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50181U - 一种膨胀管总成的驱动机构及膨胀管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膨胀管总成的驱动机构及膨胀管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50181U
CN201650181U CN2010291660253U CN201029166025U CN201650181U CN 201650181 U CN201650181 U CN 201650181U CN 2010291660253 U CN2010291660253 U CN 2010291660253U CN 201029166025 U CN201029166025 U CN 201029166025U CN 201650181 U CN201650181 U CN 2016501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cylinder body
expansion tube
driving mechanism
pack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916602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延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LDING ENERGY PETROLEUM ENGINEERING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LDING ENERGY PETROLEUM ENGINEERING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LDING ENERGY PETROLEUM ENGINEERING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LDING ENERGY PETROLEUM ENGINEERING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916602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501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501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5018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tu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膨胀管总成的驱动机构及具有该驱动机构的膨胀管总成。公开的膨胀管总成的驱动机构包括连接活塞和动力缸,动力缸至少包括两个动力单元;每个动力单元又包括活塞杆、密封活塞和缸体,一个动力单元和连接活塞形成一个活塞机构,另一个动力单元与位于其下方的另一个动力单元的活塞杆上端部分形成另一个活塞机构,形成了串连在一起的至少两个活塞机构。动力缸的两个活塞机构能够对膨胀锥共同施加预定的作用力,驱动膨胀锥向上移动,使膨胀管进行径向扩张,这样,在保持活塞机构的压力腔垂向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减小液压管路的液压压力,提高补贴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具有该驱动机构的膨胀管总成也具有相对应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膨胀管总成的驱动机构及膨胀管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井补贴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膨胀管总成的驱动机构,还涉及一种具有该驱动机构的膨胀管总成。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小补贴施工后对油井通径的影响,本专利的申请人在另一项发明名称为“膨胀管总成、油井补贴施工机构”专利申请中提供一种膨胀管总成。请考图1,该图是另一项专利申请提供的膨胀管总成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对该膨胀管总成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为了描述的方便,图中还示出了基础套管600。
上述膨胀管总成包括膨胀管410,膨胀锥420和中心杆430;膨胀锥420安装在中心杆430上,能够随中心杆430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另外,膨胀管总成还包括动力缸440,动力缸440包括活塞441和缸筒442,其中,活塞441的活塞杆贯通缸筒442,且与缸筒442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可滑动配合,从而使缸筒442与活塞杆之间形成预定的空间;活塞441的活塞体安装在活塞杆上,与缸筒442的内壁面相配合,将缸筒442与活塞杆之间的预定空间分为两部分,在缸筒442内形成第一压力腔443和第二压力腔444,第一压力腔443位于第二压力腔444下方。
投送管柱500与该膨胀管总成中的缸筒442相连,因此需要活塞441的活塞杆贯通缸筒442,且与缸筒442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可滑动配合,并在缸筒442内形成第一压力腔443和第二压力腔444。在投送管柱500与活塞441的活塞杆相连时,也可以使第二压力腔444为开口结构,活塞441活塞杆仅与缸筒下部分滑动配合,同样可以形成压力差,驱动活塞441向上移动。
活塞441还设置有连通第一压力腔443、且开口位于活塞441的活塞杆的上端面的加压通道。加压通道可以有多种具体结构,本例中,加压通道由活塞杆的中心孔4411和连通中心孔4411和第一压力腔443的加压孔4412形成。同时,缸筒442还设置有卸压孔4421,卸压孔4421连通第二压力腔444与缸筒442的外部空间。这样,通过该加压通道可以对第一压力腔443加压,同时第二压力腔444可以通过卸压孔4421卸压;在第一压力腔443中形成预定的压力时,活塞441在第一压力腔443和第二压力腔444之间的压力差作用下向上移动。为了保持动力缸440的密封性能,还可以在活塞体与缸筒442内壁,活塞杆与缸筒442两端部的配合处分别设置适当的密封圈。
为了定位活塞441移动的下极限位置,在活塞杆上端部设置有朝下的定位面,在缸筒442上端部设置有朝上的定位面,朝下的定位面与朝上的定位面相抵触能够阻止活塞441相对于缸筒442向下滑动,使活塞441能够保持在预定的下极限位置。
中心杆430上端与活塞441的活塞杆下端固定。膨胀管410套在中心杆430外,且位于缸筒442的下端面和膨胀锥420的外锥面之间,即膨胀管410的上端面与下端面分别与缸筒442的下端面和膨胀锥420的外锥面相对,优选的,使膨胀管410的上端面与下端面分别与缸筒442的下端面和膨胀锥420的外锥面相抵触,从而保持膨胀管410与膨胀锥420相对固定。为了便于调节缸筒442下端面与膨胀锥420外锥面之间适当的距离,以容纳膨胀管410,可以使中心杆430上端与活塞441的活塞杆的下端之间通过螺纹相连;通过旋转中心杆430,就可以改变缸筒442与膨胀锥420之间的距离;本例中,还设置有螺母421,通过螺母421将膨胀锥420固定在中心杆430上,调节螺母420,也可以改变改变缸筒442与膨胀锥420之间的距离;另外,还可以使膨胀锥420与中心杆430之间直接通过螺纹相连,也可以实现调整缸筒442与膨胀锥420之间距离的目的。
请参考图2,该图是图1中所示膨胀管总成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在第一压力腔443和第二压力腔444之间压力差作用下,活塞441通过中心杆430可以拉动膨胀锥420相对于膨胀管410向上移动,在膨胀锥420外锥面的作用下,膨胀管410从下端开始径向扩张,外壁面与基础套管600的内壁面之间产生挤压,使膨胀管410与基础套管600固定在一起。
利用上述膨胀管总成进行油井补贴施工可以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将膨胀管总成下放入基础套管600的预定位置。
第二,通过适当的液压管路使第一压力腔产生预定压力,活塞441带动中心杆430和膨胀锥420相对于膨胀管410向上移动,使膨胀管410的预定部分径向扩张。
第三,利用磨铣工具铣去膨胀管410未径向扩张部分。
另一种方式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坐封阶段,坐封阶段包括上述第一种方式中的前两个步骤,最终的结果是:在膨胀管410预定部分径向扩张后,使膨胀管410与基础套管600相挤压,保持相对固定;第二阶段是轴向提拉阶段,用投送管柱500对动力缸440施加拉力,动力缸440通过中心杆430拉动膨胀锥420向上移动,使膨胀管410未径向扩张部分继续进行径向扩张,完成膨胀管410整体的径向扩张。
在利用上述膨胀管总成进行补贴施工时,膨胀锥420都需要依赖于动力缸440提供的拉力向上移动。在膨胀管410对膨胀锥420产生的阻力确定的情况下,驱动膨胀锥420向上移动所需要的驱动力也是确定的。增加第一压力腔443垂向受力面积,可以减小液压管路的液压压力;减小液压压力不仅可以提高补贴施工作业的安全性能,还能够比较容易地实现密封位置的密封,简化液压管路的结构,降低补贴施工的操作成本。
但是,由于基础套管600的内径有限,通过增加第一压力腔443垂向受力面积减小液压管路的液压压力产生的效果十分有限。因此,为了满足膨胀管径向扩张的需要,液压管路提供的液压压力需要达到40Mpa,这个压力相当于400个标准大气压;这就使补贴施工操作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在满足膨胀管径向扩张需要的同时,减小液压管路液压压力是当前本技术领域的一个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难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膨胀管总成的动力机构,该动力机构能够在满足膨胀管径向扩张需要的同时,减小液压管路的液压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驱动机构的膨胀管总成。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膨胀管总成的驱动机构包括连接活塞和动力缸,所述动力缸至少包括第一动力单元和第二动力单元;所述第一动力单元包括第一活塞杆、第一密封活塞和第一缸体,所述第二动力单元包括第二活塞杆、第二密封活塞和第二缸体;所述第一密封活塞与第一活塞杆固定,且第一密封活塞的外壁面与第一缸体的内壁面可滑动配合;所述连接活塞的外壁面与第一缸体下端的内壁面可滑动配合,且该连接活塞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下端固定,在该连接外活塞与第一缸体的内壁之间形成位于所述第一密封活塞下方的一级压力腔;所述第一活塞杆具有连通所述一级压力腔、开口位于该第一活塞杆的上端面的第一加压通道;所述第二密封活塞与第二活塞杆固定,且第二密封活塞的外壁面与第二缸体的内壁面可滑动配合;所述第一缸体的上端面与第二缸体的下端面相抵触;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外壁面与第二缸体下端的内壁面可滑动配合,且该第一活塞杆上端与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下端固定,在第一活塞杆与第二缸体的内壁之间形成位于所述第二密封活塞下方的二级压力腔;所述第二活塞杆具有连通所述二级压力腔、开口位于该第二活塞杆的上端面的第二加压通道,所述第一加压通道与第二加压通道相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压通道通过设置在连接活塞的横向孔与所述一级压力腔相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压通道通过设置在第一活塞杆的横向孔与所述二级压力腔相通。
优选的,所述连接活塞的上端与第一活塞杆的下端之间通过螺纹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缸体内设置有凸台,所述第一密封活塞的下端面与所述凸台的上端面相对。
优选的,所述连接活塞的外壁面与第一缸体下端的内壁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活塞的外壁面与第一缸体的内壁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塞杆上端通过螺纹与第二活塞杆的下端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动力单元和第二动力单元相同。
优选的,所述连接活塞与第一活塞杆相同。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膨胀管总成包括膨胀管、膨胀锥和中心杆,所述膨胀锥安装在中心杆上,所述膨胀管套在中心杆外,且位于膨胀锥上方,还包括上述任一种膨胀管总成的驱动机构,所述中心杆上端与连接活塞的下端相连,所述膨胀管位于第一动力单元的缸体下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膨胀管总成的驱动机构,所述动力力缸至少包括两个动力单元,第一动力单元和连接活塞形成一个完整的活塞机构,第二动单元与第一动力单元的活塞杆又形成一个完整的活塞机构;第一动力单元的第一缸体的上端面与第二动力单元的第二缸体的下端面相抵触;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能够相对于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上下滑动,驱动机构就形成了至少两个串连在一起,并能够对连接活塞施加作用力的活塞机构。两个活塞机构中分别形成一级压力腔和二级压力腔;在通过液压管路对一级压力腔和二级压力腔加压时,一级压力腔和二级压力的液压压力就能够驱动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向上移动,同时对膨胀锥施加预定的作用力,驱动膨胀锥向上移动,使膨胀管进行径向扩张。由于产生驱动膨胀锥向上移动的作用力由两个压力腔形成,从而在保持驱动力不变,满足满足膨胀管径向扩张需要的情况下,使每一压力腔产生的作用力减小大约一半;进而,在保持压力腔垂向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减小液压管路的液压压力,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进而提高补贴施工作业的安全性,比较容易地实现活塞机构及管路的密封,提高补贴施工作业的效率,降低补贴施工作业的操作成本。在动力缸包括更多个动力单元时,可以进一步地减小液压管路的液压压力。同时,在基础套管的内径有限,横向空间较小的情况下,使连接活塞上端伸入第一缸体中,并在连接活塞外壁面的第一缸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一级压力腔,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一级压力腔的空间,不仅能够增加第一活塞杆和连接活塞的横向截面积,增强第一活塞杆和连接活塞垂向抗拉强度,还能够增加二者配合结构的尺寸,提高二者连接的可靠性,保证补贴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同样,第一活塞杆与第二活塞杆之间以同样的结构相连,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在第一缸体内设置有凸台,所述第一密封活塞的下端面与所述凸台的上端面相对,这样可以使驱动机构为投送管柱或其他机构提供更大的支撑力。
在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活塞杆上端通过螺纹与第二活塞杆的下端相连,所述连接活塞的上端与第一活塞的下端通过螺纹相连;这样不仅能够方便驱动机构的组装,还可以为驱动机构形成的活塞机构保持密封提供便利。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使第一动力单元和第二动力单元相同,可以方便地对动力单元进行组合,根据实际操作需要,组成具有更多动力单元的驱动机构,减小液压管路的液压压力或增加驱动力,满足实际操作需要。使连接活塞与第一活塞杆相同,能够提高驱动机构各部分之间的互换性,方便驱动机构的组装。
在提供上述膨胀管总成的驱动机构的基础上,还提供了具有该驱动机构的膨胀管总成,由于上述驱动机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驱动机构的膨胀管总成也具有相对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另一项专利申请提供的膨胀管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膨胀管总成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机构中,第一动力单元和连接活塞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为了描述了方便,本文件中,所述上、下以膨胀管总成的工作状态为基础确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机构包括连接活塞与动力缸,动力缸又至少包括两个动力单元,为了描述的方便,将动力缸的两个动力单元称为第一动力单元和第二动力单元。为了清楚地描述驱动机构的结构,首先对第一动力单元和连接活塞的结构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3,该图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机构中,第一动力单元和连接活塞连接结构示意图。第一动力单元200包括第一活塞杆210、第一密封活塞220和第一缸体230。第一密封活塞220与第一活塞杆210的靠近下端的部分固定。本例中,第一密封活塞220为管状,其内壁面与第一活塞杆210的外壁面相配合,并用连接销钉221将第一活塞杆210和第一密封活塞220固定在一起;如图所示,为了保证密封活塞221连接的可靠性,第一活塞杆210与第一密封活塞220上还设置有相配合的凸台与凹槽,以强化第一活塞杆210与第一密封活塞220在垂向方向上的定位。优选的,为了防止第一密封活塞220与第一活塞杆210之间配合处的泄漏,在第一活塞杆210外壁面与第一密封活塞220内壁面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同时,第一密封活塞220的外壁面与第一缸体230的内壁面可滑动配合,这样,第一活塞杆210和第一密封活塞220就可以一同相对于第一缸体在垂向方向上移动。
连接活塞100上端伸入第一缸体230中,并与第一活塞杆210的下端固定;本例中,连接活塞100的上端设置有外螺纹,第一活塞杆210靠近下端位置设置有内螺纹,连接活塞100与第一活塞杆210通过螺纹配合固定相连;同时,连接活塞100外壁面与第一缸体230下端部分可滑动配合,从而在连接外活塞100的外壁面与第一缸体230的内壁面之间形成预定的空腔,该空腔位于第一密封活塞220下端面下方,该空腔称为一级压力腔201。同时,连接活塞100和第一活塞杆210分别具有中心通孔的管状结构,连接活塞100设置有连通其中心通孔和一级压力腔201的横向孔101。这样,第一活塞杆210的中心通孔形成第一加压通道,该第一加压通道通过连接活塞100的中心通孔和横向孔101与一级压力腔201相通,这样,第一动力单元200和连接活塞100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活塞机构。在通过第一加压通道向一级压力腔201内充入水或其他液体介质时,就可以在一级压力腔201内形成高压,一级压力腔201的高压能够对第一密封活塞220的下端面产生压力,驱动第一活塞杆210、第一密封活塞220和连接活塞100一同向上移动。在连接活塞100下端直接或间接与膨胀管总成的膨胀锥相连时,就可以驱动膨胀锥向上移动,进而使膨胀管进行径向扩张。可以理解,第一加压通道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说,第一加压通道可以以其他具体形式设置在第一活塞杆210中,只要其能够连通一级压力腔201、开口位于该第一活塞杆210的上端面,就可以实现上述目的。另外,第一加压通道不限于通过连接活塞100的中心通孔和横向孔101与一级压力腔201相通,也可以通过设置在密封活塞220内的通道与一级压力腔201相通,也能够实现上述目的。
本例中,优选使第一活塞杆210与连接活塞100相同,所述相同指二者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尺寸,即在第一活塞杆210外壁面靠近上端位置也设置有外螺纹,外螺纹下方的适当位置设置有横向孔211,这样可以实现连接活塞100与第一活塞杆210的互换,方便驱动机构的组装。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动力缸还包括与第一动力单元200串连的第二动力单元300。请参考图4,该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第二动力单元300包括第二活塞杆310、第二密封活塞320和第二缸体330,第二动力单元300与第一动力单元200相同,在此对其结构不再详细描述。
第一缸体230的上端面与第二缸体330的下端面相抵触,以使第一缸体230支撑第二缸体330;第一动力单元200的第一活塞杆210上端伸入第二缸体230之中,并与第二活塞杆310的下端固定;本例中,第二活塞310下端位置设置有内螺纹,第一活塞杆210上端的外螺纹与第二活塞杆310的外螺纹相配合,实现第一活塞杆210和第二活塞杆310的固定相连。同时,第一活塞杆210外壁面与第二缸体330的下端部分可滑动配合,从而在第一活塞杆210的外壁面与第二缸体330的内壁面之间形成位于第二密封活塞320下方的二级压力腔301。同样,第二活塞杆310的中心通孔形成第二加压通道,该第二加压通道能够通过第一活塞杆210的中心通孔和横向孔211与二级压力腔301相通;在向二级压力腔301内充入水或其他液体介质时,二级压力腔301内的高压能够对第二密封活塞320的下端面产生压力,驱动第二活塞杆310、第二密封活塞320和第二活塞杆310一同向上移动。当然,为了使第一密封活塞220顺利上移,应当保持第一密封活塞220上端面的空腔与外界相通,可以在第一缸体230的适当位置设置卸压孔,也可以在第一缸体230上端面与第二缸体330下端面之间设置相应的卸压通道。
在连接活塞100下端与膨胀锥直接或间接相连时,通过液压管路对一级压力腔201和二级压力腔301加压时,一级压力腔201和二级压力腔301的液压压力就能够驱动第一活塞杆210、第二活塞杆310及连接活塞100一同向上移动;在从而对膨胀锥施加预定的作用力,驱动膨胀锥向上移动,使膨胀管进行径向扩张。由于产生驱动膨胀锥向上移动的驱动力由两个压力腔形成,从而在保持驱动力不变的情况下,可以使每一个压力腔产生的驱动力减小大约一半;进而,在保持压力腔垂向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减小液压管路的液压压力;从而不仅可以提高补贴施工作业的安全性,还能够比较容易地实现活塞机构及管路的密封,提高补贴施工作业的效率,降低补贴施工作业的操作成本。
在基础套管的内径有限,横向空间较小的情况下,使连接活塞100上端伸入第一缸体230中,并在连接活塞100外壁面与第一缸体230的内壁面之间形成一级压力腔,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一级压力腔201空间,增加第一活塞杆210和连接活塞100的横向截面积,不仅可以增强第一活塞杆210和连接活塞100垂向强度,还可以增加二者配合结构的尺寸,提高二者连接的可靠性,保证补贴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同样,第一活塞杆210与第二活塞杆220之间以同样的结构相连,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当然,连接活塞100与第一活塞杆210,及第一活塞杆210与第二活塞杆310之间不限于通过螺纹相连,也可以通过卡环、销钉等其他结构相连;同理,动力单元的密封活塞与活塞杆之间也可以通过螺纹、卡环等其他结构相连,也可以为一体结构;为了保证密封性能,动力单元的缸体下端还设置有密封槽,密封槽中设置有密封圈,这样能够保证第一缸体230下端内壁面与连接活塞100外壁面之间,及第二缸体330下端内壁面与第一活塞杆210外壁面之间的密封性能,以使压力腔形成适当的压力,产生预定的驱动力。
使第一动力单元200与第二动力单元300相同可以方便驱动机构组装,也有利于实现动力单元的系统化,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三个或更多个动力单元组装形成动力缸。可以理解,在动力缸包括更多个动力单元时,可以进一步地减小液压管路的液压压力,提高安全性能,方便活塞机构与管路的密封,或者提高驱动力,完成补贴施工作业。虽然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动力单元200与连接活塞100相连,但第一动力单元200下方也可以与另一个动力单元的活塞杆上端相连;连接活塞下端不限于与动力单元的活塞杆相同,也可以是其他可以与中心杆或膨胀锥相连的适当结构。当然,也可以使两个动力单元不相同,只要能够实现动力单元之间的串连,就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在利用膨胀管总成进行补贴施工操作时,可以使动力缸最上方的动力单元的活塞杆上端与投送管柱相连,以实现膨胀管总成出入基础套管;在进行操作过程中,也需要动力单元中缸体提供预定的支撑力,以支撑投送管柱、吊装机构其他机构,保持膨胀管总成在预定位置的定位。为此,本例中,第一动单元200的第一缸体230内设置有一凸台231,该凸台的上端面与第一密封活塞220的下端面相对;在第一缸体230支撑投送管柱、吊装机构其他机构时,第一密封活塞220下端面与凸台231上端面形成承重面G,以提供适当的支撑力。同样,第二密封活塞320与第二缸体的凸台之间也能够形成一个承重面。为了避免各动力单元承受重量差别过大,造成一个动力单元的过载,还可以在密封活塞与相对应的缸体之间设置弹簧、弹性垫等弹性部件,以实现各动力单元的受力均衡。
基于上述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膨胀管总成,提供的膨胀管总成包括膨胀管、膨胀锥和中心杆,所述膨胀锥安装在中心杆上,所述膨胀管套在中心杆外,且位于膨胀锥上方;还包括上述任一种膨胀管总成的驱动机构,所述中心杆上端与连接活塞的下端相连,所述膨胀管位于第一动力单元的缸体下方。由于上述驱动机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驱动机构的膨胀管总成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例如,各部分的轮廓尺寸可以根据实际作用的需要进行选择,以顺利地进出基础套管,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膨胀管总成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活塞和动力缸,所述动力缸至少包括第一动力单元和第二动力单元;所述第一动力单元包括第一活塞杆、第一密封活塞和第一缸体,所述第二动力单元包括第二活塞杆、第二密封活塞和第二缸体;
所述第一密封活塞与第一活塞杆固定,且第一密封活塞的外壁面与第一缸体的内壁面可滑动配合;所述连接活塞的外壁面与第一缸体下端的内壁面可滑动配合,且该连接活塞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下端固定,在该连接外活塞与第一缸体的内壁之间形成位于所述第一密封活塞下方的一级压力腔;所述第一活塞杆具有连通所述一级压力腔、开口位于该第一活塞杆的上端面的第一加压通道;
所述第二密封活塞与第二活塞杆固定,且第二密封活塞的外壁面与第二缸体的内壁面可滑动配合;
所述第一缸体的上端面与第二缸体的下端面相抵触;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外壁面与第二缸体下端的内壁面可滑动配合,且该第一活塞杆上端与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下端固定,在第一活塞杆与第二缸体的内壁之间形成位于所述第二密封活塞下方的二级压力腔;所述第二活塞杆具有连通所述二级压力腔、开口位于该第二活塞杆的上端面的第二加压通道,所述第一加压通道与第二加压通道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膨胀管总成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压通道通过设置在连接活塞的横向孔与所述一级压力腔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膨胀管总成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压通道通过设置在第一活塞杆的横向孔与所述二级压力腔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膨胀管总成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活塞的上端与第一活塞杆的下端之间通过螺纹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膨胀管总成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缸体内设置有凸台,所述第一密封活塞的下端面与所述凸台的上端面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膨胀管总成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活塞的外壁面与第一缸体下端的内壁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活塞的外壁面与第一缸体的内壁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膨胀管总成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杆上端通过螺纹与第二活塞杆的下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膨胀管总成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单元和第二动力单元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膨胀管总成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活塞与第一活塞杆相同。
10.一种膨胀管总成,包括膨胀管、膨胀锥和中心杆,所述膨胀锥安装在中心杆上,所述膨胀管套在中心杆外,且位于膨胀锥上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膨胀管总成的驱动机构,所述中心杆上端与连接活塞的下端相连,所述膨胀管位于第一动力单元的缸体下方。
CN2010291660253U 2010-02-03 2010-02-03 一种膨胀管总成的驱动机构及膨胀管总成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501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91660253U CN201650181U (zh) 2010-02-03 2010-02-03 一种膨胀管总成的驱动机构及膨胀管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91660253U CN201650181U (zh) 2010-02-03 2010-02-03 一种膨胀管总成的驱动机构及膨胀管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50181U true CN201650181U (zh) 2010-11-24

Family

ID=43115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9166025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50181U (zh) 2010-02-03 2010-02-03 一种膨胀管总成的驱动机构及膨胀管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50181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5322A (zh) * 2012-04-24 2012-08-1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裸眼井段膨胀套管的工具
CN112065807A (zh) * 2020-07-13 2020-12-11 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 顶驱下套管装置用旋转油缸
CN114135244A (zh) * 2021-11-30 2022-03-04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用于随钻封堵的水力可变级膨胀工具及工艺方法
CN114320203A (zh) * 2022-01-06 2022-04-12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用于膨胀管的二次旋转膨胀工具及裸眼补贴工艺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5322A (zh) * 2012-04-24 2012-08-1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裸眼井段膨胀套管的工具
CN102635322B (zh) * 2012-04-24 2014-10-1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裸眼井段膨胀套管的工具
CN112065807A (zh) * 2020-07-13 2020-12-11 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 顶驱下套管装置用旋转油缸
CN114135244A (zh) * 2021-11-30 2022-03-04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用于随钻封堵的水力可变级膨胀工具及工艺方法
CN114320203A (zh) * 2022-01-06 2022-04-12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用于膨胀管的二次旋转膨胀工具及裸眼补贴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00975B (zh) 二级伸缩式液压缸以及液压设备
CN103603975B (zh) 多级液压缸
CN201650181U (zh) 一种膨胀管总成的驱动机构及膨胀管总成
CN111720652B (zh) 一种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可多级调速牵引装置
CN114718683B (zh) 一种分级密封的重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和储能方法
CN103174399B (zh) 一种多压力层系油气开发的井下自动控制滑套装置
CN204457649U (zh) 油井液驱抽油系统
CN108894753A (zh) 一种气井排液柱塞
CN202946104U (zh) 双作用球座
CN205978235U (zh) 组装充气同时收口、双密封结构气弹簧的设备
CN104533350A (zh) 油井液驱抽油系统
CN103671295A (zh) 一种闭式蓄能液压系统
CN201695977U (zh) 一种膨胀管总成的膨胀锥及膨胀管总成
CN203321549U (zh) 一种无卸载冲击谐振的液压缸控制阀
CN105422537B (zh) 一种增压溢流阀
CN112576485B (zh) 一种含气稠油井用抽油泵
CN201416391Y (zh) 井下增压器
CN209523737U (zh) 一种气井排液柱塞
CN208073902U (zh) 一种带压作业用空心液缸
CN105179792A (zh) 一种超大型水库放空阀
CN205592113U (zh) 一种两筒往复平衡式双功抽油泵
CN111677879B (zh) 一种双向节流阀及其构成的受电弓供风控制系统
CN217518677U (zh) 抗冲击立柱
CN220396168U (zh) 一种多级液压缸
CN217976849U (zh) 一种抗冲击双伸缩立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