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04110U - 磁活化与膜生物反应器相配合的污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磁活化与膜生物反应器相配合的污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04110U
CN201704110U CN200920262329XU CN200920262329U CN201704110U CN 201704110 U CN201704110 U CN 201704110U CN 200920262329X U CN200920262329X U CN 200920262329XU CN 200920262329 U CN200920262329 U CN 200920262329U CN 201704110 U CN201704110 U CN 2017041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sewage
water
membrane bioreactor
divid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26232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新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lear sky blu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李新芬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李新芬 filed Critical 李新芬
Priority to CN20092026232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041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041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0411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活化与膜生物反应器相配合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进水管道、进水管道阀门、膜生物反应器和净水出水管道,以及出水管道阀门和抽水泵;工业或生活污/废水由进水管道经进水管道阀门控制后进入膜生物反应器内经过处理后,再从出水管道由抽水泵抽出被再次循环利用或排放;在进水管道阀门之前的污/废水流经途中,设有强磁二级过滤集排污装置。该污水处理系统采用磁活化水处理以配合膜生物反应器,使污水在进入膜生物反应器之前,已经预先被强磁活化处理并二级过滤,使水分子活性增强,有效增强和保持生物膜的水通量,避免膜生物的堵塞现象,延长膜生物反应器的使用寿命,并且适合各种不同水质的污/废水的水处理。

Description

磁活化与膜生物反应器相配合的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本  实用新型涉及废水或污水的多级处理,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磁场处理与生物处理相配合的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简称MBR)是高效膜分离技术与活性污泥法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它不仅可在生物反应池内维持高浓度的微生物量,提高处理装置的容积负荷,节省占地面积,而且能高效的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可以直接回用的稳定出水。此外,由于膜的高效截留作用,微生物被完全截留在生物反应器中,实现水力停留时间与污泥停留时间的彻底分离,消除了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污泥膨胀问题。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是将膜组件放置在生物反应器内部,利用膜生物反应器内大量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对污染物进行高效降解处理。出水采用负压操作,即利用泵的抽吸作用使生物处理的水从膜中心通道排出,以实现膜组件对泥水的分离。
现有技术中,主要的MBR膜组件有中空纤维膜和平板膜两种。由于被处理的污/废水的水质不同,水内含杂物或杂质的成分多样,单纯采用膜生物反应器进行水处理时,不论膜组件是利用中空纤维膜还是平板膜,时间长都容易产生堵塞、水通量下降等问题,存在使用寿命不长且后期水处理效果欠佳等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磁活化与膜生物反应器相配合的污水处理系统,该污水处理系统采用磁活化水处理以配合膜生物反应器,使污水在进入膜生物反应器之前,已经预先被强磁活化处理并二级过滤,使水分子团变小而活性增强,从而有效增强和保持生物膜的水通量,避免了膜生物的堵塞现象,提高了膜生物反应器的水处理质量,延长了膜生物反应器的使用寿命,并且适合各种不同水质的污/废水的水处理。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可以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设计、使用一种磁活化与膜生物反应器相配合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进水管道、进水管道阀门、膜生物反应器和净水出水管道,以及出水管道阀门和抽水泵;工业或生活污/废水由进水管道经进水管道阀门控制后进入所述膜生物反应器内经过处理后,再从出水管道由抽水泵抽出被再次循环利用或排放;在所述进水管道阀门之前的污/废水流经途中,设有强磁二级过滤集排污装置;使污/废水在进入膜生物反应器之间经过磁活化和过滤处理;所述强磁二级过滤集排污装置采用标准螺纹连接或法兰连接的方式串接于污水进水管道途中,包括圆桶形壳体和可拆卸地盖装在所述壳体上方的盖板;所述壳体内沿径向横置有一隔板而将壳体内部分成上、下两个腔室,上腔室为净化腔,下腔室为集污腔;所述净化腔的壳体壁上,对称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该进水管和出水管的中心轴线同轴、并与壳体的中心轴线相垂直;所述净化腔内、所述盖板内表面上,固定有第一组合磁路磁力构件,该第一组合磁路磁力构件为圆柱形,其外套有不锈钢圆筒;除隔板与壳体内壁的固定处是密闭之外,所述隔板的圆周面与壳体内壁之间留有环形间隙;所述净化腔内,还设有圆筒形过滤网,该过滤网上端固定在所述盖板内表面上,过滤网的下端固定在所述隔板上并将整隔板包围;所述进水管借助连接件直接与过滤网内部连通,而出水管不与过滤网内部连通;所述隔板中央开有圆孔,所述集污腔内有排污管,该排污管的上端插入所述圆孔内而将净化腔与排污腔连通,所述排污管上还套装有圆筒形的第二组合磁路磁力构件,该第二组合磁路磁力构件外表面也封装有不锈钢圆筒;所述隔板的圆周面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内安置有环形的回水滤网;所述集污腔的下部壳体壁上,开设联接有排污阀的排污口;所述第一组合磁路磁力构件和第二组合磁路磁力构件的磁场方向均与经过它们的水流方向正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强磁二级过滤集排污装置之前的污/废水流经途中,还设有内通式强磁活化装置;所述内通式强磁活化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强磁活化器,该强磁活化器安装在需被磁化的设备或管路上;所述强磁活化器包括敞口型外壳,外壳内的下部放置有导磁部件,该导磁部件的上面对称放置有第一永磁部件和第二永磁部件,该两永磁部件之间设有隔磁部件,并且,该两永磁部件的磁极相对倒转,即其中一个为N极向上而另一为S极向上;所述第一永磁部件和第二永磁部件的上面分别又放置第一聚磁工作部件和第二聚磁工作部件,该两聚磁工作部件之间留有空隙,且两聚磁工作部件的上表面对称形成聚磁工作面同时也是强磁活化器的安装表面,所述聚磁工作面与被磁化设备或管路上的安装位置的几何形状相吻合。
所述聚磁工作面为柱面、球面、平面、锥面或阿基米德螺旋面。
所述第一永磁部件和第二永磁部件的磁性强度相似等,两者的形状尺寸和材质完全相同,同为长方体或正方体;所述第一聚磁工作部件和第二聚磁工作部件的形状和材质也完全相同。
所述强磁活化器可单独安装或多个一起安装;当在管道上多个强磁活化器一起安装时,多个所述强磁活化器必须均匀分布安装在同一圆周线上。
所述圆筒形过滤网的直径为0.05-1米,滤网目数为12-3000目,所述回水滤网的滤网目数大于所述圆筒形过滤网的滤网目数。
所述隔板的圆周面与壳体内壁之间留有环形间隙的分流水流量小于进水管流量的五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磁二级过滤集排污装置,采用标准螺纹连接或法兰连接的方式串接于污水进水管道途中,用于对进入膜生物反应器内的污/废水预先进行磁活化处理;包括圆桶形壳体和可拆卸地盖装在所述壳体上方的盖板;所述壳体内沿径向横置有一隔板而将壳体内部分成上、下两个腔室,上腔室为净化腔,下腔室为集污腔;所述净化腔的壳体壁上,对称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该进水管和出水管的中心轴线同轴、并与壳体的中心轴线相垂直;所述净化腔内、所述盖板内表面上,固定有第一组合磁路磁力构件,该第一组合磁路磁力构件为圆柱形,其外套有不锈钢圆筒;除隔板与壳体内壁的固定处是密闭之外,所述隔板的圆周面与壳体内壁之间留有环形间隙;所述净化腔内,还设有圆筒形过滤网,该过滤网上端固定在所述盖板内表面上,过滤网的下端固定在所述隔板上并将整隔板包围;所述进水管借助连接件直接与过滤网内部连通,而出水管不与过滤网内部连通;所述隔板中央开有圆孔,所述集污腔内有排污管,该排污管的上端插入所述圆孔内而将净化腔与排污腔连通,所述排污管上还套装有圆筒形的第二组合磁路磁力构件;所述隔板的圆周面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内安置有环形的回水滤网;所述集污腔的下部壳体壁上,开有联接有排污阀的排污口;所述第一组合磁路磁力构件和第二组合磁路磁力构件的磁场方向均与经过它们的水流方向正交。
所述圆筒形过滤网的直径为0.05-1米,滤网目数为12-3000目,所述回水滤网的滤网目数大于所述圆筒形过滤网的滤网目数。
所述排污口的排污阀为手动阀或电磁阀,排污口的流量小于所述进水管流量的五分之一;所述隔板的圆周面与壳体内壁之间留有环形间隙的分流水流量小于进水管流量的五分之一。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磁活化与膜生物反应器相配合的污水处理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1.采用强磁活化与膜生物技术相配合的方式进行污水处理,使两种技术实现优化升级配合,优势互补,有效提高水处理效率和效果;2.污水在进入膜生物反应器之间,已经过至少两次强磁活化和两次过滤处理,水的活性本大大增强,水质得到改善,因此有效增强和保持生物膜的水通量,避免了膜生物的堵塞现象,提高了膜生物反应器的水处理质量,延长了膜生物反应器的使用寿命,并且适合各种不同水质的污/废水的水处理;3.强磁二级过滤集排污装置采用组合磁路和二级过滤结构,实现对水的强磁活化,通过产生多种超氧物质以杀菌灭藻,降低水分子的缔合度来增加水的活性,连续过滤而不产生堵塞,且能自行排污,使污水进入膜生物反应器前得到很好的前级处理,提高膜生物水处理质量,延长生物膜的寿命,并能有效防止溶质浓度持续增高而防垢,防止微生物藻类孳生以致管道堵塞;4.内通式强磁活化装置的各强磁活化器的独特结构和安装方式,使磁路损耗降到最低,聚磁工作面磁场聚磁效果大大提高,磁化能力强,并且,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它们都安装在设备或管道的外壁上,不用保养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磁活化与膜生物反应器相配合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水流方向;
图2是所述磁活化与膜生物反应器相配合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强磁活化器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A向剖视示意图;
图4是多个所述强磁活化器安装在管道上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水流方向;
图5是图4中的B-B向剖视示意图;
图6是所述磁活化与膜生物反应器相配合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强磁二级过滤集排污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水流方向;
图7是图6中的C-C向剖视示意图,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水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之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与导体切割磁力线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一样,水溶液垂直磁场方向运动时也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强磁水处理技术也是基于这一原理。水属极性分子,两个氢原子呈104.5°张力与一个氧原子结合,氧原子一端显负电性,对邻近水分子的氢原子有吸引作用,正是这个作用把水分子连成一团,在15℃一个大气压下,水分子团的分子数约为40个。水所表现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如它的冰点、沸点、蒸汽压、表面张力、导热系数,以及水对其他物质的溶解力,渗透力等等都与此有关系。如果对流动的水,从垂直方向,引入磁场的影响,情况就改变了,水分子的显正、负电性质的两端受到磁场的作用力,水分子原来的形态会发生歧变化,分子间作用力也被弱化,水分子团也因此变小成更自由的分子团。水原来的物理化学性质也相应改变了。溶液中的电解质的电离产物-阴离子和阳离子,会受到方向相反的磁场作用力而疏远,离子与小水分子团之间的水合作用却得到加强。当水和其它流体流经磁场作切割磁力线运动时,其带电离子或极性分子都会受到洛仑兹力的作用。对离子而言,阴阳离子反向运动,其析晶概率下降,水合,水化程度增强,离子原有物理化学活性也相应减弱,这一结果对弱化重金属离子的毒害作用很有好处;对极性分子而言,分子间的作用力(范德华力)的弱化,使分子团被打散变小而具有更高的活性。以水分子为例,其分子团由原来20-40个分子的缔合态下降到小于10个分子的缔合态,水分子的活力也增强了数十倍,其相应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表面张力、溶解力、渗透力、热传导力等性质都有显著的改变。
基于上述磁活化水处理技术原理和膜生物水处理技术原理,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磁活化与膜生物反应器相配合的污水处理系统,采用磁活化技术与膜生物反应器相配合的方式,如图1所示,包括污水进水管道100、进水管道阀门200、膜生物反应器500和净水出水管道600,以及出水管道阀门700和抽水泵800;工业或生活污/废水由进水管道100经进水管道阀门200控制后进入所述膜生物反应器500内经过处理后,再从出水管道600由抽水泵800抽出被再次循环利用或排放;在所述进水管道阀门200之前的污/废水流经途中,按水流方向先后设有内通式强磁活化装置300和强磁二级过滤集排污装置400;使污/废水在进入膜生物反应器500之间经过磁活化和过滤处理。
所述内通式强磁活化装置300包括至少一个强磁活化器310,该强磁活化器310安装在需被磁化的设备或管路上;所述强磁活化器310可单独安装或多个一起安装;当在管道上多个强磁活化器310一起安装时,多个所述强磁活化器310必须均匀分布安装在同一圆周线上,如图4和图5所示,图中示意图出进水管道100壁上均匀安装有6个强磁活化器310的情形。
如图2、3所示,所述强磁活化器310包括敞口型外壳311,外壳311内的下部放置有导磁部件312,该导磁部件312的上面对称放置有第一永磁部件313和第二永磁部件314,该两永磁部件313、314之间设有隔磁部件315,并且,该两永磁部件313、314的磁极相对倒转,即其中一个为N极向上而另一为S极向上;所述第一永磁部件313和第二永磁部件314的上面分别又放置第一聚磁工作部件316和第二聚磁工作部件317,该两聚磁工作部件316、317之间留有空隙,且两聚磁工作部件316、317的上表面对称形成聚磁工作面318同时也是强磁活化器的安装表面;所述聚磁工作面318与被磁化设备或管路上的安装位置的几何形状相吻合,可根据安装位置的具体情况设计成柱面、球面、平面、锥面或阿基米德螺旋面;所述第一永磁部件313和第二永磁部件314的磁性强度相似等,两者的形状尺寸和材质完全相同,同为长方体或正方体;所述第一聚磁工作部件316和第二聚磁工作部件317的形状和材质也完全相同。
通过上述独特的结构,两个聚磁工作部件316和317的上表面分别得到两个不同的磁极:一个是N极,另一个是S极。这种独特结构及安装方式使磁路损耗降到了最低,其工作面磁场聚磁效果大大提高,磁场强度达20000高斯以上,最高可接近30000高斯,磁化能力大大提高。根据被磁化系统不同的使用要求,所述强磁活化器310可以直接安装在被磁化系统(设备或管路)外表面,也可以把被磁化系统放在所述强磁活化器310聚磁工作面上。在被磁化系统(设备和管路)外表面安装时,因安装部位的材料不同,对铁磁性材料可以靠磁场的吸引力,使所述强磁活化器310紧紧吸附在上面,否则也可以用夹具固定。
如图6、7所示,所述强磁二级过滤集排污装置400采用标准螺纹连接或法兰连接的方式串接于污水进水管道100途中,包括圆桶形壳体401和可拆卸地盖装在所述壳体401上方的盖板402,所述壳体401的横截面直径为0.076-2.5米;所述壳体401内沿径向横置有一隔板403而将壳体401内部分成上、下两个腔室404和405,上腔室404为净化腔404,下腔室405为集污腔405;所述净化腔404的壳体壁上,对称连通有进水管406和出水管407(进水管406和出水管407采用标准螺纹连接或法兰连接的方式串接于污水进水管道100途中),该进水管406和出水管407的中心轴线同轴、并与壳体401的中心轴线相垂直,且两者的管径一致,管径范围为0.018-2米;所述净化腔404内、所述盖板402内表面上,固定有第一组合磁路磁力构件408,该第一组合磁路磁力构件408为圆柱形,其外套有不锈钢圆筒409;除隔板403与壳体401内壁的固定处是密闭之外,所述隔板403的圆周面与壳体401内壁之间留有环形间隙410;所述净化腔404内,还设有圆筒形过滤网411,该过滤网411上端固定在所述盖板402内表面上,过滤网411的下端固定在所述隔板403上并将整隔板包围;所述进水管406借助连接件直接与过滤网411内部连通,而出水管407不与过滤网411内部连通;所述隔板403中央开有圆孔412,所述集污腔405内有排污管413,该排污管413采用不锈钢材质,管径为1-50厘米,所述排污管413的上端插入所述圆孔412内而将净化腔404与集污腔405连通,所述排污管413上还套装有圆筒形的第二组合磁路磁力构件414,该第二组合磁路磁力构件415外表面也封装有不锈钢圆筒419;所述隔板403的圆周面与壳体401内壁之间的间隙410内安置有环形的回水滤网416;所述集污腔405的下部壳体壁上,开设联接有排污阀417的排污口418;所述第一组合磁路磁力构件408和第二组合磁路磁力构件414的磁场方向均与经过它们的水流方向正交,它们的工作面为磁路开路或磁路闭路,表面磁场长度为3000-8000高斯。
所述圆筒形过滤网411的直径为0.05-1米,滤网目数为12-3000目,所述回水滤网416的滤网目数大于所述圆筒形过滤网的滤网目数。所述排污口418的排污阀417为手动阀或电磁阀,排污口418的流量小于所述进水管406流量的五分之一。所述隔板403的圆周面与壳体401内壁之间留有环形间隙410的分流水流量小于进水管406流量的五分之一。
所述集污腔405具备两个功能:
a:截流由圆筒形过滤网411流入集污腔405的水中悬浮物,并确保悬浮物不再返流到过滤网411内,即保证过滤网411长期使用不被堵塞;
b:流入集污腔405内的浑水经回水滤网416二次滤清后再流到出水口与圆筒形过滤网411的滤清水汇聚一起流出。
以在污水进水管道上均匀安装多个强磁活化器310(例如图4、5中所示的安装6个)为例,结合参照图1至图7所示,说明本实用新型磁活化与膜生物反应器相配合的污水处理系统的水处理过程:工业或生活污/废水经由装有内通式强磁活化装置300的污水进水管道100的管段时,由于强磁活化器310均匀安装在管道外部,其定向磁场会穿过设备外壁,在管道内部形成一个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恒定磁场,当具有一定电导率的流体流经该磁场时,垂直90度切割磁力线而形成法拉第发电机,这时被管道外壁如同发电机的定子形成负电极,流体形成正电极,靠流体切割磁力线时其动力能源转化成法拉第发电机电能,使管壁呈负电性,而流体呈正电性,在管道保持良好接地情况下,管壁呈阴极保护状态;污/废水流经该磁场时,会被定向永磁磁场磁化。污/废水经过一次磁性活化处理后,进入所述强磁二级过滤集排污装置400再次进行磁活化处理和二次过滤,最后再进入膜生物反应器500内予以处理。膜生物反应器的工作原理和流程属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强磁二级过滤集排污装置400的结构特点,使之能自动完成集污功能而不影响主回路的流量;并且,当阀门断开了强磁二级过滤集排污装置400与主回路的水流通道,即可打开盖板402在循环水不停止运作的情况下,快速清洗维护,也可在正常运转时,控制排污口418的排污阀417小量排放集污腔内的污物,耗水很小。
一种强磁二级过滤集排污装置400,采用标准螺纹连接或法兰连接的方式串接于污水进水管道100途中,用于对进入膜生物反应器内的污/废水预先进行磁活化处理;如图6、7所示,包括圆桶形壳体401和可拆卸地盖装在所述壳体401上方的盖板402,所述壳体401的横截面直径为0.076-2.5米;所述壳体401内沿径向横置有一隔板403而将壳体401内部分成上、下两个腔室404和405,上腔室404为净化腔404,下腔室405为集污腔405;所述净化腔404的壳体壁上,对称连通有进水管406和出水管407(进水管406和出水管407采用标准螺纹连接或法兰连接的方式串接于污水进水管道100途中),该进水管406和出水管407的中心轴线同轴、并与壳体401的中心轴线相垂直,且两者的管径一致,管径范围为0.018-2米;所述净化腔404内、所述盖板402内表面上,固定有第一组合磁路磁力构件408,该第一组合磁路磁力构件408为圆柱形,其外套有不锈钢圆筒409;除隔板403与壳体401内壁的固定处是密闭之外,所述隔板403的圆周面与壳体401内壁之间留有环形间隙410;所述净化腔404内,还设有圆筒形过滤网411,该过滤网411上端固定在所述盖板402内表面上,过滤网411的下端固定在所述隔板403上并将整隔板包围;所述进水管406借助连接件直接与过滤网411内部连通,而出水管407不与过滤网411内部连通;所述隔板403中央开有圆孔412,所述集污腔405内有排污管413,该排污管413采用不锈钢材质,管径为1-50厘米,所述排污管413的上端插入所述圆孔412内而将净化腔404与集污腔405连通,所述排污管413上还套装有圆筒形的第二组合磁路磁力构件414,该第二组合磁路磁力构件415外表面也封装有不锈钢圆筒415;所述隔板403的圆周面与壳体401内壁之间的间隙410内安置有环形的回水滤网416;所述集污腔405的下部壳体壁上,开设联接有排污阀417的排污口418;所述第一组合磁路磁力构件408和第二组合磁路磁力构件414的磁场方向均与经过它们的水流方向正交,它们的工作面为磁路开路或磁路闭路,表面磁场长度为3000-8000高斯。
所述圆筒形过滤网411的直径为0.05-1米,滤网目数为12-3000目,所述回水滤网416的滤网目数大于所述圆筒形过滤网的滤网目数。所述排污口418的排污阀417为手动阀或电磁阀,排污口418的流量小于所述进水管406流量的五分之一。所述隔板403的圆周面与壳体401内壁之间留有环形间隙410的分流水流量小于进水管406流量的五分之一。

Claims (10)

1.一种磁活化与膜生物反应器相配合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进水管道、进水管道阀门、膜生物反应器和净水出水管道,以及出水管道阀门和抽水泵;工业或生活污/废水由进水管道经进水管道阀门控制后进入所述膜生物反应器内经过处理后,再从出水管道由抽水泵抽出被再次循环利用或排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进水管道阀门之前的污/废水流经途中,设有强磁二级过滤集排污装置;使污/废水在进入膜生物反应器之间经过磁活化和过滤处理;
所述强磁二级过滤集排污装置采用标准螺纹连接或法兰连接的方式串接于污水进水管道途中,包括圆桶形壳体和可拆卸地盖装在所述壳体上方的盖板;所述壳体内沿径向横置有一隔板而将壳体内部分成上、下两个腔室,上腔室为净化腔,下腔室为集污腔;所述净化腔的壳体壁上,对称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该进水管和出水管的中心轴线同轴、并与壳体的中心轴线相垂直;所述净化腔内、所述盖板内表面上,固定有第一组合磁路磁力构件,该第一组合磁路磁力构件为圆柱形,其外套有不锈钢圆筒;除隔板与壳体内壁的固定处是密闭之外,所述隔板的圆周面与壳体内壁之间留有环形间隙;所述净化腔内,还设有圆筒形过滤网,该过滤网上端固定在所述盖板内表面上,过滤网的下端固定在所述隔板上并将整隔板包围;所述进水管借助连接件直接与过滤网内部连通,而出水管不与过滤网内部连通;所述隔板中央开有圆孔,所述集污腔内有排污管,该排污管的上端插入所述圆孔内而将净化腔与排污腔连通,所述排污管上还套装有圆筒形的第二组合磁路磁力构件,该第二组合磁路磁力构件外表面也封装有不锈钢圆筒;所述隔板的圆周面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内安置有环形的回水滤网;所述集污腔的下部壳体壁上,开设联接有排污阀的排污口;所述第一组合磁路磁力构件和第二组合磁路磁力构件的磁场方向均与经过它们的水流方向正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活化与膜生物反应器相配合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强磁二级过滤集排污装置之前的污/废水流经途中,还设有内通式强磁活化装置;所述内通式强磁活化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强磁活化器,该强磁活化器安装在需被磁化的设备或管路上;所述强磁活化器包括敞口型外壳,外壳内的下部放置有导磁部件,该导磁部件的上面对称放置有第一永磁部件和第二永磁部件,该两永磁部件之间设有隔磁部件,并且,该两永磁部件的磁极相对倒转,即其中一个为N极向上而另一为S极向上;所述第一永磁部件和第二永磁部件的上面分别又放置第一聚磁工作部件和第二聚磁工作部件,该两聚磁工作部件之间留有空隙,且两聚磁工作部件的上表面对称形成聚磁工作面同时也是强磁活化器的安装表面,所述聚磁工作面与被磁化设备或管路上的安装位置的几何形状相吻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活化与膜生物反应器相配合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磁工作面为柱面、球面、平面、锥面或阿基米德螺旋面。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磁活化与膜生物反应器相配合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部件和第二永磁部件的磁性强度相似等,两者的形状尺寸和材质完全相同,同为长方体或正方体;所述第一聚磁工作部件和第二聚磁工作部件的形状和材质也完全相同。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磁活化与膜生物反应器相配合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强磁活化器可单独安装或多个一起安装;当在管道上多个强磁活化器一起安装时,多个所述强磁活化器必须均匀分布安装在同一圆周线上。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活化与膜生物反应器相配合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形过滤网的直径为0.05-1米,滤网目数为12-3000目,所述回水滤网的滤网目数大于所述圆筒形过滤网的滤网目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活化与膜生物反应器相配合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圆周面与壳体内壁之间留有环形间隙的分流水流量小于进水管流量的五分之一。 
8.一种强磁二级过滤集排污装置,采用标准螺纹连接或法兰连接的方式串接于污水进水管道途中,用于对进入膜生物反应器内的污/废水预先进行磁活化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桶形壳体和可拆卸地盖装在所述壳体上方的盖板;所述壳体内沿径向横置有一隔板而将壳体内部分成上、下两个腔室,上腔室为净化腔,下腔室为集污腔;所述净化腔的壳体壁上,对称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该进水管和出水管的中心轴线同轴、并与壳体的中心轴线相垂直;所述净化腔内、所述盖板内表面上,固定有第一组合磁路磁力构件,该第一组合磁路磁力构件为圆柱形,其外套有不锈钢圆筒;除隔板与壳体内壁的固定处是密闭之外,所述隔板的圆周面与壳体内壁之间留有环形间隙;所述净化腔内,还设有圆筒形过滤网,该过滤网上端固定在所述盖板内表面上,过滤网的下端固定在所述隔板上并将整隔板包围;所述进水管借助连接件直接与过滤网内部连通,而出水管不与过滤网内部连通;所述隔板中央开有圆孔,所述集污腔内有排污管,该排污管的上端插入所述圆孔内而将净化腔与排污腔连通,所述排污管上还套装有圆筒形的第二组合磁路磁力构件;所述隔板的圆周面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内安置有环形的回水滤网;所述集污腔的下部壳体壁上,开有联接有排污阀的排污口;所述第一组合磁路磁力构件和第二组合磁路磁力构件的磁场方向均与经过它们的水流方向正交。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强磁二级过滤集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形过滤网的直径为0.05-1米,滤网目数为12-3000目,所述回水滤网的滤网目数大于所述圆筒形过滤网的滤网目数。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强磁二级过滤集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口的排污阀为手动阀或电磁阀,排污口的流量小于所述进水管流量的五分之一;所述隔板的圆周面与壳体内壁之间留有环形间隙的分流水流量小于进水管流量的五分之一。 
CN200920262329XU 2009-12-30 2009-12-30 磁活化与膜生物反应器相配合的污水处理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041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62329XU CN201704110U (zh) 2009-12-30 2009-12-30 磁活化与膜生物反应器相配合的污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62329XU CN201704110U (zh) 2009-12-30 2009-12-30 磁活化与膜生物反应器相配合的污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04110U true CN201704110U (zh) 2011-01-12

Family

ID=43441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26232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04110U (zh) 2009-12-30 2009-12-30 磁活化与膜生物反应器相配合的污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0411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5292B (zh) * 2009-12-30 2013-01-16 李新芬 污/废水处理系统
CN106006877A (zh) * 2016-06-30 2016-10-12 胡振强 高效磁化净水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5292B (zh) * 2009-12-30 2013-01-16 李新芬 污/废水处理系统
CN106006877A (zh) * 2016-06-30 2016-10-12 胡振强 高效磁化净水器
CN106006877B (zh) * 2016-06-30 2019-01-25 重庆市亚特蓝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磁化净水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44670A (zh) 新型污水处理装置
CN102718366A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102115292B (zh) 污/废水处理系统
CN201704110U (zh) 磁活化与膜生物反应器相配合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02465359U (zh) 膜组器自清洗的膜生物反应池
CN212476376U (zh) 一种酒店用污水循环过滤装置
CN105032187A (zh) 水净化装置
AU2022378146B2 (en) Fenton process and ceramic membrane filtering-integrated sewage treatment unit
CN203238128U (zh) 一种集成式复极电化学水处理设备
CN206395894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US20190308898A1 (en)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using multistage long-fiber filtering device, and treatment method thereof
CN108862907A (zh) 一种多用途的环保型水处理设备
CN212127890U (zh) 一种强化电吸附耦合mbr处理废水的系统
CN201183768Y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12222723U (zh) 一种高效mbbr污水处理设备
CN208802958U (zh) 一种综合性mbr脱氮除磷装置
CN108017124B (zh) 立式电磁静电污水净化装置
CN209835745U (zh) 一种磁力强化mbr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02898106U (zh) 一种无反冲洗自流式好氧池泥水分离装置
CN208454730U (zh) 一种河道污水处理系统
CN213569783U (zh) 一种节能高效环保污水设备
CN110550731B (zh) 一种利用磁力优化螺旋mbr膜组件的多级膜反应装置
CN213506423U (zh) 一种反渗透综合过滤器
CN216191777U (zh) 一种集成式mbr膜污水处理设备
CN211770556U (zh) 一种污水处理a2/o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ENZHEN BISHUI LANTI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I XINFEN

Effective date: 2012052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23710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O: 518057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529

Address after: 518057 room 5, 201 FA Lu,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clear sky blu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710 No. 5, FA FA Road,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Li Xinfe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2

Termination date: 201712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