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17470U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717470U CN201717470U CN2010201926616U CN201020192661U CN201717470U CN 201717470 U CN201717470 U CN 201717470U CN 2010201926616 U CN2010201926616 U CN 2010201926616U CN 201020192661 U CN201020192661 U CN 201020192661U CN 201717470 U CN201717470 U CN 2017174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ug
- socket
- mis
- insertion mechanism
-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拔连接器,其包括具有多个插针的插座,和具有与所述多个插针一一对应的多个插孔的插头。所述插头还设置有第一防误插机构,以及所述插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防误插机构匹配的第二防误插机构;其中,所述第一防误插机构为内凹的孔或槽,所述第二防误插机构为当所述多个插针插入到对应的插孔时插入到所述孔或槽中的突出部件。根据上述的插拔连接器,可以防止例如4针的插头误插入例如5针的插座的插孔中,从而能够保证不损坏对接端的连接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公开的内容涉及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在无线网络系统中使用的插拔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无线网络系统中,通信基站的天线子系统由天线单元和RRU(Radio Remote Unit,射频拉远单元)组成。天线单元一般由多个通信阵列组成,需要多个射频线缆与RRU连接。因此,连接天线单元和RRU之间的端口数目和线缆数目较多;而端口数目较多可能导致故障点增多和安装困难的问题。首先故障点增多的原因主要为:每个端口都需要做防水处理,而较多的端口就可能导致损坏率增大;安装困难的原因主要为:每根线缆的两端分别对应天线单元的一个端口和RRU的一个端口,因此在连接天线单元和RRU时,需要对每个端口分别进行接头处理,这就使得连接天线单元和RRU的效率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具有防误插的作用的插拔连接器。
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插拔连接器,其包括具有多个插针的插座,和具有与所述多个插针一一对应的多个插孔的插头。所述插头还设置有第一防误插机构,以及所述插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防误插机构匹配的第二防误插机构;其中,所述第一防误插机构为内凹的孔或槽,所述第二防误插机构为当所述多个插针插入到对应的插孔时插入到所述孔或槽中的突出部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插针和所述第一防误插机构以环形配置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插头中。作为一种选择,所述多个插针以环形配置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插头中,所述第一防误插机构设置于所述插头的中心位置。所述插座可包括4或5个插针。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这样一种连接器,其可包括:
第一插座,具有多个插针和第一防误插机构;
第一插头,具有多个和所述多个插针一一对应的插孔,并设置有第二防误插机构;
第二插座,具有多个插针和第三防误插机构;
第二插头,具有多个和所述第二插座的多个插针一一对应的插孔,并设置有第四防误插机构;
其中,当所述第一和第二插座的插针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和第二插头的对应插孔时,第一、第三防误插机构分别和所述第二、第四防误插机构配接。
所述第一插座具有4个插针,所述第二插座具有5个插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座的多个插针和所述第一防误插机构以环形配置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插头中,而所述第二插座的多个插针以环形配置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插头中,所述第三防误插机构设置于所述插头的中心位置。
根据上述的插拔连接器,可以防止例如4针的插头误插入例如5针的插座的插孔中,从而能够保证不损坏对接端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4芯插拔连接器;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5芯插拔连接器;
图3示出了图1和图2中的插拔连接器一起使用时的情形;
图4示出了当图1中的4芯插头误插入图2中的5芯插座时的情形;以及
图5示出了当图2中的5芯插头误插入图1中的4芯插座时的情形。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插拔连接器包括插座和插头。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4芯插拔连接器300。如图所示,插拔连接器300包括插头31和插座32。在图1中,中间的两个附图分别为插头31和插座32沿着各自的剖物线A-A的局部剖视图。插头31设置有多个插孔313。每个插孔313例如为圆形凹槽,并分别单独置于一个环形插头绝缘体314中。每个插头绝缘体314外侧为外导体312。在插头31中还设置有防误插机构311。防误插机构311可以为内凹的孔或槽。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防误插机构311和插孔313以环形的形状居中地排列在所述插头31端面上。此外,如图所示,在插头31的壳体315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对准标识部件,在图1中示为316-1,316-2和316-3,以及在插座32的壳体325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对准标识部件,在图1中示为326-1,326-2和326-3。第一对准标识部件和第二对准标识部件在机械机构上相互匹配。例如,第一对准标识部件可以为凹槽和孔的结构,而第二对准标识部件可以为与凹槽和孔相匹配的突起部件或卡扣部件。通过在插头31和插座32的壳体外侧分别提供第一和第二对准标识部件,可容易地将插头31和插座32对准。此外,虽然在图1中分别示出了三个第一对准标识部件和第二对准标识部件,然而应该理解,可以设置其它更多或更少的对准标识部件。
插座32设置有多个与插头31的插孔313一一匹配的插针323。插座32还设置有防误插机构321和外导体322。防误插机构321为与防误插机构311相匹配的突出部件。如图所示,防误插机构321和插孔323也以环形的形状排列。
在操作中,随着插针323插入到对应的插孔313中,具有突出插合基准面的防误插机构321也插入到防误插机构311中。一旦插座32的插针323与插头31的插孔313一一匹配、且防误插机构321也插入到内凹的防误插机构311中,插座32与插头31之间则不会相对于彼此转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套设在插座32外部的螺套327旋转至与插头31的内螺纹317接合,使得插座32与插头31紧固在一起。
图2为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5芯插拔连接器400。在图2中,中间的两个附图分别为插头41和插座42沿着各自的剖物线A-A的局部剖视图。如图所示,插头41设置有多个插孔413,每个插孔413例如为圆形凹槽,并分别单独置于一个环形插头绝缘体414中。每个插头绝缘体414外侧为外导体412。如图所示,在在插头41中还设置有内凹的防误插机构411,防误插机构411例如为内凹的孔或槽。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各插孔413以环形的形状排列,防误插机构411设置在插孔413形成的环形的中心位置。
插座42设置有多个和插头41的插孔413一一匹配的插针423。如图所示,插座42还设置有外导体422,和具有突出部件的防误插机构421。在操作中,随着插座的多个插针423分别插入到对应的插孔413中,防误插机构421也插入到内凹的防误插机构411。一旦插座42的插针423与插头41的插孔413一一匹配、且防误插机构421也插入到内凹的防误插机构411中,插座42与插头41之间则不会相对于彼此转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套设在插座42外部的螺套427旋转至与插头41的内螺纹417接合,使得插座42与插头41紧固在一起。
此外,如图所示,在插头41的壳体415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对准标识部件,在图2中示为416-1,416-2和416-3,以及在插座42的壳体425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对准标识部件,在图1中示为426-1,426-2和426-3。第一对准标识部件和第二对准标识部件在机械机构上相互匹配。例如,第一对准标识部件可以为凹槽和孔的结构,而第二对准标识部件可以为与凹槽和孔相匹配的突起部件或卡扣部件。通过在插头41和插座42的壳体外侧分别提供第一和第二对准标识部件,可容易地将插头41和插座42对准。此外,虽然在图2中分别示出了三个第一对准标识部件和第二对准标识部件,然而应该理解,可以设置其它更多或更少的对准标识部件。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插拔连接器500。插拔连接器500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插拔连接器300和插拔连接器400。在上文中已经对插拔连接器300和插拔连接器400做了具体描述,下面以连接器500在无线通信中的具体应用场景来对连接器500进行描述。
如图所示,针对分别具有9个端口的天线单元和RRU,在天线单元和RRU上可分别安装插座32和插座42,而插头31和插头41可分别与4芯和5芯射频线缆相连。具体地,插头31中的每个插孔在不与插座32对应的一端与射频线缆中的单芯导线电连接,插头41中的每个插孔在不与插座42相对的一侧与射频线缆中的单芯导线电连接。作为一种选择,还可将插头31,41安装到天线单元和RRU上,而在不与插头31,41对应的一端,插座32,42的每个插针与4芯或5芯射频线缆中的单芯导线电连接。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插拔连接器在能够发生的两种误插情况下,都能够保证不损坏对接端连接器。当根据第一实施例的4芯插头误插入根据第二实施例的5芯插座时(见图4),5芯插座中心的防误插机构421顶住4芯插头的端平面,以使得连接器的插座和插头不能够插合到位,也不能够旋合螺套。当第二实施例的5芯插头误插入第一实施例的4芯插座时(见图5),4芯插座的防误插机构顶住5芯插头的端平面,使得连接器的插座和插头不能够插合到位,也不能够旋合螺套。由于连接器的插座和插头误插时相接触的是两个较大的平面,因此不会损坏对接端的连接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插拔连接器,包括:
插座,具有多个插针;
插头,具有与所述多个插针一一对应的多个插孔,
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还设置有第一防误插机构,以及所述插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防误插机构匹配的第二防误插机构,其中,所述第一防误插机构为内凹的孔或槽,当所述多个插针插入到对应的插孔时,所述第二防误插机构插入到所述孔或槽中。
2.如权利要求1述的插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插针和所述第一防误插机构以环形配置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插头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插针以环形配置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插头中,所述第一防误插机构设置于所述插头的中心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包括4个或5个插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座的壳体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对准标识部件,在所述插头的壳体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对准标识部件相匹配的第二对准标识部件。
6.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插座,具有多个插针和第一防误插机构;
第一插头,具有多个和所述多个插针一一对应的插孔,并设置有第二防误插机构;
第二插座,具有多个插针和第三防误插机构;
第二插头,具有多个和所述第二插座的多个插针一一对应的插孔,并设置有第四防误插机构;
其中,当所述第一和第二插座的插针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和第二插头的对应插孔时,第一、第三防误插机构分别和所述第二、第四防误插机构配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座具有4个插针,所述第二插座具有5个插针。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座和所述第二插座不与所述插头对应的一端与无线网络系统中的天线单元电连接,以及所述第一插头和所述第二插头不与所述插座对应的一端与无线网络系统中的射频拉远单元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座和所述第二插座不与所述插头对应的一端与无线网络系统中的射频拉远单元电连接,以及所述第一插头和所述第二插头不与所述插头对应的一端与无线网络系统中的天线单元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座的多个插针和所述第一防误插机构以环形配置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插头中。
11.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座的多个插针以环形配置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插头中,所述第三防误插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插头的中心位置。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插座的壳体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对准标识部件,在所述第一插头的壳体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插座的对准标识部件相匹配的对准标识部件,以及在所述第二插头的壳体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插座的对准标识部件相匹配的对准标识部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926616U CN201717470U (zh) | 2010-05-17 | 2010-05-17 | 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926616U CN201717470U (zh) | 2010-05-17 | 2010-05-17 | 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717470U true CN201717470U (zh) | 2011-01-19 |
Family
ID=43463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192661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17470U (zh) | 2010-05-17 | 2010-05-17 | 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71747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93281A (zh) * | 2018-09-07 | 2019-01-11 | 杭州华普永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装置 |
-
2010
- 2010-05-17 CN CN2010201926616U patent/CN20171747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93281A (zh) * | 2018-09-07 | 2019-01-11 | 杭州华普永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63064C (zh) | 板对板密集安装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 |
CN202772376U (zh) | 连接器 | |
CN201247879Y (zh) | 板对板密集安装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 |
CN104022376B (zh) | 多联双向浮动板载射频同轴连接器 | |
CN102437477B (zh) | 一种可群插的高功率小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 |
CA2835171C (en) | Co-axial insertion-type connector | |
CN102751633A (zh) | 一种浮动结构的射频转接器 | |
CN202695898U (zh) | 一种浮动结构的射频转接器 | |
CN110416828B (zh) | 插座连接器 | |
CN109390820B (zh) | 一种集束射频同轴连接器 | |
TWI608674B (zh) | 信號轉接裝置及轉接器總成 | |
CN201754443U (zh) | 一种3芯高密度电源连接器 | |
CN203277888U (zh) | 一种可360°旋转的射频同轴电连接器 | |
CN101986472B (zh) | 插拔连接器及插头 | |
CN109586050B (zh) | 一种机械自动化设备的电气线缆连接器 | |
CN201717470U (zh) | 连接器 | |
TWI626804B (zh) | 轉接器總成及轉接器 | |
CN209766684U (zh) | 一种矩形印制板电连接器 | |
CN202534902U (zh) | 多端口射频连接器 | |
CN201667466U (zh) | 多路高频连接器 | |
CN203983619U (zh) | 浮动式插座连接器 | |
CN203277705U (zh) | 一种射频连接器 | |
CN202308687U (zh) | 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器插头及电连接器总成 | |
CN201877632U (zh) | 一种用于基站天线的插拔连接器及插拔连接器插座 | |
CN205509188U (zh) | 新型包胶式转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9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