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30952U - 枢纽器与掀盖式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枢纽器与掀盖式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30952U
CN201730952U CN2010201951637U CN201020195163U CN201730952U CN 201730952 U CN201730952 U CN 201730952U CN 2010201951637 U CN2010201951637 U CN 2010201951637U CN 201020195163 U CN201020195163 U CN 201020195163U CN 201730952 U CN201730952 U CN 2017309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gmental arc
adjusting sleeve
eccentric adjusting
pivot
fixed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9516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冠至
曾朝良
蔡宗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n Zu Sh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n Zu Sh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n Zu Sh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n Zu Sh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19516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309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309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3095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枢纽器与掀盖式电子装置,枢纽器是装设于掀盖式电子装置的上盖与机体之间,其具有偏心套筒及阻尼组件,偏心套筒的外壁面与阻尼组件相抵靠,上盖带动偏心套筒转动以启闭之,随着偏心套筒外壁面各弧段的半径大小不同,而压迫阻尼组件使其产生的反作用力大小亦不同,当上盖开启至一般使用视角范围时,枢纽器提供的扭力大小可维持在最大扭力值,因此,则使得上盖所设置的触控面板得以承受使用者点击所施加的额外力量,而仍能维持在所需视角。

Description

枢纽器与掀盖式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枢纽器,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掀盖式电子装置的上盖与机体间、以使上盖可相对于机体启闭的枢纽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枢纽器装设于掀盖式电子装置的上盖与机体之间,其运用数种结构来形成特定角度上的定位效果,以使旋转至特定角度时产生较大扭力,进而影响使用者枢转上盖时所需施加的力量大小,该等定位结构例如管簧架与枢轴间利用对应平面相卡合、或定位垫片之间利用凹凸部相嵌合等。
如图11所示,为装设有一现有管簧架枢纽器的掀盖式电子装置的上盖开启/关闭的扭力示意图。设开启上盖时扭力为正值而关闭上盖时因反向施力则相对扭力为负值。如上所述,由于管簧架与枢轴间是利用对应的平面相卡合,因此当欲开启上盖时,该电子装置在被开启的瞬间会产生较大的扭力。一旦上盖开启超过约12度时,管簧架的平面与枢轴的平面完全相分离,扭力便开始下降,并在上盖开启超过约35度后扭力维持一定。反之,电子装置在关闭时,上盖相对于机体闭合至约10度后,该对应的平面迅速相对卡合,使扭力瞬间下降。这样的设计能确保使用者在施加一定大的力量后才能打开上盖,同时,上盖瞬间闭合也可以使上盖与机体间的锁闩(Latch)能确实扣合。另一种现有具有凹凸部相嵌合的定位垫片的枢纽器也具有类似于图11的扭力图。
在一般使用情况下,不论使用那一种现有的枢纽器,上盖在开启超过35度后,虽然扭力一致,但仍足以支撑上盖本身的重量而使上盖能维持在固定的角度上,然而,随着电子装置的普及化以及触控面板的发展,越来越多电子装置于上盖中的显示面板采用触控式,如此可提高使用上的便利性,但使用触控面板意味着使用者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不断的以手或辅助工具来点击显示面板,故上盖将承受除本身重量之外的外力作用,则现有技术的枢纽器所提供的扭力值不足以支撑受多余外力作用的上盖,因此,现有技术的枢纽器确有其需改进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枢纽器,其提供一较大的扭力值使上盖在开启状态下能承受更多的外力,并能维持在所需的视角上。
为达到上述的创作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枢纽器,其中包括:
一固定框架;
一阻尼组件,其设于固定框架中且具有至少一弹性元件;
一偏心套筒,其外壁面与阻尼组件相抵靠,偏心套筒的中央贯穿成形有一轴孔,偏心套筒的外壁面依序连续成形有一起始弧段、一扩张弧段、及一迫紧弧段,扩张弧段具有一起始端及一迫紧端,扩张弧段的起始端与起始弧段相接、且其迫紧端与迫紧弧段相接,偏心套筒的相对于迫紧弧段的半径大小一致,且偏心套筒的相对于起始弧段的半径小于相对于迫紧弧段的半径,扩张弧段与轴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由起始端至迫紧端渐增;
一枢轴,其贯穿偏心套筒的轴孔且与固定框架相互固定。
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该枢纽器进一步包括一扭力产生件,其包括一管簧架,该管簧架是套设于枢轴外且与偏心套筒相互固定。
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偏心套筒的起始弧段所占的角度为至少35度角、扩张弧段所占的角度为至少55度角、迫紧弧段所占的角度为至少35度角。
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偏心套筒的起始弧段所占的角度为125度角、扩张弧段所占的角度为55度角、迫紧弧段所占的角度为180度角。
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阻尼组件进一步包含有一平衡块体,平衡块体夹设于弹性元件与偏心套筒之间,平衡块体的外侧面突伸成形有一轴向凸肋,平衡块体的轴向凸肋与偏心套筒的外壁面相抵靠。
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固定框架具有一第一侧壁、一第二侧壁、及一挡壁,挡壁跨设成形于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的端缘之间,第二侧壁上贯穿成形有一通孔,阻尼组件的平衡块体可滑动地夹设于固定框架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弹性元件夹设于固定框架的挡壁及平衡块体的内侧面之间,偏心套筒穿设于固定框架中且跨设于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偏心套筒的轴孔与第二侧壁的通孔相对齐,枢轴依序贯穿固定框架的第二侧壁的通孔及偏心套筒的轴孔。
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有一连接套筒及一连接承架,连接套筒由固定框架的第二侧壁的外侧面穿设于通孔并与偏心套筒相互固定,连接承架套设卡合于连接套筒外,管簧架的周缘延伸成形有一固定片,连接承架与管簧架的固定片相贴靠固定。
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枢轴的壁面成形有一定位平面,管簧架的侧壁成形有一定位平面,管簧架的定位平面与枢轴的定位平面相对应。
进一步而言,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掀盖式电子装置,其具有上盖、机体与前述之枢纽器,前述之枢纽器装设于上盖与机体之间,固定框架与机体相互固定,枢轴与上盖相互固定,当上盖启闭时,带动管簧架与偏心套筒相对于固定框架及阻尼组件转动。
所述的掀盖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枢纽器进一步包含有一扭力产生件,扭力产生件包括一管簧架,该管簧架是套设于枢轴外且与偏心套筒相互固定,且管簧架与上盖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用偏心套筒的半径变化,搭配阻尼组件的设置,使得上盖开启至一般使用角度范围时,能受到最大扭力值的支撑,则纵使上盖在开启后因使用者点击操作设于上盖的触控面板而承受较大的作用力,亦能维持在所需的视角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的元件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的另一视角元件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的偏心套筒的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实施状态下上盖开启角度与扭力变化比例的比较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实施状态下上盖为0度的动作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实施状态下上盖为35至90度的动作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实施状态下上盖为90度的动作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实施状态下上盖为大于90度的动作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掀盖式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现有技术枢纽器实施状态下上盖开启角度与扭力变化比例的比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枢纽器包含有一固定框架10、一阻尼组件20、一偏心套筒30、一枢轴40、一扭力产生件。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前述的固定框架10具有一第一侧壁11、一第二侧壁12及一挡壁13,挡壁13跨设成形于第一侧壁11及第二侧壁12的端缘之间,第一侧壁11上贯穿成形有一呈非圆形的穿孔111,第二侧壁12上贯穿成形有一通孔121,通孔121与穿孔111相对齐,挡壁13的内侧面延伸成形有至少一个定位柱131。
前述的阻尼组件20穿设于固定框架10中且位于第一侧壁11及第二侧壁12之间,阻尼组件20包含有至少一弹性元件21及一平衡块体22,弹性元件21可为弹簧,各弹性元件21夹设于固定框架10的挡壁13及平衡块体22的内侧面之间,各弹性元件21可分别套设于挡壁13的相对应的定位柱131外以维持弹性元件21在伸缩行程上的稳定性,平衡块体22可滑动地被夹设于该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之间,且其外侧面突伸成形有一轴向凸肋221。
前述的偏心套筒30穿设于固定框架10中且跨设于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之间,偏心套筒30中贯穿成形有一轴孔31,偏心套筒30的轴孔31与第一侧壁11的穿孔111及第二侧壁12的通孔121相对齐,偏心套筒30的外壁面与阻尼组件20相抵靠,较佳实施例中,偏心套筒30的外壁面与阻尼组件20的平衡块体22的轴向凸肋221相抵靠,请进一步参阅图4所示,偏心套筒30的轴孔31具有一中心311,偏心套筒30的外壁面依序成形有连续的一起始弧段32、一扩张弧段33、及一迫紧弧段34,其中扩张弧段33具有一起始端331及一迫紧端332,扩张弧段33的起始端331与起始弧段32相接、且其迫紧端332与迫紧弧段34相接,起始弧段32上的每一点与轴孔31的中心311之间的距离维持一致即相对于起始弧段32的半径大小一致、迫紧弧段34上的每一点与轴孔31的中心311之间的距离维持一致即相对于迫紧弧段34的半径大小一致,且相对于起始弧段32的半径小于相对于迫紧弧段34的半径,扩张弧段33与轴孔31的中心311之间的距离由起始端331至迫紧端332渐增,且扩张弧段33的起始端331与起始弧段32等径、扩张弧段33的迫紧端332与迫紧弧段34等径。
所述起始弧段32所占的角度为至少35度角、扩张弧段33所占的角度为至少55度角、迫紧弧段34所占的角度为至少35度,然而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该起始弧段32所占的角度为125度,以能足够容置平衡块体22的轴向凸肋221、扩张弧段33所占的角度为55度、迫紧弧段34所占的角度为180度,使平衡块体22的轴向凸肋221在扩张弧段33的行程上扭力皆一致。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前述的枢轴40贯穿偏心套筒30且与固定框架10相互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枢轴40依序贯穿固定框架10的第二侧壁12的通孔121、偏心套筒30的轴孔31、并藉由末端的非圆形杆41嵌合固定于固定框架10的第一侧壁11的穿孔111中,枢轴40的壁面成形有一定位平面42。
前述的扭力产生件可以是如图所示为一管簧架50,其套设于枢轴40外且与偏心套筒30相互固定,管簧架50侧壁成形有一定位平面51,管簧架50的定位平面51与枢轴40的定位平面42相对应;
管簧架50与偏心套筒30可透过各种不同方式相互固定,在较佳实施例中,管簧架50与偏心套筒30透过一连接套筒60及一连接承架70相互固定,连接套筒60由固定框架10的第二侧壁12的外侧面穿设于通孔121并与偏心套筒30相互固定,连接套筒60的端面延伸成形两间隔设置的卡块61,偏心套筒30的端面延伸成形两间隔设置的卡块35,连接套筒60的卡块61分别插设于偏心套筒30的两卡块35之间,以成对接卡合之势,连接承架70套设卡合于连接套筒60外,管簧架50的周缘延伸成形有一固定片52,连接承架70与管簧架50的固定片52相贴靠固定,再者,固定框架10的第二侧壁12的外侧面延伸成形有一限位凸块122,连接套筒60的外壁面可突伸成形有限位凸部62,固定框架10的限位凸块122与连接套筒60的限位凸部62选择性相抵靠以限制偏心套筒30及管簧架50的旋转角度。
请参阅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掀盖式电子装置包含有上盖81与机体82,前述的枢纽器装设于上盖81与机体82之间,枢轴40与上盖81相连接,在较佳实施例中,枢轴40透过管簧架50利用固定片52的垂直延伸片521与上盖81相互平行贴靠固定,而固定框架10与机体82相互固定,当上盖81相对于机体82启闭时,管簧架50及偏心套筒30相对于固定框架10及阻尼组件20旋转,请参阅图4所示,当偏心套筒30旋转至相对应的角度时,本实用新型整体所产生的扭力变化如图5所示,随后阐述本实用新型动作时,请一并配合参阅图4及图5所示的角度及扭力;
请进一步参阅图6所示,当上盖81平贴闭合于机体82表面时设定上盖为0度角,此时阻尼组件20的平衡块体22的轴向凸肋221相对位于偏心套筒30的起始弧段32,管簧架50的定位平面51与枢轴40的定位平面42相贴靠以形成定位效果,当上盖81逐渐开启时,因该定位效果而产生一扭力较大值,但当上盖81持续开启使得管簧架50的定位平面51完全脱离枢轴40的定位平面42时,本实用新型枢纽器所提供的扭力值开始下降;
请进一步参阅图7所示,当上盖81旋转通过35度角时,偏心套筒30转动使得平衡块体22的轴向凸肋221相对脱离起始弧段32而进入扩张弧段33,由于扩张弧段33与轴孔31的中心311的距离渐增,故上盖81持续开启带动偏心套筒30持续旋转,而推顶平衡块体22以逐渐压缩弹性元件21,弹性元件21受压而形成逐渐增加的反作用力,因此,在上盖81通过35度角后,本实用新型枢纽器所提供的扭力值逐渐上升;
请进一步参阅图8所示,当上盖81旋转达到90度角时,偏心套筒30转动使得平衡块体22的轴向凸肋221抵达扩张弧段33的迫紧端,即扩张弧段33的最大半径处,则对于弹性元件所产生的压缩量达到最大,因此,此时本实用新型枢纽器所提供的扭力值达到最大;
请进一步参阅图9所示,当上盖81旋转通过90度角后,偏心套筒30转动使得平衡块体22的轴向凸肋221脱离扩张弧段33而进入迫紧弧段34,由于迫紧弧段34的半径维持一致,则对于弹性元件21所产生的压缩量亦维持一致,故弹性元件21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亦维持恒定,因此,在上盖81通过90度后,本实用新型枢纽器持续提供最大扭力值,由于在一般使用习惯上,上盖81开启至90度至125度角为较佳视角,故在此视角范围中本实用新型均可提供最大扭力值,因此,纵使上盖81在开启后因使用者点击操作而承受较大的作用力,亦能维持在所需的视角上。
因此,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的整体扭力示意图,其显示出在上盖81被开启至35度前,是受到管簧架50与枢轴40之间的扭力影响,并在上盖81被开启至35度之后,阻尼组件20始开始提供额外的扭力。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知:本实用新型枢纽器所述的扭力产生件在此为管簧架50与枢轴40之间所产生的扭力,但其可轻易的以其它元件置换,如定位垫片。或甚至省略该管簧架50的设置而使枢轴40直接与一可掀盖式电子装置的上盖相互连接,亦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枢纽器所设计的阻尼组件20所能产生的扭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固定框架;
一阻尼组件,设于固定框架中且具有至少一弹性元件;
一偏心套筒,其外壁面与阻尼组件相抵靠,偏心套筒的中央贯穿成形有一轴孔,偏心套筒的外壁面依序连续成形有一起始弧段、一扩张弧段、及一迫紧弧段,扩张弧段具有一起始端及一迫紧端,扩张弧段的起始端与起始弧段相接、且其迫紧端与迫紧弧段相接,偏心套筒的相对于迫紧弧段的半径大小一致,且偏心套筒的相对于起始弧段的半径小于相对于迫紧弧段的半径,扩张弧段与轴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由起始端至迫紧端渐增;
一枢轴,贯穿偏心套筒的轴孔且与固定框架相互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该枢纽器进一步包括一扭力产生件,其包括一管簧架,该管簧架是套设于枢轴外且与偏心套筒相互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偏心套筒的起始弧段所占的角度为至少35度角、扩张弧段所占的角度为至少55度角、迫紧弧段所占的角度为至少35度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偏心套筒的起始弧段所占的角度为125度角、扩张弧段所占的角度为55度角、迫紧弧段所占的角度为180度角。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阻尼组件进一步包含有一平衡块体,平衡块体夹设于弹性元件与偏心套筒之间,平衡块体的外侧面突伸成形有一轴向凸肋,平衡块体的轴向凸肋与偏心套筒的外壁面相抵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固定框架具有一第一侧壁、一第二侧壁、及一挡壁,挡壁跨设成形于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的端缘之间,第二侧壁上贯穿成形有一通孔,阻尼组件的平衡块体可滑动地夹设于固定框架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弹性元件夹设于固定框架的挡壁及平衡块体的内侧面之间,偏心套筒穿设于固定框架中且跨设于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偏心套筒的轴孔与第二侧壁的通孔相对齐,枢轴依序贯穿固定框架的第二侧壁的通孔及偏心套筒的轴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有一连接套筒及一连接承架,连接套筒由固定框架的第二侧壁的外侧面穿设于通孔并与偏心套筒相互固定,连接承架套设卡合于连接套筒外,管簧架的周缘延伸成形有一固定片,连接承架与管簧架的固定片相贴靠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枢轴的壁面成形有一定位平面,管簧架的侧壁成形有一定位平面,管簧架的定位平面与枢轴的定位平面相对应。
9.一种具有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的掀盖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上盖及一机体,枢纽器装设于上盖及机体之间,枢纽器的枢轴与上盖相连接,枢纽器的固定框架与机体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掀盖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枢纽器进一步包含有一扭力产生件,扭力产生件包括一管簧架,该管簧架是套设于枢轴外且与偏心套筒相互固定,且管簧架与上盖相连接。
CN2010201951637U 2010-05-13 2010-05-13 枢纽器与掀盖式电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309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951637U CN201730952U (zh) 2010-05-13 2010-05-13 枢纽器与掀盖式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951637U CN201730952U (zh) 2010-05-13 2010-05-13 枢纽器与掀盖式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30952U true CN201730952U (zh) 2011-02-02

Family

ID=43522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95163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30952U (zh) 2010-05-13 2010-05-13 枢纽器与掀盖式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3095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0873A (zh) * 2012-03-08 2012-08-01 陕西理工学院 一种双偏心动态扭矩及转速传感器
CN110259814A (zh) * 2019-06-28 2019-09-20 昆山玮硕恒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杆包覆折叠式枢纽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0873A (zh) * 2012-03-08 2012-08-01 陕西理工学院 一种双偏心动态扭矩及转速传感器
CN102620873B (zh) * 2012-03-08 2013-10-23 陕西理工学院 一种双偏心动态扭矩及转速传感器
CN110259814A (zh) * 2019-06-28 2019-09-20 昆山玮硕恒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杆包覆折叠式枢纽器
CN110259814B (zh) * 2019-06-28 2024-05-28 昆山玮硕恒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杆包覆折叠式枢纽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292863A1 (en) Folding display hinge
CN202971543U (zh) 顺畅开合的双轴铰链
JP2013535599A (ja) 調節可能なトルクヒンジ
CN110312982A (zh) 电子设备
CN111562810A (zh) 枢轴模块及电子装置
CN201730952U (zh) 枢纽器与掀盖式电子装置
US20080098566A1 (en) Wobble-resistant hinge structure
CN104932608A (zh) 一种铰链连接结构及笔记本电脑
CN203548549U (zh) 同步转动式双轴铰链
CN202748700U (zh) 电子装置
CN203394233U (zh) 一种可调缓冲铰链
CN201517555U (zh) 自动弹开式枢纽器
CN109944867B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01301886Y (zh) 转轴装置
CN204782366U (zh) 一种按压方式开锁的箱包边锁
CN204970800U (zh) 开盖缓冲结构及具有其的电饭煲
CN201753728U (zh) 提供变化摩擦力矩的铰链
CN202140417U (zh) 一种可自动缓慢开启或关闭的铰链结构
CN204186787U (zh) 一种便携式电子产品的翻盖铰链及便携式电子产品
CN205485740U (zh) 一种结构改进的组合翻转转轴结构
CN202007828U (zh) 横向移动式枢纽器及其掀盖式装置
CN206190018U (zh) 一种双向防振锁闭器
CN205350039U (zh) 一种组合的翻转转轴结构
CN203178862U (zh) 一种开启装置和一种笔记本电脑
CN203117854U (zh) 一种可折叠笔记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2

Termination date: 201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