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67782U - 植物种苗整根培育装置 - Google Patents

植物种苗整根培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67782U
CN201467782U CN2009203048825U CN200920304882U CN201467782U CN 201467782 U CN201467782 U CN 201467782U CN 2009203048825 U CN2009203048825 U CN 2009203048825U CN 200920304882 U CN200920304882 U CN 200920304882U CN 201467782 U CN201467782 U CN 2014677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seedling
opening
plant seedling
whole ro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30488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欣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2030488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677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677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6778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植物种苗整根培育装置,该装置主要应用在种苗移植作业和转植作业之间,提供一过渡移植环境;该培育装置包括呈几何形体轮廓的一第一容器和一第二容器,而具有一底部、一开放的内部空间和一开口,使第一容器的开口可打开或关闭地盖在第二容器的开口上,而使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的内部空间共同界定出一模拟温室或腔室。该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的底部具有多数个通孔;使外部环境的空气、水分和肥料可经第一容器的通孔进入该模拟温室或腔室里面,供给种苗生长的养分,然后从第二容器的通孔排出。本实用新型能在简单和容易操作的条件下,提高种苗培育的生长状态;并且使种苗的转植存活率获得明显的提高。

Description

植物种苗整根培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种苗整根培育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应用在种苗移植程序和转植程序之间,提供了一过渡移植环境,以建立一个仿真温室的作业,来提供种苗生长和适应外部环境的植物种苗整根培育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改良植物种苗的质量、种类,提高生产量、缩短育苗/栽培的时间、降低生产成本,应用温室或培养容器来育苗和栽培种苗,已属已知技艺。例如,中国台湾第96204002号「培养器皿」、第87218106号「兰花育苗专用无菌培养瓶」、第86218663号「草本植物之育苗用容器」、第81202291号「组织培养育苗瓶」等专利案,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特别是中国台湾主要外销花卉和其种苗产业极具发展前途的兰花,培养容器或培养瓶的使用即非常普遍和大量。这是因为在兰花种苗的培育过程中,为了使成长条件最佳化,依照种苗的每一个成长阶段,必需使用不同大小的培养容器来进行移植和转植到盆栽中的程序。
现阶段业者在兰花种苗的培育方法(例如,1922年美国康乃尔大学纳德逊教授发表的无菌播种法培育实生苗、1960年法国莫雷尔博士发表的生长点组织培养法或称分裂性无性繁殖法等)上,采用洋菜培养基(solidifiedagar media),装在玻璃瓶或塑料瓶内培育种苗,并且以橡胶塞封闭瓶口;有些培养基的成分还会包含蔗糖、水、花宝一号或二号肥料和苹果汁等。旧法中,播种后的培养瓶可放入人工培养室培养,控制光线,和保持温度在约20℃~30℃。约经一个月,须再移植到具有较大生长空间的培养瓶内;这种移瓶过程(又称中间移植)系依照种苗成长过程,逐渐加大培养瓶来容纳长大的种苗,以促进种苗生育茁壮成长。移植作业约需经过三~四次,历时约一年以后,才能将种苗转植于一个规格或直径约1.7~2寸大小的花盆里;栽培约一年后,需再将种苗更换转植到一个较大的花盆(规格约2.5~3.5寸)里。
为了使种苗培育具有最佳的生长条件,大部分的文献或研究关注于某些生长调节剂的成分或浓度变异;例如,培养基的配方,有所谓的「京都配方」;或培养基的渗透潜势(osmotic potential)、被培植体吸收细胞分裂激素、培养基的胶体硬度等。有些文献资料则探讨某些无机或有机成分、苗的位置、温度、日照时间或栽培周数。已知技艺也已揭露一种用来改善苗根缠结、根分歧少和生长慢等缺点的种苗栽培方法;例如黄国彦博士在美国创作发表的「空气整根育苗/栽培法」,或中国台湾第88118366号「上下取苗式育苗穴盘/容器系统和空气整根育苗/栽培方法」专利案。这育苗法以空气整根配合计算机和设计系统最优化分析的生物科技,来获得改进植物根基部、提高温室设施的利用率、提高农、林、园艺产量等功效。
也有某些已知技艺探讨应用细胞分裂激素来改善兰花的花期或增加花序的方法;例如,中国台湾第94146941号「改良的兰花栽培方法」或第95147237号「利用细胞分裂素改善蝴蝶兰之花期及开花质量之方法」等专利案,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
旧法中也已揭露一种应用液体培养基的育苗方法,用以简化或缩短瓶苗的移植手续,以降低种苗培育的生产成本;例如,中国台湾第92129959号「利用静态液体培养来生产兰花种苗的方法」专利案。这生产种苗的方法须考虑液体培养基容易产生玻璃质化的问题、液体培养基配合振荡、回旋或提供气体于培养基的作业、液体培养基会提高拟原球体的分生繁殖率(实生苗需极力避免原球体的分生,以免延迟叶片分化或发生植株突变,影响后代性状分布)等情形。
一个有关这类种苗培育的课题是,当种苗完成各个中间移植程序离开培养瓶,转植于花盆时,其存活率在实务上约只有40%~50%;这种情形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花农或培育者,并且造成心血和成本的大量损失。在已知技艺或上述参考数据中,均未解决或改善这种在培育实务上遭遇的问题。
为了提高种苗转植后的存活率,业者考虑了日、夜温度、湿度、通气性、水的供应和排泄等条件的控制,光周性影响、花盆的结构(例如,中国台湾第82211950号「兰花专用花盆」、第95216428号「花盆之结构改良」、第78206071号「兰花盆之改良构造」等专利案,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以及配置在花盆里的植料(或称栽培介质;通常使用有机质植料,例如水苔、蛇木屑、木炭屑、腐叶土、发泡炼石、碎石、珍珠石、保丽龙块、人造土…等)的比例、成分的修正,仍然无法明显地提高种苗转植后的存活率。
代表性的来说,这些参考数据显示了有关种苗培育的许多种方法和技艺;在经过上述许多种条件或方法的尝试和失败后,如果重行设计考虑整个种苗培育的过程,使其方法或程序作业不同于已知技术,将可改变它的培育型态,而有别于旧法;实质上,也会增加种苗的生长、茂盛状态和范围。当我们企图满足所述的效果,并且能改善或克服上述所讨论的问题时,我们发现它的技术手段或组成必需再加以考虑下列的设计课题:
1.这种苗培育方法及其装置必需能够符合简单的条件,而容易让人员执行。因为,一般的花农或培育者无法负担如上述的  已知技艺,备置和操作计算机、分析系统,配合相关的数据资料来获得理想的执行条件;可了解的是,为了符合所述简单的条件,会使该种苗培育方法的设计难度提高。
2.种苗的移植和转植程序之间,两者的外部环境变化或差异太大的情形,特别被加以考虑。
而这些课题在上述的参考资料或专利案中均未被显示或揭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种苗整根培育装置,其能在简单和容易操作的条件下,提高种苗培育的生长状态;并且使种苗的转植存活率获得明显的提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植物种苗整根培育装置,其包括呈几何形体的一第一容器和一第二容器;所述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共同界定有一模拟温室或腔室;以及至少一个通孔,使该模拟温室或腔室与外界相通。
该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中至少其一具有一封闭端、一开放的内部空间和一开口;该内部空间界定出该模拟温室或腔室。
该第一容器的开口和第二容器的开口处形成一局部连接型态,使第一容器的开口可打开或关闭的盖在第二容器的开口上。
该第一容器的开口和第二容器的开口处配置有一枢接器,使第一容器的开口可打开或关闭的盖在第二容器的开口上。
该通孔设置在该第一容器的封闭端上。该第一容器的封闭端具有一凸部。该凸部配置在通孔外围。
该通孔设置在该第二容器的封闭端上。该第二容器的封闭端具有一凸部。该凸部配置在通孔外围。
该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形成对称型态。
该培育装置选择一可透光的可塑性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植物种苗整根培育装置,该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共同建立的模拟温室或腔室的环境,使种苗的成长状态获得良好而理想的保护;同时,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的通孔使该模拟温室或腔室与外部环境相通,使外部环境的空气、水分和肥料系可经第一容器的通孔进入该模拟温室或腔室里面,供给种苗生长的养分,然后从第二容器的通孔排出。因此使种苗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适应了外部环境。所以,当这种苗被转植到花盆时,具有很高的转植存活率。特别是该过渡移植作业不需要备置昂贵和复杂的分析系统,而且很容易操作,即使操作人员是一般的花农或培育者,也能让种苗获得良好的成长状态和转植存活率。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新颖性、特点,及其它目的与功效,将在下文中配合所附图式的详加说明,而趋于了解:
附图说明
图1系本实用新型应用培育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系本实用新型培养装置的外观示意图;显示了第一容器盖在第二容器上的情形。
图3系本实用新型培养装置的另一外观示意图;描绘了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形成打开状态的情形。
图4系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描绘了供给水份和肥料进入培养装置的情形。
标号说明
10        培养瓶
20        培养基
30        培育装置
31        第一容器              32        第二容器
31a、32a  底部(或封闭端)        31b、32b  内部空间
31c、32c  开口                  31d、32d  通孔
31e、32e  凸部
33        模拟温室或腔室        34        连接型态
35        空间
40        花盆                  41        植料
50        水分
60        肥料
x1        幼苗                  x2        种苗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植物种苗整根培育装置,主要应用在种苗移植程序和转植程序之间,提供了一过渡移植环境,以建立一个仿真温室的作业,来提供种苗生长和适应外部环境的作用。基本上,植物种苗整根培育的作业会执行下列的程序,包括:
一使播种培养基20配置在一无菌培养瓶10内的作业;并且封闭该培养瓶10开口,保持温度在20℃~30℃。所述的培养基20系如旧法采用洋菜或/及其它成分配方;例如,洋菜7~15g、蔗糖35g、水1000cc等;控制培养基20的酸碱度在PH5.2~5.4。
种子或生长点发芽后,将培养瓶10移置到光线明亮处(须避免日光直接照射)。约2~3个月后,幼苗x1(或瓶苗)逐渐长大;当幼苗x1占满培养瓶10的空间时,需执行下列作业(b)的移植作业,将幼苗x1移植到具有较大生长空间的培养瓶里面,以促进生育。
一「中间移植」作业:依照幼苗x1生长状态,实施至少一次的移植程序或移瓶作业,直到幼苗或种苗成熟。在实务上,这「中间移植」的操作,通常约执行三~四次。
在本实用新型所采较佳的实施例中,具有一培育装置30,用来将成熟的种苗x2移植到这培育装置30内;我们将这过程定义为「过渡移植作业」。原则上,成熟的种苗x2移植到培育装置30中,约10~20天;如果是兰类种苗被移植到这培养装置30中,约培养4~6个月为最佳。这过渡移植作业的培养装置30提供一种过渡环境,来保护和帮助种苗x2,使种苗x2生长在一个介于无菌培养瓶10和盆栽状态的过渡环境中。等到种苗x2在培育装置30(或「过渡移植作业」)的培育期完成后,上述种苗x2即可被转植到花盆40。在所采的实施例中,花盆40尺寸可直接采用约2.5~3.5寸的规格。基本上,花盆40内的植料41可包含:以蛇木屑、珍珠石或保丽龙块当垫底物;然后混合水苔、保绿人造土、木炭、泥炭土、少量缓效性肥料等材料。
须加以说明的是,在旧法中,成熟的种苗会先被转植到一个规格约1.7~2寸大小的花盆里;栽培约一年后,需再将种苗更换转植到一个较大的花盆(规格约2.5~3.5寸)里。但在本实用新型所采的实施例中,种苗x2在培养装置30中(如上述,一般种苗约10~20天,兰类种苗约4~6个月),已逐渐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培养了更强的生命力;因此,该种苗x2可直接转植到规格约2.5~3.5寸的花盆40里。换言之,相较于旧法而言,在所采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种苗x2不需经过该“先被转植到一个规格约1.7~2寸大小的花盆里栽培约一年”的过程,而明显缩短了种苗x2的培育时间,以及节省了许多栽培材料。同时,该培育装置30所建立的环境系使种苗x2的生长环境之变化差异,被尽可能的减到最小;因此,在实际的育苗情形中,种苗x2的成长快速、茂盛,而明显使它的生命力被尽可能的增加到最大;使它在被转植到花盆40后的成长存活率提高到90%。
请参考图2、图3,本实用新型培育装置30具有大体形成对称型态的一第一容器31和一第二容器32。该第一容器31和第二容器32倾向于选择一可透光的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例如不会吸收水分的塑料或类似的热可塑性材料;第一容器31和第二容器32具有一几何形体的轮廓,而具有一底部(或封闭端)31a、32a、一开放的内部空间31b、32b和一开口31c、32c。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该第一容器31的开口31c和第二容器32的开口32c上一设定位置,可形成连接型态34或配置枢接器(例如铰链),使第一容器31的开口31c可打开或关闭的盖在第二容器32的开口32c上,而使第一容器31和第二容器32的内部空间31b、32b共同界定出一模拟温室或腔室33。
该第一容器31和第二容器32的底部31a、32a具有多数个通孔31d、32d;因此,外部环境的空气、水分50和肥料60可经第一容器31的通孔31d进入该模拟温室或腔室33里面,供给种苗x2生长的养分,然后从第二容器32的通孔32d排出。在所采较佳的实施例中,该第一容器31和第二容器32的底部31a、32a具有一凸部31e、32e,配置在通孔31d、32d的外边。具体来说,第一容器31的凸部31e可用来将水分50、肥料60限制在通孔31分布的范围内,使水分50和肥料60进入模拟温室或腔室33里面。第二容器32的凸部32e可建立一个空间35,来帮助水分50顺利从第二容器32排出,例如图4所描绘的情形。
可了解的是,第一容器31和第二容器32的内部空间31b、32b所共同建立的模拟温室或腔室33的环境,使种苗x2的成长状态获得良好而理想的保护;同时,第一容器31和第二容器32的通孔31d、32d使该模拟温室或腔室33与外部环境相通,因此使种苗x2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适应了外部环境。所以,当这种苗x2被转植到花盆40时,具有很高的转植存活率。特别是本实用新型过渡移植作业所使用的培育装置30不需要备置昂贵和复杂的分析系统,而且很容易操作,即使操作人员是一般的花农或培育者,也能让种苗x2获得良好的成长状态和转植存活率。
在一个修正的实施例中,该第二容器底部32a设置通孔32d的考虑,除了提供通气和排水的作用外,在于如果种苗属于兰类,第二容器32的通孔32d型态和数量是可以修正的;以避免让兰类种苗的根部吸收太多水分,造成根部腐朽,伤害根部的情形。
代表性的来说,这植物种苗整根培育装置在技术组成上加以考虑了不同于已知技艺的设计课题,因此增加了种苗x2的生长、茂盛状态和范围,而包括了下列优点:
1.这种苗培育方法及其装置具备了简单的条件,而容易让人员执行和操作;并且,大幅降低业者的成本和心血的损失。一般的花农或培育者也不需负担如旧法中,需要备置和操作复杂的计算机、分析系统,配合相关的数据,才能获得理想的执行条件。同时,这种苗培育方法及其装置也克服为了符合所述简单的条件,会使该种苗培育方法的设计难度提高的课题。
2.针对种苗x2的移植和转植程序之间,两者的外部环境变化或差异太大的课题,特别被加以考虑,而特别提供一被定义为「过渡移植作业」的作业(c),及一包括有第一容器31和第二容器32的培养装置30,用以建立一模拟温室或腔室33的环境,使种苗x2的成长状态获得良好而理想的保护,而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并且,第一容器31和第二容器32的通孔31d、32d使该模拟温室或腔室33与外部环境相通,因此使种苗x2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适应了外部环境。所以,当这种苗x2被转植到花盆40时,其转植存活率提高到90%。
故,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有效的植物种苗整根培育装置;其空间型态不同于已知者,且具有旧法中所未有的机能,明显展现了相当大的进步。

Claims (12)

1.一种植物种苗整根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几何形体的一第一容器和一第二容器;所述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共同界定有一模拟温室或腔室;以及至少一个通孔,使该模拟温室或腔室与外界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种苗整根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中至少其一具有一封闭端、一开放的内部空间和一开口;该内部空间界定出该模拟温室或腔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种苗整根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容器的开口和第二容器的开口处形成一局部连接型态,使第一容器的开口可打开或关闭的盖在第二容器的开口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种苗整根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容器的开口和第二容器的开口处系配置有一枢接器,使第一容器的开口可打开或关闭的盖在第二容器的开口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植物种苗整根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孔设置在该第一容器的封闭端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植物种苗整根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孔设置在该第二容器的封闭端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植物种苗整根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容器的封闭端具有一凸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植物种苗整根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容器的封闭端具有一凸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植物种苗整根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凸部配置在通孔外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植物种苗整根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凸部配置在通孔外围。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植物种苗整根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形成对称型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植物种苗整根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培育装置选择一可透光的可塑性材料制成。
CN2009203048825U 2009-06-23 2009-06-23 植物种苗整根培育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677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3048825U CN201467782U (zh) 2009-06-23 2009-06-23 植物种苗整根培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3048825U CN201467782U (zh) 2009-06-23 2009-06-23 植物种苗整根培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67782U true CN201467782U (zh) 2010-05-19

Family

ID=42404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304882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67782U (zh) 2009-06-23 2009-06-23 植物种苗整根培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6778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9529A (zh) * 2010-06-28 2010-11-24 戴盛富 一种草本植物自动吸水式盆栽方法
CN104145793A (zh) * 2014-08-08 2014-11-19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任豆的切根育苗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9529A (zh) * 2010-06-28 2010-11-24 戴盛富 一种草本植物自动吸水式盆栽方法
CN101889529B (zh) * 2010-06-28 2011-11-16 戴盛富 一种草本植物自动吸水式盆栽方法
CN104145793A (zh) * 2014-08-08 2014-11-19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任豆的切根育苗方法
CN104145793B (zh) * 2014-08-08 2016-02-17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任豆的切根育苗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95099B2 (en) Container for cultivat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CN103168609B (zh) 独蒜兰种子原生地自然播种方法
MX2010009910A (es) Contenedor para cultivo de planta, metodo para el cultivo y metodo de produccion de semillero de esqueje.
CN111406569B (zh) 一种培育橡胶树大型全冠苗的育苗方法
CN102283090A (zh) 红盖鳞毛蕨孢子繁殖方法
CN102715059A (zh) 绿化苗木容器育苗移栽法
CN109089853A (zh) 一种苦苣苔科植物的栽培方法
CN109429853A (zh) 一种软枣猕猴桃绿枝扦插育苗方法
CN108124749B (zh) 一种铁线莲水培扦插生根的方法
CN201467782U (zh) 植物种苗整根培育装置
CN105746288B (zh) 一种卡西亚松扦插育苗体系的建立方法
KR20010097002A (ko) 화목류의 화아분화된 삽수를 군삽하여 소형 분화를생산하는 방법
CN101926277A (zh) 植物种苗整根培育方法及其装置
KR20090121823A (ko) 화분을 이용한 가정용 버섯의 재배방법 및 버섯재배상자
CN111011194A (zh) 一种草花播种育苗技术
CN110214641A (zh) 一种提高西红花种球质量的种植方法
CN102771280B (zh) 一种杜仲温室幼苗间苗移栽方法
KR101360222B1 (ko) 수경재배용 연결포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육묘방법
CN105210753A (zh) 一种大树杜鹃扦插技术
CN210695373U (zh) 一种培养作物幼苗的沙水培装置
CN203801383U (zh) 带发酵箱的花果盆
CN111937711A (zh) 一种用于薰衣草盆栽的介质土及培育薰衣草盆栽的方法
CN105475071A (zh) 一种观赏树木温室育苗的方法
CN113080001B (zh) 一种园林兰花育苗方法
CN103044092A (zh) 提高彩桂幼苗成活率的移栽基质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9

Termination date: 201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