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51411U - 一种自动复位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复位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51411U
CN201651411U CN2010201911729U CN201020191172U CN201651411U CN 201651411 U CN201651411 U CN 201651411U CN 2010201911729 U CN2010201911729 U CN 2010201911729U CN 201020191172 U CN201020191172 U CN 201020191172U CN 201651411 U CN201651411 U CN 2016514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ransmission shaft
automatic return
return valve
fixed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9117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燕辉
彭海松
李清松
周华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Solex High Tech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Solex High Tech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Solex High Tech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Solex High Tech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19117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514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514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51411U/zh
Priority to US13/698,007 priority patent/US8739831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1/073808 priority patent/WO2011140959A1/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ly-Actuated Valves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复位阀,它包括固定单元、分水体、止位机构、传动轴和离合机构。固定单元具有一进水路和至少二出水路。分水体转动装接在固定单元之内,利用分水体和固定单元之间的相对转动实现出水路切换接通进水路,分水体之外回转面上设置有外棘齿。止位机构连接固定单元并作用于外棘齿。传动轴转动装接在固定单元,并具有一控制端和一传动端,控制端位于固定单元之外,传动端位于固定单元之内。离合机构连接在传动轴的传动端和分水体的内回转面之间。复位弹性体连接在传动轴和固定单元之间。它具有如下优点:能够实现自动复位,保证无论花洒处于何种状态,所述传动轴位于同一位置,便于用户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复位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复位阀。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旋转阀门,它包括一固定单元、一分水体、一传动轴和一摇杆。所述固定单元具有一进水路和至少二出水路。所述分水体转动装接在固定单元之内,利用分水体和固定单元之间的相对转动实现出水路切换接通进水路。所述传动轴具有一固定端和一控制端,所述固定端固接在分水体,所述控制端伸出于固定单元之外并固接摇杆。现有的旋转阀门存在有如下不足:1、由于传动轴和摇杆无法自动复位,因此在不同状态处于不同位置,不便用户操作;2、由于分水体、传动轴和摇杆固定在一起,因此分水体的转动是否准确到位全部由摇杆控制,用户转动时可能出现过转或未转到位等现象,无法保证切换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复位阀,其克服了背景技术中的旋转阀门所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复位阀,它包括:
一固定单元,它具有一进水路和至少二出水路;
一转动装接在固定单元之内并通过其相互转动实现出水路切换接通进水路的分水体,它具有一外回转面和一内回转面,所述外回转面上设置有外棘齿;
一用于防止分水体反转的止位机构,它连接固定单元并作用于外棘齿;
一传动轴,它转动装接在固定单元,并具有一控制端和一传动端,所述控制端位于固定单元之外,所述传动端位于固定单元之内;
一传动轴正转时处于合闭状态、传动轴反转时处于分离状态的离合机构,它连接在传动轴的传动端和分水体的内回转面之间;及
一用于使传动轴反转复位的复位弹性体,它连接在传动轴和固定单元之间。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离合机构包括开设在分水体内回转面的内棘齿、凹设在传动轴传动端的装配槽、设在装配槽之内的弹性体和受弹性体顶抵并伸出传动端的拨动块,所述拨动块适配于内棘齿。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装配槽为径向贯穿通槽,所述拨动块个数为两个;所述二个拨动块都滑动连接在装配槽并分别连接弹性体二端。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它还包括:
一摇杆,它固接在传动轴的控制端。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分水体包括一盘体和一固设在盘体之上的周壁,所述周壁之内回转面设有内棘齿,所述盘体的外回转面设置有外棘齿;所述盘体之上开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位于周壁之外。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固定单元包括:
一主体,它成套状并具有内孔,所述内孔中设有一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之上开设有分水孔,所述分水孔和出水路一一对应接通;
一上盖,它密封固接在主体的上端口,并使得分隔板和上盖之间形成为出水腔,所述出水腔接通进水路;及
一底盖,它密封固接在主体的下端口。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分水体的盘体底面密封转动连接在分隔板之顶面,所述分水体的出水孔和分隔板的分水孔相对应。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主体之侧面设有一进水口和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对应进水路,所述二出水口分别对应二出水路。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出水路个数为二个,所述分水孔个数为二组,每组分水孔包括对称设置的二个;所述出水孔的出水面积大于相邻二分水孔之间隔部分。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复位弹性体为扭簧,它设置在传动轴和上盖之间。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设有止位机构、离合机构和复位弹性体,能够保证传动轴正转时通过离合机构带动分水体正转,能够保证传动轴反转复位时分水体固定不动,因此:a、能够实现自动复位,保证无论花洒处于何种状态,所述传动轴位于同一位置,便于用户操作;b、通过棘齿实现转动角度定位,能够实现准确切换;
2、离合机构包括内棘齿、装配槽、弹性体和拨动块,拨动块受弹性体顶抵并作用于内棘齿,切换时用户施力小、省力;
3、二个拨动块分别连接弹性体二端,装配方便,离合机构稳定、可靠;
4、摇杆固接在传动轴的控制端,便于用户操作;
5、分水体包括盘体和周壁,周壁之内回转面设有内棘齿,盘体的外回转面设置有外棘齿,加工方便,能够适配离合机构和止位机构;。
6、出水孔的出水面积大于相邻二分水孔之间隔部分,则使得所述出水状态包括三种,一为第一出水路,二为第二出水路,三为第一出水路和第二出水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自动复位阀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自动复位阀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自动复位阀的竖向中剖示意图之一。
图4为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自动复位阀的机构原理剖面示意图。
图5为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自动复位阀的分水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自动复位阀的传动轴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自动复位阀的主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自动复位阀的竖向中剖示意图之二,此时第一出水路接通。
图9为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自动复位阀的横向中剖示意图,此时第一出水路接通。
图10为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自动复位阀的竖向中剖示意图之二,此时第二出水路接通。
图11为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自动复位阀的横向中剖示意图,此时第二出水路接通。
图12为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自动复位阀的横向中剖示意图,此时第一出水路和第二出水路都接通。
具体实施方式
请查阅图1至图12,一种自动复位阀,它包括一固定单元100、一分水体200、一止位机构300、一传动轴400、一离合机构、一复位弹性体500和一摇杆600。
请查阅图1至图12,尤其是图2、图3和图7,所述固定单元100,它包括一主体110、一上盖120和一下盖130。
所述主体110成套状,并设有一进水口111和二出水口112,所述进水口111能够接通外界水源,所述二出水口112能够分别接通外界二出水功能;所述主体110具有内孔,所述内孔中设有一分隔板113,所述分隔板113之上开设有与出水口112等组数的分水孔114,而且,所述分水孔114和出水口112一一对应接通。本实施例之中,所述每组分水孔114包括二个径向对称设置的分水孔。所述主体110之上还可设有一贯穿内孔内外的滑动槽115,所述滑动槽115的内端口位于分隔板113之上。
所述上盖120密封固接在主体110的内孔的上端口,而且,所述进水口111的内端口位于分隔板113和上盖120之间,使得分隔板113和上盖120之间形成为出水腔,所述出水腔接通进水口111。本实施例之中,所述分水孔114和出水口112之间可定为出水路,所述进水口111可认为进水路,或者,所述进水口111和出水孔230之间可认为进水路。
所述底盖密封固接在主体的下端口。
请查阅图1至图12,尤其是图5,所述分水体200包括一盘体210和一固设在盘体210之上的周壁220,所述周壁220之内回转面设有内棘齿240,所述盘体210的外回转面设置有外棘齿250。所述盘体210之上开设有一组出水孔230,所述出水孔230位于周壁220之外。
请查阅图1至图12,尤其是图8至图12,所述分水体200转动装接在主体110之内,所述分水体200的盘体210底面密封转动连接在分隔板113之顶面,利用分水体200和分隔板113之间的相对转动实现分水孔114切换接通出水孔230。而且,所述外棘齿250还对应于主体110的滑动槽115的内端口。
请查阅图1至图12,尤其是图2、图4、图8,所述止位机构300包括一径向滑动连接在主体110的滑动槽115的定位销310、一能够锁接在主体110的滑动槽115的外端口的塞子320和一顶抵在定位销310和塞子320之间的弹簧330,所述定位销310受弹簧330弹力作用在分水体200的外棘齿250,使得分水体200能够正转,无法反转。
请查阅图1至图12,尤其是图2、图4、图6,所述传动轴400,它转动装接在固定单元100,并转动穿过上盖120,并具有一控制端和一传动端,所述控制端位于上盖120之上,所述传动端位于上盖120之下。
请查阅图1至图12,所述摇杆600固接在传动轴400的控制端以能够带动传动轴400转动。
请查阅图1至图12,尤其是图2、图4、图6,所述离合机构,它连接在传动轴400的传动端和分水体200的内回转面之间,用于使传动轴400正转时处于合闭状态,传动轴400反转时处于分离状态。所述离合机构包括一凹设在传动轴400传动端并贯穿的装配槽710、一设在装配槽710之内的弹性体720和二滑动连接在装配槽710、分别连接在弹性体720二端并受弹性体720顶抵并伸出传动端的拨动块730,所述拨动块730适配于分水体200的内棘齿240。
请查阅图1至图12,尤其是图3、图8、图10,所述复位弹性体500为扭簧。所述传动轴400最好为下大上小的阶梯杆,所述扭簧500的一端连接顶抵在阶梯杆的阶梯面410,另一端连接在上盖120,则使得所述扭簧500不但能够产生扭矩使传动轴400反转复位,而且还能够产生一向下弹力作用在传动轴400,传动轴400将该弹力作用于分水体200,使得分水体200底面和主体110之间紧靠在一起,以实现密封性。最好,所述阶梯面之上凸设有一顶抵扭簧一端的台阶411。
根据需要,所述传动轴底面最好设置有凸点,用于减少接触面积,降低摩擦力。
请查阅图9、图12,本实施例之中,所述分水体200的出水孔230的出水面积最好大于分隔板113的相邻二分水孔114之间隔部分,但小于二个间隔部分和一分水孔之和,则使得所述出水状态包括三种,一为第一出水路,二为第二出水路,三为第一出水路和第二出水路。
为了使得审查员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具体介绍复位阀切换原理、复位原理:
假定原始状态中,所述分水体200处于第一位置,请查阅图8、图9,此时分水体200的出水孔230对齐分隔板113的第一组分水孔,此时第一出水路出水;
正转摇杆600,使得传动轴400正转,所述离合机构处于闭合状态,传动轴400带动分水体200正转,并转到第三位置,请查阅图10、图11,此时分水体200的出水孔230接通分隔板113的第二组分水孔,第二出水路出水;释放摇杆600,在扭簧500作用下,传动轴400反转复位,此时分水体200受止位机构作用固定,不跟随反转,离合机构处于分离状态;
依据上述描述,可由第二出水路切换至第一出水路和第二出水路,由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切换至第一出水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复位阀,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固定单元,它具有一进水路和至少二出水路;
一转动装接在固定单元之内并通过其相互转动实现出水路切换接通进水路的分水体,它具有一外回转面和一内回转面,所述外回转面上设置有外棘齿;
一用于防止分水体反转的止位机构,它连接固定单元并作用于外棘齿;
一传动轴,它转动装接在固定单元,并具有一控制端和一传动端,所述控制端位于固定单元之外,所述传动端位于固定单元之内;
一传动轴正转时处于合闭状态、传动轴反转时处于分离状态的离合机构,它连接在传动轴的传动端和分水体的内回转面之间;及
一用于使传动轴反转复位的复位弹性体,它连接在传动轴和固定单元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复位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机构包括开设在分水体内回转面的内棘齿、凹设在传动轴传动端的装配槽、设在装配槽之内的弹性体和受弹性体顶抵并伸出传动端的拨动块,所述拨动块适配于内棘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复位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槽为径向贯穿通槽,所述拨动块个数为两个;所述二个拨动块都滑动连接在装配槽并分别连接弹性体二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自动复位阀,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
一摇杆,它固接在传动轴的控制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自动复位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体包括一盘体和一固设在盘体之上的周壁,所述周壁之内回转面设有内棘齿,所述盘体的外回转面设置有外棘齿;所述盘体之上开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位于周壁之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复位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包括:
一主体,它成套状并具有内孔,所述内孔中设有一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之上开设有分水孔,所述分水孔和出水路一一对应接通;
一上盖,它密封固接在主体的上端口,并使得分隔板和上盖之间形成为出水腔,所述出水腔接通进水路;及
一底盖,它密封固接在主体的下端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复位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体的盘体底面密封转动连接在分隔板之顶面,所述分水体的出水孔和分隔板的分水孔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复位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之侧面设有一进水口和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对应进水路,所述二出水口分别对应二出水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复位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路个数为二个,所述分水孔个数为二组,每组分水孔包括对称设置的二个;所述出水孔的出水面积大于相邻二分水孔之间隔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复位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性体为扭簧,它设置在传动轴和上盖之间。
CN2010201911729U 2010-05-14 2010-05-14 一种自动复位阀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514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911729U CN201651411U (zh) 2010-05-14 2010-05-14 一种自动复位阀
US13/698,007 US8739831B2 (en) 2010-05-14 2011-05-09 Self-reset valve
PCT/CN2011/073808 WO2011140959A1 (zh) 2010-05-14 2011-05-09 自动复位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911729U CN201651411U (zh) 2010-05-14 2010-05-14 一种自动复位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51411U true CN201651411U (zh) 2010-11-24

Family

ID=43116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91172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51411U (zh) 2010-05-14 2010-05-14 一种自动复位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5141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40959A1 (zh) * 2010-05-14 2011-11-17 厦门松霖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复位阀
CN103775667A (zh) * 2014-01-22 2014-05-07 南通爱慕希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节流阀
CN109611579A (zh) * 2019-02-20 2019-04-12 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阀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40959A1 (zh) * 2010-05-14 2011-11-17 厦门松霖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复位阀
US8739831B2 (en) 2010-05-14 2014-06-03 Xiamen Solex High-Tech Industries Co., Ltd. Self-reset valve
CN103775667A (zh) * 2014-01-22 2014-05-07 南通爱慕希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节流阀
CN109611579A (zh) * 2019-02-20 2019-04-12 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阀
CN109611579B (zh) * 2019-02-20 2024-03-29 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阀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99082B (zh) 自动复位阀
CN201651426U (zh) 一种多级控制水路装置
CN201651411U (zh) 一种自动复位阀
CN101642734A (zh) 一种杠杆切换花洒及其出水控制方法
CN201659037U (zh) 一种单点触碰花洒
CN204025793U (zh) 防滴漏止回阀
CN101773890B (zh) 摇杆切换水路机构
CN206017760U (zh) 一种高密封性蝶阀
CN209294515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连接水管的阀门
CN201661731U (zh) 一种水龙头
CN202402704U (zh) 一种水路切换阀组及应用该阀组的花洒
CN202646881U (zh) 一种具有凸轮机构的阀门
CN210661452U (zh) 一种可分流的球阀
CN203979495U (zh) 一种切换阀组及驱动机构装置
CN211676631U (zh) 一体式龙头净水器
CN202638627U (zh) 推钮切换阀组及其应用该阀组的花洒
CN204387421U (zh) 防滴防漏专用阀
CN204610958U (zh) 一种多功能手动孔板式四位三通转阀
CN204717011U (zh) 一种可调渐紧弧形密封面的中线蝶阀
CN207999518U (zh) 一种带有漏气自动保护的天然气阀门
CN101737511B (zh) 一种暗杆蝶型刀闸阀
CN201152368Y (zh) 限流式水龙头
CN212804325U (zh) 一种耐磨刀型闸阀
CN201909066U (zh) 一种能切换水路和调节流量的阀
CN207762260U (zh) 一种单向自动控制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ong Yanhui

Inventor after: Peng Haisong

Inventor after: Li Qingshuang

Inventor after: Zhou Huasong

Inventor before: Zhong Yanhui

Inventor before: Peng Haisong

Inventor before: Li Qingsong

Inventor before: Zhou Huaso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ZHONG YANHUI PENG HAISONG LI QINGSONG ZHOU HUASONG TO: ZHONG YANHUI PENG HAISONG LI QINGSHUANG ZHOU HUASONG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