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66887U - 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 - Google Patents

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66887U
CN201766887U CN2010202457644U CN201020245764U CN201766887U CN 201766887 U CN201766887 U CN 201766887U CN 2010202457644 U CN2010202457644 U CN 2010202457644U CN 201020245764 U CN201020245764 U CN 201020245764U CN 201766887 U CN201766887 U CN 2017668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in body
endosexine
extexine
constructed
green p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4576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金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24576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668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668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6688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其至少包括有一盆体,所述盆体包括内表层、外表层及空间区,内表层位于外表层上方,内表层与外表层之间夹置形成中空状的空间区;内表层形成有凹陷状的容置区域,容置区域周侧的内表层形成有一个以上开口部,该开口部与盆体的空间区连通。以此设计,达到浇水不滴水的效果,也不会造成土壤流失,通过透孔的渗水作用达到自动补给水的功效,在较长时间外出期间,不用每天浇水也能增加植物的生存机率。

Description

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盆体构造,特别涉及一种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
背景技术
常用的花盆或树盆,其盆体大多为陶瓷或塑料制成,该盆体由单一层的外表层及底表层所组成,其中,该底表层中间设有穿透孔,且底表层顶面至外表层环绕的区域形成有中空状的容置室,外表层环绕的区域上方形成有开口,土壤从开口处置入容置室内,花苗或树苗也从开口处植入土壤内种植。
上述结构虽能达到盆栽种植目的,但在实际使用经验中发现存在下列问题:
一、花苗或树苗在栽种的过程中,必须早晚都要浇适量的水,而一般家庭对栽种植物的知识仅略知一二,主观认为多浇水比少浇水对植物更有利,所以经常给植物过多的浇水,以致过多的水从土壤内往下渗流,直至水流裹着泥土从盆体的穿透孔排出,不但造成摆设花盆或树盆附近的环境脏乱不堪,而且,经过长时间使用,也造成盆内的土壤流失。
二、承如第一点所述,现代人的住宅以高楼为主,会使得浇花或浇树的泥水滴落楼下,不但造成自家阳台及小区环境的不洁,同时,也会因滴水所产生的噪音干扰到楼下的邻居,直至引发矛盾甚至引起诉讼。
三、传统盆体多为单层,在阳光长时间照射下,盆体所吸收的热度传导至土壤内,使盆体底部的土壤呈现高湿热状,位于高湿热土壤内的植物根部容易被烫熟而致死再也无法生长。
四、现代人出国或旅游的机会很多,在出国或旅游期间,无法给花苗或树苗浇水,以致出国或旅游结束回家,花苗或树苗已经枯死。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增加栽种植物的生存能力,且浇水不滴水的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至少包括有一盆体,所述盆体包括内表层、外表层及空间区,内表层位于外表层上方,内表层与外表层之间夹置形成中空状的空间区;内表层形成有凹陷状的容置区域,容置区域周侧的内表层形成有一个以上开口部,该开口部与盆体的空间区连通。
所述盆体内表层及外表层间的中空状空间区置入液体。
所述盆体容置区域的底表面形成有内凹部,内凹部设有一个以上透孔,该透孔与盆体的空间区相连通。
所述盆体容置区域外侧的开口部以盖体盖合。
所述盆体容置区域置有吸收体,吸收体的内部形成有一个以上小细孔。
所述盆体容置区域的内凹部置有吸收体,吸收体的内部形成有一个以上小细孔。
所述盆体内表层及外表层间一体吹气成型。
所述盆体内表层及外表层间通过塑料射出成型。
采用上述结构,使空气或液体注入空间区,吸收盆体的热值,降低热传导暨降低盆体内部的热度,有助于植物生长,同时,利用容置区域内凹部一个以上透孔分别与盆体的空间区相连通,使水储存于空间区内,达到浇水不滴水的效果,也不会造成土壤流失;通过透孔的渗水作用达到自动补给水的功效,在出国或旅游期间,不用每天浇水也能增加植物的生存机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组合剖面状态图。
图3为图2所示应用时的组合剖面状态图。
图4为图2所示另一应用时的组合剖面状态图。
图5为图2所示再一应用时的组合剖面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至少包括有一盆体1,分为内表层10及外表层11二大部分,该内表层10及外表层11通过一体中空吹气方式成型或利用塑料射出后的组设方式成型,其中,内表层10位于外表层11的上方,内表层10与外表层11之间夹置形成有中空状的空间区12,该空间区12供空气或液体7(如:水..等)注入,以降低盆体1幅射热传导的隔热、或吸收盆体1的热值及降低盆体1内部底表面的热度;
内表层10的适当处形成有凹陷状的容置区域13,容置区域13的底表面形成有内凹部131、132;内凹部131、132的适当处设有若干个透孔133,该透孔133与盆体1的空间区12相连通,吸收体2安置于内凹部131、132内,利用吸收体2挤入至内凹部131、132侧边的透孔133处,来作为控制限制已位于空间区12内的空气或液体7经由透孔1
33再渗入至容置区域13的内凹部131、132内的流量依据,并利用吸收体2的分子密度的吸收强弱作用来作为控制已渗入至容置区域13的内凹部131、132内的空气或液体7的依据,具有自动补给水的作用或空气对流的作用或是将容置区域13多余的水经由透孔133再回存的作用,达到浇水不滴水的效果;再者,位于容置区域13周侧的内表层10适当处形成有一个以上的开口部15、16,该开口部15、16与盆体1的空间区12连通并与盖体30、31盖合封口组设;另外,该开口部15的外表面为螺纹(或倒钩取代),另一开口部16的外表面则形成有倒钩(或螺纹取代);
吸收体2,内部形成有若干小细孔20,利用小细孔20的作用提高吸收水的功效,吸收体2为单一材质(如:吸力强的海棉)或多种不同吸力的材质(即吸水力较弱的海棉在下层暨阻塞于透孔133侧方,而吸水力较强的海棉在吸水力较弱的海棉上层)所组成为最佳;
盖体30为单一独立状,其内侧形成有内螺纹301(或以倒钩取代),并于盖体内底缘组设有一软塞件35,通过盖体30的内螺纹301组设于开口部15上,而软塞件35受盖体30内底缘压迫紧密贴合于开口部15的端面上,达到紧密封口或近真空状的封口作用;
盖体31与内表层10一体连结而成,盖体31竖立面内侧形成有倒钩310(或以内螺纹取代)及剖槽311,该剖槽311贯剖至倒钩310上,并于盖体31内底缘组设有一软塞件36,通过盖体31的倒钩310扣合组设于开口部16上,而软塞件36受盖体31内底缘压迫紧密贴合于开口部16的端面上,达到紧密封口或近真空状的封口作用;
当欲栽种植物8时,先将吸收体2安装挤入至盆体1的内凹部131、132上,使吸收体2的侧边阻塞于位于内凹部131、132侧边透孔133的流动路径上,并使吸收体2的顶端面跨置于盆体1的凹陷状容置区域13的底表面上,再将土壤9倒入至盆体1的容置区域13至适当高度,并将植物8栽种于土壤9后,即可从容置区域13的上方开始浇水,当多量的水渗透土壤9后流窜至吸收体2被吸收,直至多余的水从吸收体2内部的若干小细孔20排挤出顺势渗入至透孔133后,再流窜囤积于中空状的空间区12内,如此,即可达到将容置区域13多余的水经由透孔133再回存的作用,具有浇水不滴水的效果(如图3所示);
当烈日直接照射至盆体1及土壤9时,盆体1内表层10开始吸收阳光的热值,使得热值开始直接传导至外表层11及容置区域13内底面处,再传导至邻接内表层10内部表面的空气及外表层11内部表面的空气(即指中空状空间区12内的空气),开始产生热胀的作用,使得空间区12内的热空气从一侧的开口部15排出暨盆体1外侧的较冷空气从另一开口部16流入(如图4所示),达到空气幅射对流的散热作用,吸收盆体1的热值,具有降低热传导,进而达到降低盆体1内部的热度暨有助于植物生长的功效;
为提高隔热效果,也可将液体7(即水)直接从开口部15、16注入,流窜囤积于中空状空间区12内,由于透孔133连通空间区12及内凹部131、132,且吸收体2以单一吸收度的材质或多个不同吸收度的材质(如图5所示)挤入内凹部131、132内(即吸水力较弱的海棉在下层暨阻塞于透孔133侧方,而吸水力较强的海棉在吸水力较弱海棉的上层),并使吸收体2的小细孔20受挤压位于透孔133的流动路径上,因此,囤积于空间区12内的水超过最低的透孔133时,液体7就会流窜至透孔133内,且受吸收体2的小细孔20因挤压阻挡于透孔133的作用,而致使局部的液体7从透孔133及吸收体2间的挤压位置处渗透出来后就再受吸收体2所吸收,并利用吸收体2的毛细原理或虹吸原理作用,使得液体7塞满分布于吸收体2内表面,并再渗透至土壤9内,作为植物8所需的液体7量,如此,具有隔热及阻热的功效,且也使水预先储存于空间区12内,经由透孔133的渗水作用达到自动补给水的功效,在出国或旅游期间,不用每次浇水也能增加植物的生存机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均等变化或修饰,均属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至少包括有一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包括内表层、外表层及空间区,内表层位于外表层上方,内表层与外表层之间夹置形成中空状的空间区;内表层形成有凹陷状的容置区域,容置区域周侧的内表层形成有一个以上开口部,该开口部与盆体的空间区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内表层及外表层间的中空状空间区置入液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容置区域的底表面形成有内凹部,内凹部设有一个以上透孔,该透孔与盆体的空间区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容置区域外侧的开口部以盖体盖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容置区域置有吸收体,吸收体的内部形成有一个以上小细孔。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容置区域的内凹部置有吸收体,吸收体的内部形成有一个以上小细孔。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内表层及外表层间一体吹气成型。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内表层及外表层间一体吹气成型。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内表层及外表层间通过塑料射出成型。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内表层及外表层间通过塑料射出成型。
CN2010202457644U 2010-07-02 2010-07-02 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668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457644U CN201766887U (zh) 2010-07-02 2010-07-02 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457644U CN201766887U (zh) 2010-07-02 2010-07-02 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66887U true CN201766887U (zh) 2011-03-23

Family

ID=43746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45764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66887U (zh) 2010-07-02 2010-07-02 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6688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81692A (en) * 2010-06-28 2012-01-04 Chin-Tai Tsai Blow moulded hollow pot
CN102726234A (zh) * 2011-03-31 2012-10-17 蔡金泰 具有识别水位用中空吹气盆栽构造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81692A (en) * 2010-06-28 2012-01-04 Chin-Tai Tsai Blow moulded hollow pot
CN102726234A (zh) * 2011-03-31 2012-10-17 蔡金泰 具有识别水位用中空吹气盆栽构造
CN102726234B (zh) * 2011-03-31 2014-03-12 蔡金泰 具有识别水位用中空吹气盆栽构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99018B (zh) 盆栽用被动式供水盆体构造
CN203608608U (zh) 一种用于栽种绿萝的储水自浇保湿花盆
CN204560398U (zh) 一种花盆
CN202444860U (zh) 壁式花盆
CN103503741B (zh) 灌溉系统及应用该灌溉系统浇灌水紫树幼苗的方法
CN205040324U (zh) 一种节水的陶制双层花盆
CN201766887U (zh) 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
CN214738958U (zh) 一种多功能的装配式绿植墙
CN201042142Y (zh) 可自动浇水的夹层花盆
CN201393430Y (zh) 植物栽培容器
CN203675731U (zh) 适用于空间种植的花器
CN106386237A (zh) 一种节水型易拆卸保温牡丹花盆托盘
CN203523411U (zh) 一种能自动储水给水的花盆
CN102726235B (zh) 具有补气用中空盆栽构造
CN202799756U (zh) 一种双层保温花盆
CN201742762U (zh) 节水节肥的高通气花盆
CN205030238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陶制双层花盆
CN210900530U (zh) 一种防涝透气自动吸水花盆
CN2807760Y (zh) 一种蓄水花钵
CN203692041U (zh) 一种保持盆内土壤持续湿润的花盆
CN203872652U (zh) 一种花盆
CN203788837U (zh) 汽车内部用的绿化装饰盒
CN216532783U (zh) 一种自动浇水花盆
CN208807152U (zh) 环保多功能种植器
CN202890036U (zh) 一种花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23

Termination date: 2013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