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71503U - 地震避难防盗门 - Google Patents

地震避难防盗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71503U
CN201671503U CN2010201676803U CN201020167680U CN201671503U CN 201671503 U CN201671503 U CN 201671503U CN 2010201676803 U CN2010201676803 U CN 2010201676803U CN 201020167680 U CN201020167680 U CN 201020167680U CN 201671503 U CN201671503 U CN 2016715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door
secondary door
hinged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6768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晋
周志国
金子迪
周慧
谷守功
黄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USE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Priority to CN20102016768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715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715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7150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震避难防盗门,包括主体门扇、第一副门板、第二副门板、可伸缩底板,以及位于所述两副门板之间的展开装置;在展开装置作用下,所述两副门板及可伸缩底板展开并定位锁紧成为一种用于防地震的三角形避难钢结构;解锁后,在人力作用下,展开装置可反向运动收缩,所述两副门板和可伸缩底板与主体门扇叠合为防盗门。本实用新型展开后空间较大,作为地震发生时避难的空间,该空间可容纳多人避难,并且具有结构坚固、运动可靠和快速等优点;折叠时占用空间小,作为日常使用的防盗门。

Description

地震避难防盗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盗门,特别是涉及一种地震避难防盗门。
背景技术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全球每年至少发生一次里氏8级左右大地震,里氏6.5级以上的较大地震每年全球都会发生数十次。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汶川发生8级地震,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在海地发生7级地震,造成11.3万人死亡,19.6万人受伤。
在对世界上130多次伤亡巨大的地震灾害资料进行分析统计时发现,95%以上的伤亡是由于建筑物倒塌造成的,其中窒息死亡人数占震后2小时死亡人数的58%。
目前家庭用防盗门,其主要由门框及门扇组成,其用途是防盗,所以十分坚固,其问题是:目前家庭用防盗门用途单一,在地震发生时,作为普通家庭中最坚固的物品——防盗门不能为室内成员躲避和逃生提供任何帮助。
鉴于以上情况,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防盗门,充分利用防盗门的坚固特性,在地震发生时为室内人员提供坚固的避难空间,以便更好的保护地震逃生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震避难防盗门,日常作为防盗门使用,发生地震时,该门可迅速形成坚固的三角形避难钢结构,保护避难人员人身安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主体门扇,还包括第一副门板、第二副门板、可伸缩底板,以及位于所述两副门板之间的展开装置。在展开装置作用下,所述两副门板及可伸缩底板展开并定位锁紧成为一种用于防地震的三角形避难钢结构;解锁后,在人力作用下,展开装置可反向运动收缩,所述两副门板和可伸缩底板与主体门扇叠合为防盗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主要优点:
其一.使用方便:充分利用普通家庭最坚固的设施——防盗门构建地震避难结构,实现一物两用,同时在日常情况下不占用家庭空间,经济实惠。
其二.使用安全:避难结构无需用电,展开动作可靠快捷,避难空间可容纳4人避难,满足普通家庭避难需要。
其三.结构坚固:避难结构为全钢结构,展开后形成三角形稳定支撑结构,可有效承受建筑物垮塌造成的撞击或挤压。三角形结构可将坠落物的撞击力分解,大幅提高抗撞击能力,通过计算,每个侧面可承受500公斤撞击力,避难结构可承受3吨重物压力,可有效防护避难人员。
其四.软硬结合:避难结构采取软硬结合防护措施,结构内安装缓冲安全带与缓冲气囊,可有效保护避难人员在避难钢结构承受外部撞击时,遭受钢结构传递的撞击力,确保避难人员安全。
其五.逃生迅速:避难结构可迅速与主体门扇脱离,当地震未造成建筑物倒塌时,避难人员可快速将避难结构从门口脱开,打开防盗门逃生。
其六.自主救生:避难结构内有储物空间,可放置应急饮水袋、无线电求救器、口哨、急救药品等物资(可在市场购买),在避难结构被掩埋时可迅速获得救助或自救。
附图说明
图1为地震避难防盗门日常使用示意图;
图2为地震避难防盗门避难结构展开示意图;
图3为避难机构简图;
图4、图5、图6为避难结构展开过程机构运动示意图;
图7、图8为可伸缩底板定位解锁机构运动示意图;
图9、图10为缓冲网及缓冲气囊结构示意图;
图11为避难结构与主体门扇脱离机构示意图;
图12为铰接轴轴端形状;
图13为避难结构未与主体门扇脱离时铰接轴扁平轴端在轴座孔内位置;
图14为压下脱离杆,铰接轴扁平轴端在轴座孔内位置。
图中:1.主体门扇;2.第二副门板;3.第一副门板;4.可伸缩底板外板;5.可伸缩底板内板;6.上弹簧锁舌;7.联动解锁爪;8.下弹簧锁舌;10.滑动连接套;11.第一连杆;12.摇杆;13.弹簧定位销;14.第二连杆;15.第三连杆;16.扳手;17.定位孔;18.连接带;19.缓冲气囊;20.缓冲网;21.连接环;22.压缩空气瓶;23.拉索绳;24.通气管;25.安全带;26.安全带锁扣;27.拉索绳单向锁扣;28.脱离轴座;29.铰接轴;30.第一副门板铰接轴座;31.脱离压杆;32.定位螺栓;33.轴孔脱离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震避难防盗门,其门扇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主体门扇1,还包括第一副门板3、第二副门板2、可伸缩底板,以及位于所述两副门板之间的展开装置。在展开装置作用下,所述两副门板及可伸缩底板展开并定位锁紧成为一种用于防地震的三角形避难钢结构;解锁后,在人力作用下,展开装置可反向运动收缩,所述两副门板和可伸缩底板与主体门扇叠合为防盗门。
所述展开装置,其结构如图2、图3所示:主要由第一副门板3、第二副门板2、上弹簧锁舌6、下弹簧锁舌8、联动解锁爪7和可伸缩底板组成。所述第一副门板、第二副门板及可伸缩底板为避难结构主要部件,它们均采用钢板冲压工艺制作,具有较高强度。第一副门板与第二副门板以铰接形式连接(图3所示B点处),铰接处安装扭力弹簧,为展开装置提供展开驱动力。可伸缩底板位于第一副门板与第二副门板之间,可伸缩底板由可伸缩底板外板4(简称外板)和可伸缩底板内板5(简称内板)组成,内板可套在外板内滑动;外板与第一副门板铰接(图3所示A点处),内板顶端安装一对T型滑轮(图3中C点处所示滑动副),T型滑轮安装在第二副门板上的T型滑槽内;在T型滑槽底部(图4所示D点处)安装自动碰锁机构(可在市场购置),该机构可将滑轮锁紧固定。第一副门板通过脱离机构与主体门扇连接(图3所示A点处)。联动解锁爪与第二副门板相联。在防盗门正常使用情况下,第二副门板被上、下弹簧锁舌锁紧,扭力弹簧处于压缩蓄能状态(图3)。避难结构展开装置展开时,下弹簧锁舌解锁,扭力弹簧使第二副门板绕B点铰接轴转动(图4),联动解锁爪随之转动,联动解锁爪顶端不断下降,当第二副门板绕B点铰接轴转动至30度时,联动解锁爪顶端下降至低于上弹簧锁舌顶端A点位置(图4、图5),使第二副门板与第一副门板相铰接的B点铰接轴解锁,避难结构可以完全展开。
所述展开装置还设有可伸缩底板的定位机构、解锁机构,以及三角形避难钢结构与主体门扇的脱离机构,如图7、图8所示,其中:
所述定位机构,其包括弹簧定位销13和与之配合的定位孔17,其中:弹簧定位销安装于可伸缩底板内板两侧面,定位孔开设于可伸缩底板外板两侧面。
所述解锁机构,其包括连杆、滑动连接套10、摇杆12和扳手16。其中:连杆有三根,即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14和第三连杆15,它们分别与滑动连接套、摇杆、扳手铰接相连(如图7所示)。滑动连接套10与弹簧定位销相连。摇杆12与三根连杆相连。扳手16安装于可伸缩底板的内板侧面。
所述定位及解锁机构的工作过程是:三角形避难钢结构展开时,内板由外板内滑出,当内板两侧的弹簧定位销滑动到外板两侧的定位孔处时,定位销在弹簧作用下弹出,将内板与外板锁死定位。需要收起避难结构展开机构时,扳动扳手16(图8),推动第三连杆15使摇杆12转动,该摇杆在转动时,通过第一连杆11及第二连杆14将两侧弹簧定位销拉回,使可伸缩底板解锁,此时扳手与第三连杆15成一条直线,形成死点,弹簧定位销不会弹回定位孔。推动内板回缩进入外板,外板侧面钢板碰撞扳出的扳手,使扳手复位,扳手与第三连杆15不在一条直线上,死点解除,弹簧定位销恢复弹力。
所述脱离机构,其结构如图11所示:包括脱离轴座28、铰接轴29、第一副门板铰接轴座30、脱离压杆31,其中:脱离轴座安装在主体门扇上。铰接轴为主体门扇与第一副门板的连接轴,铰接轴两端加工成扁平状(图12),脱离压杆与铰接轴焊接在一起。脱离轴座固定在主体门扇上,铰接轴两端安装在脱离轴座轴孔内。脱离轴座由轴座与定位螺栓32组成,在轴孔处开设有脱离口(图13),避难结构与主体门扇相连时,铰接轴在轴孔内位置如图13所示,此时铰接轴无法从轴座脱离。当压下脱离手柄时,铰接轴在轴孔内转动,当扁平轴端底部接触到定位螺栓时,扁平轴端已与轴孔脱离口33对齐(图14),水平拖动避难机构,铰接轴从轴孔脱离口移出,避难机构脱离主体门扇。
本实用新型在三角形避难钢结构中设有如图9、图10所示的缓冲结构。缓冲结构由连接带18、缓冲气囊19、缓冲网20、连接环21、压缩空气瓶22、拉索绳23、通气管24、安全带25、拉索绳单向锁扣27组成。连接环与连接带将缓冲结构与避难钢结构柔性连接。拉索绳单向锁扣可在市场购置。所述安全带及缓冲网由高强度尼龙带制成,缓冲网为井形结构(图10),共三幅;安全带固定在缓冲网上,避难人员可用安全带及安全带锁扣26将自己在避难结构内固定,避免因身体失衡造成碰撞伤害。所述缓冲气囊共三个,采用不透气尼龙布制作,缓冲气囊与缓冲网缝制在一起,通过通气管与储物空间内的压缩空气瓶相连(图10)所示。避难结构叠合时,将缓冲网及缓冲气囊收藏于门板凹槽中,避难结构展开后,拉动结构上部的拉索,拉索绳单向锁扣使拉索只能单向收紧,使缓冲网形成悬挂状态,同时安装在储物空间的压缩空气瓶开关在拉索拉动下打开,向缓冲气囊充气,形成缓冲避难空间(如图9所示)。
上述缓冲网可由50mm宽、1.5mm厚尼龙带制成,呈网状,该尼龙带的最大负荷为2.67×104牛顿。缓冲网的网孔大小为300mm×100mm。
所述无线电呼救器、压缩空气瓶、应急水袋、口哨、应急药品可按需要由市场上购买,例如可选用小型民用无线步话机作为无线电呼救器。
下面简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在日常使用时,第一副门扇、第二副门扇、可伸缩底板与主体门扇叠合锁紧在一起形成整体防盗门扇(如图1、图2所示),均为钢结构,可作为普通防盗门,起到防盗作用。
当发生地震时,避难人员使下弹簧锁解锁,第二副门板下端解锁,在扭力弹簧的驱动下,第二副门板向外打开(图4);当第二副门板打开一定角度时,第二副门板上端与第一副门板铰接轴处的联动机构(图3所示B点处)使铰接轴解锁,第二副门板下端(图4所示D点处)在重力作用下落在地面。第二副门板下端安装有滚轮可在地面滚动。在扭力弹簧的驱动下,第二副门板继续张开,可伸缩底板也随之向下滑动伸长(如图5所示),当可伸缩底板的滑轮滑倒第二副门板的滑槽底部时,触动碰锁机构将滑轮锁紧固定。避难结构完全展开时,可伸缩底板的内板定位销从外板定位孔弹出,将可伸缩底板的内、外板锁紧固定。避难人员拉动缓冲结构的拉索绳(图9所示),拉索绳收紧,使缓冲网成悬挂状态,同时在拉索绳拉动下,压缩空气瓶开关打开,向缓冲气囊内充气,在缓冲网与避难钢结构之间形成缓冲区。此时,防盗门形成安全的避难空间。
当地震未造成建筑物倒塌时,避难人员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压下结构内的脱离压杆(图11所示),避难结构与主体门扇脱离机构可使避难结构迅速与主体门扇脱离,避难人员可迅速打开防盗门主体门扇向室外逃生。
当避难结构被倒塌的建筑物掩埋时,避难人员可从结构内的储物箱内取出无线求救器(如无线步话机)向外界呼救,同时可使用预先储存的应急饮用水等应急物品,有效延长等待救援时间。
避难结构恢复为防盗门方法如下:将可伸缩底板定位销解锁(图8所示),推动第二副门扇,使可伸缩底板收缩。当可伸缩底板收缩到极限时,将可伸缩底板上滑轮解锁(图4所示D点处),抬起可伸缩门板图4所示C端,使滑轮沿第二副门板的滑槽上滑,继续推动第二副门板,将避难结构回复成叠合状态,主体门扇上下两端的弹簧锁舌将第二副门扇上C、B两端锁紧,避难结构恢复成为整体防盗门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地震避难防盗门,具有以下功能:
1.作为地震避难场所:
在地震发生时可迅速展开形成坚固的三角形地震避难钢结构(简称结构),有效抵抗建筑物倒塌形成的强力冲击,使躲在结构中的避难人员免受坠落物砸伤或被掩埋;或者,在地震等因素造成建筑物垮塌而使避难结构从高处坠落时,结构内缓冲装置可保护避难人员安全;或者,在地震等因素造成建筑物垮塌而被掩埋时,结构内置无线电求救装置可对外发送求救信号;或者,在地震发生后,如建筑物未倒塌,可以从大门逃生时,可快速将避难结构与防盗门主体脱离,迅速打开防盗门逃生。
符合地震专家提出的“震时就近躲避,震后快速逃生”的建议。
2.作为防盗门
可叠合成一个整体门扇,日常作为防盗门使用,节省家庭空间。

Claims (6)

1.一种地震避难防盗门,包括主体门扇及避难结构,其特征是设有第一副门板、第二副门板、可伸缩底板,以及位于所述两副门板之间的展开装置;在展开装置作用下,所述两副门板及可伸缩底板展开并定位锁紧成为一种用于防地震的三角形避难钢结构;解锁后,在人力作用下,展开装置可反向运动收缩,所述两副门板和可伸缩底板与主体门扇叠合为防盗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避难防盗门,其特征是所述展开装置设有以铰接相连的第一副门板、第二副门板,位于所述两副门板之间的可伸缩底板,安装在第二副门板的上下弹簧锁舌及联动解锁爪,其中:两副门板铰接处安装有扭力弹簧;可伸缩底板由外板和与之套连的内板组成,内板在外板内滑动,外板与第一副门板铰接,内板顶端安装有一对T型滑轮,该滑轮与第二副门板上的T型滑槽活动相连,在T型滑槽底部安装有将滑轮锁紧固定的自动碰锁机构;第一副门板通过脱离机构与主体门扇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避难防盗门,其特征是所述展开装置设有可伸缩底板的定位机构、解锁机构及三角形避难钢结构与主体门扇的脱离机构,其中:
定位机构包括弹簧定位销(13)和与之配合的定位孔(17),其中:弹簧定位销安装于可伸缩底板内板两侧面,定位孔开设于可伸缩底板外板两侧面;
解锁机构包括弹簧定位销(13)、滑动连接套(10)、摇杆(12)、扳手(16)、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14)、第三连杆(15),其中:滑动连接套与弹簧定位销滑动连接并与第一连杆铰接,另一侧面滑动连接套与第二连杆铰接,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与摇杆一端铰接,第二连杆与摇杆另一端铰接,摇杆中部与内板铰接定位,第三连杆与扳手铰接,扳手与内板铰接定位;
脱离机构包括脱离轴座(28)、铰接轴(29)、脱离压杆(31),其中:铰接轴为主体门扇与第一副门板的连接轴,轴端为扁平形状;脱离轴座固定在主体门扇上,开设有脱离口;脱离压杆固定在铰接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避难防盗门,其特征是在三角形避难钢结构中设有缓冲结构,缓冲结构主要由缓冲气囊及缓冲网组成,缓冲网在拉索的作用下在三角形避难钢结构内成为悬挂状态,缓冲气囊位于缓冲网与钢结构之间;缓冲结构通过连接带(18)及连接环(21)与三角形避难钢结构的三角形定点部位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震避难防盗门,其特征是缓冲网由50mm宽、1.5mm厚尼龙带制成,呈网状,该尼龙带的最大负荷为2.67×104牛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震避难防盗门,其特征是缓冲网的网孔大小为300mm×100mm。 
CN2010201676803U 2010-04-16 2010-04-16 地震避难防盗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715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676803U CN201671503U (zh) 2010-04-16 2010-04-16 地震避难防盗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676803U CN201671503U (zh) 2010-04-16 2010-04-16 地震避难防盗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71503U true CN201671503U (zh) 2010-12-15

Family

ID=43328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67680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71503U (zh) 2010-04-16 2010-04-16 地震避难防盗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7150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10154A (zh) * 2013-04-18 2014-10-22 张义兵 多功能防震电视背景墙
CN104790833A (zh) * 2015-03-26 2015-07-22 安徽省东润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门
CN110067424A (zh) * 2018-01-29 2019-07-30 韩景峰 一种室内地震避难保护系统
CN115263160A (zh) * 2022-09-26 2022-11-01 南京新剑新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安全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10154A (zh) * 2013-04-18 2014-10-22 张义兵 多功能防震电视背景墙
CN104790833A (zh) * 2015-03-26 2015-07-22 安徽省东润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门
CN110067424A (zh) * 2018-01-29 2019-07-30 韩景峰 一种室内地震避难保护系统
CN115263160A (zh) * 2022-09-26 2022-11-01 南京新剑新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安全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71503U (zh) 地震避难防盗门
US4782541A (en) Earthquake protective bed
US20070251159A1 (en) Portable survival shelter
CN202161700U (zh) 逃生衣
CN101653326B (zh) 自动防震床
JP6379326B2 (ja) 津波避難用浮遊体
CN102029874B (zh) 自落式车窗紧急逃生装置
CN202516188U (zh) 地震避难救生仓
CN201219698Y (zh) 抗震床
CN201871146U (zh) 一种高空充气救生衣
CN106516126A (zh) 高楼救生跳伞
CN206928735U (zh) 应急救生舱
CN107246176B (zh) 应急救生舱
JP2015110351A (ja) 折りたたみ式津波シェルター
CN204048828U (zh) 一种新型地震安全防护逃生床
CN211705646U (zh) 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灾难自救逃生装置
CN110697004A (zh) 一种便携式落水自救装置
CN101856547B (zh) 抗震救生舱
CN202154104U (zh) 多功能防护头套
CN214063038U (zh) 一种煤矿救护安全保护装置
CN104510213B (zh) 一种充气式防震床
CN201646318U (zh) 自落式车窗紧急逃生装置
CN202218741U (zh) 木质结构多功能防震床
Shu et al. The design of rescue robot based on disaster rescue
CN202935194U (zh) 一种新型汽车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15

Termination date: 2013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