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36708U - 拼插式斗栱台座 - Google Patents

拼插式斗栱台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36708U
CN201736708U CN2009201516981U CN200920151698U CN201736708U CN 201736708 U CN201736708 U CN 201736708U CN 2009201516981 U CN2009201516981 U CN 2009201516981U CN 200920151698 U CN200920151698 U CN 200920151698U CN 201736708 U CN201736708 U CN 2017367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bucket
earthly branches
twelve earthly
ar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5169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泽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2015169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367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367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3670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拼插式斗栱台座属工艺品托座、工艺品摆件、拼插玩具,还是仿古建筑模型;该台座呈矩形,斗栱结构是其主要构造设计;斗栱结构由四个角柱和补间柱子及各层位的单层、双层单体、双层连体和单层连体构件相互拼插组合成整体;这些构件体的厚度和卯口相同,长度以所在斗栱层位的构件规格为尺度,两端则参照斗栱形状制作,且都是一木制成;单层构件开有单方向的正心卯口及等距离出踩外拽卯口,双层构件开有向上和向下的正心卯口或按其层位的等距离出踩外拽卯口,连体构件则是把同层位两端及中间的构件连接在一起;这些构件按其层位以不同方向通过卯口的十字咬合,拼插围合成矩形,逐渐形成层层叠加、高低错落的圈梁,使斗栱结构成为牢固稳定的整体。

Description

拼插式斗栱台座 
一、技术领域:拼插式斗栱台座属工艺品托座。 
二、背景技术:拼插式斗栱台座是以建筑行业的圈梁理念作为指导思想,采用现有的榫卯框架和小器作技术以及拼插玩具的拼插方式,与中国古代建筑的斗栱技术相结合所成就的新型器物;简单的榫卯结构至今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拼插式斗栱台座就是把斗栱按照清代《工部工程做法》一书中最小(十一等材)的一寸斗口(清工部官定的营造尺是1尺等于32厘米,一寸等于3.2厘米)缩小后,以榫卯拼插或组合的方式,由简单变化出可以拼插或组合的结构和造型;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著作很多,斗栱是本拼插式斗栱台座的主要拼插组合的结构,则是参考《梁思成全集·第六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聂广智、赵文秀、杨绍卿、曹文俊、曹成思编著的《仿古建筑施工实用技术》(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白丽娟、王景福编著《清代官式建筑构造》(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北京土木建筑学会主编的《中国古建筑修缮与施工技术》(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等著述中有关斗栱的则例、制度而进行的创新,并把其创新成果与工艺品托座和勾栏(栏杆)须弥座相结合。 
三、发明内容:拼插式斗栱台座是把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体斗栱和工艺品托座结合在一起所实现的新型器物,即可作为工艺品托座,也可作为拼插玩具或工艺品摆件;工艺品托座是独立器物,具有实用和欣赏的两种作用,它的束腰立面是在一木上雕刻或作简约造型;把托座和斗栱结合在一起,为斗栱提供基础和承托面便造就了拼插式斗栱台座;拼插式斗栱台座呈矩形,以矩形基础框架作为台座的基础,四个束腰立面是斗栱端面造型;斗栱是用于柱子或屋架之间,从柱顶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使屋檐向外伸出的更远,每攒斗栱构件有数十件之多,其外形还具有独特的装饰造型美;斗栱因进深方向的构件需承重则向下开盖口,面阔方向的构件则向上开等口;进深方向便是纵向,面阔方向便是横向;传统斗栱的纵横构件是单层单体,是由层层散件叠加在一起,由榫头、卯口和销钉进行连接固定,又由正心枋木和外拽枋木把各攒斗栱连接固定;传统的榫卯和十字咬合技术是大木作和木制品普遍采用的结合方法,拼插式斗栱台座的斗栱结构也采用这种方法实现上下层及不同方向的构件结合在一起,但需解决整体结构松散和角科斗栱斜向构件如何处理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是:传统斗栱的坐斗的斗耳高度仅为0.4斗口,不能把握住正心斗口内的构件体;把坐斗斗体按照所在位置的纵横方向的有效空间进行加宽,并且把斗耳加长至斗口内各层构件体叠加后的总层高,还要在坐斗底部直接做出套顶榫,使其成为角柱;作为角柱的宽体长耳带榫坐斗为斗口内的多层构件体提供了较稳定的基础;把三才升和十八斗的斗耳宽度增加到0.5斗口,斗体宽度和长度相应地增至2斗口,斗体则成为正方形平面,而十八斗每个斗耳的上平面则成为0.5斗口正方形;平盘斗的斗体平面尺寸则根据斜昂(翘)的宽度确定;进行拼插组装时,先把三才升和十八斗及平盘斗安置在昂(翘)头上,整合后的双层构件的下层构件昂(翘)头上使用的十八斗则采用嵌入的安置方法,使上层构件十字咬合后形成的十字节点下平面坐入斗口内;传统的斗栱进深方向的构件体每层的高度是2斗口,面阔方向的构件体每层的高度不一,有的是2斗口,有的则是1.4斗口;拼插式斗栱台座的斗栱各层构件统一使用足材,每个构件都是由一块整木制成,其厚度以卯口为准,长度以所在斗栱层位的构件规格为尺度,两端则参照斗栱形状制作;传统的斗栱是由单层构件叠加在一起,采用卯口和销钉进行连接固定,整体牢固性差,且不适宜拼插组装;拼插式斗栱台座的斗栱结构则以同层位不同方向的双层单体和双层连体构件及单层连体构件的交替十字咬合,实现整体牢固稳定并且适宜拼插组装的结构功能;双层单体构件由上下两层构件体组成,每层高2斗口,共4斗口,其构造形态是:把斗栱上下层构件按照需要整合在一起,由一木制成,如斗栱双层单体构件正头翘后带瓜栱上连二翘后带万栱、闹补间插榫头翘上连二翘后出蚂蚱榫头、搭角右斜卯口闹二翘后带瓜栱上连三翘后带万栱等,使用时把安装有三才升和十八斗的面作为上平面,下层构件体正心位置有一个向下开口的卯口,上层构件体正心位置有一个向上开口的卯口,作为纵向构件下端面平放后,其向下开口的卯口将与另一横向构件下端面平放后向上开口的卯口十字咬合,实现不同方向的构件相互间的连接,而其向上开口的卯口则以同样的方式与另一构件向下开口的卯口十字咬合,实现上下层构件相互间的交替连接;双层单体构件因其所在的层高不同还开有向下和向上的等距离的出踩外拽卯口;双层连体构件是把两个同层位相同的双层单体构件正心卯口以内的部分由正心枋或外拽枋连接在一起,一木制成,如双层连体构件闹二翘后带万栱上连三翘中连正心枋下带补间万栱、正三翘中连正心枋上连四翘中连枋木、闹四翘中连正心枋木上连蚂蚱头中连正心枋木(或第一踩外拽枋)等,因其所在的层高外拽位不同,有的是把上层构件体正心卯口以内的部分连接在一起,有的是把上下层构件体正心卯口以内的部分连接在一起,当两角柱中间设有补间斗栱时,双层连体构件还要把同层位补间斗栱的构件体串联起来,正心卯口以外的部分仍按照所在斗栱层位的规格设计,双层连体构件因其所在的层高不同还开有向下和向上的等距离的出踩外拽卯口;双层连体构件在拼插式斗栱台座的斗栱结构中至关重要,它是一根双层通体大梁,不仅要实现构件相互间的连接,在与不同方向的双层及单层连体构件的卯口十字咬合后,还要实现圈梁的功能;单层连体构件是把斗栱的两个同层位相同的单层单体构件自正心卯口以内的部分由正心枋或外拽枋连接在一起,一木制成,正心卯口以外的部分仍按照所在斗栱层位的规格制作,如斗栱单层连体构件闹蚂蚱头中连第四踩外拽枋、正蚂蚱头中连第一或二、三、四踩外拽枋等,按照所在位置,有的开有向上的卯口,有的开有向下的卯口,当两角柱中间设有补间斗栱时,单层连体构件还要把同层位补间斗栱的构件体串联起来;单层连体构件的作用和双层连体构件的作用基本相同;角科斗栱有45°的斜向构件,斜向构件的卯口要和同层位的纵横构件相同位置的卯口叠加咬合通过,致使三个构件的卯口体尺寸缩小,强度降低;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分解斜向构件,即把斜向构件自最外侧的卯口部位截断,保留前部的规格和造型,并在其尾部做出榫头,将榫头插入纵横构件最外侧夹角上所预留的斜向卯口内,这样便保持了角科斗栱完整的外观造型;有了以上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斗栱结构的拼插组合;各构件的拼插结构连接是:把四个角柱的榫头分别插入矩形基础框架四个角的卯口内,并把补间柱子也插入各自的位置,把四件单层单体构件分别放入角柱纵向正心卯口内,其正心卯口与角柱横向正心卯口相对,再把四件双层单体构件分别放入角柱横向卯口内,其正心下卯口与单层单体构件的正心上卯口十字咬合,此时横向的双层单体构件比纵向构件高出一个层位;在安置角柱构件以后,补间斗栱构件也按层位安置;把两件双层连体构件分别放入角柱纵向卯口内,令其位于前后的正心下卯口与已在角柱横向卯口内的双层单体构件的正心上卯口十字咬合,此时纵向的双层连体构件已把纵向的两角柱和补间柱子连接在一起,并且比横向构件高出一个层位;把两件双层连体构件分别放入角柱横向卯口内,令其位于左右的正心下卯口与已在角柱纵向卯口内的双层连体构件的正心上卯口十字咬合,此时横向的双层连体构件已把横向的两角柱和补间柱子连接在一起,并且比纵向构件高出一个层位;这样就形成了圈梁的拼插结构功能又为下一步与纵向构件的组合预留了结合方式;在这之后,各层位的单层单体构件、双层单体构件和双层连体构件及单层连体构件按照层高和出踩卯口位置层层交替十字咬合,形成了层层叠加、高低错落的圈梁结构和拼插结构,随着层位的增加,各层出踩数也在增加,形成每层夹角有多个卯口十字咬合的局面,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拼插式斗栱台座的整体牢固稳定性;简言之:当四件第二层上连第三层的双层单体构件各自纵向放入四角柱正心卯口内后,另两件第三层上连第四层的双层连体构件则各自横向放入两角柱正心卯口内,双层单体构件的第三层正心上卯口与双层连体构件左右的第三层正心下卯口十字咬合,这时横向构件比纵向构件高出一层,其双层连体构件已把横向的两角柱连接在一起;再把两件第四层上连第五层的双层连体构件各自纵向放入两角柱正心卯口内,令其第四层正心下卯口与角柱正心卯口内的横向双层连体构件的第四层正心上卯口十字咬合,这时纵向构件比横向构件高出一层,其双层连体构件已把纵向的两角柱连接在一起,这样便形成了圈梁的功能;如此这样层层交替叠加咬合便可实现拼插式斗栱台座的斗栱结构整体牢固稳定的目标;综上所述,拼插式斗栱台座斗栱的结构特征是:把斗栱的纵横构件改造成双层单体和双层连体构件及单层连体构件,这些构件在拼插组装时与单层单体构件组合使用,按层位和方向以榫卯 连接的方法交替十字咬合,实现斗栱整体牢固稳定并且适宜拼插组装的结构功能,即以宽体长耳带榫坐斗作为角柱和补间柱子,并按矩形排列,以同层位方向不同的双层单体和双层连体构件及单层连体构件的榫卯交替十字咬合形成层层圈梁的结构,并形成矩形纵横阵列的局面,使拼插式斗栱台座的斗栱结构成为适合拼插组合的牢固稳定的整体,而每攒斗栱也是以榫卯连接的方法与台基和台面进行连接;发明实用新型的拼插式斗栱台座的目的是:把中国古代建筑标志性结构体斗栱制成即可进行拼插游戏,又可在拼插完成后作为实用的工艺品摆件的台座,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更贴近生活。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拼插式斗栱台座整体主视图,主视图与后视图相同,后视图省略。 
图2是拼插式斗栱台座整体仰视图。 
图3是拼插式斗栱台座整体左视图,左视图与右视图相同,右视图省略。 
图4是拼插式斗栱台座整体俯视图。 
图5是拼插式斗栱台座正立面台基和斗栱第一层及第二层上连部分第三层的主视图。 
图6是拼插式斗栱台座正补间(纵向)台基和斗栱第一层及第二层上连部分第三层的左视局部剖面图。 
图7是拼插式斗栱台座侧立面台基和斗栱第一层及第二层上连部分第三层的主视图。 
图8是拼插式斗栱台座闹补间(横向)台基和斗栱第一层及第二层上连部分第三层的左视局部剖面图。 
图9是拼插式斗栱台座台基和斗栱第一层及第二层上连部分第三层的俯视图。 
图10是拼插式斗栱台座台基和斗栱第一层及第二层上连部分第三层的仰视图。 
图11是拼插式斗栱台座正立面斗栱第三层上连部分第四层的主视图。 
图12是拼插式斗栱台座正补间斗栱第三层上连部分第四层的左视局部剖面图。 
图13是拼插式斗栱台座侧立面斗栱第三层上连部分第四层的主视图。 
图14是拼插式斗栱台座闹补间斗栱第三层上连部分第四层的左视局部剖面图。 
图15是拼插式斗栱台座斗栱第三层上连部分第四层的俯视图。 
图16是拼插式斗栱台座斗栱第三层上连部分第四层的仰视图。 
图17是拼插式斗栱台座正立面斗栱第四层上连部分第五层的主视图。 
图18是拼插式斗栱台座正补间斗栱第四层上连部分第五层的左视局部剖面图。 
图19是拼插式斗栱台座侧立面斗栱第四层上连部分第五层的主视图。 
图20是拼插式斗栱台座闹补间斗栱第四层上连部分第五层的左视局部剖面图。 
图21是拼插式斗栱台座斗栱第四层上连部分第五层的俯视图。 
图22是拼插式斗栱台座斗栱第四层上连部分第五层的仰视图。 
图23是拼插式斗栱台座正立面斗栱第五层上连部分第六层的主视图。 
图24是拼插式斗栱台座正补间斗栱第五层上连部分第六层的左视剖面图。 
图25是拼插式斗栱台座侧立面斗栱第五层上连部分第六层的主视图。 
图26是拼插式斗栱台座闹补间斗栱第五层上连部分第六层的左视剖面图。 
图27是拼插式斗栱台座斗栱第五层上连部分第六层的俯视图。 
图28是拼插式斗栱台座斗栱第五层上连部分第六层的仰视图。 
图29是拼插式斗栱台座正立面斗栱第六层上连部分第七层的主视图。 
图30是拼插式斗栱台座正补间斗栱第六层上连部分第七层的左视局部剖面图。 
图31是拼插式斗栱台座侧立面斗栱第六层上连部分第七层的主视图。 
图32是拼插式斗栱台座闹补间斗栱第六层上连部分第七层的左视局部剖面图。 
图33是拼插式斗栱台座斗栱第六层上连部分第七层的俯视图。 
图34是拼插式斗栱台座斗栱第六层上连部分第七层的仰视图。 
图35是拼插式斗栱台座正立面斗栱第七层的主视图。 
图36是拼插式斗栱台座正补间斗栱第七层的左视局部剖面图。 
图37是拼插式斗栱台座侧立面斗栱第七层的主视图。 
图38是拼插式斗栱台座闹补间斗栱第七层的左视局部剖面图。 
图39是拼插式斗栱台座斗栱第七层的俯视图。 
图40是拼插式斗栱台座整体正立面主视图。 
图41是拼插式斗栱台座整体俯视图。 
在图中:1是指框架式台基、2是指斗栱、3是指框架式台面、4是指栏杆,5是指杂项。 
在图中:2-1是指斗栱基础构件角柱(即角科斗栱宽体长耳带榫坐斗)、2-2是指斗栱单层构件闹头翘后带瓜栱、2-3是指斗栱双层单体构件正头翘后带瓜栱上连二翘后带万栱、2-4是指斗栱分体构件插榫斜头翘、2-5是指斗栱基础构件闹补间柱子(即闹补间斗栱宽体长耳带榫坐斗)、2-6是指斗栱单层构件正闹瓜栱、2-7是指斗栱双层单体构件闹补间插榫头翘上连二翘后出蚂蚱榫头、2-8是指斗栱基础构件正补间柱子(即正补间斗栱宽体长耳带榫坐斗)、2-9是指斗栱单层构件正补间插榫头翘后出半圆榫头、2-10是指斗栱双层单体构件正闹瓜栱上连万栱、2-11-1是指斗栱单层构件搭角右斜卯口正二翘后带瓜栱、2-11-2是指斗栱单层构件搭角左斜卯口正二翘后带瓜栱、2-12是指斗栱双层连体构件闹二翘后带万栱上连三翘中连正心枋下带补间万栱、2-13-1是指斗栱双层单体构件搭角右斜卯口闹二翘后带瓜栱上连三翘后带万栱、2-13-2是指斗栱双层单体构件搭角左斜卯口闹二翘后带瓜栱上连三翘后带万栱、2-14是指斗栱分体构件插榫斜二翘、2-15是指斗栱双层单体构件正补间插榫二翘上连三翘后出榫头、2-16-1是指斗栱单层构件搭角右斜卯口闹三翘后带瓜栱、2-16-2是指斗栱单层构件搭角左斜卯口闹三翘后带瓜栱、2-17是指斗栱双层连体构件正三翘中连正心枋上连四翘中连枋木、2-18是指斗栱双层连体构件正三翘后带万栱上连四翘中连第一踩外拽枋下带补间万栱、2-19-1是指斗栱双层单体构件搭角右斜卯口正三翘后带瓜栱上连四翘后带万栱、2-19-2是指斗栱双层单体构件搭角左斜卯口正三翘后带瓜栱上连四翘后带万栱、2-20是指斗栱双层单体构件闹补间插榫三翘上连四翘后出三福云、2-21-1是指斗栱单层构件搭角右斜卯口正四翘后带瓜栱、2-21-2是指斗栱单层构件搭角左斜卯口正四翘后带瓜栱、2-22是指斗栱双层连体构件闹四翘中连正心枋木上连蚂蚱头中连正心枋木(或第一踩外拽枋)、2-23是指斗栱双层连体构件闹四翘后带万栱上连蚂蚱头中连第二踩外拽枋下带补间万栱、2-24是指斗栱双层连体构件搭角左右斜卯口闹四翘后带瓜栱上连蚂蚱头中连第三踩外拽枋下带补间瓜栱、2-25是指斗栱分体构件插榫斜四翘、2-26是指斗栱双层单体构件正补间四翘上连蚂蚱头后出三福云、2-27是指斗栱单层连体构件闹蚂蚱头中连第四踩外拽枋、2-28是指斗栱双层连体构件正蚂蚱头中连正心枋木上连撑头木中连枋木、2-29是指斗栱单层连体构件正蚂蚱头中连第一或二、三、四踩外拽枋、2-30是指斗栱双层连体构件闹补间正蚂蚱头中连正心枋木上连上枋撑头中连枋木;、2-31是指斗栱单层连体构件闹撑头木中连枋木。 
在图中:4-1是指栏杆组件把角望柱、4-2是指栏杆组件栏板、4-3是指栏杆组件望柱、4-4是指栏杆组件抱鼓板。 
在图中:5-1是指十八斗、5-2是指三才升、5-3是指平盘斗、5-4是指望柱卯口、5-5是指地栿板上的栏板槽口、5-6是指望柱侧立面槽口。 
五、具体实施方式:拼插式斗栱台座由四部分组成,这四部分是附图中矩形框架式台基1、斗栱2、框架式台面3、栏杆4,主要的拼插结构是斗栱2;斗栱是由单层构件、双层单体构件、双层连体构件和单层连体构件拼插组合实现的;拼插式斗栱台座的九踩斗栱结构是由109个构件拼插组合而成,其中有角柱4件,正补间柱子2件,闹补间柱子4件,单层构件28件,双层单体构件24件,连体构件31件,分体构件16件;在拼插组合时,各构件采用平行对偶方式组合,带有斜卯口的构件则采用对角的方式组合;在拼插组合时,各构件安装有三才升、十八斗或平盘斗的面作为上平面,位于上平面的卯口是上卯口,位于下平面的卯口是下卯口;距三才升较近的是正心卯口,向安有十八斗的方向排列的卯口依次是:第一踩外拽卯口、第二踩外拽卯口、第三踩外拽卯口和第四踩外拽卯口;在古建术语中,纵向为正,横向为闹,纵向亦为进深方向,横向亦为面阔方向。 
(一)斗栱第一层及第二层上连部分纵向第三层构件的组合:图5所示是拼插式斗栱台座正立面台基1和斗栱第一层及第二层上连横向第三层的主视图,图7所示是拼插式斗栱台座侧立面台基和斗栱第一层及第二层上连横向第三层的主视图;角柱2-1是斗栱的第一层构件,也是斗栱第一层上连固定第二层至第七层正心构件十字节点的卡口,而斗耳的高度和斗口内构件的总层高相同,安装时要把斗耳根部有斜卯口的斗耳各自向着对角方向的外角,把它底部的榫头插入台基1边角的卯口内,如图5;四件角柱横向卯口内各有一件斗栱第二层的单层构件2-2,这个构件的形态是由头翘和瓜栱组成,正心开有上卯口,翘头露在角柱外侧,翘头上有十字开口的十八斗5-1,十八斗中间是与第一踩外拽卯口相应的位置,瓜栱栱头则露在角柱内侧,栱头上有一字开口的三才升5-2,上一层构件体一端的部分下平面将卧在其中;斗栱各层构件的翘头都露在角柱外侧,栱头则都露在角柱内侧;角柱纵向卯口内各有一件第二层上连第三层的双层单体构件2-3,其第二层是由头翘和瓜栱组成,在正心位置开有下卯口,其第三层构件是由二翘和万栱组成,二翘比头翘多出一踩,并在与头翘翘头十八斗对应的位置开有上卯口,即第一踩外拽卯口,万栱栱头上也有一字开口的三才升5-2,在这一层的正心开有上卯口,其第二层的正心下卯口和角柱横向卯口内的第二层单层构件的正心上卯口十字咬合;这时纵向构件体比横向构件体高出一层,纵向构件体也比横向构件体向外多出一踩,如图9和图10所示;把四件分体构件插榫斜头翘2-4尾部的榫头分别插入角柱斜卯口内;这一层位还有纵向(正)和横向(闹)补间斗栱,图5两角柱中间的是两攒横向补间斗栱柱子2-5,图7两角柱中间的是一攒纵向补间斗栱柱子2-8;把四件斗栱基础构件闹补间柱子2-5和两件斗栱基础构件正补间柱子2-8后排斗耳有连接体的斗耳向着台基内侧,其榫头各自插入台基横向和纵向相应的卯口内;这一层位补间斗栱构件的组装与角柱基本相同;这样便完成了这一层位的部件组装;这一层位的构件有:四件角柱2-1是斗栱的第一层构件,四件单层构件闹头翘后带瓜栱2-2是斗栱的第二层构件,两件双层单体构件正头翘后带瓜栱上连二翘后带万栱2-3是斗栱的第二层上连第三层、四件分体构件插榫斜头翘2-4是斗栱第二层斜向构件,四件闹补间柱子(即闹补间斗栱宽体长耳带榫坐斗)2-5是闹补间斗栱第一层构件,四件单层构件闹补间正闹瓜栱2-6是闹补间斗栱第二层构件,四件双层单体构件闹补间插榫头翘上连二翘后出蚂蚱榫头2-7是闹补间斗栱第二层上连第三层构件,两件正补间柱子(即正补间斗栱宽体长耳带榫坐斗)2-8是正补间斗栱第一层构件,两件单层构件正补间插榫头翘后出半圆榫头2-9是正补间斗栱第二层构件,两件双层单体构件正闹瓜栱上连万栱2-10是正补间斗栱第二层上连第三层构件;这一层位由32件斗栱构件组成。 
(二)斗栱第三层上连部分横向第四层构件的组合:图11所示是拼插式斗栱台座正立面斗栱第三层上连横向第四层的主视图,图13所示是拼插式斗栱台座侧立面斗栱第三层上连横向第四层的主视图;斗栱的结构特征主要体现在图11拼插式斗栱台座正立面斗栱第三层上连横向第四层和图13拼插式斗栱台座侧立面斗栱第三层上连横向第四层及以后各层位的构件结构上;把两件第三层的单层构件2-11-1各自纵向放在两个对角方向的角柱外侧,其卯口向上,其第一踩外拽卯口内的右斜卯口分别向着对角方向,其正心卯口底部相应坐入自角柱斗口内向外伸出的闹头翘后带瓜栱2-2翘头上的十八斗纵向斗口内;把另两件第三层的单层构件2-11-2各自纵向放在另外两角柱外侧,其卯口向上,其第一踩外拽卯口内的左斜卯口分别向着对角方向,其正心卯口底部相应坐入自角柱横向正心斗口内向外伸出的闹头翘后带瓜栱2-2翘头上的十八斗纵向斗口内;把两件第三层上连第四层的双层连体构件2-12横向放入两角柱和闹补间柱子正心斗口内,该构件的两端是二翘和三翘,二翘的尾部是万栱,三翘中间连着正心枋木,正心枋木下面连着横向闹补间斗栱的第三层构件万栱,补间万栱则开有正心下卯口,该构件各自的正心下卯口分别与角柱和闹补间柱子正心斗口内的构件的正心上卯口咬合;把两件第三层上连第四层的双层单体构件2-13-1分别横向放在对角方向两角柱前,各自的第三层卯口向下,其各自的正心下卯口分别与角柱纵向正心斗口内向外伸出的第二层上连第三层构件2-3的第三层的第一踩外拽卯口十字咬合,其第一踩外拽卯口则与第三层纵向的单层构件2-11-1的第一踩外拽卯口十字咬合;再把另两件第三层上连第四层的双层单体构 件2-13-2分别横向放在另外对角方向两角柱前,组合方法与2-11-1相同;把四件第三层分体构件插榫斜二翘2-14各自插入横向和纵向的第三层构件咬合后形成的外90°夹角完整的斜卯口内;把四件双层单体构件2-10作为第三层上连第四层的构件分别放在横向闹补间柱子纵向斗口内伸出的第三层的第一踩外拽卯口上,其第三层的正心卯口向下与身下的第三层的第一踩外拽卯口十字咬合;把两件单层构件2-6作为第三层构件分别放在纵向闹补间柱子横向斗口内伸出的第三层的第一踩外拽卯口上,其正心卯口向下与身下的第三层的第一踩外拽卯口十字咬合;把两件第三层上连第四层的正补间双层单体构件2-15分别横向放在正补间柱子横向正心卯口内,其第三层的正心卯口和第一踩外拽卯口向下与身下纵向的第三层构件各自的正心卯口十字咬合;这样就完成了第三层上连部分横向第四层的结构组合;这时横向构件体比纵向构件体高出一层,横向构件体也比纵向构件体向外多出一踩,且横向的连体构件作为通体大梁已把两角柱的构件及两角柱间的补间斗栱构件连接在一起,如图15和图16所示;这一层位的构件有:两件单层构件搭角右斜卯口正二翘后带瓜栱2-11-1是斗栱第三层构件,两件单层构件搭角左斜卯口正二翘后带瓜栱2-11-2是斗栱第三层构件,两件双层连体构件闹二翘后带万栱上连三翘中连正心枋下带补间万栱2-12是斗栱第三层上连第四层构件,两件双层单体构件搭角右斜卯口闹二翘后带瓜栱上连三翘后带万栱2-13-1是斗栱第三层上连第四层构件,两件双层单体构件搭角左斜卯口闹二翘后带瓜栱上连三翘后带万栱2-13-2是斗栱第三层上连第四层构件,四件分体构件插榫斜二翘2-14是斗栱第三层斜向构件,两件双层单体构件正补间插榫二翘上连三翘后出榫头2-15是斗栱正补间第三层上连第四层构件;这一层位由16件斗栱构件组成。 
(三)斗栱第四层上连部分纵向第五层构件的组合:图17所示是拼插式斗栱台座正立面斗栱第四层上连纵向第五层的主视图,图19所示是拼插式斗栱台座侧立面斗栱第三层上连纵向第四层的主视图;把两件斗栱第四层的单层构件2-16-1和两件斗栱第四层的单层构件2-16-2各自横向放在各自的两个对角方向的角柱外侧的第二踩外拽翘头上的十八斗斗口内,其正心卯口与角柱纵向正心卯口对齐;把两件斗栱第四层上连第五层的双层连体构件2-17各自纵向放入角柱和正补间柱子纵向正心斗口内,该构件的两端是三翘和四翘,中间连着第四层和第五层正心枋木,正心枋木上开有与正补间柱子横向正心卯口相对的上下正心卯口,令其各正心下卯口与角柱和正补间柱子正心斗口内构件的正心上卯口咬合,即其第一和第二踩外拽下卯口与角柱外侧的构件的正心上卯口咬合,中连的第四层正补间枋木的正心下卯口与正补间柱子纵向斗口内的构件的正心上卯口咬合;把两件斗栱第四层上连第五层的双层连体构件2-18各自纵向放在角柱和正补间柱子侧立面以外已排列成行的第一踩外拽上卯口上,令其各下卯口与其一一咬合;斗栱第四层上连第五层的双层连体构件2-18的两端是三翘和四翘,第五层中间是第一踩外拽枋木,外拽枋木在与正补间柱子的对应位置的下部连着正补间万栱,外拽枋木和正补间万栱开有向上和向下的正心卯口;把两件斗栱第四层上连第五层的双层单体构件2-19-1和两件斗栱第四层上连第五层的双层单体构件2-19-2各自纵向放在两个对角方向的角柱外侧的第一踩外拽枋木的外侧,其第二踩外拽卯口内的左或右斜卯口分别向着对角方向,其各自的下卯口与排列成行的正心、第一踩和第二踩外拽上卯口一一咬合;把四件分体构件插榫斜二翘2-14作为插榫斜三翘各自插入搭角构件咬合后形成的完整斜卯口内;这一层位补间斗栱构件的拼插组合省略,这样便完成了斗栱第四层上连部分纵向第五层的拼插组合;此时纵向比横向高出一层,纵向比横向长出一踩,如图21、图22所示;从图21、图22可以看出横向正心位置已由双层连体构件把左右两角柱及中间的两攒闹补间柱子连接在一起,而纵向正心和第一踩外拽位置已由双层连体构件把前后两角柱及中间的一攒正补间柱子连接在一起,在四个角柱的纵横正心斗口内,纵横连体构件结合成一个十字节点,这种纵横的结合方式实现了圈梁的功能,如图21所示,使四角柱和六补间柱子形成的矩形方阵联结成一个整体,凸现出拼插式斗栱台座的结构特征;这一层位的构件有:两件单层构件搭角右斜卯口闹三翘后带瓜栱2-16-1是斗栱第四层构件,两件单层构件闹搭角左斜卯口三翘后带瓜栱2-16-2是斗栱第四层构件,两件双层连体构件正三翘中连正心枋上连四翘中连枋木 2-17是斗栱第四层上连第五层构件,两件双层连体构件正三翘后带万栱上连四翘中连第一踩外拽枋下带补间万栱2-18是斗栱第四层上连第五层构件,两件双层单体构件搭角右斜卯口正三翘后带瓜栱上连四翘后带万栱2-19-1是斗栱第四层上连第五层构件,两件双层单体构件搭角左斜卯口正三翘后带瓜栱上连四翘后带万栱2-19-2是斗栱第四层上连第五层构件,四件分体构件插榫斜二翘2-14作为插榫斜三翘使用,四件单层构件正闹瓜栱2-6作为闹补间斗栱第四层构件,四件双层单体构件闹补间插榫三翘上连四翘后出三福云2-20是闹补间斗栱第四层上连第五层构件,这一层位由24件斗栱构件组成。 
(四)斗栱第五层上连部分横向第六层构件的组合:图23所示是拼插式斗栱台座正立面斗栱第五层上连横向第四层的主视图,图25所示是拼插式斗栱台座侧立面斗栱第五层上连横向第六层的主视图;把两件斗栱第五层的单层构件2-21-1各自摆放在左前角和右后角角柱侧立面已排列成行的十八斗斗口内,令其正心卯口与角柱横向正心卯口在一条直线上;把两件斗栱第五层的单层构件2-21-2各自摆放在右前角和左后角角柱侧立面已排列成行的十八斗斗口内,也令其正心卯口与角柱横向正心卯口在一条直线上;把两件斗栱第五层上连第六层的双层连体构件2-22各自横向放在角柱和闹补间柱子正心斗口内,其各下卯口与已排列成行的各上卯口咬合,再把两件与其同样的构件2-22各自横向放在角柱和闹补间柱子前已排列成行的第一踩外拽上卯口上,并令各下卯口与已排列成行的各上卯口一一咬合;把两件斗栱第五层上连第六层的双层连体构件2-23各自横向放在角柱和闹补间柱子前已排列成行的第二踩外拽上卯口上,并令各下卯口与已排列成行的各上卯口一一咬合;把两件斗栱第五层上连第六层的双层连体构件2-24各自横向放在角柱和闹补间柱子前已排列成行的第三踩外拽上卯口上,并令各下卯口与已排列成行的各上卯口一一咬合;把四件斗栱第五层分体构件插榫斜四翘2-25各自插入搭角构件咬合后形成的完整斜卯口内;这一层位补间斗栱构件的拼插组合省略,这样就完成了斗栱第五层上连部分横向第六层构件的组合;此时横向比纵向高出一层,横向比纵向长出一蚂蚱头,如图23、图25所示;从图27和图28可以看出横向已有四道由双层连体构件构成的通体大梁,其各自第五层的下卯口与纵向构件排列成行的各上卯口一一咬合后,在四个角柱的正心斗口内和第一踩外拽位置,纵横连体构件结合成四个十字节点,进一步加强了横向圈梁的强度;这一层位的构件有:两件单层构件正搭角右斜卯口四翘后带瓜栱2-21-1是斗栱第五层构件,两件单层构件正搭角左斜卯口四翘后带瓜栱2-21-2是斗栱第五层构件,四件双层连体构件闹四翘中连正心枋木上连蚂蚱头中连正心枋木(或第一踩外拽枋)2-22是斗栱第五层上连第六层构件,两件双层连体构件闹四翘后带万栱上连蚂蚱头中连第二踩外拽枋下带补间万栱2-23是斗栱第五层上连第六层构件,两件双层连体构件搭角左右斜卯口闹四翘后带瓜栱上连蚂蚱头中连第三踩外拽枋下带闹补间瓜栱2-24是斗栱第五层上连第六层构件,四件分体构件插榫斜四翘2-25是斗栱第五层斜向构件,两件单层构件正闹瓜栱2-6作为正补间斗栱的第五层构件,两件双层单体构件正补间四翘上连蚂蚱头后出三福云2-26是正补间斗栱第五层上连第六层构件,这一层位由20件斗栱构件组成。 
(五)斗栱第六层上连部分纵向第七层构件的组合:图29所示是拼插式斗栱台座正立面斗栱第六层上连纵向第七层的主视图,图31所示是拼插式斗栱台座侧立面斗栱第六层上连纵向第七层的主视图;把两件斗栱第六层单层连体构件2-27各自横向放在角柱和闹补间柱子前已排列成行的各正四翘翘头上的十八斗斗口内,令其正心卯口与角柱纵向正心卯口在一条直线上;把两件斗栱第六层上连第七层双层连体构件正蚂蚱头中连正心枋木上连上枋撑头2-28各自纵向放入角柱和正补间柱子的正心卯口内,令各自的正心下卯口和各下卯口与排列成行正心上卯口咬合;把八件斗栱第六层单层连体构件2-29分成两组,每组四件分别纵向放在角柱和正补间柱子正心卯口外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踩外拽上卯口上;令其各自的正心下卯口与自角柱及正补间柱子侧立面伸出的已排列成行的各上卯口依次咬合,其它各踩下卯口与排列成行的各踩上卯口咬合;这时,纵向比横向高出一层,如图29、图31所示,在四个角柱的正心斗口内及其以外的夹角,纵横连体构件各结合成二十五个十字节点,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方形网格平面,如图33所示,方形网格是由二十五个十字节点组成,构成矩形纵横阵 列,编织成了牢不可破的整体结构;把两件第六层上连第七层双层连体构件2-30各自纵向放入闹补间柱子正心卯口内,令各自的正心下卯口和各踩下卯口与排列成行正心上卵口咬合;这样便完成了斗栱第六层上连部分纵向第七层构件的组合;这一层位的构件有:两件单层连体构件闹蚂蚱头中连第四踩外拽枋2-27是斗栱第六层构件,两件双层连体构件正蚂蚱头中连正心枋木上连上枋撑头2-28是斗栱第六层上连第七层构件,八件单层连体构件正蚂蚱头中连外拽枋2-29,两件双层连体构件正蚂蚱头中连正心枋木上连撑头木2-30是斗栱第六层上连第七层构件,这一层位由14件斗栱构件组成。 
(六)斗栱横向第七层构件的组合:图35所示是拼插式斗栱台座正立面斗栱横向第七层的主视图,图37所示是拼插式斗栱台座侧立面斗栱横向第七层的主视图;把两件斗栱第七层单层连体构件2-31各自横向放入角柱和闹补间柱子横向正心斗口内,令其各自的正心下卯口与角柱和闹补间柱子横向正心斗口内的正心上卯口咬合;再把一件斗栱第七层单层连体构件2-32横向放入正补间柱子横向斗口内,令其正心下卯口与排列成行的正心上卯口咬合;其中间的卯口分别与连接闹补间柱子的纵向连体构件的正心上卯口咬合;这时,各个角柱和补间柱子斗口内的构件的十字节点上平面已和各个的角柱和补间柱子斗耳上端面平,这样便完成了斗栱第七层的拼插组合;这七层构件是九踩斗栱的层高;这时纵向和横向的各攒斗栱已由横向的11道由连体构件构成的通体大梁和纵向的12道连体构件构成的通体大梁牢牢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纵横交错的圈梁结构,如图39所示,因为第七层连体构件是在角柱和补间柱子的正心卯口内比第六层高出一层构件体,所以第七层的连体构件不仅加强了纵横连体构件的结构强度,也进一步加强了角柱和补间柱子作为斗栱基础构件的强度,如图35、图37所示,使各自相对的补间柱子的正心斗口内也各有一个纵横连体构件结合成的十字节点,加强了斗耳上部的空间跨度强度;角柱和补间柱子的正心卯口内则有四层连体构件造成的正心枋木,第一外拽位置则有两层连体构件造成的第一外拽枋木,第二外拽、第三外拽和第四外拽位置则各有一层连体构件造成的第二外拽枋木、第三外拽枋木和第四外拽枋木,形成逐层错落的圈梁结构,如图36、图38所示,造成拼插式斗栱台座的斗栱结构牢固稳定;这一层位的构件有:三件单层连构件上卯口闹撑头木中连枋木2-31是斗栱第七层构件,这一层位由3件斗栱构件组成。 
(七)拼插式斗栱台座的其他构件、部件的组合省略。 
拼插式斗栱台座的结构原理简单,外观造型简约大方,无论使用任何材料都可以按图制作便可实现,最简单的方法则是使用木料制作拼插式斗栱台座;木料俯首可得,只需按照结构原理和图示,采用传统木工加工手段便可逐步完成;无论采用何种材料或工艺制作都可以根据材料特性对拼插式斗栱台座的看面(能直观看到的外露面)进行彩绘或雕刻深、浅浮雕;拼插式斗栱台座具有整体牢固性、美观实用性和趣味性;在拼插过程中熟悉中国古代建筑构件体斗栱的结构;在成人指导下可作为拼插玩具,拼插完成后可作为工艺品摆件,也可作为工艺品摆件的台座。 

Claims (1)

1.拼插式斗棋台座;工艺品托座是独立器物,束腰立面是在一木上雕刻或作简约造型,把托座和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体斗棋结合在一起,便造就了拼插式斗棋台座;拼插式斗棋台座的斗棋构件是把斗棋上下层构件进行整合,把斜向构件进行分解,把两角柱及补间斗棋构件进行联合后,由单层单体、双层单体、单层分体和单层连体、双层连体构件组成的拼插结构,纵横构件按需用等口和盖口交替咬合固定,其特征在于:拼插式斗棋台座呈矩形,以矩形基础框架作为台座的基础,四个束腰立面是斗棋端面造型;把坐斗斗体按照所在位置的纵横方向的有效空间进行加宽,并且把斗耳加长至斗口内各层构件体叠加后的总层高,并在坐斗底部做出套顶榫,使其成为角柱;拼插组装时,先把三才升和十八斗及平盘斗安置在翘头上,整合后的双层构件的下层构件翘头上使用的十八斗则采用嵌入的安置方法;拼插式斗棋台座的斗棋各层构件都是由一块整木制成,其厚度以卯口为准,长度以所在斗棋层位的构件规格为尺度;双层单体构件由上下两层构件体组成,把安装有三才升和十八斗的面作为上平面,在正心位置有一个向上和向下开口的卯口,作为纵向构件下端面平放后,其向下开口的卯口与另一横向构件下端面平放后向上开口的卯口十字咬合,实现不同方向的构件相互间的连接,而其向上开口的卯口则以同样的方式与另一构件向下开口的卯口十字咬合,实现上下层构件相互间的交替连接;双层单体构件因其所在的层高不同还开有向下和向上的等距离的出踩外拽卯口;双层连体构件是把两个同层位相同的双层单体构件正心卯口以内的部分由正心枋或外拽枋连接在一起,因其所在的层高和外拽位不同,正心卯口以内所连接的规格也不同,两角柱中间设有补间斗棋,双层连体构件还要把同层位补间斗棋的构件体串联起来,正心卯口以外的部分仍按照所在斗棋层位的规格设计;双层连体构件因其所在的层高不同还开有向下和向上的等距离的出踩外拽卯口;单层连体构件是把斗棋的两个同层位相同的单层单体构件自正心卯口以内的部分由正心枋或外拽枋连接在一起,两角柱中间设有补间斗栱,单层连体构件还要把同层位补间斗棋的构件体串联起来,正心卯口以外的部分仍按照所在斗栱层位的规格制作;角科斗棋有45°的斜向构件,分解斜向构件,把斜向构件自最外侧的卯口部位截断,保留前部的规格和造型,并在其尾部做出榫头,将榫头插入纵横构件最外侧夹角上所预留的斜向卯口内。 
CN2009201516981U 2009-04-22 2009-04-22 拼插式斗栱台座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367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516981U CN201736708U (zh) 2009-04-22 2009-04-22 拼插式斗栱台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516981U CN201736708U (zh) 2009-04-22 2009-04-22 拼插式斗栱台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36708U true CN201736708U (zh) 2011-02-09

Family

ID=43551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51698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36708U (zh) 2009-04-22 2009-04-22 拼插式斗栱台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3670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44258A (zh) * 2016-01-15 2016-06-08 胡锡文 立体装饰面板
CN110075544A (zh) * 2019-06-05 2019-08-02 张洋 古建筑模型中柱子与枋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44258A (zh) * 2016-01-15 2016-06-08 胡锡文 立体装饰面板
CN110075544A (zh) * 2019-06-05 2019-08-02 张洋 古建筑模型中柱子与枋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36708U (zh) 拼插式斗栱台座
US20120178588A1 (en) Artificial climbing wall panel, bracket for artificial climbing wall panel and artificial climbing wall structure using the same
CN101149880A (zh) 拼插式中国古代建筑角科斗栱结构仿真模型
KR100972125B1 (ko) 암벽등반용 사출패널.
CN102995751A (zh) 一种节点连接结构
CN202945687U (zh) 一种节点连接结构
CN106577131B (zh) 一种带有树冠伞树椅的制作方法
CN202426064U (zh) 一种栅栏式花篮
CN201730278U (zh) 具有半镂空图案的多功能板
CN200975026Y (zh) 活动框架结
CN210641536U (zh) 一种可自由生长的办公室用生态环境墙
CN201991302U (zh) 玻璃钢栅栏
CN102373665A (zh) 建筑物及立交桥绿化隔离栏
CN209733194U (zh) 一种上床下椅组合家具
CN209510834U (zh) 一种基于鲁班榫改良的家具节点支撑榫卯结构
JP3239121U (ja) 人工竹垣ユニット
KR200451005Y1 (ko) 시설물용 조립식 지주
CN208493243U (zh) 一种玩具三层冒险房
CN218843631U (zh) 一种构造装饰柱
CN202644441U (zh) 人行道护栏
CN210300261U (zh) 一种榫卯多功能凳
CN217794472U (zh) 一种龙舟造型的儿童游乐设施
CN217724582U (zh) 一种多功能构建类拼搭玩具
CN215351951U (zh) 一种稳固型城堡滑梯
CN204326434U (zh) 门楼门罩照壁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9

Termination date: 2011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