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51020U - 一种翻转枢接装置及笔记本电脑学习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翻转枢接装置及笔记本电脑学习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51020U
CN201651020U CN2010201039491U CN201020103949U CN201651020U CN 201651020 U CN201651020 U CN 201651020U CN 2010201039491 U CN2010201039491 U CN 2010201039491U CN 201020103949 U CN201020103949 U CN 201020103949U CN 201651020 U CN201651020 U CN 2016510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verturning
main body
fixed plate
jointed device
overturning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0394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凯庭
林再兴
王先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lid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lid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lid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lid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10394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510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510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5102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翻转枢接装置,包括一内部中空的T形主体,设于T形主体两侧横端且可绕横端旋转的翻转臂及设于T形主体纵端的转向组件,所述转向组件包括凸伸于T形主体纵端的一定位盘及一固定片,所述定位盘转动嵌套于固定片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转枢接装置,将纵端凸伸一定位盘,并将定位盘转动嵌套于一固定片内。这种定位盘及固定片较现有技术中转向轴,厚度较薄,在实现纵向旋转的同时不会占用较多的内部空间,特别适合于超薄型的产品。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安装有上述翻转枢接装置的笔记本电脑学习机,这种笔记本电脑学习机在实现显示屏纵向及横向的翻转,方便使用者多角度观看的同时主机的设计也不会受翻转枢接装置的限制,可以做到很薄。

Description

一种翻转枢接装置及笔记本电脑学习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枢接装置,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翻转枢接装置及采用这种装置的笔记本电脑学习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业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不仅在功能设计上越来越丰富,在使用上也设计的更趋于人性化。在具有同等功能的基础上,使用更方便、更舒适的电子产品也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例如一些便携式可视电子产品,如笔记本电脑、影碟播放机、笔记本学习机等,为了方便人们使用时可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市面上出现了具有显示屏翻转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影碟播放机。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可翻转/转向显示屏的便携式影碟机,是通过一设于显示屏与主机之间的翻转枢接轴来实现显示屏的翻转/转向,这种翻转枢接轴包括与显示屏连接的横端和与主机连接的纵端,其中所述纵端为一插置于主机内的转向轴,通过转向轴的转动带动显示屏相对于主机上端面进行转向。采用这种转向轴虽然实现了显示屏的转向,但是由于转向轴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插入深度才能较好地实现转向,所以其会占用较多的主机内部空间,对于一些超薄的笔记本电脑、学习机等其它可视电子产品,则不适用,因此上述的翻转枢接装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这种翻转枢接轴为一体成型的结构,生产加工时成本也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少,可应用于超薄产品的翻转枢接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翻转枢接装置,包括一内部中空的T形主体,设于所述T形主体两侧横端且可绕横端旋转的翻转臂及设于所述T形主体纵端的转向组件,所述转向组件包括凸伸于所述T形主体纵端的一定位盘及一固定片,所述定位盘转动嵌套于所述固定片内。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定位盘上且位于固定片的上方的一止位片及位于固定片下方的一连接片,所述固定片通过止位片与连接片的夹持与所述定位盘紧密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盘上且位于所述固定片与所述连接片之间还套设一弹性元件。
具体地,所述弹性元件为波形弹片。
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片的边缘上设有一向外凸伸的凸块,所述固定片的前侧边缘及后侧边缘对应位置上各向下伸出一可抵挡所述凸块的限位挡块。
进一步,所述T形主体的横端为由主体向两端延伸且末端设有螺纹的安装轴,所述翻转臂为L形支架,所述L形支架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安装轴上并通过螺母固定。
更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轴上还套设有阻尼器。
具体地,所述阻尼器包括一阻尼器凸片和一阻尼器凹片,所述L形支架穿设于安装轴上的一端位于所述阻尼器凸片和阻尼器凹片之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轴上位于螺母的内侧还套设有C形摩擦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笔记本电脑学习机,包括主机和显示屏,所述主机壳体和显示屏壳体之间设有上述的翻转枢接装置。
对于上述的翻转枢接装置,本实用新型将其实现纵向翻转的纵端凸伸一定位盘,并将定位盘转动嵌套于一固定片内。这种定位盘及固定片较现有技术中转向轴,厚度较薄,当翻转枢接装置应用于外围产品时,其纵端不会占用较多的内部空间,特别适合于一些超薄型的产品,如笔记本电脑、学习机、影碟机等等。
对于上述的笔记本电脑学习机,在实现显示屏纵向及横向的翻转,方便使用者多角度观看的同时主机的设计也不会受翻转枢接装置的限制,可以做到很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翻转枢接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翻转枢接装置的局部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翻转枢接装置的另一局部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笔记本电脑学习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笔记本电脑学习机显示屏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并示翻转枢接装置与显示屏壳体的连接关系;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笔记本电脑学习机主机壳体的仰视图,并示出翻转枢接装置与主机壳体的连接关系;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笔记本电脑学习机显示屏相对主机向左翻转的一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笔记本电脑学习机显示屏相对主机向左翻转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笔记本电脑学习机显示屏相对主机向后翻转的一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笔记本电脑学习机显示屏与主机闭合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翻转枢接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翻转枢接装置1,包括一内部中空的T形主体2,设于所述T形主体2两侧横端21且可绕横端21旋转的翻转臂3及设于所述T形主体2纵端22的转向组件4,所述转向组件4包括凸伸于所述T形主体2纵端的一定位盘41及一固定片42,所述定位盘41转动嵌套于所述固定片42内。
以下对本实施例各组成部分作进一步详细介绍。
参照图1、2,所述T形主体2的横端21为由主体向两端延伸且末端设有螺纹的安装轴211,所述T形主体2的纵端22为设有中空腔室的凸台221,所述凸台211左、右两侧成台阶状,所述定位盘41凸伸于所述凸台221的底部。
参照图1、2,所述转向组件4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定位盘41上且位于固定片42上方的一止位片43及位于固定片42下方的一连接片44。所述止位片43为一环形垫片,于止位片43的环形内侧向内凸伸有两个凸起431,所述定位盘41的圆壁上对应设有可容所述凸起431卡入的两凹槽411。所述固定片42为一中部设有穿孔421的薄板,所述定位盘41可嵌套于所述穿孔421内,所述固定片42的左右两端向下凹陷各形成一台阶422,所述台阶422上设有通孔4221。所述连接片44为中部设有方槽441的圆形垫片,所述连接片44和定位盘41的底平面上对应位置上设有螺孔。安装时,将所述止位片43、固定片42依次套接于所述定位盘41上,再将连接片44通过螺钉固定于定位盘41的底部,所述固定片42通过止位片43与连接片44的夹持作用与所述定位盘41紧密固定,不会出现定位盘41出现上、下窜动的情况。通过固定片42上的通孔4221,可将固定片42固定于外接产品(图中未示出)上,所述定位盘41及整个翻转枢接装置1也通过固定片42固定于外接产品上。当通过外力拨动翻转枢接装置1时,所述定位盘41会在固定片42内作周向转动,所述翻转枢接装置也会相对所述外接产品作周向的转动。此处,定位盘41、固定片42、止位片43及连接片44均为薄片式板状结构,套设叠加后形成的转向组件4也为较薄的结构,安装于外接产品后纵向上不会占用较多的空间,适合应用于一些超薄型产品,且这种叠加套设的结构易于安装与拆卸。
进一步地,为了使固定片42与连接片44之间上、下连接时更紧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于所述固定片42与所述连接片44之间还套设一弹性元件5。所述弹性元件5为波形弹片51。通过压制中间波形弹片51,使固定片42与定位盘42发生紧密旋转。
更进一步地,为了可以限定定位盘41旋转的角度,所述连接片44的边缘上设有一向外凸伸的凸块442,所述固定片42的前侧边缘及后侧边缘对应位置上各向下伸出一可抵挡所述凸块442的限位挡块423。通过限位挡块423与凸台442的抵挡限位,可控件定位盘41在180°范围内旋转。当然,此处的翻转枢接装置1也可以根据实际转动的角度360°范围内需要来设定限位挡块423的位置。
请再参照图2、图3,所述翻转臂3为L形支架31,所述L形支架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安装轴211上并通过一螺母6固定,所述L形支架31的另一端为台阶式的板状结构,于板状结构上设有连接孔311。将所述L形支架31通过螺母6固定于安装轴211上后,通过扳动L形支架的另一端可使L形支架31绕所述安装轴211翻转,由于可供扳动的板状结构的一端设计为台阶式,增加了板状结构的强度,扳动时不会出现扭弯断裂的情况。
进一步地,为了使L形支架31在翻转过程中可以在任一翻转角度固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于所述安装轴上套设有对L形支架31起摩擦阻挡作用的阻尼器7。所述阻尼器7包括一阻尼器凸片71和一阻尼器凹片72,所述L形支架31穿设于安装轴211上的一端位于所述阻尼器凸片71和阻尼器凹片72之间。当L形支架31位于阻尼器凸片71和阻尼器凹片72之间的一端在旋转时与阻尼器接触的一面为阻尼器凸起处向凹陷处过渡时,L形支架31会于自动滑入凹陷处,即会产生一种自锁的效果。
更进一步地,由于L形支架3在转动时与阻尼器凸片71和阻尼器凹片72之间的间隙不同,为了减小间隙,使L形支架3与阻尼器凸片71和阻尼器凹片72之间接触更紧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轴211上位于螺母6的内侧还套设有C形摩擦片8。当转动L形支架31时,所述C形摩擦片8可在轴向方向上压紧L形支架31及阻尼器7,使得L形支架旋转时更好地在任一角度定位。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翻转枢接装置1,可实现横向和纵向的翻转,同时将其实现纵向翻转的纵端22设计为上述的盘状设计,较现有技术中的转向轴,其厚度较薄,当翻转枢接装置1应用于外围产品时,纵端22不会占用较多的内部空间,特别适合于一些超薄型的产品,如笔记本电脑、学习机、影碟机等等。
参照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有上述翻转枢接装置1的笔记本电脑学习机9。所述笔记本电脑学习机9包括主机91和显示屏92,所述主机91和显示屏92上分别包裹有主机壳体911和显示屏壳体921,所述翻转枢接装置1设于所述主机壳体911和显示屏壳体921之间。
参照图5,为本实用新型笔记本电脑学习机显示屏壳体921的结构示意图。由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显示屏壳体921的内侧下方设有可与L形支架31板状结构上连接孔311位置对应的螺孔,所述翻转枢接装置1的横端21安装完成后,通过依次穿过连接孔321及螺孔的螺钉即可将横端21固定于所述显示屏壳体921上。
参照图6,为本实用新型笔记本电脑学习机9的主机壳体911的仰视图。由图中可以看出,所述主机壳体911的后端中央设有一可放置所述翻转枢接装置1的纵端22上的转向组件4的空槽9111,所述空槽9111的两端的主机壳体911上设有与所述固定盘42上的通孔4221对应的螺孔,通过依次穿过通孔4221及螺孔的螺钉即可将翻转枢接装置1的纵端固定于所述主机壳体911上。
安装时,将主机91、显示屏92分别与主机壳体911、显示屏壳体921装配后,再通过所述翻转枢接装置1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笔记本电脑学习机主机91与显示屏92的物理连接。所述主机91与显示屏92之间的电连接导线可由翻转枢接装置1的T形主体的内部中空腔室中穿过。
参照图7、图8,对于本实用新型笔记本电脑学习机9,旋转所述显示屏92,其可相对主机91向左翻转不同的角度并定位,由于翻转枢接装置1中固定片42的前侧边缘及后侧边缘上的限位挡块423对连接片44上的凸片441的阻挡限位作用,所述显示屏92可相对于主机91作最大角度为180°的旋转。
参照图9、10,对于本实用新型笔记本电脑学习机9,所述显示屏92在打开时,可相对主机91向后打开不同的角度并定位,其最大打开角度为180°。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笔记本电脑学习机9,采用上述超薄形的翻转枢接装置1,不仅实现显示屏92纵向及横向的翻转,方便使用者多角度观看的,同时主机91的设计也不会受翻转枢接装置1的限制,可以做到很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翻转枢接装置,包括一内部中空的T形主体,设于所述T形主体两侧横端且可绕横端旋转的翻转臂及设于所述T形主体纵端的转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组件包括凸伸于所述T形主体纵端的一定位盘及一固定片,所述定位盘转动嵌套于所述固定片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转枢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定位盘上且位于固定片的上方的一止位片及位于固定片下方的一连接片,所述固定片通过止位片与连接片的夹持与所述定位盘紧密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翻转枢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盘上且位于所述固定片与所述连接片之间还套设一弹性元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翻转枢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波形弹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翻转枢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的边缘上设有一向外凸伸的凸块,所述固定片的前侧边缘及后侧边缘对应位置上各向下伸出一可抵挡所述凸块的限位挡块。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翻转枢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主体的横端为由主体向两端延伸且末端设有螺纹的安装轴,所述翻转臂为L形支架,所述L形支架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安装轴上并通过螺母固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翻转枢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轴上还套设有阻尼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翻转枢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包括一阻尼器凸片和一阻尼器凹片,所述L形支架穿设于安装轴上的一端位于所述阻尼器凸片和阻尼器凹片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翻转枢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轴上位于螺母的内侧还套设有C形摩擦片。
10.一种笔记本电脑学习机,包括主机和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壳体和显示屏壳体之间设有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翻转枢接装置。
CN2010201039491U 2010-01-25 2010-01-25 一种翻转枢接装置及笔记本电脑学习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510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039491U CN201651020U (zh) 2010-01-25 2010-01-25 一种翻转枢接装置及笔记本电脑学习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039491U CN201651020U (zh) 2010-01-25 2010-01-25 一种翻转枢接装置及笔记本电脑学习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51020U true CN201651020U (zh) 2010-11-24

Family

ID=43116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03949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51020U (zh) 2010-01-25 2010-01-25 一种翻转枢接装置及笔记本电脑学习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5102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78191A (zh) * 2011-07-11 2013-01-16 安捷资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连接电脑液晶屏的旋转和翻转机构
CN103807285A (zh) * 2012-11-12 2014-05-21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转轴结构
CN105465166A (zh) * 2016-02-01 2016-04-06 孝感市科莱达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调速式计算机组件
CN109163187A (zh) * 2017-10-30 2019-01-08 武汉奇致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触摸液晶屏显示系统的旋转和翻转调整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78191A (zh) * 2011-07-11 2013-01-16 安捷资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连接电脑液晶屏的旋转和翻转机构
CN102878191B (zh) * 2011-07-11 2015-04-22 安捷资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连接电脑液晶屏的旋转和翻转机构
CN103807285A (zh) * 2012-11-12 2014-05-21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转轴结构
CN105465166A (zh) * 2016-02-01 2016-04-06 孝感市科莱达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调速式计算机组件
CN109163187A (zh) * 2017-10-30 2019-01-08 武汉奇致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触摸液晶屏显示系统的旋转和翻转调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3985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hinge thereof
CN201651020U (zh) 一种翻转枢接装置及笔记本电脑学习机
US854020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djustable table stand
TWI520671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JP2017161066A (ja) 電子機器のヒンジアセンブリ
US20110232035A1 (en) Hinge mechanism
WO2015157126A1 (en) Variable friction clutch for a portable computer
US20130081229A1 (en) Hinge device
WO2021136028A1 (zh) 铰链装置以及折叠终端
US895330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1029091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W201420931A (zh) 可將顯示螢幕固定於不同視角之顯示裝置
US20110085297A1 (en) Self Releasing Hinge
US20130335893A1 (en) Hinge Device and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US20140001941A1 (en) Hinge mechanism and clamshell device thereof
TW201446114A (zh) 樞紐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US20070007420A1 (en) Supporting/hanging device
CN107066036B (zh) 电子装置
TW201302020A (zh) 電子裝置支撐裝置
CN102235421A (zh) 提高散热功效的枢纽器及掀盖式电子装置
CN108082055B (zh) 车载电子装置和具有其的汽车
EP2495726A2 (en) Cover assembly of optical disk device
CN201771946U (zh) 提高散热功效的枢纽器及掀盖式电子装置
CN201391539Y (zh) 枢纽器
CN103453006A (zh) 开合结构及其使用的铰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24

Termination date: 201701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