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40988U - 一种内存防护装置和计算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存防护装置和计算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40988U
CN201540988U CN2009201347131U CN200920134713U CN201540988U CN 201540988 U CN201540988 U CN 201540988U CN 2009201347131 U CN2009201347131 U CN 2009201347131U CN 200920134713 U CN200920134713 U CN 200920134713U CN 201540988 U CN201540988 U CN 2015409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nal memory
heat conduction
memory
conduction cover
connection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3471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林
何丽丽
邓志鑫
姜宇
杨会军
廖应文
程之琴
Original Assignee
冯林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冯林 filed Critical 冯林
Priority to CN20092013471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409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409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4098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连接结构领域,涉及一种内存防护装置和具有该防护装置的计算机,所述防护装置为一种设置在内存连接座和内存之上的内存防尘、防松动、防氧化装置。一种内存防护装置,所述内存插接于内存连接座的插槽内并通过内存连接座两端的扣件固定于内存连接座上,该内存防护装置包括绝缘导热条,该导热连接于内存连接座两侧槽臂的上端,覆盖住内存连接座两侧槽臂的散热孔。所述防护装置还包括一包裹于内存外并且与内存上的电子元器件绝缘接触的导热罩,该导热罩上端封闭,下端开口,所述导热罩两端的上部封闭,并与内存的线路板的两端夹接;所述导热罩两端的下部开口;所述导热罩两侧边呈T形;所述导热罩的下端与所述绝缘导热条接触。

Description

一种内存防护装置和计算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性连接器领域,涉及一种内存防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设置在内存连接座和内存之上的内存防尘、防松动、防氧化装置,同时涉及一种具有该内存防护装置的计算机。
【背景技术】
计算机经常出现死机、蓝屏或是无法正常启动、启动后无法进入操作系统,出现这些故障的原因很多,但是大部分是内存故障,包括内存损坏、不兼容、内存连接座和内存之间连接出现问题。
内存和主板不兼容是由于内存本身和主板本身决定的,在电脑安装的初期即可检测出来,这样的问题反而容易发现并解决。
而内存和内存连接座之间连接出现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内存故障最常见的形式,也是导致维护成本最高的因素。
目前已经形成行业规范的内存连接座的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内存连接座1包括插槽11、位于插槽11两侧的槽臂12、位于插槽11两端的扣臂13、以及和所述扣臂13铰接并用于固定内存的钩形扣件14、位于内存连接座1底部并且贯穿内存插槽11的针脚15以及与所述针脚15连接并位于所述槽臂12的穿孔121内的弹性簧片16(图未示),所述槽臂12上端设置有散热孔122。
目前已经形成行业规范的内存条的结构如图2所示,所述内存2包括线路板21、内存颗粒22和电子元器件23,内存颗粒22和电子元件器23焊接与线路板21的一侧或两侧,在线路板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半圆形的卡口211,,在线路板两侧的下端设置多个用于与弹性簧片16接触的金手指212,在内存线路板21的下端还设置有用于区分内存插接方向的豁口213。
在内存2完全插接进内存连接座1的插槽11中时,内存2和内存连接座1的连接结构的正面视图如图3所示,内存连接座1上的钩形扣件14的“勾手141”与内存线路板21两端的上部卡口211的下端2111扣接,所述内存线路板21下端与所述插槽11的底部111接触(图中虚线所示)。在所述内存线路板21两端的上部卡口211的上端2112还留有可容纳一个“勾手”的缝隙,而即使“耳形”扣件14向外掰开的时候,其移动轨迹占用缝隙的空间也不是很多,所以该在该缝隙处设置一个“勾手”。
内存和内存连接座之间的连接出现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内存连接座的插槽进灰,导致内存的金手指和内存连接座弹性簧片粘上灰尘。内存连接座上的弹性簧片和内存上的金手指之间存在有灰尘之后会改变内存和内存连接座的电气连接性能,导致电脑出现故障。而内存连接座容易进灰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内存连接座和CPU散热风扇非常接近,CPU散热风扇的转动加快了CPU连接座周边的空气流动,随着空气流通量的增大,空气中所携带的灰尘在内存周边沉积也越来越严重,大量的灰尘附着在内存连接座和内存的连接处,使内存和内存连接座之间出现接触不良或者短路等现象;另外一方面,在内存连接座上的导电簧片所在的穿孔上端的散热孔是开口的,如图1所示,导致灰尘很容易通过散热孔和穿孔进入内存插槽和内存之间,使内存和内存连接座之间出现接触不良或者短路等现象。
专利号为:20062008352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设置在计算机内存靠近CPU风扇一侧的内存防尘装置。如图4所示(图中所标示记号与本专利记号无关),该内存防尘装置由防尘板(1)和卡扣(3)组成,防尘板(1)的上边设置有翻边,翻边从上向下卡在内存的上边缘上,防尘板(1)的下边与内存插槽(5)(即本专利的内存连接座)的侧边相贴,防尘板(1)的两端设置有凸起(2),U形卡扣(3)上设置有固定孔,凸起(2)和固定孔扣接在一起,U形卡扣(3)一端部设置有垂直卡槽,卡槽卡在内存条(4)的两端垂直边上。通过内存防尘装置使内存与灰尘聚集区域隔开,可有效减少灰尘在内存上的附着保护了内存。
这种内存防尘结构的缺点在于,不方便安装。原因在于,所述的防尘板的下边与内存连接座的槽臂外侧边相贴,但是由于很多主板在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到内存连接座的槽臂外侧边还需要给防尘板留有一定的间距,所以很多主板上的电气元件和内存连接座之间的距离很小,不足以插入防尘板,使得这样的内存防护结构在应用上很大限制,需要在设计主板之初将防尘板的厚度考虑进去,再进行主板的电路设计。
另一方面该内存防尘结构的防尘作用有限,原因在于,内存连接座的两端扣臂处并没有密封好,在CPU风扇将空气吹动的情况下,灰尘还是可以通过内存连接座的两端的扣臂边上进入内存连接座的弹性簧片以及内存金手指上,使内存和内存连接座的连接出现故障。
二.内存松动,内存松动之后,使得内存的金手指与内存连接座的针脚之间接触不良,电气连接性能降低,导致内存在处理计算机数据时出现紊乱,导致出现死机、蓝屏、重启等故障。导致内存松动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的搬动震荡,使内存和内存连接座之间出现松动,而另外一方面内存连接座和内存之间的刚性连接结构设计的不合理也是导致内存出现松动的原因之一。
目前的内存和内存连接座之间的固定结构,如图3所示,在该结构中,所述的“耳扣”与所述内存以及所述内存与所述内存连接座之间都是刚性连接,实际上这样的刚性连接是很难真正起到固定作用的,真正能固定内存与内存连接座之间的连接的只有通过软性或弹性连接才不会因抖动而松动。
三.内存金手指氧化,由于内存连接座的弹性簧片和内存金手指的表面都是裸露在空气中的,不能做充分的防护措施(比如喷涂防护剂),只能在其表面镀金,但时间长了表面还是会缓慢氧化,且多次插拔后镀金层也会被划伤,氧化也会加速。金手指或/和弹性簧片被氧化后,会严重影响电气连接性能,影响数据通信,从而导致计算机系统工作的不稳定和不可靠。尤其是在不规范维修的情况下,很多维修人员经常用手擦拭金手指上面的灰尘,而人手上一般有汗液,当人手指在擦拭金手指上面的灰尘的同时也会将汗液残留在金手指上,因为汗液中含有一定量的盐分和水,一方面会加速金手指的氧化过程,另一方面盐分中的离子也会改变金手指和簧片之间的导电系数,导致电气连接性能降低,使得计算机的工作稳定性大大降低。
专利号为:200610146231.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金手指及其插槽(即为本专利所述的连接座,下同))触点防盐雾腐蚀氧化方法,是采用防护罩将板卡插槽或内存插槽连同与插槽插接在一起的板卡、内存上的金手指一并加以遮罩以阻止含盐湿气对金属触点的氧化腐蚀,a.在板卡插槽的外部套有一弹性板卡防护罩,板卡防护罩的上部开有一能让板卡金手指穿过的缝隙,板卡金手指穿过该缝隙与板卡插槽插接在一起;b.内存金手指与内存插槽插接在一起,内存和内存插槽整体罩在弹性内存插槽防护罩之中。
此实用新型的方法虽然可以解决内存金手指和簧片与外界空气接触导致金手指和簧片氧化的情况,但是却不能防止内存松动。而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防护罩为将内存连接座包裹住的设计,此种设计对于内存插槽旁边有很多电器元件和内存连接座靠得很近的情况下不太适用,因为此防护罩未必能插入电气元件和内存连接座的间隙中去。
另外由于防护罩将内存和内存连接座全部包裹住之后,会影响热量的散发,该热量为内存的金手指和簧片接触通电后产生热量。如果防护板采用金属导热材料,与内存的内存颗粒接触之后,又会影响内存的电气性能。
所以,综合以上所述目前的现有技术并没有很好解决内存防尘、防松动、防氧化的问题,尤其是不能很好的同时解决内存的防尘、防松动、防氧化的问题,彻底解决内存和内存连接座电气连接性能的影响导致计算机系统不稳定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能有效的防尘、防松动、防氧化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目前普通的内存连接座之上的内存防护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有效地防止内存金手指粘灰、内存松动脱落以及内存金手指氧化等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内存防护装置,所述内存插接于内存连接座的插槽内并通过内存连接座两端的扣件固定于内存连接座上,该内存防护装置包括绝缘导热条,该导热连接于内存连接座两侧槽臂的上端,覆盖住内存连接座两侧槽臂的散热孔。
所述绝缘导热条的宽度与所述内存连接座两侧槽臂的厚度相同,绝缘导热条的长度与所述槽臂的长度相同。
所述防护装置还包括粘接于内存侧边并与所述绝缘导热条接触的导热板,所述导热板通过硅胶纸粘接于所述内存的内存颗粒上。
所述的绝缘导热条上端开设有平行于内存连接座插槽的凹槽,所述导热板的下端插接于所述的凹槽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主板,包括如上所述的内存防护装置,该内存防护装置设置在所述计算机主板的内存连接座上。
所述防护装置还包括一包裹于内存外并且与内存上的电子元器件绝缘接触的导热罩,该导热罩上端封闭,下端开口,所述导热罩两端的上部封闭,并与内存的线路板的两端夹接;所述导热罩两端的下部开口;所述导热罩两侧边呈T形;所述导热罩的下端与所述绝缘导热条接触。
所述的绝缘导热条上端开设有平行于内存连接座插槽的凹槽,所述导热罩的下端插接于所述的凹槽中。
所述导热罩与内存固定连接,所述导热罩内侧的上端与所述内存线路板的上端抵接。
所述导热罩通过设置于导热罩内部的绝缘导热条胶与所述内存内存颗粒粘接。
所述导热罩两端的上部的下端设有一勾手与内存线路板两端的上部卡口的上端扣接。
所述导热罩两端的下部与所述内存连接座两端的扣臂内侧以及内存的线路板紧密接触。
所述绝缘导热条为具有弹性的绝缘导热橡胶条。
所述绝缘导热橡胶条的热膨胀系数在0~20%。过大的热膨胀系数会使橡胶体积增加,从而挤压导热板或导热罩,最终导致内存条的损坏或松脱。
所述导热罩为铜质或者铝质刚性金属罩,所述金属罩内部设置有绝缘材料与所述内存接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包括主板和内存,所述主板包括内存连接座,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内存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
1.通过在散热孔处设置绝缘导热条,有效的防止灰尘进入内存连接座的插槽内。
2.通过设置导热板或导热罩与绝缘导热条接触,有效的解决了散热问题。
3.通过设置导热罩包裹于内存外,并且所述导热罩与绝缘导热条紧密接触,使得内存的金手指与外界空气接触界面大大缩小,减慢了内存的氧化速度。
4.通过设置具有弹性的绝缘导热条与导热罩插接,而导热罩又与内存固定连接,很好的解决了内存与内存插槽刚性固定导致的内存松动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内存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内存的正面视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内存插接于内存连接座内时正面视图;
图4为专利号为:20062008352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内存防尘装置的侧面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防护装置的正面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防护装置的侧面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防护装置的正面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防护装置的侧面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绝缘导热条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绝缘导热条的侧面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导热板的侧面视图;
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防护装置的正面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防护装置的侧面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防护装置的俯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防护装置的正面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防护罩的正面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防护罩的侧面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防护装置的侧面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防护装置的正面透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防护装置的侧面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内存进灰、松动、氧化的装置,基于目前现有的已经形成行业规范的内存连接座、内存结构以及内存连接座与内存的连接结构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同时达到防尘、防松动、防氧化的目的,无需改变内存连接座和内存结构设计,更可以兼容已有的内存连接座和内存,适用范围广泛。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和说明:
实施例1
如图5-6所示,一种内存防护装置3,包括绝缘导热条31,所述绝缘导热条31为两条,分别连接于内存连接座1两侧槽臂12的上端,所述连接方式为粘接。
如图1所示,所述的内存连接座1包括一长形的内存插槽11、位于内存插槽11两端的两个钩形扣件14以及内存插槽底部11的多个针脚15,所述内存插槽11用于插接内存2,所述内存插槽11两侧的槽臂12内侧设置有多个穿孔121,用于设置与内存插槽11底部针脚15连接的并可与内存金手指212接触的弹性簧片16;在所述槽臂11上端还设置有与所述穿孔121连通的散热孔122,用于散发内存金手指212和所述弹性簧片16通电产生的热量。
由于该散热孔122与所述穿孔121连通,而所述穿孔121设置有弹性簧片16,弹性簧片16与所述金手指212接触,所以从散热孔122进的灰尘很容易进入到内存金手指212和弹性簧片16上,而金手指212和所述弹性簧片16通电产生的热量不是很大,所以可以设置绝缘导热条31覆盖住内存连接座1两侧槽臂12的散热孔122。
又如图5-6所示,在所述内存连接座1的两个侧边的槽臂12上端分别设置一绝缘导热条31,所述绝缘导热条31的下端平面与所述槽臂12的上端平面连接,所述连接方式为粘接,优选的:所述绝缘导热条31的长度和内存连接座两侧槽臂12的长度相同,宽度与所述槽臂12的厚度相同,高度为1mm左右,目的是为了防止过高的绝缘导热条31抵挡住内存2上的电子元器件23。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给出的是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而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还可以设计出以下次要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缘导热条的长度和宽带只要满足覆盖住所述槽臂的所有的散热孔即可(因槽臂上端的两头和中部还有部分没有设置散热孔),而高度只要满足不抵挡住内存上的电子元器件即可。
通过设置绝缘导热条将散热孔覆盖住,可以有效的防止灰尘通过散热孔进入到内存的金手指和连接座的弹性簧片上。
所述绝缘导热条的材质可为绝缘导热条塑料,也可为弹性的绝缘导热条橡胶。较优选是:所述绝缘导热条为具有弹性的绝缘导热条橡胶,原因在于:
(1).因不同的内存的电子元器件排布不同,会导致内存靠近金手指的下部的电子元器件和绝缘导热条的距离不同,设计弹性可变的橡胶后,可以防止因为内存上的电子元器件过低而与绝缘导热条相抵触,在插入内存使会内存损坏。
(2).为进一步的防止灰尘进入内存金手指和内存连接座的弹性簧片提供件。
(3).为进一步防止计算机在搬动过程中,内存松动提供条件。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1中,虽然设置了绝缘导热条阻止了灰尘从散热孔的进入,但是却阻止了金手指和弹性簧片通电后产生热量的散发。为了增加该防护装置的散热性能,如图7-8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该防护装置3还包括片状导热板32,所述导热板32为两块,分别粘接于内存2的两侧边,所述导热板32还与所述绝缘导热条31接触,即导热板32的下端与所述绝缘导热条31接触,上端与所述内存的上端平齐或稍低点,目的是为了方便内存的插入。所述导热板32的长度没有限制,较优的是覆盖住整个内存颗粒22,达到最大的散热效果。由于导热板32粘接于内存颗粒22上,所以是固定的,所以所述导热板的宽度需要满足下述件:当内存完全插入到内存连接座的插槽中时,所述导热板的下端刚好顶抵所述导热条。否则容易使导热板32移位,从而损坏内存颗粒22或者导热板与内存颗粒22之间的粘接材料。
所述导热板32的材质可为导热绝缘的塑料或橡胶,也可为铜片或铝片等。当导热板为铜片或者铝片时,所述导热板与内存颗粒或线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的接触处均需要设置绝缘材料,起到绝缘的作用。较好的绝缘材料为硅胶纸,因硅胶纸具有导热的功能,既能够帮助内存金手指散热也能够帮助内存颗粒散热。
实施例3
在上述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如图9-13所示,所述的绝缘导热条31上端开设有平行于内存连接座1插槽11的凹槽311,所述导热板32的下端321插接于所述的凹槽311中。所述凹槽311为长方体形,所述凹槽311的宽度和所述导热板32的厚度相同,凹槽311的长度和导热板32的长度相同,所述导热板32的下端321为刀口状楔形,目的是为了方便导热板32插入所述凹槽311中,而又不至于在凹槽311和导热板32之间产生缝隙。较优的,在内存2完全插入内存连接座1的插槽11中并固定好后,使所述导热板32插接在所述凹槽311后所述导热板32和所述凹槽311之间没有缝隙,灰尘很难进入到所述凹槽311中,且所述导热板32的下端321与凹槽311的底部3111刚好抵接。
设计凹槽的好处在于:增大了绝缘导热条和导热板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散热效果,同时也起到了固定导热板的作用。
实施例4
在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如图14所示,由于内存颗粒22的阻隔,所述导热板32的上端322与内存2的线路板21的上端有缝隙,灰尘还是可以通过其中的缝隙进入内存的金手指212以及内存颗粒上,影响内存2的电气性能。所以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一导热罩包裹于内存外,所述导热罩上端密封。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如图15-17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以及在实施例2的启发下,所述防护装置3还包括一包裹于内存外并且与内存上的电子元器件绝缘接触的导热罩33,该导热罩33上端331封闭,下端332开口,所述导热罩332的下端与所述绝缘导热条31接触,导热条31的长度和导热罩33的长度相同,较优的是,所述导热罩33的上端331完全覆盖住内存2的上端,所述导热罩33两端333的上部3331封闭,并与内存2的线路板21的两端夹接,所述导热罩33两端333的下部3332开口,与所述内存连接座1两端的扣臂13紧密接触,所述导热罩33两侧的正面视图呈T形,从而进一步防止灰尘进入内存2的金手指212和内存连接座1的弹性簧片16上。由于所述导热罩33包裹于所述内存外,所以无需粘接于内存颗粒22上即可起到稳固作用。
在所述导热罩没有固定连接于内存上时,在安装时,可先将内存插入所述内存连接座的插槽中,再将导热罩扣在内存外,并向下压,使所述导热罩与所述绝缘导热条接触。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的基础之上,在实施例3的启发下,如图18所示,所述绝缘导热条31上端开设有平行于内存连接座插槽的凹槽311,所述导热罩33的下端332插接于所述的凹槽311中,所述凹槽311为长方体形凹槽,所述导热罩的下端332为刀口状楔形,所述凹槽311的宽度和导热罩33一侧的厚度相同,所述导热罩下端332插接在所述凹槽311后所述导热罩33和所述凹槽311之间没有缝隙,灰尘很难进入到所述凹槽311中。设计凹槽的好处在于:增大了绝缘导热条和导热板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散热效果,同时也起到固定导热罩的作用。
实施例6
在实施例4或实施例5中,由于内存外排布有很多内存颗粒以及其他电子元器件,在插拔内存的过程中也同时需要扣拔导热罩,在扣拔导热罩的过程中,导热罩的内表面会划伤内存颗粒或者其他电子元器件,所以较好的设计是,将所述导热罩与内存固定连接。
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在实施例5的基础之上,所述导热罩通过设置于导热罩内部的绝缘导热条胶与所述内存内存颗粒粘接,将所述导热罩两端的下部与内存线路板边沿通过绝缘材料密封,可进一步起到防止灰尘进入的目的。
不仅如此,在导热罩和内存线路板之间的缝隙,以及导热罩与内存连接座两端的扣臂紧密接触,使得导热罩与内存连接座和内存之间的密封性能加强,有效的防止了灰尘和空气进入,不仅起到防尘的作用,还能起到防止氧化的作用。
由于导热罩与所述内存固定连接后,所述导热罩和内存同时移动,并且所述导热罩包裹在内存外侧,在插入内存的过程中,通过按压导热罩达到插入内存的目的,没有导热罩时,都是通过按压内存上的线路板达到插入内存的目的。而如果导热罩内侧的上端与所述内存线路板的上端出现空隙,则会在按压导热罩的过程中损坏内存颗粒或者其他电子元器件。所以,所述导热罩内侧的上端与所述内存线路板的上端抵接。
实施例7
在实施例6中,由于导热罩与所述内存固定,而在导热罩的下端与所述下端插接于所述的凹槽中,较优的是,在内存完全插入内存连接座的插槽中时,所述导热罩的下端刚好抵接所述凹槽的底部。当导热罩下端的长度超出导热罩的下端刚好抵接所述凹槽的底部时的长度时,所述导热罩被绝缘导热条向上顶抵,而内存连接座两端的“耳扣”扣住内存线路板两端的卡口,会对内存施加向下的力,如果超出较多导致错位很严重的话,会损坏所述内存的内存颗粒或内存与导热罩之间的粘接的绝缘导热条胶。
所以,在实施例6的基础之上,如图19-20所示,导热罩33两端333的上部3331的下端设有一“勾手”33311与内存2线路板21两端的上部卡口211的上端2112扣接,类似于内存连接座两端1的钩形扣件14扣住内存2的线路板21,当内存2插入内存连接座1时,所述“勾手”33311对内存施加的力与所述钩形扣件14对内存2施加的力刚好相反,有了“勾手”33311的保护,使得即使导热罩下端的长度超出导热罩的下端刚好抵接所述凹槽的底部时的长度时,所述内存的内存颗粒或内存与导热罩之间的粘接的绝缘导热条胶也不至于被损坏。
而另外一方面,由于具有弹性的绝缘导热条橡胶31与所述导热罩33的下端332顶抵,而所述导热罩33与所述内存2固定连接,在内存连接座1两端的钩形扣件14固定住内存2之后,所述内存2与所述内存连接座1就出现一个弹性连接的状态,能够有效的防止计算机在震动过程中导致内存与所述内存连接座连接松动问题。
所以在设计时,导热罩下端的长度应该超出导热罩的下端刚好抵接所述凹槽的底部时的长度一点,以使弹性绝缘导热条橡胶被压缩,使得内存与内存连接座之间连接更牢固。
所述导热罩“勾手”与内存线路板边缘通过绝缘橡胶密封。
所述导热罩为刚性金属罩,其材质为铜或铝。
上述内存防护装置极大的解决了内存防尘、防松动以及防空气氧化的问题,使得内存在装入计算机之后,运行稳定性得到极大的加强,无需人工经常插拔内存,而无需人工擦拭内存,使得内存接触无机盐以及其他腐蚀性物质的几率大大减小,进一步阻碍了内存金手指的氧化速度。
本实用新型很巧妙的利用了弹性绝缘导热条橡胶以及刚性导热罩解决了内存的防尘、防松动和防氧化的技术问题,彻底解决了计算机因内存与内存连接座电气连接出现故障导致计算机出现死机、蓝屏、重启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所述计算机包括主板和内存,所述主板包括内存连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还包括上述的内存防护装置。上述防护装置兼容于目前现有的内存连接座和内存,所以适用于现有的计算机上。
需要说明的是,普通的技术人员针对上述的实施例还可以很容易的想到其他的技术方案,只要这些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内,应等同于本专利的技术方案,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内存防护装置,包括绝缘导热条,该导热条连接于内存连接座两侧槽臂的上端,覆盖着内存连接座两侧槽臂的散热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存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还包括粘接于内存条侧边并与所述绝缘导热条接触的导热板,所述导热板通过硅胶纸粘接于所述内存条的内存颗粒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存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导热条上端开设有平行于内存连接座插槽的凹槽,所述导热板的下端插接于所述的凹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存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还包括一包裹于内存条外并且与内存条上的电子元器件绝缘接触的导热罩,该导热罩上端封闭,下端开口,所述导热罩两端的上部封闭,并与内存条的线路板的两端夹接;所述导热罩两端的下部开口;所述导热罩两侧边呈T形;所述导热罩的下端与所述绝缘导热条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存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导热条上端开设有平行于内存连接座插槽的凹槽,所述导热罩的下端插接于所述的凹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存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罩与内存条固定连接,所述导热罩内侧的上端与所述内存条线路板的上端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存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罩通过设置于导热罩内部的绝缘导热胶条与所述内存条内存颗粒粘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内存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罩两端的上部的下端设有一“勾手”与内存条线路板两端的上部卡口的上端扣接。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内存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导热条为具有弹性的绝缘导热橡胶条。
10.一种计算机,包括主板和内存,所述主板包括内存连接座,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内存防护装置。
CN2009201347131U 2009-08-11 2009-08-11 一种内存防护装置和计算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409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347131U CN201540988U (zh) 2009-08-11 2009-08-11 一种内存防护装置和计算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347131U CN201540988U (zh) 2009-08-11 2009-08-11 一种内存防护装置和计算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40988U true CN201540988U (zh) 2010-08-04

Family

ID=42592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34713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40988U (zh) 2009-08-11 2009-08-11 一种内存防护装置和计算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4098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17996A1 (zh) * 2009-08-11 2011-02-17 Feng Lin 一种内存防护装置和计算机
CN108762431A (zh) * 2018-08-15 2018-11-06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内存氧化的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17996A1 (zh) * 2009-08-11 2011-02-17 Feng Lin 一种内存防护装置和计算机
CN101997194B (zh) * 2009-08-11 2013-11-13 冯林 一种内存防护装置和计算机
CN108762431A (zh) * 2018-08-15 2018-11-06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内存氧化的装置及方法
CN108762431B (zh) * 2018-08-15 2024-04-19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内存氧化的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97194B (zh) 一种内存防护装置和计算机
CN201540988U (zh) 一种内存防护装置和计算机
CN2847590Y (zh) 网络连接器
CN202331316U (zh) 一种新型内存装置
CN201477501U (zh) 一种内存紧固装置、计算机主板和计算机
JP2003272756A (ja) 防塵機構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CN208209792U (zh) 变频器
CN101995923A (zh) 一种内存紧固装置、计算机主板和计算机
CN207009782U (zh) 外接口防水结构
CN201397682Y (zh) 内存条密封防护装置
CN212648152U (zh) 一种防尘性好的后备保护器
CN208209790U (zh) 变频器的壳体结构
CN208209793U (zh) 变频器的安装结构
CN218828016U (zh) 一种便于检修的便携式连接器壳体
CN213692535U (zh) 具有吸波功能的热插拔式接口连接器
CN218957838U (zh) 一种锂电池保护装置
CN206533048U (zh) 一种新型开关状态显示器
CN217788898U (zh) 一种条形连接器
CN218976270U (zh) 一种建筑工程设备管线安装用连接装置
CN213577994U (zh) 一种空调温控器的防水装置
CN218447892U (zh) Tvs瞬态电压抑制器件
CN219761623U (zh) 空调电控盒盖锁止结构
CN217158071U (zh) 防潮专用漏电保护器
CN219304043U (zh) 一种电连接器插座
CN213692476U (zh) 一种防灰尘式的电子器件用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04

Termination date: 2011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