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90331U - 天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线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490331U CN201490331U CN2009201944842U CN200920194484U CN201490331U CN 201490331 U CN201490331 U CN 201490331U CN 2009201944842 U CN2009201944842 U CN 2009201944842U CN 200920194484 U CN200920194484 U CN 200920194484U CN 201490331 U CN201490331 U CN 2014903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ction
- antenna
- circuit
- antenna assembly
- ed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天线装置,其包括一电路板、一天线本体及一共振片。电路板具有天线电路和接地回路;天线本体与天线电路电性连接;共振片设于天线本体附近,其与电子产品的电路板的接地回路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天线装置通过共振片与接地回路电性连接,在要求天线装置效率高、电压驻波比低的情况下,不仅能降低接地回路的特殊吸收比率,而且能降低天线本体的人体特殊吸收比率,从而有利用户的健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线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降低人体特殊吸收比率(SAR)的天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市面上已经出现许多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电子产品,例如手机等,都已经广泛利用无线通信技术来传递信息。要实现电磁信号的收发,电子产品都需要设置可收发电磁信号的天线装置。
由于电子产品小型化的发展趋势,电子产品越来越轻薄短小,其内部的印刷电路板亦跟着缩小,这种情况下,如要求天线装置效率高、电压驻波比低,通常会导致天线装置的人体特殊吸收比率跟着提高,这对用户的健康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降低人体特殊吸收比率的天线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天线装置包括一电路板、一天线本体及一共振片。电路板具有天线电路和接地回路;天线本体与天线电路电性连接;共振片设于天线本体附近,其与电子产品的电路板的接地回路电性连接。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天线装置通过共振片与接地回路电性连接,在要求天线装置效率高、电压驻波比低的情况下,不仅能降低接地回路的人体特殊吸收比率,而且能降低天线本体的人体特殊吸收比率,从而有利用户的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天线装置安装于电子产品的电路板上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天线装置的天线本体及共振片的立体图。
图中各零部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天线装置 100 天线本体 10
连接部 11 馈入部 12
接地部 13 第一辐射部 14
第二辐射部 15 第一区段 151
第二区段 152 第三区段 153
第四区段 154 第五区段 155
共振片 20 第一共振部 21
第二共振部 22 电路板 30
接地回路 31 支架 40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天线装置100具有一天线本体10及一共振片20。天线本体10具有一直立的呈矩形板状的连接部11,该连接部11下边缘的两端分别斜向下弯折延伸形成有一馈入部12与一接地部13,该连接部11的上边缘垂直弯折并向右延伸形成有一条板状的第一辐射部14。第一辐射部14的后边缘的左端弯折延伸形成有一第二辐射部15,该第二辐射部15包括一从第一辐射部14的后边缘的左端向后延伸形成的条板状的第一区段151、一从第一区段151的右边缘的后端向右垂直延伸形成的条板状的第二区段152、一从第二区段152的前边缘的右端向前延伸形成的条板状的第三区段153、一从第三区段153的右边缘的后端向右形成有板状的第四区段154及一从第三区段153的前边缘向下垂直弯折延伸后又向左延伸形成的第五区段155;其中,第一辐射部14、第一区段151、第二区段152、第三区段153与第四区段154位于同一平面上。
共振片20具有一前后延伸的条板状的第一共振部21及一从第一共振部21的左边缘的后端向左延伸形成的第二共振部22,在本实施例中,共振片20可为一铜箔。
馈入部12、连接部11与第一辐射部14的总电气长度为频率为GSM900的电磁波波长的四分之一,其可与频率为GSM900的电磁波信号谐振而收发GSM900频带的电磁波信号。馈入部12、连接部11与第二辐射部15的总电气长度为频率为DCS1800的电磁波波长的四分之一,其可与频率为DCS1800的电磁波信号谐振而收发DCS1800频带的电磁波信号。共振片20的电气长度为GSM900的电磁波波长的四分之一,其可与频率为GSM900的电磁波信号谐振。
本实用新型天线装置100的天线本体10通过一支架40组装于电子产品的电路板30上,其中,支架40安装于电路板30的前部,天线本体10安装于支架40上;馈入部12的末端与电路板30的天线电路(图中未示)电性连接,接地部13用于与位于电路板30上表面周缘的接地回路31电性连接。当然,馈入部12、接地部13与电路板的连接亦可为其它方式,例如,可通过馈线连接。
共振片20位于天线本体10附近,安装于电路板30的右边缘(该共振片20亦可安装于电子产品的其它组件上,比如安装于电子产品的壳体内侧处),第二共振部22的末端与电路板30的接地回路31电性连接。
将本实用新型天线装置100与未设有共振片的天线进行对比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共振片20所产生的谐振大约在897MHz附近时,在共振片20所产生谐振的频率下,天线装置的人体特殊吸收率降低了将近1/2。
表一 本实用新型天线装置的特殊吸收比率表
表二 未设有共振片的天线装置的特殊吸收比率表
表一、表二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天线装置与现有未设置共振片的天线装置的人体特殊吸收比率表。
由表一、表二可知,本实用新型天线装置的人体特殊吸收比率降低了将近1/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天线装置100通过共振片20与接地回路31电性连接,在要求天线装置效率高、电压驻波比低的情况下,不仅能降低接地回路31的人体特殊吸收比率,而且能降低天线本体10的人体特殊吸收比率,从而有利用户的健康。
Claims (6)
1.一种天线装置,包括一电路板、一天线本体及一共振片,电路板具有天线电路和接地回路,天线本体与天线电路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共振片设于天线本体附近并与接地回路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片为铜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片具有一第一共振部及一从第一共振部的一边缘的一端延伸形成的第二共振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片安装于该电路板的一边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本体包括一连接部,该连接部的一边缘的两端分别弯折延伸形成有一馈入部与一接地部,该连接部的另一相对边缘垂直弯折延伸形成有一第一辐射部,该第一辐射部的一边缘弯折延伸形成有一第二辐射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辐射部包括一从第一辐射部的一边缘的一端延伸形成的第一区段、一从该第一区段的一端垂直延伸形成的第二区段、一从该第二区段的一边缘的一端延伸形成的第三区段、一从该第三区段的一边缘的一端延伸形成的第四区段及一从该第三区段的另一边缘垂直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五区段,所述第一辐射部、第一区段、第二区段、第三区段与第四区段位于同一平面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1944842U CN201490331U (zh) | 2009-09-05 | 2009-09-05 | 天线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1944842U CN201490331U (zh) | 2009-09-05 | 2009-09-05 | 天线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490331U true CN201490331U (zh) | 2010-05-26 |
Family
ID=42429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20194484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90331U (zh) | 2009-09-05 | 2009-09-05 | 天线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49033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78183A (zh) * | 2013-01-29 | 2013-05-01 | 天津大学 | 一款小尺寸平板梯型臂超宽带天线 |
CN104300202B (zh) * | 2013-07-17 | 2019-02-26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
-
2009
- 2009-09-05 CN CN2009201944842U patent/CN20149033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78183A (zh) * | 2013-01-29 | 2013-05-01 | 天津大学 | 一款小尺寸平板梯型臂超宽带天线 |
CN104300202B (zh) * | 2013-07-17 | 2019-02-26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146239Y (zh) | 多频天线 | |
CN201185228Y (zh) | 天线 | |
CN201498593U (zh) | 印刷天线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 |
CN109301476B (zh) | 一种金属背盖平板lte超带宽天线 | |
CN201490331U (zh) | 天线装置 | |
CN201025632Y (zh) | 整合式多频天线 | |
CN201060927Y (zh) | 多频天线 | |
CN201146240Y (zh) | 多频天线及应用该多频天线的天线装置 | |
CN201185225Y (zh) | 天线装置 | |
CN201910486U (zh) | 多频天线 | |
CN201072804Y (zh) | 天线结构 | |
CN201247815Y (zh) | 多频天线 | |
CN202159763U (zh) | 天线辐射体成方波形的有源fm天线 | |
CN201185229Y (zh) | 多频天线 | |
CN202150542U (zh) | 具有阻抗匹配功能的有源fm天线 | |
CN201594583U (zh) | 一种微带天线 | |
CN207124282U (zh) | 一种内置fm天线在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结构 | |
CN201060928Y (zh) | 整合式多频天线 | |
CN202150541U (zh) | 天线辐射体成螺旋缠绕形的有源fm天线 | |
US7443352B1 (en) | Multi-band antenna | |
CN201117798Y (zh) | 双频天线 | |
CN202189890U (zh) | 多频印刷天线 | |
CN2901600Y (zh) | 一种新型天线结构 | |
CN201060929Y (zh) | 多频天线 | |
CN201247807Y (zh) | 天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26 Termination date: 20140905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