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52113U - 逃生指示灯 - Google Patents

逃生指示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52113U
CN201652113U CN2010201214039U CN201020121403U CN201652113U CN 201652113 U CN201652113 U CN 201652113U CN 2010201214039 U CN2010201214039 U CN 2010201214039U CN 201020121403 U CN201020121403 U CN 201020121403U CN 201652113 U CN201652113 U CN 2016521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component
control module
luminous
escape indic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2140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star Opt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star Opt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star Opto Corp filed Critical Unistar Opto Corp
Priority to CN20102012140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521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521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5211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露的逃生指示灯包括发光组件及光学膜层组。发光组件包括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电源供应单元、光检测单元及控制单元。光学膜层组包括至少一指示图样,并对应第一发光元件设置以照射出指示图样。电源供应单元电连接外部电源并提供发光电源使第一发光元件发光。光检测单元对应外部环境的光源强度提供一光检测信号。控制单元依据外部电源的供电状态进入第一点亮模式或第二点亮模式。在第一点亮模式时,控制单元对应光检测信号控制第二发光元件发光,在第二点亮模式时,则控制第二发光元件持续发光。

Description

逃生指示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信息指示灯,且尤其涉及一种指示逃生信息的逃生指示灯。
背景技术
现行的消防法规规范公众使用建筑物需于紧急出口附近装设逃生指示灯,以供紧急情况发生时指示民众逃生。因此,为了标示出口的位置,目前的逃生指示灯都是二十四小时随时点亮的状态。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为了减轻环境的光源强度受紧急断电所带来的影响,让民众能轻易找到逃生出口,因此目前的逃生指示灯一般都具有不断电发光的功能而如常地维持点亮状态。
由于所有的逃生指示灯皆需在平时无关昼夜地时刻点亮,而累积出许多电能的消耗,长久下来亦会产生许多电费支出,因此目前的解决方法是降低逃生指示灯平时点亮的亮度,藉此降低其内部发光元件的电能消耗功率。然而,如此亦会造成夜晚或外部环境光线不足时,紧急出口处的总光源强度因不够明亮而延伸出门户安全的问题。
是故,目前仍需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其一目的为在逃生指示灯中建构多种点亮模式,依据外部电源的供电状态进入对应的点亮模式中,以区别紧急时刻与平常时刻的点亮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为在平常时刻中,使逃生指示灯可依据外部环境的光源强度改变其点亮的强度,以维持紧急出口处的总光源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为降低逃生指示灯的电能消耗功率,以达到节能目的。
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逃生指示灯,其包括:发光组件及光学膜层组。发光组件包括至少第一发光元件、至少第二发光元件、电源供应单元、光检测单元及控制单元。电源供应单元是电连于外部电源并提供发光电源使第一发光元件发光,光检测单元对应外部环境的光源强度提供光检测信号。控制单元依据外部电源的供电状态进入第一点亮模式或第二点亮模式,当在第一点亮模式时,控制单元对应光检测信号控制第二发光元件发光,而在第二点亮模式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二发光元件持续发光。光学膜层组包括至少一指示图样,此光学膜层组是对应第一发光元件设置以照射出指示图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电源供应单元可包括电源转换电路、蓄电池组及插头电连接于外部电源,使蓄电池组储存备用电能,以供作当外部电源断电时的发光电源,而具备不断电的功能,电源转换电路将外部电源或备用电能转换为该发光电源。
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的发光组件可选择性地还包括其它元件,如:驱动电路、切换器或指示灯。驱动电路可依据控制单元的控制驱动第一发光元件或第二发光元件发光,其中的组成元件可依据第一发光元件或第二发光元件的电子特性、数量或种类所变化。切换器可用以切换第一发光元件的导通与关闭,指示灯则可以灯号指示外部电源的供电状态或目前所使用的点亮模式,以供使用者判别目前外部电源的供电状态或目前的点亮模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优选地是判断外部电源的供电与断电以据此进入对应的点亮模式中,如:当外部电源有供电时,使控制单元在第一点亮模式中,而在外部电源断电时,使控制单元在第二点亮模式中,因此第一点亮模式可对应至平常时刻,第二点亮模式可对应至紧急时刻。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其它外部电源的供电状态,如:电压下降变化量、电流变化量亦可作为控制单元进入点亮模式的依据,第一点亮模式与第二点亮模式的对应方式亦可依不同实施方式变动。
上述光检测单元可将接收到的光能或对应所接收到的光强度转换为电子形式的光检测信号,优选地可包括光导体检测器或光耦合器,并可选择性地还包括电阻及电容。光检测信号可为任意电子形式,如:预定电压(变化)值或预定电流(变化)值。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逃生指示灯亦可选择性地包括壳体以供容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壳体可包括二容置槽,其一容置槽容置有上述的电源供应单元及控制单元,另一容置槽则是容置有第一发光元件,壳体外侧亦可设置有第二发光元件,使第二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可照射于外部环境中。第一发光元件或第二发光元件优选地是发光二极管,如:第一发光元件排列为阵列形式的单颗单晶封装发光二极管,并组装为模块,其中第二发光元件更佳为单颗多晶封装发光二极管的面光源模块,使其点亮的光形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膜层组的组成结构并无限制,优选地是由指示图样膜、导光板及反射板依次层迭而成。导光板优选地包括入光面及出光面,入光面是对应于第一发光元件,使第一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可自入光面进入导光板中,出光面是对应反射板,反射板优选地设置在导光板底部,并包括多个散射粒子,将自导光板底部漏出的光反射回导光板中。指示图样可包括至少一指示文字及至少一指示图案,指示文字与指示图案优选地是与逃生信息相关。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逃生指示灯具有平时持续点亮的第一发光元件及补偿外部环境光源强度的第二发光元件,故可降低逃生指示灯平时的电能消耗功率,以降低电费等使用成本。在平常时刻时,第二发光元件会对应光检测信号发光,以在外部环境的光线不足时,改变其点亮的光强度,以维持紧急出口处的总光源强度。而在紧急时刻时,第二发光元件则会持续发光,以更显逃生出口处的明亮。
附图说明
图1为绘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逃生指示灯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绘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逃生指示灯的组装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逃生指示灯的功能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的逃生指示灯的外观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优选实施例的逃生指示灯的外观示意图;
图6为绘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逃生指示灯的外观示意图;
图7为绘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逃生指示灯的组装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逃生指示灯的功能框图;
图9为绘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逃生指示灯的外观示意图;
图10为绘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逃生指示灯的组装分解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逃生指示灯的功能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结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结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它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元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元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元件。
一并参考图1至图3,其中图1为绘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地实施例的逃生指示灯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绘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地实施例的逃生指示灯的组装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地实施例的逃生指示灯的功能框图。如图中所示,逃生指示灯100包括壳体101、发光组件102及光学膜层组104,在本实施例中,发光组件102及光学膜层组104是先行组装为独立部件之后,再将其组装为逃生指示灯100,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亦可以其它的方式或结构组装逃生指示灯100。
发光组件102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元件106、第二发光元件107、电源供应单元110、驱动单元112、光检测单元114、切换器116、指示灯118及控制单元12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106、第二发光元件107及指示灯118皆是发光二极管,如:第一发光元件106及指示灯118为单颗单晶封装发光二极管,亦可为单颗多晶封装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元件107为单颗多晶封装发光二极管的长条形面光源,然并无需限定于此形状,控制单元120可包括至少一微控制器,电源供应单元110可包括插头110A、蓄电池组110B及电源转换电路110C。在此示例性地将电源转换电路110C、驱动单元112及控制单元120整合设置于至少一控制电路板109上,并将切换器116及指示灯118整合设置于操作电路板119上,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种设置方式。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一发光元件106排列成为矩阵形式,并经组装成为模块。
壳体101包括上盖101A、二容置槽101B、101C及吊挂孔101D、101E,其容置槽101B容置有电源供应单元110的蓄电池组110B、控制电路板109及操作电路板119,另一容置槽101C容置有第一发光元件106,第二发光元件107则是设置于壳体外侧,如:上盖101A的外侧或其它面,如:外壳上部或侧面。吊挂孔101D、101E可供使用者依其需要选择性地吊挂逃生指示灯100。
对应第一发光元件106处设置有光学膜层组104,如:将光学膜层组104的上侧设置于贴近第一发光元件106处后,将光学膜层组104与壳体101藉由紧固件(图中未示)组装。光学膜层组104包括指示图样膜104A、导光板104B、反射板104C及与逃生信息相关的至少一指示图样104D、104E,指示图样膜104A、导光板104B及反射板104C是依次层迭。在本实施例中,指示图样104D设置于指示图样膜104A上的指示图案,如:奔跑中的人形图案或箭头符号等,指示图样104E为指示文字,如:「紧急出口EXIT」或其它文字。导光板104B包括入光面及出光面(图中未示),入光面是对应于第一发光元件106,如:贴近第一发光元件106的一侧面,出光面是对应于反射板104C的相对面,如:反射板104C与导光板104B的底面贴合,导光板104B的出光面即为其顶面。指示图样膜104A是与导光板104B的出光面贴合,导光板104B非入光面及出光面的其余各面皆覆盖有高反射材料,以防光从此漏出。
在平常时刻,因应逃生指示灯需昼夜持续点亮的需要,电源供应单元110的插头110A电连接于外部电源以作为电能来源,并且为了顾及紧急时刻外部电源恐会断电的状况发生时亦可提供逃生出口的指示功能,蓄电池组110B在平常时刻即可将外部电源的电能储备于其中成为备用电源。经过电源转换电路110C将外部电源或备用电源转换为发光电源后,电源供应单元110经驱动单元112将此发光电源提供至第一发光元件106及第二发光元件107,使其发光。关于第一发光元件106及第二发光元件107的发光方式与驱动单元112的动作方式,其后段落会详细说明。当第一发光元件106发光时,其发出的光自入光面进入导光板104B中,由导光板104B底面漏出的光可藉由反射板104C中的散射粒子反射回导光板104B中,以从出光面射出,藉此逃生指示灯100得以照射出指示图样104D、104E。
驱动单元112是电连接于电源供应单元110、控制单元120、第一发光元件106和第二发光元件107,其内的组成元件端视于在此使用的第一发光元件106和第二发光元件107的数量、种类或电子特性而有所不同。驱动单元112是依据控制单元120的控制驱动第一发光元件106和第二发光元件107发光。
光检测单元114电连接于控制单元120,其包括光导体检测器114A、电阻及电容(图中未示),光导体检测器114A是外露于外部环境。由于光导体检测器114A的电导系数会依据其所接受的光源强度而变化,因此光检测单元114会对应外部环境的光源强度提供光检测信号。在此的光检测信号示例性地以预定电流值表示,然而其亦可为预定电压值、预定电压变化值或预定电流变化值。
控制单元120依据外部电源的供电状态进入第一点亮模式或第二点亮模式,在此并无限制控制单元120判断外部电源供电状态的方式,举例来说,其可藉由与电源供应单元110之间的电连接接脚主动检测外部电源的供电状态或由电源供应单元110所传来的电子信号被动得知外部电源的供电状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点亮模式是对应于外部电源有供电的状态,如:无发生紧急事件的平常时刻,此时控制单元120控制指示灯118亮起灯号代表外部电源持续供电,控制第一发光元件106持续发光以指示紧急出口位置,并对应来自光检测单元114的光检测信号控制第二发光元件107发光,比如说,控制单元120可在接收到光检测信号时或依据光检测信号与预定值的比较结果控制第二发光元件107发光。优选地地,当光检测信号所对应的外部环境光源强度较低时,如:夜晚,控制单元120控制第二发光元件107发光以补偿外部环境光源的不足,以提供紧急出口处的良好照明,而在光检测信号所对应的外部环境光源强度较高时,即可控制第二发光元件107不发光以降低逃生指示灯100平时的电能消耗功率。另一方面,第二点亮模式是对应于外部电源断电的状态,如:发生紧急事件而紧急断电时,在第二点亮模式时,控制单元120控制第一发光元件106及第二发光元件107皆持续发光。此外,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的逃生指示灯300,即为依据图4的架构,将烟雾检测单元222改成氧化碳检测单元223,用以检测一氧化碳浓度,并提供一氧化碳检测信号至控制单元,以在一氧化碳浓度高于预定值时控制扬声器226发出警示音。
一并参考图11至图8,其中图11为绘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逃生指示灯的外观示意图,图7为绘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逃生指示灯的组装分解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逃生指示灯的功能框图。如图中所示,逃生指示灯400包括壳体101、发光组件102及光学膜层组104,在本实施例中,发光组件102及光学膜层组104是先行组装为独立部件之后,再将其组装为逃生指示灯400,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亦可以其它的方式或结构组装逃生指示灯400。
发光组件102包括至少一第一发光元件106、至少一第二发光元件107、电源供应单元110、驱动单元112、烟雾检测单元115、切换器116、指示灯118及控制单元12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106及指示灯118皆是发光二极管,第一发光元件106排列成为矩阵形式,并经组装成为模块,然并无需限定于此,第一发光元件106及指示灯118亦可为其它种类、型式或数量的第一发光元件,如:面光源封装形式的发光二极管,举例来说,单颗多晶封装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元件107亦可如同第一发光元件106的封装形式模块而有多种变化。控制单元120可包括至少一微控制器,电源供应单元110可包括插头110A、储电装置110B及电源转换电路110C,储电装置110B可为任何储存电能的装置,如:蓄电池、超级电容、磁储能装置或储氢合金电池等。。在此示例性地将电源转换电路110C、驱动单元112及控制单元120整合设置于至少一控制电路板109上,并将切换器116及指示灯118整合设置于操作电路板119上,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种设置方式。烟雾检测单元115可为光电式烟雾检测器、离子式烟雾检测器或其它等效装置,在此以离子式烟雾检测器为示范例。
壳体101包括上盖101A、二容置槽101B、101C及吊挂孔101D、101E,其容置槽101B容置有电源供应单元110的储电装置110B、控制电路板109、烟雾检测单元115及操作电路板119,另一容置槽101C容置有第一发光元件106,第二发光元件107则是设置于壳体外侧,如:上盖101A的外侧。吊挂孔101D、101E可供使用者依其需要选择性地吊挂逃生指示灯400。
对应第一发光元件106处设置有光学膜层组104,如:将光学膜层组104的上侧设置于贴近第一发光元件106处后,将光学膜层组104与壳体101藉由紧固件(图中未示)组装。光学膜层组104包括指示图样膜104A、导光板104B、反射板104C及与逃生信息相关的至少一指示图样104D、104E,指示图样膜104A、导光板104B及反射板104C是依次层迭。在本实施例中,指示图样104D设置于指示图样膜104A上的指示图案,如:奔跑中的人形图案或箭头符号等,指示图样104E为指示文字,如:「紧急出口EXIT」或其它文字。导光板104B包括入光面及出光面(图中未示),入光面是对应于第一发光元件106,如:贴近第一发光元件106的侧面,出光面是对应于反射板104C的相对面,如:反射板104C与导光板104B的底面贴合,导光板104B的出光面即为其顶面。指示图样膜104A是与导光板104B的出光面贴合,导光板104B非入光面及出光面的其余各面皆覆盖有高反射材料,以防光从此漏出。
在平常时刻,因应逃生指示灯需昼夜持续点亮的需要,电源供应单元110的插头110A电连接于外部电源以作为电能来源,并且为了顾及紧急时刻外部电源恐会断电的状况发生时亦可提供逃生出口的指示功能,储电装置110B在平常时刻即可将外部电源的电能储备于其中成为备用电源。经过电源转换电路110C将外部电源或备用电源转换为发光电源后,电源供应单元110经驱动单元112将此发光电源提供至第一发光元件106及第二发光元件107,使其发光。关于第一发光元件106及第二发光元件107的发光方式与驱动单元112的动作方式,其后段落会详细说明。当第一发光元件106发光时,其发出的光自入光面进入导光板104B中,由导光板104B底面漏出的光可藉由反射板104C中的散射粒子反射回导光板104B中,以从出光面射出,藉此逃生指示灯400得以照射出指示图样104D、104E。
驱动单元112电连接于电源供应单元110、控制单元120、第一发光元件106和第二发光元件107,其内的组成元件端视于在此使用的第一发光元件106和第二发光元件107的数量、种类或电子特性而有所不同。驱动单元112是依据控制单元120的控制驱动第一发光元件106和第二发光元件107发光。
烟雾检测单元115依据环境中因存有烟雾粒子使得光或电等物理量产生变化,而将此变化量转换为电子形式的烟雾检测信号,然而本实用新型的烟雾检测单元无须限制于此,透过化学变化或其它等效机制检测烟雾产生与否或定量检测烟雾浓度之任何方式皆可适用。本实施例的烟雾检测单元115会对应环境中的烟雾粒子所影响的电流通量提供烟雾检测信号,在此示例性地以预定电流值表示,然而其亦可为预定电压值、预定电压变化值或预定电流变化值。
本实施例的控制单元120会依据外部电源的供电状态进入第一点亮模式或第二点亮模式,在此并无限制控制单元120判断外部电源供电状态的方式,举例来说,其可藉由与电源供应单元110之间的电连接接脚主动检测外部电源的供电状态或由电源供应单元110所传来的电子信号被动得知外部电源的供电状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点亮模式是对应于外部电源有供电的状态,此时控制单元120控制指示灯118亮起灯号代表外部电源持续供电,并控制第一发光元件106持续发光以指示紧急出口位置,然而控制单元120亦会对应来自烟雾检测单元115的烟雾检测信号控制第二发光元件107发光,比如说,控制单元120可在接收到烟雾检测信号时或依据烟雾检测信号与预定值的比较结果控制第二发光元件107发光。优选地地,当接收到的烟雾检测信号是对应于产生有一定烟雾颗粒的环境时,如:小型火灾时,烟雾颗粒高于预定值,控制单元120控制第二发光元件107发光以补偿环境因烟雾颗粒遮蔽光源而影响照明的问题,以提供紧急出口处良好的照明;而在烟雾检测信号所对应的环境是烟雾颗粒数量低于此预定值时,即可控制第二发光元件107不发光以降低逃生指示灯400平时的电能消耗功率。另一方面,第二点亮模式是对应于外部电源断电的状态,如:发生紧急事件而紧急断电时,在第二点亮模式时,控制单元120控制第一发光元件106及第二发光元件107皆持续发光。
因此,本实施例的逃生指示灯具有平时持续点亮的第一发光元件及补偿环境的第二发光元件,故可降低逃生指示灯平时的电能消耗功率,以达节能目的。在未断电时,第二发光元件会对应烟雾检测信号发光,以在环境产生烟雾而影响照明效果时,改变其点亮的强度,以维持紧急出口处的总光源强度。而在紧急断电时,第二发光元件则会持续发光,以更显逃生出口处的明亮。
一并参考图9至图11,其中图9为绘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逃生指示灯的外观示意图,图10为绘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逃生指示灯的组装分解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逃生指示灯的功能框图。如图中所示,逃生指示灯500包括壳体201、发光组件202及光学膜层组204。在本实施例中,发光组件202包括至少一第一发光元件206、一第二发光元件207、电源供应单元210、驱动单元212、烟雾检测单元215、切换器216、警示单元217、指示灯218及控制单元220。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较,还设置有警示单元217与控制单元电连接,在此示范性地以蜂鸣器为警示单元217,如:外露式电磁蜂鸣器,然而无须限定于此,其它形式的警示单元,如:压电蜂鸣器、扬声器等亦可适用。
为了简化说明,在此仅简略地叙述本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类似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请楚说明之便,在此亦示例性地将电源转换电路210C、驱动单元212及控制单元220整合设置于至少一控制电路板209上,并将切换器216及指示灯218整合设置于操作电路板219上,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种设置方式。电源供应单元210可包括插头210A、储电装置210B及电源转换电路210C。光学膜层组204包括指示图样膜204A、导光板204B、反射板204C及与逃生信息相关的至少一指示图样204D、204E,指示图样膜204A、导光板204B及反射板204C是依次层迭。壳体201包括上盖201A、二容置槽201B、201C及吊挂孔201D、201E,其容置槽201B容置有电源供应单元210的储电装置210B、控制电路板209、烟雾检测单元215、警示单元217的部分及操作电路板219,另一容置槽101C容置有第一发光元件206,第二发光元件207则是设置于壳体外侧,如:上盖201A的外侧。吊挂孔201D、201E可供使用者依其需要选择性地吊挂逃生指示灯500。
本实施例的控制单元220控制指示灯218亮起灯号代表外部电源持续供电,并控制第一发光元件206持续发光以指示紧急出口位置,然而控制单元220亦会对应来自烟雾检测单元215的烟雾检测信号控制第二发光元件207发光,比如说,控制单元220可在接收到烟雾检测信号时或依据烟雾检测信号与预定值的比较结果控制第二发光元件207发光。优选地地,当接收到的烟雾检测信号是对应于产生有一定烟雾颗粒的环境时,如:小型火灾时,烟雾颗粒高于预定值,控制单元220控制第二发光元件207发光以补偿环境因烟雾颗粒遮蔽光源而影响照明的问题,以提供紧急出口处良好的照明,并控制警示单元217发出警示音以警示附近人员尽速疏散,在视觉上与听觉上皆有警示效果;而在烟雾检测信号所对应的环境是烟雾颗粒数量低于此预定值时,即可控制第二发光元件207不发光以降低逃生指示灯500平时的电能消耗功率。此外,当处于外部电源断电状态时,如:发生紧急事件而紧急断电,本实施例的控制单元120可选择性地包括另一控制机制而控制第一发光元件106及第二发光元件107皆持续发光。
是故,由上述中可以得知,本实用新型的逃生指示灯具有平时持续点亮的第一发光元件及补偿外部环境光源强度的第二发光元件,故可降低逃生指示灯平时的电能消耗功率,以降低电费等使用成本。在平常时刻时,第二发光元件会对应光检测信号发光,以在外部环境的光线不足时,改变其点亮的强度,以维持紧急出口处的总光源强度。而在紧急时刻时,第二发光元件则会持续发光,以更显逃生出口处的明亮。
以上叙述依据本实用新型多个不同实施例,其中各项特征可以单一或不同结合方式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揭露为阐明本实用新型原则的具体实施例,应不拘限本实用新型于所揭示的实施例。进一步而言,先前叙述及其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示范之用,并不受其限囿。其它元件的变化或组合皆可能,且不悖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200,300,400,500逃生指示灯   101,201壳体
  102,202发光组件   104,204光学膜层组
  106,206第一发光元件   107,207第二发光元件
  109,209控制电路板   110,210电源供应单元
  112,212驱动单元   114,214光检测单元
  115,215,222烟雾检测单元   116,216切换器
  217警示单元   118,218指示灯
  119,219操作电路板   120,220控制单元
  223二氧化碳检测单元   224,225指示灯
  226扬声器   228测试钮
  101A,201A上盖   101B、101C、201B、201C容置槽
  101D、101E、201D、201E  吊挂孔
  104A、204A指示图样膜   104B、204B导光板
  104C、204C反射板   104D、104E、204D、204E指示图样
  110A、210A插头   110B、210B储电装置
  110C、210C电源转换电路
  114A光导体检测器

Claims (12)

1.一种逃生指示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第一发光元件;
至少一第二发光元件;
电源供应单元,电连接外部电源并提供发光电源使所述至少一第一发光元件发光;
光检测单元,对应外部环境的光源强度提供光检测信号;及
控制单元,依据所述外部电源的供电状态进入第一点亮模式或第二点亮模式,当在所述第一点亮模式时,所述控制单元对应所述光检测信号控制所述至少一第二发光元件发光,当在所述第二点亮模式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至少一第二发光元件持续发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指示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外部电源供电时,所述控制单元是在所述第一点亮模式,当所述外部电源断电时,所述控制单元是在所述第二点亮模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指示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检测单元包括光导体检测器或光耦合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指示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检测信号是预定电压值或预定电流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指示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二发光元件是单颗多晶封装发光二极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指示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是依据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驱动所述至少一第二发光元件发光。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指示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供应单元包括电源转换电路、储电装置及插头,所述插头电连接所述外部电源,使所述储电装置储存备用电能,以供作当所述外部电源断电时的所述发光电源,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将所述外部电源或所述备用电源转换为所述发光电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指示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烟雾检测单元及扬声器,所述烟雾检测单元发出烟雾检测信号至所述控制单元,使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扬声器发出警示音。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指示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氧化碳检测单元及扬声器,所述一氧化碳检测单元发出一氧化碳检测信号至所述控制单元,使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扬声器发出警示音。
10.一种逃生指示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第一发光元件;
至少一第二发光元件;
电源供应单元,电连接外部电源并提供发光电源使所述至少一第一发光元件发光;
烟雾检测单元,提供烟雾检测信号;
扬声器,用以发出警示音;及
控制单元,在第一点亮模式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至少一第一发光元件持续发光,并对应所述烟雾检测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发光。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逃生指示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检测单元包括光电式烟雾检测器或离子式烟雾检测器。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逃生指示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检测信号是预定电压值或预定电流值。
CN2010201214039U 2010-02-12 2010-02-12 逃生指示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521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214039U CN201652113U (zh) 2010-02-12 2010-02-12 逃生指示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214039U CN201652113U (zh) 2010-02-12 2010-02-12 逃生指示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52113U true CN201652113U (zh) 2010-11-24

Family

ID=43117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21403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52113U (zh) 2010-02-12 2010-02-12 逃生指示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5211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6662A (zh) * 2014-12-09 2015-02-25 安徽工程大学 烟雾逃生指示系统
CN105737089A (zh) * 2016-01-28 2016-07-06 贵阳振辐射线防护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led医疗警示灯
JP2020136038A (ja) * 2019-02-18 2020-08-3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防災照明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6662A (zh) * 2014-12-09 2015-02-25 安徽工程大学 烟雾逃生指示系统
CN105737089A (zh) * 2016-01-28 2016-07-06 贵阳振辐射线防护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led医疗警示灯
JP2020136038A (ja) * 2019-02-18 2020-08-3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防災照明装置
JP7190678B2 (ja) 2019-02-18 2022-12-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防災照明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36443A (en) Proximity light
US8083392B2 (en) LED light has removable self-power LED unit(s)
JPH10513000A (ja) 非常用安全ライト
WO1998049492A1 (en) Switch cover plate providing automatic emergency lighting
CN1577665A (zh) 开关盖的应急照明装置
US20090039788A1 (en) Light unit with internal back-up power supply, communications and display
CN102155672A (zh) 逃生指示灯
CN201652113U (zh) 逃生指示灯
JP2011009070A (ja) 多機能灯具
JP5026606B1 (ja) 街路灯用照明器具
CN201651865U (zh) 发光二极管紧急照明灯
US20090045748A1 (en) Emergency Lighting Structure
CN211780706U (zh) 照明与紫外杀菌一体化灯
KR20030061166A (ko) 태양전지와 발광다이오드 셀을 이용한 도로 표지판
KR20160121241A (ko) 멀티기능이 구비된 무드등
CN101725836A (zh) 便携式照明装置
CN2859987Y (zh) 发光二极管壁灯
CN202118808U (zh) 车用指示灯盖板
CN201396681Y (zh) 衣柜用led照明灯
TW201128582A (en) Emergency exit light
JPH10133605A (ja) 消火器表示装置
CN201014296Y (zh) 出口灯
KR20030087133A (ko) 휴대용 비상 조명등
CN2558851Y (zh) 多功能灯具
CN2419473Y (zh) 地震报警应急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24

Termination date: 2014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