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54866U - 防紫外线防红外线的双凸面伞 - Google Patents

防紫外线防红外线的双凸面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54866U
CN201754866U CN2010201352202U CN201020135220U CN201754866U CN 201754866 U CN201754866 U CN 201754866U CN 2010201352202 U CN2010201352202 U CN 2010201352202U CN 201020135220 U CN201020135220 U CN 201020135220U CN 201754866 U CN201754866 U CN 2017548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mbrella
bar
umbrella frame
hinged
infrared 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3522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13522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548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548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5486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防紫外线防红外线的双凸面伞,包括伞骨、伞杆、伞骨座、伞帽及上伞面,所述上伞面的中心通过上伞帽固定在伞杆的顶端,其中:上伞面的下方镜像设置下伞面构成截面为眼状轮廓的双凸面结构。本实用新型由于所述结构,能够将直射的红外线和紫外线隔绝在上伞面与下伞面之间形成的隔热层之上,将反射的红外线和紫外线通过下伞面发散到伞外,使得伞面下各种光线不再汇聚富集,形成的阴影更加凉爽,达到防止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目的,有效提高使用者的健康度;伞骨被下伞面包裹,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使用者造成机械伤害。

Description

防紫外线防红外线的双凸面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品中的伞具,尤其是一种能够遮阳挡雨、对人体无机械伤害和提高使用者健康度的防紫外线防红外线的双凸面伞。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二氧化碳的加速排放,使地球形成严重的温室效应,地球的年平均温度逐年增高,各个大城市在夏季相继沦为“火炉”并出现持续高温现象,致使红外线和紫外线疯狂地肆虐,对人体造成严重的损伤。 
红外线又称为热射线,是一种不可见光线,具有热效应特性,所有高于绝对零度(-273℃)的物质,都可产生红外线。树木和草地因叶绿素的缘故能大量反射红外线,水面和地面因吸热而不能反射红外线,但地面在吸热后又二次辐射出红外线。红外线可使人体产生红斑、色素沉着,可对人体造成高温伤害,如皮肤灼痛和皮肤烧伤、视网膜和眼角膜烧伤,可使人患白内障疾病。 
紫外线也是一种不可见光线,且属伤害性光线,是太阳光能够到达地表的光线中,对人体最有影响、最为有害的光线。雪地、水面是紫外线的天然反射面,其对紫外线的反射率几乎是100%;楼面、路面和地面是紫外线的人造反射面。直射和反射的紫外线,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紫外线能穿透皮肤,伤害DNA,而当DNA遭受破坏,细胞会死亡或发展成不能控制的癌细胞;紫外线可使人体产生红斑、色素沉着、皱纹,可造成皮肤老化、皮肤晒伤、视觉损害,可使人的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和伤害,可通过中枢神经使人头痛、头晕、中暑,可使人患皮肤黑瘤、皮肤癌、眼外伤、结膜炎、角膜炎、白内障等疾病。 
然而人们又不得不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比如沙滩玩耍、户外钓鱼等野外休闲。为防止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现有技术手段是采用传统的伞具来降低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为使效果更加明显,一般是在伞面上涂上防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化工涂料,这就使得废弃后的伞具难于降解, 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传统伞具是人们遮雨、避风、挡阳的一种重要日常生活用具,在现有技术中,伞的外形特征一般为向上凸起的凹形,可将其统称为凹形伞具。这类伞存在的缺点是: 
1.有风时,凹形易兜风,且凹形伞面易被风吹翻; 
2.伞面与使用者的头部距离较近时,头发易被伞骨夹住,于是伞被高高举起,以使伞面远离头部;而当距离头部较远时,伞影面积则相对缩小、不利于遮阳挡雨且擎伞费力; 
3.伞在开合时,人手易与伞骨、伞骨连接盘铁丝接触,发生刺伤、挂伤、夹伤; 
4.持伞行走时,凹形伞面易影响伞的使用者的视线,对别人、对自己都存在不安全的隐患; 
5.遮阳时,无一定空间的隔热层,其凹面内热空气阻滞,伞布热量直接辐射到伞下,不能有效的在伞下形成一片荫凉; 
6.单层伞布对直射的紫外线和红外线的穿透防护能力弱; 
7.挡阳时,只考虑到防太阳光中直射的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未意识到伞下还有反射的可见光、反射的紫外线、反射和二次辐射的红外线,忽视伞下这些光线被伞面汇聚富集在伞下的现象。 
根据声光热的传播特性,凹形的凹面对凹面内的声、光、热均有汇聚作用,如喇叭话筒、卫星接收锅盖等等。现有凹形类伞的凹面,将水面、草地、地面、伞下四周反射的紫外线、反射和辐射的红外线,汇聚在伞内,使伞的使用者遭遇富集紫外线、富集红外线的过度照射而受到毫不知情的伤害(因为它们都不可见),钓鱼爱好者个个晒成古铜色是最有力的明征。这种凹面在十字路口中心所富集的噪声,也会对伞下的交通指挥警察造成严重伤害。 
更有甚者,为阻止直射的紫外线和红外线的穿透,人们将其凸面进行处理:涂上或浸植可与紫外线、红外线作用的苯酮类等有机化合物涂层或织物,但由于其使用后不能象人卸妆以后再补妆一样及时给予补涂或再浸植,也仅仅是管得一时,不管以后;涂上或浸植可反射紫外线、红外线的钛白粉、二氧化锌、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锰等涂层或织物,制成可反射直射的紫外线和红外线的凸面镜,其结果必然是在其凹面形成紫外线和红外线的凹面镜,而凹面镜对光线的汇聚作用更强,对人的伤害也更为严重。显然,这个涂层或浸植织物是把双刃剑,它既有保护作用又有伤害性质,但比较特别的是,它在保护人们的光环中,悄悄(公众所不知)地伤害着人们的健康。 
伞布自身也在受热后再二次辐射出红外线。辐射和反射的红外线,是在草地、地面撑伞时让人感觉得伞下异常燥热的罪魁祸首。 
汇聚、富集在伞内的紫外线、红外线,是烈日照射中凹形类伞下令人闷热难受的根本原因,也是凹形类伞的致命弱点。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凹形类伞不能够有效的防止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其在使用过程中也很容易对人体造成机械伤害。如在凹形类伞上涂上或浸植可反射紫外线、红外线的钛白粉、二氧化锌、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锰等涂层或织物,不能够有效防止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体伤害;同时还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的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遮阳挡雨、对人体无机械伤害和提高使用者健康度的防紫外线防红外线的双凸面伞。 
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即一种防紫外线防红外线的双凸面伞,包括伞骨、伞杆、伞骨座、伞帽及上伞面,所述上伞面的中心通过上伞帽固定在伞杆的顶端,其中:上伞面的下方镜像设置下伞面构成截面为眼状轮廓的双凸面结构。 
上述结构中:所述上伞面与下伞面共用若干片伞骨,所述伞骨由一节X形铰接伞骨杆或若干节首尾铰接的X形铰接伞骨杆与入形伞骨尾杆前端铰接构成,所述入形伞骨尾杆的尾端套接上伞面边缘的伞用水珠;上伞面的周边向下向内折叠与入形伞骨尾杆的尾端贴合而形成能够防止滴水回流的伞檐;所述下伞面的上周边与位于所述伞檐的内沿连接,下伞面的中心固定在下伞帽上。 
每个X形铰接伞骨杆由两根相同的伞骨杆相交后在交点铰接构成,所述铰接点的两端各具有一对铰接头;所述伞骨通过X形铰接伞骨杆的第一对铰接头与安装在伞杆的上伞骨座、下伞骨座连接,另一对铰接头或末节伞骨杆的一对铰接头与入形伞骨尾杆铰接,当所述第一对铰接头在伞杆的带动下做轴向的同步向内或向外移动时,X形铰接伞骨杆作水平展开或收叠;所述伞骨杆铰接点两边的长度为不等长。 
所述X形铰接伞骨杆多节铰接后与入形伞骨尾杆铰接,与入形伞骨尾杆铰接的尾节X形铰接伞骨杆为钳形。 
所述伞杆由外杆和内杆构成,上伞骨座通过外杆上的条形孔与内杆固定,在上伞骨座下方的外杆的杆段上安装有齿轮盒,安装其中的齿轮通过外杆上的开孔与设置在内杆上的齿条啮合;同时该齿轮还与另一齿条啮合,所述另一齿 条的上端位于齿轮盒内,下端与下伞骨座固定;下伞骨座的中心孔套在外杆上;当推拉内杆就会带动上、下伞骨座做轴向的同步向内或向外移动,从而实现伞骨的收叠和展开。 
所述上伞面的中心附近具有透气孔,在所述透气孔之外覆盖有透气孔外罩,所述透气孔外罩的中心通过上伞帽与伞杆连接为一体;或/和在下伞面的中心附近具有进气孔。 
在所述进气孔之上覆盖有进气孔内罩,所述进气孔内罩的中心通过下伞帽与伞杆连接为一体。 
所述下伞帽下端与伞扣连接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由于所述结构而具有的技术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将直射的红外线和紫外线隔绝在上伞面与下伞面之间形成的隔热层之上,将反射的红外线和紫外线通过下伞面发散到伞外,使得伞面下各种光线不再汇聚富集,形成的阴影更加凉爽,达到防止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目的,有效提高使用者的健康度;伞骨被下伞面包裹,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使用者造成机械伤害。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伞骨;2、伞杆;3、上伞面;4、上伞骨座;5、下伞面;6、伞檐;7、X形铰接伞骨杆;8、入形伞骨尾杆;9、伞骨杆;10、外杆;11、内杆;12、齿轮盘;13、条形孔;14及15、齿条;16、齿轮盒;17、上伞帽;18、透气孔;19、透气孔外罩;20、进气孔;21、进气孔内罩;22、下伞帽;23、下伞骨座;24、伞扣。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图中的防紫外线防红外线的双凸面伞,包括伞骨1、伞杆2、伞骨座、伞帽及上伞面3,所述上伞面的中心通过上伞帽固定在伞杆的顶端,其中:上伞面3的下方镜像设置下伞面5构成截面为眼状轮廓的双凸面结构。这种结构能够将直射的红外线和紫外线隔绝在上伞面与下伞面之间形成的隔热层之上,将反射的红外线和紫外线通过下伞面发散到伞外,使得伞面下各种光线不再汇聚富集,形成的阴影更加凉爽,达到防止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目的,有 效提高使用者的健康度;伞骨被下伞面包裹,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使用者造成机械伤害。 
上述结构中:所述上伞面3与下伞面5共用若干片伞骨1,所述伞骨1由一节X形铰接伞骨杆7或若干节首尾铰接的X形铰接伞骨杆7与入形伞骨尾杆8前端铰接构成,所述入形伞骨尾杆8的尾端套接上伞面3边缘的伞用水珠;上伞面3的周边向下向内折叠与入形伞骨尾杆8的尾端贴合而形成能够防止滴水回流的伞檐6;所述下伞面5的上周边与位于所述伞檐6的内沿连接,下伞面5的中心固定在下伞帽22上。这种结构不仅形成了最大的隔热空间,还能够使本结构做为雨伞使用,即使是暴雨天气也能够照常使用。 
所述每个X形铰接伞骨杆7由两根相同的伞骨杆9相交后在交点铰接构成,所述铰接点的两端各具有一对铰接头;所述伞骨1通过X形铰接伞骨杆7的第一对铰接头与安装在伞杆2的上伞骨座4、下伞骨座23连接,另一对铰接头或末节伞骨杆9的一对铰接头与入形伞骨尾杆8铰接,当所述第一对铰接头在伞杆的带动下做轴向的同步向内或向外移动时,X形铰接伞骨杆7作水平展开或收叠;所述伞骨杆9铰接点两边的长度为不等长;当伞骨1由一个X形铰接伞骨杆与入形伞骨尾杆8前端铰接构成时,伞骨杆9铰接点两边的长度为不等长,长边端的的一对铰接头与固定在伞杆2上的上伞骨座4铰接,下铰接头与下伞骨座23铰接;短边端的上下铰接头与入形伞骨尾杆8的前端铰接;当伞骨1由若干节首尾铰接的X形铰接伞骨杆与入形伞骨尾杆8前端铰接构成时,除最末的一个X铰接伞骨片7铰接点两边的长度为不等长外,其余的X铰接伞骨片铰接点两边的长度为相等,或所述长度朝入形伞骨尾杆8方向一边呈逐节减短。 
所述X形铰接伞骨杆7多节铰接后与入形伞骨尾杆8铰接,与入形伞骨尾杆8铰接的尾节X形铰接伞骨杆7为钳形。 
所述伞杆2由外杆10和内杆11构成,上伞骨座4通过外杆10上的条形孔13与内杆11固定,在上伞骨座4下方的外杆10的杆段上安装有齿轮盒16,安装其中的齿轮12通过外杆10上的开孔与设置在内杆11上的齿条14啮合;同时该齿轮12还与另一齿条15啮合,所述另一齿条15的上端位于齿轮盒16内,下端与下伞骨座23固定;下伞骨座23的中心孔套在外杆10上;当推拉内杆10就会带动上、下伞骨座做轴向的同步向内或向外移动,从而实现伞骨的收叠和展开。 
所述上伞面3的中心附近具有透气孔18,在所述透气孔18之外覆盖有透气孔外罩19,所述透气孔外罩19的中心通过上伞帽17与伞杆2连接为一体;或/和在下伞面5的中心附近具有进气孔20。 
在所述进气孔20之上覆盖有进气孔内罩21,所述进气孔内罩21的中心通过下伞帽22与伞杆2连接为一体。 
所述下伞帽22下端与伞扣24连接为一体。 
具体的说,本结构的优点如下: 
1.根据声光热的传播特性,凸形的凸面对凸面内的声、光、热均有发散作用。下伞面5伞布将伞下反射的紫外线和可见光及辐射的红外线全部发散到伞外的地面,使伞的使用者,免受因汇聚富集的反射紫外线和辐射红外线的过度照射而造成的伤害。 
2.下伞面5伞布能有效隔阻并向上反射穿透上伞面3伞布的紫外线和上伞面3伞布所辐射的红外线。下伞面5伞布与上伞面3伞布形成强劲有效的双层防护,比普通平行双层伞布(因其形为凹形,故汇聚作用也相应增强)具有更强的防护能力,能数倍提高阻挡直射的紫外线和红外线穿透的能力。 
3.下伞面5四周向上,伞下的热空气可迅速得到消散。且在上下伞布间形成一隔热层,将伞上面的热与伞下面的凉分隔开,并使其各自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环境,即使在无风时,由于温差的作用,隔热层中上部的热空气从透气孔18逸出、而伞下的凉空气则由进气孔20填补流入,空气的流动使隔热层的温度得到降低和控制,从而保持住伞下的一片荫凉。透气孔18和进气孔20也利于雨后伞具的干燥。 
4.由于下伞面5伞布相对于伞的使用者来说是上翘的,持伞行走时视野开阔,无安全隐患。 
5.伞在开合时,人手与一次注塑成型的下伞帽22、伞扣24接触,不会发生刺伤、挂伤、夹伤人手。 
6.伞骨1完全被上下伞布包裹,伞的使用者的头部靠在下伞面5伞布上,头发也不会被伞骨夹住;头部靠近伞面,使伞影面积相对得到扩大。 
7.伞面上下均为凸面,不兜风,伞面不会被风吹翻,上下近似流线型的外形,对任何方向吹来的风,都可随即卸掉风力,阻风力大幅度减小,其抗风能力显著增强。 
综上所述,本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将直射的红外线和紫外线隔绝在上伞面与下伞面之间形成的隔热层之上,将反射的红外线和紫外线通过下伞面发散到伞外,使得伞面下各种光线不再汇聚富集,形成的阴影更加凉爽,达到防止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目的,有效提高使用者的健康度;伞骨被下伞面包裹,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使用者造成机械伤害。 

Claims (8)

1.一种防紫外线防红外线的双凸面伞,包括伞骨(1)、伞杆(2)、伞骨座、伞帽及上伞面(3),所述上伞面的中心通过上伞帽(17)固定在伞杆(2)的顶端,其特征是:上伞面(3)的下方镜像设置下伞面(5)构成截面为眼状轮廓的双凸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紫外线防红外线的双凸面伞,其特征是:所述上伞面(3)与下伞面(5)共用若干片伞骨(1),所述伞骨(1)由一节X形铰接伞骨杆(7)或若干节首尾铰接的X形铰接伞骨杆(7)与入形伞骨尾杆(8)前端铰接构成,所述入形伞骨尾杆(8)的尾端套接上伞面(3)边缘的伞用水珠;上伞面(3)的周边向下向内折叠与入形伞骨尾杆(8)的尾端贴合而形成能够防止滴水回流的伞檐(6);所述下伞面(5)的上周边与位于所述伞檐(6)的内沿连接,下伞面(5)的中心固定在下伞帽(2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紫外线防红外线的双凸面伞,其特征是:每个X形铰接伞骨杆(7)由两根相同的伞骨杆(9)相交后在交点铰接构成,所述铰接点的两端各具有一对铰接头;所述伞骨(1)通过X形铰接伞骨杆(7)的第一对铰接头与安装在伞杆(2)的上伞骨座(4)、下伞骨座(23)连接,另一对铰接头或末节伞骨杆(9)的一对铰接头与入形伞骨尾杆(8)铰接,当所述第一对铰接头在伞杆的带动下做轴向的同步向内或向外移动时,X形铰接伞骨杆(7)作水平展开或收叠;所述伞骨杆(9)铰接点两边的长度为不等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紫外线防红外线的双凸面伞,其特征是:所述X形铰接伞骨杆(7)多节铰接后与入形伞骨尾杆(8)铰接,与入形伞骨尾杆(8)铰接的尾节X形铰接伞骨杆(7)为钳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紫外线防红外线的双凸面伞,其特征是:所述伞杆(2)由外杆(10)和内杆(11)构成,上伞骨座(4)通过外杆(10)上的条形孔(13)与内杆(11)固定,在上伞骨座(4)下方的外杆(10)的杆段上安装有齿轮盒(16),安装其中的齿轮(12)通过外杆(10)上的开孔与设置在内杆(11)上的齿条(14)啮合;同时该齿轮(12)还与另一齿条(15)啮合,所述另一齿条(15)的上端位于齿轮盒(16)内,下端与下伞骨座(23)固定;下伞骨座(23)的中心孔套在外杆(11)上;当推拉内杆(10)就会带动上、下伞骨座做轴向的同步向内或向外移动,从而实现伞骨的收叠和展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紫外线防红外线的双凸面伞,其特征是:所述上伞面(3)的中心附近具有透气孔(18),在所述透气孔(18)之外覆盖有透气孔外罩(19),所述透气孔外罩(19)的中心通过上伞帽(17)与伞杆(2)连接为一体;或/和在下伞面(5)的中心附近具有进气孔(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紫外线防红外线的双凸面伞,其特征是:在所述进气孔(20)之上覆盖有进气孔内罩(21),所述进气孔内罩(21)的中心通过下伞帽(22)与伞杆(2)连接为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防紫外线防红外线的双凸面伞,其特征是:所述下伞帽(22)下端与伞扣(24)连接为一体。
CN2010201352202U 2010-03-19 2010-03-19 防紫外线防红外线的双凸面伞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548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352202U CN201754866U (zh) 2010-03-19 2010-03-19 防紫外线防红外线的双凸面伞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352202U CN201754866U (zh) 2010-03-19 2010-03-19 防紫外线防红外线的双凸面伞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54866U true CN201754866U (zh) 2011-03-09

Family

ID=43642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35220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54866U (zh) 2010-03-19 2010-03-19 防紫外线防红外线的双凸面伞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548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9853A (zh) * 2010-03-19 2010-07-21 翟毅 防紫外线防红外线的双凸面伞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9853A (zh) * 2010-03-19 2010-07-21 翟毅 防紫外线防红外线的双凸面伞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266400A1 (en) Tent with extendable windows
CN205976935U (zh) 折叠式落地窗
CN206119427U (zh) 多功能户外遮阳装置、多功能户外遮阳伞以及多功能休闲凉亭
CN101779853B (zh) 防紫外线防红外线的双凸面伞
CN201754866U (zh) 防紫外线防红外线的双凸面伞
US20060011226A1 (en) Disposition introduced in beach umbrella with inverted structural formation
CN202145983U (zh) 一种新型防紫外线伞
CN205546712U (zh) 越夏蔬菜生产大棚
CN201308195Y (zh) 一种遮阳伞
CN205777866U (zh) 一种多功能帐篷
CN204091190U (zh) 汽车多足遮阳伞
CN211892322U (zh) 一种加强反射抗老化epe隔热珍珠棉
CN1985700A (zh) 双面两用遮阳伞
CN204908656U (zh) 具有蚊帐的躺椅结构
CN206844800U (zh) 一种多功能防辐射帐篷
CN204335942U (zh) 一种防晒防蚊头盔
CN2772292Y (zh) 可变换成帐篷的遮阳伞
CN205637672U (zh) 舒适的户外休息棚
CN110464073A (zh) 一种半导体与铝网编织空调帽
CN2486668Y (zh) 一种半自动折叠式帐棚的外帐撑骨装置
CN211776098U (zh) 一种园林景观防蚊虫的廊架结构
CN201683202U (zh) 一种多功能的遮阳休闲伞
CN204139658U (zh) 一种景观屋
CN210630763U (zh) 一种双层隔热雨伞
CN219940135U (zh) 一种多功能公园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2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