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77930U - 一种安奇反应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安奇反应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77930U
CN201777930U CN2010202892157U CN201020289215U CN201777930U CN 201777930 U CN201777930 U CN 201777930U CN 2010202892157 U CN2010202892157 U CN 2010202892157U CN 201020289215 U CN201020289215 U CN 201020289215U CN 201777930 U CN201777930 U CN 2017779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reaction chamber
reaction
reactor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8921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平
丁爽
张吉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102028921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779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779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7793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02W10/12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奇反应器,反应器主体从下到上包括布水区、主反应区、辅反应区、三相分离区和沉淀区。主反应区由三管隔板分隔为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两个反应室通过各自的气搅控制管控制自动进行气体搅拌。辅反应区位于主反应区上面,进一步降解主反应区上逸气体携带的基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通过三管隔板和沉淀区,可有效截留污泥,维稳反应器内的微生物生态;2)通过主反应区和辅反应区串联,可限制基质返混,提高处理效率;3)通过主反应区中两个反应室各自气体搅拌,可强化传质效果,减少反应器死区;4)通过主反应区高度与辅反应区高度的匹配,可补充处理主反应区短流携带的基质,遏制短流所致的负面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安奇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器,尤其涉及一种安奇反应器。
背景技术
2000年实施“一控双达标”后,我国有机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氮磷污染上升为主要环境问题(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9年氨氮排放量达122.6万吨)。氮磷污染所致的湖泊“水华”及近海“赤潮”频频发生,已危及农业、渔业、旅游业等诸多行业,并对饮水卫生和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氮素污染的防治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常规脱氮技术由于效能低、成本高,与可持续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相悖。近年来,随着生物脱氮理论和技术的突破,新型脱氮工艺(如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法)得以脱颖而出。厌氧氨氧化法因具有容积氮去除速率高、供氧能耗省、不需要外加碳源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然而,厌氧氨氧化菌细胞产率低、倍增时间长、对环境条件敏感,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时间长、稳定性差,限制了进一步的推广应用。因此,开发高效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菌种是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根本。因此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设计的主导思想是:通过改变反应器的结构、操作方式和操作条件等为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空间、营养和环境,使反应器内持留数量多、活性高的菌种,进而使反应器高效稳定。
现有的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大多由厌氧反应器演变而来,主要以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为基础。此类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存在以下问题:①污泥流失现象严重,菌种持留能力不佳;②物料返混严重,反应效能受限;③死区面积较大,沟流短流频发;④以泵进行污泥回流,不仅增加设备费用和动力消耗,而且破坏污泥结构;⑤污泥在反应器内频繁上下交流,承受大幅静压变化,生物细胞易于破裂。
针对现今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进行了以下改进:1)通过三管隔板和沉淀区,可有效截留污泥,维稳反应器内的微生物生态;2)通过主反应区和辅反应区串联,可限制基质返混,提高处理效率;3)通过主反应区中两个反应室各自气体搅拌,可强化传质效果,减少反应器死区;4)通过主反应区高度与辅反应区高度的匹配,可补充处理主反应区短流携带的基质,遏制短流所致的负面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生物脱氮装置——安奇反应器。
安奇反应器主体从下到上包括布水区、主反应区、辅反应区、沉淀区和三相分离区,主反应区分隔为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布水区底部设有排泥管和阀门,布水区侧壁设有回流进水管、进水管和取样口;第一反应室上端部设有法兰,第一反应室上部设有三管隔板,第一反应室上部侧壁设有取样口、气搅控制管,第一反应室中部侧壁设有取样口,第二反应室上端部设有法兰,第二反应室上部设有三管隔板,第二反应室上部侧壁设有气搅控制管,第二反应室上、中、下部侧壁设有取样口;辅反应区下端设有三相分离器,辅反应区下部设有溢流口,辅反应区上部设有回流出水管,辅反应区上端与三相分离区相连,三相分离区中部设有导气管,三相分离区上端设有排气管,沉淀区由辅反应区外围环腔构成,沉淀区设有沉淀室,沉淀区上部设有出水管,沉淀区下部设有排泥管。
所述的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和辅反应区的直径相同,三者高度之比为1∶1∶1,三者直径与总高度之比为1∶6~8。所述的三管隔板由3根导管和挡板组成,导管内管径均为2cm,导管中心间距为4cm,两导管夹角为120°,导管长度10cm,由挡板和导管构成气室;在气室内设置气搅控制管,气搅控制管内径为1cm,气搅控制管管口与挡板间距1cm,气搅控制管与反应器壁间成90°弯曲,气搅控制管弯管中心与三管隔板导管下端间距5cm。所述的溢流口为4个,溢流口长为4cm,宽为2.5cm。所述的一种安奇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区的环形截面积与辅反应区的圆截面积相同。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
1)通过三管隔板和沉淀区,可有效截留污泥,维稳反应器内的微生物生态;
2)通过主反应区和辅反应区串联,可限制基质返混,提高处理效率;
3)通过主反应区中两个反应室各自气体搅拌,可强化传质效果,减少反应器死区;
4)通过主反应区高度与辅反应区高度的匹配,可补充处理主反应区短流携带的基质,遏制短流所致的负面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安奇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管隔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溢流口示意图;
图中:排泥管1、阀门2、回流进水管3、气搅控制管4、法兰5、取样口6、三管隔板7、三相分离器8、溢流口9、回流出水管10、出水管11、导气管12、排气管13、沉淀室14、排泥管15、进水管16。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安奇反应器主体从下到上包括布水区A、主反应区、辅反应区D、沉淀区E和三相分离区F,主反应区分隔为第一反应室B)和第二反应室C;布水区A底部设有排泥管1和阀门2,布水区A侧壁设有回流进水管3、进水管16和取样口6;第一反应室B上端部设有法兰5,第一反应室B上部设有三管隔板7,第一反应室B上部侧壁设有取样口6、气搅控制管4,第一反应室B中部侧壁设有取样口6,第二反应室C上端部设有法兰5,第二反应室C上部设有三管隔板7,第二反应室C上部侧壁设有气搅控制管4,第二反应室C上、中、下部侧壁设有取样口6;辅反应区D下端设有三相分离器8,辅反应区D下部设有溢流口9,辅反应区D上部设有回流出水管10,辅反应区D上端与三相分离区F)相连,三相分离区F中部设有导气管12,三相分离区F上端设有排气管13,沉淀区E由辅反应区D外围环腔构成,沉淀区E设有沉淀室14,沉淀区E上部设有出水管11,沉淀区E下部设有排泥管15。
所述的第一反应室B、第二反应室C和辅反应区D的直径相同,三者高度之比为1∶1∶1,三者直径与总高度之比为1∶6~8。所述的三管隔板7由3根导管和挡板组成,导管内管径均为2cm,导管中心间距为4cm,两导管夹角为120°,导管长度10cm,由挡板和导管构成气室;在气室内设置气搅控制管4,气搅控制管内径为1cm,气搅控制管4管口与挡板间距1cm,气搅控制管4与反应器壁间成90°弯曲,气搅控制管4弯管中心与三管隔板7导管下端间距5cm。所述的溢流口9为4个,溢流口(9)长为4cm,宽为2.5cm。所述的沉淀区E的环形截面积与辅反应区D的圆截面积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安奇反应器可用有机玻璃和钢板构建,从下到上依次包括五个功能区,分别为布水区、主反应区、辅反应区、沉淀区和三相分离区。废水经底部进水管进入布水区;布水完成后发酵液进入主反应区的第一段(第一反应区),污泥和发酵液充分接触,并对其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和转化,产生气体(N2)。由于三管隔板的阻挡作用,气体在第一反应室内累积并被收集于气室内,发酵液由三管隔板的导管上升进入第二反应室,大部分污泥截留在第一反应室。气体气搅控制管控制气室中的气体收集量,当气压超过气搅控制管内静水压时,气体上升并最终由顶端的排气管排出,发酵液由第二反应室回补而产生强烈的自搅作用,此过程不仅强化了传质过程、降低了动力消耗,而且有利于形成粒径适中的颗粒污泥。发酵液在第二反应室的反应过程和第一反应室基本相同。通过主反应区的作用,可有效截留污泥,强化传质效果,减少死区面积。发酵液由第二反应室进入辅反应区继续进行污染物的降解,通过主反应区与辅反应区的匹配,有效限制了基质返混,提高处理效率,同时限制了短流现象的发生。气体由排气管排出,反应出水由出水口排出,污泥则进入沉淀区沉淀返回主反应区。气、液、固三相通过三相分离器的作用最终得到有效分离。

Claims (5)

1.一种安奇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反应器主体从下到上包括布水区(A)、主反应区、辅反应区(D)、沉淀区(E)和三相分离区(F),主反应区分隔为第一反应室(B)和第二反应室(C);布水区(A)底部设有排泥管(1)和阀门(2),布水区(A)侧壁设有回流进水管(3)、进水管(16)和取样口(6);第一反应室(B)上端部设有法兰(5),第一反应室(B)上部设有三管隔板(7),第一反应室(B)上部侧壁设有取样口(6)、气搅控制管(4),第一反应室(B)中部侧壁设有取样口(,6),第二反应室(C)上端部设有法兰(5),第二反应室(C)上部设有三管隔板(7),第二反应室(C)上部侧壁设有气搅控制管(4),第二反应室(C)上、中、下部侧壁设有取样口(6);辅反应区(D)下端设有三相分离器(8),辅反应区(D)下部设有溢流口(9),辅反应区(D)上部设有回流出水管(10),辅反应区(D)上端与三相分离区(F)相连,三相分离区(F)中部设有导气管(12),三相分离区(F)上端设有排气管(13),沉淀区(E)由辅反应区(D)外围环腔构成,沉淀区(E)设有沉淀室(14),沉淀区(E)上部设有出水管(11),沉淀区(E)下部设有排泥管(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奇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反应室(B)、第二反应室(C)和辅反应区(D)的直径相同,三者高度之比为1∶1∶1,三者直径与总高度之比为1∶6~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奇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管隔板(7)由3根导管和挡板组成,导管内径均为2cm,导管中心间距为4cm,两导管夹角为120°,导管长度10cm,由挡板和导管构成气室;在气室内设置气搅控制管(4),气搅控制管内径为1cm,气搅控制管(4)管口与挡板间距1cm,气搅控制管(4)与反应器壁间成90°弯曲,气搅控制管(4)弯管中心与三管隔板(7)导管下端间距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奇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流口(9)为4个,溢流口(9)长为4cm,宽为2.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奇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区(E)的环形截面积与辅反应区(D)的圆截面积相同。
CN2010202892157U 2010-08-10 2010-08-10 一种安奇反应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779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892157U CN201777930U (zh) 2010-08-10 2010-08-10 一种安奇反应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892157U CN201777930U (zh) 2010-08-10 2010-08-10 一种安奇反应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77930U true CN201777930U (zh) 2011-03-30

Family

ID=43791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89215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77930U (zh) 2010-08-10 2010-08-10 一种安奇反应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779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3704A (zh) * 2010-08-10 2010-12-15 浙江大学 安奇反应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3704A (zh) * 2010-08-10 2010-12-15 浙江大学 安奇反应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45809B (zh) 一种厌氧流化床反应器
CN100532292C (zh) 气液混合提升生物流化床反应器
CN201334394Y (zh) 全自动内、外循环peic厌氧反应器
CN201268652Y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01068420Y (zh) 一种气液混合提升生物流化床反应器
CN201400622Y (zh) 多点回流式ic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
CN208345988U (zh) 一种基于厌氧mbr技术的小城镇污水处理系统
CN201737770U (zh) 一种可处理废水、同时产生清洁能源的微生物反应系统
CN112142196A (zh) 一种厌氧自循环系统处理高浓度难降解废水的方法
CN109336254B (zh) 一种用于垃圾渗滤液废水处理的新型厌氧反应器
CN201777930U (zh) 一种安奇反应器
CN203582581U (zh) 异波折板反应器
CN212292989U (zh) 工业废水有机碳、硝氮及氨氮去除反应器
CN201971677U (zh) 一种安奇菌种富集扩培反应器
CN101913704B (zh) 安奇反应器
CN101948742B (zh) 安奇菌种富集扩培反应器
CN102689984B (zh) 一种改进的厌氧折流板污水生物处理设备
CN210656602U (zh) 一种厌氧式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11338962U (zh) 一种新型厌氧内循环反应器
CN205035213U (zh) 生物废水处理系统
CN108341560A (zh) 一种基于厌氧mbr技术的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
CN219526388U (zh) 一种新型高负荷厌氧反应器
CN208577601U (zh) 一种高效外循环厌氧反应器
CN217895249U (zh) 一种高效厌氧法处理废水装置
CN219489731U (zh) 一种高效反硝化脱氮厌氧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3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