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71733U - 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71733U
CN201671733U CN2010201990472U CN201020199047U CN201671733U CN 201671733 U CN201671733 U CN 201671733U CN 2010201990472 U CN2010201990472 U CN 2010201990472U CN 201020199047 U CN201020199047 U CN 201020199047U CN 201671733 U CN201671733 U CN 2016717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ressure
intake device
air intake
variable air
type vari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9904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伟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19904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717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717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7173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hrottle Valves Provided In The Intake System Or In The Exhaust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种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设置于一连接单元与一空气滤清器之间并连通于一节流阀体,该节流阀体包含由一管壁围绕的一主通道、一设于该主通道内的第一阀门,及一开设于该围绕壁上并连通该主通道的负压口,该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包含一流通单元,及一连动单元,该流通单元包括由一管壁围绕的一流道,及一设于该流道内的第二阀门,该连动单元包括一固设于该第二阀门上且贯穿该管壁的连杆,及一连通该负压口并连动该连杆以使该第二阀门启闭的膜片式驱动组。透过该膜片式驱动组单纯以负压来控制该第二阀门是否开启,能简化控制程序并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可变进气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摩托车引擎运转为了兼顾低转速高扭力与高转速大马力的需求,通常会配置有一可变进气装置以改变容积效率。理论上,引擎以低转速运转时,需要较细窄或较长的进气道,有利于提高进气管路内的气体流速,并因此增强惯性作用以及脉动效果;以高转速运转时,因需要大量而快速的进气,故进气道相对需较宽或短以降低流阻。
于摩托车中是将一引擎、一节流阀体、一连接单元,及一空气滤清器依序连通组装,该连接单元内设置有一高速管,及一低速管,而现有的可变进气装置通常是将一阀门设置于该高速管内,其余控制该阀门开关的元件设置于该连接单元外,由于该高、低速管皆是位于该连接单元内,因此某些车型为了能有足够的进气量,就要加大该高速管与连接单元的体积,连带地使结合于该连接单元的节流阀体也必须加大体积而占用空间。
另外,控制该阀门开关的元件并无用以防尘的装置,因此摩托车行进时扬起的灰尘容易卡付于所述元件上,导致该阀门作动不顺畅甚至卡死,而有影响行车安全之疑虑。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构件精简且控制程序单纯的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
于是,本实用新型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设置于一空气滤清器与一节流阀体之间,该空气滤清器与该节流阀体之间设置有一连接单元,该连接单元包含一高速管及一低速管,该节流阀体包含一围绕壁、一由该围绕壁围绕界定的主通道、一设置于该主通道内的第一阀门,及一开设于该围绕壁上并连通该主通道的负压口,该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包含:
一流通单元,是连接于该高速管,该流通单元包括一管壁、一由该管壁围绕界定的流道,及一设置于该流道内的第二阀门;及
一连动单元,设置于该高速管与低速管之间,并藉由该负压口的负压以令该连动单元带动该第二阀门。
所述的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动单元包括一固设于该第二阀门上且贯穿该管壁的连杆、一固设于该连杆上的摇臂,及一连通于该节流阀体的负压口并用以连动该摇臂以使该第二阀门启闭的膜片式驱动组。
所述的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膜片式驱动组具有互相结合的一上盖及一下盖、一夹置于该上、下盖之间的膜片、一由该上盖与膜片共同围绕界定的气室、一连接该上盖与膜片的弹性件、一贯穿该下盖并连接该膜片与摇臂的拉杆,及一连通该气室与节流阀体的负压口的负压管;当该膜片式驱动组感受到该主通道的进气段为负压状态时,该膜片式驱动组即连动该摇臂而控制该第二阀门开启。
所述的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由该流通单元延伸的防尘单元,该防尘单元包括一由该流通单元的管壁延伸的防尘壁、一由该防尘壁围绕界定的容置空间,及一覆盖该容置空间的防尘盖,其中,该连动单元的连杆、摇臂,及该膜片式驱动组的拉杆是位于该容置空间内。
所述的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节流阀体还包含一开设于该围绕壁内并连通该主通道及负压口的负压通道,该连动单元的负压管是透过该负压通道与该负压口连通。
所述的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节流阀体的第一阀门能于一开启位置与一关闭位置之间移动,该负压口与位于该关闭位置的第一阀门的间距是介于0.5至10毫米之间。
本实用新型之另一目的,同样提供一种构件精简且控制程序单纯的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
于是,本实用新型设置于一空气滤清器与一节流阀体之间,该空气滤清器与该节流阀体之间设置有一连接单元,该连接单元包含一高速管及一低速管,该节流阀体包含一围绕壁、一由该围绕壁围绕界定的主通道、一设置于该主通道内的第一阀门,及一开设于该围绕壁上并连通该主通道的负压口,该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包含:
一流通单元,系连接于该高速管,该流通单元包括一管壁、一由该管壁围绕界定的流道,及一设置于该流道内的第二阀门;及
一连动单元,包含有一膜片式驱动组,并藉由该负压口的负压令该膜片式驱动组带动该第二阀门。
所述的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膜片式驱动组具有一负压管,并藉由该负压管与该负压口连通。
所述的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动单元还包含一摇臂,及一固设于该第二阀门上且贯穿该管壁的连杆,该膜片式驱动组还具有一拉杆,该拉杆能够连动该摇臂,并进而连动该连杆,以令该第二阀门启闭。
所述的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由该流通单元延伸的防尘单元,该防尘单元包括一由该流通单元的管壁延伸的防尘壁、一由该防尘壁围绕界定的容置空间,及一覆盖该容置空间的防尘盖,其中,该连动单元的连杆、摇臂,及该膜片式驱动组的拉杆是位于该容置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透过该连动单元单纯以负压来控制该第二阀门是否开启,可免除复杂的控制程序,降低成本,且能透过该负压孔与该第一阀门的间距来控制该第二阀门的启闭时机。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的较佳实施例;
图2是一立体图,辅助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中,节流阀体的负压通道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图中省略部分构件;
图3是一部分剖视图,说明节流阀体的第一阀门与负压口的相对位置;
图4是一立体图,说明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5是一立体图,说明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的第二阀门为未开启的态样,为了便于说明,图中省略部分构件;
图6是一部分剖视图,辅助说明膜片式驱动组的内部结构;及
图7是一立体图,说明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的第二阀门开启的态样及相关元件的位置,为了便于说明,图中省略部分构件。
1     连接单元
11    高速管
12    低速管
2     空气滤清器
3     节流阀体
31    围绕壁
32    主通道
321   进气段
322   出气段
33    第一阀门
34    负压口
35    负压通道
4     流通单元
41    管壁
42    流道
43    第二阀门
5     防尘单元
51    防尘壁
52    容置空间
53    防尘盖
6     连动单元
61    连杆
62    摇臂
63    膜片式驱动组
631   上盖
632   下盖
633   膜片
634   气室
635   弹性件
636   拉杆
637   负压管
d     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之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之较佳实施例,是设置于一连接单元1与一空气滤清器2之间并连通于一节流阀体3,该连接单元1包含一连通该节流阀体3与空气滤清器2的高速管11,及一连通该空气滤清器2并汇入该高速管11的低速管12。
参阅图2、3,该节流阀体3包含一围绕壁31、一由该围绕壁31围绕界定的主通道32、一设置于该主通道32内的第一阀门33、一开设于该围绕壁31上并连通该主通道32的负压口34,及一开设于该围绕壁31内并连通该主通道32及负压口34的负压通道35,该第一阀门33将该主通道32区分为进气段321及出气段322,而该负压口34是连通该主通道32的进气段321。该第一阀门33能于一开启位置与一关闭位置之间移动,该负压口34与位于该关闭位置之第一阀门33的间距d是介于0.5至10毫米之间。
参阅图1、4,该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包含一连接于该高速管11的流通单元4、一由该流通单元4延伸的防尘单元5,及一控制该流通单元4的连动单元6。
参阅图4、5,该流通单元4包括一管壁41、一由该管壁41围绕界定的流道42,及一设置于该流道42内的第二阀门43。该防尘单元5包括一由该流通单元4的管壁41延伸的防尘壁51、一由该防尘壁51围绕界定的容置空间52,及一覆盖该容置空间52的防尘盖53。
参阅图5并配合图1,该连动单元6是设置于该连接单元1的高速管11与低速管12之间,并包括一固设于该第二阀门43上且贯穿该管壁41的连杆61、一固设于该连杆61上的摇臂62,及一连通于该节流阀体3的负压口34(见图2)并用以连动该摇臂62以使该第二阀门43启闭的膜片式驱动组63。
参阅图5、6并配合图2,该膜片式驱动组63具有互相结合的一上盖631及一下盖632、一夹置于该上、下盖631、632之间的膜片633、一由该上盖631与膜片633共同围绕界定的气室634、一连接该上盖631与膜片633的弹性件635、一贯穿该下盖632并连接该膜片633与摇臂62的拉杆636,及一连通该气室634与节流阀体3的负压口34的负压管637。
参阅图4、5并配合图2,该连杆61、摇臂62,及拉杆636是位于该防尘单元5的容置空间52内,而该负压管637是透过该节流阀体3的负压通道35与该负压口34连通。要特别说明的是,该负压通道35的设计只是本实施例的实施态样,当然也可以使该负压口34是贯穿该节流阀体3的围绕壁31,而使该负压管637直接连通于该负压口34,因此不应以本实施例所揭露的内容为限。
参阅图3并配合图6,当该节流阀体3的第一阀门33开启而使该主通道32的进气段321内的气体往该出气段322移动的瞬间,该进气段321内为负压的状态,此时由该上盖631与膜片633所围绕界定的气室634内的气体会透过该负压管637往该进气段321移动,而使该气室634内呈真空状态,同时因为真空的关系使该膜片633向上移动,而使该弹性件635累积一弹性回复力并如图7所示的带动该拉杆636,该拉杆636移动时会连动该摇臂62与连杆61而控制该第二阀门43开启,使得大量的空气能由该空气滤清器2(见图1)通过该流道42及高速管11(见图1)进入该节流阀体3。当该第一阀门33开启的角度变小甚至是关闭时,该节流阀体3的进气段321会回复到非负压的状态,此时气体会经由该负压管637移动到该气室634内,并配合该弹性件635的弹性回复力使该膜片633下移,而如图5所示的带动该拉杆636、摇臂62,及连杆61而控制该第二阀门43关闭。
藉由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于实际使用时具有以下所述的优点:
(1)构件精简,节省成本:
透过该膜片式驱动组63的上、下盖631、632、膜片633、弹性件635,及负压管637的设计,该膜片式驱动组63只要感测该主通道32的进气段321内的压力,就能单纯以负压来控制该第二阀门43是否开启,可免除复杂的控制程序,降低成本,且能透过该负压口34与该第一阀门33的间距来控制该第二阀门43的启闭时机。
(2)良好的防尘效果,延长使用寿命:
由于该连动单元6的连杆61、摇臂62,及拉杆636等元件是位于该防尘单元5的容置空间52内,而该防尘单元5的防尘壁51及防尘盖53能有效避免灰尘附着于该连杆61、摇臂62,及拉杆636上,不但能避免因为灰尘沾染而导致该第二阀门43作动不顺畅的情形,还能延长该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透过该膜片式驱动组63单纯以负压来控制该第二阀门43是否开启,不但构件精简,还能简化控制程序并降低成本,且藉由该防尘单元5来达到防尘效果,故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之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之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新型说明内容所作之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之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设置于一空气滤清器与一节流阀体之间,该空气滤清器与该节流阀体之间设置有一连接单元,该连接单元包含一高速管及一低速管,该节流阀体包含一围绕壁、一由该围绕壁围绕界定的主通道、一设置于该主通道内的第一阀门,及一开设于该围绕壁上并连通该主通道的负压口,该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包含:
一流通单元,连接于该高速管,该流通单元包括一管壁、一由该管壁围绕界定的流道,及一设置于该流道内的第二阀门;及
一连动单元,设置于该高速管与低速管之间,并藉由该负压口的负压以令该连动单元带动该第二阀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动单元包括一固设于该第二阀门上且贯穿该管壁的连杆、一固设于该连杆上的摇臂,及一连通于该节流阀体的负压口并用以连动该摇臂以使该第二阀门启闭的膜片式驱动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膜片式驱动组具有互相结合的一上盖及一下盖、一夹置于该上、下盖之间的膜片、一由该上盖与膜片共同围绕界定的气室、一连接该上盖与膜片的弹性件、一贯穿该下盖并连接该膜片与摇臂的拉杆,及一连通该气室与节流阀体的负压口的负压管;当该膜片式驱动组感受到该主通道的进气段为负压状态时,该膜片式驱动组即连动该摇臂而控制该第二阀门开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由该流通单元延伸的防尘单元,该防尘单元包括一由该流通单元的管壁延伸的防尘壁、一由该防尘壁围绕界定的容置空间,及一覆盖该容置空间的防尘盖,其中,该连动单元的连杆、摇臂,及该膜片式驱动组的拉杆是位于该容置空间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节流阀体还包含一开设于该围绕壁内并连通该主通道及负压口的负压通道,该连动单元的负压管是透过该负压通道与该负压口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节流阀体的第一阀门能于一开启位置与一关闭位置之间移动,该负压口与位于该关闭位置的第一阀门的间距是介于0.5至10毫米之间。
7.一种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设置于一空气滤清器与一节流阀体之间,该空气滤清器与该节流阀体之间设置有一连接单元,该连接单元包含一高速管及一低速管,该节流阀体包含一围绕壁、一由该围绕壁围绕界定的主通道、一设置于该主通道内的第一阀门,及一开设于该围绕壁上并连通该主通道的负压口,该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包含:
一流通单元,连接于该高速管,该流通单元包括一管壁、一由该管壁围绕界定的流道,及一设置于该流道内的第二阀门;及
一连动单元,包含有一膜片式驱动组,并藉由该负压口的负压令该膜片式驱动组带动该第二阀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膜片式驱动组具有一负压管,并藉由该负压管与该负压口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动单元还包含一摇臂,及一固设于该第二阀门上且贯穿该管壁的连杆,该膜片式驱动组还具有一拉杆,该拉杆能够连动该摇臂,并进而连动该连杆,以令该第二阀门启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由该流通单元延伸的防尘单元,该防尘单元包括一由该流通单元的管壁延伸的防尘壁、一由该防尘壁围绕界定的容置空间,及一覆盖该容置空间的防尘盖,其中,该连动单元的连杆、摇臂,及该膜片式驱动组的拉杆是位于该容置空间内。
CN2010201990472U 2010-05-10 2010-05-10 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717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990472U CN201671733U (zh) 2010-05-10 2010-05-10 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990472U CN201671733U (zh) 2010-05-10 2010-05-10 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71733U true CN201671733U (zh) 2010-12-15

Family

ID=43329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99047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71733U (zh) 2010-05-10 2010-05-10 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7173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6912A (zh) * 2011-09-21 2012-03-07 杭州祥生砂光机制造有限公司 由去毛刺机专用气阀构成的真空工作平台及负压控制方法
CN102913353A (zh) * 2011-08-02 2013-02-06 曼·胡默尔有限公司 内燃机的进气系统
CN103437873A (zh) * 2013-07-15 2013-12-11 江苏大学 一种基于恒力机构的汽车排气系统阀门
CN109058006A (zh) * 2018-08-30 2018-12-21 浙江宏博汽配有限公司 一种进气歧管用的压差式阀门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3353A (zh) * 2011-08-02 2013-02-06 曼·胡默尔有限公司 内燃机的进气系统
CN102913353B (zh) * 2011-08-02 2015-11-25 曼·胡默尔有限公司 内燃机的进气系统
CN102366912A (zh) * 2011-09-21 2012-03-07 杭州祥生砂光机制造有限公司 由去毛刺机专用气阀构成的真空工作平台及负压控制方法
CN102366912B (zh) * 2011-09-21 2015-08-26 杭州祥生砂光机制造有限公司 由去毛刺机专用气阀构成的真空工作平台及负压控制方法
CN103437873A (zh) * 2013-07-15 2013-12-11 江苏大学 一种基于恒力机构的汽车排气系统阀门
CN103437873B (zh) * 2013-07-15 2016-07-20 江苏大学 一种基于恒力机构的汽车排气系统阀门
CN109058006A (zh) * 2018-08-30 2018-12-21 浙江宏博汽配有限公司 一种进气歧管用的压差式阀门
CN109058006B (zh) * 2018-08-30 2020-09-08 浙江宏博汽配有限公司 一种进气歧管用的压差式阀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71733U (zh) 负压式可变进气装置
CN101694166B (zh) 双层流道变截面涡轮机控制装置
CN201116553Y (zh) 内置滤板式油箱
CN108894851A (zh) 曲轴箱通风系统
CN101029591A (zh) 多功能水泵
CN102242674B (zh) 可变式气体流量控制装置
CN201620976U (zh) 一种小型汽油机废气再循环装置
CN201013435Y (zh) 多功能水泵
CN201358850Y (zh) 一种通过排气压力控制真空度的电磁阀
TWI413730B (zh) Negative pressure variable intake device
CN205370799U (zh) 用于柴油机废气再循环的阀门
CN215596527U (zh) 一种带流量检测的电磁阀
CN101699047A (zh) 可变气量进气歧管
CN201581937U (zh) 一种双层流道变截面涡轮机控制装置
CN202055954U (zh) 一种发动机的进气歧管
CN103321725B (zh) 摩托车二次补气阀
CN209604253U (zh) 一种抽气装置
CN202768132U (zh) 一种带三个阀门的双层流道可变排气歧管
CN202417626U (zh) 一种带导流叶片的分段式蜗壳
CN200975278Y (zh) 内燃机可变进气系统
CN201202655Y (zh) 隔爆型油气回收真空泵
CN102852617B (zh) 带三个阀门的双层流道可变排气歧管
CN201614955U (zh) 一种增压发动机pcv阀
CN201003442Y (zh) 速克达机车引擎的负压调整式进气结构
CN201786459U (zh) 一种汽车的发动机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15

Termination date: 201805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