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42214U - 电热毯 - Google Patents
电热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542214U CN201542214U CN2009203152551U CN200920315255U CN201542214U CN 201542214 U CN201542214 U CN 201542214U CN 2009203152551 U CN2009203152551 U CN 2009203152551U CN 200920315255 U CN200920315255 U CN 200920315255U CN 201542214 U CN201542214 U CN 2015422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coil
- coiling
- electric blanket
- heating wire
- co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热毯,包括设置在毯体内由发热丝(1)绕制而成的发热线圈及控制发热线圈的调温装置(2),所述发热线圈采用分区设置包括中心发热线圈和周边发热线圈。通过分区设置发热线圈,使得各个分区发热线圈的发热量能够分别与人体四肢和躯干所需热量相适应,解决了电热毯实际中心温度高、四周温度低的问题,使用舒适性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毯。
背景技术
目前,电热毯都是通过电阻发热丝绕制的发热线圈通电后产生热量。发热丝在整个发热区域内均匀绕制,具体的,电热毯进线位于其一角,因此电热丝由进线一侧起沿电热毯长度方向由进线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掉头后沿长度方向反向延伸回到进线一端,然后再次掉头沿长度方向延伸至另一端,以此循环绕制直至到达电热毯相对进线一侧的另一侧并回到进线一端,最后沿电热毯宽度方向回到进线一角并与进线连接。通电后,电热毯各个区域的发热功率是一致的,各区域单位面积的发热功率只与发热丝的绕着间距、发热丝的额定发热功率、发热丝电流有关。发热丝的绕着间距、额定发热功率都是固定的,因此调节电热毯的温度只能通过调温装置调节发热丝电流加以实现。
俗话说脚暖则全身暖,人体冬季采暖时躯干所需的热量要小于四肢所需的热量,尤其是脚部所需热量。在电热毯的实际使用中,电热毯与人体四肢接触位置的实际温度要低于电热毯与人体躯干接触位置的温度,造成电热毯实际上中心温度高、四周温度低的问题。若需要使得四肢尤其是脚部很快暖和就需要现有电热毯整体加大电流,但这又容易导致躯干部温度过高,用户很快就会发热出汗,并容易造成感冒、上火等,使用舒适性差、影响人体身体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舒适性好的电热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热毯,包括设置在毯体内由发热丝绕制而成的发热线圈及控制发热线圈的调温装置,所述发热线圈采用分区设置包括中心发热线圈和周边发热线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分区设置发热线圈,使得各个分区发热线圈的发热量能够分别与人体四肢和躯干所需热量相适应,使用舒适性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温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调节开关,所述中心发热线圈、周边发热线圈分别与其中至少一个调节开关连接,通过调温装置对各个分区控制电流进行独立控制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发热线圈绕制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二的发热线圈绕制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三的发热线圈绕制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四的发热线圈绕制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六的发热线圈绕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电热毯,包括设置在毯体内由发热丝1绕制而成的发热线圈及控制发热线圈的调温装置2,所述发热线圈采用分区设置包括中心发热线圈和周边发热线圈。
通过分区设置发热线圈,使得各个分区发热线圈的发热量能够分别与人体四肢和躯干所需热量相适应,使用舒适性好。
上述分区设置可以通过包括多个调节开关的调温装置2对各个分区控制电流进行独立控制加以实现,即所述调温装置2包括至少两个调节开关,所述中心发热线圈、周边发热线圈分别与其中至少一个调节开关连接。采用此方式时调节更为灵活,能够实现各分区之间温度差值的可控。具体的,发热线圈的绕着方式可以是中心发热线圈、周边发热线圈是由线径相同的发热丝1按相同的绕制间距绕制而成;或者中心发热线圈、周边发热线圈是由线径相同的发热丝1绕制而成,中心发热线圈的绕制间距大于周边发热线圈的绕制间距;或者中心发热线圈、周边发热线圈的发热丝1的绕制间距相同,中心发热线圈所采用发热丝的线径小于周边发热线圈采用发热丝的线径;或者上述后两种方式的组合。
当然上述调温装置2也可以只包括一个调节开关,上述各分区共用该调节开关,各分区通过不同的额定单位面积发热量进行设置,即所述中心发热线圈的额定单位面积发热量小于周边发热线圈的额定单位面积发热量。额定单位面积的发热量即在电热毯额定功率时该分区单位面积的发热量。具体的,额定单位面积的发热量的不同可以是绕制间距不同导致的;也可以是发热丝线径不同导致的;也可以是通过附加电路比例设置各分区发热电流导致的;或者是上述各种方式的组合。采用此方式时,调整简单、方便,但各分区不能独立控制。
上述中心发热线圈、周边发热线圈即相对单人使用的那部分毯体而言,位于该部分毯体中部和周边的发热线圈。
由于人体感觉暖和的关键在于四肢,具体的,为了使得周边发热线圈能够兼顾人体四肢,所述中心发热线圈是躯干发热线圈12,所述周边发热线圈由脚部发热线圈13和手部发热线圈11组成。同时由于脚部又是四肢中的关键,因此舒适性改善关键中的关键在于躯干位置和脚部位置对应发热线圈发热量的不同,出于成本考虑也可以取消手部发热线圈11分区的设置,即中心发热线圈是躯干发热线圈12,周边发热线圈是脚部发热线圈13;或者中心发热线圈由躯干发热线圈12和手部发热线圈11合并组成,所述周边发热线圈是脚部发热线圈13。
由于手部发热线圈11所属分区的不同,当采用多个调开关进行分区时,按照手部发热线圈11所属分区其可以与躯干发热线圈12共用一个调节开关;也可以与脚部发热线圈13共用一个调节开关;当然也可以设置一个独立的调节开关,但手部发热线圈11设置独立的调节开关时,舒适性改善不大,性价比不高。
上述手部发热线圈11、躯干发热线圈12、脚部发热线圈13的具体形状可以是矩形、仿人形等,但为了简化绕制工艺,同时考虑到人与人之间体型、睡眠姿势的差异,为了提高各分区对各种体型、各种睡姿的适应性,所述手部发热线圈11、躯干发热线圈12、脚部发热线圈13都为矩形。
本方案可以用于单人电热毯,也可以用于双人电热毯,其关键在于对应每一人体区域的发热线圈都采用分区设置,也即上述由中心发热线圈、周边发热线圈组成的发热线圈包括分别对应一个人体区域的两部分。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热毯为单人电热毯,包括设置在毯体内由发热丝1绕制而成的发热线圈及控制发热线圈的调温装置2,所述发热线圈采用分区设置包括中心发热线圈和周边发热线圈;所述调温装置2包括两个调节开关,所述中心发热线圈、周边发热线圈分别与其中一个调节开关连接;所述中心发热线圈是躯干发热线圈12,所述周边发热线圈由脚部发热线圈13和手部发热线圈11组成;所述躯干发热线圈12、脚部发热线圈13、手部发热线圈11是由线径相同的发热丝1按相同的绕着间距绕制而成;。
本实施例躯干发热线圈12通过一个调节开关独立控制,脚部发热线圈13和手部发热线圈11通过另一个调节开关独立控制,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各个分区进行控制,如入睡前关闭躯干发热线圈12,只保留手部发热线圈11、腿部发热线圈13,在保证舒适性的同时还能节电。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电热毯为实施例一的双人型号,由手部发热线圈11、躯干发热线圈12、脚部发热线圈13组成的发热线圈包括分别对应一个人体区域的两部分。所述调温装置2同样包括两个调节开关,两部分的躯干发热线圈12共用一个调节开关,两部分的手部发热线圈11、脚部发热线圈13共用另一个调节开关。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电热毯也为单人电热毯,与实施例一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各分区绕制间距不同,即所述手部发热线圈11、躯干发热线圈12、脚部发热线圈13采用线径相同的发热丝1绕制而成;所述躯干发热线圈12的绕制间距大于手部发热线圈11的绕制间距、大于脚部发热线圈13的绕制间距;上述手部发热线圈11的绕制间距等于脚部发热线圈13的绕制间距。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电热毯为实施例三的双人型号,由手部发热线圈11、躯干发热线圈12、脚部发热线圈13组成的发热线圈包括分别对应一个人体区域的两部分。所述调温装置2也包括两部分,每一部分包括两个调节开关,共四个调节开关,发热线圈的两部分分别独立控制,即每一部分发热线圈的手部发热线圈11、脚部发热线圈13分别通过一个调节开关控制;每一部分发热线圈的躯干发热线圈12分别通过一个调节开关控制。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的电热毯也为单人电热毯,与实施例一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各分区发热丝的线径不同,即所述手部发热线圈11、躯干发热线圈12、脚部发热线圈13的发热丝1的绕制间距相同;所述躯干发热线圈12所采用发热丝1a的线径小于手部发热线圈11所采用发热丝1b的线径、小于脚部发热线圈13所采用发热丝1c的线径;上述手部发热线圈11所采用发热丝1b的线径等于脚部发热线圈13所采用发热丝1c的线径。
实施例六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电热毯为单人电热毯,包括设置在毯体内由发热丝1绕制而成的发热线圈及控制发热线圈的调温装置2,所述发热线圈采用分区设置包括中心发热线圈和周边发热线圈:所述中心发热线圈是躯干发热线圈12,所述周边发热线圈由脚部发热线圈13和手部发热线圈11组成;所述手部发热线圈11、躯干发热线圈12、脚部发热线圈13采用线径相同的发热丝1绕制而成;所述躯干发热线圈12的绕制间距大于手部发热线圈11的绕制间距、大于脚部发热线圈13的绕制间距。
上述手部发热线圈11的绕制间距等于脚部发热线圈13的绕制间距。当然也可以是手部发热线圈11的绕制间距大于脚部发热线圈13的绕制间距;当由躯干发热线圈12和手部发热线圈11合并组成中心发热线圈时,也可以设置为手部发热线圈11的绕制间距等于躯干发热线圈12的绕制间距。
本实施例调温装置2只包括一个调节开关,是通过改变各分区绕制间距改变电热毯各区域额定单位面积的发热量,从而实现电热毯各个区域实际温度的一致,提高使用舒适性。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的电热毯为单人电热毯,包括设置在毯体内由发热丝1绕制而成的发热线圈及控制发热线圈的调温装置2,所述发热线圈采用分区设置包括中心发热线圈和周边发热线圈;所述中心发热线圈是躯干发热线圈12,所述周边发热线圈由脚部发热线圈13和手部发热线圈11组成;所述手部发热线圈11、躯干发热线圈12、脚部发热线圈13的发热丝1的绕制间距相同;所述躯干发热线圈12所采用发热丝1a的线径小于手部发热线圈11所采用发热丝1b的线径、小于脚部发热线圈13所采用发热丝1c的线径。
上述手部发热线圈11所采用发热丝1b的线径等于脚部发热线圈13所采用发热丝1c的线径。当然也可以是手部发热线圈11的发热丝1b线径小于脚部发热线圈13的发热丝1c线径;当由躯干发热线圈12和手部发热线圈11合并组成中心发热线圈时,也可以设置为手部发热线圈11的发热丝1b线径等于躯干发热线圈12的发热丝1a线径。
本实施例调温装置2只包括一个调节开关,是通过改变各分区加热丝的额定发热功率改变电热毯各区域额定单位面积的发热量,从而实现电热毯各个区域实际温度的一致,提高使用舒适性。
Claims (7)
1.电热毯,包括设置在毯体内由发热丝(1)绕制而成的发热线圈及控制发热线圈的调温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线圈采用分区设置包括中心发热线圈和周边发热线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装置(2)包括至少两个调节开关,所述中心发热线圈、周边发热线圈分别与其中至少一个调节开关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发热线圈、周边发热线圈是由线径相同的发热丝(1)按相同的绕制间距绕制而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发热线圈、周边发热线圈是由线径相同的发热丝(1)绕制而成,中心发热线圈的绕制间距大于周边发热线圈的绕制间距。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发热线圈、周边发热线圈的发热丝(1)的绕制间距相同;所述中心发热线圈所采用发热丝的线径小于周边发热线圈采用发热丝的线径。
6.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电热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发热线圈是躯干发热线圈(12),所述周边发热线圈由脚部发热线圈(13)和手部发热线圈(11)组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热毯,其特征在于:所述手部发热线圈(11)、躯干发热线圈(12)、脚部发热线圈(13)都为矩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3152551U CN201542214U (zh) | 2009-11-20 | 2009-11-20 | 电热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3152551U CN201542214U (zh) | 2009-11-20 | 2009-11-20 | 电热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542214U true CN201542214U (zh) | 2010-08-11 |
Family
ID=42597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20315255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42214U (zh) | 2009-11-20 | 2009-11-20 | 电热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54221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87573A (zh) * | 2018-01-25 | 2018-07-17 | 莆田市烛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分布式控温的智能电热毯调温方法 |
CN112393315A (zh) * | 2020-11-26 | 2021-02-23 | 韩玉权 | 一种可移动发热光缆 |
-
2009
- 2009-11-20 CN CN2009203152551U patent/CN20154221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87573A (zh) * | 2018-01-25 | 2018-07-17 | 莆田市烛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分布式控温的智能电热毯调温方法 |
CN112393315A (zh) * | 2020-11-26 | 2021-02-23 | 韩玉权 | 一种可移动发热光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40026405A1 (en) | Warming fabric with multiplex controller | |
CN201542214U (zh) | 电热毯 | |
CN202536889U (zh) | 一种带人体感应器开关的恒温电热毯 | |
CN201079208Y (zh) | 多功能保健电热毯 | |
CN202665151U (zh) | 电热地毯 | |
CN108287573A (zh) | 一种分布式控温的智能电热毯调温方法 | |
CN204034051U (zh) | 纳米远红外理疗垫 | |
CN204813076U (zh) | 自动调节电热毯 | |
CN201564113U (zh) | 多功能发热被褥 | |
CN201612386U (zh) | 远红外发热座垫 | |
CN201234790Y (zh) | 智能节电保健电热毯 | |
CN104957932A (zh) | 自动调节电热毯 | |
CN207399526U (zh) | 一种基于被窝内温度变化而自动控制加热电源的电热毯 | |
CN2857975Y (zh) | 理疗睡眠带 | |
KR100761783B1 (ko) | 4난방을 이용한 온열 매트 | |
KR200339069Y1 (ko) | 전기매트 | |
CN201365725Y (zh) | 冷热式席、垫 | |
CN220423649U (zh) | 一种分区控温电热毯 | |
CN2506048Y (zh) | 分区域加热的电热毯 | |
CN2217934Y (zh) | 保健电热褥 | |
CN104337298A (zh) | 一种智能温控电热毯 | |
CN207753872U (zh) | 一种加热部位可控的电热被子 | |
CN219515786U (zh) | 一种温控床垫 | |
CN203633889U (zh) | 一种恒温磁疗毯 | |
CN204862179U (zh) | 温控床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1 Termination date: 20111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