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28215U - 一种控制电池在线充电的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电池在线充电的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28215U
CN201528215U CN2009201505544U CN200920150554U CN201528215U CN 201528215 U CN201528215 U CN 201528215U CN 2009201505544 U CN2009201505544 U CN 2009201505544U CN 200920150554 U CN200920150554 U CN 200920150554U CN 201528215 U CN201528215 U CN 2015282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input
diode
output
electric capa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5055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92015055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282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282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2821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控制电池在线充电的电路,该电路包括:触发器、第一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电阻(R1)、电阻(R2)、二极管(D1)、二极管(D2)以及二极管(D3),根据该电路,当电池电压低于设定阈值时,触发器输出低电平,该低电平控制第一电源模块关闭,第二电源模块打开,由充电器通过第二电源模块给系统供电;当电池电压高于设定阈值时,触发器输出高电平,该高电平控制第一电源模块打开,第二电源模块关闭,由电池通过第一电源模块给系统供电,从而在电池电压过低的情况下,由充电器为系统供电,保证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并且不影响电池的正常充电,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电池在线充电的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电池在线充电的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小型化、微功耗、多媒体等电子技术的运用在电子产品中越来越普及。目前,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需求,大量的电子产品采用电池供电,因此,电池能否正常工作对电子产品的正常使用有着直接影响。
目前市面上电池的种类繁多,由于不同的使用习惯、电路设计的缺陷以及电池性能的差异等原因,许多电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电池会出现“过放(Heavily Discharged)”现象,即电池电量几乎被消耗殆尽。这对电池本身会产生严重的损坏,加速电池的老化。与此同时,电池过放现象的产生还会对用户的充电带来一个副作用,即过放电池在线充电时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以手机所用的锂电池充电为例,对由于电池过放现象而产生的影响进行说明:
在电池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当电池电压低于某个设定值(如3.2V)时,手机就会自动关闭所有电源,等待用户充电。一般情况下,用户对电池充电可以采用在线充电或离线充电,在线充电即用户不取出电池而直接对手机进行充电,离线充电即用户取出电池而对电池单独充电。在对电池进行在线充电的过程中,一方面充电电路输出充电电流给电池充电,另一方面手机会检测电池电压,若高于某一个设定值(如3.3V,一般会比自动关机电压高0.1V),则打开相关电源模块启动系统,然后系统开启充电画面以提示用户正在充电。
受电池的化学特性所限,过放后的电池不适合用大电流进行充电,必须首先采用小电流预充电,待电池电压回升到正常值后(如上述的3.3V),方可进入大电流快充阶段,这一过程少则需要3~5分钟,多则需要15分钟以上。然而在这一阶段中,因为电池电压过低而无法带动系统开机,所以不能启动充电画面。这样,用户就无法确定电池充电是否正在进行,从而给用户的使用造成极大的困惑。除此以外,由于许多产品的电源管理设计不合理,当过放电池充电至某阈值附近时,若系统此时上电,则上电瞬间的大电流会把电压拉下来,导致系统出现自动关机或反复振荡等故障,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系统再也无法开机。图1则是常见的充电电路原理框图,从中不难看出,系统的供电电压Vsys即为电池的电压Vbat,当电池出现过放后,电池的电压Vbat接近0V,此时,即使充电器插入,并通过充电芯片对电池充电,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使电池电压回升至正常范围,因此,无法及时启动整个系统。
综上所述,若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过放现象,在充电时,容易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例如系统自动关机、反复振荡或无法启动等,并且容易导致电池损坏,加速电池的老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电池在线充电的电路,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避免了由于电池过放现象而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并且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电池在线充电的电路,包括:
触发器、第一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电阻(R1)、电阻(R2)、二极管(D1)、二极管(D2)以及二极管(D3);
其中:
所述触发器的第一输入端与电池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入端与充电器输入端连接,输出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负极以及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
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电池输入端、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使能端分别与电阻(R1)的第二端以及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输出端输出系统电压;
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充电器输入端连接,使能端分别与二极管(D2)的负极以及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输出端与二极管(D3)连接后输出系统电压;
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还与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还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
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第二端接地。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简单的电子元件如电阻、二极管等实现对电池充电的控制,当电池电压低于设定阈值时,触发器输出低电平,该低电平控制第一电源模块关闭,第二电源模块打开,由充电器通过第二电源模块给系统供电;当电池电压高于设定阈值时,触发器输出高电平,该高电平控制第一电源模块打开,第二电源模块关闭,由电池通过第一电源模块给系统供电。根据该技术方案,在电池电压过低的情况下,由充电器为系统供电,从而保证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并且不影响电池的正常充电,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点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提供的常规充电电路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池在线充电的电路的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发器的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发器的转移特性曲线;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源模块的第一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图5所示电路利用实际元件设计得到的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源模块的第二原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源模块的第三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了实现避免系统无法正常启动以及提高电池使用寿命的目的,提供了一种控制电池在线充电的电路,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无论电池是否出现过放,当用户插入充电器时,能够保证系统正常工作。具体地,若电池出现过放现象(即电池电压低于某一设定阈值),则控制电池从系统中断开,并由充电器给电池充电,同时将充电器输出的电压降压后提供给系统,以保证系统能够正常启动;若电池电压高于设定阈值,则将电池接入系统,由电池给系统供电,在此过程中,不产生额外的压降,即系统电压与电池电压相同。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电池在线充电的电路原理图(图2方框内部分),从图2中可以看出,该控制电池在线充电的电路主要包括:
一个施密特触发器(Schmidt trigger)、两个电源模块(Power_1以及Power_2)、两个电阻(R1、R2)以及三个二极管(D1、D2、D3)。
其中:
Schmidt trigger的第一输入端与电池输入端Vbat连接,第二输入端与充电器输入端Vchg连接,输出端Vth分别与二极管D1的负极以及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
第一电源模块Power_1的输入端Vin分别与电池输入端Vbat、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使能端EN分别与电阻R1的第二端以及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输出端Vout输出系统电压Vsys;
第二电源模块Power_2的输入端Vin与充电器输入端Vchg连接,使能端EN分别与二极管D2的负极以及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输出端Vout与二极管D3连接后输出系统电压Vsys;
二极管D1的正极还与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
二极管D2的正极还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2负极还与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
电阻R2的第二端接地。
图2所示电路中是以触发器为施密特触发器为例进行说明的,应当理解,任何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触发器都可以替代图2中的施密特触发器,例如,回差触发器、迟滞触发器等。
图2所示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以下叙述中,以普通电池的电压要求为例进行说明):
当电池电压Vbat低于设定阈值时,Schmidt Trigger输出低电平,该低电平控制Power_1关闭,控制Power_2打开,由充电器通过Power_2给系统供电,即Vsys=Vout2,如Vout=3.9V,D3上的压降为0.3V,则Vsys=Vout2=3.9V-0.3V=3.6V;
当电池电压Vbat高于设定阈值时,Schmidt Trigger输出高电平,该高电平控制Power_2关闭,控制Power_1打开,由电池通过Power_1给系统供电,即Vsys=Vout1=Vbat。
下面将分别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Schmidt Trigger、Power_1以及Power_2的工作原理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Schmidt Trigger的电路原理图,从图3中可以看出,该Schmidt Trigger主要包括:
比较器(Amp)、带隙电压源(Band-gap Voltage Reference)、四个电阻(Rs1、Rs2、Rs3、Rs4)以及稳压管Vz。
其中:
比较器Amp的正极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s3的第一端、电阻Rs2的第一端连接,负极输入端与电阻Rs1的第一端连接,输出端与电阻Rs4的第一端连接;
带隙电压源Band-gap Voltage Reference的输入端与充电器输入端Vchg连接,输出端Vref与电阻Rs1的第二端连接;
电阻Rs2的第二端与电阻Rs4的第二端的连接点用于输出电压Vout,并且,电阻Rs2的第二端与电阻Rs4的第二端的连接点通过稳压管Vz接地;
电阻Rs3的第二端与电池的输入端Vin(Vbat)连接。
基于上述电路原理图,可通过合理配置Vref、Rs1、Rs2、Rs3、Rs4和Vz的参数,获得所需要的转移特性。具体地,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各参数的设置如下:
Rs1=Rs2=Rs4=R;
Rs3=10R;
Vref=3.545V;
Vz=3.0V;
其中,R=10K。
根据以上参数配置,可以得到如图4所示的转移特性曲线,从图4中可以看出,当电池电压Vin(Vbat)在3.6V~3.9V之间时,Schmidt Trigger输出的Vout为高电平;当电池电压Vin(Vbat)下降到3.6V以下时,Schmidt Trigger输出的Vout为低电平。
根据本实用新型,3.6V的跳变不会对Schmidt Trigger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之所以设置该阈值是考虑到干扰的影响,防止输入电平在3.9V波动时造成Schmidt Trigger被误触发,从而导致Power_1与Power_2之间频繁切换,而有了3.6V~3.9V之间的0.3V的迟滞电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Power_1与Power_2之间的频繁切换。
从图3所示的Schmidt Trigger的电路原理图可以看出,其正常工作的前提是必须有参考电压Vref,一般情况下Vref可设置为3.545V(该值为普通电池在较佳情况下的取值,具体可视电池的参数而设定),而普通电池的电压一般在3.2V~4.2V之间,因此不适合通过电池电压产生Vref。所以,本实用新型中,如图3所示,Vref由充电器电压Vchg通过一个带隙电压源产生。
为了更加清楚地体现本实用新型的特点,下面进一步结合插入充电器和未插入充电器这两种情况,对系统是否可以正常工作进行具体分析:
一、未插入充电器时,该控制电池在线充电的电路的工作情况:
根据图2所示电路图及其工作原理可以确定,当未插入充电器时(即没有Vchg的情况下),Power_2由于没有电源供电而自动关闭,Power_1能否工作受Schmidt Trigger的输出电压Vth的控制,而这种情况下,Schmidt Trigger也没有电源供电,因此,Schmidt Trigger也不能进入正常工作状态,相当于断开。也就是说,在未插入充电器的情况下,无法得到如图4所示的转移特性。但是,根据图2以及图3所示电路图及其工作原理,可以得到如下结论(所选的器件的参数参见上述实施例,即Rs1=Rs2=Rs4=R,Rs3=10R、Vref=3.545V、Vz=3.0V;其中,R=10K):
1、当Vbat≥3.3V时,总有Vout≥3.0V,但由于Vz的钳位作用,Vout(Vth)恒定在3.0V;
2、当3.3V>Vbat≥2.0V时,3.0V>Vout≥1.8V,而1.8V对于Power_1的使能端EN来说,可以认为是高电平,从而控制POWER_1打开;
3、当2.0V>Vbat时,对于一般电池而言,已经进入深度放电状态,此时即使Power_1输出电压Vout,由于Vout=Vbat,系统也是无法启动的。因为这种情况下,电池几乎耗尽,若不外接充电器进行充电,系统本身也不应该启动。
由此可见,在不插入充电器的情况下,系统能否工作仅仅取决于电池电量的多少,而与Schmidt Trigger无关,也就是说,Schmidt Trigger此时虽然没有电源输入,但不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
二、插入充电器时,该控制电池在线充电的电路的工作情况:
如图3所示,插入充电器后,由于有了充电器的输出电压Vchg,所以可以通过带隙电压源产生Vref,从而使Schmidt Trigger进入工作状态。
根据图2以及图3所示电路图及其工作原理,可以得到如下结论(所选的器件的参数参见上述实施例,即Rs1=Rs2=Rs4=R,Rs3=10R、Vref=3.545V、Vz=3.0V;其中,R=10K):
1、当Vbat≥3.9V时,Vth=3.0V,该高电平控制Power_1打开,Power_2关闭;
2、当Vbat<3.6V时,Vth=0V,该低电平控制Power_1关闭,Power_2打开;
3、当3.9V>Vbat≥3.6V时,Vth在充电器插入(即产生Vchg)的瞬间随机输出,既可能是高电平,也可能是低电平,此时,Power_1和Power_2中总会有一路电源打开,而另一路电源关闭,但无论是哪一路电源打开,总有Vsys≥3.6V,不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且在这种情况下,随着电池充电的进行,电池电压Vbat一定会满足Vbat≥3.9V,当电池电压Vbat≥3.9V时,输出的高电平控制Power_1打开,Power_2关闭。
由上述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电路,充电器是否插入不影响系统的原有功能。
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开关模块Power_2采用LDO(Low Dropout Regulator,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下面重点对第一开关模块Power_1的电路图及其工作原理进行详细描述: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Power_1的电路原理图,由图中可见,该电路主要包括:
一个DC-DC(直流-直流)转换器、一个LDO、4个电阻(Rp1、Rp2、Rp3、Rp4)、二极管Dp1、电感Lx以及两个电容(Cp1、Cp2)。
其中:
DC-DC转换器的反馈控制端FB分别与电阻Rp1的第一端以及电阻Rp2的第一端连接,电子开关端SW与输入端Vin之间连接有电感Lx,并且SW端还与二极管Dp1的正极连接;
电阻Rp1的第二端、电容Cp1的第一端以及二极管Dp1的负极的连接点与LDO的输入端Vin连接,电阻Rp3的第一端与电阻Rp4的第一端的连接点与LDO的FB端连接,LDO的输出端Vout与电阻Rp3的第二端、电容Cp2的第一端连接后输出电压Vout;
电阻Rp2的第二端与电容Cp1的第二端连接后接地;
电阻Rp4的第二端与电容Cp2的第二端连接后接地。
图5所示的Power_1的电路原理图可以等价于一个Boost→LDO的架构。Power_1主要实现的目的是Vout=Vin,因此,关键是要合理配置Rp1、Rp2、Rp3以及Rp4的值,否则无法实现Vout=Vin,进而无法保证系统电压Vsys与电池电压Vbat一致,造成许多潜在隐患。
为了更加详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Power_1的工作原理,根据图5所示的电路原理图,利用实际的元器件设计了一个完整的Power_1,如图6所示,该Power_1的电路中,DC-DC转换器采用TPS6102X系列,LDO电路采用由三极管VT1、VT2以及μA741组成的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对图6的工作原理简述如下:
图6中,具体的器件参数可以参见相关手册。总体上,利用TPS6102X系列DC-DC转换器将输入电压先升压至Vout1,然后再经过VT1、VT2及放大器μA741组成的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将Vout1降压并稳压。由于负反馈的参考电压为输入电压,则输出电压Vout将随着Vin的变化而变化,进而通过调节Rp7/Rp8以及Rp9/Rp10的阻值,使Vout=Vin,从而实现输入到输出之间的无压差转换。
根据器件手册可知,Vout1=1.25(1+Rp1/Rp2),带入图示参数后,则Vout1=6V,作为后LDO电路的输入电压,VT1与VT2构成复合调整管,μA741作为误差放大器,参考电压即总电源输入电压Vin。由此,可使LDO的输出电压强制等于输入电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Power_1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实现,例如,Boost→Buck,Invert→Invert,Buck→Boost等方式。总体说来,采用全DC-DC的架构,电源效率要比DC-LDO的方式高,只是纹波偏大。如果设计合理,全DC-DC方式的电源效率可以达到75%,而DC-LDO的方式一般在50%左右。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Power_1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电路包括:
场效应管(VT3)、三极管(VT4)、三个电阻(Rn1、Rn2、Rn3)、电容(Cn1)。
其中:
场效应管VT3的源极S分别与电压输入端Vin以及电阻Rn1的第一端连接,漏极D与电容Cn1的第一端连接用于输出电压Vout,栅极G分别与电阻Rn1的第二端以及三极管VT4的集电极连接;
三极管VT4的集电极还与电阻Rn1的第二端连接,发射极与电阻Rn3的第一端连接后接地,基极分别与电阻Rn3的第二端、电阻Rn2的第一端连接;
电阻Rn2的第二端与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出端Vth连接;
电容Cn1的第二端接地。
图7所示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所述:
三极管VT4及场效应管VT3均作为电子开关,且由输入电平Vth控制。当Vth为高电平时,VT4饱和导通,电流经Vin流过电阻Rn1和三极管VT4构成回路。由于电流流过Rn1,在场效应管VT3的栅源极间产生压降,从而使VT3亦饱和导通。则输入电压Vin经过VT3的源漏极向负载提供输出电压Vout。因为VT3处于饱和导通状态,所以其源漏极间的压降非常小(一般为50mV~100mV)。当Vth为低电平时,三极管与场效应管均处于截止状态,Vout无电源输出。由此可见,该方案中的三极管VT4和场效应管VT3要么同时工作于饱和状态下,要么同时工作于截止状态下,所以电路的效率很高,基本可以接近90%,远比图6(一般可以做到50%)高很多,而额外的代价就是精度上要牺牲50mV~100mV。
上述电路既非DC-DC架构,又非DC-LDO架构,该电路的优点是电路的效率更高,但是该电路的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之间会有50mV~100mV的压差,因此,该方案可以应用在对成本敏感,而对电压精度要求不高的领域内。
由以上实施例所描述的第一开关模块Power_1的工作原理可以确定:
图5所示的第一开关模块能够保证系统电压Vsys与电池电压Vbat一致,但是电源效率低于图7所示的电路;
图7所示的第一开关模块的电源效率高于图5所示的电路,但是不能保证系统电压Vsys与电池电压Vbat一致。
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分别考虑到图5以及图7所示的第一开关模块Power_1的优缺点,设计了可以控制图5所示电路图以及图7所示电路图之间进行转换的电路,具体如图8所示,通过一个外部控制引脚Vctrl控制第一开关模块采用图5所示的电路原理工作或图7所示的电路原理工作。其中,Vin输入端以及EN端与图2兼容,通过增加由用户控制的外接引脚Vctrl,利用反相器和与门,实现图5所示电路与图7所示电路的切换。具体地,该电路包括:
反相器、第一与门、第二与门、第一电源子模块(即图5所示的电路模块)以及第二电源子模块(即图7所示的电路模块);
其中:
反相器的输入端分别与外接引脚Vctrl以及第一与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输出端与第二与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使能端EN分别与第一与门的第二输入端以及第二与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电池输入端Vin分别与图5所示电路的输入端Vin以及图7所示电路的第一输入端Vin连接;
第一与门的输出端与图5所示电路的使能端EN连接;
第二与门的输出端与图7所示电路的第二输入端Vth连接。
该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1)EN为高电平时:
若Vctrl为高电平,则控制进入图5对应的电路的工作状态,图7对应的电路不工作;
若Vctrl为低电平,则控制进入图7对应的电路的工作状态,图5对应的电路不工作。
(2)EN为低电平时:
无论Vctrl为高电平或低电平,图5和图7对应的电路均不工作,即Power_1不工作。
通过图8所示电路,实现了效率与精度的灵活选择,将效率优先或精度优先的选择权交由用户决策,方便用户根据实际环境选择工作模式,大大增加了系统设计的灵活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特点:
1、应用简单,兼容目前绝大多数的便携式电子产品电池接入方式,只要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电池在线充电的电路直接插入电池与负载之间,同时把充电器输入电压引入到本实用新型中即可;
2、在不插入充电器的情况下,可直接由电池对系统供电;
3、插入充电器后,只有当电池电压低于设定阈值时,控制充电器降压并对系统供电;否则,由电池向系统供电,且两种情况下均不影响对电池的充电。
4、提供多种电池带载方式,可由用户根据各种需求(如效率,功率,成本等)选择具体的应用方式;
5、采用模块化设计,除功率电感和滤波电容外,可以把整个电路集成到一块IC中,构成一个带路径管理的电源芯片。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简单的电子元件如电阻、二极管等实现对电池充电的控制,当电池电压低于设定阈值时,施密特触发器输出低电平,该低电平控制第一电源模块关闭,第二电源模块打开,由充电器通过第二电源模块给系统供电;当电池电压高于设定阈值时,施密特触发器输出高电平,该高电平控制第一电源模块打开,第二电源模块关闭,由电池通过第一电源模块给系统供电。根据该技术方案,在电池电压过低的情况下,由充电器为系统供电,从而保证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并且不影响电池的正常充电,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控制电池在线充电的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二极管(D1)、二极管(D2)以及二极管(D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触发器、第一电源模块以及第二电源模块;
其中:
所述触发器的第一输入端与电池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入端与充电器输入端连接,输出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负极以及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
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电池输入端、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使能端分别与电阻(R1)的第二端以及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输出端输出系统电压;
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充电器输入端连接,使能端分别与二极管(D2)的负极以及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输出端与二极管(D3)连接后输出系统电压;
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还与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还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
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还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第二端接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器包括:
比较器、带隙电压源、电阻(Rs1)、电阻(Rs2)、电阻(Rs3)、电阻(Rs4)、以及稳压管(Vz);
其中:
所述比较器的正极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s3)的第一端、电阻(Rs2)的第一端连接,负极输入端与电阻(Rs1)的第一端连接,输出端与电阻(Rs4)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带隙电压源的输入端与充电器输入端连接,输出端与电阻(Rs1)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电阻(Rs2)的第二端与电阻(Rs4)的第二端的连接点用于输出电压,且所述连接点与稳压管(Vz)连接后接地;
所述电阻(Rs3)的第二端与电池输入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包括:
直流-直流转换器、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电阻(Rp1)、电阻(Rp2)、电阻(Rp3)、电阻(Rp4)、二极管(Dp1)、电感(Lx)以及电容(Cp1)、电容(Cp2);
其中:
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的反馈控制端分别与电阻(Rp1)的第一端以及电阻(Rp2)的第一端连接,电子开关端与其输入端之间连接有电感(Lx),且所述电子开关端还与二极管(Dp1)的正极连接;
所述电阻(Rp1)的第二端、电容(Cp1)的第一端以及二极管(Dp1)的负极的连接点与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入端连接,电阻(Rp3)的第一端与电阻(Rp4)的第一端的连接点与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反馈控制端连接,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端与电阻(Rp3)的第二端、电容(Cp2)的第一端连接后输出电压;
所述电阻(Rp2)的第二端与电容(Cp1)的第二端连接后接地;
所述电阻(Rp4)的第二端与电容(Cp2)的第二端连接后接地。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包括:
场效应管(VT3)、三极管(VT4)、电阻(Rn1)、电阻(Rn2)、电阻(Rn3)以及电容(Cn1);
其中:
所述场效应管(VT3)的源极分别与电压输入端以及电阻(Rn1)的第一端连接,漏极与电容(Cn1)的第一端连接用于输出电压,栅极分别与电阻(Rn1)的第二端以及三极管(VT4)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三极管(VT4)的集电极还与电阻(Rn1)的第二端连接,发射极与电阻(Rn3)的第一端连接后接地,基极分别与电阻(Rn3)的第二端以及电阻(Rn2)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电阻(Rn2)的第二端与所述触发器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电容(Cn1)的第二端接地。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包括:
反相器、第一与门、第二与门、第一电源子模块以及第二电源子模块;
其中:
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分别与外接引脚(Vctrl)以及第一与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反相器的输出端与第二与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使能端分别与第一与门的第二输入端以及第二与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电池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子模块的输入端以及第二电源子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第一与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源子模块的使能端连接;
第二与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源子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电源子模块包括:
直流-直流转换器、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电阻(Rp1)、电阻(Rp2)、电阻(Rp3)、电阻(Rp4)、二极管(Dp1)、电感(Lx)以及电容(Cp1)、电容(Cp2);
其中:
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的反馈控制端分别与电阻(Rp1)的第一端以及电阻(Rp2)的第一端连接,电子开关端与其输入端之间连接有电感(Lx),且所述电子开关端还与二极管(Dp1)的正极连接;
所述电阻(Rp1)的第二端、电容(Cp1)的第一端以及二极管(Dp1)的负极的连接点与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入端连接,电阻(Rp3)的第一端与电阻(Rp4)的第一端的连接点与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反馈控制端连接,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端与电阻(Rp3)的第二端、电容(Cp2)的第一端连接后输出电压;
所述电阻(Rp2)的第二端与电容(Cp1)的第二端连接后接地;
所述电阻(Rp4)的第二端与电容(Cp2)的第二端连接后接地;
所述第二电源子模块包括:
场效应管(VT3)、三极管(VT4)、电阻(Rn1)、电阻(Rn2)、电阻(Rn3)以及电容(Cn1);
其中:
所述场效应管(VT3)的源极分别与电压输入端以及电阻(Rn1)的第一端连接,漏极与电容(Cn1)的第一端连接用于输出电压,栅极分别与电阻(Rn1)的第二端以及三极管(VT4)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三极管(VT4)的集电极还与电阻(Rn1)的第二端连接,发射极与电阻(Rn3)的第一端连接后接地,基极分别与电阻(Rn3)的第二端以及电阻(Rn2)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电阻(Rn2)的第二端与所述触发器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电容(Cn1)的第二端接地。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源模块为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CN2009201505544U 2009-05-04 2009-05-04 一种控制电池在线充电的电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282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505544U CN201528215U (zh) 2009-05-04 2009-05-04 一种控制电池在线充电的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505544U CN201528215U (zh) 2009-05-04 2009-05-04 一种控制电池在线充电的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28215U true CN201528215U (zh) 2010-07-14

Family

ID=42519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50554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28215U (zh) 2009-05-04 2009-05-04 一种控制电池在线充电的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28215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4051A (zh) * 2012-03-19 2012-08-0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手机及充电保护电路
CN104635149A (zh) * 2013-11-08 2015-05-20 上海电科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式断路器的自检模块
TWI508410B (zh) * 2011-07-29 2015-11-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電源管理電路
CN106451637A (zh) * 2016-11-03 2017-02-2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指示灯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11641406A (zh) * 2020-06-30 2020-09-08 湖南中车时代通信信号有限公司 一种断电重启自控电路
CN112821518A (zh) * 2021-02-24 2021-05-18 陈锐涛 宽电压供电智能充电电路及其电池充电器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8410B (zh) * 2011-07-29 2015-11-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電源管理電路
CN102624051A (zh) * 2012-03-19 2012-08-0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手机及充电保护电路
CN104635149A (zh) * 2013-11-08 2015-05-20 上海电科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式断路器的自检模块
CN104635149B (zh) * 2013-11-08 2017-09-05 上海电科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式断路器的自检模块
US9797953B2 (en) 2013-11-08 2017-10-24 Seari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Self-test module of electronic circuit breaker
CN106451637A (zh) * 2016-11-03 2017-02-2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指示灯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11641406A (zh) * 2020-06-30 2020-09-08 湖南中车时代通信信号有限公司 一种断电重启自控电路
CN112821518A (zh) * 2021-02-24 2021-05-18 陈锐涛 宽电压供电智能充电电路及其电池充电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21901B (zh) 电源电路、具有该电源电路的充电单元和电源方法
US20050112420A1 (en) Power supply device
CN201528215U (zh) 一种控制电池在线充电的电路
CN101312299B (zh) 电池充电器
KR100576234B1 (ko) 전자장치
US20080100143A1 (en)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with charger/boost controller
US20030155887A1 (en) Hybrid power supply
CN101313446A (zh) 蓄电池充电电路、蓄电池充电电路中的电源切换方法、及电源单元
CN105762892A (zh) 一种锂电池降压输出及充放电保护系统
CN104158255A (zh) 充放电管理系统及其应用的移动电源
CN205725016U (zh) 一种锂电池降压输出及充放电保护系统
US8384356B2 (en) Self contained power source
CN102739044B (zh) Dc/dc升压转换器和led驱动器
EP3531544A1 (en) Power supply circuit
CN101106328A (zh) Dc-dc转换器以及电源装置
US20070229022A1 (en) Power-Supply Unit
US11374422B2 (en) Single-interface charging-discharging switchable circuit
CN103532212B (zh) 一种充电管理电路及移动电源
CN109193885A (zh) 光伏储能逆变器的控制系统
CN105207479A (zh) 一种可控升压电路
CN207926250U (zh) 一种综合供电装置
CN201466752U (zh) 太阳能充电装置
CN111342508A (zh) 单口双向的移动电源管理芯片及移动电源
CN203607908U (zh) 一种充电管理电路及移动电源
CN219811986U (zh) 一种升降压自动切换电路板及应用其的镍氢电池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714

Termination date: 2014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