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59929U - 一种适用于浅海海域的大型储油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浅海海域的大型储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59929U
CN201559929U CN2009203110915U CN200920311091U CN201559929U CN 201559929 U CN201559929 U CN 201559929U CN 2009203110915 U CN2009203110915 U CN 2009203110915U CN 200920311091 U CN200920311091 U CN 200920311091U CN 201559929 U CN201559929 U CN 2015599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fuel tanking
tanking unit
oil storage
bulk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31109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晋文超
余建星
余杨
周清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92031109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599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599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5992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于浅海海域的大型储油装置,为长方体形状的双层钢板钢结构,包括甲板、底板、舷侧和艏艉,均为纵骨架式的双层钢板构件,在内层板和外层板之间设置有封闭水密舱壁和人孔舱壁,在内层板、外层板和封闭水密舱壁上焊接有钢质骨材,内层板为水密焊接钢板结构;内设呈一字形布置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舱室,舱室之间相互连通,用支柱隔开;其隔油系统包括油膜、隔油板和隔油夹层。本实用新型的储油装置能够满足海上移动平台短期的储油需求,克服生产出的原油对海水污染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浅海海域的大型储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浅海海域长方体形式的大型储油装置,适用于边际油田开发中原油的储存。
背景技术
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当陆上油气资源经过长期、大规模开采之后,世界范围内的油气勘探与开发走向了广阔的海洋,并逐渐形成了投资高、风险大、高新技术密集的能源工业新领域。随着海洋石油开发由近海向远海、深海海域发展,原油的储存也由陆上储油发展到海上储油。海上储油又可分为水上储油、水面储油和水下储油三种主要方式。
水上储油指将储油罐设置在平台上,如中国渤海埕北油田。这种储油方式容量受限,工程投资大,不经济,仅适用于浅水域、产量低的小油田。
水面储油指采用油轮或油驳储油,广泛应用于浮式生产系统上。该储油方式容量大、机动灵活,但易受海况变化的影响。
水下储油指将油罐坐落在海床上,或潜入水下。该储油方式的特点是安全、费用低、容量大,能够适应海上石油开发向远海、深海发展及构建水下生产系统的需要。
水下储油由于储油设备位于水面以下,与火源、雷电隔离,不仅油气损耗小而且不易着火,具有天然的防爆性能,在海况恶劣时油井也可连续生产;由于波浪能量主要集中在水面附近,油罐置于水下避开了波浪的主要作用,受波浪力小。此外,与水上储油相比,水下油罐可以节省昂贵的平台建造费用,且罐容不受限制,具有巨大的储油能力。例如,在北海水深220m处安装的GullfahsC混凝土平台,罐容达140万立方米。该平台利用储罐的罐体作平台基础,支撑上部甲板发展成钻、采、储多功能重力式平台。这种结构型式建造经济,使用安全,便于管理操作,费用低。
水下储油一般采用油水置换工艺。利用油水重度差的原理,采用进油排水、进水排油的工艺流程这样可使储罐保持充满液体的状况,克服罐体排空时的巨大浮力,减少罐体内外壁的压差,从而减少结构物的压载量及建筑材料的用量,达到良好的工作状况。采用油水置换工艺,由于罐体保持充满液体状况,还可省去常规储油方式所需的安全防爆系统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的一种适用于浅海海域海底的长方体形式的大型储油装置,以满足海上移动平台短期的储油需求,克服生产出的原油对海水污染等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浅海海域的大型储油装置,为长方体形状的钢结构,包括甲板、底板、舷侧和艏艉,均为纵骨架式的双层钢板构件,在内层板和外层板之间设置有封闭水密舱壁和人孔舱壁,在内层板、外层板和封闭水密舱壁上焊接有钢质骨材,内层板为水密焊接钢板结构;内设呈一字形布置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舱室,舱室之间相互连通,用支柱隔开;其隔油系统包括油膜、隔油板和隔油夹层,隔油夹层为一块金属板,所述的金属板由一字型排布并与舱室数量和尺寸相配合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框构成,夹层外边缘的四个边分别与装置舷侧和艏艉的内层板上水密焊接相连,其内部的边框位于相邻的舱室之间,并嵌入所述的支柱,隔油夹层内部所围成的各个空框的边缘分别与一块油膜连接,在每个舱室内的隔油夹层的下方各放置一个材料密度介于海水和原油之间的隔油板,该隔油板的尺寸小于所述隔油夹层的内框,使隔油板在舱室内能自由上下浮动,油膜为连接隔油板与隔油夹层的膜构件,用于隔开上层原油和下部海水。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构成甲板、底板、舷侧和艏艉双层板之间均设置有横向及纵向的封闭水密舱壁,人孔舱壁;所述的储油装置的入油口和出油口位于上层甲板,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的储油装置长×宽×高=111.4m×27.4m×11.4m,分为三个舱室,每个舱室长为36m,宽为24m,各个隔油板的材料密度介于海水和原油之间,长×宽=34m×22m,隔油夹层位于储油装置内部5.2m高程处。各个外层板和内层板的厚度均取12mm,所述的钢质骨材为L型钢,抗弯截面模量W=288cm3,惯性矩I=1324.8cm4,其尺寸为160mm×100mm×14mm。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浅海海域海底长方体形式的大型储油装置,通过自安装整体沉贯储油、装置内设有隔油系统的两方面创新设计,满足海上移动平台短期的储油需求,克服了生产出的原油对海水污染等问题,可以避免穿梭油轮频繁往返带来的操作费用的增加,提供了一种新的水下储油生产模式,有利于边际油田的勘探开发。水下储油生产模式是将海底井口生产的原油直接储存到水下储油装置中,生产区设小型浮式系泊装置,原油外输软管接到该系泊装置上,穿梭油轮也停靠于此以实现原油转运。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隔离式油水置换水下储油技术基本不受水深限制,可重复使用,结构整体强度高,适于浅海边际油田应用,并且与浮式储油相比,水下储油装置受冰力、波浪力作用小,结构强度要求低,同时具备可移动的优点,造价可大幅降低,避免避风停产。实用新型中所采用的构件均为标准构件,无需特殊制造,从而大大节省工程成本。本实用新型为我国浅海边际油田开发提供了一种经济可靠的开发装置与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在浅海海域海底设置的适用于边际油田开发的储油装置,其储量初步目标为两万立方米。将它放置在边际油田附近进行储油,整个生产系统中,不需要FPSO参与,可以大大节省边际油田石油开采的费用。
此储油装置采用隔油系统,隔油系统中的油膜和隔油板可以隔开原油和海水。此油膜和隔油板可以上下浮动,以满足储油装置中油量的变化。这样,储油装置内部可以通过出水口与外部联通,使得装置本身不需要承受海底的巨大压强,并且防止生产出来的原油对海水以及海底土壤的污染,安全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大型储油装置整体设计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大型储油装置内视效果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大型储油装置隔油系统内视效果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大型储油装置甲板俯视设计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大型储油装置1-1剖面艏艉外板设计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大型储油装置2-2剖面艏艉内板设计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大型储油装置3-3剖面封闭舱壁设计图;
图8本实用新型的大型储油装置4-4剖面人孔舱壁设计图;
图9本实用新型的大型储油装置5-5剖面舱壁设计图(含支柱);
图10本实用新型的大型储油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本实用新型的大型储油装置施工示意图。
附图标记:1、入油管道;2、出油管道;3、隔油板;4、原油;5、海水;6、混凝土配重块;7、油膜;8、隔油夹层;9、支柱;10、出水口;11、入油口;12、出油口;13、封闭水密舱壁;14、人孔舱壁;15、装置附属支架;16、装置甲板;17、装置舷侧;18装置艏;19装置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适用于浅海海域海底长方体形式的大型储油装置如下:
1、目标工作环境:40米水深海底环境。
2、储油装置型式与类型:双层(分为内层板和外层板)、有底,长方体形式钢结构。
储油装置尺寸:长×宽×高=111.4m×27.4m×11.4m,采用纵骨架式结构,装置的内层板、外层板和封闭水密舱壁上焊接型钢,内层板和外层板间距为1.7m。装置内设三个舱室(舱室可以为2个、四个或更多),三个舱室沿长度方向呈一字布置,每个舱室横截面为长方形,每个舱室长为36m,宽为24m,舱室之间相互连通,用支柱隔开,可以允许原油自由流动,支柱的设计可以起到保护油膜作用,如果加传统舱壁,舱壁上需要设置肋板,容易对膜产生破坏,立柱排充当舱壁,既提高结构整体刚度,又起到保护油膜作用,舱室和支柱的布置见图2、图3。储油装置内层板为水密焊接钢板结构。
3、隔油系统设置说明:隔油系统主要由三种构件组成,油膜,隔油板和隔油夹层。隔油板位于每个舱室的正中,为长方形面板,材料密度介于海水和原油之间,长×宽=34m×22m,见图2、3构件3。隔油夹层位于储油装置内部5.2m高程处,作用是隔开上层原油和下层海水,隔油夹层为一层金属构件,为一块四字形金属板,夹层外边缘四个边与装置内层板水密焊接连接,见图2、3构件8,隔油夹层内部两个空框边缘与油膜连接。隔油夹层中间两个边框上嵌有竖直方向的支柱,见图2、3构件9。油膜为连接隔油板与隔油夹层的膜构件,可上下浮动,当装置内部储油过程中,油膜可以连接隔油板向下浮动,反之,当装置向外输油,海水由出水口进入装置内部时,油膜可以连接隔油板向上浮动,见图2、3构件7。隔油板的使用,可以降低油膜的使用面积,进而降低了建造成本,同时,可以很好的控制油膜的运动,保证隔油板和油膜自由地上下浮动,防止生产出来的原油对海水以及海底土壤的污染。
4、储油装置中舱壁以及焊接在钢板上的桁材、骨材布局及尺寸:
装置中的甲板16和底板的结构相同,双层板之间设置有横向及纵向的封闭水密舱壁,人孔舱壁和钢质骨材。封闭水密舱壁之间的间距为6m,人孔舱壁之间的间距为2m,钢质骨材间距为0.5m,钢质骨材均焊接在封闭水密舱壁以及装置的内、外层板上。甲板16的外层板的厚度取为12mm。钢质骨材取L型钢,按照规范中的要求计算:抗弯截面模量W=288cm3,惯性矩I=1324.8cm4,其尺寸为160mm×100mm×14mm。
装置舷侧17钢板上构件与甲板16上构件的设置方式基本相同。双层钢板之间设置有横向及纵向的封闭水密舱壁,人孔舱壁和钢质骨材。封闭水密舱壁纵向的间距为6m,高度方向的间距为4m,人孔舱壁之间的间距为2m,钢质骨材间距为0.5m,钢质骨材均焊接在封闭水密舱壁以及装置的内外层板上。舷侧17外层板厚度取为12mm。钢质骨材取L型钢,按照规范中的要求计算:抗弯截面模量W=288cm3,惯性矩I=1324.8cm4,其尺寸为160mm×100mm×14mm。
装置中艏18艉19构件形式和尺寸设定为与舷侧17构件完全一致。装置中底板各构件尺寸与甲板16上构件尺寸相同,底板厚度为12mm。整个装置结构内层钢板厚度取12mm。储油装置的入油口和出油口位于上层甲板16,呈中心对称分布,具体位置见图4中构件11和构件12。
本实用新型的储油装置安装和储油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由驳船将储油设备拖航至指定位置,在确保储油装置顶部水平的同时完成装置依靠自身重力的垂直下沉沉贯;按照图11所示过程,储油装置由驳船拖到指定位置后,依靠自身重力沉入海底。
(2)储油装置靠其自身的重力插入水下泥土中一定的深度后,在装置底部周围的附属支架15上加长方体混凝土配重块结构6,见图10,待装置满足抗倾抗滑的工作要求后,由入油管道1向装置内输入原油4,并同时排出装置内的海水5,通过隔油系统保证海水与原油之间的隔离状态,待装置内灌满原油后,由水面储油装置,如穿梭油轮将原油从出油管道2抽出,完成装置从储油到输油的整个操作过程。

Claims (5)

1.一种适用于浅海海域的大型储油装置,为长方体形状的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甲板、底板、舷侧和艏艉,均为纵骨架式的双层钢板构件,在内层板和外层板之间设置有封闭水密舱壁和人孔舱壁,在内层板、外层板和封闭水密舱壁上焊接有钢质骨材,内层板为水密焊接钢板结构;内设呈一字形布置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舱室,舱室之间相互连通,用支柱隔开;其隔油系统包括油膜、隔油板和隔油夹层,隔油夹层为一块金属板,所述的金属板由一字型排布并与舱室数量和尺寸相配合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框构成,夹层外边缘的四个边分别与装置舷侧和艏艉的内层板上水密焊接相连,其内部的边框位于相邻的舱室之间,并嵌入所述的支柱,隔油夹层内部所围成的各个空框的边缘分别与一块油膜连接,在每个舱室内的隔油夹层的下方各放置一个材料密度介于海水和原油之间的隔油板,该隔油板的尺寸小于所述隔油夹层的内框,使隔油板在舱室内能自由上下浮动,油膜为连接隔油板与隔油夹层的膜构件,用于隔开上层原油和下部海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甲板、底板、舷侧和艏艉的双层板之间均设置有横向及纵向的封闭水密舱壁,人孔舱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油装置的入油口和出油口位于上层甲板,呈中心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油装置长×宽×高=111.4m×27.4m×11.4m,分为三个舱室,每个舱室长为36m,宽为24m,各个隔油板的材料密度介于海水和原油之间,长×宽=34m×22m,隔油夹层位于储油装置内部5.2m高程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外层板和内层板的厚度均取12mm,所述的钢质骨材为L型钢,抗弯截面模量W=288cm3,惯性矩I=1324.8cm4,其尺寸为160mm×100mm×14mm。
CN2009203110915U 2009-09-23 2009-09-23 一种适用于浅海海域的大型储油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599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3110915U CN201559929U (zh) 2009-09-23 2009-09-23 一种适用于浅海海域的大型储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3110915U CN201559929U (zh) 2009-09-23 2009-09-23 一种适用于浅海海域的大型储油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59929U true CN201559929U (zh) 2010-08-25

Family

ID=42625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311091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59929U (zh) 2009-09-23 2009-09-23 一种适用于浅海海域的大型储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599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8956A (zh) * 2013-03-18 2013-06-1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主动式油水隔离水下储油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8956A (zh) * 2013-03-18 2013-06-1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主动式油水隔离水下储油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27563U (zh) 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
GB2470887A (en) Liquid storing and offloading device and drilling and production installations on the sea based thereon
CN108412466B (zh) 一种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装置及开采方法
CN102143885A (zh) 压载海水与液化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的等质量流率置换流程和多功能海上基地
CN107140138B (zh) 一种深吃水干树储油半潜式生产平台
CN105416520B (zh) 一种滩涂储油罐
CN104002937A (zh) 海上油田延长测试平台
CN1877181B (zh) 水下干式维修工作舱
CN103010615A (zh) 一种具有系泊功能的水面储油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101545254A (zh) 带海床储罐的坐底固定式平台
GB2470122A (en) Subsea storage for high-pressure liquid carbon dioxide
CN101665181B (zh) 一种适用于浅海海域的大型储油装置及其安装和储油方法
KR20170039613A (ko) 석유 시추용 해상 구조물
CN2806564Y (zh) 一种用于浅水区域的油气处理平台
GB2385564A (en) Semi-submersible vessel having a concrete storage tank
CN104250969A (zh) 贯穿上下船体的插桩辅助坐底式生产储卸油平台
CN201678202U (zh) 一种置于深海海底的圆柱体储油装置
CN101648633B (zh) 一种适用于深海高压环境的储油装置及其安装和储油方法
CN103482036A (zh) 一种浮力塔式海洋平台
CN203094846U (zh) 一种具有系泊功能的水面储油装置
CN201559929U (zh) 一种适用于浅海海域的大型储油装置
CN200949707Y (zh) 水下干式维修工作舱
CN201712989U (zh) 一种适用于深海高压环境的储油装置
CN203486110U (zh) 一种浮力塔式海洋平台
Zhao et al. Towing analysis of multi-cylinder platform for offshore marginal oil field develop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25

Termination date: 2011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