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62821U - 一种感应ic - Google Patents
一种感应ic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662821U CN201662821U CN2010201376512U CN201020137651U CN201662821U CN 201662821 U CN201662821 U CN 201662821U CN 2010201376512 U CN2010201376512 U CN 2010201376512U CN 201020137651 U CN201020137651 U CN 201020137651U CN 201662821 U CN201662821 U CN 2016628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duction
- circuit
- triode
- conductor
- sensor circu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感应IC,包括振荡电路、感应电路和逻辑判定电路组成,感应电路由三极管、偏置电阻和感应电容组成,所述的感应电路的感应电容由人体和导体感应面组成;所述的导体感应面与所述的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导体感应面与人体作为感应电容的两极,所以人体与作为导体感应面的金属板之间可以是无介质或者是隔着绝缘体接触,故而可以防水、防漏电,而且方便实用,使用寿命较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IC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感应IC。
背景技术
现有的VCD、DVD等电器产品的开关电路一般采用轻触开关、自锁开关或触摸开关,其工作过程均需要物理接触,实用寿命受到制造工艺、使用环境、运输条件及原材料质量的影响,往往使用时间有限,而且很难做到防水防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感应IC,得到方便实用,使用寿命较长,而且能够防水防漏电的开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感应IC,包括振荡电路、感应电路和逻辑判定电路,所述的感应电路由三极管、偏置电阻和感应电容组成,所述的感应电路的感应电容由人体和导体感应面组成;所述的导体感应面与所述的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所述的感应IC的感应电路通过所述的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的振荡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的感应电路通过所述的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的逻辑判定电路连接。
所述的感应IC的逻辑判定电路由比较电路和延时电路组成。
所述的比较电路通过比较器实现;所述的延时电路由与所述的比较器并联的电阻和电容组成。
所述的感应IC的振荡电路为方波发生器。
所述的感应IC的振荡电路、感应电路和逻辑判定电路集成为电子基板;所述的感应电路中感应电容的导体感应面覆盖于所述的电子基板外表面。
所述的导体感应面为金属感应屏。
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导体感应面与人体作为感应电容的两极,所以人体与作为导体感应面的金属板之间可以是无介质或者是隔着绝缘体接触,故而可以防水、防漏电,而且方便实用,使用寿命较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感应IC,包括振荡电路、感应电路和逻辑判定电路,所述的感应电路由三极管、偏置电阻和感应电容组成,所述的感应电路的感应电容由人体和导体感应面组成;所述的导体感应面与所述的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当人体的手指或其他部位靠近导体感应面时,感应电路即可输出一脉冲信号,以达到电器控制的目的。
所述的感应电路通过所述的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的振荡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的感应电路通过所述的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的逻辑判定电路连接。振荡电路所输出的电波输入到三极管的发射极上,由于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导体感应面,与人体形成电容,所以电波信号在通过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出时,其输出的直流成份随着电容的增大而增加,集电极的输出电路接入逻辑判定电路的比较器,在逻辑判定电路的比较器进行电压比较后输出电平信号,即可进行电器开关控制。
所述的逻辑判定电路由比较电路和延时电路组成。所述的比较电路通过比较器实现;所述的延时电路由与所述的比较器并联的电阻和电容组成。其中,延时电路使得当人体靠近导体感应面时只输出一个脉冲信号,不会连续输出。
感应IC的振荡电路、感应电路和逻辑判定电路集成为电子基板;所述的感应电路中感应电容的导体感应面覆盖于所述的电子基板外表面,在使用时,人体的手指或其他部位只需靠近导体感应面即可实现开关控制。
如图1所示,方波发生器,即振荡电路a采用常见的振荡电路,由比较器COM1和电阻R1、R2、R3、R4、R5和电容C1组成,比较器COM1的输出端连接感应电路b的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三极管Q1采用PNP三极管,其基极与金属感应屏1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8与逻辑判定电路c的比较器COM2的正极输入端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连接有偏置电阻R6,集电极与基极之间连接有偏置电阻R7,逻辑判定电路c由比较器COM2、分压电阻R10、R11以及电阻R9连接于比较器COM2的正极输入端与感应电路b的电阻R8之间,电容C3与电阻R9并联接到比较器COM2的正极输入端,比较器COM2的负极输入端连接有并联的分压电阻R10和R11。
振荡电路a产生的方波信号进入感应电路b的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上,感应电路b的金属感应屏1与人体2构成感应电容,电容的容量与距离成反比,所以当人体2靠近金属感应屏1时,感应电路b的输出直流电位升高,完成距离与电位的转换,感应电路b的输出直流接入逻辑判定电路c的比较器COM2的正极输入端,由于比较器COM2的输入电流非常小,故正极输入电位V+与输入端的电位V0近似相等,比较器COM2的负极输入端的电位为:V-=V0*R11/(R10+R11),由于R10不等于0,所以V-<V0,即V-<V+,此时比较器COM2输出为高电位;当人体2靠近金属感应屏1时,感应电路b输出电位快速升高,即V0电位快速升高,比较器COM2负极电位V-也快速升高,而此时比较器COM2的正极电位V+由于延时电路的作用,上升很缓慢,所以负极电位V-在一定时间内高于正极电位V+比较器COM2输出低电位,当正极电位V+缓慢上升至高于负极电位V-,此时比较器COM2输出高电位,所以当人体2靠近一次金属感应屏1时,逻辑判定电路c的比较器COM2输出一个低电位脉冲,也就完成了一次开关控制。
Claims (7)
1.一种感应IC,包括振荡电路、感应电路和逻辑判定电路,所述的感应电路由三极管、偏置电阻和感应电容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应电路的感应电容由人体和导体感应面组成;所述的导体感应面与所述的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IC,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应电路通过所述的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的振荡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的感应电路通过所述的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的逻辑判定电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IC,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逻辑判定电路由比较电路和延时电路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应IC,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比较电路通过比较器实现;所述的延时电路由与所述的比较器并联的电阻和电容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IC,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荡电路为方波发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感应IC,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荡电路、感应电路和逻辑判定电路集成为电子基板;所述的感应电路中感应电容的导体感应面覆盖于所述的电子基板外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应IC,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体感应面为金属感应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376512U CN201662821U (zh) | 2010-03-19 | 2010-03-19 | 一种感应ic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376512U CN201662821U (zh) | 2010-03-19 | 2010-03-19 | 一种感应ic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662821U true CN201662821U (zh) | 2010-12-01 |
Family
ID=43233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137651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62821U (zh) | 2010-03-19 | 2010-03-19 | 一种感应ic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662821U (zh) |
-
2010
- 2010-03-19 CN CN2010201376512U patent/CN20166282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287446U (zh) | 一种掉电检测电路 | |
CN205232174U (zh) | 一种振荡电路 | |
CN102185604A (zh) | 用于电容触摸的差分检测电路 | |
CN201662821U (zh) | 一种感应ic | |
CN204556715U (zh) | 一种过零检测电路及变频空调 | |
CN208818364U (zh) | 温度测量电路 | |
CN201608514U (zh) | 用于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过流保护电路 | |
CN2775938Y (zh) | 一种感应开关 | |
CN202957802U (zh) | 基于ad的电容触摸按键电路 | |
CN103728497B (zh) | 一种溶液电导率的测量电路 | |
CN107294362B (zh) | 智能功率模块 | |
CN204559106U (zh) | 一种变频空调及其电解电容器过压保护电路 | |
CN203733719U (zh) | 一种全波阻容降压继电器驱动电路 | |
CN205123615U (zh) | 智能功率模块和空调器 | |
CN203502500U (zh) | 一种溶液电导率的测量电路 | |
CN212111581U (zh) | 一种新型过零点检测电路 | |
CN103532502B (zh) | 一种电力线载波功率放大装置 | |
CN116540148B (zh) | 一种高压下tbu器件的漏电测试电路 | |
CN203798896U (zh) | 一种过零检测电路 | |
CN104615040B (zh) | 软开启电子开关 | |
CN210052144U (zh) | 智能终端屏幕点触器 | |
CN217882856U (zh) | 一种正弦波功率发生器 | |
CN202750067U (zh) | 一种用于电磁炉的触摸感应按键电路 | |
CN103973150B (zh) | 电流型逆变电源 | |
CN215419695U (zh) | 一种无线耳机装置的充电复位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E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
Assignee: Joyo (Ningbo)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Assignor: Ningbo Dongsheng Keyuan Electronics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1990000755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Induction IC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1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1080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1 Termination date: 201703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