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72099U - 一种上下摆动控制的出水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下摆动控制的出水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72099U
CN201672099U CN2010202190296U CN201020219029U CN201672099U CN 201672099 U CN201672099 U CN 201672099U CN 2010202190296 U CN2010202190296 U CN 2010202190296U CN 201020219029 U CN201020219029 U CN 201020219029U CN 201672099 U CN201672099 U CN 2016720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water route
swings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1902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华胜
尧华
李仁忠
周华松
李国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Solex High Tech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Solex High Tech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Solex High Tech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Solex High Tech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21902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720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720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72099U/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75378 priority patent/WO2011153931A1/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下摆动控制的出水机构,其包括:一管组件,其包括相互套接的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和内管之间为进水通道,所述内管之间为第一水路;及一切换组件,其包括:一固接外管和内管的固定单元,其设有接通进水通道的一出水腔、一第二水路和分别接通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二分水孔;及一能上下摆动地连接在固定单元的转动单元,其具有相对固定单元的摆动控制分水孔和出水腔之间的通断以实现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切换以及二水路的同时出水的一密封件。本出水机构的各部件配合紧凑,密封性能良好,操作简单舒适,符合了人性化设计趋势。

Description

一种上下摆动控制的出水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出水机构,特别是一种上下摆动控制的出水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与支臂结合的出水机构,大多采用两通阀作为水路切换组件设于连接头处,通过操作切换组件以进行水路切换,然而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切换组件的位置较高,并且该切换组件的切换原理也较为复杂,造成用户不方便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下摆动控制的出水机构,其解决了背景技术中不方便操作切换组件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上下摆动控制的出水机构,其包括:
一管组件,其包括相互套接的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和内管之间为进水通道,所述内管之间为第一水路;及
一切换组件,其包括:
一固接外管和内管的固定单元,其设有接通进水通道的一出水腔、一第二水路和分别接通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二分水孔;及
一能上下摆动地连接在固定单元的转动单元,其具有相对固定单元的摆动控制分水孔和出水腔之间的通断以实现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切换以及二水路的同时出水的一密封件。
一较佳实施例中,其还包括:
一支臂组件,其包括一接通水源和所述进水通道的后管、一接通内管的前管和一固接前管、后管和管组件的连接头。
一较佳实施例中,其还包括:
一能够固定于墙面的吸盘组件,其固接外管。
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单元包括:
一主体,其包括凹设于其侧面的一凹槽,以及凹设于其底面的一装配槽,所述二分水孔开设在凹槽的底面;
一密封固接在主体的装配槽之内,并形成为第一分水腔和第二分水腔的塞子,所述第一分水腔和第二分水腔分别接通二分水孔,所述第一分水腔和第二分水腔分别接通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
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凹槽还包括凸设于所述凹槽中间的枢轴;
所述转动单元包括:
一转动连接在枢轴并能密封转动盖接凹槽且内端面固接密封件的切换垫片,所述密封件适配分水孔;及
一把手,其包括一手柄和由手柄二端向后延伸并同轴连接切换垫片的连接臂。
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塞子包括一凹设形成于其顶面并接通第一水路的第一水槽,另设有多个贯穿第一水槽并接通第一分水孔的第一接通孔;
所述塞子包括一凹设形成于其底面并接通第二水路的第二水槽,另设有多个贯穿第二水槽并接通第二分水孔的第二接通孔。
一较佳实施例中,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接通孔的外端口和第二接通孔的外端口之间并套接在塞子之外的一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出水机构与背景技术的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它主要包括管组件和切换组件,其中切换组件包括固定单元和上下摆动设于固定单元的转动单元,切换组件并不设连接头处,各个部件相互配合紧凑,使用简单舒适,符合了人性化设计趋势;2.还设有一支臂组件,分别连通进水通道、管组件和第一水路,内部设计巧妙,节省空间;3.还设有一用于固定管组件于墙面的吸盘组件,连接牢固可靠;4.固定单元包括主体和塞子,主体上开设一凹槽用于配合转动单元,装配槽用于装配塞子,塞子上下定义出分别连通二水路的二分水腔,它们分别连通凹槽底面的二分水孔,其内部结构设计巧妙,配合紧密;5.转动单元包括一切换垫片和与之连动的一密封件,以及一把手,上下摆动把手的手柄,由于把手的连接臂与切换垫片的连接关系,使得密封件随之在出水腔内摆动,以控制二分水孔的切换通水或同时通水,各部分配合紧凑,能够有效快捷地连动;6.塞子的上下分设为第一、二分水槽,即第一、二分水腔,它们由分别贯穿分水腔的多个第一、二接通孔分别接通至第一、二分水孔,不仅实现了切换通水的效果,而且合理地利用了出水机构内部空间;7.还设有一密封件位于第一接通孔的外端口和第二接通孔的外端口之间并套接塞子,保证了第一接通孔和第二接通孔之间良好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例中上下摆动控制的出水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第一实施例中上下摆动控制的出水机构的剖视图。
图3为第一实施例中切换单元的爆炸图。
图4为第一实施例中切换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此时二水路均出水。
图5为第一实施例中切换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此时第一水路出水。
图6为第一实施例中上下摆动控制的出水机构的局部剖视图,此时第一水路出水。
图7为第一实施例中切换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此时第二水路出水。
图8为第二实施例中切换单元的爆炸图。
图9为第二实施例中上下摆动控制的出水机构的剖视图,此时二水路均出水。
图10为第二实施例中切换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此时二水路均出水。
附图标记说明:
管组件-100;外管-110;内管-120;进水通道-130;第一水路-121;切换组件-200;固定单元-210;第二水路-211;二分水孔-212、213;主体-214;出水腔-2141;装配槽-2142;枢轴-2143;塞子-215;第一分水腔-2151;第二分水腔-2152;第一接通孔-2153;第二接通孔-2154;密封圈-2155;转动单元-220;密封件-221;切换垫片-2221、2222;把手-223;手柄-2231;连接臂-2232;转动座-2241、2242;垫片-225;定位销-226;弹簧-227;螺钉-228;支臂组件-300;后管-310;连接头-320;前管-330;吸盘组件-400。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7,它们绘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上下摆动控制的出水机构。
如图1所示,出水机构包括一管组件100、一切换组件200、一支臂组件300和一吸盘组件400,其中,所述切换组件200固接于管组件100,所述支臂组件300包括一后管310、一连接头320和一前管330,后管310内设有连通水源的进水通道130,连接头320的三端分别连接后管310、所述管组件100和前管330,前管330接通第一水路121,本实施例中,第一水路将与一头部花洒相接;所述吸盘组件400将所述管组件100固定于墙面。
结合图2、图3所示,所述管组件100包括相互套接的一外管110和一内管120,外管110与内管120之间的间隙为进水通道130,内管120内的管路为第一水路121;
所述切换组件200,包括一固定单元210和一转动单元220,
其中所述固定单元210固接于所述管组件100,其包括一主体214和一塞子215,所述主体214的侧面凹设为一接通进水通道130的凹槽,即出水腔2141,凹槽的中心设有一枢轴2143,槽面开设有沿着枢轴2143中心弧线分布的二分水孔212、213;所述主体214的底面凹设形成一装配槽2142以密封装配所述塞子215,其中,所述塞子215的顶面凹设形成一第一水槽,即第一分水腔2151,其接通的管路为第一水路121,复数个贯穿第一水槽的第一接通孔2153与第一分水孔212选择接通;所述塞子215的底面凹设形成一第二水槽,即第二分水腔2152,其接通第二水路211,复数个贯穿第二水槽的第二接通孔2154与第二分水孔213选择接通,本实施例中,第二水路211将与一手持花洒连接;所述塞子215外还套设一密封圈2155,其位于第一接通孔2153的外端口与第二接通孔2154的外端口之间,使得而二分水腔之间的密封性能更加良好;
所述切换单元220能上下摆动地连接在所述固定单元210,其包括一密封件221、二切换垫片2221、2222和一把手223,所述切换垫片位于所述主体214两侧,其中一切换垫片2221直接密封装接于所述主体214的一侧,另一切换垫片2222转动连接于枢轴2143并能密封装接凹槽2141,其内端面固接密封件221使得所述切换垫片2222与密封件221连动;所述密封件221能沿着二分水孔的弧线排布相对主体214在出水腔2141内转动,其尺寸均适配二分水孔,在本实施例中,其尺寸可以设计为小于第一、二分水孔212、213之间的间隙部分,但是并不限于此,密封件221的尺寸也可以等于或略大于二分水孔212、213的间隙部分,这样,当密封件221位于二分水孔212、213之间时,其并不能完全盖住二分水孔212、213;所述把手223包括一手柄2231和二连接臂2232,所述二连接臂2232分别从手柄2231的两端向后延伸并同轴连接于切换垫片2221、2222,使得手柄2231的上下摆动能够带动密封件221的转动,从而实现水路切换的目的。
图4为出水结构的二水路同时出水时切换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此时密封件221位于二分水孔212、213之间,因此二分水孔212、213均未被堵住,打开水源后,水流将沿进水通道130进入所述固定单元210的出水腔2141,然后从二分水孔212、213分别进入第一、二分水腔和第一、二水路,从而使得头部花洒和手持花洒同时出水,出水机构为混合水出水效果。
图5、图6绘示了出水机构的第一水路出水时的示意图,上下摆动把手223的手柄2231,使得密封件221随之摆动以堵住第二分水孔213,而第一分水孔212与出水腔2141接通,打开水源后,水流将从第一分水孔212进入第一分水腔2161和第一水路121,此时头部花洒出水。
图7为出水机构的第二水路出水时切换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继续上下摆动把手223的手柄2231,使得密封件221改变位置,堵住第一分水孔212,而导通第二分水孔213,打开水源后,水流将从第二分水孔213进入第二分水腔2162和第二水路211,此时手持花洒出水。
图8、图9和图10绘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出水原理与主要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8所示,其一,将塞子215之间固接于主体214底面的装配槽2142内,使二者合二为一,便于一次成型也省去了第一实施例中所需要的密封圈2155;
其二,将第一实施例的二切换垫片2221、2222替换为二转动座2241、2242,并各设一垫片225分别适配于所述转动座2241、2242,所述垫片225用于分开隔开转动座2241、2242和螺钉228,减少二者直接接触而产生的摩擦;
其三,在所述主体214装接有转动座2241的一侧设有一定位单元,所述定位单元包括一定位销226顶抵于所述转动座2241,以及一弹簧227与所述定位销226相配合并顶抵于所述主体214,增加了定位功能,改善了使用手感。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水路切换原理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也是主要利用了密封件221的转动以进行切换。
结合图9、图10所示,其为所述出水机构出混合水时的示意图。所述主体214与塞子合为一体后,所述主体214内直接形成第二水路211,也直接连通第一水路121,打开水流后,由于密封件221位于二分水孔212、213之间,水流将同时进入第一、二分水孔212、213,第一、二水路121、211均出水,此时出水机构出混合水。
同理,第二实施例的出水机构也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出水机构中的第一、二水路分别出水的功能,其具体过程在此不赘述,也无需提供相应的附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上下摆动控制的出水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管组件,其包括相互套接的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和内管之间为进水通道,所述内管之间为第一水路;及
一切换组件,其包括:
一固接外管和内管的固定单元,其设有接通进水通道的一出水腔、一第二水路和分别接通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二分水孔;及
一能上下摆动地连接在固定单元的转动单元,其具有相对固定单元的摆动控制分水孔和出水腔之间的通断以实现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切换以及二水路的同时出水的一密封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下摆动控制的出水机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一支臂组件,其包括一接通水源和所述进水通道的后管、一接通内管的前管和一固接前管、后管和管组件的连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种上下摆动控制的出水机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一能够固定于墙面的吸盘组件,其固接外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上下摆动控制的出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包括:
一主体,其包括凹设于其侧面的一凹槽,以及凹设于其底面的一装配槽,所述二分水孔开设在凹槽的底面;
一密封固接在主体的装配槽之内,并形成为第一分水腔和第二分水腔的塞子,所述第一分水腔和第二分水腔分别接通二分水孔,所述第一分水腔和第二分水腔分别接通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上下摆动控制的出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还包括凸设于所述凹槽中间的枢轴;
所述转动单元包括:
一转动连接在枢轴并能密封转动盖接凹槽且内端面固接密封件的切换垫片,所述密封件适配分水孔;及
一把手,其包括一手柄和由手柄二端向后延伸并同轴连接切换垫片的连接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上下摆动控制的出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塞子包括一凹设形成于其顶面并接通第一水路的第一水槽,另设有多个贯穿第一水槽并接通第一分水孔的第一接通孔;
所述塞子包括一凹设形成于其底面并接通第二水路的第二水槽,另设有多个贯穿第二水槽并接通第二分水孔的第二接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上下摆动控制的出水机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接通孔的外端口和第二接通孔的外端口之间并套接在塞子之外的一密封圈。 
CN2010202190296U 2010-06-08 2010-06-08 一种上下摆动控制的出水机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720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190296U CN201672099U (zh) 2010-06-08 2010-06-08 一种上下摆动控制的出水机构
PCT/CN2011/075378 WO2011153931A1 (zh) 2010-06-08 2011-06-07 上下摆动控制的出水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190296U CN201672099U (zh) 2010-06-08 2010-06-08 一种上下摆动控制的出水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72099U true CN201672099U (zh) 2010-12-15

Family

ID=43329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19029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72099U (zh) 2010-06-08 2010-06-08 一种上下摆动控制的出水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7209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6198A (zh) * 2010-06-08 2010-09-29 厦门松霖科技有限公司 上下摆动控制的出水机构
WO2011153931A1 (zh) * 2010-06-08 2011-12-15 厦门松霖科技有限公司 上下摆动控制的出水机构
EP3361014A1 (en) * 2010-12-17 2018-08-15 Kohler Co. Shower bar system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6198A (zh) * 2010-06-08 2010-09-29 厦门松霖科技有限公司 上下摆动控制的出水机构
WO2011153931A1 (zh) * 2010-06-08 2011-12-15 厦门松霖科技有限公司 上下摆动控制的出水机构
CN101846198B (zh) * 2010-06-08 2012-05-09 厦门松霖科技有限公司 上下摆动控制的出水机构
EP3361014A1 (en) * 2010-12-17 2018-08-15 Kohler Co. Shower bar system
US10422113B2 (en) 2010-12-17 2019-09-24 Kohler Co. Shower bar system
US11174627B2 (en) 2010-12-17 2021-11-16 Kohler Co. Shower bar system
US11624175B2 (en) 2010-12-17 2023-04-11 Kohler Co. Shower bar system
US11761186B2 (en) 2010-12-17 2023-09-19 Kohler Co. Shower bar syste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5110B (zh) 一种先导阀切换机构及其应用该机构的淋浴系统
CN106890735B (zh) 远程切换组合花洒
CN102366734B (zh) 切换水路装置
CN201613191U (zh) 可调整的固定式花洒
CN103521369B (zh) 顶喷和手持花洒组合的淋浴系统
CN101862713B (zh) 插动切换出水机构
CN102091677B (zh) 多功能出水机构
CN201672099U (zh) 一种上下摆动控制的出水机构
US9175780B2 (en) Button switch three-way valve
CN203413169U (zh) 一种恒温淋浴龙头
CN205678178U (zh) 冷热水龙头
CN201588971U (zh) 一种旋转水路切换阀门组件
CN101761666B (zh) 旋转水路切换阀门组件
CN201603636U (zh) 一种插动切换出水机构
CN101846198B (zh) 上下摆动控制的出水机构
CN102466061A (zh) 水路切换阀组及应用该阀组的花洒
CN205217176U (zh) 一种远程切换组合花洒
CN101832407B (zh) 摇杆切换阀
CN101940986B (zh) 旋转切换出水机构
CN201661731U (zh) 一种水龙头
CN202402704U (zh) 一种水路切换阀组及应用该阀组的花洒
CN110529634A (zh) 淋浴主体及淋浴设备
CN203565217U (zh) 一种顶喷和手持花洒组合的淋浴系统
CN202646747U (zh) 一种无手柄式龙头
CN203009910U (zh) 一种多功能阀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1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2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