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76720U - 一种充电器和可充电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器和可充电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76720U
CN201576720U CN2009202186832U CN200920218683U CN201576720U CN 201576720 U CN201576720 U CN 201576720U CN 2009202186832 U CN2009202186832 U CN 2009202186832U CN 200920218683 U CN200920218683 U CN 200920218683U CN 201576720 U CN201576720 U CN 2015767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hargeable battery
charging
charger
positioner
inden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21868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evice Co Ltd
Huawei Device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21868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767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767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7672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器和可充电电池,属于电子领域。该充电器包括:充电器本体和接触弹片,还包括充电定位装置,其中,所述充电定位装置可导电;所述充电定位装置的位置与可充电电池的缺口处的位置对应,其中,所述可充电电池包括:电池本体和接触弹片,且所述充电电池的充电电路包括缺口处;当且仅当所述接触弹片与可充电电池的接触弹片接触,且所述充电定位装置与所述可充电电池的充电电路的缺口处接触,所述充电电路导通。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充电定位装置,从机械结构上实现开关的作用,实现了可充电电池和充电器的配套使用,避免了错误使用非原装充电器以及万能充电器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实现了对锂离子电池的可靠充电。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器和可充电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器和可充电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小型化的电子设备日益增多,对电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锂离子电池自身的诸多优点,如可较快速实现自身的充、放电;具有较高的能量重量比、能量体积比;具有较高的电压;自放电小、可长时间存放等等,使得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中。
为了实现对各类锂离子电池进行充电,市面上出现了万能充电器,所谓万能充电器,是在座式充电器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安装上了两根像指针般可以调节宽度的金属条,把电池拆卸下来后放在该充电器上,可以按照不同品牌型号的充电接口大小调节充电器的金属条宽度,以此实现对各种标准的锂离子电池进行充电。
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上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缺点和不足:
由于通常各类电子设备都有各自标准的供电电压、电流,且电池电路设计的方式千差万别,万能充电器不可能做到为每一款不同容量的锂离子电池设计其电流通过量和充电时间,容易导致在使用万能充电器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充电时,万能充电器的充电参数由于无法满足电池的要求,对锂离子电池造成损坏。因此,当使用非原装的充电器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充电时,容易造成锂离子电池使用寿命的缩短,还会对那些使用已经非法充电的锂离子电池的电子设备造成损坏,甚至会引起锂离子电池的爆炸,导致使用上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实现对锂离子电池的可靠充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器和可充电电池。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器,所述充电器包括:充电器本体和接触弹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器还包括充电定位装置,其中,所述充电定位装置可导电;所述充电定位装置的位置与可充电电池的缺口处的位置对应,其中,所述可充电电池包括:电池本体和接触弹片,且所述充电电池的充电电路包括缺口处;
当且仅当所述接触弹片与可充电电池的接触弹片接触,且所述充电定位装置与所述可充电电池的充电电路的缺口处接触,所述充电电路导通。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充电电池,所述可充电电池包括:电池本体和接触弹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充电电池的充电电路包括缺口处;所述缺口处与充电器的充电定位装置的位置对应,其中,所述充电器的充电定位装置可导电;
当且仅当所述接触弹片与所述充电器的接触弹片接触,且所述可充电电池的充电电路的缺口处和所述充电器的充电定位装置接触,所述充电电路导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充电定位装置,从机械结构上实现开关的作用,实现了可充电电池和充电器的配套使用,有效避免了错误地使用非原装充电器以及万能充电器所带来的安全问题,从而实现了对锂离子电池的可靠充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实现可靠充电的系统的第一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实现可靠充电的系统的充电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实现可靠充电的系统的第二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实现可靠充电的系统的第三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实现可靠充电的系统的充电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实现可靠充电的系统的第四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了实现对锂离子电池的可靠充电,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现可靠充电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充电器1和可充电电池2;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器1,该充电器1包括;充电器本体(该充电器本体用于将外部电流、电压转换成符合充电器的充电参数的电流电压,属于现有技术,不再赘述),第一接触弹片101,充电定位装置102,第一接触弹片101位于该充电器1与可充电电池2相对的充电侧,该第一接触弹片101包括负极(-)接触弹片和正极(+)接触弹片。该充电定位装置102同样位于该充电器1与可充电电池2相对的充电侧,优选地,充电定位装置102和第一接触弹片101并排位于该充电器1的同一侧,可选地,充电定位装置102和第一接触弹片101还可以位于该充电器1的不同侧,该充电定位装置102的材料为可导电材料,例如,充电定位装置可以为任一可导电的金属材料(铜、铁等)。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充电电池2,该可充电电池2包括电池本体(该电池本体用于将从充电器接收到的电流电压对应的电量进行存储,以便后续使用,属于现有技术,不再赘述),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板22,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该PCB板22内设置有充、放电电路,如图1所示,该可充电电池2的PCB板22上设置有第二接触弹片201,该第二接触弹片201位于该可充电电池2和该充电器1的相对的充电侧,该第二接触弹片201与上述第一接触弹片101配合使用,相应地,该第二接触弹片201包括负极(-)接触弹片和正极(+)接触弹片。PCB板22上设置有缺口处202,该缺口处202位于该可充电电池2和该充电器1的相对的充电侧,该缺口处202使得PCB板22中的充电电路处于断开状态,该缺口处202与上述充电定位装置102配合使用:如果充电器1的第一接触弹片101和可充电电池2的第二接触弹片201接触,充电定位装置102未插入该缺口处202(即相当于充电定位装置102与缺口处202未接触),则PCB板22中的充电电路仍处于断开状态,无法实现对该可充电电池2进行充电;参见图2,如果充电器1的第一接触弹片101和可充电电池2的第二接触弹片201接触,充电定位装置102插入该缺口处202(即相当于充电定位装置102与该缺口处202接触),则由于充电定位装置102为可导电材料,则使得PCB板22中的充电电路处于导通状态,进而可实现对该可充电电池2进行充电。
另请参见图3,上述充电定位装置102可以为多个,上述缺口处202也为多个,相应地,如果充电器1的第一接触弹片101和可充电电池2的第二接触弹片201接触后,当且仅当上述各充电定位装置102与各自对应的缺口处202一一接触后,才可以使得PCB板22中的充电电路处于导通状态,进而可实现对该可充电电池2进行充电。
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获知,上述可充电电池2包括但不限于锂离子电池,还可以为镍氢电池等等。
另请参见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现可靠充电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充电器3和可充电电池4,与图2不同在于,图4所示的充电定位装置302采用弹片式,即该充电定位装置302为可导电的弹片,相应地,在可充电电池4与该充电定位装置302对应的缺口处采用设置具有一定距离间隔的金属片方式实现,则相应地,上述充电器3的弹片式充电定位装置302与可充电电池4的具有一定距离间隔的金属片(如图4所示,以具有一定距离间隔的金属片A和金属片B为例进行说明,其中,金属片A与可充电电池4的充电电路的第一断点相连,金属片B与可充电电池4的充电电路的第二断点相连)配合使用:如果充电器3的第一接触弹片301和可充电电池4的第二接触弹片401接触,弹片式的充电定位装置302未与可充电电池4的金属片A和金属片B同时接触,则PCB板44中的充电电路仍处于断开状态,无法实现对该可充电电池4进行充电;参见图5,如果充电器3的第一接触弹片301和可充电电池4的第二接触弹片401接触,弹片式充电定位装置302与可充电电池4的金属片A和金属片B同时接触,则使得PCB板中的充电电路处于导通状态,进而可实现对该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
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获知,上述可充电电池包括但不限于锂离子电池,还可以为镍氢电池等等。
参见图6,同理,上述充电定位装置302可以为多个,上述可充电电池的金属片也为多组,相应地,如果充电器3的第一接触弹片301和可充电电池4的第二接触弹片401接触后,当且仅当上述各充电定位装置302与各自对应组的金属片一一接触后,才可以使得PCB板44中的充电电路处于导通状态,进而可实现对该可充电电池4进行充电。
综上所述,通过充电定位装置,从机械结构上实现开关的作用,实现了可充电电池和充电器的配套使用,有效避免了错误地使用非原装充电器以及万能充电器所带来的安全问题,从而实现了对锂离子电池的可靠充电。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充电器,所述充电器包括:充电器本体和接触弹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器还包括充电定位装置,其中,所述充电定位装置可导电;所述充电定位装置的位置与可充电电池的缺口处的位置对应,其中,所述可充电电池包括:电池本体和接触弹片,且所述充电电池的充电电路包括缺口处;
当且仅当所述接触弹片与可充电电池的接触弹片接触,且所述充电定位装置与所述可充电电池的充电电路的缺口处接触,所述充电电路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定位装置为多个;所述可充电电池的充电电路的缺口处为多个;各缺口处的位置与相应的充电装置的位置一一对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弹片和所述充电定位装置并排位于所述充电器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定位装置为导电金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定位装置为弹片式,所述弹片式充电定位装置可同时和所述可充电电池的充电电路的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接触,其中,所述可充电电池的充电电路的缺口处由具有间距的所述第一金属片和所述第二金属片构成,且所述第一金属片与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一断点相连,所述第二金属片与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二断点相连。
6.一种可充电电池,所述可充电电池包括:电池本体和接触弹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充电电池的充电电路包括缺口处;所述缺口处与充电器的充电定位装置的位置对应,其中,所述充电器的充电定位装置可导电;
当且仅当所述接触弹片与所述充电器的接触弹片接触,且所述可充电电池的充电电路的缺口处和所述充电器的充电定位装置接触,所述充电电路导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位于所述可充电电池的印制电路板中。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缺口处为多个;所述充电定位装置为多个;各缺口处的位置与相应的充电装置的位置一一对应。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充电电池的充电电路的缺口处由具有间距的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构成,且所述第一金属片与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一断点相连,所述第二金属片与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二断点相连,其中,所述充电定位装置为弹片式,弹片式充电定位装置可同时和所述可充电电池的充电电路的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接触。
CN2009202186832U 2009-10-14 2009-10-14 一种充电器和可充电电池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767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186832U CN201576720U (zh) 2009-10-14 2009-10-14 一种充电器和可充电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186832U CN201576720U (zh) 2009-10-14 2009-10-14 一种充电器和可充电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76720U true CN201576720U (zh) 2010-09-08

Family

ID=42696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218683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76720U (zh) 2009-10-14 2009-10-14 一种充电器和可充电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7672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8231A (zh) * 2013-10-12 2015-04-29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充电器及充电系统
CN110677766A (zh) * 2019-10-31 2020-01-1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充电盒及无线耳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8231A (zh) * 2013-10-12 2015-04-29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充电器及充电系统
CN110677766A (zh) * 2019-10-31 2020-01-1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充电盒及无线耳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51003A (zh) 充电器
CN201638864U (zh) 可变联接的电池箱
CN201576720U (zh) 一种充电器和可充电电池
CN209150194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保护外壳
CN202930986U (zh) 三接点式接触型充电组件
CN204760500U (zh) 化成夹具
CN201417796Y (zh) 一种电池仓
CN214543730U (zh) 多功能无线充电移动电源
CN202084602U (zh) 一种适用于动力电车用的锂离子电池组系统
CN205564867U (zh) 高能量密度的锂电池系统
CN209045699U (zh) 均衡外充电式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模组
CA2731217A1 (en) Universal battery charger
CN108565919A (zh) 自适应无线充电壳体、充电方法及无线充电器
CN210443591U (zh) 电池组充放电装置
CN210273568U (zh) 一种可拆卸式移动充电宝
KR20030072999A (ko) 다기종 다수 배터리의 무접점 충전 시스템
CN204067630U (zh) 一种电子设备充电底座
CN209401895U (zh) 一种电连接装置
CN210327093U (zh) 一种适用于圆柱锂电池的充电器
CN202026109U (zh) 一充多用充电器
CN201549560U (zh) 一种电池充电器
CN208190312U (zh) 一种充电电池
CN217361788U (zh) 一种电动工具电池包
US20120115012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installation mechanism
CN209544423U (zh) 电池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29 Building 2, B District, Bantian HUAWEI base,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Huawei terminal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uilding 2, B District, Bantian HUAWEI base,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HUAWEI DEVICE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21

Address after: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uilding 2, B District, Bantian HUAWEI base,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rminal (Shenzhe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0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