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39975U - 具采光避雨的排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采光避雨的排气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439975U CN201439975U CN200920148316XU CN200920148316U CN201439975U CN 201439975 U CN201439975 U CN 201439975U CN 200920148316X U CN200920148316X U CN 200920148316XU CN 200920148316 U CN200920148316 U CN 200920148316U CN 201439975 U CN201439975 U CN 2014399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leg
- rain
- exhaust apparatus
- daylighting
- to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采光避雨的排气装置,包含有:一集水槽设于中央位置,该集水槽为上宽下窄的集水槽,而集水槽的两端设有封闭板,集水槽的两侧间隔一排气通道宽度各设有一导流板,该导流板高度高于集水槽高度,至少一支撑隔板,该支撑隔板设有同集水槽断面的凹槽,该支撑隔板以间隔的排设支撑于集水槽周面径向位置;二上挡板,该二上挡板由导流板上方往集水槽方向延伸,延伸长度到达集水槽开口上方,该二上挡板往集水槽方向倾斜一角度,据此设计,该排气装置得以用薄板构筑,即可达到相当坚固的强度,而且其采光、避雨及排热效果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气装置,尤指其技术上提供一种具采光避雨的排气装置,其具有排出热气的效益,同时兼具有采光效果佳及得以避雨的功效。
背景技术
按,先前技术上,有中国台湾申请案号第092208206号「厂房通风设备」专利案,其包含有:具备有主体以及数片设置于主体上的导流板,该主体具备有数根与厂房屋顶平行设置的上梁体、设置于上梁体中段部位下方,用以和屋顶的梁体连接的连接梁体以及设置于上梁体外侧下方的固定梁体,该导流板为弧状片体,分别设置于上梁体的上方、固定梁体的外侧以及连接梁体的外侧,其中设置于上梁体上方以及固定梁体外侧的导流板的凹面朝内,而设置于连接梁体上的导流板的凹面朝外,且该导流板的下缘与屋顶相接,上缘与设置于上梁体的导流板间形成有间隙,而设置于固定梁体外侧的导流板上缘与设置于上梁体的导流板间形成有间隙,且该导流板下缘与屋顶间亦形成有间隙。
该案的有待改善处有:
1.需要有梁先架构,再通过梁供导流板装设,梁的重量较重,易形成屋顶的负担,而且设置如此多的梁,相对的成本也相当的高,较不具市场竞争力。
2.该案的采光不佳,其导流板完全挡住光线进入,容易使室内的光线不足,长期需要以灯光辅助照明,其电力的消耗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参阅另一中国台湾申请案号第096211743号的「导流排气装置」,其包含有:一外导流板,其呈长弧型板;二固定板,其分别设在外导流板的二端端边处,并形成有一空间;二减压板,其呈长弧型板,分别设置在前述空间且位在外导流板的二侧处,各减压板的内凹弧面位在相对内侧;二内导流板,其呈长弧型板,位在前述空间内的二减压板之间,其内凹弧面与减压板的内凹弧面相对且其间形成为一圆柱空间的气流加速槽;前述的外导流板一侧位在减压板与内导流板之间,并在该处形成有第一、二导流口,减压板与内导流板的另侧形成有第三导流口,另于固定板与内导流板间且远离外导流板处形成有第四导流口。
该案的有待改善处有:
1.该各导流板的形状角度不易制造精准,如果角度不对易造成导流的效果不佳,而且其多角度的导流板相互间的密合亦不容易,如果有结合处没有密合状况,还要利用粘胶进行粘合,组装上相当不方便,而其整体强度不佳,亦是有待改善之处。
2.该案的采光不好,结构强度亦不够强,所以实用性较差,且如果采光不好,还要另外的灯光照明,增加电力消耗,亦是一笔金钱支出。
是以,针对上述习知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点,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结构,实消费者所殷切企盼,亦系相关业者须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
有鉴于此,创作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的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采光避雨的排气装置,以解决传统技术存在的问题点,使其达到相当坚固的强度,重量得以减轻,强化又具节省材料,同时兼具有采光、避雨及排热效果佳的功效。
解决问题的技术特点:本实用新型一种具采光避雨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具有上宽下窄形状的集水槽,其设于该排气装置的中央位置;
二封闭板,该二封闭板分别固设于该集水槽的两端,该封闭板对应该集水槽近槽底位置各设有一排水孔,该其一封闭板的高于该排水孔位置设有一有水排出代表该二排水孔有阻塞情形的检测孔,该集水槽的两侧各设有一排气通道,该集水槽的两侧间隔一排气通道宽度分别设有一导流板,该导流板高度高于集水槽高度;
至少一支撑隔板,该支撑隔板设有同集水槽断面的凹槽,该支撑隔板以间隔的排设支撑于集水槽周面径向位置,并结合至二导流板;以及,
二上挡板,该二上挡板分别由该导流板上方往该集水槽方向延伸,延伸长度超过该集水槽的一开口上方,该排气装置用薄板构筑组成相当坚固的强度及具采光、避雨与排热的该排气装置。
其中,该支撑隔板于底面及侧面各设有一使该支撑隔板增加强度及结合至该导流板更牢固的折边。
其中,该上挡板往该集水槽方向倾斜一θ角度,该倾斜的θ角度以一度为最佳。
其中,该上挡板末端设有上翘的一可遮挡掉一些风雨的遮板。
其中,该遮板与该上挡板的夹角以接近九十度为最佳。
其中,该上宽下窄形状的集水槽为半圆形结构。
其中,该上宽下窄形状的集水槽为V形结构。
其中,该上宽下窄形状的集水槽为多边形结构。
其中,该集水槽的二开口缘处分别设有向上且向内弯折的一为防止进入该集水槽的雨水溅出的遮板,该遮板的弯折以水平方向为最佳。
其中,该支撑隔板上方凸设有一用以固定该上挡板的遮板,避免该遮板晃动的固定板。
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本实用新型设计一上宽下窄的集水槽,其可制成圆弧形的强度最佳状态,又具有多片支撑隔板的支撑及封闭板、导流板与上挡板的多方向补强,使得该排气装置以薄板制成却有高强度的功效。该排气装置遇雨水时,雨水可被集水槽收集并排出,而当晴天时,阳光可以由上挡板与集水槽间的空隙进入,经排气通道及经由集水槽与导流板的反射,得以将光线引导至室内,使得白天可不需要灯光辅助照明。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于后,相信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目的、构造及特征,当可由的得一深入而具体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其一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其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其一实施状态示意图。
图3A:是图3的A部详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3、图3A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采光避雨的排气装置,包括:
一集水槽10,该集水槽10设于排气装置的中央位置,该集水槽10形成一上宽下窄形状的集水槽10,而集水槽10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封闭板11、12,而该封闭板11、12的对应集水槽10近槽底位置各设有一排水孔111、121,而该其一封闭板11的高于排水孔111位置设有一检测孔112,该检测孔112有水排出代表该二排水孔111、121有阻塞的情形,该集水槽10的两侧各设有一排气通道13、14,而该集水槽10的两侧间隔一排气通道13、14宽度分别设有一导流板15、16,该导流板15、16高度高于集水槽10高度;
至少一支撑隔板20,较佳为二支撑隔板20、21,该二支撑隔板20、21设有同集水槽10断面的凹槽201、211,该二支撑隔板20、21于底面及侧面设有折边202、203、212、213,以该折边202、203、212、213使该支撑隔板20、21强度更佳,结合也更牢固,该二支撑隔板20、21以间隔的排设支撑于集水槽10周面径向位置,该二支撑隔板20、21上方并凸设有一固定板204、214,该固定板204、214并用以固定该上挡板30、31的遮板301、311,避免该遮板301、311晃动;以及,
二上挡板30、31,该二上挡板30、31分别由导流板15、16上方往集水槽10方向延伸,延伸长度超过集水槽10开口101上方,该二上挡板30、31并可往集水槽10方向倾斜一θ角度,该θ角度≥一度,最佳为一度,藉此设计,该排气装置得以用薄板构筑,即可达到相当坚固的强度,而且其采光、避雨及排热效果佳。
上述该集水槽10设成上宽下窄便利集水,而该集水槽10上宽下窄,使得该排气通道13、14刚好形成下宽上窄的形式,如此具有烟囱效应及加速效果,而该上宽下窄的集水槽10得为半圆形、V形、多边形...等形状。
上述该上挡板30、31倾斜一角度得以防止风雨进入至室内,而该上挡板30、31的末端设具上翘的一遮板301、311,得以挡掉一些风雨,且当雨水掉至上挡板30、31而反弹时,该遮板301、311得以阻挡其弹入排气装置内,该遮板301、311与该上挡板30、31的夹角以接近九十度为最佳。
该集水槽10的二开口缘分别设有向上且向集水槽10方向弯的一遮板102、103,该遮板102、103得防止掉入集水槽10的雨水反弹掉入室内。该遮板102、103以朝向水平方向弯的角度为最佳。
该排气装置的集水槽10制成半圆形,其强度为最佳,而加上该支撑隔板20辅助增强其强度,及该封闭板11、12与导流板15、16及上挡板30、31的四方及上方的补强,使该排气装置提升整体强固性,且重量得以减轻,其强化又具节省材料功效,相当具有实用性及市场竞争力,而其利用排气装置的该上挡板30、31与集水槽10间的空隙,得以让阳光照射入,并经过排气通道13、14与导流板15、16及集水槽10的反射,仍得以将光线引导至室内,使室内在白天较为明亮,采光效果好,而该集水槽10及该上挡板30、31达到避雨与集水效果,而该排气通道13、14形成烟囱效应,得以有效排出热气,以降低室内温度。
参阅图4所示,该集水槽10得为半圆形的集水槽10(如图3所示),而该集水槽10亦得为V形或多边形的集水槽,其中该图4即为V形的集水槽40,其只要符合上宽下窄的形状,即可作为集水槽的外型。
前文针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进行具体的说明;惟,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当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原则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变更与修改,而该等变更与修改,皆应涵盖于如本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的范畴中。
Claims (10)
1.一种具采光避雨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具有上宽下窄形状的集水槽,其设于该排气装置的中央部位;
二封闭板,该二封闭板分别固设于该集水槽的两端,该封闭板对应该集水槽近槽底位置各设有一排水孔,该其一封闭板的高于该排水孔位置设有一有水排出代表该二排水孔有阻塞情形的检测孔,该集水槽的两侧各设有一排气通道,该集水槽的两侧间隔一排气通道宽度分别设有一导流板,该导流板高度高于集水槽高度;
至少一支撑隔板,该支撑隔板设有同集水槽断面的凹槽,该支撑隔板以间隔的排设支撑于集水槽周面径向位置,并结合至二导流板;以及,
二上挡板,该二上挡板分别由该导流板上方往该集水槽方向延伸,延伸长度超过该集水槽的一开口上方,该排气装置用薄板构筑组成相当坚固的强度及具采光、避雨与排热的该排气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采光避雨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隔板于底面及侧面各设有一使该支撑隔板增加强度及结合至该导流板更牢固的折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采光避雨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挡板往该集水槽方向倾斜一0角度,该倾斜的0角度以一度为最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采光避雨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挡板末端设有上翘的一可遮挡掉一些风雨的遮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采光避雨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遮板与该上挡板的夹角以接近九十度为最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采光避雨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宽下窄形状的集水槽为半圆形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采光避雨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宽下窄形状的集水槽为V形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采光避雨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宽下窄形状的集水槽为多边形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采光避雨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集水槽的二开口缘处分别设有向上且向内弯折的一为防止进入该集水槽的雨水溅出的遮板,该遮板的弯折以水平方向为最佳。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采光避雨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隔板上方凸设有一用以固定该上挡板的遮板,避免该遮板晃动的固定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148316XU CN201439975U (zh) | 2009-04-02 | 2009-04-02 | 具采光避雨的排气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148316XU CN201439975U (zh) | 2009-04-02 | 2009-04-02 | 具采光避雨的排气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439975U true CN201439975U (zh) | 2010-04-21 |
Family
ID=42544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20148316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39975U (zh) | 2009-04-02 | 2009-04-02 | 具采光避雨的排气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43997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28661A (zh) * | 2013-11-14 | 2014-03-12 | 锦州鹏翔电力轻钢设备有限公司 | 无动力风帽 |
-
2009
- 2009-04-02 CN CN200920148316XU patent/CN20143997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28661A (zh) * | 2013-11-14 | 2014-03-12 | 锦州鹏翔电力轻钢设备有限公司 | 无动力风帽 |
WO2015070768A1 (zh) * | 2013-11-14 | 2015-05-21 | 单连勤 | 自动防雨通风器 |
CN103628661B (zh) * | 2013-11-14 | 2016-03-23 | 锦州鹏翔电力轻钢设备有限公司 | 无动力风帽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90338552A1 (en) | Folding hexagonal tent | |
KR101270564B1 (ko) | 조립식 정자 | |
EP3502369B1 (en) | Multi-purpose building | |
CN110656709A (zh) | 一种绿色建筑用防火钢结构 | |
KR101018641B1 (ko) | 조립식 천막 및 그 조립방법 | |
CN201439975U (zh) | 具采光避雨的排气装置 | |
CN103628609B (zh) | 薄型通风天窗 | |
CN215053286U (zh) | 一种适用于海上风电基础的棱台型抗冰结构 | |
US3724149A (en) | Ventilated, shaded, waterproof roof structure | |
CN205224676U (zh) | 一种抗风的钢结构厂房 | |
CN210342572U (zh) | 一种风井出屋面结构 | |
CN201652695U (zh) | 屋顶自然通风装置的导流结构 | |
CN202787496U (zh) | 一种仿河蚌低矮温室骨架结构 | |
CN203782871U (zh) | 建筑物阳台 | |
CN206971834U (zh) | 拼装式电箱防护棚 | |
CN208604818U (zh) | 一种轻钢龙骨结构体系 | |
JP2009257082A5 (zh) | ||
CN102446468A (zh) | 一种大型灯箱球 | |
KR20090011077A (ko) | 옥외용 천막 구조물 | |
KR102666823B1 (ko) | 캐노피 구조물 | |
CN210421658U (zh) | 一种强抗风卷边屋面板 | |
CN2554264Y (zh) | 陶粒混凝土活动地板 | |
CN213626846U (zh) | 一种拱形景观凉亭 | |
CN206328976U (zh) | 一种遮阳雨棚装置 | |
CN203347083U (zh) | 防雨通风采光气楼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421 Termination date: 201204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