协议规定,CPU读取USB D-信号,如果低,则连接的是标准USB设备,如果为高,则连接的是充电器。
第二步,当检测判断模块检测到连接的USB设备为充电器时,USB_DETECT被置为初始低电平状态,模拟开关内部A端连接到B0端,上拉电阻开关断开,USB D-无外部上拉,按照标准USB设备协议规定,CPU读取USB D-信号,如果为高,是标准充电器,如果为低,则是非标准充电器。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检测电路中的单刀双掷开关虽然能解决USB D-信号外接上拉电阻的通断控制问题,但是器件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降低器件成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电路及移动终端。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检测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三极管开关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开关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所述三极管开关电路的输出端连接USB D-端。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所述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三极管开关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开关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所述三极管开关电路的输出端连接USB D-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用三极管开关控制电路,降低了器件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检测电路;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检测电路;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三极管开关电路;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三极管开关电路;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检测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101、第二输入端102、三极管开关电路103,其中,
第一输入端101连接三极管开关电路103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102连接三极管开关电路103的第二输入端,三极管开关电路103的输出端连接USBD-端。
其中,第一输入端101为通断控制信号,第二输入端102为供电电源,CPU通过读取USB D-端的电平信号对外接设备进行识别。参见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极管开关电路,包括:三极管Q1(第一三极管),电阻R1、电阻R2,其中,三极管Q1为PNP型三极管。
第一输入端101(USB_DETECT)同时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B1,三极管Q1的发射极E1连接第二输入端102(VUSB),三极管Q1的集电极C1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USB D-端。
本实施例中,需要修改软件控制逻辑,将现有软件中的高导通,低关断,修改为低导通,高关断。第一输入端(USB_DETECT)电压最高达到2.8V,第二输入端102(VUSB)电压为3.3V。
当检测到有USB设备插入时,第一输入端101输入的信号置为低,第一输入端101输入的信号电压满足三极管Q1的导通电压,三极管Q1导通,电阻R2被上拉,与第二输入端102连通,此时CPU读取USB D-端的电平信号,识别连接的设备为标准USB设备还是充电器设备。如果连接的是充电器设备,第一输入端101输入的信号置为高,第一输入端101输入的信号电压不满足三极管Q1的导通电压,三极管Q1处于断开状态,电阻R2与第二输入端102断开,此时CPU读取USB D-端的电平信号,识别连接的是标准充电器还是非标准充电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用三极管开关控制电路,降低了器件成本。而且新方案器件使用能节省50%的PCB空间,电路、走线复杂性没有任何增加。
实施例2
参见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极管开关电路,包括:三极管Q2(第二三极管,三极管Q3(第三三极管),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和电阻R10,其中,三极管Q2为NPN型三极管,三极管Q3为PNP型三极管。
电阻R5的一端和第一输入端101相连,电阻R5另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6的一端和三极管Q2的基极B2,电阻R6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E2相连,且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C2同时连接电阻R9和电阻R7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和第二输入端102相连,电阻R7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8的一端和三极管Q3的基极B3,电阻R8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3的发射极E3连接,且三极管Q3的发射极E3同时连接第二输入端102,三极管Q3的发射极C3和电阻R10相连,电阻R10的另一端和USB D-端相连。
本实施例中,不需要修改软件控制逻辑,仍执行现有软件中的高导通,低关断的控制逻辑。第一输入端(USB_DETECT)电压最高达到2.8V,第二输入端102(VUSB)电压为3.3V。
当检测到有USB设备插入时,第一输入端101输入的信号置为高,第一输入端101输入的信号电压满足三极管3的导通电压,三极管3导通,同时三极管Q2带动三极管Q3一起导通,电阻R10被上拉,与第二输入端102连通,此时CPU读取USB D-端的电平信号,识别连接的设备为标准USB设备还是充电器设备。如果连接的是充电器设备,第一输入端101输入的信号置为低,第一输入端101输入的信号电压不满足三极管Q2的导通电压,三极管Q2处于断开状态,根据三极管特性,导致三极管Q3也处于断开状态,电阻R10与第二输入端102断开,此时CPU读取电阻R10端的电平信号,识别连接的是标准充电器还是非标准充电器。
优选地,实际器件库中已有PNP/NPN双偏置电阻三极管的成熟器件可以选用,仅使用1个PNP/NPN二合一器件(偏置电阻已内置,不需要再外加)再加1个100K负载电阻和1个100K上拉电阻搭建的三极管开关电路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用三极管开关控制电路,降低了器件成本。而且新方案器件使用能节省50%的PCB空间,电路、走线复杂性没有任何增加。且开关驱动逻辑与模拟开关方案完全相同,软件不需要做任何修改。
实施例3
参见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实施例1提供的检测电路100。
参见图5,检测电路100包括:第一输入端101、第二输入端102、三极管开关电路103。其中,第一输入端101连接三极管开关电路103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102连接三极管开关电路103的第二输入端,三极管开关电路103的输出端连接USB D-端。
其中,三极管开关电路103包括:第一三极管,电阻R1、电阻R2,其中,第一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
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二输入端,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USB D-端。
进一步地,为了使检测电路能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本实施例中,三极管开关电路103还可以由其它方式组成,具体包括: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和电阻R10,其中,第二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第三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
电阻R5的一端和第一输入端相连,电阻R5另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6的一端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阻R6的另一端和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且接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同时连接电阻R9和电阻R7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和第二输入端相连,电阻R7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8的一端和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电阻R8的另一端和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且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同时连接第二输入端,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电阻R10相连,电阻R10的另一端和USB D-端相连。
第一输入端为通断控制信号,第二输入端为供电电源,CPU用于通过读取USB D-端的电平信号对外接设备进行识别。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用三极管开关控制电路,降低了器件成本。而且新方案器件使用能节省50%的PCB空间,电路、走线复杂性没有任何增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三极管开关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开关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所述三极管开关电路的输出端连接USB D-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开关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电阻R1、电阻R2,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
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USBD-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开关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和电阻R10,其中,所述第二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
所述电阻R5的一端和所述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电阻R5另一端同时连接所述电阻R6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且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同时连接所述电阻R9和所述电阻R7的一端,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同时连接所述电阻R8的一端和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且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同时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电阻R10相连,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和所述USB D-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端为通断控制信号,所述第二输入端为供电电源,CPU通过读取所述USB D-端的电平信号对外接设备进行识别。
5.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三极管开关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开关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所述三极管开关电路的输出端连接USB D-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开关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电阻R1、电阻R2,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
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USBD-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开关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和电阻R10,其中,所述第二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
所述电阻R5的一端和所述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电阻R5另一端同时连接所述电阻R6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且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同时连接所述电阻R9和所述电阻R7的一端,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同时连接所述电阻R8的一端和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且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同时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电阻R10相连,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和所述USB D-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端为通断控制信号,所述第二输入端为供电电源,CPU通过读取所述USB D-端的电平信号对外接设备进行识别。
CN201020585748XU 2010-10-22 2010-10-22 一种检测电路及移动终端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379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85748XU CN201837990U (zh) 2010-10-22 2010-10-22 一种检测电路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85748XU CN201837990U (zh) 2010-10-22 2010-10-22 一种检测电路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37990U true CN201837990U (zh) 2011-05-18

Family

ID=44008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85748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37990U (zh) 2010-10-22 2010-10-22 一种检测电路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3799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4822A (zh) * 2013-06-26 2013-10-09 天津成科自动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池供电设备的电池电压监测电路
CN104281507A (zh) * 2013-07-09 2015-01-14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器系统
CN105404603A (zh) * 2015-10-26 2016-03-16 云顶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usb接口抗干扰驱动电路
CN106713795A (zh) * 2016-12-20 2017-05-24 深圳Tcl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电视棒供电方法与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4822A (zh) * 2013-06-26 2013-10-09 天津成科自动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池供电设备的电池电压监测电路
CN104281507A (zh) * 2013-07-09 2015-01-14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器系统
CN105404603A (zh) * 2015-10-26 2016-03-16 云顶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usb接口抗干扰驱动电路
CN105404603B (zh) * 2015-10-26 2018-10-09 云顶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usb接口抗干扰驱动电路
CN106713795A (zh) * 2016-12-20 2017-05-24 深圳Tcl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电视棒供电方法与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27899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interface method thereof
CN101102119B (zh) 一种电器设备的充电检测电路及充电检测方法
CN102055223A (zh) Usb专用充电器识别电路
US8458376B1 (en) USB peripheral device with automatic mode switch
CN203871616U (zh) 一种usb数据线
CN201837990U (zh) 一种检测电路及移动终端
US20140049209A1 (en) Charging converter
CN104267781A (zh) 扩展坞可复用的移动终端及其扩展坞复用的方法
CN204793526U (zh) 磁吸数据线以及磁吸连接头
CN101179199A (zh) 一种终端及其充电方法
CN201323446Y (zh) 具有软usb功能的防静电手持移动设备
CN106797414B (zh) 一种终端的漏电流检测电路及终端
CN102404679B (zh) 一种耳机检测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02696710U (zh) 利用阻抗对外设进行识别的系统
CN102270860B (zh) 智能型手机的快充装置
CN106462512B (zh) 一种触点式usb设备之间正反向插入相互识别的方案
CN103197199A (zh) 中断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05178219U (zh) 一种可以加快USB充电速度的Micro USB线
EP2383860B1 (en) Rapid charging apparatus
CN202455111U (zh) Usb快速充电适配器
CN202772340U (zh) 多功能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06805768U (zh) 一种红外发射装置及遥控器
CN204464658U (zh) 一种具有充电加速功能的usb数据线
CN209844612U (zh) 基于type-c接口手动实现华为及三星快充协议的电路结构
CN201956711U (zh) 用于向待充电设备提供充电服务的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02

Address after: Metro Songshan Lake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Road 523808 No. 2 South Factory (1) project B2 -5 production workshop

Patentee after: HUAWEI terminal (Dongguan)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Bantian HUAWEI base B District, building 2, building No.

Patentee before: Huawei Device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evice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rminal (Dongguan)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