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63571U - 微调结构 - Google Patents

微调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63571U
CN201663571U CN2009202719235U CN200920271923U CN201663571U CN 201663571 U CN201663571 U CN 201663571U CN 2009202719235 U CN2009202719235 U CN 2009202719235U CN 200920271923 U CN200920271923 U CN 200920271923U CN 201663571 U CN201663571 U CN 2016635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ry components
limit switch
projection
screw
adjustment scr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27192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志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teck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oteck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teck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oteck Electric Corp
Priority to CN20092027192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635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635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6357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有关一种微调结构,包括有微调装置及极限开关组,其微调装置为具有第一旋转组件及第二旋转组件,而第一旋转组件的转盘及第二旋转组件的连动盘上分别设有第一第二微调螺丝及第二微调螺丝,且相邻第一微调螺丝、第二微调螺丝端面处为具有可旋转碰触极限开关组的摆动凸块、旋动凸块,当旋动第一微调螺丝、第二微调螺丝伸缩时,可令二者分别推抵摆动凸块、旋动凸块作细微的角度位移,提供摆动凸块、旋动凸块碰触极限开关组的第一极限开关、第二极限开关的行程作细微的改变调整,由此,本实用新型微调结构可驱使致动器上的螺母于螺杆上位移距离作更精确的控制、微调,达到无段式微调机构、方便调整、行程调整精准及提升应用范围的功效。

Description

微调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提供一种微调结构,尤指应用在驱动装置上作行程控制,具有微调装置及极限开关组的微调结构,用以精确的控制、微调预设驱动装置的起点及终点的行程控制,达到无段式微调机构、方便调整、精确控制及微调的功效。 
背景技术
控制传动行程的机构大多使用在电动门、铁卷门、电动窗的开闭,按摩椅、电动椅、电动病床、折叠床或家具的升降,以及上升机构等领域方面上作位置调整,已是相当常见及普及,尤其是线性传动结构控制行程的起点位置与终点位置,必须利用极限开关作为线性行程的去程、回程的控制,并使极限开关分别装设在线性路径的起始点位置与最终点位置,当机构以线性传动的去程行进位移,并触碰终点位置的极限开关时,即可限制传动杆不再向去程位移;同理若机构于回程位移时触碰起点的极限开关时,即可限制传动杆不再向回程方向位移,如此可形成两点间线性的往复位移动作。 
请参阅图8所示,为常用线性致动器的侧视图,此常用的线性致动器A为设有行程控制组件B,而行程控制组件B具有齿轮组B1、抵触元件B2及极限开关组B3,而通过齿轮组B1驱动抵触元件B2旋转,再由抵触元件B2所设的凸部于转动中可抵触极限开关组B3,以控制预设马达装置的状态(如:转动或停止),达到线性致动器A的行程控制目的,惟此种常用线性致动器A的行程控制组件B于实际使用上仍存在有下述缺失: 
(一)该行程控制组件B的抵触元件B2由第一环片B21及第二环片B22对接所构成,又第一环片B21及第二环片B22通过所设齿环面相互结合而达到同步的转动;因此当欲调整该线性致动器A的行程控制时,该第一环片B21及第二环片B22仅能由相互结合的齿环面所设固定的锯齿比例作调整,同时又受限齿环面的固定锯齿比例无法随使用者需求做到极小间距,导致受到齿环面锯齿与锯齿之间的间距限制,形成每一锯齿都会造成整体行程放大,使行程控制无法作精密调整及达到无段调整,同时造成当线性致动器A行程或导程较长时,相对公差会随着被 放大,无法作即时微调及更精细、精确的微调动作。 
因此,要如何设法解决上述常用的缺失与不便,即为相关业者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调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微调结构的微调装置包括有第一旋转组件及第二旋转组件,且第一及第二旋转组件上分别设有第一微调螺丝及第二微调螺丝,而相邻第一微调螺丝、第二微调螺丝端面上具有可旋转碰触极限开关组的摆动凸块、旋动凸块,在旋动第一微调螺丝、第二微调螺丝伸缩时,可作为推抵摆动凸块及旋动凸块移位,使其二者碰触极限开关组的第一、第二极限开关的行程作细微的改变调整,达到本实用新型微调结构应用在致动器等结构上时,具有无段式微调机构,而所驱使致动器运作时位移距离作更精确的控制及微调的功效。 
一种微调结构,应用在驱动装置上作行程控制,包括有微调装置及极限开关组,该微调装置包括有相结合的一个以上第一旋转组件及一个以上第二旋转组件,其第一旋转组件为包括有转盘、第一卡块及第一微调螺丝,而转盘再于侧端端面上为凹设有环槽,且环槽内环面上剖设有贯通至外环面外的多个剖孔,而各剖孔之间的环壁形成供第一微调螺丝穿设定位的凸块,再于第一卡块为设有套入于环槽内定位的扣环,且第一卡块于扣环外环面上凸出设有穿出于剖孔外并供第一微调螺丝推抵以改变位移角度的摆动凸块,而第二旋转组件为包括有连动盘、第二卡块及第二微调螺丝,再于连动盘于侧端端面上凹设有凹槽,并使凹槽内环面上剖设有贯通至外环面外的多个剖孔,而各剖孔之间的环壁形成供第二微调螺丝穿设定位的凸块,另于第二卡块为设有套入于凹槽内定位的套接环,且第二卡块于套接环外环面各个位置处分别凸出设有穿出于剖孔外的旋动凸块,及供第二微调螺丝推抵而带动旋动凸块改变位移角度的推块,及受到推块带动位移并抵靠于凸块上作止挡的挡板;及该极限开关组与微调装置相邻设置,其具有对应第一旋转组件、第二旋转组件位置上定位的第一极限开关、第二极限开关,且第一极限开关外环面上对应第一旋转组件摆动凸块的旋转路径上设有供其抵触的触发块,而第二极限开关外环面上对应第二旋转组件旋动凸块的旋转路径上设有供其抵触的触发块。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微调结构达到了无段式微调机构、方便调整、行程调整精 准及提升应用范围的有益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致动器局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致动器上组装时的立体外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致动器的局部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致动器上动作时的局部前视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致动器上动作时的局部前视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致动器上微调动作时的局部前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致动器上动作后的侧视剖面图; 
图8为常用线性致动器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致动器;11-螺母;2-马达;3-减速模组;31-转动轴;4-微调装置;41-第一旋转组件;4211-环齿;411-转盘;4212-凹槽;4111-环齿;4213-剖孔;4112-环槽;4214-凸块;4113-剖孔;4215-螺孔;4114-凸块;422-第二卡块;4115-螺孔;4221-套接环;412-第一卡块;4222-旋动凸块;4121-扣环;4223-推块;4122-摆动凸块;4224-挡板;413-第一微调螺丝423-第二微调螺丝;4131-杆身;4231-杆身;4132-螺帽;4232-螺帽;42-第二旋转组件;43-锁接元件;421-连动盘;5-极限开关组;51-第一极限开关;52-第二极限开关;511-触发块;521-触发块;A-线性致动器;B-行程控制组件;B1-齿轮组;B22-第一环片;B2-抵触元件;B3-极限开关组;B21-第一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致动器局部的示意图、应用于致动器上组装时的立体外观图及应用于致动器的局部侧视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微调结构包括有微调装置4及极限开关组5,且以下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试举微调结构运用在致动器1的实施例,而致动器1上设有马达2及减速模组3,由马达2带动致动器1驱动,再由致动器1带动减速模组3驱动,使减速模组3上所设的转动轴31作转动(而致动器1、马达2及减速模组3的配置及详细驱动 方式并非本实用新型重点之处,仅以简述说明),故就本案的主要构件及其特征详述如后,其中: 
该微调装置4为可设置于减速模组3的转动轴31上,由转动轴31带动微调装置4作旋转驱动,而微调装置4包含有可与转动轴31结合并受其带动而作相对向旋转运动的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第一旋转组件41及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第二旋转组件42,其第一旋转组件41为包括有转盘411、第一卡块412及第一微调螺丝413;其第二旋转组件42为包括有连动盘421、第二卡块422及第二微调螺丝423,且第一旋转组件41的转盘411及第二旋转组件42的连动盘421为相贴合堆叠排列状,又转盘411侧端面上与连动盘421的对接面上为分别设有可相互啮合的环齿4111、4211,再于转盘411侧端面上凹设有环槽4112,而连动盘421则对应同方向的侧端上为凹设有凹槽4212,并于环槽4112、凹槽4212内环面上剖设有贯通至外部的多个剖孔4113、4213,而使多个剖孔4113、4213之间的环壁形成多个个凸块4114、4214,并于其一凸块4114、4214侧端面上横向贯穿设有螺孔4115、4215;又第一旋转组件41的第一卡块412为设有环形勾状的扣环4121来套入于转盘411的环槽4112内,且第一卡块412于勾状扣环4121外环面上凸出设有向外弯折并位于剖孔4113间的摆动凸块4122,使摆动凸块4122头端为可露出于转盘411外环面外,而第一微调螺丝413为设有锁入螺孔4115来推抵摆动凸块4122侧端面上的杆身4131,且第一微调螺丝413于杆身4131一侧设有外露于剖孔4113上供调整旋转的螺帽4132;再于第二旋转组件42的第二卡块422为设有圆环状的套接环4221来套入于连动盘421的凹槽4212内,且第二卡块422于套接环4221环面上凸出设有位于剖孔4213间的旋动凸块4222,使旋动凸块4222头端为可露出于连动盘421外环面外,并于套接环4221环面上又凸出设有抵贴于连动盘421二个凸块4214侧端面上的推块4223及挡板4224,而第二微调螺丝423为设有锁入螺孔4215来推抵推块4223侧端面上的杆身4231,且第二微调螺丝423于杆身4231一侧设有外露于剖孔4213上供调整旋转的螺帽4232,并使受到推移的推块4223可同步带动套接环4221旋转,而套接环4221环面上的旋动凸块4222则可跟着套接环4221呈同向转动进行角度细微位移调整。 
该极限开关组5与微调装置4相邻设置,且极限开关组5分别具有对应第一旋转组件41及第二旋转组件42位置上定位的第一极限开关51及第二极限开关52,并于第一极限开关51及第二极限开关52分别在靠近第一旋转组件41的转盘411及第二旋转组件42的连动盘421外环面上摆动凸块4122、旋动凸块4222的旋转 路径上设有供其抵触的触发块511、521。 
当本实用新型微调结构于组装实施时,请参阅图1、2、3、4所示,该微调装置4相组合的第一旋转组件41及第二旋转组件42则可安装到减速模组3的转动轴31上,再以锁接元件43将第一旋转组件41及第二旋转组件42稳固锁接在转动轴31上定位,而极限开关组5则可定位在微调装置4周围邻近位置,使第一极限开关51及第二极限开关52的触发块511、521分别对位到第一旋转组件41的转盘411及第二旋转组件42的连动盘421外环面上摆动凸块4122、旋动凸块4222的旋转路径上,即可完成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组装配置;而本实用新型的微调装置4也可装配于其它驱动装置(如:电动门、铁卷门或电动病床等)上,由驱动装置所设的马达以驱动微调装置4作转动,而极限开关组5则可定位在微调装置4周围邻近位置,使第一极限开关51及第二极限开关52的触发块511、521分别对位到第一旋转组件41的转盘411及第二旋转组件42的连动盘421外环面上摆动凸块4122、旋动凸块4222的旋转路径上,达到驱动装置的行程无段控制,因此,凡运用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原理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请参阅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致动器局部的示意图、组装时的立体外观图、局部侧视图、动作时的局部前视图(一)、动作时的局部前视图(二)、微调动作时的局部前视图及动作后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所示可清楚看出,由转动轴31驱动微调装置4的第一旋转组件41及第二旋转组件42作圆周旋转的运动,使第一旋转组件41的转盘411及第二旋转组件42的连动盘421外环面上摆动凸块4122、旋动凸块4222来分别触碰一侧极限开关组5的第一极限开关51及第二极限开关52的触发块511、521上,完成整个结构连动关系。 
由上,本实用新型微调结构进一步可设计具有更细微的无段微调结构设计,因于上述环齿4111、旋动凸块4211环面多个微小细齿的结构,也局限在各个细齿的齿距距离来作角度的调整,所以为求更为细微的改变摆动凸块4122、旋动凸块4222抵触第一极限开关51的触发块511及第二极限开关52的触发块521的行程,本实用新型微调结构在微调装置4的第一旋转组件41上设有可供直接调整摆动凸块4122角度细微改变位置的连动结构设计,为以旋动第一微调螺丝413的螺帽4132转动,使第一微调螺丝413的杆身4131于螺孔4115内移动,且杆身4131会推抵到第一卡块412的摆动凸块4122往一侧位移,即是杆身4131外螺纹于螺孔4115内螺纹上细微位移来调整摆动凸块4122角度细微位移,而若旋动第一微调螺 丝413的螺帽4132反转时,则可使第一微调螺丝413的杆身4131外螺纹于螺孔4115内螺纹上移动,且杆身4131会依序退出至剖孔4113的空间,可让第一卡块412的摆动凸块4122以其弹性回复力来细微的反弹位移回复至原位,达到无段细微的行程控制。 
而微调装置4的第二旋转组件42上也设有可供直接调整旋动凸块4222角度细微改变位置的连动结构设计,为以旋动第二微调螺丝423的螺帽4232转动,使第二微调螺丝423的杆身4231于螺孔4215内移动,且杆身4231会推抵到第二卡块422的推块4223,而受到推移的推块4223可同步带动套接环4221旋转,而套接环4221环面上的旋动凸块4222则可跟着套接环4221呈同向转动,并由挡板4224抵靠在剖孔4213侧壁面的止挡作用,可供旋动凸块4222在往一侧位移后也可稳固的定位,同时即是通过杆身4231外螺纹于螺孔4215内螺纹上细微位移来调整推块4223,而推块4223再连动摆动凸块4122角度细微位移,而若旋动第二微调螺丝423的螺帽4232反转时,则可使第二微调螺丝423的杆身4231于螺孔4215内移动,且杆身4231会依序退出至剖孔4213的空间,可让第二卡块422的旋动凸块4222及推块4223受挡板4224于剖孔4213侧壁面作反弹的作用,令旋动凸块4222及推块4223回复原位,将旋动凸块4222作细微的角度位移,相同达到无段细微的行程控制。 
因此,本实用新型由第一微调螺丝413、第二微调螺丝423于推抵摆动凸块4122、旋动凸块4222作无段细微角度位移后,可提供微调装置4的第一旋转组件41、第二旋转组件42的摆动凸块4122、旋动凸块4222碰触第一极限开关51、第二极限开关52的触发块511、521的行程作细微的改变调整,可供预设螺母11于致动器1上位移距离作更精确的控制、微调,达到无段式微调机构、方便调整、行程调整精准及提升应用范围的优点,然而本实用新型微调结构并非局限只能运用在上述致动器结构上,也可将本实用新型微调结构的微调装置4及极限开关组5装设在电动门、铁卷门、按摩椅、电动椅、电动病床、折叠床、家具或任何上升机构等领域的机具内使用,可由微调结构提供上述各领域的装置作精确微调行程控制的功效。 
而本实用新型的保护重点为该微调装置4分别在第一旋转组件41转盘411及第二旋转组件42连动盘421上设有第一微调螺丝413、第二微调螺丝423,且相邻第一微调螺丝413、第二微调螺丝423的杆身4131、4231端面处为具有露出于转盘411、连动盘421外环面上的摆动凸块4122、旋动凸块4222,当旋动第一微 调螺丝413、第二微调螺丝423伸缩时,可使第一微调螺丝413、第二微调螺丝423的杆身4131、4231端面推抵摆动凸块4122、旋动凸块4222作细微的角度位移,提供微调装置4的第一旋转组件41、第二旋转组件42受到减速模组3的转动轴33驱动旋转时,可使摆动凸块4122、旋动凸块4222碰触第一极限开关51、第二极限开关52的触发块511、521的行程作细微的改变调整,可供螺母121于螺杆12上位移距离作更精确的控制、微调,达到无段式微调机构、方便调整、行程调整精准及提升应用范围的功效,因此,凡运用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原理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微调结构为可改善常用的技术关键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旋动微调装置4的第一微调螺丝413、第二微调螺丝423来推抵一侧摆动凸块4122、旋动凸块4222作细微的角度位移,进而使摆动凸块4122、旋动凸块4222碰触第一极限开关51、第二极限开关52的触发块511、521的行程作细微的改变调整,达到无段式微调机构、方便调整、行程调整精准及提升应用范围的功效。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与范围之内可对其进行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是它们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微调结构,应用在驱动装置上作行程控制,包括有微调装置及极限开关组,其特征在于:
该微调装置包括有相结合的一个以上第一旋转组件及一个以上第二旋转组件,其第一旋转组件为包括有转盘、第一卡块及第一微调螺丝,而转盘再于侧端端面上为凹设有环槽,且环槽内环面上剖设有贯通至外环面外的多个剖孔,而各剖孔之间的环壁形成供第一微调螺丝穿设定位的凸块,再于第一卡块为设有套入于环槽内定位的扣环,且第一卡块于扣环外环面上凸出设有穿出于剖孔外并供第一微调螺丝推抵以改变位移角度的摆动凸块,而第二旋转组件为包括有连动盘、第二卡块及第二微调螺丝,再于连动盘于侧端端面上凹设有凹槽,并使凹槽内环面上剖设有贯通至外环面外的多个剖孔,而各剖孔之间的环壁形成供第二微调螺丝穿设定位的凸块,另于第二卡块为设有套入于凹槽内定位的套接环,且第二卡块于套接环外环面各个位置处分别凸出设有穿出于剖孔外的旋动凸块,及供第二微调螺丝推抵而带动旋动凸块改变位移角度的推块,及受到推块带动位移并抵靠于凸块上作止挡的挡板;及
该极限开关组与微调装置相邻设置,其具有对应第一旋转组件、第二旋转组件位置上定位的第一极限开关、第二极限开关,且第一极限开关外环面上对应第一旋转组件摆动凸块的旋转路径上设有供其抵触的触发块,而第二极限开关外环面上对应第二旋转组件旋动凸块的旋转路径上设有供其抵触的触发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调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微调装置第一旋转组件的凸块侧端面上为横向贯穿设有螺孔,且此螺孔内螺纹供第一微调螺丝所设的杆身外螺纹锁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调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微调装置第一旋转组件的第一微调螺丝为设有外露于剖孔上供调整旋转的螺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调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微调装置第二旋转组件的凸块侧端面上为横向贯穿设有螺孔,且此螺孔内螺纹供第二微调螺丝所设的杆身外螺纹锁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调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微调装置第二旋转组件的第二微调螺丝为设有外露于剖孔上供调整旋转的螺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调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微调装置的第一旋转组件 及第二旋转组件上为设有分别锁入的锁接元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调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微调装置第一旋转组件的转盘侧端面上环形设置有环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调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微调装置第二旋转组件的连动盘侧端面上环形设置有环齿。 
CN2009202719235U 2009-12-14 2009-12-14 微调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635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719235U CN201663571U (zh) 2009-12-14 2009-12-14 微调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719235U CN201663571U (zh) 2009-12-14 2009-12-14 微调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63571U true CN201663571U (zh) 2010-12-01

Family

ID=43233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271923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63571U (zh) 2009-12-14 2009-12-14 微调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6357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41656A (zh) * 2016-08-24 2016-11-23 孙跟宁 一种位移微调装置
CN108748408A (zh) * 2018-08-03 2018-11-06 广东知识城运营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设有微调辅助板的手持锯刀
CN112743424A (zh) * 2021-01-12 2021-05-04 张书荣 一种具有微调功能的新能源汽车产生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41656A (zh) * 2016-08-24 2016-11-23 孙跟宁 一种位移微调装置
CN108748408A (zh) * 2018-08-03 2018-11-06 广东知识城运营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设有微调辅助板的手持锯刀
CN112743424A (zh) * 2021-01-12 2021-05-04 张书荣 一种具有微调功能的新能源汽车产生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41503B2 (en) Push-out mechanism for wind deflector and air conditioner
US8794087B2 (en) Gear motor having safety mechanism
EP2113441B1 (en) Electric steering column clamping device with single direction actuator travel
CN201663571U (zh) 微调结构
JP5763792B2 (ja) ギヤボックスのブラケット及びパワー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EP3293418B1 (en) Back knocking mechanism and knocking method therefor
CN203051659U (zh) 线性致动器及其摇臂驱动机构
CN202851845U (zh) 一种齿轮齿轨转轴机构
CN102561873B (zh) 一种门体回归缓冲机构
CN209724999U (zh) 离合机构
CN112719863B (zh) 用于制动软管的调节系统
CN109008903B (zh) 一种内窥镜操作部和内窥镜
JP3142139U (ja) 位置制限式横開きカーテン
RU2015125521A (ru) Активный замок с дополнительным средством приведения в действие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реверса тяги, содержащее такой замок
US8950279B2 (en) Linear actuator
US20150135867A1 (en) Swing type power door lock motor
CN206040575U (zh) 重合闸断路器的电操机构
JP4908648B1 (ja) ダブルノック機構
EP3553346A1 (en) Gearshift actuator
NL2028195B1 (en) Microgenerator of a flat design, clutch system suitable for such microgenerator, stand-alone electric device provided with an integrated microgenerator.
CN2567756Y (zh) 行程开关
CN220314936U (zh) 一种操作部件、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及车辆
CN215761155U (zh) 一种双推杆机构
CN217129193U (zh) 门锁控制装置
CN203220129U (zh) 滑轨的定位回归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