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05415U - 一种基于有效击球区设计的乒乓球异型拍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有效击球区设计的乒乓球异型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05415U
CN201505415U CN2009200571708U CN200920057170U CN201505415U CN 201505415 U CN201505415 U CN 201505415U CN 2009200571708 U CN2009200571708 U CN 2009200571708U CN 200920057170 U CN200920057170 U CN 200920057170U CN 201505415 U CN201505415 U CN 2015054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low back
waists
bat
lower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05717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成忠
Original Assignee
易玮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易玮 filed Critical 易玮
Priority to CN20092005717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054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054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0541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有效击球区设计的乒乓球异型拍,其具有拍体和拍柄,所述拍体大体呈椭圆状,所述拍柄的中心线的延长线将所述的拍体分成大小不等的上区域和下区域,所述上区域最宽处的宽度与所述下区域最宽处的宽度的比值在1.8∶3~2.2∶3之间。本实用新型异型拍拍面积显著减小,使挥拍阻力下降,击球速度明显加快。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有效击球区设计的乒乓球异型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乒乓球拍,具体是指一种基于有效击球区设计的乒乓球异型拍。
背景技术
现有乒乓球拍中,最常见的是如图1所示的直拍和如图2所示的横拍,其具有拍体和拍柄3,图中网格区域为拍体的甜区,也即是有效击球区。从现有乒乓球拍与握拍法决定了实际使用中,甜区并非沿拍体中心线对称分布,而是约1/3区域面积在拍柄中心线上方,约2/3区域面积在拍柄中心线下方,并且甜区轮廓为弧形线,以图1所示的直拍为例,其拍体长边L为16cm,短边H为12.5cm,拍面积约为200cm2,经多次击球对攻试验,观察胶面击球所留下的痕迹,经过初步统计处理,得出甜区面积约为120cm2,非甜区的比例高达40%左右,而这些无效区域的存在,增大了球拍面积,带来如下几个缺陷:其一:球拍击球中阻力增大、速度下降;其二:球拍重量加大,减少手腕旋转的灵活性;其三:增加拍用耗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有效击球区设计的乒乓球异型拍。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基于有效击球区设计的乒乓球异型拍,其具有拍体和拍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拍体大体呈椭圆状,所述拍柄的中心线的延长线将所述的拍体分成大小不等的上区域和下区域,所述上区域最宽处的宽度与所述下区域最宽处的宽度的比值在1.8∶3~2.2∶3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异型拍,相比现有技术中的球拍,其甜区下移,整个拍体的形状和现有技术中球拍的甜区基本吻合,符合球拍的优化设计。
所述上区域具有上顶部和两腰部,所述上顶部的轮廓线为光滑的弧形线,所述的两腰部为前腰和后腰,前腰和后腰的轮廓线均为弧形线,所述上顶部的轮廓线和两腰部的轮廓线均光滑过渡;所述下区域具有下底部和两腰部,所述下底部的轮廓线为光滑的弧形线,所述的两腰部为前腰和后腰,前腰和后腰的轮廓线均为弧形线,所述下底部的轮廓线和两腰部的轮廓线均光滑过渡;所述上区域最宽处的的宽度W1与所述下区域最宽处的的宽度W2的比值W1∶W2在1.9∶3~2.1∶3之间,优选为2∶3。
所述下区域的前腰最前端的端点在该前腰的弧形线上的切线和所述拍柄的中心线的延长线的平行线之间具有夹角α;所述上区域的后腰的弧形线和下区域的后腰的弧形线与所述拍柄的中心线三者相交成一交点,所述交点在所述下区域的后腰的弧形线上的切线和所述拍柄的中心线之间具有夹角β,所述夹角α和夹角β相等,均在75°~85°之间,优选为8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1)本实用新型异型拍拍面积显著减小,使挥拍阻力下降,击球速度明显加快。
(2)由于击球力度大小,主要靠球手发力和球拍底板的弹性,基本与球拍面积、重量无关,因此本实用新型异型拍与同等材质的现有技术中的球拍相比,面积小、重量轻,使挥拍的技术动作更易流畅发挥,尤其在旋转方面。
(3)本实用新型可节约制作球拍的木材,也减少所需贴附的胶皮和海绵的面积,降低成本的同时还有利于环保。
(4)本实用新型异型拍拍柄中心线将拍体分成上、下两部分,面积为上小下大,约1/3区域面积在拍柄中心线上方,约2/3区域面积在拍柄中心线下方,有利于重心下移及甜区比例增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直拍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网格所示部分为球拍的甜区;
图2是现有技术中横拍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网格所示部分为球拍的甜区;
图3是本实用新型异型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的一种基于有效击球区设计的乒乓球异型拍,其具有拍体和拍柄3,拍体大体呈椭圆状,拍柄的中心线的延长线将拍体分成大小不等的上区域1和下区域2,上区域1和下区域2的宽度也不等。
上区域1具有上顶部和两腰部,上顶部的轮廓线为光滑的弧形线,两腰部为前腰1a和后腰1b,前腰1a和后腰1b的轮廓线均为弧形线,上顶部的轮廓线和两腰部的轮廓线均光滑过渡;下区域2具有下底部和两腰部,下底部的轮廓线为光滑的弧形线,两腰部为前腰2a和后腰2b,前腰2a和后腰2b的轮廓线均为弧形线,下底部的轮廓线和两腰部的轮廓线均光滑过渡;上区域最宽处的的宽度W1与下区域最宽处的的宽度W2的比值为2∶3。
下区域1的前腰最前端的端点A在该前腰的弧形线上的切线和拍柄3的中心线的延长线的平行线之间具有80°的夹角α;上区域1的后腰的弧形线和下区域1的后腰的弧形线与拍柄的中心线三者相交成一交点B,交点B在下区域的后腰的弧形线上的切线和拍柄的中心线之间具有夹角β,夹角α和夹角β相等,也为80°,也即本实施例中,整个拍体是在一个长边L1为16cm,最大高度H1为9.5cm,内角为80°的菱形(图3中虚线所示部分)范围内,上、下两条边为弧度较小,左、右两边弧度较大的椭圆形拍体的异型拍,该异型拍最上端的点、最下端的点、最前端的点和最后端的点分别与菱形的四条边相交,并且该菱形的四条边分别是上述四个端点在其所在的弧形线上的切线。
经计算得出,本实施例的异型拍,拍面积为144cm2,约1/3区域面积在拍柄中心线上方,约2/3区域面积在拍柄中心线下方,其中甜区面积为122cm2,占拍面积的85%,与传统拍的甜区面积基本持平(如前文背景技术中所述,常规拍甜区面积约为120cm2)。
本实施例中,上区域最宽处的的宽度W1与下区域最宽处的的宽度W2的比值W1∶W2可在1.8∶3~2.2∶3之间取值,优选范围为1.9∶3~2.1∶3之间。
本实施例中的夹角α和夹角β也可在75°~85°之间取值。
本实施例中,上区域最宽处的的宽度W1指的是拍体最上端的点到拍柄的中心线的延长线的距离,下区域最宽处的的宽度W2指的是拍体最下端的点到拍柄的中心线的延长线的距离。

Claims (3)

1.一种基于有效击球区设计的乒乓球异型拍,其具有拍体和拍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拍体大体呈椭圆状,所述拍柄的中心线的延长线将所述的拍体分成大小不等的上区域和下区域,所述上区域最宽处的宽度与所述下区域最宽处的宽度的比值在1.8∶3~2.2∶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有效击球区设计的乒乓球异型拍,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区域具有上顶部和两腰部,所述上顶部的轮廓线为光滑的弧形线,所述的两腰部为前腰和后腰,前腰和后腰的轮廓线均为弧形线,所述上顶部的轮廓线和两腰部的轮廓线均光滑过渡;所述下区域具有下底部和两腰部,所述下底部的轮廓线为光滑的弧形线,所述的两腰部为前腰和后腰,前腰和后腰的轮廓线均为弧形线,所述下底部的轮廓线和两腰部的轮廓线均光滑过渡;所述上区域最宽处的的宽度W1与所述下区域最宽处的的宽度W2的比值W1∶W2为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有效击球区设计的乒乓球异型拍,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区域的前腰最前端的端点在该前腰的弧形线上的切线和所述拍柄的中心线的延长线的平行线之间具有夹角α;所述上区域的后腰的弧形线和下区域的后腰的弧形线与所述拍柄的中心线三者相交成一交点,所述交点在所述下区域的后腰的弧形线上的切线和所述拍柄的中心线之间具有夹角β,所述夹角α和夹角β相等,均在75°~85°之间。
CN2009200571708U 2009-05-25 2009-05-25 一种基于有效击球区设计的乒乓球异型拍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054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571708U CN201505415U (zh) 2009-05-25 2009-05-25 一种基于有效击球区设计的乒乓球异型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571708U CN201505415U (zh) 2009-05-25 2009-05-25 一种基于有效击球区设计的乒乓球异型拍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05415U true CN201505415U (zh) 2010-06-16

Family

ID=42466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057170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05415U (zh) 2009-05-25 2009-05-25 一种基于有效击球区设计的乒乓球异型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054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05415U (zh) 一种基于有效击球区设计的乒乓球异型拍
CN207477902U (zh) 一种螺旋导流式羽毛球拍框及羽毛球拍
CN106237596B (zh) 一种击球回球稳定的乒乓球拍胶皮
CN102120078B (zh) 乒乓球横拍
CN204709735U (zh) 一种宽颈横杠侧握乒乓球拍
CN202376687U (zh) 一种可折叠的羽毛球拍
CN202920919U (zh) 双凹面圆形乒乓球拍
CN207804936U (zh) 一种强力碳纤维羽毛球拍
CN206745908U (zh) 一种羽毛球训练手柄
CN202005992U (zh) 乒乓球横拍
CN206508497U (zh) 羽毛球及其毛杆
CN201370934Y (zh) 球拍握柄通风结构
CN203417445U (zh) 一种球棒结构
CN202538283U (zh) 一种新型乒乓球拍
CN201775918U (zh) 自调节减振网球拍
CN203139553U (zh) 三角形状的乒乓球拍握柄
CN203139566U (zh) 新型羽毛球
CN202920918U (zh) 一种乒乓球拍
CN209475501U (zh) 一种高尔夫球钉
CN208405970U (zh) 防碰撞的柔力球球拍
CN2838693Y (zh) 一种拍框结构
CN202237103U (zh) 一种改善控球性能的球拍
CN205108960U (zh) 一种乒乓球球拍
CN201906432U (zh) 五面网状排球拍
CN207804940U (zh) 一种安全高尔夫球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16

Termination date: 2014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