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05754U - 植栽框体以及植栽单元 - Google Patents

植栽框体以及植栽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05754U
CN201805754U CN2010201688073U CN201020168807U CN201805754U CN 201805754 U CN201805754 U CN 201805754U CN 2010201688073 U CN2010201688073 U CN 2010201688073U CN 201020168807 U CN201020168807 U CN 201020168807U CN 201805754 U CN201805754 U CN 2018057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work
absorbent member
room
planting
p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6880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荣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nkong Iecofu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XINGUANG SYNTHETIC FIB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GUANG SYNTHETIC FIB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GUANG SYNTHETIC FIB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16880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057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057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0575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植栽框体,是将一容器本体的内部容室分隔为一第一容室及一第二容室,并再将第二容室分隔为一上容室及一下容室,且于上容室与下容室之间延伸有吸水件,以达到自动给水以方便植栽的目的。此外,由挂件的设置可使植栽框体的摆设位置更具有弹性而可提高使用便利性与美观性;由改变吸水件的吸水速率与长度可调整吸水件的吸水状态;由指示件的设置可让人们轻易得知水位信息。本实用新型亦有关于一种植栽单元,其可配合前述植栽框体使用。

Description

植栽框体以及植栽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植栽框体以及植栽单元,尤指一种植栽方便并可提高使用便利性与美观性的植栽框体以及植栽单元。 
背景技术
于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会种植(小)盆栽以作为观赏之用,尤其对于现今不断于忙碌工作中穿梭、不断承受工作压力的人们而言,于住家或是工作场所种植(小)盆栽实乃一种可以帮助解压、放松心情的极佳作法,尤其植物不仅可以美化环境,亦可以清新空气,对生活环境的改善极有助益。 
传统上于种植(小)盆栽时,人们需时常注意盆栽内剩余的水分并进行浇水,以使盆栽内的植物可获得充足的水分。然而,对于工作忙碌的人们而言,时常会因为找不到时间或因为一时忙碌疏忽而忘记浇水,造成植物得不到应有的水分。 
针对此问题,目前已研发出一种可以自动给水的盆栽,其是利用吸水件将置于盆栽底部的容器内的水分以毛细现象吸收并传递至盆栽,故人们仅需间隔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容器内水分的补充即可。 
但上述盆栽仍仅止于摆设于特定位置而无法变换,故其摆设方式仍受到局限。例如,一般盆栽即难以允许人们在桌上或地上与墙上之间任意变换其摆设位置。 
再者,如上所述,自动给水的盆栽是利用吸水件将置于盆栽底部的容器内的水分以毛细现象吸收并传递至盆栽,然而,传统的吸水件并没有可以调整吸水速率的设计,换言之,当盆栽的植物已获得充足的水分时,吸水件仍会持续吸水而使植物得到过量的水分,造成植物生长受到影响。 
另外,自动给水的盆栽其主要目的乃是让人们仅需间隔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容器内水分的补充即可,但当容器内的水分已耗尽时,并无适当的方式让人们得知此一信息,故人们仍有可能因为一时忙碌疏忽而忘记补充水分至已耗尽的容器内,仍非十分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其可以达到自动给水以方便植栽的目的;可提高使用便利性与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植栽框体,包括一容器本体、一隔板组以及至少一吸水件。 
上述的容器本体包括一前板、一后板及一环侧板,且前板及后板是分别与环侧板连接而形成一内部容室,同时,前板开设有至少一开孔,前板、后板及环侧板的至少其中之一开设有至少一通气孔及/或至少一注水孔,前板、后板及环侧板的至少其中之一并包括至少一挂件及/或一盖,且至少一开孔、至少一通气孔与至少一注水孔是分别连通内部容室与容器本体外部。 
此外,隔板组包括一纵向隔板及一横向隔板,其中的纵向隔板是纵向设置于容器本体的内部容室并分隔此内部容室为一第一容室及一第二容室,第一容室是对应于至少一注水孔,横向隔板是横向设置于第二容室并分隔此第二容室为一上容室及一下容室,下容室是连通于第一容室,横向隔板并开设有至少一通孔其是连通上容室与下容室;至少一吸水件是设置于横向隔板的至少一通孔的中并分别延伸至上容室与下容室,且此至少一吸水件具有一吸水速率及一长度。 
上述结构尚可包括至少一调整环其是环套于至少一吸水件上,且此至少一调整环是位于上容室并迭置于横向隔板上。由此,调整环可环套于吸水件上,且由环套位置的改变,可调整吸水件分别延伸于上容室与下容室的长度,如此可调整吸水件的吸水状态。除前述方式外,亦可使吸水件的数量为二个甚至以上,且可使每一吸水件的吸水速率彼此不相同,或者亦可使每一吸水件的长度彼此不相同,如此亦可达到调整吸水件的吸水状态的目的。 
此外,至少一吸水件延伸于上容室的部分可呈板状,由此可增加于上 容室的吸水面积,且可因为上容室与下容室的吸水面积的不同而亦可达到吸水件吸水状态的调整的目的。 
吸水件可由陶瓷材料或其它吸水材料的制成;调整环可为一塑料环,或亦可为陶瓷环等。 
再者,上述结构尚可包括至少一指示件,且容器本体的前板、后板及环侧板的至少其中之一可开设有至少一开口,此至少一开口是对应于第一容室。其中,至少一指示件尚包括一浮标、一杠杆及一指示标记,杠杆是枢接于容器本体,指示标记是连结于杠杆的其中一端且露出于至少一开口外,浮标是连接于杠杆的另一端并位于第一容室内,且浮标是连动杠杆带动指示标记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因此,当水分耗尽或补充至满水位时,可以浮标由浮力连动杠杆带动指示标记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而使人们可经由开口轻易得知水位信息,并进而考虑是否补充水分。 
本实用新型尚有关于一种植栽单元,其是为至少一个且配合上述的植栽框体使用,并插入于容器本体前板的至少一开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除可利用吸水件达到自动给水的目之外,亦可利用挂件(例如挂绳、挂勾、凹孔等)的设计使植栽框体的摆设位置更具有弹性,例如除了可摆设于桌上外,亦可挂设于墙壁上。换言之,由上述结构可达到植栽方便并可提高使用便利性与美观性的目的。再者,由改变吸水件的吸水速率与长度可调整吸水件的吸水状态。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其中: 
图1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侧视的剖面图并显示安装状态。 
图4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后视的剖面图。 
图6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8是为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9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后视的剖面图之一。 
图10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后视的剖面图之二。 
图11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吸水件调整方式示意图。 
图12是为本实用新型第六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3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七较佳实施例植物的立体图。 
图14是为本实用新型第八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5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九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5,其中的图1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侧视的剖面图并显示安装状态,图4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后视的剖面图。 
于附图中,显示有一植栽框体7,且此植栽框体7包括一容器本体1、一隔板组2以及二吸水件4。 
附图中的容器本体1包括一前板11、一后板12及一环侧板10,且前板11及后板12分别与环侧板10连接而形成一内部容室17。于本实施例中,环侧板10是由一上板13、一下板14、一左侧板15及一右侧板16彼此连接而成。 
此外,于容器本体1的前板11开设有六个开孔111,后板12开设有多个通气孔121,后板12并于二侧邻近左侧板15与右侧板16的位置处分别设有一挂件122,右侧板16开设有一注水孔161,且开孔111、通气孔121与注水孔161是分别连通内部容室17与容器本体1外部。 
于本实施例中,前板11是呈一镜面状并凸伸有一环凸缘112;前板11的六个开孔111是分别呈圆形;后板12的二挂件122是分别为一呈葫芦状的凹孔;上板13是包括有一盖130,此盖130是以二铰接件132枢接于前板11,且此盖130于其上设有一握把131。 
附图中的隔板组2包括一纵向隔板21及一横向隔板22,其中的纵向隔板21是纵向设置于容器本体1的内部容室17并延伸至上板13与下板14、并分隔此内部容室17为一第一容室171及一第二容室172,第一容室171是对应于右侧板16的注水孔161,横向隔板22是横向设置于第二容室172并分隔此第二容室172为一上容室173及一下容室174,同时,纵向隔板21并开设有连通第一容室171与下容室174的多个贯孔211,横向隔板22并开设有连通上容室173与下容室174的二通孔221。 
于本实施例中,纵向隔板21是延伸至上板13与下板14,但并不以此为限,例如纵向隔板21亦可延伸至上板13但仅延伸邻近而不接触下板14,故下容室174与第一容室171仍彼此连通但不需贯孔211的设计。 
另外,附图中的二吸水件4是分别设置于横向隔板22的每一通孔221的中并分别延伸至上容室173与下容室174,且每一吸水件4具有一吸水速率及一长度L。于本实施例中,每一吸水件4是为一呈圆柱体的陶瓷棒并具有一直径D,且每一吸水件4具有彼此不同的吸水速率及相同的长度L。 
再由附图可知,容器本体1的右侧板16尚开设有一开口162,此开口162是对应于第一容室171,且植栽框体7还包括一指示件6,此指示件6包括一浮标61、一杠杆62及一指示标记63,其中的杠杆62是枢接于容器本体1的前板11,指示标记63是呈一爱心形状并连结于杠杆62的其中一端且露出于开口162外,浮标61于本实施例中是为一浮球且连接于杠杆62的另一端,且浮标61并位于第一容室171内。 
于使用时,可先利用握把131将盖130打开并填充泥土71(或其它可供植物种植用的有机材料)至上容室173内,接着可从前板11的六个开孔111分别种植相同或不同的植物72,然后再从右侧板16的注水孔161注入水分73,且水分73可经由纵向隔板21的贯孔211流入下容室174内,此时,吸水件4即可利用毛细现象由下容室174吸收水分73并传递至位于上容室173的泥土71并由所种植的植物72吸收,最后再利用呈葫芦状的凹孔的挂件122将植栽框体7挂设于钉设有铁钉701的墙壁702上,以做为装饰之用。 
上述的吸水件4于吸收水分73过程中,因每一吸水件4具有不同的 吸水速率,故可由此调整吸水件4的吸水状态。 
如图所示,植栽框体7除可利用吸水件4达到自动给水的目之外,亦可利用挂件122(凹孔)的设计使植栽框体7的摆设位置更具有弹性,例如于本实施例中是将植栽框体7挂设于墙壁702上,但亦可直接将植栽框体7摆设于桌上(图未示)。换言之,由上述结构可达到植栽方便并可提高使用便利性与美观性的目的,尤其容器本体1的前板11制作成镜面状更可增加整体植栽框体7的质感。 
如同上述,将植栽框体7挂设于墙壁702上并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位于下容室174的水分73即会因不断被吸水件4吸收而耗尽,此时,人们即可利用指示件6得知此一信息。 
详言之,当下容室174的水分73耗尽时,浮标61(浮球)因已无浮力而会向下掉落,此时,浮标61会连动杠杆62枢转并相对带动呈爱心状的指示标记63移动,如图5所示以实线绘制的指示件6,指示标记63是移动至一第二位置632,此第二位置632是显露凸出于开口162并伸出前板11,故人们即可由此得知下容室174的水分73已耗尽而进行补充。 
再如图5所示以虚线绘制的指示件6,水分73于补充后其水位会上升,此时,浮标61(浮球)由浮力而向上移动,并会连动杠杆62枢转并相对带动呈爱心状的指示标记63移动至受前板11遮挡的一第一位置631,即呈爱心状的指示标记63会移动至前板11后方而不会让人们看到,故人们即可由此得知下容室174尚有水分73而不需进行补充。 
由上述可知,当下容室174的水分73耗尽或补充至满水位时,可由浮标61连动杠杆62带动指示标记63于第一位置631与第二位置632之间移动,而使人们可藉此轻易得知水位信息,并进而考虑是否补充水分。 
请参阅图6,其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于本实施例中,其主要结构皆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唯差别在于容器本体1的前板11另设有二卡钩123,其可做为植栽框体7挂设时辅助之用,使植栽框体7于挂设时更加稳固牢靠,且由本实施例的结构设计同样可达成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各种功效。 
请参阅图7,其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于本实施例中,其主要结构皆与上述各较佳实施例相同,唯差别在于挂件124是为 一挂绳的形式,且由本实施例的结构设计同样可达成上述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各种功效。 
请参阅图8,其是为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于本实施例中,其主要结构皆与上述各较佳实施例相同,唯差别在于挂件125是为一挂勾的形式,且由本实施例的结构设计同样可达成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各种功效。 
请同时参阅图9及图10,其中的图9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后视的剖面图之一,图10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后视的剖面图之二,于本实施例中,其主要结构皆与上述各较佳实施例相同,唯差别在于二吸水件401、402具有彼此不相同的吸水速率及长度L1、L2。 
详言的,当于下容室174补充水分73后,具有高吸水速率及较短长度L1的吸水件401与具有低吸水速率及较长长度L2的吸水件402会同时吸收水分73,使得位于上容室173的泥土71可以快速得到供水,且植物72(请参阅图4)即能够充分吸收水分73(如图9所示)。 
当泥土71充分湿润后,因为下容室174的水分73不断被吸收而使水位降低,具有高吸水速率的吸水件401因为长度L1较短,此时已不会接触水分73而无法继续吸水,而具有低吸水速率及较长长度L2的吸水件402仍会继续吸水,此时因为供水速率降低,植物72(请参阅图4)因为蒸散作用与泥土71受外在环境使水分73蒸发影响,泥土71的湿度相对降低,如此可改善泥土71因自动给水造成过湿的情形(如图10所示)。 
由此可知,利用吸水件401、402具有不同吸水速率及不同长度L1、L2,可达到调整吸水件401、402的吸水状态的目的,亦即可仿真植物72在大自然环境生长,遇到下雨时泥土71较为湿润、天晴时泥土71逐渐干燥的情境,使得植物72不会因为泥土71长期过度潮湿而导致根部腐烂。此外,亦可因为吸水速率的变慢,延长自动给水的时间,让人们不用经常进行补充水分73的动作。 
请同时参阅图9至图11,其中的图11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吸水件调整方式示意图,由附图可知,吸水件401、402除了本身即可具有不同长度L1、L2外,亦可利用调整环42由环套位置的不同而调整每一吸水件401、402的长度L1、L2,亦即利用呈塑料环形式(当然亦可为 其它材质形式,例如陶瓷环等)的调整环42环套于每一吸水件401、402上,每一调整环42并位于上容室173并迭置于横向隔板22上,且由此可依据不同植物72(请参阅图4)的种类与外在环境的变化,以调整环42调整吸水件401、402的长度L1、L2而变化吸水件401、402的吸水高度。 
请参阅图12,其是为本实用新型第六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于本实施例中,其主要结构皆与上述各较佳实施例相同,唯差别在于指示件601与吸水件4稍做结构上的改变。 
如图所示,吸水件4包含一板状部分41及与板状部分41相连的二圆柱部分403。板状部分41位于上容室173中并迭置于横向隔板22上,而使二圆柱部分403分别向下往下容室174延伸。此外,开口133是开设于上板13,注水孔164另外使用一盖板163罩盖于其上。 
附图中的指示件601的浮标602是为浮板(亦可为浮筒)的形式,且浮标602更凸伸有一推杆603,此推杆603是连接于杠杆604的另一端并位于第一容室171内,并由浮力上升与下降而顶推杠杆604。 
由此,指示件601同样可达成指示下容室174的水分73是否耗尽的目的,且由本实施例的结构设计同样可达成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各种功效。 
于本实施例中,吸水件403延伸至上容室173的部分是直接呈板状,当然于设计上亦可使吸水件403延伸至上容室173呈板状后再向上以圆柱体的形式延伸。 
请参阅图13,其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七较佳实施例植物的立体图,如图所示,植物70可制作成一植栽单元,即一可替换式的植物模块,且其可直接插入于容器本体1前板11的开孔111。因此,当想要替换所种植的植物种类以变化心情、或想要进行植物的移盆时,可藉此轻易地达成前述置换植物的目的。 
请参阅图14,其是为本实用新型第八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于本实施例中,其主要结构皆与上述各较佳实施例相同,唯差别在于容器本体101前板102的开孔103是为三个,而如此设计方式同样可达成上述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各种功效。 
请参阅图15,其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九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于本实施 例中,其主要结构皆与上述各较佳实施例相同,唯差别在于容器本体104前板105的开孔106是为一个,而如此设计方式同样可达成上述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各种功效。 
另欲说明,于上述各较佳实施例中,于植栽框体上可再加装一灯源(图未示),例如LED灯,其可做为照明之用而使植栽框体更为美观。 

Claims (23)

1.一种植栽框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容器本体,包括一前板、一后板及一环侧板,该前板及该后板分别与该环侧板连接而形成一内部容室,该前板开设有至少一开孔,该前板、该后板及该环侧板的至少其中之一开设有至少一通气孔及/或至少一注水孔,该前板、该后板及该环侧板的至少其中之一并包括至少一挂件及/或一盖,且该至少一开孔、该至少一通气孔与该至少一注水孔分别连通该内部容室与该容器本体外部;
一隔板组,包括一纵向隔板及一横向隔板,该纵向隔板纵向设置于该内部容室并分隔该内部容室为一第一容室及一第二容室,该第一容室对应于该至少一注水孔,该横向隔板横向设置于该第二容室并分隔该第二容室为一上容室及一下容室,该下容室连通于该第一容室,该横向隔板并开设有至少一通孔其连通该上容室与该下容室;及
至少一吸水件,设置于该至少一通孔的中并分别延伸至该上容室与该下容室,且该至少一吸水件具有一吸水速率及一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栽框体,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前板、该后板及该环侧板的至少其中之一并开设有至少一开口其对应于该第一容室,且该植栽框体还包括至少一指示件,该至少一指示件包括一浮标、一杠杆及一指示标记,该杠杆枢接于该容器本体,该指示标记连结于该杠杆的其中一端且露出于该至少一开口外,该浮标连接于该杠杆的另一端并位于该第一容室内,且该浮标连动该杠杆带动该指示标记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栽框体,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指示标记于该第一位置受该前板、该后板及该环侧板的至少其中之一遮挡,且于该第二位置不受遮挡而显露在外。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栽框体,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杠杆枢接于该容器本体的该前板。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栽框体,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浮标为一浮球或一浮筒或一浮板。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栽框体,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浮标更凸伸有一推杆其连接于该杠杆的另一端并位于该第一容室内。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栽框体,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括至少一调整环其是环套于该至少一吸水件,且该至少一调整环位于该上容室并迭置于该横向隔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植栽框体,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至少一调整环为一塑料环。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栽框体,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至少一吸水件延伸于该上容室的部分呈板状。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栽框体,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至少一吸水件为一圆柱体。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栽框体,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至少一吸水件为一陶瓷棒。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栽框体,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至少一吸水件的数量为多个,且至少有一吸水件的吸水速率与其它吸水件的吸水速率不相同。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栽框体,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至少一吸水件的数量为多个,且至少有一吸水件的长度与其它吸水件不相同。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栽框体,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至少一吸水件的数量为二,且其中一吸水件具有相较于另一吸水件较高的吸水速率及较短的长度。
1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栽框体,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前板并凸伸有一环凸缘。
1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栽框体,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前板呈一镜面状。
1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栽框体,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至少一开孔呈圆形。
1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栽框体,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括至 少一盖板其罩盖于该至少一注水孔。
1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栽框体,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至少一挂件为一挂绳或一挂勾或一凹孔。
2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栽框体,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盖还包括一握把。
2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栽框体,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环侧板由一上板、一下板、一左侧板及一右侧板彼此连接而成。
2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栽框体,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纵向隔板并开设有至少一贯孔其连通该第一容室与该下容室。
23.一种植栽单元,其特征在于,是为至少一个并配合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栽框体使用,并插入于该容器本体前板的该至少一开孔。 
CN2010201688073U 2010-03-30 2010-03-30 植栽框体以及植栽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057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688073U CN201805754U (zh) 2010-03-30 2010-03-30 植栽框体以及植栽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688073U CN201805754U (zh) 2010-03-30 2010-03-30 植栽框体以及植栽单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05754U true CN201805754U (zh) 2011-04-27

Family

ID=43888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6880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05754U (zh) 2010-03-30 2010-03-30 植栽框体以及植栽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0575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25204A (zh) * 2015-12-01 2016-02-17 苏州富通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屋面植物墙板
CN105557363A (zh) * 2015-12-11 2016-05-11 卢志文 一种用于植物墙的防渗水装置
CN111631047A (zh) * 2020-07-14 2020-09-08 吕颖财 一种景观悬崖育苗盆及其提根垂挂型盆景栽培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25204A (zh) * 2015-12-01 2016-02-17 苏州富通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屋面植物墙板
CN105557363A (zh) * 2015-12-11 2016-05-11 卢志文 一种用于植物墙的防渗水装置
CN111631047A (zh) * 2020-07-14 2020-09-08 吕颖财 一种景观悬崖育苗盆及其提根垂挂型盆景栽培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62121U (zh) 一种自动补水的苗木栽培容器
CN201805754U (zh) 植栽框体以及植栽单元
CN201188787Y (zh) 组合花盆
CN203912696U (zh) 一种自动浇水花盆
CN101946647B (zh) 适用于藤本植物的保湿式花盆
CN208175506U (zh) 一种免浇水花盆
CN207836291U (zh) 一种移动式自动供水花盆托盘
CN102150579A (zh) 一种双层花盆
CN204811539U (zh) 一种生态鱼缸
CN201138958Y (zh) 节水免浇花盆
CN211020185U (zh) 一种带有防旱防涝功能的有机蔬菜培养器
CN107318506A (zh) 自动浇水花盆
CN201947723U (zh) 花盆
CN202178990U (zh) 保湿花盆
CN206993830U (zh) 自动浇水花盆
CN102613020A (zh) 一种植物种植箱
CN209171116U (zh) 花盆
CN201667856U (zh) 植栽盒结构
CN207653078U (zh) 自动加水花盆系统
CN201718282U (zh) 植栽框体
CN205727257U (zh) 一种室内墙面垂直绿化装置
CN204721979U (zh) 具有定时定量产水浇灌功能的花盆
CN205455133U (zh) 无土植物栽培装置
CN205305530U (zh) 一种市政园林用土培水培两用花盆
CN203378325U (zh) 一种自给水种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INKONG IECOFUN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XINGUANG SYNTHETIC FIBRE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22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220

Address after: Jenai road Taipei four Taiwan Daan District Chinese 91 Lane 21 Building No. 1

Patentee after: Shinkong iEcofun Co., Ltd.

Address before: Taipei Ci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Xinguang Synthetic Fibre Co., Ltd.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7

Termination date: 201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