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22715U - 射频识别读写器 - Google Patents

射频识别读写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22715U
CN201522715U CN2009201627414U CN200920162741U CN201522715U CN 201522715 U CN201522715 U CN 201522715U CN 2009201627414 U CN2009201627414 U CN 2009201627414U CN 200920162741 U CN200920162741 U CN 200920162741U CN 201522715 U CN201522715 U CN 2015227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writer
frequency
interface
rea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6274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振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gaby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gaby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gabyte Ltd filed Critical Megabyte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227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2271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08General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reading of electronic memory record carriers, independent of its reading method, e.g. power transf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118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sensing being preceded by at least one preliminary ste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1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using at least one antenna particularly designed for interrogat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1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using at least one antenna particularly designed for interrogat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G06K7/1035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using at least one antenna particularly designed for interrogat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using a plurality of antennas, e.g. configurations including means to resolve interference between the plurality of antenn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射频识别读写器,包括射频多工器,读写器模块,网络模块以及微控制器模块。所述射频多工器包括多个分别与天线连接的天线接口。所述读写器模块包括第一内部接口及第二内部接口,用于通过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与位于该射频识别读写器附近的射频识别标签通讯。所述网络模块用于将该射频识别读写器与一网络相连。所述微控制器模块与所述射频多工器、读写器模块及网络模块相连,用于控制该读写器模块通过该射频多工器或一外部天线设备的一个被选择的天线接口与所述射频识别标签通讯,以及控制该网络模块与该网络通讯。所述读写器模块的第一内部接口与所述射频多工器相连,以使得该读写器模块可以使用连接于该射频多工器天线接口上的天线。所述读写器模块的第二内部接口用于与所述外部天线设备相连,以使得该读写器模块可以使用连接于外部天线设备被选择的天线接口上的外部天线。

Description

射频识别读写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尤其是关于一种具有多个可扩容天线接口的射频识别读写器。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系统被应用于多种场合,其中常见的一种是将射频识别应用于(库存或者销售的)产品识别。条码扫描技术正逐渐被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所替代。在一个简单的应用实例中,一种无源射频识别应答器,通常称为标签或者卡,设置于将要被识别的物体上。然后,射频识别读写器从这个标签上读取信息。这个读写器通常包括一个用于收发讯号的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由一电源驱动。这个标签也包括一个收发器,该收发器接收来自读写器的讯号并且发送回复信号给读写器。这个标签是无源的并且是由读写器产生的电磁场来驱动。
当这个读写器开启时,该读写器于其天线产生电磁场。当读写器和标签彼此接近的时候,读写器产生的电磁场被耦合到标签上。标签利用这种耦合能量来驱动电路。读写器向标签发送一个询问讯号,作为回应,所述标签向读写器发送回一个讯号。所述标签可以设置于某个物品上,来自该标签的回应信号可以被处理从而识别该物品。
射频识别系统可以使用自带电源(如电池)的有源标签,或者使用不带电源而完全依靠读写器装置辐射的能量工作的无源标签。无源标签的读写器连续地或者周期性地搜寻其附近的无源标签,这种搜寻是通过向周围存在的任何标签发送能量并以此能量激活这些标签实现的。除非被读写器激活,无源标签不会宣告其存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低成本的射频识别读写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射频识别读写器。一方面,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包括射频多工器,读写器模块,网络模块以及微控制器模块。所述射频多工器包括多个分别与天线连接的天线接口。所述读写器模块包括第一内部接口及第二内部接口,用于通过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与位于该射频识别读写器附近的射频识别标签通讯。所述网络模块用于将该射频识别读写器与一网络相连。所述微控制器模块与所述射频多工器、读写器模块及网络模块相连,用于控制该读写器模块通过该射频多工器或一外部天线设备的一个被选择的天线接口与所述射频识别标签通讯,以及控制该网络模块与该网络通讯。所述读写器模块的第一内部接口与所述射频多工器相连,以使得该读写器模块可以使用连接于该射频多工器天线接口上的天线。所述读写器模块的第二内部接口用于与所述外部天线设备相连,以使得该读写器模块可以使用连接于外部天线设备被选择的天线接口上的外部天线。
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可进一步包括一以太网供电模块。所述以太网供电模块连接到网络模块,用于从网络向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供电能。
所述微控制器模块提供用于数据通讯的通用异步收发器至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的转换,并控制第一内部接口和第二内部接口接收数据。
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可进一步包括一个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可嵌入所述微控制器模块,用于监视识别射频识别标签时的变化,以判断上一次识别完成后与所述射频识别标签相关的数据是否发生改变。
所述射频多工器可包括多个射频开关、多个用于连接所述射频开关并且各自具有一内部谐振腔的共面波导、用作连接天线的天线接口的第一组射频接口、一连接于所述读写器模块第一内部接口的第二射频接口以及一射频开关控制器。所述射频开关控制器用于选择性地开启所述第一组射频接口中的一个射频接口与所述第二射频接口之间的通讯通路。
所述射频多工器可包括一专用射频接口。所述读写器模块的第二内部接口用于通过这个专用射频接口与所述外部天线设备连接。
所述读写器模块的第二内部接口可以连接到一个外部天线设备。所述外部天线设备可包括一具有用于分别连接到天线的多个天线接口的射频多工器,一将外部天线设备与网络相连的网络模块,和一连接到所述射频多工器和所述外部天线设备的网络模块的微控制器模块。所述微控制器模块可用于控制该读写器模块通过该射频多工器或一外部天线设备的一个被选择的天线接口与所述射频识别标签通讯,以及控制该网络模块与该网络通讯。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射频识别读写器系统。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系统包括如前面所述的多个射频识别读写器、一连接这些射频识别读写器的网络、和一连接所述网络的后端处理单元。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用于通过所述网络向后端处理单元分别发送识别数据。所述后端处理单元用于处理这些识别数据。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射频识别读写器包括:一射频多工器,其包括多个分别连接到多个天线的天线接口;一读写器模块,其包括一第一内部接口和一第二内部接口,其通过所述第一内部接口和所述第二内部接口的其中之一与位于射频识别读写器附近的射频识别标签通讯;一用于将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与网络相连的网络模块;一以太网供电模块,所述以太网供电模块与所述网络模块相连并且将来自网络的电能传送给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和一与所述射频多工器、所述读写器模块和所述网络模块的相连的微控制器模块,所述微控制器模块控制所述读写器模块通过该射频多工器或者一个外部天线设备的一个被选择的天线接口与所述射频识别标签通讯,以及控制所述网络模块与所述网络通讯;其中:所述射频多工器包括多个射频开关、多个用于连接所述射频开关并且各自具有一内部谐振腔的共面波导、用作为天线接口的第一组射频接口、一第二射频接口,和一选择性地在所述第一组射频接口的其中之一和所述第二射频接口之间开启通讯通路的射频开关控制器;所述读写器模块的所述第一内部接口与所述射频多工器的第二射频接口相连,使得所述读写器模块使用连接于所述射频多工器的第一组射频端口上的天线;并且所述读写器模块的第二内部接口与所述外部天线设备相连,使得读写器模块可使用一个连接到所述外部天线设备的一个被选择的天线接口上的外部天线。
所述微控制器模块提供用于数据通讯的通用异步收发器至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的转换,并控制第一内部接口和第二内部接口接收数据。
所述的射频识别读写器进一步包括一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嵌入所述微控制器模块并且用于监视识别射频识别标签时的变化,以判断前一次识别后所述射频识别标签的数据是否发生改变。
所述射频开关是收发射频开关。
所述射频多工器进一步包括一专用射频接口,所述读写器模块的所述第二内部接口用于通过所述专用射频接口与所述外部天线装置相连。
所述读写器模块的第二内部接口连接到一外部天线设备,所述外部天线设备包括:一射频多工器,其包括多个分别与天线连接的天线接口;一将外部天线设备与网络连接的网络模块;以及一与所述射频多工器和所述网络模块相连的微控制器模块,该微控制器模块用于控制所述读写器模块通过所述射频多工器的一个被选择的天线接口与射频识别标签通讯,以及控制网络模块与网络通讯。
所述读写器模块的所述第二内部接口通过一射频电线连接到所述外部天线设备的射频多工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具有大量可扩容天线接口的单一射频识别读写器。安装和布线的复杂性得以降低。由于所需装置的数目减少,所以整个系统的成本也随之降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射频识别读写器的方框图。
图2A是图1所示射频识别读写器的立体图。
图2B是图1所示射频识别读写器的前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射频识别读写器的印刷电路板的布图。
图4(a)、4(b)和4(c)是图1所示射频识别读写器的示意电路图。
图5是说明图1所示射频识别读写器的工作方式的方框图。
图6是图1所示射频识别读写器的射频多工器的印刷电路板的布线图。
图7(a)、7(b)和7(c)是图6所示的射频多工器的示意电路图。
图8是图6所示的射频多工器的方框图。
图9是图1所示的射频识别读写器的工作方式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射频识别读写器的方框图。
图11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多个射频识别读写器如何通过网络连接起来以形成一射频识别读写器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所揭示射频识别读写器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其具体示例也包括在下列描述中。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射频识别读写器的示例的实施例将详述如下,尽管显然可以理解,对于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讲,一些对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射频识别读写器并非至关重要的特征描述,为了简明扼要,可能在这里没有描述。
另外,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射频识别读写器不限于下面的具体实施例,以及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保护范围的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能做的相应的变更和修改。例如,本实用新型揭示范围内,不同示例实施例中的元件且或特性可以相互组合,且或相互取代。
图1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射频识别读写器的方框图。如图1所示,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包括一具有多个天线接口(本示例实施例有16个天线接口)的超高频射频多工器101,一超高频射频识别读写器模块102,一微控制器模块103,一以太网供电(PoE;Power over Ethernet)模块104,和一网络模块105,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网络模块105适用本地网络(LAN;Local AreaNetwork)传输控制协议/网络协议(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通讯。多个超高频射频识别天线111可以连接到所述超高频射频多工器101的天线接口。所述超高频射频识别天线111根据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模块102的查询指令与射频识别读写器附近的射频识别标签通讯。所述可编程微控制器模块103在查询标签的一个读取周期内控制所述超高频射频识别读写器模块102。根据标签的反馈,所述超高频射频识别读写器模块102用于通过天线查询标签并且将标签信息发送回微控制器模块103。一个基于折中数据传输协议的通讯链接形成于射频识别读写器和标签之间。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模块可以采取符合EPC GEN2标准或者ISO18000-6C标准的微电子技术制成。标签的数据可以通过LAN TCP/IP网络模块105传输到网络。为了便于安装,在以太网供电模式以及IEEE 802.3af-2003标准下,本实施例中的射频识别读写器可以由连接到所述网络模块105的所述以太网供电模块104提供的电能驱动。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模块102包括两个可用的内置内部接口,即图1所示的接口P1和接口P2。在本实施例中,接口P1连接到超高频射频多工器101。余下的内部物理接口P2用于连接到一个外部超高频射频天线装置,该外部超高频射频天线装置可以大量增加天线接口的总数。可以理解,使用接口P2形成的连接是可选的。一处理器(图1未示)可嵌入该微控制器模块103,用于监视在识别射频识别读写器附近的射频识别标签的过程中相对于上次识别过程的任何变化,进而判断所述标签的数据是否发生改变。该微控制器模块103用于选择性地每次只启用所述多工器101的一个接口,这样,该射频识别读写器模块102能够通过所述接口进行读写操作。
图2A是图1所示射频识别读写器的立体图。图2B是图1所示射频识别读写器的前视图。参见图2A和图2B,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被设计成一个紧凑装置,用于在以太网供电模式下连接多个超高频射频识别天线。本实施例中有16个天线接口。在本实施例中,一信号发光二极管106设置于每一个天线接口附近,来显示所述天线接口是否为可用接口。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可以连接到以太网,所述以太网向其提供工作电源,因而不需要任何外加电源。
图3是图1所示射频识别读写器的一印刷电路板的布图。不同的元件,即射频多工器、射频识别读写器模块、微控制器模块、以太网供电模块和LANTCP/IP网络模块都设计并集成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在本示例实施例中,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尺寸是255mmx132mm。该印刷电路板布图提供了一种减少元件数量并且降低制造成本的低成本方法。另外,本实施例的设计模式,即一个读写器模块连接到多个超高频射频识别天线,以及采用以太网供电的设计,大大的减少了实施所需的物理器件和电源电线的数量。参见图3,方框30显示的是一个发光二极管控制器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布线设计,所述发光二极管控制信号发光二极管的状态。方框31显示的是超高频射频识别读写器模块的一个连接部份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布线设计。方框32显示的是以太网供电模块的一个连接部份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布线设计。方框33显示的是微控制器模块和网络模块的连接部份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布线设计。
图4(a)、4(b)和4(c)是图1所示射频识别读写器的示意电路图。参见图4(a)、4(b)和4(c),方框34显示的是发光二极管控制器的示意电路图。这个示例实施例中有16支发光二极管,用于指示16个天线的识别信号。控制信号由网络模块和微控制器模块发送。一次只有一支发光二极管被点亮。方框35显示的是所述以太网供电模块的示意电路图,其具有一个具有连接电路。数据和电源(以电流的形式)通过一个RJ-45连接器从以太网电线发送过来。所述数据直接传输到微控制器模块,所述以太网供电模块使用从以太网电线传送过来的电源,并且把以太网电压转换到5伏系统电压供整个装置使用。方框36显示的是所述网络模块和所述微控制器模块的示意电路图。方框36中的电路控制并调节读写器、发光二极管以及多工器的天线接口之间的数据流。方框37显示的是所述超高频射频识别读写器模块的示意电路图。所述电路的驱动电源由以太网供电模块提供。所述读写器模块接受来自网络模块和所述微控制器模块的指令。
图5是图1所述射频识别的操作说明方框图。所述超高频射频识别读写器模块102包括两个物理接口,其中一个接口连接到多工器101,另外一个接口用于与一个外部天线设备连接。所述超高频射频识别读写器模块102需要所述微控制器模块103提供用于数据通讯的通用异步收发器(UART;universal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至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CP/IP)的转换,并控制两个内部物理接口接收数据。当所述装置与本地网络连接时,所述以太网模块提供直流5伏电压作为电源电压。
图6是图1所示射频识别读写器的射频多工器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布图。图7(a)、7(b)和7(c)是图6所示射频多工器的示意电路图。图7(a)中的A、B、C和D连接到图7(b)中的A’、B’、C’和D’。图8是图6所示射频多工器的方框图。参见图6、图7(a)、7(b)、7(c)和图8,所述射频多工器的电路包括多个各具有一内部谐振腔的共面波导110,多个射频输入(或输出)接口,并且仅需要15个如图6所示的射频开关108。所述射频开关108可以是,例如,收发(TX/RX;transmitting/receiving)射频开关。所述射频输入(或输出)接口112用作为连接天线的天线接口,所述射频输出(或输入)接口114连接到图1所示读写器模块102的内部接口1。这样的整体设计可以使得当射频多工器工作在超高频(840MHz-954MHz)时,所述射频多工器的接入损耗或功率损耗可以降低至-2dB。参见图6,所述射频多工器的电路进一步包括一专用射频接口116,所述射频接口116直接与射频识别读写器模块的两个内部物理接口的其中之一连接,提供一个将射频识别读写器模块与外部天线设备连接的射频接口。
参见图7(a),、7(b)和7(c),方框38显示的是对应于图6所示的射频接口112的用于超高频天线连接的多个外部射频接口,这些接口提供超高频天线连接的连接媒介。方框图39显示的是具有射频开关的电路,这些开关对应于图6所示的射频开关108。这个电路用于将16个天线接口的其中之一切换到与方框图42连接的单一一个射频接口。每次射频操作过程中只有一个天线接口有效。方框40显示的是射频开关的一个逻辑控制器的电路,这个逻辑控制器也可以被称为射频开关控制器。所述逻辑控制器从所述微控制器接受控制逻辑信号,用于控制射频开关的开合。方框图41显示的是一个专用射频接口P16,所述接口直接与射频识别读写器的两个内部物理接口的其中之一连接,提供一个将射频识别读写器模块与外部天线设备连接的射频接口。应当指出,方框图41对应图6所示的接口116。方框42显示的是一个将射频多工器与射频识别读写器模块连接的连接接口P_IN。接口P_IN直接与射频识别读写器模块的另一个内部物理接口连接,用于每次将所述接口切换到与16个天线接口的其中一个相连。方框43显示的是图1中用于连接射频开关控制器和微控制器103的连接电路。
在所述的实施例中,形成超高频多工器的波导110的射频连线(trace)的宽度是1.778mm。当印刷电路板的厚度为1.6mm并且其材质是阻燃材料4(FR4)时,这个宽度非常关键。选择这样的射频连线宽度是基于共面波导的设计技巧,并且这样的选择可以将电路的射频功率损耗降低到-2dB的最小值。
在所述的实施例中,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的外观体积可以小至192mmx50mm,包括所述印刷电路板以及集成于其上的所述16接口的射频多工器。该设计的主要优势在于绝缘材料成本低以及共面波导尺寸小。图8也说明所述射频多工器的工作原理。参见图8,所述射频开关控制器109对应于图7(a)中的方框图40,并且每次启用一个天线接口。
图9是图1所示的射频识别读写器的操作说明流程图。参见图9,当网络电线(从一个已启动的装置)与射频识别读写器连接时,凭借以太网供电(PoE),所述读写器开始工作(步骤121)。然后,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开始连续地扫描和处理每个天线接口的信号(步骤122)。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将检测所述接口是否为设定的可用接口,如,射频识别读写器将使用的接口是否准备就绪(步骤12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A和图2B所示,信号发光二极管106分别设置于每个天线接口的附近,来指示这些接口是否为可用接口。如果天线接口是可用接口,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将利用这个接口,通过与所述接口连接的天线来查询标签,并且处理所述天线从所述天线接口接受到的数据(步骤124)。然后,检查所述天线接口是否为这组扫描序列中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的最后一个可用接口(步骤125)。如果所述接口不是步骤123中的可用接口,操作过程直接去检测所述接口是否为所述扫描序列中的最后一个可用接口(步骤125)。如果当前这个接口是最后一个可用接口,操作过程将转到扫描第一接口(步骤126)并且跳回步骤122中的接口扫描。如果当前接口不是步骤125中最后一个经设置的可用接口,那么操作过程将转到扫描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的下一个接口(步骤127)。上述的这些操作过程由微控制器模块执行,并且持续进行直到射频识别读写器的电源被打断(例如当网络电线没有连接到射频识别读写器或者当网络电线没有连接到已启动的装置)为止。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射频识别读写器的方框图。参见图10,在本实施例中,一个外部天线设备205通过类似于图1所示的读写器模块202的内部物理接口P2与一个射频识别读写器连接。所述外部天线设备包括一个具有多个天线接口(本实施例有16个接口)的超高频射频多工器20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部天线设备205是一个类似于图一所示的射频识别读写器的射频识别装置,但是所述外部天线设备205没有内置的读写器模块。通过射频电线将这个外部天线设备205的超高频射频多工器201与超高频射频识别装置的内部物理接口P2连接,可用天线接口的数量就可以大幅增加。所述读写器模块202用于控制内置的内部物理接口P1和P2。在一个时刻,所述读写器模块202通过所述内部物理接口P2使用所述外部天线设备205的射频多工器201,所述读写器模块202用于通过所述多工器201查询标签,并且接受和处理来自多工器201的数据。所述射频多工器201由所述外部天线设备205的微控制器模块206独立控制。在另一时刻,所述读写器模块202通过内部物理接口P1使用嵌入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的多工器203,所述读写器模块202用于通过所述多工器203查询标签,并且接受和处理来自多工器203的数据。可以知道,在图10中,所述微控制器模块206选择性地开启射频多工器201的一个被选择的天线接口,这种方式与微处理控制器模块204选择性地开启射频多工器203的一个被选择的天线接口的方式类似。拥有了已扩充数量的天线接口,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就能够将使用射频多工器203和射频多工器201提供的天线接口用作为可用接口,来实现如图9所示的操作。
图11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多个射频识别读写器如何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射频识别读写器系统。参见图11,多个射频识别读写器301连接到本地网络303,并且成为网络303中的多个网络存取点。这样,同一个网络303中的多个射频识别读写器301就形成了一个用于超高频射频识别标签识别的存取点网络。每一个射频识别读写器301的工作方式如上前所述,并且其接收的数据都发送回后端处理单元305用于进一步处理。可以理解,通过网络把射频识别读写器301级联起来,这种架构下的天线接口的数量可以显著增加。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适用于需要安装大量天线的情况。例如,在一个智能货架系统中,大量天线需要安装在许多层架中。前述实施例提供了具有大量可扩容天线接口的单一射频识别读写器。安装和布线的复杂性得以降低。由于所需装置的数目减少,所以整个系统的成本也随之降低。
本实用新型参见此处多个实施例的说明和描述,但应知道,其它诸多变更和修改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射频识别读写器包括:
一射频多工器,所述射频多工器包括多个分别与天线连接的天线接口;
一读写器模块,所述读写器模块包括第一内部接口和第二内部接口,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内部接口或所述第二内部接口与位于射频识别读写器附近的射频识别标签通讯;
一用于将该射频识别读写器与一网络相连的网络模块;以及
一与所述射频多工器、所述读写器模块和所述网络模块相连的微控制器模块,所述微控制器模块控制该读写器模块通过该射频多工器或一外部天线设备的一个被选择的天线接口与所述射频识别标签通讯,以及控制该网络模块与该网络通讯;其中:所述阅读模块的第一内部接口与所述射频多工器相连,使得所述读写器模块可以使用连接于所述射频多工器天线接口上的天线;所述读写器模块的所述第二内部接口与所述外部天线设备相连,使得所述读写器模块可以使用连接于外部天线设备的被选择的天线接口上的外部天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识别读写器,其进一步包括一个以太网供电模块,所述以太网供电模块与所述网络模块连接并且用于将来自网络的电能供应给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识别读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模块提供用于数据通讯的通用异步收发器至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的转换,并控制第一内部接口和第二内部接口接收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识别读写器,其进一步包括一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嵌入所述微控制器模块并且用于监视识别射频识别标签时的变化,以判断前一次识别后所述射频识别标签的数据是否发生改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识别读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多工器包括多个射频开关,多个用于连接所述射频开关的并且各自具有一内部谐振腔的共面波导,用作连接天线的天线接口的第一组射频接口,一与所述读写器模块的第一内部接口相连的第二射频接口,和一选择性地在所述第一组射频接口的其中之一和所述第二射频接口之间开启通讯通路的射频开关控制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射频识别读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开关是收发射频开关。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射频识别读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导各包括一射频连线,每一连线的宽度大约是1.778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识别读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多工器进一步包括一专用射频接口,所述读写器模块的第二内部接口用于通过该专用射频接口连接到该外部天线设备。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识别读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写器模块的第二内部接口与一外部天线设备相连,所述外部天线设备包括:
一射频多工器,其包括多个分别与天线连接的天线接口;
一将外部天线设备与网络相连的网络模块;以及
一与所述射频多工器和所述网络模块相连的微控制器模块,用于使得所述读写器模块通过所述外部天线装置的射频多工器的一个被选择的天线接口与标签通讯,以及控制网络模块与网络通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射频识别读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写器模块的所述第二内部接口通过一射频电线连接到所述外部天线设备的射频多工器。
11.一种射频识别读写器系统包括:
多个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识别读写器;
一与所述多个射频识别读写器连接的网络;以及
一与所述网络连接的后端处理单元;其中: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用于通过网络分别向所述后端处理单元发送识别数据,所述后端处理单元用于处理所述识别数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射频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射频识别读写器进一步包括一个以太网供电模块,所述以太网供电模块与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的网络模块相连并且用于将来自网络的电能传送给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射频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射频识别读写器的射频多工器包括多个射频开关、多个用于连接所述射频开关并且各自具有一内部谐振腔的共面波导、一第一组射频接口、一第二射频接口,和一选择性地在所述第一组射频接口的其中之一和所述第二射频接口之间开启通讯通路的射频开关控制器。
14.一种射频识别读写器包括:
一射频多工器,其包括多个分别连接到多个天线的天线接口;
一读写器模块,其包括一第一内部接口和一第二内部接口,其通过所述第一内部接口和所述第二内部接口的其中之一与位于射频识别读写器附近的射频识别标签通讯;
一用于将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与网络相连的网络模块;
一以太网供电模块,所述以太网供电模块与所述网络模块相连并且将来自网络的电能传送给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和
一与所述射频多工器、所述读写器模块和所述网络模块的相连的微控制器模块,所述微控制器模块控制所述读写器模块通过该射频多工器或者一个外部天线设备的一个被选择的天线接口与所述射频识别标签通讯,以及控制所述网络模块与所述网络通讯;其中:
所述射频多工器包括多个射频开关、多个用于连接所述射频开关并且各自具有一内部谐振腔的共面波导、用作为天线接口的第一组射频接口、一第二射频接口,和一选择性地在所述第一组射频接口的其中之一和所述第二射频接口之间开启通讯通路的射频开关控制器;
所述读写器模块的所述第一内部接口与所述射频多工器的第二射频接口相连,使得所述读写器模块使用连接于所述射频多工器的第一组射频端口上的天线;并且
所述读写器模块的第二内部接口与所述外部天线设备相连,使得读写器模块可使用一个连接到所述外部天线设备的一个被选择的天线接口上的外部天线。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射频识别读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模块提供用于数据通讯的通用异步收发器至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的转换,并控制第一内部接口和第二内部接口接收数据。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射频识别读写器,其进一步包括一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嵌入所述微控制器模块并且用于监视识别射频识别标签时的变化,以判断前一次识别后所述射频识别标签的数据是否发生改变。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射频识别读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开关是收发射频开关。
18.权利要求14所述的射频识别读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多工器进一步包括一专用射频接口,所述读写器模块的所述第二内部接口用于通过所述专用射频接口与所述外部天线装置相连。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射频识别读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写器模块的第二内部接口连接到一外部天线设备,所述外部天线设备包括:
一射频多工器,其包括多个分别与天线连接的天线接口;
一将外部天线设备与网络连接的网络模块;以及
一与所述射频多工器和所述网络模块相连的微控制器模块,该微控制器模块用于控制所述读写器模块通过所述射频多工器的一个被选择的天线接口与射频识别标签通讯,以及控制网络模块与网络通讯。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射频识别读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写器模块的所述第二内部接口通过一射频电线连接到所述外部天线设备的射频多工器。
CN2009201627414U 2009-04-12 2009-07-24 射频识别读写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2271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860009P 2009-04-12 2009-04-12
US61/168,600 2009-04-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22715U true CN201522715U (zh) 2010-07-07

Family

ID=4102229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493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59392B (zh) 2009-04-12 2009-07-24 射频识别读写器
CN200920162741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22715U (zh) 2009-04-12 2009-07-24 射频识别读写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493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59392B (zh) 2009-04-12 2009-07-24 射频识别读写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558669B2 (zh)
CN (2) CN101859392B (zh)
GB (1) GB2469343A (zh)
HK (4) HK1131860A2 (zh)
TW (1) TWM372977U (zh)
WO (1) WO201011866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9392A (zh) * 2009-04-12 2010-10-13 万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识别读写器
CN106503602A (zh) * 2016-10-31 2017-03-15 重庆微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扩展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37570B1 (en) * 2007-06-13 2012-08-07 Essen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s Pvt. Ltd. Integrated, high efficiency RFID UHF reader/antenna
CN102792345A (zh) * 2009-12-30 2012-11-21 特兰奎利帝集团私人有限公司 用于准确和安全的产品分配的方法和设备
KR101492481B1 (ko) * 2010-12-06 2015-02-1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안테나 포트 확장을 위한 하이브리드 스위치 및 그 제어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rfid 시스템
EP2609542A4 (en) * 2011-05-25 2013-08-07 Megacom Lt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EADER TABLET
HK1151182A2 (en) * 2011-08-22 2012-01-20 First Leadway Ltd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d managing medical supplies stored inside medical refrigerator or freezer
US9590761B2 (en) * 2011-09-23 2017-03-07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Detective passive RF components using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s
EP2597595B1 (en) * 2011-11-24 2016-09-14 HMY Group Multiplex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an antenna in a pre-cabled module embedding patch antennas for furniture
KR101694515B1 (ko) * 2011-12-15 2017-01-2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 주파수 스위치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과 무선 주파수 인식 전자 선반 시스템
MY179753A (en) * 2013-09-23 2020-11-12 Chow Tai Fook Jewellery Co Ltd Presentation apparatus (iot)
AU2014322634A1 (en) * 2013-09-23 2016-04-28 Chow Tai Fook Jewellery Company Limited Presentation apparatus (ICS connection)
US11455479B1 (en) * 2021-05-10 2022-09-27 Nokomis, Inc. Intelligent multiple antenna and radio interconnect optimizer and method
CN116582118B (zh) * 2023-07-12 2023-10-13 杭州晟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rfid天线虚拟开关电路及多天线复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29236A (en) * 1995-04-28 1998-03-1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Identification system reader with multiplexed antennas
US6392544B1 (en) * 2000-09-25 2002-05-21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vely activating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s that are in close proximity
EP1793326A3 (en) 2002-01-09 2008-06-11 Vue Technology, Inc. Intelligent station using multiple RF antennae and inventory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incorporating same
US7084769B2 (en) * 2002-01-09 2006-08-01 Vue Technology, Inc. Intelligent station using multiple RF antennae and inventory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incorporating same
US20030153347A1 (en) * 2002-02-14 2003-08-14 Glass Michael S. Wireless response system with feature module
US7170393B2 (en) * 2004-03-30 2007-01-30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automatic determination of network cable connections using RFID tags and an antenna grid
US7221269B2 (en) * 2004-10-29 2007-05-22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Self-adjusting portals with movable data tag readers for improved reading of data tags
US7205896B2 (en) * 2005-02-23 2007-04-17 G-Time Electronic Co., Ltd. RFID reader having multi-dimensional antenna array
US7576657B2 (en) * 2006-03-22 2009-08-18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Single frequency low power RFID device
US7887755B2 (en) * 2006-09-20 2011-02-15 Binforma Group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Packaging closures integrated with disposable RFID devices
US20080238621A1 (en) * 2007-03-30 2008-10-02 Broadcom Corporation Multi-mode rfid reader architecture
US7973645B1 (en) * 2007-05-25 2011-07-05 Impinj, Inc. RFID reader devices and methods thereof
US20090027202A1 (en) * 2007-07-27 2009-01-29 Sensormatic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Rfid system with integrated switched antenna array and multiplexer electronics
CN201203880Y (zh) * 2008-03-27 2009-03-04 兴华科仪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识别读写器
US8947207B2 (en) * 2008-04-29 2015-02-03 Quake Global,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deployable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portal system
US8558669B2 (en) * 2009-04-12 2013-10-15 Megabyte Lt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eader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9392A (zh) * 2009-04-12 2010-10-13 万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识别读写器
CN101859392B (zh) * 2009-04-12 2013-08-14 万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识别读写器
CN106503602A (zh) * 2016-10-31 2017-03-15 重庆微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扩展的方法和装置
CN106503602B (zh) * 2016-10-31 2019-03-29 重庆微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扩展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131859A2 (en) 2010-02-05
HK1144483A1 (en) 2011-02-18
CN101859392B (zh) 2013-08-14
GB2469343A (en) 2010-10-13
WO2010118663A1 (en) 2010-10-21
CN101859392A (zh) 2010-10-13
US20100259364A1 (en) 2010-10-14
GB0911795D0 (en) 2009-08-19
TWM372977U (en) 2010-01-21
HK1128586A2 (en) 2009-10-30
HK1131860A2 (en) 2010-02-05
US8558669B2 (en) 2013-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22715U (zh) 射频识别读写器
CN101296007B (zh) 发射机以及使用了该发射机的无线系统
KR100677481B1 (ko) Rfid 기능을 내장한 이동 단말기의 안테나 공유 장치및 방법
CN101576964B (zh) 变频工作的射频识别读写器、无线射频识别系统及方法
US20090303007A1 (en) Multiple band rfid reader device
CN101436261B (zh) 2.45GHz半主动射频识别标签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CN101226581B (zh) 芯片与天线分离复用的电子标签阵列及系统、实现方法
WO2010017527A3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mponents of a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
CN102609738A (zh) Rfid多天线读写器
CN104504414A (zh) 一种天线分集的射频切换装置及分布式rfid系统
KR101492481B1 (ko) 안테나 포트 확장을 위한 하이브리드 스위치 및 그 제어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rfid 시스템
CN102870004A (zh) 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络节点
US9166657B2 (en) Radio frequency shield with proximity change alert for a contactless data carrier
CN102968659A (zh) 电子标签无线有线交互通信方法及电子标签
KR20100044781A (ko) Rfid 태그의 형태인 것이 바람직한 다수의 데이터 캐리어나 정보 캐리어로부터 그리고/또는 상기 다수의 데이터 캐리어나 정보 캐리어로 비접촉식 데이터 전송을 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3971145A (zh) 手持式物联网终端
CN104732254A (zh) 射频识别读写器
CN103235962B (zh) 一种消除发射干扰的超高频电子标签读写器
CN203405835U (zh) 室内型rfid智能读写器
CN101655905A (zh)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电子标签系统的便携式手持设备
CN201540583U (zh) Rfid智能天线
CN111368569B (zh) 一种频分双信道rfid多标签识别方法及系统
CN203838734U (zh) 手持式物联网终端
CN204515806U (zh) 物品堆放位置自动定位系统
CN103177274B (zh) 基于时隙的多个射频识别读写器的防碰撞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7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072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7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0724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