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60823U - 一种多功能双作用液压采油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双作用液压采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60823U
CN201460823U CN2009200150817U CN200920015081U CN201460823U CN 201460823 U CN201460823 U CN 201460823U CN 2009200150817 U CN2009200150817 U CN 2009200150817U CN 200920015081 U CN200920015081 U CN 200920015081U CN 201460823 U CN201460823 U CN 2014608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ump barrel
valve
plunger
hydraul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01508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学柱
黄文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Rockwel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刘学柱
黄文涛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刘学柱, 黄文涛 filed Critical 刘学柱
Priority to CN20092001508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608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608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6082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功能双作用液压采油装置,其特点是双向抽油泵筒置于油井下套管中,其内设有长柱塞,长柱塞上设有空心拉杆,空心拉杆中设有活塞及液压缸,双向抽油泵筒设在液压缸之间,游动出油阀设在空心拉杆上,密封端盖上设有固定进油阀,液压缸通过密封端盖与双向抽油泵筒连接,泵筒通过密封端盖与液压缸连接,密封端盖上设有固定进油阀,长柱塞和活塞通过空心拉杆连接,游动出油阀设在空心拉杆上,封隔器与溢流阀连接,溢流阀与插接座连接,插接座与油管连接,直至连接到井口。本实用新型以液压缸为驱动力,带动双向泵柱塞同步运动,真正做到在上、下冲程时双向同时进、排油,具有免除抽油杆与油管间的偏磨、节能和提高生产效率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双作用液压采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用的采油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泵柱塞能在上、下冲程时双向完成进、排油的多功能双作用液压采油装置,是对现有油田用的智能液压抽油机结构的改进,属于国际专利分类表中的E21B43/00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的石油开采中,多数采用机械采油工艺设备:下偏杠铃型游梁复合平衡抽油机,摆杠式抽油机,鑫宇长冲程抽油机和电动潜油泵等各种结构形式的抽油机。在采油时对于含砂多的油井需要防砂,对于稠油井要进行加热(注蒸汽、电加热等)来保证正常生产,特别由于井斜造成抽油杆与油管间的偏磨,大大增加了维修费用和生产成本。另外大部分都是单向抽油的采油工艺,限制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为此,本发明人曾在公开号为CN1584284的发明专利中给出一种《智能液压抽油机》,这种智能液压抽油机,是由与其相匹配的液压泵站组成,其特征在于泵筒内设有空心抽油杆,在空心抽油杆上至少设有一个液压缸,在其中部设有柱塞,在柱塞的上下部位分别设有游动单向阀,在空心抽油杆的下部设有单向阀,在泵筒上分别设有固定单向阀,液压缸通过液压系统高压输油管与液压泵站连接。
但这种结构的智能液压抽油机仍存在着以下问题:
1.由于采用的双作用液压采油泵是抽原油,双作用液压采油泵的上、下腔积沙,造成柱塞与泵筒间的磨损较严重,经常造成卡泵,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
2.由于采用的双作用液压采油泵在上下冲程终止换向时,总会有一段时间停止进排油过程,同时又都是带负荷起动,这对液压系统的平稳性有一定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双作用液压采油泵的上、下腔积沙,造成柱塞与泵筒间的磨损较严重,经常造成卡泵,影响工作效率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双作用液压采油泵在上下冲程终止换向时,总会有一段时间停止进排油过程,同时又都是带负荷起动,从而影响液压系统的平稳性得技术问题。
本发明人通过对公开号为CN1584284的发明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了一种新的多功能双作用液压采油装置。本实用新型给出的这种多功能双作用液压采油装置与相应的液压站匹配组成,可以提供一种以液压缸为驱动力,带动双向泵柱塞同步运动,并可在上、下冲程时双向同时进、排油,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免除了抽油杆与油管间的偏磨、节能和提高生产效率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给出的技术方案是:这种多功能双作用液压采油装置,包括有液压站、泵筒、空心抽油杆、液压缸和柱塞,其特点是
所述双向抽油泵筒18置于油井下的套管38中,双向抽油泵筒18内设有长柱塞20,在长柱塞20上设有空心拉杆15和25,在空心拉杆15上设有活塞14,在空心拉杆25上设有活塞26,活塞14和26分别设在液压缸13和27上,双向抽油泵筒18设在液压缸13和27之间,游动出油阀19和21分别设在空心拉杆15和25上,在密封端盖16和24的下方和上方分别设有固定进油阀17和23,液压缸13和27分别通过密封端盖16和24与双向抽油泵筒18连接在一起,泵筒6和33分别通过密封端盖12和29与液压缸13和27连接在一起,在密封端盖12和29的上、下方分别设有固定进油阀11和30,长柱塞8和活塞14通过空心拉杆10连接在一起,活塞26和长柱塞32通过空心拉杆28连接在一起,游动出油阀9和31分别设在空心拉杆10和28的上、下端处,泵筒6的上方与封隔器5连接,封隔器5的上方与溢流阀4连接,溢流阀4的上方与插接座3连接,插接座3与油管2连接,直至连接到井口.
带有插接头和中心油管1从井口逐渐向井下放,直到插接头进入插接座的座封口内。此时可将井口上中心油管1的端口及由中心油管1与油管2套装形成的环形空间的端口分别与液压站35的两个进出油口连接。
连接在液压缸13和27进、回油口上的输油管7和22通过封隔器5,溢流阀4分别与插接座3的下接口连接,从而使采油泵作业形成为一个封闭的液压循环系统。
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实现双作用液压采油泵在上、下冲程全过程均能采油的目的,所述泵筒33还与由螺杆泵40、进油单向阀41、出油单向阀42、液压马达43和进油单向阀44组成的螺杆泵装置相连接,其中液压马达43的进出油口分别与输油管7和22连接,液压马达43在动力液的作用下,主轴输出扭矩带动螺杆泵40工作,此时,原油就可以从螺杆泵40的进油单向阀41进,从出油单向阀39流入泵筒33的下腔,从而完成进原油的过程,由输油管7和22进入到液压马达43的高压动力液分别从出油单向阀42经过输油管22和7返回到液压站3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双作用液压采油泵筒的长柱塞20在泵筒18内构成的两个独立的工作腔,以空心拉杆15和25上的两个液压缸13和27为动力,同步带动双作用液压采油泵筒的柱塞20上、下运动,同时也带动泵筒6和33中的长柱塞8和32上、下运动,在上、下冲程时,上、下腔分别完成进、排油,从而达到全程连续采油。由于本实用新型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柱塞的长度均大于泵筒的长度,即为长柱塞与短泵筒匹配,改变了现有技术中的柱塞的长度均小于泵筒的长度的结构,使得双作用液压采油泵在上、下冲程时上、下腔不易积沙,细沙可随原油从游动出油阀进入空心拉杆排出,不仅减轻了柱塞与泵筒间的磨损,还解决了卡泵及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未提及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特别是与现有技术中的公开号为CN1584284的发明专利技术内容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液压系统中设计了动力液自动加热装置,为稠油的开采提供了新工艺;
2、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液压缸驱动抽油泵,柱塞在上、下冲程时,同时受到空心拉杆的推拉作用,受力平衡,稳定、驱动力大;
3、本实用新型采用长柱塞,短密封泵筒,在密封间隙中不会累积积砂,可减少磨损和避免卡泵;
4、本实用新型泵的柱塞在上、下冲程时是受置于井下液压缸的驱动,不存在杆、管间的偏磨问题,从而为斜井,水平井的采油提供了最佳的采油工艺;
5、本实用新型可根据油井的深度油质和产量等可方便的调整液压系统的压力、冲次、冲程等;
6、本实用新型更大的特点还在于可实施集一个液压站同时供数口油井同时抽油,为此可充分发挥采油效率、节能、并且占地面积小等特点,这也是其他采油方式不可比拟的;
7、本实用新型还设计有螺杆泵装置,可在双作用液压采油泵换向停抽时继续抽油,可减少换向抽油时起动力,使受力更平衡、稳定,推举力更大。
8、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双液压缸驱动双向柱塞泵采油,其产量高,是现有油田使用同样泵径的抽油泵(单向)产量的1.6倍以上,并可节能20~30%。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给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给出螺杆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中心油管,2、油管,3、插接座,4、溢流阀,5、封隔器,6、泵筒,7、输油管,8、长柱塞,9、游动出油阀,10、空心拉杆,11、固定进油阀,12、密封端盖,13、液压缸,14、活塞,15、空心拉杆,16、密封端盖,17、固定进油阀,18、双向抽油泵筒,19、游动出油阀,20、长柱塞,21、游动出油阀,22、输油管,23、固定进油阀,24、密封端盖,25、空心拉杆,26、活塞,27、液压缸,28、空心拉杆,29、密封端盖,30、固定进油阀,31、游动出油阀,32、长柱塞,33、泵筒,34、底阀,35、液压站,36、加热装置,37、单向阀,38、套管,39、出油单向阀,40、螺杆泵,41、进油单向阀,42、出油单向阀,43液压马达,44,进油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这种多功能双作用液压采油装置的双向抽油泵18置于油井下的套管38中,双向抽油泵筒18内设有长柱塞20,在长柱塞20上设有空心拉杆15和25,在空心拉杆15上设有活塞14,在空心拉杆25上设有活塞26,活塞14和26分别设在液压缸13和27上,双向抽油泵筒18设在液压缸13和27之间,游动出油阀19和21分别设在空心拉杆15和25上,在密封端盖16和24的下方和上方分别设有固定进油阀17和23,液压缸13和27分别通过密封端盖16和24与双向抽油泵筒18连接在一起,泵筒6和33分别通过密封端盖12和29与液压缸13和27连接在一起,在密封端盖12和29的上、下方分别设有固定进油阀11和30,长柱塞8和活塞14通过空心拉杆10连接在一起,活塞26和长柱塞32通过空心拉杆28连接在一起,游动出油阀9和31分别设在空心拉杆10和28的上、下端处,泵筒6的上方与封隔器5连接,封隔器5的上方与溢流阀4连接,溢流阀4的上方与插接座3连接,插接座3与油管2连接,直至连接到井口。
带有插接头和中心油管1从井口逐渐向井下放,直到插接头进入插接座的座封口内。此时可将井口上中心油管1的端口及由中心油管1与油管2套装形成的环形空间的端口分别与液压站35的两个进出油口连接。
连接在液压缸13和27进、回油口上的输油管7和22通过封隔器5,溢流阀4分别与插接座3的下接口连接,从而使采油泵作业形成为一个封闭的液压循环系统。
如图2所示,所述泵筒33还与由螺杆泵40、进油单向阀41、出油单向阀42、液压马达43和进油单向阀44组成的螺杆泵装置相连接,其中液压马达43的进出油口分别与输油管7和22连接,液压马达43在动力液的作用下,主轴输出扭矩带动螺杆泵40工作,此时,原油就可以从螺杆泵40的进油单向阀41进,从出油单向阀39流入泵筒33的下腔,从而完成进原油的过程,由输油管7和22进入到液压马达43的高压动力液分别从出油单向阀42经过输油管22和7返回到液压站35。
本实用新型操作的过程:
下冲程时:液压站35的高压动力液流经中心油管1和油管2构成的环形空间、插接座3、溢流阀4、封隔器5内腔和输油管7,然后分别进入液压缸13和27上腔,长柱塞8、20和32由空心拉杆10、15、25和28带动下行,此时,游动出油阀9和21打开,固定进油阀17和30打开,进油单向阀37打开,固定进油阀11和23关闭,游动出油阀19和31关闭,底阀34关闭。这时泵筒6下腔内的原油、双向抽油泵筒18下腔内的原油及泵筒33下腔的原油分别通过游动进油阀9和21和进油单向阀37进入空心拉杆10、25和28、经过泵筒6的上腔,封隔器5的内腔及溢流阀进入油管2与套管38构成的环形空间中直至通到井口排出。与此同时双向抽油泵筒18和泵筒33的上腔分别通过固定进油阀17和30进入原油,液压缸13和27下腔的动力液进入输油管22,经过封隔器5内腔、溢流阀4、插接座3进入中心油管1内腔反回液压站35的油箱中。直到活塞14和26运动到液压缸13和27的下腔终端。从而采油泵完成了下冲程时的采油过程。
在上冲程时,液压站35的高压动力液反向,即动力液从井口流经中心油管1、插接座3、溢流阀4和封隔器5的内腔进入输油管22。并且分别进入液压缸13和27的下腔,长柱塞8、20和32由空心拉杆10、15、25和28带动上行,此时游动进油阀9和21关闭、固定进油阀17和30关闭,进油单向阀37关闭,固定进油阀11和23打开,游动出油阀19和31打开,底阀34打开。
这时泵筒6和18的下腔通过固定进油阀11和23进入原油,液压缸13和27上腔的动力液进入输油管7,流经封隔器5、溢流阀4、插接座3进入油管2和中心油管1构成的环形空间,直至液压缸13和27的活塞14和26运动至上腔终端,完成了采油机上冲程抽油过程。
当双向抽油泵筒18换向时,就停止了进排油过程,此时的液压系统的压力迅速升高,液压马达43得到了更高的工作压力,并带动螺杆泵40抽入原油,进入泵筒33的下腔,通过单向阀37,经由空心拉杆28、25、15和10内腔、封隔器及油管2与套管38构成的环形空间,与井口上的输油管线联通,这不仅及时的补充了双向抽油泵18因换向停抽,同时减小了换向抽油时的起动力,使受力更平衡,稳定,推举力更大,适应性更广,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Claims (2)

1.一种多功能双作用液压采油装置,包括有液压站、泵筒、空心抽油杆、液压缸和柱塞,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向抽油泵筒(18)置于油井下的套管(38)中,双向抽油泵(18)内设有长柱塞(20),在长柱塞(20)上设有空心拉杆(15和25),在空心拉杆(15)上设有活塞(14),在空心拉杆(25)上设有活塞(26),活塞(14)和(26)分别设在液压缸(13)和(27)上,泵筒(18)设在液压缸(13)和(27)之间,游动出油阀(19)和(21)分别设在空心拉杆(15)和(25)上,在密封端盖(16)和(24)的下方和上方分别设有固定进油阀(17)和(23),液压缸(13)和(27)分别通过密封端盖(16)和(24)与双向抽油泵筒(18)连接在一起,泵筒(6)和(33)分别通过密封端盖(12)和(29)与液压缸(13)和(27)连接在一起,在密封端盖(12)和(29)的上、下方分别设有固定进油阀(11)和(30),长柱塞(8)和活塞(14)通过空心拉杆(10)连接在一起,活塞(26)和长柱塞(32)通过空心拉杆(28)连接在一起,游动出油阀(9)和(31)分别设在空心拉杆(10)和(28)的上、下端处,泵筒(6)的上方与封隔器(5)连接,封隔器(5)的上方与溢流阀(4)连接,溢流阀(4)的上方与插接座(3)连接,插接座(3)与油管(2)连接,直至连接到井口;
带有插接头和中心油管(1)从井口逐渐向井下放,直到插接头进入插接座的座封口内,井口上中心油管(1)的端口及由中心油管(1)与油管(2)套装形成的环形空间的端口分别与液压站(35)的两个进出油口连接;
连接在液压缸(13)和(27)进、回油口上的输油管(7)和(22)通过封隔器(5),溢流阀(4)分别与插接座(3)的下接口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双作用液压采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筒(33)还与由螺杆泵(40)、进油单向阀(41)、出油单向阀(42)、液压马达(43)和进油单向阀(44)组成的螺杆泵装置相连接,其中液压马达(43)的进出油口分别与输油管(7)和(22)连接。
CN2009200150817U 2009-07-03 2009-07-03 一种多功能双作用液压采油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608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150817U CN201460823U (zh) 2009-07-03 2009-07-03 一种多功能双作用液压采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150817U CN201460823U (zh) 2009-07-03 2009-07-03 一种多功能双作用液压采油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60823U true CN201460823U (zh) 2010-05-12

Family

ID=42388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01508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60823U (zh) 2009-07-03 2009-07-03 一种多功能双作用液压采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608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6147A (zh) * 2009-07-03 2011-01-05 刘学柱 多功能双作用液压采油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6147A (zh) * 2009-07-03 2011-01-05 刘学柱 多功能双作用液压采油装置
CN101936147B (zh) * 2009-07-03 2017-08-11 刘学柱 多功能双作用液压采油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7882C (zh) 一种液压采油方法及其装置
CN101936147A (zh) 多功能双作用液压采油装置
CN101781979B (zh) 一种液力驱动采油设备
CN201180635Y (zh) 液压双作用无杆泵
CN1648406A (zh) 地面注气增压采油和排液采气装置及方法
CN100422556C (zh) 一种小排量高扬程往复式潜油电泵
CN103671043B (zh) 液力驱动的采油装置
CN200968202Y (zh) 液压采油装置
CN201041141Y (zh) 电潜双向抽油防砂泵
CN201460823U (zh) 一种多功能双作用液压采油装置
CN203702099U (zh) 自动换向封闭液驱无杆采油装置
CN104612944B (zh) 一种抽稠油泵
CN101050764A (zh) 平衡式双向深井采油泵
CN2888131Y (zh) 远程液压驱动井下采油泵
CN200946487Y (zh) 液压抽油装置
CN105422065B (zh) 一种潜油电动往复泵吞吐采油装置
CN1309931C (zh) 智能液压抽油机
CN1056436C (zh) 石油倍程抽油泵
CN206942975U (zh) 一种电动潜油往复双抽油泵
CN106761578B (zh) 一种可调控液压式抽油机装置
CN201786620U (zh) 一种高密封双作用抽油泵
CN100356062C (zh) 一种斜井液压抽油装置
CN203702100U (zh) 群井统一自动同步换向液驱无杆采油装置
CN203892169U (zh) 液压驱动抽油泵及采油装置
CN207935059U (zh) 液压式抽油泵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UANG WENTAO

Effective date: 20120104

Owner name: HARBIN ROCKWEL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IU XUEZHU

Effective date: 2012010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10042 SHENYANG, LIAONING PROVINCE TO: 150090 HARB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104

Address after: 150090, room 7, building 19, No. 301, Songshan Road, Nangang District, Heilongjiang, Harbin

Patentee after: Harbin Rockwel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43, room 7-5, 110042 Beihai street, Dadong District, Liaoning, Shenyang

Co-patentee before: Huang Wentao

Patentee before: Liu Xuezhu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2

Termination date: 2016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