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38749U - 一种抑制音频设备开关杂音的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抑制音频设备开关杂音的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38749U
CN201438749U CN2009201251923U CN200920125192U CN201438749U CN 201438749 U CN201438749 U CN 201438749U CN 2009201251923 U CN2009201251923 U CN 2009201251923U CN 200920125192 U CN200920125192 U CN 200920125192U CN 201438749 U CN201438749 U CN 2014387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effect transistor
field effect
links
electric capa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2519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齐建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Communication Ningb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gem Mobiles R&D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gem Mobiles R&D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gem Mobiles R&D Ningb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12519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387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387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3874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抑制音频设备开关杂音的电路,连接在音频设备与含有该音频设备的终端的主控制电路之间,包括三极管,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以及电阻、电容,通过三极管,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以及电阻、电容的连接,将音频设备在开关瞬间的电信号不接入到音频设备,而是接地,之后又恢复正常,从而解决了音频设备开关杂音问题。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采用max9890音频开关杂音抑制器相比,不仅能够有效解决音频设备开关时产生的杂音,避免了静电释放问题,并且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抑制音频设备开关杂音的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抑制音频设备开关杂音的电路。
背景技术
便携式电子产品的耳机、扬声器等音频设备打开或关闭的瞬间,特别是打开的瞬间,经常听到“噗……噗……”的杂音,这些杂音影响了电子产品的使用。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max9890音频开关杂音抑制器来解决这些杂音,但是max9890音频开关杂音抑制器成本较高,并且不能解决电子产品的静电释放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不采用max9890音频开关杂音抑制器、成本低的抑制音频设备开关杂音的电路。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抑制音频设备开关杂音的电路,连接在音频设备与含有该音频设备的终端的主控制电路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极管、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其中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外接到含有音频设备终端的主控制电路的一个控制引脚上,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三极管的基极相连,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外接到供电电源输出端;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相连,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作为左声道输出端与音频设备相连;并且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第五电阻的第一端,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到含有音频设备的终端的主控制电路的左声到输出引脚,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相连,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相连,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相连,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作为右声道输出端与音频设备相连;并且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第六电阻的第一端,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到含有音频设备的终端的主控制电路的右声道输出引脚,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相连,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相连,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本实用新型电路的设计,将音频设备在开关瞬间的电信号不接入到音频设备,而是接地,之后又恢复正常,与现有技术采用max9890音频开关杂音抑制器相比,不仅能够有效解决音频设备开关时产生的杂音,避免了静电释放问题,并且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的抑制音频设备开关杂音的电路,连接在音频设备与含有该音频设备的终端的主控制电路之间,这里音频设备包括左扬声器和右扬声器,含有该音频设备的终端可以为MP3等带有耳机的电子设备,本实施例中含音频设备的终端为手机,主控制电路为手机的基带芯片;本实用新型的抑制音频设备开关杂音的电路包括三极管Q3、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其中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外接到手机基带芯片的一个控制引脚HSGND上,该控制引脚为手机基带芯片同样I/0输出引脚;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外接到供电电源输出端VBAT;第八电容C8的第一端也外接到供电电源端VBAT,第八电容C8的第二端接地;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相连,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作为左声道输出端REHSOL与音频设备的左扬声器相连;并且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到手机基带芯片的左声到输出引脚HSOL,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接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相连,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相连,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接地;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相连,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接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相连,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作为右声道输出端REHSOR与音频设备的右扬声器相连;并且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到手机基带芯片的右声道输出引脚HSOR,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接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相连,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与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相连,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接地;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与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相连,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接地。
上述电路的工作原理为:
(1)、在音频设备打开之前,手机基带芯片的控制引脚HSGND是低电平,三极管Q3不导通,所以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源级间电压UGS等于供电电源输出端VBAT的电压,因此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二场效应管Q2,此时,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二场效应管Q2等于一个小电阻,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的电压等于供电电源输出端VBAT的电压;
(2)、当音频设备打开以后,手机基带芯片的控制引脚HSGND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三极管Q3集电极电压等于0,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开始放电,直到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源级间电压等于MOS管的门限电压时,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二场效应管Q2变为不导通,在此期间内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二场效应管Q2等于一个小电阻。
当音频设备打开以后,手机基带芯片的左声道输出引脚HSOL、手机基带芯片的右声道输出引脚HSOR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开关杂音在此时产生,但是,此时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二场效应管Q2等于一个小电阻,所以大部分开关杂音被导入到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上,所以加在音频设备左右扬声器上的噪声很小。
(3)、当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源级间电压UGS低于MOS管的门限电压后,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二场效应管Q2从导通变为不导通状态,此时音乐从音频设备左右扬声器上播放出来。

Claims (1)

1.一种抑制音频设备开关杂音的电路,连接在音频设备与含有该音频设备的终端的主控制电路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极管(Q3)、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其中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外接到含有音频设备终端的主控制电路的一个控制引脚(HSGND)上,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外接到供电电源输出端(VBAT);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相连,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作为左声道输出端(REHSOL)与音频设备相连;并且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到含有音频设备的终端的主控制电路的左声道输出引脚(HSOL),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接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相连,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相连,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接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相连,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作为右声道输出端(REHSOR)与音频设备相连;并且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到含有音频设备的终端的主控制电路的右声道输出引脚(HSOR),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接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相连,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与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相连,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接地。
CN2009201251923U 2009-07-16 2009-07-16 一种抑制音频设备开关杂音的电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387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251923U CN201438749U (zh) 2009-07-16 2009-07-16 一种抑制音频设备开关杂音的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251923U CN201438749U (zh) 2009-07-16 2009-07-16 一种抑制音频设备开关杂音的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38749U true CN201438749U (zh) 2010-04-14

Family

ID=42400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25192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38749U (zh) 2009-07-16 2009-07-16 一种抑制音频设备开关杂音的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3874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2642A (zh) * 2010-12-14 2012-07-11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音频pop音的消除方法及耳机音频电路
WO2013107271A1 (zh) * 2012-01-18 2013-07-25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接口适配装置及音频信号接收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2642A (zh) * 2010-12-14 2012-07-11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音频pop音的消除方法及耳机音频电路
WO2013107271A1 (zh) * 2012-01-18 2013-07-25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接口适配装置及音频信号接收设备
US9179216B2 (en) 2012-01-18 2015-11-03 Tendyron Corporation Audio interface adapter device and audio signal receiving apparatu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42383B (zh) 一种消除耳机爆破音的装置和方法
CN205081951U (zh) 一种线控耳机电路及线控耳机
CN103974171A (zh) 爆破音消除电路
CN102740181B (zh) 耳机接口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01898599U (zh) 一种消除pop噪音的电路及移动终端
CN102065352B (zh) 一种消除capless音频功放pop音的装置及方法
CN201438749U (zh) 一种抑制音频设备开关杂音的电路
CN205864668U (zh) 耳机线控器
CN201130928Y (zh) 爆音消除电路
CN102572642B (zh) 音频pop音的消除方法及耳机音频电路
CN105187992A (zh) 一种麦克风开关控制电路和方法
CN104184127B (zh) 电池保护电路
CN107800853B (zh) 存储器、手机及其音频电路和音频文件的外放方法
CN203912161U (zh) 爆破音消除电路
US20180234055A1 (en) Boosted amplifier with current limiting
CN113434112B (zh) 音频产品开关机和喇叭静音保护器及控制方法
CN109089305A (zh) 一种降低移动终端功耗的耳机转接头和移动终端
CN205726353U (zh) 一种充电耳机降噪电路
CN101335500A (zh) 一种消除音频电路破音的方法及电路
CN202721807U (zh) 耳机接口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08495220B (zh) 一种蓝牙耳机电路和蓝牙耳机
CN218634199U (zh) 接通静音电路及麦克风
CN201118792Y (zh) 一种静音控制电路
CN204948330U (zh) 扬声器电路及移动终端
CN204408613U (zh) 一种耳机接口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TCL COMMUNICATION (NINGBO)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GEM MOBIL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NINGBO)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52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315040 NINGBO, ZHEJIANG PROVINCE TO: 315000 NINGBO, ZHEJIANG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523

Address after: 315000 6th Floor, No. 5, Lane 999, Yangfan Road, High-tech Zone,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CL COMMUNICATION (NINGBO)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040 No. 5, Lane 999, Yangfan Road, High-tech Zone,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agem Mobiles R&D ( Ningbo ) Corporation Ltd.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414

Termination date: 2013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