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14615U - 一种泵送装置及其摆摇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泵送装置及其摆摇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14615U
CN201714615U CN2010202259272U CN201020225927U CN201714615U CN 201714615 U CN201714615 U CN 201714615U CN 2010202259272 U CN2010202259272 U CN 2010202259272U CN 201020225927 U CN201020225927 U CN 201020225927U CN 201714615 U CN201714615 U CN 2017146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ylinder
pendulum
valve oil
swing mechanism
rocking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2592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春光
刘云
黄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22592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146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146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1461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泵送装置摆摇机构和包括该摆摇机构的泵送装置。公开的泵送装置摆摇机构包括摇臂、两个油缸座和两个摆阀油缸,摇臂的旋转端可旋转地安装在料斗上,并与分配阀固定;两个摆阀油缸的外端分别与两个油缸座铰接相连,内端分别与摇臂的摆动端可旋转配合,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两个摆阀油缸与摇臂的摆动端分别形成的两条旋转轴线重合。由于两个旋转轴线重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摆摇机构能够使摆阀油缸的最大长度相对增加,进而能够在保证摆阀油缸连接可靠性的同时,使摆阀油缸的最小长度增加,使摆摇机构的启动力臂及启动力矩增加。

Description

一种泵送装置及其摆摇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送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泵送装置摆摇机构,还涉及到包括该摆摇机构的泵送装置,该泵送装置特别适用于泵送混凝土或其他与混凝土具有相似特性的粘稠物。 
背景技术
混凝土泵是当前应用广泛的混凝土机械之一,混凝土泵一般包括料斗,输送缸,分配阀和摆摇机构。料斗用于存放混凝土;分配阀能够在摆摇机构的驱动下进行状态转换,在预定第一时间内使输送缸与料斗相连通,混凝土泵进行吸料,在预定的第二时间内使输送缸与臂架系统的输送管相连通,混凝土泵进行泵料。通过多次吸料和泵料,混凝土泵能够向外以一定流量输出混凝土。 
请参考图1,该图是现有的一种典型的摆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该摆摇机构包括左油缸座11、左摆阀油缸12、摇臂13、右摆阀油缸14和右油缸座15。左摆阀油缸12和右摆阀油缸14的外端分别与左油缸座11和右油缸座15铰接,并分别形成左旋转轴线O4和右旋转轴线O5,左摆阀油缸12和右摆阀油缸14的内端分别与摇臂13上端铰接,并分别形成铰接轴线O2和O3,摇臂13下端可旋转地安装在料斗上,并与位于料斗内的分配阀(图中末示出)相连。摇臂13下端相对于料斗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轴线O1。在左摆阀油缸12收缩,右摆阀油缸14伸出时,驱动摇臂13向左偏斜,到达左极限位置,在左摆阀油缸2伸出,右摆阀油缸14收缩时,驱动摇臂13向右偏斜,到达右极限位置。摇臂13在左极限位置与右极限位置之间摆动过程中,驱动分配阀以O1为轴线旋转,进行换向动作,实现分配阀状态转换。目前,摆摇机构各铰接普遍采用球铰接,通过球铰接建立摆摇机构各旋转运动副,且铰接轴线O2与铰接轴线O3之间还存在预定的距离。 
在实际制造和安装过程中,由于铰接轴线O2与铰接轴线O3存在一定的距离,使得摆阀油缸在伸长时的最大长度受到很大的限制;又为了保证摆阀 油缸两端铰接相连的可靠性,为摆阀油缸两端的铰接头留出足够的空间,还需要使摆阀油缸在收缩时具有较小的最小长度,而这就造成了对摆阀油缸驱动能力的限制。 
请参考图2,该图是图1中摆摇机构的运动原理示意图。在左摆阀油缸12收缩,保持最小长度状态,右摆阀油缸14伸出,保持最大长度状态时,摇臂13位于左极限位置。此时,驱动摇臂13向右极限位置旋转时,相对于中心旋转轴线O1形成力臂L,该力臂称为启动力臂,启动力臂L与左摆阀油缸12的驱动力F形成启动力矩FL。从图示中可以看出,由于左摆阀油缸12最小长度较小,力臂L小于中心旋转轴线O1与铰接轴线O2之间的距离,这样就使左摆阀油缸12存在一定的力臂损失,导致摆摇机构的启动力矩较小;同样,在右极限位置,摆摇机构也存在启动力矩小的问题。 
在启动力矩较小的状况下,摆摇机构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分配阀不能很快启动,进而导致分配阀换向时间延长,使混凝土泵的等料时间延长,降低混凝土泵的泵料效率。 
其次,为了保证摆阀油缸具有足够的启动力矩,增加摆阀油缸的驱动力,需要使用缸径较大的摆阀油缸;而增加摆阀油缸的缸径,又会使得液压油充油量增加,这一方面会增加液压系统的负载,另一方面也需要较长的充油时间,进而又延长摆摇机构的启动时间。 
第三,尽管摆阀油缸启动时力矩小,但随着驱动摇臂的摆阀油缸伸长,其力臂逐渐增加;在换向的后期,驱动摇臂的摆阀油缸形成力矩会大于启动力矩;然而,后期力矩过大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较大冲击,产生较大的振动,对摆摇机构工作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第四,由于启动力矩较小,需要增大摆阀油缸的伸缩行程,这就需要增加两个油缸座之间的跨距来满足换向需求;两个油缸座之间的跨距增大会要求料斗加宽;这样就会增加料斗的重量,使泵送装置轮廓更大,给混凝土泵的调试、运输或转场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摆摇机构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 供一种泵送装置摆摇机构,以增加其启动力矩。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摆摇机构的泵送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泵送装置摆摇机构包括左摆阀油缸、右摆阀油缸、摇臂和两个油缸座,所述摇臂的旋转端可旋转地安装在料斗上;所述左摆阀油缸和右摆阀油缸的外端分别与两个油缸座铰接相连,内端分别与所述摇臂的摆动端可旋转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摆阀油缸和摇臂之间的旋转轴线与右摆阀油缸和摇臂之间的旋转轴线重合。 
优选的:所述左摆阀油缸和摇臂之间的旋转轴线与右摆阀油缸和摇臂之间的旋转轴线重合形成摆动旋转轴线,所述摇臂与料斗之间形成中心旋转轴线,所述左摆阀油缸和右摆阀油缸的外端与两个所述油缸座之间分别形成左旋转轴线和右旋转轴线;在摇臂处于左极限位置时,通过所述左旋转轴线和摆动旋转轴线的平面与通过中心旋转轴线和摆动旋转轴线的平面垂直;在摇臂处于右极限位置时,通过所述右旋转轴线和摆动旋转轴线的平面与通过中心旋转轴线和摆动旋转轴线的平面垂直。 
可选的:所述左摆阀油缸和右摆阀油缸的内端分别具有销轴,所述摇臂摆动端具有销孔,所述销轴与销孔可旋转配合。 
可选的:所述摇臂的摆动端具有驱动销轴,所述左摆阀油缸和右摆阀油缸的内端均与驱动销轴旋转配合。 
可选的:所述左摆阀油缸和右摆阀油缸的内端分别具有旋转连接部,所述旋转连接部具有与所述驱动销轴的外周面相配合的部分圆弧面。 
优选的:所述旋转连接部具有润滑槽,该润滑槽的一部分开口位于所述部分圆弧面上。 
可选的:所述左摆阀油缸和右摆阀油缸的内端分别具有旋转连接套,所述旋转连接套的内孔与所述驱动销轴的外周面相配合。 
可选的:在摆动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旋转连接套偏离其所在摆阀油缸的中心线,所述左摆阀油缸和右摆阀油缸的内端的旋转连接套偏离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旋转连接套具有润滑槽,该润滑槽的一部分开口位于所述旋转连接套的内孔壁面上。 
优选的:所述驱动销轴包括销轴杆和固定在销轴杆一端的法兰盘,所述销轴杆与所述摆动端的销孔配合,所述法兰盘与所述摆动端的端面相抵触;所述法兰盘还设置有贯穿法兰盘、中心线与驱动销轴的中心线平行的辅助螺纹孔。 
优选的:所述法兰盘通过紧固螺钉与摇臂固定,所述辅助螺纹孔的螺纹与紧固螺钉的螺纹具有相同的规格和尺寸。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泵送装置包括料斗、输送缸和分配阀,还包括上述任一种泵送装置摆摇机构,两个所述油缸座分别固定在料斗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泵送装置摆摇机构中,左摆阀油缸和摇臂之间的旋转轴线与右摆阀油缸和摇臂之间的旋转轴线重合;这样可以避免由于两条旋转轴线不重合对摆阀油缸最大长度的限制,使摆阀油缸具有更大的最大长度;进而可以在保证摆阀油缸连接可靠性的同时,使摆阀油缸的最小长度增加,使摆摇机构的启动力臂增加,增加摆摇机构的启动力矩。在摆摇机构的启动力矩增加的情况下,可以使摆摇机构很快启动,缩短分配阀的换向时间;还可以利用较小缸径的摆阀油缸驱动摇臂进行摆动,避免由于采用缸径较大的摆阀油缸而增加对液压系统造成的负载;还可以为减小两个油缸座之间的跨距提供前提,以减小料斗的宽度,减小料斗和摆摇机构的重量。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在摇臂处于左极限位置时,通过所述左旋转轴线和摆动旋转轴线的平面与通过中心旋转轴线和摆动旋转轴线的平面垂直;在摇臂处于右极限位置时,通过所述右旋转轴线和摆动旋转轴线的平面与通过中心旋转轴线和摆动旋转轴线的平面垂直。这样,在左极限位置或右极限位置,可以使摆摇机构的启动力臂达到最大,使摆摇机构的启动力矩达到最大;同时,随着驱动摇臂旋转的摆阀油缸的伸长,其驱动力矩逐渐减小,这样有利于减小换向后期的力矩,减轻对分配阀的冲击,减轻摆摇机构、分配阀及泵送装置的振动。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摆阀油缸内端分别具有旋转连接部,且旋转连 接部设置有与驱动销轴外周面配合的部分圆弧面,这样可以在保证驱动分配阀换向的同时,简化摆摇机构的结构。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两个摆阀油缸内端具有偏置的旋转连接套,两个旋转连接套相互补充,共同与驱动销轴可旋转配合;该技术方案提供的摆摇机构具有结构简单,轮廓较小、方便安装的优点。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还设置有开口位于驱动销轴与摆阀油缸之间旋转配合面的润滑槽;该技术方案能够保证驱动销轴与摆阀油缸之间旋转配合面的润滑效果。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销轴包括销轴杆和固定在销轴杆一端的法兰盘,所述销轴杆与所述摆动端的销孔配合,所述法兰盘与摇臂的摆动端相抵触;所述法兰盘还设置有贯穿法兰盘,中心线与驱动销轴的中心线平行的辅助螺纹孔。利用该技术方案提供的摆摇机构,在拆卸驱动销轴时,可以选择适合的螺钉旋入辅助螺纹中,依靠摇臂对该螺钉产生的反作用力,使驱动销轴从摇臂的销孔中滑出;这就使得该摆摇机构具有方便拆卸的特点。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使固定驱动销轴与摇臂的紧固螺钉的螺纹与辅助螺纹孔的螺纹具有相同的规定和尺寸;这样,在拆卸驱动销轴时,就可以利用紧固螺钉将驱动销轴拆下。利用摆摇机构的自有部件拆卸驱动销轴,可以使驱动销轴拆卸更加方便。 
由于提供的泵送装置摆摇机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括上述摆摇机构的泵送装置也具有相对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一种典型的摆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摆摇机构的运动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摆摇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摆摇机构中,摇臂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一中,驱动销轴的立体结构示意; 
图7是实施例一中,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摆摇机构的运动原理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一中的润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4中I-I部分放大图; 
图11是实施例一中,轴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摆摇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摆摇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摆摇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三中,摆阀油缸的活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摆阀油缸的活塞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包括图17所示活塞杆的摆摇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五提供的摆摇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实施例五中,摇臂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请参考图3和图4,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摆摇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摆摇机构包括两个油缸座1、左摆阀油缸21、右摆阀油缸22和摇臂3。以下对各部件的结构分别进行描述。 
摇臂3包括摇臂体304和驱动销轴303。 
请参考图5,图5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摆摇机构中,摇臂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摇臂体304上端为摆动端,下端为旋转端。摇臂体304的旋转端能够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料斗(图中未示出)上,其旋转轴线形成中心旋转轴线O1;同时,旋转端与分配阀(图中未示出)固定,以在旋转端绕中心旋转轴线O1旋转时,能够驱动分配阀进行换向。本例中,旋转端内形成内花键,该内花键能够与一个转动轴上的外花键相配合,该转动轴内端与分配阀固定,中间可旋转地安装在料斗上。摇臂体304的摆动端设置有两个销孔304-2。 摇臂体304两侧面还分别设置有油缸通道304-4,油缸通道304-4能够在摇臂体304摆动过程中,为下述的左摆阀油缸21和右摆阀油缸22提供足够的空间,避免左摆阀油缸21和右摆阀油缸22与摇臂体304之间产生干涉。 
请参考图6,该图是实施例一中,驱动销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驱动销轴303包括销轴杆303-1和与销轴杆303-1一端固定的法兰盘303-2,法兰盘303-2上面有多个通孔303-4和多个辅助螺纹孔303-3;多个通孔303-4和多个辅助螺纹孔303-3分别相对于销轴杆303-1的中心线均匀分布在法兰盘302-2的边缘部分。结合图3和图6,驱动销轴303的销轴杆303-1与两个销孔304-2相配合;并选用合适的紧固螺钉303-5穿过法兰盘303-2的通孔303-4将驱动销轴303固定在摇臂303的摆动端上,并使法兰盘303-2内端面与摇臂体304的端面相抵触。 
辅助螺纹孔303-3可以在拆卸驱动销轴303时起到辅助作用;在拆卸驱动销轴时,选择与螺纹孔303-3相匹配的螺钉旋入螺纹孔303-3中,依靠摇臂体304对该螺钉产生的反作用力,使驱动销轴303从摇臂体304的销孔304-2中滑出。本例中,螺纹孔303-3内的螺纹与紧固螺钉303-5的螺纹规格和尺寸相同,这样,在拆卸驱动销轴303时,可以将拆下的紧固螺钉303-5旋入螺纹孔303-4中,再利用摇臂体304对紧固螺钉303-5产生的反作用力,使驱动销轴303从摇臂体304的销孔304-2中滑出。利用摆摇机构自有部件拆卸驱动销轴303,可以使驱动销轴303拆卸更加方便。 
再参考图4,左摆阀油缸21包括球头端盖201、油缸体203、活塞202和内端密封204。球头端盖201具有一个凸起的球形头部。油缸体203形成该摆阀油缸的缸筒。 
请参考图7,该图是实施例一中,活塞的结构示意图。活塞202包括活塞体202-1、活塞杆202-2及旋转连接部202-3。活塞杆202-2连接活塞体202-1和旋转连接部202-3,使三者固定相连形成一个整体。旋转连接部202-3位于左摆阀油缸21的内端,具有部分圆弧面202-4。在部分圆弧面202-4上还开有润滑槽202-5,该润滑槽至少一部分开口位于部分圆弧面202-4上。再参考图4。活塞体202-1安装于油缸体203内,并将油缸体203内的空间分隔成有杆腔和无杆腔,前端密封204用于隔离有杆腔和外界,防止液压油泄露。 
右摆阀油缸22与左摆阀油缸21的结构相同,不再赘述。 
再参考图3和图4。油缸座1与料斗(图中未示出)固定,具有球窝面。右摆阀油缸22与左摆阀油缸21相对于摇臂体304对称设置;左侧的油缸座1的球窝面与左摆阀油缸的球头端盖201相配合,构成左球铰链运动副,右侧的油缸座1的球窝面与右摆阀油缸的球头端盖201相配合,构成右球铰链运动副。两个摆阀油缸的部分圆弧面202-4均与摇臂3的驱动销轴303的外周面相配合,两个部分圆弧面202-4分别从两侧包裹驱动销轴303;这样,左摆阀油缸21与摇臂3摆动端之间的旋转轴线就和右摆阀油缸22与摇臂3摆动端之间的旋转轴线重合在一起,形成摆动旋转轴线O6,且该摆动旋转轴线O6与驱动销轴303的中心线重合。同时,左球铰链运动副使左摆阀油缸21能够相对于左侧油缸座旋转,形成左旋转轴线O4,左球铰链运动副使右摆阀油缸22能够相对于右侧油缸座1旋转,形成右旋转轴线O5。 
实施例一提供和摆摇机构的工作原理是:在液压油的作用下,按照分配阀(如S管阀)的摆动要求,在左极限位置时,右摆阀油缸22收缩,左摆阀油缸21伸长,通过其旋转连接部202-3的部分圆弧面202-4将作用力传递给驱动销轴303,驱动销轴303通过摇臂体304上的销孔304-2将作用力传递给摇臂体304,使摇臂体304相对于中心旋转轴线O1旋转,向右极限位置摆动,并到达右极限位置;在右极限位置时,左摆阀油缸22收缩,右摆阀油缸21伸长时,摇臂体304相对于中心旋转轴线O1旋转,向右极限位置摆动;如此反复,可以使摇臂体304左右摆动。摇臂体304左右摆动带动分配阀左右摆动,使分配阀换向,实现分配阀状态的转换。 
利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泵送装置摆摇机构,由于两个摆阀油缸内端与摇臂体304旋转连接于一个驱动销轴303,两个摆阀油缸内端与摇臂体304之间形成的两条旋转轴线重合;这样就能够避免由于两条旋转轴线不重合而对两个摆阀油缸的最大长度的限制,使摆阀油缸具有更大的最大长度,进而可以在保证摆阀油缸连接可靠性的同时,使摆阀油缸的最小长度增加;这样,在左极限位置或右极限位置,就可以使摆摇机构的启动力臂增加,进而增加摆摇机构的启动力矩。在摆摇机构的启动力矩增加的情况下,可以使摆摇机构能够很快启动,缩短分配阀的换向时间;还可以利用较小缸径的摆阀油缸驱 动摇臂进行摆动,避免由于采用缸径较大的摆阀油缸而增加对液压系统造成的负载;还可以为减小两个油缸座之间的跨距提供前提,以减小料斗的宽度,减小料斗和摆摇机构的重量。 
如图8所示,该图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摆摇机构的运动原理示意图。为了更进一步增加极限位置的启动力矩,本例中,在摇臂处于左极限位置时,通过所述左旋转轴线O4和摆动旋转轴线O6的平面与通过中心旋转轴线O1和摆动旋转轴线O6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90度,即二者相互垂直;在摇臂处于右极限位置时,通过所述右旋转轴线O5和摆动旋转轴线O6的平面与通过中心旋转轴线O1和摆动旋转轴线O6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也为90度,即二者相互垂直。这样,左极限位置或右极限位置,可以使摆摇机构的启动力臂达到最大,使摆摇机构的启动力矩达到最大;同时,随着驱动摇臂旋转的摆阀油缸的伸长,其驱动力矩逐渐减小,这样有利于减小换向后期的力矩,减轻对分配阀造成的冲击,减轻摆摇机构、分配阀及泵送装置的振动。 
本例中,为了提高两摆阀油缸与驱动销轴之间的润滑性能,实施例一提供摆摇机构还包括润滑装置。请参考图9,该图是实施例一中的润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润滑装置为油杯301,该油杯301包括油杯盖301-1和油杯体301-2,油杯体301-2具有六方面301-3、外螺纹301-4和油嘴301-5;油杯盖301-1与油杯体301-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请参考图10,该图是图4中I-I部分放大图。结合图5,为了方便油杯301的安装,摇臂体304的销孔304-2上方还有一个安装润滑装置的螺纹孔304-5。油杯体301-2的外螺纹301-4与螺纹孔304-5相配合,使油杯301与摇臂体304固定,同时,长形的油嘴301-5伸入部分圆弧面202-4的润滑槽202-5中,以润滑驱动销轴303与旋转连接部203-3之间的配合面。由于油杯盖301-1与油杯体301-2之间通螺纹连接,通过旋转油杯盖301-1,就可以调整油杯盖301-1旋入的深度,改变油杯301中容纳润滑脂的空间;容纳润滑脂的空间改变可以迫使润滑脂通过的油嘴301-5到达驱动销轴303与旋转连接部203-3之间的配合面,为该配合面供给足够的润滑脂。 
如图10所示,摆阀油缸与驱动销轴303之间还设置有轴承302。请参考图11,该图是实施例一中,轴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轴承302的外圆柱面上 具有若干油槽302-1,该油槽302-1能够便于轴承302与部分圆弧面202-4配合面之间润滑油的流动,使润滑油能直接润滑的面积增加,提高润滑效果。油槽302-1的设置可以根据润滑需要及摆摇机构的具体结构进行相应的设置。 
请参考图12和图13,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摆摇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所示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左摆阀油缸21外端为销孔端盖201A,销孔端盖201A外具有一销孔。油缸座1也设置有销孔。连接销轴101穿过油缸座1和油缸端盖201A的销孔,使左摆阀油缸21与左侧油缸座1形成轴铰接,连接销轴101的中心线形成左旋转轴线O4。同样,右摆阀油缸22与右侧的油缸座1之间采用相同的方式连接,形成右旋转轴线O5。 
可以理解,摆阀油缸与油缸座1之间还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比如说,可以设置与油缸座固定的轴,并使摆阀油缸外端与该轴可旋转连接,也可以设置与摆阀油缸外端固定的轴,并使油缸座与该轴可旋转连接,等等;在能够形成旋转轴线的前提下,各种连接方式均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请参考图14、图15和图16,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摆摇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摆摇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6是实施例三中,摆阀油缸的活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与实施例一提供的摆摇机构的结构相比,实施例三提供的摆摇机构的区别在于,摆阀油缸的活塞结构不同。实施例三中,活塞202伸出油缸体203的端部分设置有旋转连接套202A-3,旋转连接套202A-3具有内孔;该内孔与驱动销轴303的外周面相配合;同样,左摆阀油缸21和右摆阀油缸22左右对称设置。在摆动旋转轴线O6延伸方向上,旋转连接套202A-3长度小于其所在摆阀油缸的活塞杆202-2的直径,且偏离其所在摆阀油缸活塞杆202-2的中心线,即偏离该摆阀油缸的中心线;左摆阀油缸21和右摆阀油缸22的内端的旋转连接套202A-3偏离方向相反;这样,两个旋转连接套202A-3能够互相补充,相对端面相贴合,并与摇臂3摆动端同时可旋转连接。同样,左摆阀油缸21和右摆阀油缸22的内端分别与摇臂3摆动端形成的两条旋转轴线重合在一起。该结构的益处是:两个摆阀油缸的旋转连接套202A-3分 别向相反的方向偏离,并相互补充,可以使两个摆阀油缸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上,进而保持摇臂3的受力平衡,提高摆摇机构的工作稳定性;还可以减小在驱动销轴303中心线方向摆摇机构的轮廓尺寸,简化摆摇机构的结构,减轻摆摇机构的重量。 
如图16所示,为了提高保证润滑效果,旋转连接套上还设置有润滑槽202-5,该润滑槽与实施例一中的润滑槽功能相同,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也可以将摆阀油缸的旋转连接套202A-3设置为不偏离的结构。如图17和18所示,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摆阀油缸的活塞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8是包括图17所示活塞杆的摆摇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实施例四提供摆摇机构中,两个摆阀油缸的中心线错开,分别位于相互平行、且具有一定距离的两个平面上。该实施例提供的摆摇机构也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其具体结构和功能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9和图20,图19是本实用新型五提供的摆摇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0是实施例五中,摇臂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四相比,实施五的区别在于,摇臂体304具有中间支承肋304-6,中间支承肋304-6设置与驱动销轴303配合的销孔304-2,驱动销轴303两端分别伸出中间支承肋304-6的两侧,摆阀油缸的旋转连接套202A-3分别驱动销轴303两端旋转配合,两个旋转连接套202A-3侧面中间支承肋304-6的两侧面贴合。该实施例中,左摆阀油缸21和右摆阀油缸22的内端分别与摇臂3摆动端形成的两条旋转轴线也重合在一起,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根据上述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使两个摆阀油缸与摇臂摆动端形成两条旋转轴线重合还可以有其他方式,比如,使左摆阀油缸21和右摆阀油缸22的内端分别具有销轴,使摇臂3的摆动端具有销孔,并使销轴与销孔可旋转配合,或者使左摆阀油缸21和右摆阀油缸22的内端可旋转相连,再使二者共同与摇臂3可旋转相连,等等。 
在提供上述泵送装置摆摇机构的基础上,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摆摇机构的泵送装置,该泵送装置包括料斗、输送缸和分配阀,还包括上述任一种的泵送装置摆摇机构,两个所述油缸座分别固定在料斗上。泵送装置可以是泵送混凝土的混凝土泵,也可以是用于泵送粘液、灰渣、泥浆或其他粘稠物 料的泵送装置。由于摆摇机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括上述摆摇机构的泵送装置了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泵送装置摆摇机构,包括左摆阀油缸(21)、右摆阀油缸(22)、摇臂(3)和两个油缸座(1),所述摇臂(3)的旋转端可旋转地安装在料斗上;所述左摆阀油缸(21)和右摆阀油缸(22)的外端分别与两个油缸座(1)铰接相连,内端分别与所述摇臂(3)的摆动端可旋转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摆阀油缸(21)和摇臂(3)之间的旋转轴线与右摆阀油缸(22)和摇臂(3)之间的旋转轴线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送装置摆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摆阀油缸(21)和摇臂(3)之间的旋转轴线与右摆阀油缸(22)和摇臂(3)之间的旋转轴线重合形成摆动旋转轴线(O6),所述摇臂(3)与料斗之间形成中心旋转轴线,所述左摆阀油缸(21)和右摆阀油缸(22)的外端与两个所述油缸座(1)之间分别形成左旋转轴线(O4)和右旋转轴线(O5);在摇臂(3)处于左极限位置时,通过所述左旋转轴线(O4)和摆动旋转轴线(O6)的平面与通过中心旋转轴线(O1)和摆动旋转轴线(O6)的平面垂直;在摇臂(3)处于右极限位置时,通过所述右旋转轴线(O5)和摆动旋转轴线(O6)的平面与通过中心旋转轴线(O1)和摆动旋转轴线(O6)的平面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送装置摆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摆阀油缸(21)和右摆阀油缸(22)的内端分别具有销轴,所述摇臂(3)摆动端具有销孔,所述销轴与销孔可旋转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送装置摆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3)的摆动端具有驱动销轴(303),所述左摆阀油缸(21)和右摆阀油缸(22)的内端均与驱动销轴(303)旋转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送装置摆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摆阀油缸(21)和右摆阀油缸(22)的内端分别具有旋转连接部(202-3),所述旋转连接部(202-3)具有与所述驱动销轴(303)的外周面相配合的部分圆弧面(20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泵送装置摆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连接部(202-3)具有润滑槽(202-5),该润滑槽(202-5)的一部分开口位于所述部分圆弧面(202-4)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送装置摆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摆阀油缸(21)和右摆阀油缸(22)的内端分别具有旋转连接套(202A-3),所述旋转连接套(202A-3)的内孔与所述驱动销轴(303)的外周面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泵送装置摆摇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摆动旋转轴线(O6)的延伸方向上,所述旋转连接套(202A-3)偏离其所在摆阀油缸的中心线,所述左摆阀油缸(21)和右摆阀油缸(22)的内端的旋转连接套(202A-3)偏离方向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泵送装置摆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连接套(202A-3)具有润滑槽(202-5),该润滑槽(202-5)的一部分开口位于所述旋转连接套(202A-3)的内孔壁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权利要求9任一项所述的泵送装置摆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销轴(303)包括销轴杆(303-1)和固定在销轴杆(303-1)一端的法兰盘(303-2),所述销轴杆(303-1)与所述摆动端的销孔配合,所述法兰盘(303-2)与所述摆动端的端面相抵触;所述法兰盘(303-2)还设置有贯穿法兰盘(303-2)、中心线与驱动销轴(303)的中心线平行的辅助螺纹孔(303-3)。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泵送装置摆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盘(303-2)通过紧固螺钉(303-5)与摇臂(3)固定,所述辅助螺纹孔(303-3)的螺纹与紧固螺钉(303-5)的螺纹具有相同的规格和尺寸。
12.一种泵送装置,包括料斗、输送缸和分配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1任一项所述的泵送装置摆摇机构,两个所述油缸座(1)分别固定在料斗上。 
CN2010202259272U 2010-06-10 2010-06-10 一种泵送装置及其摆摇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146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259272U CN201714615U (zh) 2010-06-10 2010-06-10 一种泵送装置及其摆摇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259272U CN201714615U (zh) 2010-06-10 2010-06-10 一种泵送装置及其摆摇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14615U true CN201714615U (zh) 2011-01-19

Family

ID=43460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25927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14615U (zh) 2010-06-10 2010-06-10 一种泵送装置及其摆摇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146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8304A (zh) * 2012-01-10 2012-06-27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摇臂结构、摆摇机构、泵送系统及工程机械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8304A (zh) * 2012-01-10 2012-06-27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摇臂结构、摆摇机构、泵送系统及工程机械
WO2013104157A1 (zh) * 2012-01-10 2013-07-18 湖南三一智能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摇臂结构、摆摇机构、泵送系统及工程机械
CN102518304B (zh) * 2012-01-10 2014-01-15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摇臂结构、摆摇机构、泵送系统及工程机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1007622A1 (ja) 複リンク式ピストン-クランク機構を備えた内燃機関のクランクシャフト及び内燃機関の複リンク式ピストン-クランク機構
JP2004116434A (ja) レシプロ式可変圧縮比機関
CN201714615U (zh) 一种泵送装置及其摆摇机构
CN201531409U (zh) 一种超高强度插接式螺杆泵专用抽油杆
CN206458199U (zh) 一种润滑铰链
RU2633052C1 (ru) Подшипников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CN1590716A (zh) 摇臂轴
US20090217901A1 (en) Driving Mechanism of a Crankless Engine
CN110159426B (zh) 发动机的装配方法以及发动机
CN110395373A (zh) 带辅助伺服油缸的配油器
CN110617268A (zh) 一种发动机曲轴及车辆
CN206824049U (zh) 自旋转喷头
CN201074638Y (zh) 通用汽油机曲轴
CN210122986U (zh) 下连杆及具有其的发动机
CN108240369A (zh) 铰接油缸杆头
CN210003388U (zh) 下连杆及具有其的发动机
CN110284966B (zh) 下连杆及具有其的发动机
CN207795489U (zh) 一种风电回转支承集油瓶
CN220929901U (zh) 一种高紧固抗耐磨阀杆螺母
CN201538651U (zh) 一种竖井单绳钢丝绳扭力消除装置
CN201439777U (zh) 双轴摆线液压马达
CN2566005Y (zh) 燃机燃气发生器用放气活门
CN219888117U (zh) 高效润滑凸轮轴
CN106628080B (zh) 一种桨叶变距用装置
CN220816123U (zh) 一种可旋转的液压油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NYI HEAVY INDUSTR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50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502

Address after: 410100 Changsh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nan City, the 31 industrial city

Patentee after: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410100 Changsh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nan City, the 31 industrial city

Patentee before: Sanyi Heavy Industry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9

Termination date: 201706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