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73312U - 用高分子膜分离的家用智能制氧机 - Google Patents

用高分子膜分离的家用智能制氧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73312U
CN201473312U CN2009200702117U CN200920070211U CN201473312U CN 201473312 U CN201473312 U CN 201473312U CN 2009200702117 U CN2009200702117 U CN 2009200702117U CN 200920070211 U CN200920070211 U CN 200920070211U CN 201473312 U CN201473312 U CN 2014733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ygen
connects
resistance
photodiode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07021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厉志勤
厉申
管晓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angmeng Health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KANGMENG HEALTH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KANGMENG HEALTH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KANGMENG HEALTH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07021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733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733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7331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高分子膜分离的家用智能制氧机,包括空气输入风机、高分子制氧膜组件、真空泵、富氧收集盒、富氧流量调节阀、托玛琳组件、水汽分离盒、智能化单片机控制板、负离子发生器。本实用新型的水汽分离盒内还放置了托玛琳组件抑菌消毒并产生负离子,保证富氧的安全吸食,在智能制氧机的出风口设置负离子发生器,改善吸氧环境,安装简单、结构紧凑、体积小、能按人们需求变化自动调整、耗能低、无污染。

Description

用高分子膜分离的家用智能制氧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家庭的供人们以吸食富氧用的制氧装置,具体涉及是一种高分子膜分离的家用智能制氧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空气分离制氧方法有三种:深冷法、变压吸附分离法(分子筛法)、膜分离法。深冷法制氧优点是:可获得99.6%的高纯度氧气;缺点是设备投资大、启动时间长。变压吸附分离法制氧可获得浓度为93%的氧气,但存在耗能高、噪音大等缺点。膜分离制氧优点是无相变、能耗低、操作方便、启动后即可产生氧气、设备造价低。以前这些制氧设备主要用于工业领域,将高分子膜用于家庭的设备上,尤其要考虑到人们吸食氧气的安全浓度,富氧气体的流量控制和多端输出,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种现有家用制氧机,其特点是在主机箱内装有一电解槽,电解槽内有两组膜电极,电极采用聚乙烯阳离子交换膜和聚乙烯阴离子交换膜即固体电解质,电解槽的上端有一集气室,集气室中有一隔气板将集气室分为氧气室和氢气室,集气室的上端有两个出气口,分别输出氧气和氢气;电解槽的下方有一风机;主机箱内还有电源和控制电路。
另一种现有技术,一种家用制氧机,包括制氧机机身、氧气输出接口、湿化杯,机身上设有湿化杯槽,氧气输出接口位于该湿化杯槽上,在氧气输出接口上设有密封装置,在湿化杯的杯盖上设有连接口,氧气输出口与该连接口嵌套相接,弥补了传统制氧机存在的缺点,湿化杯安装、拆卸方便、灵活,只要沿嵌入方向垂直插拔就可以轻易地安装、拆卸,方便了使用者换水和清洗湿化杯;另一方面,湿化杯外形突破了圆形的限制,可以嵌入机身。
还有一种现有技术,一种离子运动水中取氧装置的离子膜,使其产氧效率更高且更加安全。该离子膜由防水导电透气膜及催化层构成,其中防水导电透气膜由乙炔黑V6、乙炔黑V7、聚四氟乙烯、聚碳酯、按重量3∶2∶2∶3的比例调和后碾压制成;催化层是在防水导电透气膜上撒上二氧化锰和银粉按重量3∶7的比例拌匀而成。在催化层及防水导电透气膜的外层还可加上一层通孔镀锌板。
这种现有技术的制氧装置的缺点是:
1、现有技术的制氧装置由于采用防水导电透气膜,结构复杂,设备投资较大,制作精度要求高。
2、现有技术的制氧装置由于采用催化层及通孔镀锌板,启动时间长,不能马上制氧,耗能高,噪音大,输出氧气浓度控制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分子膜分离的智能制氧机,能控制家用制氧机的吸食氧气的安全浓度、富氧气体的流量和多端输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高分子膜分离的家用智能制氧机,包括空气输入风机、制氧膜组件、真空泵、富氧收集盒、负离子发生器、富氧流量调节阀、托玛琳组件、水汽分离盒;所述的制氧膜组件一侧面与空气输入风机连接,该空气输入风机的出风口与制氧膜组件的进风口对应设置。
所述的富氧收集盒的顶部设有多个进风口,一侧面设有一个出风口,其多个进风口与制氧膜组件的出风口相对应连接,其出风口通过管道与真空泵的进风口连接。
所述的水汽分离盒内部设有托玛琳组件,下部设有富氧流量调节阀,一侧设有一个进风口,该进风口与真空泵的出风口相连接。
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设置在该智能制氧机的出风口;还包括一智能化单片机控制部件。
所述的控制智能化单片机控制部件包括箱体、控制电路及设置在箱体正面的控制面板组件。
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微处理器、分别与微处理器连接的定时控制电路、负离子指示电路、报警电路、晶振电路及真空泵控制电路。
上述的高分子膜分离的智能制氧机,其中,空气输入风机、高分子制氧膜组件、富氧收集盒、真空泵、富氧流量调节阀、水汽分离盒依次连接,自动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单片机控制板的输入端与控制面板连接,其输出端与空气输入风机、真空泵、负离子发生器和水汽分离盒的背光板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水汽分离盒内还放置了托玛琳组件它可以抑菌消毒并产生负离子,在该智能制氧机的出风口设置了负离子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高分子膜分离的智能制氧机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高分子膜分离的智能制氧机由于设有稳定的制氧量的制程结构,能产出稳定浓度的氧气。
2、本实用新型高分子膜分离的智能制氧机由于设有二路输出,可供家庭成员双人吸氧。
3、本实用新型高分子膜分离的智能制氧机由于采用新型平衡调节阀,可以控制吸氧流量。
4、本实用新型高分子膜分离的智能制氧机由于在水汽分离器中增加托玛琳组件,能够杀菌消毒,产生出负离子。
5、本实用新型高分子膜分离的智能制氧机由于在制氧机风道加装负离子组件,能够大大改善吸氧环境。
6、本实用新型高分子膜分离的智能制氧机由于采用单片微处理机智能化控制,用户使用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分子膜分离的智能制氧机制氧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高分子膜分离的智能制氧机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附图1所示,空气输入风机1、高分子制氧膜组件2、真空泵3、富氧收集盒4、富氧流量调节阀5、托玛琳组件6、水汽分离盒7及负离子发生器9均采用市售的,富氧流量调节阀5是一个一进二出的调节阀,控制轴可以30度旋转调节,在旋转角的中心位置,两个输出端的流量为输入流量的1/2;当旋转至逆时针顶点时,左输出管51最大,右输出管52最小;当旋转至顺时针顶点时,右输出管52最大,左输出管51最小。空气输入风机1的出风口11与高分子制氧膜组件2的进风口(进风口设置在高分子制氧膜的下部,图中未标出)连接,高分子制氧膜组件2的出风口(出风口设置在高分子制氧膜的下部,图中未标出)与富氧收集盒4的三个输入口41、42、43连接,富氧收集盒4的输出口44与真空泵3的进风口(进风口设置在真空泵的下部,图中为标出)连接,真空泵3的出风口(出风口设置在真空泵的后部,图中为标出)与设置在水汽收集盒7的富氧流量调节阀5的进风口(进风口设置在水汽分离盒的后部,图中为标出)连接,富氧流量调节阀5的左输出管51与右输出管52与负离子发生器9连接。智能化单片机控制部件8与空气输入风机1及真空泵3连接。
请参见图2所示,一种高分子膜分离的智能制氧机,定时控制电路包括开关K3、定时开关K1、电阻R4、R5及多个发光二极管;微处理器MCU的管脚4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定时开关K1的一端,定时开关K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5V电源;微处理器MCU的管脚3连接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开关K3的一端,开关K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5V电源。负离子控制电路包括负离子开关K2、电阻R8、负离子发生器、继电器2及驱动2;微处理器MCU的管脚10连接发光二极管D5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电阻R8的一端,其另一端连接5V电源,微处理器MCU的管脚11并联发光二极管LED的负极及电阻R13,发光二极管LED的正极连接电阻R18,电阻R18及电阻R13的另一端相互连接,并与驱动2一端串接,驱动2的另一端与继电器2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交流电源之间串接一个负离子发生器9。报警电路包括设置在微处理器MCU管脚16上的蜂鸣器及5V电源。晶振电路包括设置在管脚17和管脚18之间的晶振片XL及分别串接在管脚18与5V电源之间电容C6和串接在管脚17与5V电源之间的电容C7。真空泵控制电路包括设置在微处理器MCU管脚13与电阻R11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驱动1一端连接,驱动1的另一端与继电器1一端连接,继电器1的另一端与220V交流电之间串接一真空泵3。
本实用新型高分子膜分离的智能制氧机的电路原理是,空气输入风机、高分子制氧膜组件、富氧收集盒、真空泵、富氧流量调节阀、水汽分离盒依次连接,自动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单片机控制板的输入端与控制面板连接,其输出端与空气输入风机、真空泵、负离子发生器和水汽分离盒的背光板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水汽分离盒内还放置了托玛琳组件,托玛琳是一种电气石,通过压电效应和热效应,它可以抑菌消毒并产生负离子,在智能制氧机的出风口设置了负离子发生器。空气通过风机进入高分子制氧膜组件,经过滤后输入真空泵传输到水汽分离盒中,通过其特殊的一进二出的调节阀,控制输出的经净化过滤处理的空气,在智能制氧机的出风口安装有负离子发生器更进一步净化空气,输出含稳定浓度氧气的空气。
本实用新型高分子膜分离的智能制氧机的使用方法是,在使用时,给智能制氧机接入220V交流电,打开开关后,智能制氧机自动运行,通过层层过滤处理,将吸入的自然界空气作为原料经膜分离转化成浓度为28%-32%的富氧空气从该智能制氧机的出风口排出;另外,本实用新型还设有定时控制电路及遥控开关,通过遥控器远程控制智能制氧机的运行,在机箱表面设有时间控制开关,通过开关选择所需的时间定时,定时时间有三种选择:分别是十五分钟、三十分钟及六十分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高分子膜分离的智能制氧机由于设有稳定的制氧量的制程结构,能产出稳定浓度的氧气;本实用新型由于设有二路输出,可供家庭成员双人吸氧;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新型平衡调节阀,可以控制吸氧流量;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水汽分离器中增加托玛琳组件,能杀菌消毒,产生负离子;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制氧机风道加装负离子组件,能够大大改善吸氧环境;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单片微处理机智能化控制,用户使用便捷,安装简单、结构紧凑。产品体积小、能按照人们需求变化自动调整、耗能低、无任何污染。

Claims (6)

1.一种用高分子膜分离的家用智能制氧机,包括空气输入风机、制氧膜组件、真空泵、富氧收集盒、负离子发生器、富氧流量调节阀、托玛琳组件、水汽分离盒;所述的制氧膜组件一侧面与空气输入风机连接,该空气输入风机的出风口与制氧膜组件的进风口对应设置;所述的富氧收集盒的顶部设有多个进风口,一侧面设有一个出风口,其多个进风口与制氧膜组件的出风口相对应连接,其出风口通过管道与真空泵的进风口连接;所述的水汽分离盒内部设有托玛琳组件,下部设有富氧流量调节阀,一侧设有一个进风口,该进风口与真空泵的出风口相连接;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设置在该制氧机的出风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智能化单片机控制部件;
所述的控制智能化单片机控制部件包括箱体、控制电路及设置在箱体正面的控制面板组件;
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微处理器、分别与微处理器连接的定时控制电路、负离子指示电路、报警电路、晶振电路及真空泵控制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高分子膜分离的家用智能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时控制电路包括定时开关、开关K3、电阻R5、R4及多个发光二极管;微处理器的管脚(4)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定时开关的一端,定时开关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5V电源,微处理器的管脚(3)连接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开关K3的一端,开关K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5V电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高分子膜分离的家用智能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离子指示电路包括负离子开关、电阻R8、负离子发生器、继电器(2)及驱动(2);微处理器的管脚10连接发光二极管D5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电阻R8的一端,其另一端连接5V电源,微处理器的管脚(11)并联发光二极管LED的负极及电阻R13,发光二极管LED的正极连接电阻R18,电阻R18及电阻R13的另一端相互连接,并与驱动(2)一端串接,驱动(2)的另一端与继电器(2)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交流电源之间串接一个负离子发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高分子膜分离的家用智能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报警电路包括设置在微处理器管脚(16)上的蜂鸣器及5V电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高分子膜分离的家用智能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晶振电路包括设置在管脚(17)和管脚(18)之间的晶振片及分别串接在管脚(18)与5V电源之间电容C6和串接在管脚(17)与5V电源之间的电容C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高分子膜分离的家用智能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泵控制电路包括串接在微处理器管脚(13)与交流电之间的真空泵、继电器(1)、驱动(1)及电阻R11。
CN2009200702117U 2009-04-10 2009-04-10 用高分子膜分离的家用智能制氧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733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702117U CN201473312U (zh) 2009-04-10 2009-04-10 用高分子膜分离的家用智能制氧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702117U CN201473312U (zh) 2009-04-10 2009-04-10 用高分子膜分离的家用智能制氧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73312U true CN201473312U (zh) 2010-05-19

Family

ID=42409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07021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73312U (zh) 2009-04-10 2009-04-10 用高分子膜分离的家用智能制氧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73312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5155A (zh) * 2014-04-23 2014-07-30 洪渊 家用氧疗设备控制面板及其控制方法
CN104609371A (zh) * 2015-01-29 2015-05-13 中物功能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智能制氧系统
CN107571982A (zh) * 2017-05-29 2018-01-12 王志贵 水中遨游器
CN108146459A (zh) * 2018-01-08 2018-06-12 宫青宝 一种多功能高铁乘坐车厢
CN108177657A (zh) * 2018-01-10 2018-06-19 周金曼 一种多功能高铁驾驶室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5155A (zh) * 2014-04-23 2014-07-30 洪渊 家用氧疗设备控制面板及其控制方法
CN104609371A (zh) * 2015-01-29 2015-05-13 中物功能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智能制氧系统
CN107571982A (zh) * 2017-05-29 2018-01-12 王志贵 水中遨游器
CN108146459A (zh) * 2018-01-08 2018-06-12 宫青宝 一种多功能高铁乘坐车厢
CN108177657A (zh) * 2018-01-10 2018-06-19 周金曼 一种多功能高铁驾驶室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73312U (zh) 用高分子膜分离的家用智能制氧机
CN206739433U (zh) 一种家用空气净化装置
CN110207284B (zh)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设备
CN210220067U (zh) 一种双进风空气净化装置
CN207778600U (zh) 一种家居用智能空气净化装置
CN206784492U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的室外用空气制水机
CN105402824A (zh) 一种带富养加湿功能的净化器
CN204757146U (zh) 制氧空调
CN204404363U (zh)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与湿度调节装置
CN207438764U (zh) 一种高度可调的空气除味净化装置
CN204945812U (zh) 一种超视距控制制氧机
CN206281126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多功能蒸发式冷气机
CN203010784U (zh) 高效空气净化机
CN206131191U (zh) 一种香菇栽培室空气净化装置
CN205102286U (zh) 一种多功能太阳能空气净化器
CN204478201U (zh) 一种自冲洗集成灶
CN212523415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空气净化器
CN204811393U (zh) 一种能够控制花粉湿度的采粉器
CN206232556U (zh) 一种饮用矿泉水新型净化处理装置
CN209131070U (zh) 智能家用空气净化器
CN203980453U (zh) 室内循环富氧新风机
CN208320269U (zh) 太阳能幕墙空气净化装置
CN206439937U (zh) 一种节能空气净化器
CN206739461U (zh) 一种节能环保室内空气净化器
CN112254235B (zh) 一种智能家居用在线监测型空气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KANGMENG HEALTH ARTICLES CO LTD, SHANGHAI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SHANGHAI KANGMENG HEALTH PRODUCT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0070 room 966, No. 0-54, Zhabei District, Shanghai, Zhongshan North Road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Kangmeng Health Products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0070 room 966, No. 0-54, Zhabei District, Shanghai, Zhongshan North Road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Kangmeng Health Products Co., Ltd.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9

Termination date: 2012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