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42878U - 倒立式输液包装 - Google Patents

倒立式输液包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42878U
CN201642878U CN2010201240743U CN201020124074U CN201642878U CN 201642878 U CN201642878 U CN 201642878U CN 2010201240743 U CN2010201240743 U CN 2010201240743U CN 201020124074 U CN201020124074 U CN 201020124074U CN 201642878 U CN201642878 U CN 2016428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transfusion package
bottle cap
side wall
upper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2407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祥华
黄盛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China Sun Pharmaceutical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China Sun Pharmaceutical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China Sun Pharmaceutical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China Sun Pharmaceutical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12407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428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428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4287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倒立式输液包装,包括:盛装药液的输液瓶,输液瓶包括瓶口和瓶体,瓶体包括分别呈曲面形状且彼此结合的前侧壁和后侧壁,并且前侧壁和后侧壁中的每一个分别均包括有对应的肩部、本体部和底部,其中,前侧壁和后侧壁以圆弧过渡连接,且在本体部处及底部处圆弧过渡连接的圆弧半径大于3mm且小于12mm;瓶盖,与输液瓶的瓶口焊接在一起;以及吊片,位于瓶体底部下面且具有承吊穿孔。本实用新型的倒立式输液包装通过合理的设计实现了塑料瓶在输液过程中的收缩,从而避免空气进入药液中,并且该倒立式输液包装可方便地倒挂,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较低,适于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倒立式输液包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药包装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倒立式输液包装。
背景技术
目前的输液包装方式主要有两种,即塑料瓶输液包装和软袋输液包装。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塑料瓶输液包装的结构,且图2示出了该塑料瓶输液包装的K向视图;图3示出了现有技术的软袋输液包装的结构,且图4示出了该软袋输液包装的俯视图。就塑料瓶输液包装而言,其具有成本低的优点,但由于塑料瓶不能收缩(如图2所示),因而在输液过程中,周围环境空气会渗入塑料瓶中,这就不可避免对药液产生污染,不利于患者的健康;就软袋输液包装而言,因为构成软袋的薄膜可以收缩(如图4所示),所以在输液过程中,没有空气渗入,无药液污染,但由于软袋输液产品价格相对较高,故在推广使用方面受到了限制。
因此,有待于提供一种新型的输液包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倒立式输液包装,其能够解决由于塑料瓶输液产品不能收缩而造成在输液过程中周围环境空气渗入瓶内对药液产生污染的问题,且其便于将输液包装倒挂,还相对于软袋包装具有较低的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倒立式输液包装,其包括:输液瓶,用于盛装药液,输液瓶包括瓶口和瓶体,瓶体包括分别呈曲面形状且彼此结合的前侧壁和后侧壁,并且前侧壁和后侧壁中的每一个分别包括对应的肩部、本体部和底部,其中,前侧壁和后侧壁以圆弧过渡连接,且在本体部处及底部处,该圆弧的半径大于3mm且小于12mm;吊片,位于瓶体底部下面且具有承吊穿孔;以及瓶盖,与输液瓶的瓶口焊接在一起,其中,瓶盖包括:上腔室部及与上腔室部相连通的过渡腔部,上腔室部设有凹台,且上腔室部顶端设有开孔,开孔由封闭件密封。
优选地,吊片与输液瓶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地,瓶体的宽度和厚度之比大于1.8且小于5。
优选地,在瓶体的前侧壁和/或后侧壁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贴合引导槽。
优选地,封闭小腔室部之开孔的封闭件包括易折帽、扭柄、易折柄、拉环、旋盖以及易撕膜六种形式。
优选地,上腔室部与过渡腔部之间设有密封膜。
优选地,在瓶盖的底部设有外盖连接部,在瓶口的顶部设有瓶口连接部,外盖连接部与瓶口连接部焊接在一起。
优选地,外盖的上腔室部比过渡腔部小。
优选地,外盖的上腔室部与过渡腔部焊接在一起。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倒立式输液包装,克服了传统塑料瓶输液产品不能收缩而导致在输液过程中周围环境空气渗入瓶内进而对药液产生污染的问题,其通过合理的设计实现了塑料瓶在输液过程中的收缩,从而避免周围环境空气渗入输液瓶进而进入药液中,并且该倒立式输液包装可方便地倒挂,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较低,适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的塑料瓶输液包装的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塑料瓶输液包装的K向视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软袋输液包装的剖视图;
图4为图3所示软袋输液包装的俯视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输液瓶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6和图7分别为图5所示输液瓶的侧视图和俯视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输液瓶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9和图10分别为图8所示输液瓶的侧视图和俯视图;
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1所示瓶盖的俯视图;
图1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4为图13所示瓶盖的俯视图;
图1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6为图15所示瓶盖的俯视图;
图1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8为图17所示瓶盖的俯视图;
图1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五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0为图19所示瓶盖的俯视图;
图2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六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2为图21所示瓶盖的俯视图;
图2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七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4为图23所示瓶盖的俯视图;
图2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八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6为图25所示瓶盖的俯视图;
图2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九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8为图27所示瓶盖的俯视图;
图2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十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0为图29所示瓶盖的俯视图;
图3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十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2为图31所示瓶盖的俯视图;
图3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十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4为图33所示瓶盖的俯视图;
图3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36为图35所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
图3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38为图37所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
图3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三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40为图39所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
图4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四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42为图41所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
图4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五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44为图43所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
图4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六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46为图45所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
图4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七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48为图47所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
图4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八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50为图49所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
图5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九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52为图51所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
图5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十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54为图53所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
图5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十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56为图55所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
图5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十二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以及
图58为图57所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输液瓶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6和图7分别为图5所示输液瓶的侧视图和俯视图。如图5-7所示,药液盛装在输液瓶2中,该实施例的输液瓶2包括:瓶口21和瓶体23,瓶体23包括分别呈曲面形状且彼此结合的前侧壁231和后侧壁233,前侧壁231和后侧壁233中的每一个自瓶口21向下依次包括各自对应的肩部231a、233a,本体部231b、233b和底部231c、233c,其中,如图6和7更清楚示出的,瓶体23的前侧壁231和后侧壁233以圆弧过渡连接,且更具体地,前侧壁231和后侧壁233在本体部231b、233b处及底部231c、233c处以半径较小的小圆弧过渡连接,且瓶体23的宽度W大出厚度T足够的倍数,如此,该输液瓶(诸如塑料瓶)构成一个扁圆形的包装容器(如图7所示),当将输液瓶2与瓶盖结合后的输液包装倒挂而进行输液期间,呈曲面形状的前侧壁231和后侧壁233逐渐靠近并贴合,从而能够达到现有技术中软袋输液包装的使用效果,即防止周围环境中的空气渗入输液瓶并进入药液中。优选地,前侧壁231和后侧壁233均呈圆滑过渡的曲面形状,这样可防止非圆滑过渡曲面中拐点的支撑作用而阻碍前侧壁231和后侧壁233的靠近与贴合,有利于输液包装的收缩。与软袋包装的生产工艺相比,生产这种塑料瓶的成本明显较低。优选地,前侧壁231和后侧壁233在本体部231b、233b处及底部231c、233c处圆弧过渡的圆弧半径大于3mm且小于12mm,并且还优选地,瓶体23的宽度W和厚度T之比大于1.8且小于5,当取该范围的数值时,该输液瓶2的前侧壁231和后侧壁233能够更好地实现贴合。在该实施例中,输液瓶2的瓶口21和瓶体23可以是一体成型的。
如图5所示,前侧壁231和后侧壁233之间的结合线(即图5所示的外轮廓线)是一条在瓶口21处断开而其它处连贯的曲线,具体地说,肩部231a、233a与本体部231b、233b上端的过渡处为圆弧线,在本体部231b、233b下端与底部231c、233c过渡处也为圆弧线,而在肩部231a、233a、本体部231b、233b以及底部231c、233c三处可为直线、弧线、或直线与弧线的组合线。作为一种特例,肩部231a、233a处的结合线为圆弧线时可与本体部231b、233b直接相切,底部231c、233c处的结合线为圆弧线时也可与本体部231b、233b直接相切。在优选实施例中,呈曲面形状的前侧壁231和后侧壁233关于结合面对称。在其它实施例中,前侧壁和后侧壁呈不对称设置,例如前侧壁231的表面积大于或小于后侧壁233的表面积。
图5中还示出了吊片27,其设置在瓶体23的底部下面并具有承吊穿孔273,通过该吊片27的承吊穿孔273可以在输液时方便地将具有该输液瓶2的输液包装倒挂起来以进行输液。优选地,该吊片27可以与输液瓶2一体成型。此外,在该实施例的输液瓶2中,围绕瓶口21的顶部设置有瓶口连接部213,以便于与瓶盖相焊接,这将在下面进一步描述。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输液瓶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图9和图10分别为图8所示瓶体的侧视图和俯视图。该实施例的输液瓶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输液瓶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8至图10所示,瓶体23的前侧壁231和后侧壁23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贴合导引槽2311和2331,这些贴合导引槽可以呈直线或弧线或直线与弧线的组合延伸,设置贴合导引槽可引导前侧壁231与后侧壁233在输液期间更容易地贴合。
在其他实施例,前侧壁231和后侧壁233二者之一可以设置一条或多条贴合导引槽,另一个可以不开或开一条或开多条贴合导引槽,而且两者的槽线可对称也可不对称。还优选地,前侧壁231和后侧壁233的曲面可以相同以便于制造,但是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具有不同的曲面。
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2为图11所示瓶盖的俯视图。结合参见图11和12,该实施例中,瓶盖3,与输液瓶2的瓶口21焊接在一起,其中,瓶盖3包括:上腔室部31及与上腔室部31相连通的过渡腔部32,上腔室部31设有凹台311,该凹台311用于抱紧输液器针筒上的凸台,凹台311可将输液器针筒上的凸台抱紧,起到内塞的作用,且上腔室部31顶端设有开孔315,开孔315由封闭件34密封,在本实施例中,封闭件34是易折帽,通过折断易折帽,便可进行输液操作。如图11所示,瓶盖2呈上小下大的结构,即上腔室部31比过渡腔部32小,且上腔室部31的大小与输液器针筒大小相匹配,这样,便于输液器针筒上的凸台抱紧上腔室部的凹台311。优选地,围绕瓶盖2下端设有外盖连接部33。这样,通过将外盖连接部33和如上所述围绕瓶口21顶部设置的瓶口连接部213焊接在一起,瓶盖3可以与输液瓶2的瓶口21焊接在一起。
图1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4为图13所示瓶盖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瓶盖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瓶盖的区别在于,在该第二实施例中,封闭件34改成了扭柄。
图1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6为图15所示瓶盖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瓶盖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瓶盖的区别在于,在该第三实施例中,封闭件34改成了易折柄。
图1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8为图17所示瓶盖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瓶盖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瓶盖结构的区别在于,在该第四实施例中,封闭件34改成了拉环。
图1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五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0为图19所示瓶盖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瓶盖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瓶盖结构的区别在于,在该第五实施例中,瓶盖2的小腔室部31具有螺纹结构,封闭上腔室部之开孔315的封闭件34是旋盖。
图2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六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2为图21所示瓶盖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瓶盖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瓶盖结构的区别在于,在该第六实施例中,封闭上腔室部之开孔315的封闭件34是易撕膜。
图2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七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4为图23所示瓶盖的俯视图。该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瓶盖的区别在于,在上腔室部31与过渡腔部32之间设有密封膜36,这样密闭性好,不易造成药液污染。而且,外盖的上腔室部31与过渡腔部32焊接在一起,便于制造,当然,外盖的上腔室部31与过渡腔部32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
图2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八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6为图25所示瓶盖的俯视图。该实施例与上述第七实施例的瓶盖的区别在于,在该第八实施例中,封闭件34改成了扭柄。
图2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九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8为图27所示瓶盖的俯视图。该实施例与上述第七个实施例的瓶盖的区别在于,在该第九实施例中,封闭件34改成了易折柄。
图2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十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0为图29所示瓶盖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瓶盖与上述第七实施例的瓶盖结构的区别在于,在该第十实施例中,封闭件34改成了拉环。
图3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十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2为图31所示瓶盖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瓶盖与上述第七实施例的瓶盖结构的区别在于,在该第十一实施例中,瓶盖2的小腔室部31具有螺纹结构,封闭上腔室部之开孔315的封闭件34是旋盖,且外盖的上腔室部31与过渡腔部32是一体成型的,当然上腔室部31与过渡腔部32也可以焊接在一起。
图3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十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4为图33所示瓶盖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瓶盖与上述第七实施例的瓶盖结构的区别在于,在该第十二实施例中,封闭件34改成了易撕膜且外盖的上腔室部31与过渡腔部32是一体成型的,当然上腔室部31与过渡腔部32也可以焊接在一起。
图3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36为图35所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输液包装包括:盛装药液1的输液瓶2;与输液瓶2的瓶口21相焊接的瓶盖3以及位于输液瓶2的瓶体底部下面且具有用于倒挂输液包装的承吊穿孔273的吊片27。其中,输液瓶2以及吊片27的结构与参照图5-7描述的输液瓶的第一实施例相同,且瓶盖3的结构与参照图11-12所描述的瓶盖的第一实施例相同,因而在此不再赘述。
图3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38为图37所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输液包装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输液包装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中的瓶盖3的结构与参照图13-14所描述的瓶盖的第二实施例相同。
图3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三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40为图39所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输液包装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输液包装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中的瓶盖3的结构与参照图15-16所描述的瓶盖的第三实施例相同。
图4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四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42为图41所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输液包装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输液包装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中的瓶盖3的结构与参照图17-18所描述的瓶盖的第四实施例相同。
图4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五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44为图43所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输液包装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输液包装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中的瓶盖3的结构与参照图19-20所描述的瓶盖的第五实施例相同。
图4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六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46为图45所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输液包装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输液包装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中的瓶盖3的结构与参照图21-22所描述的瓶盖的第六实施例相同。
图4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七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48为图47所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输液包装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输液包装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中的瓶盖3的结构与参照图23-24所描述的瓶盖的第七实施例相同。
图4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八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50为图49所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输液包装与上述第七实施例的输液包装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中的瓶盖3的结构与参照图25-26所描述的瓶盖的第八实施例相同。
图5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九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52为图51所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输液包装与上述第七实施例的输液包装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中的瓶盖3的结构与参照图27-28所描述的瓶盖的第九实施例相同。
图5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十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54为图53所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输液包装与上述第七实施例的输液包装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中的瓶盖3的结构与参照图29-30所描述的瓶盖的第十实施例相同。
图5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十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56为图55所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输液包装与上述第七实施例的输液包装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中的瓶盖3的结构与参照图31-32所描述的瓶盖的第十一实施例相同。
图5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十二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58为图57所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输液包装与上述第七实施例的输液包装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中的瓶盖3的结构与参照图33-34所描述的瓶盖的第十二实施例相同。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替换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输液瓶也可采用图8-10所示的结构。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倒立式输液包装,通过输液瓶的上述独特设计,克服了由于塑料瓶输液产品不能收缩而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周围环境空气渗入输液瓶而造成对药液污染的问题,避免了危害患者的健康;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倒立式输液包装中,由于设计有吊片,因而在输液时可方便地将输液包装倒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倒立式输液包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液瓶(2),用于盛装药液(1),所述输液瓶(2)包括瓶口(21)和瓶体(23),所述瓶体(23)包括分别呈曲面形状且彼此结合的前侧壁(231)和后侧壁(233),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后侧壁中的每一个分别包括对应的肩部(231a,233a)、本体部(231b,233b)和底部(231c,233c),其中,所述前侧壁(231)和后侧壁(233)以圆弧过渡连接,且在本体部(231b,233b)处和底部(231c,233c)处,所述圆弧的半径(r)大于3mm且小于12mm;
吊片(27),位于所述瓶体(23)的底部下面且具有承吊穿孔(273);以及
瓶盖(3),与所述输液瓶(2)的瓶口(21)焊接在一起,其中,所述瓶盖(3)包括:上腔室部(31)及与所述上腔室部(31)相连通的过渡腔部(32),所述上腔室部(31)设有凹台(311),且所述上腔室部(31)顶端设有开孔(315),所述开孔(315)由封闭件(34)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立式输液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片(27)与所述输液瓶(2)为一体成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立式输液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23)的宽度(W)和厚度(T)之比大于1.8且小于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立式输液包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瓶体(23)的前侧壁(231)和/或后侧壁(23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贴合引导槽(2311;23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立式输液包装,其特征在于,封闭所述上腔室部(31)之开孔(315)的所述封闭件(34)包括易折帽、扭柄、易折柄、拉环、旋盖以及易撕膜六种形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立式输液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室部(31)与所述过渡腔部(32)之间设有密封膜(3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立式输液包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瓶盖(3)的底部设有外盖连接部(33),在所述瓶口(21)的顶部设有瓶口连接部(213),所述外盖连接部(33)与所述瓶口连接部(213)焊接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立式输液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的所述上腔室部(31)比所述过渡腔部(32)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立式输液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的所述上腔室部(31)与所述过渡腔部(32)焊接在一起。
CN2010201240743U 2010-02-03 2010-02-03 倒立式输液包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428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240743U CN201642878U (zh) 2010-02-03 2010-02-03 倒立式输液包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240743U CN201642878U (zh) 2010-02-03 2010-02-03 倒立式输液包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42878U true CN201642878U (zh) 2010-11-24

Family

ID=43108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24074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42878U (zh) 2010-02-03 2010-02-03 倒立式输液包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428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25053U (zh) 倒立式输液包装
CN201642878U (zh) 倒立式输液包装
CN201642880U (zh) 倒立式输液包装
CN201658599U (zh) 倒立式输液包装
CN201658633U (zh) 倒立式输液包装
CN201658626U (zh) 倒立式输液包装
CN201684173U (zh) 倒立式输液包装
CN201658627U (zh) 倒立式输液包装
CN201676260U (zh) 倒立式输液包装
CN201642886U (zh) 倒立式输液包装
CN201658564U (zh) 倒立式输液包装
CN201642871U (zh) 倒立式输液包装
CN201642872U (zh) 倒立式输液包装
CN201658621U (zh) 倒立式输液包装
CN201625043U (zh) 倒立式输液包装
CN201658635U (zh) 倒立式输液包装
CN201658629U (zh) 倒立式输液包装
CN201642865U (zh) 倒立式输液包装
CN201676254U (zh) 倒立式输液包装
CN201625057U (zh) 倒立式输液包装
CN201658546U (zh) 倒立式输液包装
CN201658545U (zh) 倒立式输液包装
CN201625109U (zh) 倒立式输液包装
CN201658541U (zh) 倒立式输液包装
CN201625055U (zh) 倒立式输液包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24

Termination date: 2018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