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05835U - 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 - Google Patents

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05835U
CN201605835U CN2010200021560U CN201020002156U CN201605835U CN 201605835 U CN201605835 U CN 201605835U CN 2010200021560 U CN2010200021560 U CN 2010200021560U CN 201020002156 U CN201020002156 U CN 201020002156U CN 201605835 U CN201605835 U CN 2016058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machine room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base
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00215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海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Jiande T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ETENO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MEITAINU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ETENO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MEITAINU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ETENO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00215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058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058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0583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包括有:三管塔,沿三管塔高度方向设有多层天线安装层,天线安装层上设置有多个用于设置天线且使信号收发互不干扰的天线抱杆;机房,与三管塔配合设置,其包括有多个分机房,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及其设置方法,能够整合多个电信运营商于一体,大幅的节省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商的市场竞争力。

Description

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基站,特别是一种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能够整合多个电信运营商于一体,节省资源,降低运营成本。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通信技术作为一种与工业现代化生产以及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技术,其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特别是近些年来,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更是突飞猛进,可以说,目前通信技术在各个生产技术领域、各种行业以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通信领域有多家运营商共同占有市场,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等,各家运营商分别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从而可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多选择、更加完善的服务。同时,多家运营商共存的局面也能通过良性竞争来刺激电信服务的健康和良性发展。
但是,多家运营商共存也具有其自身缺陷,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多家运营商各自分别投资兴建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并且各自单独使用,使得国家整体资源利用率低下,浪费现象严重。在过去几年中,我国的电信运营商每年的资本性支出高达2,000至2,200亿人民币,其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就高达约20-30%,如此巨额的资本性支出,只有像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此类的大规模运营商能够应付,但是即便是对于如此大规模的运营商而言,高昂的运营成本依然是十分棘手的问题,其中的大部分基础开支是投入到了土木工程建设而不是通信设备,这就造成大量的资金被用于通信领域之外的建设,对于提升通信服务质量本身其效果并不明显,这也是为什么过去几年中虽然国家大力扶持通信技术的发展,大手笔的拨款投资,但效果却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如果大部分的基础设施支出可以实现共建共享,比如基础的土木施工建设,初步估算,每年将可节省200亿人民币,约占总额的10%,节约效果非常明显,三大运营商都能够借此机会降低年度资本性支出几个百分点,对于大规模的电信运营商而言,能够一次性降低成本几个百分点,将会对其经营状况带来大幅度的改善,不容小视,而在第三方拥有土地上建造基站或通信塔其租金降低也会给营运费用带来一定的节约,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从国家整体的资源整合利用的角度来考虑,多家运营商各自分别投资兴建基础设施占用更多的土地资源,使用更多的电力、水力、人力等各项资源,并且需要更多的材料成本,在提倡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趋势中,上述的各种浪费现象显得格格不入,越发的突出。就此问题,工信部已于2008年9月26日向各大运营商发布通知,并在10月6日将此通知披露在其网站上,要求共享的基础设施包括基站设施、传输线路(例如光缆和光纤)和支撑设备(例如电力供应),现有的基础设施必须按照要求开放,新建设施要求实施共建,但具体的实施起来,还存在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在一个通信基站中整合设置多个运营商,空间如何利用以及互相之间信号不会产生干扰等等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情况,本设计人借其多年的通信领域的技术经验以及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不断的研发改进,并经大量的实践验证,提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能够整合多个电信运营商于一体,节省资源,降低运营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包括:三管塔,沿所述三管塔高度方向设有多层天线安装层,所述天线安装层上设置有多个能设置天线且天线信号收发互不干扰的天线抱杆;机房,与所述三管塔配合设置,其包括有多个分机房。
上述的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其中,所述三管塔包括:塔柱,具有三根主承力立柱,所述塔柱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天线安装层,设置于所述塔柱上,其又包括至少一能设置天线的天线抱杆层和至少一能设置天线的通信平台层,所述抱杆层进一步包括三个能设置天线的天线抱杆,所述每一天线抱杆分别对应固设于一个所述主承力立柱上;所述通信平台层,其外周缘上设置天线抱杆,所述通信平台层上设置的天线抱杆之间具有一使天线信号收发互不干扰的水平间距,并且,相邻的两所述天线安装层之间具有一使两层的天线信号收发互不干扰的垂直间距。
上述的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其中,所述水平间距大于等于1.5m,所述垂直间距大于等于5m。
上述的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其中,所述天线抱杆层包括第一天线抱杆层和第二天线抱杆层,所述通信平台层包括第一通信平台层和第二通信平台层,并且其设置顺序沿所述塔柱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天线抱杆层、第一通信平台层、第二天线抱杆层、第二通信平台层。
上述的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其中,所述塔柱由下到上依次包括塔柱下段、塔柱中部渐收段、塔柱上部同径段,所述塔柱下段为K型预制塔段组成,所述塔柱中部渐收段和塔柱上部同径段为叉形预制塔段组成。
上述的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其中,所述主承力立柱为无缝钢管,所述通信平台层为圆形平台。
上述的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其中,所述机房包括有第一分机房、第二分机房和第三分机房,所述第一分机房和第二分机房具有相同的形状规格,且二者并列设置,所述第三分机房则相邻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分机房与第二分机房的一侧,所述三个分机房组合形成一矩形。
上述的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其中,所述每一个分机房均开设有馈线孔,且所述馈线孔开设于所述机房的不同侧面。
上述的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其中,所述机房上设有整合设置由所述三管塔上引下的馈线,并将所述馈线引导至其所对应的馈线孔的走线架。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具有以下的优点及特点:
1、本实用新型的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能够合理的整合多家电信运营商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符合国家健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节约了土地资源,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严重的浪费现象。
2、本实用新型的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除了能够在承力立柱上安装天线之外,还可在大直径的通信平台上安装天线和馈线,以满足2G、3G、新型智能天线等多种通信系统的天线安装需求,能够实现多家运营商的多种通信系统模式。
3、本实用新型的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克服了多家运营商共存时信号容易交叉干扰的技术难题,其通过控制各层天线抱杆和通信平台之间的间距以及在大直径的通信平台上设置多个天线,可有效降低各种干扰,包括杂散干扰、阻塞干扰和互设干扰等等,使通信塔的共建共享成为可能。
4、本实用新型的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的机房布置合理,并且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来布设各电信运营商的天馈线走线及通信设备,达到了资源整合的最优化,使整个的通信基站的材料节约、成本降低,且结构自重达到最轻,塔型纤细简洁,安装简单,底部开脚小,有利于缩小占地面积,风载系数小,受力各向同性,使塔体的整体强度高,满足能够承载多个运营商天馈线设备的强度要求。
5、本实用新型的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极大的降低了运营商的基础设施成本,包括人力成本、材料成本、管理成本、维护成本等等,初步计算,采用本实用新型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的技术方案相比运营商自己投资建设基站大约能够节约成本20%至40%,如此大幅降低的运营商资本性支出,使运营商能够将资金运用于资本效率更好的服务和设备升级领域,可有效的提高通信服务质量,增强运营商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的第一通信平台层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的第二通信平台层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的走线架示意图(机房房顶俯视角度);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一实施例的机房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三管塔
200机房
1塔柱
10主承力立柱
11塔柱下段
12塔柱中部渐收段
13塔柱上部同径段
2天线抱杆
31第一抱杆层
32第二抱杆层
41第一通信平台层
42第二通信平台层
51第一分机房
52第二分机房
53第三分机房
61第一馈线孔
62第二馈线孔
63第三馈线孔
7走线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整合多家电信运营商,下面仅以整合设置第一运营商中国移动、第二运营商中国电信和第三运营商中国联通三家运营商为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制于此,其他的电信运营商以及所整合的运营商的数量均可视实际需要来进行设置。
请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正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包括三管塔100和机房200,本实施例中三管塔100设置于机房200的上部,也就是机房200的房顶,沿三管塔100的高度方向设有多层天线安装层,其上整合设置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家运营商的天线、信号接收转换设备以及馈线等,三管塔100主要的作用是使不同的运营商能够各自收发自己的信号并将信号反馈至地面上各自的机房,整个的信号收发过程各个运营商之间互不干扰。机房200设置于三管塔100的底部,其主要用来放置各电信运营商的通信硬件设备,依靠各自的馈线与各自的天线相连,互相之间不产生任何干扰。
请继续参考图1,来进一步说明三管塔100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中,该基站三管塔的类型为屋顶三管塔。由于在一个通信塔十分有限的空间中设置多家电信运营商的天线设备很容易使其信号产生互相干扰,所以如何设计各运营商的天线分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而本实用新型的三管塔100较完善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其包括有塔柱1、多层天线安装层,而天线安装层又进一步包括天线抱杆层和通信平台层。
塔柱1主要起支撑作用,由上述可知其为三管塔结构,所以包括三根主承力立柱10,三根主承力立柱10采用无缝钢管制作,其均布开设,使塔柱1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最佳为正三角形,各主承力立柱10之间以桁架相连,以提高三管塔的结构强度,举例来说,若三管塔100的高度为50m,基本风压0.65kN/m2,则三管塔100的根开(三管塔根部主承力立柱的间距)可定为5.8米,结构安全等级可达二级,抗震设防裂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g。另外,主承力立柱10上可设置天线抱杆2。为了进一步提升塔柱1的结构强度,塔柱1又具有塔柱下段11、塔柱中部渐收段12和塔柱上部同径段13,由下到上依次为塔柱下段11、塔柱中部渐收段12、塔柱上部同径段13,塔柱下段11由能承受更大承载力的K型预制塔段组成,塔柱中部渐收段12和塔柱上部同径段13则采用较简单实用的叉形预制塔段。
天线抱杆层以及通信平台层均是用于设置各运营商的天线,三管塔100的上半部分设有第一抱杆层31、第二抱杆层32和第一通信平台层41、第二通信平台层42,其顺序由上到下依次为第一抱杆层31、第一通信平台层41、第二抱杆层32和第二通信平台层42,第一抱杆层31设于最上端,其包括三个天线抱杆2,三个天线抱杆2位于同一平面,每一天线抱杆2分别对应设置于一个主承力立柱10,天线抱杆2用于固定电信运营商的天线设备,以收发信号,其设置高度以能够正常接收信号为准;第一通信平台层41设置于第一抱杆层31下方,其为一圆形平台,请结合参考图2,其为为本实用新型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的第一通信平台层俯视示意图,平台的外圆周上设置天线抱杆2,天线抱杆2的分布形式以及设置数量由运营商具体确定,但应保证各天线抱杆2间相隔有一定的水平间距,以避免互相之间收发信号产生干扰,通过实验,天线抱杆2的水平间距应大于等于1.5m,若无法保证天线抱杆2的水平间距符合要求,可通过增大通信平台的直径来解决问题,通信平台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圆形平台,其他形状如方形也可适用,但应保证其上所设置的天线抱杆2水平间距能够避免相互干扰,另外,第一通信平台层41与第一抱杆层31还相隔一垂直间距,使两层之间收发信号互不干扰,但考虑到空间利用以及维护等多方面的因素,两层之间的间距也不宜过大,通过实验,两层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5m,也就是各层天线之间的垂直间距大于等于5m,即可避免互产生互相干扰;第二抱杆层32设于第一通信平台层41下方,与上述第一抱杆层31的结构相似,其也包括三个天线抱杆2,三个天线抱杆2位于同一平面,每一天线抱杆2分别对应设置于一个主承力立柱10,第二抱杆层32与第一通信平台层41之间也具有避免产生干扰的垂直间距,该间距大于等于5m;第二通信平台层42设于第二抱杆层32下方,请参考图3,为本实用新型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的第二通信平台层俯视示意图,第二通信平台层42与上述第一通信平台层41的结构相似,在第二通信平台层42上设置的天线抱杆2的水平间距也需满足避免产生互相干扰的要求,优选大于等于1.5m,另外,第二通信平台层42与第二抱杆层32之间也相隔一垂直间距,使两层之间收发信号互不干扰,两层之间的垂直间距大于等于5m。
当然,天线抱杆层和通信平台层的设置顺序及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但应满足水平间距和垂直间距的要求,以避免天线产生相互干扰。
下面请参考图5,为本实用新型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一实施例的机房示意图,如图所示,机房200具有多个分机房,本实施例中,对应于三个运营商,机房200具有第一分机房51、第二分机房52和第三分机房53,以分别放置各运营商的通信设备,并能实现三个分机房分别独立操作、运行和维护,使各运营商各自的经营管理能够独立运行,互不干扰。各个分机房的分布设置要符合占地面积小、充分利用空间以及整合程度高的要求,如图5所示,第一分机房51和第二分机房52具有相同的形状规格,且二者并列设置,而第三分机房53则相邻的设置于第一分机房51与第二分机房52的一侧,从而三个分机房组合形成一个矩形,节省了占地面积。三个分机房的馈线孔分别设置于所组成的矩形机房200的不同侧面,如图5所示,第一馈线孔61开设于第一分机房51的左侧面,第二馈线孔62开设于第二分机房52的右侧面,第三馈线孔63开设于第三分机房53的上侧面,从而使三家运营商的馈线能够分别通过各自的馈线空进入到各自的机房中,走线清楚,互不影响。而各个分机房的空调孔、门等也可按照上述相似的分布形式而开设于机房200的不同侧面,从而能够使空间分配更加合理,除了能够使不同运营商的工作更加便利之外,也不至于因机房一侧开设的孔洞过多而使机房的整体强度降低。
而为了使各运营商的馈线走线更加的清楚并整洁,避免出现错乱现象而影响其功能,还可在机房上设置走线架7来整合多条馈线,如图4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的走线架示意图(机房房顶俯视角度),三家运营商的馈线沿塔柱1引至其塔根部,然后分别设置于走线架7上,优选的各馈线相互平行的延走线架7进行设置,由走线架7引导而分别延伸至分机房的馈线孔,这样就能够使馈线的整理以及走线布线更加的清晰合理,避免了馈线自塔柱1上引下之后,杂乱的堆放于机房200的顶部,造成馈线整理困难甚至错乱产生通信故障。另一方面,由于馈线也具有一定的重量,当塔柱1上整合设置的运营商数量较多时,势必造成馈线的数量增多,馈线的总体重量增大,若不加整理,任由其自由散乱的引下并接至馈线孔,会使塔柱的重心偏移,不利于其强度的保持和抗震防风等级的提升。
下面结合以上各附图来说明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整合运营商的方法,也就是多家运营商共建共享三管塔通信基站的设置方法,如上所述,以整合设置第一运营商中国移动、第二运营商中国电信和第三运营商中国联通三家运营商为例进行说明。首先在第一抱杆层31上安装三副中国移动公司的TD-SCDMA天线;然后在第一通信平台层41上安装三副中国电信公司的CDMA2000天线,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天线的数量可进行增减,但应保证满足相邻天线之间的水平间距大于等于1.5m;第二抱杆层32上不设置天线,以备运营商的功能扩展或者再整合其他运营商的天线设备;在第二通信平台层42上设置中国联通公司的GSM1800天线和中国联通公司的WCDMA天线,这样,三家运营商的天线便整合设置在了三管塔100上,并且,各天线之间满足间距要求,收发信号不会互相干扰。而后,各运营商从天线设备引馈线至塔根部,并整合设置于走线架7,由走线架7将各运营商的馈线引导至第一、第二、第三馈线孔,第一分机房51中放置第一运营商中国移动公司的通信设备,第一运营商的馈线经第一馈线孔61而引入到第一分机房中,与相应的通信设备相连接;同样的,第二分机房52中放置第二运营商中国电信公司的通信设备,第三分机房53中放置第三运营商中国联通公司的通信设备,并且各自的馈线经各自的馈线孔引入分机房并连接通信设备,这样,三家运营商便整合设置于一个通信基站,并且可各自运行互不干扰影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问题。当然,第一、第二、第三运营商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对应关系并不仅限于上述,其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调换。
再有,还可增设隔离器件来进一步保证设于三管塔100上的天线互不干扰。
另外,三管塔100有完善的防直击雷及二次感应雷的防雷装置,且塔上天线均在防雷电装置保护夹角以内,符合业界防雷标准的要求。
天馈线避雷器及其它避雷器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基站天线在避雷针的45°角保护范围内,避雷针设置有专用雷电流引下线,材料优选可采用40mmx4mm的镀锌扁钢。基于该塔的塔体高度范围,该基站天馈线的金属外护层,在上部、中部和经走线架进机房的入口处就近接地,在机房入口处的接地就近与地网引出的接地线连通。
塔体基础已作防水处理,并与机房做了联合接地,机房的工作地和保护地的接地电阻,以及天馈线防雷接地电阻均达到要求值。各接地引出点之间的距离优选大于5m,接地网采用在铁塔四周闭合环埋设方式处理。塔基各接地点用镀锌扁钢在塔下引出地面1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基站包括:
三管塔,沿所述三管塔高度方向设有多层天线安装层,所述天线安装层上设置有多个能设置天线且天线信号收发互不干扰的天线抱杆;
机房,与所述三管塔配合设置,其包括有多个分机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管塔包括:
塔柱,具有三根主承力立柱,所述塔柱的横截面为三角形;
所述天线安装层,设置于所述塔柱上,其又包括至少一能设置天线的天线抱杆层和至少一能设置天线的通信平台层,所述抱杆层进一步包括三个能设置天线的天线抱杆,所述每一天线抱杆分别对应固设于一个所述主承力立柱上;所述通信平台层,其外周缘上设置天线抱杆,所述通信平台层上设置的天线抱杆之间具有一使天线信号收发互不干扰的水平间距,并且,相邻的两所述天线安装层之间具有一使天线信号收发互不干扰的垂直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间距大于等于1.5m,所述垂直间距大于等于5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抱杆层包括第一天线抱杆层和第二天线抱杆层,所述通信平台层包括第一通信平台层和第二通信平台层,并且其设置顺序沿所述塔柱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天线抱杆层、第一通信平台层、第二天线抱杆层、第二通信平台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柱由下到上依次包括塔柱下段、塔柱中部渐收段、塔柱上部同径段,所述塔柱下段为K型预制塔段组成,所述塔柱中部渐收段和塔柱上部同径段为叉形预制塔段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承力立柱为无缝钢管,所述通信平台层为圆形平台。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包括有第一分机房、第二分机房和第三分机房,所述第一分机房和第二分机房具有相同的形状规格,且二者并列设置,所述第三分机房则相邻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分机房与第二分机房的一侧,所述三个分机房组合形成一矩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个分机房均开设有馈线孔,且所述馈线孔开设于所述机房的不同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2或8所述的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上设有整合设置由所述三管塔上引下的馈线,并将所述馈线引导至其所对应的馈线孔的走线架。
CN2010200021560U 2010-01-20 2010-01-20 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058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0021560U CN201605835U (zh) 2010-01-20 2010-01-20 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0021560U CN201605835U (zh) 2010-01-20 2010-01-20 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05835U true CN201605835U (zh) 2010-10-13

Family

ID=42950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002156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05835U (zh) 2010-01-20 2010-01-20 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0583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65022A (zh) * 2014-09-30 2015-01-07 浙江八方电信有限公司 一种共建共享集成一体式基站
CN116565543A (zh) * 2023-06-05 2023-08-08 深圳市飞宇信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多端口模块化吸盘天线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65022A (zh) * 2014-09-30 2015-01-07 浙江八方电信有限公司 一种共建共享集成一体式基站
CN104265022B (zh) * 2014-09-30 2016-08-31 浙江八方电信有限公司 一种共建共享集成一体式基站
CN116565543A (zh) * 2023-06-05 2023-08-08 深圳市飞宇信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多端口模块化吸盘天线
CN116565543B (zh) * 2023-06-05 2024-02-27 深圳市飞宇信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多端口模块化吸盘天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69081B (zh) 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及其设置方法
CN202755712U (zh) 一种通信杆
CN201605835U (zh) 共建共享型三管塔通信基站
CN201717589U (zh) 电力杆塔用方型接地装置
CN101845911A (zh) 一种系统集成化和工厂化基础形式的通讯基站装置
CN102395225A (zh) 塔式基站
CN202396003U (zh) 塔式基站
CN205296928U (zh) 聚合基站
CN207260730U (zh) 一种双回路电缆终端塔
CN208001012U (zh) 一种输电线路杆塔级联接地装置
CN203008470U (zh) 屋面拉线塔
CN202218418U (zh) 塔柜一体自带配重式基站
CN201878338U (zh) 一种系统集成化和工厂化基础形式的通讯基站装置
CN201635470U (zh) 钢结构通讯塔
CN205153666U (zh) 通信基站
CN202945831U (zh) 一种速建式集成组装通信基站
CN203626356U (zh) 快速通信管塔
CN106193754A (zh) 一种直线杆增高杆
CN112086861A (zh) 一种可作为5g基站天线塔的变电站避雷针
CN105507646A (zh) 通信基站
CN206174592U (zh) 三管式通讯塔
CN218509171U (zh) 一种新型5g锥形增高架
CN206360452U (zh) 一种玻璃钢管通信塔
CN201268968Y (zh) 一体化节能通信机房和通信塔
CN217114765U (zh) 一种天线抱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EIJING MITENO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INVES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EIJING MITENO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CO., LTD.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613

Address after: 306, room 100088, main building, No. 28, main street, Xinjie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o-patentee after: Beijing Meteno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Meitainu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o-patentee after: Jiangsu Jiande Tow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306, room 100088, main building, No. 28, main street, Xinjie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o-patentee before: Beijing Meteno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Meitainu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013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