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75758U - 一种电煎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煎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675758U CN201675758U CN2010201077648U CN201020107764U CN201675758U CN 201675758 U CN201675758 U CN 201675758U CN 2010201077648 U CN2010201077648 U CN 2010201077648U CN 201020107764 U CN201020107764 U CN 201020107764U CN 201675758 U CN201675758 U CN 2016757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er
- pot
- frying pan
- pan
- pot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煎锅,包括锅体,所述的锅体上配装有锅盖,锅体的上制有环形凸边,所述的锅盖扣在环形凸边上并与锅体之间形成煎烤腔,所述的锅体的底部压铸有发热体,在锅体的侧部配装有能控制发热体运行温控组件,所述的发热体的两端头与温控组件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设定锅内食物的温度,通过温度传感器控制电源,让食物恒定在所设定温度进行不同的方式烹调,并且产品结构简单,美观大方,操作简便,节约能源,锅内喷不粘铁氟龙,手柄用电木材料,用户移动不会烫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炊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煎锅。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进步,广大消费者对人们日常生活中方便性及多样性生活的要求,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大量涌现,而在大量的家用电器产品中,煎锅以其可以蒸煮烤煎食品的特性已经很普遍的进入到了广大消费者的生活中了,目前市场生产的电煎锅主要有两大缺陷,一是现有煎锅尽管形状和大小有所不同但是一般都是用铸造或锻压成容器状,且表面比较光滑,在煎炸食品过程中容易常发生粘糊等现象,而且不太容易通过操作过程予以避免食物粘锅,这样不仅破坏了食物的外形,而且粘住部分发生焦糊,这不仅损失了食物还会产生有害物质,此外也增加了炊具刷洗的难度,二是如中国专利号为98242306.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多功能电煎锅》(公告号为CN2337929Y)所公开的电煎锅,包括外壳、内锅和锅盖,外壳为盆式托架结构,内锅的锅面呈锥圆曲面形状,锅盖由顶盖和底盖构成,底盖也呈圆锥曲面形状,下伸与内锅之间形成一盆形空腔,内锅的锅底外端面与底盖的上端面分别设有电热管,该电煎锅采用人工的不停跟踪观察来完成食物的蒸煎过程,相对而言自动化程度较低,操作的劳动强度较大,并且该电煎锅的手柄只是简单的设置在外壳上,用户移动时会烫手,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电煎锅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美观大方,操作简便,节约能源以及便于清洗电煎锅。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煎锅,包括锅体,所采取的措施为:锅体上配装有锅盖,锅体的上制有环形凸边,锅盖扣在环形凸边上并与锅体之间形成煎烤腔,锅体的底部压铸有发热体,在锅体的侧部配装有能控制发热体运行温控组件,发热体的两端头与温控组件电性连接。
为优化上述方案采取的措施具体包括:
在上述的一种电煎锅中,锅体的两侧分别配装有左手柄和右手柄,左手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体、第一把持体以及第二支撑体,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上分别制有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锅体的一侧底部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上,右手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支撑体、第二把持体以及第四支撑体,第三支撑体和第四支撑体上分别制有第三支撑座和第四支撑座,锅体的另一侧底部分别固定在第三支撑座和第四支撑座上。
在上述的一种电煎锅中,第一把持体相对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向远离锅体的左侧方向倾斜,且第一把持体与锅体的左部不接触,第二把持体相对第三支撑体和第四支撑体向远离锅体的右侧方向倾斜,且第二把持体与锅体的右部不接触。
在上述的一种电煎锅中,所述左手柄的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的厚度大于第一把持体的厚度,第一把持体呈向内凹陷状,且在第一把持体上制有第一弧形方孔,所述右 手柄的第三支撑体和第四支撑体的厚度大于第二把持体的厚度,第二把持体呈向内凹陷状,且在第二把持体上制有第二弧形方孔。
在上述的一种电煎锅中,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第三支撑体以及第四支撑体的底部有上分别配装第一橡胶脚、第二橡胶脚、第三橡胶脚以及第四橡胶脚。
在上述的一种电煎锅中,左手柄和右手柄均采用电木材料制成。
在上述的一种电煎锅中,锅盖的上侧配装有提手,在锅盖与提手之间配装有压板,锅盖的下侧配装有固定螺丝,该固定螺丝由锅盖的下侧穿到锅盖的上侧,并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压板和提手相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电煎锅中,固定螺丝与锅盖之间还配装有垫圈和垫片。
在上述的一种电煎锅中,锅体的内表面上喷有铁氟龙。
在上述的一种电煎锅中,锅体的底部还配装有固定罩,温控组件的一端固定在固定罩上且与发热体的两端头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设定锅内食物的温度,通过温度传感器控制电源,让食物恒定在所设定温度进行不同的方式烹调,并且产品结构简单,美观大方,操作简便,节约能源,锅内喷不粘铁氟龙,手柄用电木材料,用户移动不会烫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电煎锅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组装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组装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组装后的立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组装后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图中,锅体1;环形凸边11;煎烤腔1a;锅盖2;发热体3;温控组件4;左手柄5;第一支撑体51;第二支撑体52;第一把持体53;第一弧形方孔53a;第一支撑座54;第二支撑座55;右手柄6;第三支撑体61;第四支撑体62;第二把持体63;第二弧形方孔63a;第三支撑座64;第四支撑座65;第一橡胶脚71;第二橡胶脚72;第三橡胶脚73;第四橡胶脚74;提手81;压板82;固定螺丝83;垫圈84;垫片85;固定罩9。
本电煎锅,包括锅体1,锅体1上配装有锅盖2,锅盖2的上侧配装有提手81,在锅盖2与提手81之间配装有压板82,锅盖2的下侧配装有固定螺丝83,该固定螺丝83由锅盖2的下侧穿到锅盖2的上侧,并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压板82和提手81相连接。为了方便固定提手81和保持密封性,固定螺丝83与锅盖2之间还配装有垫圈84和垫片85。
锅体1的上制有环形凸边11,锅盖2扣在环形凸边11上并与锅体1之间形成煎烤腔1a,锅体1的内表面上喷有铁氟龙,这样的好处是便于清洗。
锅体1的底部压铸有发热体3,在锅体1的侧部配装有能控制发热体3运行温控组件4,发热体3的两端头与温控组件4电性连接,为了方便进行固定温控组件4,锅体1的底部还配装有固定罩9,温控组件4的一端固定在固定罩9上且与发热体3的两端头电性连接。
本产品最大的改进部分是在手柄处,锅体1的两侧分别配装有左手柄5和右手柄6,左手柄5和右手柄6均采用电木材料制成,特性是不吸水、不导电、耐高温、强度高,这样用户移动不会烫手。左手柄5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体51、第一把持体53以及第二支撑体52,为了尽快的散掉热量,防止烫到用户,第一把持体53相对第一支撑体51和第二支撑体52向远离锅体1的左侧方向倾斜,且第一把持体53与锅体1的左部不接触。第一支撑体51和第二支撑体52上分别制有第一支撑座54和第二支撑座55,锅体1的一侧底部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座54和第二支撑座55上,这里主要是通过固定螺丝83来固定的。所述左手柄5的第一支撑体51和第二支撑体52的厚度大于第一把持体53的厚度,这里将第一支撑体51和第二支撑体52的厚度大于第一把持体53的厚度主要是第一支撑体51和第二支撑体52一是当作底座进行使用,二是第一支撑体51和第二支撑体52直接与锅体1接触,锅体1产生的热量会传导至厚度较大的第一支撑体51和第二支撑体52上更容易导热。右手柄6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支撑体61、第二把持体63以及第四支撑体62,为了尽快的散掉热量,防止烫到用户,第二把持体63相对第三支撑体61和第四支撑体62向远离锅体1的右侧方向倾斜,且第二把持体63与锅体1的右部不接触,
所述右手柄6的第三支撑体61和第四支撑体62的厚度大于第二把持体63的厚度,第三支撑体61和第四支撑体62上分别制有第三支撑座64和第四支撑座65,锅体1的另一侧底部分别固定在第三支撑座64和第四支撑座65上,这里将第三支撑体61和第四支撑体62的厚度大于第二把持体63的厚度主要是第三支撑体61和第四支撑体62一是当作底座进行使用,二是第三支撑体61和第四支撑体62直接与锅体1接触,锅体1产生的热量会传导至厚度较大的第三支撑体61和第四支撑体62上更容易导热。
为了进行放置,第一支撑体51、第二支撑体52、第三支撑体61以及第四支撑体62的底部有上分别配装第一橡胶脚71、第二橡胶脚72、第三橡胶脚73以及第四橡胶脚74。
另外为了方便用户进行端锅,第一把持体53呈向内凹陷状,且在第一把持体53上制有第一弧形方孔53a,第二把持体63呈向内凹陷状,且在第二把持体63上制有第二弧形方孔63a。
使用本电煎锅时插入120V的电源,调节温控组件4尚的温度旋钮,根据不同的要求设定锅内食物的温度,通过温度传感器控制电源,让食物恒定在所设定温度进行不同的方式烹调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设定锅内食物的温度,通过温度传感器控制电源,让食物恒定在所设定温度进行不同的方式烹调,并且产品结构简单,美观大方,操作简便,节约能源,锅内喷不粘铁氟龙,手柄用电木材料,用户移动不会烫手。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煎锅,包括锅体(1),其特征是:所述的锅体(1)上配装有锅盖(2),锅体(1)的上制有环形凸边(11),所述的锅盖(2)扣在环形凸边(11)上并与锅体(1)之间形成煎烤腔(1a),所述的锅体(1)的底部压铸有发热体(3),在锅体(1)的侧部配装有能控制发热体(3)运行温控组件(4),所述的发热体(3)的两端头与温控组件(4)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煎锅,其特征是:所述的锅体(1)的两侧分别配装有左手柄(5)和右手柄(6),所述的左手柄(5)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体(51)、第一把持体(53)以及第二支撑体(52),所述的第一支撑体(51)和第二支撑体(52)上分别制有第一支撑座(54)和第二支撑座(55),锅体(1)的一侧底部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座(54)和第二支撑座(55)上,所述的右手柄(6)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支撑体(61)、第二把持体(63)以及第四支撑体(62),所述的第三支撑体(61)和第四支撑体(62)上分别制有第三支撑座(64)和第四支撑座(65),锅体(1)的另一侧底部分别固定在第三支撑座(64)和第四支撑座(65)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煎锅,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把持体(53)相对第一支撑体(51)和第二支撑体(52)向远离锅体(1)的左侧方向倾斜,且第一把持体(53)与锅体(1)的左部不接触,所述的第二把持体(63)相对第三支撑体(61)和第四支撑体(62)向远离锅体(1)的右侧方向倾斜,且第二把持体(63)与锅体(1)的右部不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煎锅,其特征是:所述左手柄(5)的第一支撑体(51)和第二支撑体(52)的厚度大于第一把持体(53)的厚度,第一把持体(53)呈向内凹陷状,且在第一把持体(53)上制有第一弧形方孔(53a),所述右手柄(6)的第三支撑体(61)和第四支撑体(62)的厚度大于第二把持体(63)的厚度,第二把持体(63)呈向内凹陷状,且在第二把持体(63)上制有第二弧形方孔(63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煎锅,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支撑体(51)、第二支撑体(52)、第三支撑体(61)以及第四支撑体(62)的底部有上分别配装第一橡胶脚(71)、第二橡胶脚(72)、第三橡胶脚(73)以及第四橡胶脚(74)。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煎锅,其特征是:所述的左手柄(5)和右手柄(6)均采用电木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煎锅,其特征是:所述的锅盖(2)的上侧配装有提手(81),在锅盖(2)与提手(81)之间配装有压板(82),所述的锅盖(2)的下侧配装有固定螺丝(83),该固定螺丝(83)由锅盖(2)的下侧穿到锅盖(2)的上侧,并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压板(82)和提手(81)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煎锅,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螺丝(83)与锅盖(2)之间还配装有垫圈(84)和垫片(8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煎锅,其特征是:所述的锅体(1)的内表面上喷有铁氟龙。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煎锅,其特征是:所述的锅体(1)的底部还配装有固定罩(9),温控组件(4)的一端固定在固定罩(9)上且与发热体(3)的两端头电性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077648U CN201675758U (zh) | 2010-01-28 | 2010-01-28 | 一种电煎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077648U CN201675758U (zh) | 2010-01-28 | 2010-01-28 | 一种电煎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675758U true CN201675758U (zh) | 2010-12-22 |
Family
ID=43340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107764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75758U (zh) | 2010-01-28 | 2010-01-28 | 一种电煎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67575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60762A (zh) * | 2012-09-29 | 2013-01-09 | 浙江高迪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电煎锅 |
-
2010
- 2010-01-28 CN CN2010201077648U patent/CN20167575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60762A (zh) * | 2012-09-29 | 2013-01-09 | 浙江高迪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电煎锅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889584U (zh) | 火锅 | |
CN105286491A (zh) | 一种低温蒸烤式食品加热装置 | |
CN203122093U (zh) | 一种隔水电炖盅 | |
CN201675758U (zh) | 一种电煎锅 | |
CN101862135A (zh) | 一种电煎锅 | |
CN211795873U (zh) | 一种加热迅速的电热锅 | |
CN202191189U (zh) | 烤蛋器 | |
CN205548362U (zh) | 一种多功能可拆可换烤盘煎烤器 | |
CN203662534U (zh) | 一种锅体与发热元件可分离的多功能电热锅具 | |
CN211533895U (zh) | 一种具有干湿分离功能的电热锅 | |
CN201701003U (zh) | 一种多功能电炖锅 | |
CN203633967U (zh) | 电饭煲 | |
CN202086319U (zh) | 单头双锅式智能电炸锅 | |
CN201759329U (zh) | 一种慢炖锅 | |
CN205459894U (zh) | 一种节能型中药煎锅 | |
CN206007094U (zh) | 电热炉多功能烧烤器具 | |
CN202858801U (zh) |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电火锅 | |
CN215937113U (zh) | 一种烤箱电磁炉一体装置 | |
CN202604638U (zh) | 一种组合早餐机 | |
CN103393344A (zh) | 一种电脑版慢炖锅 | |
CN203138164U (zh) | 电烤磨 | |
CN204049209U (zh) | 多功能小吃模具锅 | |
CN202801318U (zh) | 多功能电烤具 | |
CN203447063U (zh) | 一种便携式食品制作装置 | |
CN203354302U (zh) | 一种电脑版慢炖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2 Termination date: 20140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