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89217U - 一种光量子编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量子编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89217U
CN201689217U CN2010201122361U CN201020112236U CN201689217U CN 201689217 U CN201689217 U CN 201689217U CN 2010201122361 U CN2010201122361 U CN 2010201122361U CN 201020112236 U CN201020112236 U CN 201020112236U CN 201689217 U CN201689217 U CN 2016892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optical
beam splitter
optical device
cod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1223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腾云
居磊
刘洋
杨涛
彭承志
潘建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Quantum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Quantum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Quantum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Quantum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11223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892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892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8921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Optical Modulation, Optical Deflection, Nonlinear Optics, Optical Demodulation, Optical Logic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量子编码装置,光源出射的光脉冲经过端口连接至少一路用于将一束光分成多条光路出射的光学器件输入端;所述每路光学器件的脉冲信号输出端连接至少两个用于控制光路导通或截断,并且在导通状态下可控制光强幅度的光学部件信号输入端;所述两个光学部件信号输出端至少连接一个光偏振分束器信号输入端;至少一个光偏振分束器的信号输出端均通过耦合器与出射端口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与网络中的其他节点以较高的密钥生成率实现互联,从而真正实现网络的扩容性的光量子编码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光量子编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量子通信装置,特别涉及用于构建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所需的量子密码机的实现装置。
背景技术
量子保密通信是不同于经典通信的保密通信方式,其具有理论上可被证明的绝对安全性。量子密钥分发通过操纵和传送量子比特的方法,可在两地之间建立一串任意长度的相同的随机数;使用该随机数通过“一次一密”(One-Time Pad)的方式加密经典信息,即能保证信息传递的安全性。
第一个量子密钥分发协议于1984年提出,称之为BB84。此后,一系列的相关协议被提出,主要包括光子态制备/测量和纠缠分发两大种。其中基于纠缠分发的量子密钥方案由于目前缺乏高亮度可实用化的纠缠光源,还仅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无法用来构建实际的量子通信系统。本实用新型即通过给出一种成熟、实用而高效的光量子偏振态编码方法,依据此方法实现的量子密码机可用来构建商用化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
光子态的制备/测量主要包括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编码光子态的相位信息实现量子密钥的分发;另一种是通过编码光子态的偏振信息实现密钥分发。
相位编码通常采用的方式,如普遍采用马赫-泽得干涉仪的相位编码方案,需在通信双方的发送和接收装置内实现光脉冲的一对不等臂干涉相长和相消,起到量子态编码和解码的目的。这就要求通信双方的编码解码装置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比如,如果A与B通信,若A点采用的相位编码装置其不等臂干涉仪长度之差为L,则B点采用的相位解码装置其不等臂干涉仪长度之差也必须为L;如果此时C点要求加入A-B,组成A-B-C-A三点的环形网络,其中A-B,A-C,B-C均可互通,则C点的相位编码以及解码装置其不等臂干涉仪长度之差也必须为L。另一方面,由于温度等外界干扰造成的热胀冷缩效应使精确的长度匹配很难实现,当节点用户以网络的方式增加时,长度的失配将极大的影响相位编码方案的密码生成率。
显然,考虑到多用户之间的网络互联模式,此方案很难实现不同用户间干涉长度匹配的要求,不利于组成大规模不落地的量子密钥分发网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克服现有编码方案不足之处,且能与网络中的其他节点以较高的密钥生成率实现互联,从而真正实现网络的扩容性的光量子编码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光量子编码装置,光源出射的光脉冲与一路双端输出的光学器件的输入端连接;这个光学器件的每个输出端连接一路双端输出的光学器件的输入端;这两个光学器件的每个输出端(共四路:I、II、III、IV)连接一路单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光学部件的输入端;光学部件I和II的每个输出端连接一个双端输入的光偏振分束器的输入端;这个偏振光分束器的一个输出端连接一路双端输入的耦合器V的输入端;光学部件III和IV的每个输出端连接一个双端输入的光偏振分束器的输入端;这个偏振光分束器的输出端连接一路单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偏振控制器的输入端;偏振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一路上述的双端输入的耦合器V的另一个输入端;这个耦合器的输出端输出制备好的光量子偏振态。
一种光量子编码装置,所述光学器件到耦合器之间分出的路径长度均基本一致。
一种光量子编码装置,所述光学器件用于将入射的一路光脉冲分束成两路光脉冲沿两条光路传播。
一种光量子编码装置,所述光强度调制器,用于调制光脉冲的强度以及控制光路的选通或者截断。
一种光量子编码装置,所述光偏振分束器,用于调制光脉冲到相应的两个正交偏振态。
一种光量子编码装置,所述偏振控制器,用于将改变和控制光脉冲的偏振态方向。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装置是偏振编码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并不要求通信的双方实现一对不等臂干涉仪,自然也就不存在臂长差严格相等的要求。该装置并不要求发射方与接收方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因此后续节点能很容易地加入现有网络,在保证自身严格实现了我们所要求的编码方法后,能与网络中的其他节点以较高的密码生成率实现互联,从而真正实现网络的扩容性。
用光量子的偏振态编码实现量子密钥分发,常用的做法是采用四路激光器产生四路光脉冲,并对每路光脉冲进行偏振调制,将光脉冲的偏振制备到相应的偏振态上。比如论文《Practical Aspects ofQuantum Cryptographic Key Distribution》(J.Cryptology(2000)13:207-220)中给出的偏振编码解决方案即是采用四路激光脉冲偏振调制的方式。需要指出的是,该方案要求四路激光产生的光脉冲除偏振特性可以有差别外,其余特性均需保持一致,否则该方案具有安全性上的漏洞。这对激光器的控制和稳定性方面的要求较高,实现难度较大。而我们采用的方案只需要一路激光器,因而不存在此类困难。此外,对于某些密钥分发协议,可能要求制备不同强度的激光脉冲,此方案要求激光器相应扩展至协议要求的数目(比如诱骗态密码协议需八路激光器),实现难度进一步提高。而我们的方案可采用强度可调的光强度调制器实现,实现难度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该偏振编码实现装置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装置组成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附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光源出射的光脉冲经过端口1连接一路光分束器2;此一路光分束器2输出端分为两路分别连接两个光分束器3,4,两个光分束器3,4中的每个光分束器再分出两路,每路的脉冲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一个光强度调制器5,6,7,8的信号输入端;四路光强度调制器信号5,6,7,8输出端与两路光偏振分束器9,10的四路信号输入端连接;其中一路光偏振分束器9的信号输出端与一路耦合器12的输入端相连,另一路光偏振分束器10的信号输出端与一路偏振控制器11输入端相连,该偏振控制器11的输出端再连接上述的耦合器12的另一个输入端。光分束器2至耦合器12之间分出的长度应基本保持一致。其中光分束器2,3,4用于将入射的一路光脉冲分束成两路光脉冲沿两条光路传播。其中光强度调制器5,6,7,8,用于控制光路的通断或者调制光强到任意比例。光偏振分束器9,10,用于将两路输入光的偏振制备到一对正交的偏振态之上。偏振控制器11,用于将光脉冲的控制和改变偏振方向到一定角度。
对光强度调制器5、6、7、8的要求是,可实现任意比例的光强的调制或者控制该路光的通过和截断。对光偏振分束器9、10的要求是,光偏振分束器的两路输入分别迫使输入光位于一对相互正交的光偏振态上。偏振控制器11的要求是,偏振控制器将输入脉冲的偏振方向旋转增加45度。
本实用新型可以将此方案通过多个光分束器实现多路,不限于实施例中四路。
实施例2
参见附图2所示。偏振控制器11和耦合器12可以合并为一个耦合器14,该耦合器14的两路输入迫使光脉冲偏振位于一对相差45度的偏振态之上。其余同实施例1。

Claims (8)

1.一种光量子编码装置,光源出射的光脉冲经过端口连接至少一路用于将一束光分成多条光路出射的光学器件输入端;所述每路光学器件的脉冲信号输出端连接至少两个用于控制光路导通或截断,并且在导通状态下可控制光强幅度的光学部件信号输入端;所述两个光学部件信号输出端至少连接一个光偏振分束器信号输入端;至少一个光偏振分束器的信号输出端均通过耦合器与出射端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量子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器件的信号输出端分出两路,每路再分别与一个所述光学器件连接并分出两路;分出后的两路分别与所述光学部件信号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量子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器与光偏振分束器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改变和控制光偏振方向的偏振控制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量子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器件至耦合器之间分出的多个路径长度均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光量子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器件为光分束器或光多路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光量子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器件为光分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光量子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部件为光强度调制器或光开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光量子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 学部件为光强度调制器。 
CN2010201122361U 2010-02-04 2010-02-04 一种光量子编码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892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122361U CN201689217U (zh) 2010-02-04 2010-02-04 一种光量子编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122361U CN201689217U (zh) 2010-02-04 2010-02-04 一种光量子编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89217U true CN201689217U (zh) 2010-12-29

Family

ID=43377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12236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89217U (zh) 2010-02-04 2010-02-04 一种光量子编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8921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9586B (zh) * 2010-02-04 2013-09-25 安徽量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量子编码装置及其编码方法
CN116125724A (zh) * 2023-04-14 2023-05-16 合肥硅臻芯片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光脉冲产生装置及产生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9586B (zh) * 2010-02-04 2013-09-25 安徽量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量子编码装置及其编码方法
CN116125724A (zh) * 2023-04-14 2023-05-16 合肥硅臻芯片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光脉冲产生装置及产生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66514B2 (ja) 位相偏波多自由度変調qkd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CN101799586B (zh) 一种光量子编码装置及其编码方法
CN103546280B (zh) 用于量子密码通信的编码器和解码器
US8792791B2 (en) Multiplexed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US20090041243A1 (en) Quantum encryption device
EP1995907A1 (en) Quantum encryption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optical circuit
CN104113407A (zh) 一种多用户量子密钥分发网络装置
CN110601829B (zh) 一种高速混沌密钥安全分发系统及方法
CN210112021U (zh) 一种偏振编码量子密钥分发系统
CN114629563B (zh) 偏振复用量子密钥分发装置与全时全通量子密钥分发网络
CN201689217U (zh) 一种光量子编码装置
CN113572597B (zh) 一种单态半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及方法
CN113467151A (zh) 一种基于硅光集成的量子芯片
CN110149208B (zh) 集成的时间相位编码量子密钥分配系统的发射端编码模块
Zhou et al. “Plug and play”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system with 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CN206596004U (zh) 一种相位偏振多自由度调制qkd网络系统
CN205986907U (zh) 高成码率点对点qkd系统以及发射端、接收端
CN213879849U (zh) 一种相位编码量子密钥分发的环型多用户系统
JP6402665B2 (ja) 複合型マッハ・ツェンダ干渉計及び量子鍵配送用受信装置
CN111585747B (zh) 用于实现六种偏振态编码的发送端、编码方法及量子通信系统
IT202100005462A1 (it) Trasmettitore per distribuzione a chiave quantistica
CN112769562A (zh) 一种相位编码量子密钥分发的环型多用户系统及密钥分发方法
Pan et al.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4-user quantum access network based o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CN112688778A (zh) 一种相位编码量子密钥分发系统
Xavier et al. Employing long fibre-optical 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s for quantum cryptography with orthogonal stat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30088, D3, building 1, 4, 5, 6, 7, 800, Wangjiang Industrial Park, Wangjiang West Road, hi tech Zone, Anhui, Hefei

Patentee after: QUANTUM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30088 No. 3, Tianyuan Road, Hefei hi tech Zone, Anhui 2, Building 102

Patentee before: Anhui Liangz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