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51319U - 纸缓冲包装部件 - Google Patents

纸缓冲包装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51319U
CN201751319U CN2010202297363U CN201020229736U CN201751319U CN 201751319 U CN201751319 U CN 201751319U CN 2010202297363 U CN2010202297363 U CN 2010202297363U CN 201020229736 U CN201020229736 U CN 201020229736U CN 201751319 U CN201751319 U CN 2017513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plate
side plate
top board
crease line
pa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2973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隆清
顾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My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My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My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My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22973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513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513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5131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纸缓冲包装部件,其顶板的两个区域沿所述顶板折痕线折叠在一起形成第一护板,所述两个侧板的两个区域分别沿所述侧板折痕线折叠在一起形成第二护板和第三护板,通过顶板和侧板折叠形成第一至第三护板,这种折叠形成第一至第三护板的结构不但简单,而且通过折叠形成第一至第三护板,使其有一定的厚度和具有一定缓冲力,使得该纸缓冲包装部件具有更好的抗震和抗挤压效果;并且只需2个纸缓冲包装部件就可完成对被包装物体的装配,不但降低了成本,而且减少了装配时间。

Description

纸缓冲包装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领域,尤其涉及纸缓冲包装部件。
【背景技术】
现在大多数产品在进行运输时,都会将产品包装起来以防止产品的碰损。现有技术中在对空调机进行包装时采用的是蜂窝纸板,并且需要至少5个部件才能够完成对空调机的包装,在生产线上装配时间长,且包装部件结构复杂,不利于大批量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包装部件过多导致装配时间过长,且包装结构复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纸缓冲包装部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纸缓冲包装部件,包括底板,以及与底板相连的顶板,所述顶板两端分别连有侧板,所述顶板由至少一条顶板析痕线将所述顶板分为两个顶板区域,所述侧板由至少一条侧板折痕线将所述侧板分为两个侧板区域,所述顶板折痕线与所述侧板折痕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相连的顶板区域与所述侧板的一个侧板区域相连;所述顶板的两个顶板区域沿所述顶板折痕线折叠在一起形成第一护板,所述第一护板与所述底板相垂直;所述两个侧板的两个侧板区域分别沿所述侧板折痕线折叠在一起形成第二护板和第三护板,所述第二护板和所述第三护板分别与所述底板相垂直;还包括将所述第二护板和所述第三护板定位在所述底板上的定位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机构是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两个定位槽,以及与所述底板相连的两块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设有插头,所述两块定位板分别折叠挤压住所述第二护板和所述第三护板、且所述插头分别插入相应所述定位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板折痕线和所述侧板折痕线分别为两条,所述顶板被所述两条顶板折痕线分为三个顶板区域、且所述三个顶板区域沿所述顶板折痕线折叠在一起形成所述第一护板;所述两个侧板分别被所述两条侧板折痕线分为三个侧板区域、且所述三个侧板区域沿所述侧板折痕线折叠在一起形成所述第二护板和所述第三护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本纸缓冲包装部件采用BC坑瓦楞板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护板内设有缓冲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件为蜂窝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蜂窝纸厚度为15毫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蜂窝纸为四张,所述蜂窝纸长度等于所述第二护板和所述第三护板之间的间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顶板的两个区域沿所述顶板折痕线折叠在一起形成第一护板,所述两个侧板的两个区域分别沿所述侧板折痕线折叠在一起形成第二护板和第三护板,通过顶板和侧板折叠形成第一至第三护板,这种折叠形成第一至第三护板的结构不但简单,而且通过折叠形成第一至第三护板,使其有一定的厚度和具有一定缓冲力,使的该纸缓冲包装部件具有更好的抗震和抗挤压效果;并且只需2个纸缓冲包装部件就可完成对被包装物体的装配,不但降低了成本,而且减少了装配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未折叠成型的示意图;
图2是将图1中的顶板和侧板折叠成第一至第三护板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设有缓冲件的示意图(未折叠成型);
图5是将图4中的顶板和侧板折叠成第一至第三护板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设有缓冲件的示意图(折叠成型);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两个纸缓冲包装部件装配在空调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纸缓冲包装部件,如图1所示,该纸缓冲包装部件是由一张纸板折叠成型。该纸缓冲包装部件包括底板1,以及与底板1相连的顶板2,所述顶板2两端分别连有侧板,该侧板分别为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所述顶板2由至少一条顶板析痕线将所述顶板2分为两个顶板区域,所述第一侧板3和所述第二侧板4分别由至少一条侧板折痕线将所述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分为两个区域,所述顶板折痕线与所述侧板折痕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顶板2与所述底板1相连的顶板区域与所述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的一个区域相连。如图2至3所示,所述顶板2的两个顶板区域沿所述顶板折痕线折叠在一起形成第一护板8,所述第一护板8与所述底板1相垂直;所述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的两个侧板区域分别沿所述侧板折痕线折叠在一起形成第二护板9和第三护板10,所述第二护板9和所述第三护板10分别与所述底板1相垂直;还包括将所述第二护板9和所述第三护板10定位在所述底板1上的定位机构。
为了使该纸缓冲包装部件具有更好的抗震和抗挤压效果,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顶板折痕线和所述侧板折痕线分别为两条,所述顶板2被所述两条顶板折痕线分为第一顶板区域21、第二顶板区域22和第三顶板区域23,且所述三个顶板区域21、22和23沿所述顶板折痕线折叠在一起形成所述第一护板8;所述第一侧板3被所述两条侧板折痕线分为第一侧板区域31、第二侧板区域32和第三侧板区域33,且所述第一至第三侧板区域31、32、33沿所述侧板折痕线折叠在一起形成所述第二护板9。所述第二侧板4被所述两条侧板折痕线分为第四侧板区域41、第五侧板区域42和第六侧板区域43,且所述第四至第六侧板区域41、42、43沿所述侧板折痕线折叠在一起形成所述第三护板10。所述顶板2的第三顶板区域23分别与第三侧板区域33和第六侧板区域43相连。由于顶板2沿两条顶板折痕线进行两次折叠最终形成第一护板8,使的第一护板8的厚度得到了增加,从而使第一护板8在抗震和抗挤压方面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同理,第二侧板3和第三侧板4也分别沿两条侧板折痕线进行两次折叠最后形成第二护板9和第三护板10,同样第二护板9和第三护板10在抗震和抗挤压方面取得了更好的效果,所以该纸缓冲包装部件具有更好的抗震和抗挤压效果。
所述定位机构是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的两个定位槽6,以及与所述底板1相连的两块定位板5;所述定位板5设有插头7,所述两块定位板5分别折叠挤压住所述第二护板9和所述第三护板10、且所述插头7分别插入相应定位槽6中。
本纸缓冲包装部件可以采用BC坑瓦楞板制成,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易折叠的材料制成。
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第一护板8内设有缓冲件11,该缓冲件11可以是蜂窝纸,该蜂窝纸厚度可以是15毫米,该蜂窝纸可以为四张,该蜂窝纸长度等于所述第二护板9和所述第三护板10之间的间距。通过在第一护板8内设置缓冲件11使的该纸缓冲包装部件具有更好的抗震和抗挤压效果,而且通过BC坑瓦楞板与蜂窝纸的配合进一步加强了其抗震和抗挤压性能。
如图7所示,在使用时,该纸缓冲包装部件夹持在被包装物的边缘棱角处,例如夹持在空调100的边缘棱角处,通过底板1、第一护板8、第二护板9和第三护板10对被包装物进行保护,并且只需两个纸缓冲包装部件便可对被包装物进行有效的保护。在使用两个纸缓冲包装部件对被包装物进行包装时,最佳的方案是:其中一个纸缓冲包装部件采用如图3所示的纸缓冲包装部件88,另一个纸缓冲包装部件采用如图6所示的纸缓冲包装部件99(设有缓冲件的纸缓冲包装部件)。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纸缓冲包装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以及与底板相连的顶板,所述顶板两端分别连有侧板,所述顶板由至少一条顶板析痕线将所述顶板分为两个顶板区域,所述侧板由至少一条侧板折痕线将所述侧板分为两个侧板区域,所述顶板折痕线与所述侧板折痕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相连的顶板区域与所述侧板的一个侧板区域相连;所述顶板的两个顶板区域沿所述顶板折痕线折叠在一起形成第一护板,所述第一护板与所述底板相垂直;所述两个侧板的两个侧板区域分别沿所述侧板折痕线折叠在一起形成第二护板和第三护板,所述第二护板和所述第三护板分别与所述底板相垂直;还包括将所述第二护板和所述第三护板定位在所述底板上的定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缓冲包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是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两个定位槽,以及与所述底板相连的两块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设有插头,所述两块定位板分别折叠挤压住所述第二护板和所述第三护板、且所述插头分别插入相应所述定位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纸缓冲包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折痕线和所述侧板折痕线分别为两条,所述顶板被所述两条顶板折痕线分为三个顶板区域、且所述三个顶板区域沿所述顶板折痕线折叠在一起形成所述第一护板;所述两个侧板分别被所述两条侧板折痕线分为三个侧板区域、且所述三个侧板区域沿所述侧板折痕线折叠在一起形成所述第二护板和所述第三护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纸缓冲包装部件,其特征在于:本纸缓冲包装部件采用BC坑瓦楞板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纸缓冲包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板内设有缓冲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纸缓冲包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为蜂窝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纸缓冲包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纸厚度为15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纸缓冲包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纸为四张,所述蜂窝纸长度等于所述第二护板和所述第三护板之间的间距。
CN2010202297363U 2010-06-18 2010-06-18 纸缓冲包装部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513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297363U CN201751319U (zh) 2010-06-18 2010-06-18 纸缓冲包装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297363U CN201751319U (zh) 2010-06-18 2010-06-18 纸缓冲包装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51319U true CN201751319U (zh) 2011-02-23

Family

ID=43601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29736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51319U (zh) 2010-06-18 2010-06-18 纸缓冲包装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5131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52110A (zh) * 2017-07-31 2017-11-1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包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7804549A (zh) * 2017-11-24 2018-03-16 烟台市裕同印刷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裕型纸托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52110A (zh) * 2017-07-31 2017-11-1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包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7804549A (zh) * 2017-11-24 2018-03-16 烟台市裕同印刷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裕型纸托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067868A1 (en) PACKAGING PRODUCTS AND ASSOCIATED MATERIAL
CN105235971B (zh) 一种工字型产品展示用瓦楞纸套装盒
MX2009004368A (es) Contenedor poligonal y plantilla para elaborar el mismo.
CN201751319U (zh) 纸缓冲包装部件
CN204624082U (zh) 包装盒
CN202389675U (zh) 折叠包装盒
AU2003217011A1 (en)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corrugated cardboard supports
CN202987675U (zh) 一种瓦楞纸箱
CN211002304U (zh) 单盒盖方形纸盒
CN206841921U (zh) 一种内设隔断的包装结构
CN204250536U (zh) 一种立式缓冲包装结构
CN204197627U (zh) 一种包装衬垫
CN202807238U (zh) 简易包装纸箱
CN211055601U (zh) 用瓦楞纸板组成内置缓冲结构的瓦楞纸箱
CN201559835U (zh) 一种盒子坯件及盒子
CN206243667U (zh) 一种包装盒内衬
CN211944097U (zh) 一种折叠式包装盒
CN211944114U (zh) 一种分段组合式包装盒
CN207060628U (zh) 一种新型包装纸箱
CN213168898U (zh) 一种半穿孔式包装纸盒结构
CN217599076U (zh) 一种分隔结构及包装箱
CN203845238U (zh) 习字型蛋盒
CN207724922U (zh) 一种瓦楞纸盒快速折叠固定护角装置
CN202593976U (zh) 一种机电产品蜂窝包装箱
CN212333227U (zh) 一种自扣封装包装纸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23

Termination date: 201906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