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56687U - 飞轮储能系统中的新型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飞轮储能系统中的新型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56687U
CN201656687U CN2010201251818U CN201020125181U CN201656687U CN 201656687 U CN201656687 U CN 201656687U CN 2010201251818 U CN2010201251818 U CN 2010201251818U CN 201020125181 U CN201020125181 U CN 201020125181U CN 201656687 U CN201656687 U CN 2016566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energy storage
cooling
mechanical bear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2518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圣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FEILAITE ENERGY SOURC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FEILAITE ENERGY SOURCE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FEILAITE ENERGY SOURC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12518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566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566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5668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6Mechanical energy storage, e.g. flywheels or pressurised fluid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Magnetic Bearings And Hydrostatic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轮储能系统中的新型冷却系统,包括一飞轮系统以及密封容器,飞轮系统包括带有转子的飞轮单元和转子进行磁作用的定子,飞轮单元由上机械轴承、下机械轴承围绕其竖直轴旋转,上机械轴承、下机械轴承所在的容器壁外设有上冷却单元和下冷却单元,上冷却单元、下冷却单元由散热器和佩尔捷效应冷却模块组成,其佩尔捷效应冷却模块与上机械轴承、下机械轴承热接触,上冷却单元、下冷却单元分别与供电单元连接,飞轮系统与密封容器的底部之间设有磁轴承,密封容器上设有一密封直通孔,定子由电源连接线通过密封直通孔与外部的电力电子驱动器相连接。其能够延长轴承系统的寿命,具有尺寸小、能够长期可靠运行、容易维护、成本低等。

Description

飞轮储能系统中的新型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轮储能系统中的新型冷却系统,尤其是指使用了专门的轴承冷却系统的飞轮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飞轮储能系统因其优越的性能和更长的使用寿命而成为蓄电池的替代品。然而,飞轮储能系统的关键组件之一——轴承系统限制了飞轮储能系统的寿命。轴承系统的配置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机械轴承、磁轴承、和复合轴承。机械轴承的成本要比磁轴承低得多。如果设计合理,传递到轴承的载荷能够足够减少,以至于轴承系统的疲劳寿命和飞轮系统的寿命相当。
然而,机械轴承润滑剂的寿命有可能比飞轮系统的寿命短。降低轴承在运行时产生的温度会延长润滑剂的寿命。在飞轮系统运行期间,机械轴承会产生明显的热量,从而温度会大幅度上升。为了延长轴承寿命,这些热量必须被移除。为了减少空气阻力,高性能的飞轮储能系统一般运行于真空容器中,但这为去除轴承上的热量带来了困难。因此需要一种高效可靠、长寿命、低成本的轴承冷却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飞轮储能系统中的新型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飞轮储能系统中的新型冷却系统,包括一飞轮系统以及内部安装有飞轮系统的密封容器,所述飞轮系统包括带有转子的飞轮单元和转子进行磁作用的定子,所述飞轮单元由上机械轴承、下机械轴承围绕其竖直轴旋转,所述上机械轴承、下机械轴承所在的容器壁外设有上冷却单元和下冷却单元,所述上冷却单元、下冷却单元由散热器和佩尔捷效应冷却模块组成,其佩尔捷效应冷却模块与上机械轴承、下机械轴承热接触,所述上冷却单元、下冷却单元分别与供电单元连接,所述飞轮系统与密封容器的底部之间设有磁轴承,所述密封容器上设有一密封直通孔,所述定子由电源连接线通过密封直通孔与外部的电力电子驱动器相连接。
为了维持容器内的真空度,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容器内部与一外部的真空泵连接。
在低速飞轮系统中,为了节约成本,同时容器内的摩擦,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容器内部充满氦气。
为了将散热器上的热量吹走,进一步的降低轴承的温度,进一步的:所述上冷却单元和下冷却单元上设有一风扇。
为了便于安装与拆卸,进一步的:所述飞轮单元由两个钢结构的圆盘构成,所述两圆盘同时过盈配合在铝质的圆管上。
为了获得更好的冷却效果,提供轴承更低的温度,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结构,一种飞轮储能系统中的新型冷却系统,包括一飞轮系统以及内部安装有飞轮系统的密封容器,所述飞轮系统包括带有转子的飞轮单元和转子进行磁作用的定子,所述飞轮单元由上机械轴承、下机械轴承围绕其竖直轴旋转,所述上机械轴承、下机械轴承设置于上轴承架和下轴承架内,所述上轴承架和下轴承架嵌入于密封容器壁内,所述上轴承架和下轴承架上设有上冷却单元和下冷却单元,所述上冷却单元、下冷却单元由散热器和佩尔捷效应冷却模块组成,其佩尔捷效应冷却模块与上机械轴承、下机械轴承热接触,所述上冷却单元、下冷却单元分别与供电单元连接,所述飞轮系统与密封容器的底部之间设有磁轴承,所述密封容器上设有一密封直通孔,所述定子由电源连接线通过密封直通孔与外部的电力电子驱动器相连接。
为了维持容器内的真空度,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容器内部与一外部的真空泵连接。
在低速飞轮系统中,为了节约成本,同时容器内的摩擦,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容器内部充满氦气。
为了将散热器上的热量吹走,进一步的降低轴承的温度,进一步的:所述上冷却单元和下冷却单元上设有一风扇。
为了便于安装与拆卸,进一步的:所述飞轮单元由两个钢结构的圆盘构成,所述两圆盘同时过盈配合在铝质的圆管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延长轴承系统的寿命,并且具有尺寸小、能够长期可靠运行、容易维护、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飞轮储能系统中的新型冷却系统装配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飞轮储能系统中的新型冷却系统装配图。
图中:1、密封容器,2、飞轮单元;3、定子;4、上机械轴承;5、下机械轴承;6、散热器;7、佩尔捷效应冷却模块;8、供电单元;9、磁轴承;10、密封直通孔;11、电源连接线;12、电力电子驱动器;13、真空泵;14、风扇;15、上轴承架;16、下轴承架;17、直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飞轮储能系统中的新型冷却系统,包括一飞轮系统以及内部安装有飞轮系统的密封容器1,其密封容器1保持真空或低压状态,来减小转子的空气摩擦,而了维持容器1内的真空度,所述密封容器1内部与一外部的真空泵13连接,但对于在低速飞轮系统中,为了节约成本,同时密封容器1内的摩擦,所述密封容器1内部可充满氦气,从而不需再连接真空泵13。所述飞轮系统包括带有转子的飞轮单元2和转子进行磁作用的定子3,所述飞轮单元2由两个钢结构的圆盘构成,所述两圆盘同时过盈配合在铝质的圆管上,所述圆盘结构也可是其他结构的飞轮单元,如由复合材料构成的飞轮单元。
在所述飞轮系统内部集成了电动机/发电机,其作用是电动机拖动飞轮加速旋转存储能量,飞轮拖动发电机旋转释放能量。电动机/发电机的永磁磁铁阵列交错的安装在飞轮圆盘上,永磁铁的外侧是固定永磁铁的紧固带,这些磁铁共同产生磁通来回穿越轴向磁场气隙,定子安放在磁场气隙中,定子3由非磁性材料的多层绕组构成,飞轮旋转时,绕组中感应出交流电势。定子3的导线穿过密封的直通管17连接到外部的驱动电动机/发电机的电力电子器件13上。
为了支撑飞轮系统的径向支撑旋转,所述飞轮单元由上机械轴承4、下机械轴承5围绕其竖直轴旋转,所述上机械轴承4、下机械轴承5所在的密封容器1壁外设有上冷却单元和下冷却单元,所述上冷却单元、下冷却单元由带有散热片的散热器6和佩尔捷效应冷却模块7组成,其佩尔捷效应冷却模块7与上机械轴承4、下机械轴承5热接触,佩尔捷效应冷却模块7吸收轴承的热量并通过散热器6耗散。为了增加密封容器1内的轴承的冷却效果,可在散热器6上设置风扇14,通过其把散热器6上的热量吹走,从而提高散热器6的效率进一步降低上机械轴承4、下机械轴承5的温度。所述上冷却单元和下冷却单元的供电部分通过导线与供电单元8连接。
为了减少机械轴承的轴向载荷,所述飞轮系统与密封容器1的底部之间设有磁轴承9,磁轴承9由产生轴向斥力的旋转磁铁和静止磁铁两部分组成,也可以选用其他磁铁代替如电磁铁。
除上述以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飞轮储能系统中的新型冷却系统,包括一飞轮系统以及内部安装有飞轮系统的密封容器1,所述飞轮系统包括带有转子的飞轮单元2和转子进行磁作用的定子3,所述飞轮单元1由上机械轴承4、下机械轴承5围绕其竖直轴旋转,所述上机械轴承4、下机械轴承5设置于上轴承架15和下轴承架16内,所述上轴承架15和下轴承架16嵌入于密封容器1壁内,所述上轴承架15和下轴承架16上设有上冷却单元和下冷却单元,所述上冷却单元、下冷却单元由带有散热片的散热器6和佩尔捷效应冷却模块7组成,其佩尔捷效应冷却模块7与上轴承架15和下轴承架16热接触,所述上冷却单元、下冷却单元分别与供电单元8连接,所述飞轮系统与密封容器1的底部之间设有磁轴承9,所述密封容器1上设有一密封直通孔10,所述定子3由电源连接线通过密封直通孔10与外部的电力电子驱动器相连接。为了维持密封容器1内的真空度,所述密封容器1内部与一外部的真空泵13连接,对于在低速飞轮系统中,为了节约成本,同时密封容器1内的摩擦,所述密封容器1内部充满氦气,来代替真空泵13,为了将散热器6上的热量吹走,进一步的降低轴承的温度,所述上冷却单元和下冷却单元上设有一风扇14,为了便于安装与拆卸,所述飞轮单元2由两个钢结构的圆盘构成,所述两圆盘同时过盈配合在铝质的圆管上。
此种系统与第一种系统的主要区别是在密封容器内嵌入了上轴承架15和下轴承架16,并将上机械轴承4、下机械轴承5置于其内部,通过轴承架可获得更好的冷却效果,给轴承提供更低的温度。另外,轴承可以安装在弹性轴承减震系统中,如金属网闸,在旋转加速穿越第一临界速度时允许小幅度震动。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飞轮储能系统中的新型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飞轮储能系统中的新型冷却系统包括一飞轮系统以及内部安装有飞轮系统的密封容器(1),所述飞轮系统包括带有转子的飞轮单元(2)和转子进行磁作用的定子(3),所述飞轮单元(2)由上机械轴承(4)、下机械轴承(5)围绕其竖直轴旋转,所述上机械轴承(4)、下机械轴承(5)所在的容器壁外设有上冷却单元和下冷却单元,所述上冷却单元、下冷却单元由散热器(6)和佩尔捷效应冷却模块(7)组成,其佩尔捷效应冷却模块(7)与上机械轴承(4)、下机械轴承(5)热接触,所述上冷却单元、下冷却单元分别与供电单元(8)连接,所述飞轮系统与密封容器(1)的底部之间设有磁轴承(9),所述密封容器(1)上设有一密封直通孔(10),所述定子(3)由电源连接线(11)通过密封直通孔(10)与外部的电力电子驱动器(12)相连接。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轮储能系统中的新型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密封容器(1)内部与一外部的真空泵(13)连接。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轮储能系统中的新型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密封容器(1)内部充满氦气。
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轮储能系统中的新型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上冷却单元和下冷却单元上设有一风扇(14)。
5.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轮储能系统中的新型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飞轮单元(2)由两个钢结构的圆盘构成,所述两圆盘同时过盈配合在铝质的圆管上。
6.一种飞轮储能系统中的新型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飞轮储能系统中的新型冷却系统包括一飞轮系统以及内部安装有飞轮系统的密封容器(1),所述飞轮系统包括带有转子的飞轮单元(2)和转子进行磁作用的定子(3),所述飞轮单元(2)由上机械轴承(4)、下机械轴承(5)围绕其竖直轴旋转,所述上机械轴承(4)、下机械轴承(5)设置于上轴承架(15)和下轴承架(16)内,所述上轴承架(15)和下轴承架(16)嵌入于密封容器(1)壁内,所述上轴承架(15)和下轴承架(16)上设有上冷却单元和下冷却单元,所述上冷却单元、下冷却单元由散热器(6)和佩尔捷效应冷却模块(7)组成,其佩尔捷效应冷却模块(7)与上机械轴承(4)、下机械轴承(5)接触,所述上冷却单元、下冷却单元分别与供电单元(8)连接,所述飞轮系统与容器密封容器(1)的底部之间设有磁轴承(9),所述密封容器(1)上设有一密封直通孔(10),所述定子(3)由电源连接线(11)通过密封直通孔(10)与外部的电力电子驱动器(12)相连接。
7.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飞轮储能系统中的新型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密封容器(1)内部与一外部的真空泵(13)连接。
8.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飞轮储能系统中的新型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密封容器(1)内部充满氦气。
9.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飞轮储能系统中的新型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上冷却单元和下冷却单元上设有一风扇(14)。
10.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飞轮储能系统中的新型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飞轮单元(2)由两个钢结构的圆盘构成,所述两圆盘同时过盈配合在铝质的圆管上。
CN2010201251818U 2010-03-08 2010-03-08 飞轮储能系统中的新型冷却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566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251818U CN201656687U (zh) 2010-03-08 2010-03-08 飞轮储能系统中的新型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251818U CN201656687U (zh) 2010-03-08 2010-03-08 飞轮储能系统中的新型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56687U true CN201656687U (zh) 2010-11-24

Family

ID=43121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25181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56687U (zh) 2010-03-08 2010-03-08 飞轮储能系统中的新型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5668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3545A (zh) * 2010-03-08 2010-07-21 苏州菲莱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飞轮储能系统中的新型冷却系统
CN103904816A (zh) * 2014-03-25 2014-07-02 南方科技大学 飞轮储能装置、风力发电系统及车辆能量回馈制动系统
CN104321956A (zh) * 2012-04-03 2015-01-28 巴布科克诺尔有限公司 用于存储和释放能量的可定标的装置和布置结构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3545A (zh) * 2010-03-08 2010-07-21 苏州菲莱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飞轮储能系统中的新型冷却系统
CN104321956A (zh) * 2012-04-03 2015-01-28 巴布科克诺尔有限公司 用于存储和释放能量的可定标的装置和布置结构
CN104321956B (zh) * 2012-04-03 2017-02-22 巴布科克诺尔有限公司 用于存储和释放能量的装置
CN106678276A (zh) * 2012-04-03 2017-05-17 巴布科克诺尔有限公司 用于存储和释放能量的装置
US9899894B2 (en) 2012-04-03 2018-02-20 Babcock Noell Gmbh Scalable device and arrangement for storing and releasing energy
CN106678276B (zh) * 2012-04-03 2019-02-01 巴布科克诺尔有限公司 用于存储和释放能量的装置
CN103904816A (zh) * 2014-03-25 2014-07-02 南方科技大学 飞轮储能装置、风力发电系统及车辆能量回馈制动系统
CN103904816B (zh) * 2014-03-25 2016-08-24 南方科技大学 飞轮储能装置、风力发电系统及车辆能量回馈制动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17087B (zh) 一种采用悬浮/储能一体化飞轮的磁悬浮飞轮储能装置
CN201733169U (zh) 一种采用悬浮/储能一体化飞轮的磁悬浮飞轮储能装置
CN103731068B (zh) 永磁电磁复合的悬浮储能飞轮装置
JP4937687B2 (ja) 電力貯蔵用超電導フライホイール装置
CN103904816B (zh) 飞轮储能装置、风力发电系统及车辆能量回馈制动系统
CN107802148B (zh) 可自动清洗磁力搅拌杯
MX2012014398A (es) Sistema de enrgia con volante de inercia.
CN201656687U (zh) 飞轮储能系统中的新型冷却系统
CN107023328A (zh) 立式永磁悬浮余热发电机
CN103887927B (zh) 一种磁悬浮飞轮储能装置冷却系统
CN102611360B (zh) 具有刹车功能的五自由度磁悬浮电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4299748A (zh) 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储能飞轮用杜瓦系统
CN103944313A (zh) 直联式磁悬浮风机
CN103427587A (zh) 一种大推力圆筒型直线电机
CN103368326A (zh) 一种低功耗磁悬浮飞轮储能装置
CN102570745B (zh) 油滋浮双定子高效率电机
CN101924417A (zh) 一种具有双刚度轴的飞轮储能系统
KR101550962B1 (ko) 에너지 저장 장치
CN101783545A (zh) 一种飞轮储能系统中的新型冷却系统
CN113037001B (zh) 一种基于外转子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飞轮储能装置
CN201656662U (zh) 具有双刚度轴的飞轮储能系统
CN102684367B (zh) 一种大容量高效率磁悬浮飞轮储能装置
CN206422646U (zh) 飞轮储能装置
CN215949762U (zh) 一种压缩机
CN203871986U (zh) 直联式磁悬浮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WANG WENJIE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UZHOU FEILAITE ENERGY SOURCES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102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1027

Address after: Two E503-3 room 215021,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1355 Jinji Lake Avenu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China

Patentee after: Wang Wenjie

Address before: Two E501-3 room 215021,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1355 Jinji Lake Avenu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China

Patentee before: Suzhou Feilaite Energy Sources Technology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24

Termination date: 2015030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