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38242U - 一种平板偏振分光器及使用其的微型投影光学引擎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板偏振分光器及使用其的微型投影光学引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38242U
CN201438242U CN2009201326864U CN200920132686U CN201438242U CN 201438242 U CN201438242 U CN 201438242U CN 2009201326864 U CN2009201326864 U CN 2009201326864U CN 200920132686 U CN200920132686 U CN 200920132686U CN 201438242 U CN201438242 U CN 2014382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m splitter
flat
polarizing beam
plate polarizing
dielectric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3268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仁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utterfly Technology Shenzhen Ltd
Original Assignee
Butterfly Technology Shenzhe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utterfly Technology Shenzhen Ltd filed Critical Butterfly Technology Shenzhen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13268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382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382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3824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平板偏振分光器,其包括透明平面基板,透明无机介质层,以及设置在所述透明平面基板与透明无机介质层之间的偏振分光膜。本实用新型的平板偏振分光器,通过设置透明无机介质层,减小所需膜层的厚度,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生产,且性能优良,具有高的消光比。另外,还提供一种使用该平板偏振分光器的微型投影光学引擎。

Description

一种平板偏振分光器及使用其的微型投影光学引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元件和投影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平板偏振分光器及使用该平板偏振分光器的微型投影光学引擎。
背景技术
偏振分光器是将入射光分离成具有互相垂直偏振面的透射光和反射光的光学元件,其可用于各种类型的光学系统,例如:应用在投影显示中。
目前,偏振分光器的结构有多种,其中一种是采用多层有机物质膜构成的偏振分光器,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中公开号“CN 101156095”名称为“具有减小的应力的偏振分光器”公开的一种偏振分光器,该偏振分光器包括多层偏振膜、设置在所述多层偏振膜上的第一交联有机硅凝胶层、设置在所述交联有机硅凝胶层上的第一刚性覆盖物以及与所述多层偏振膜邻近设置的第二刚性覆盖物。其中,第一刚性覆盖物、第二刚性覆盖物为玻璃棱镜。多层偏振膜为多层聚酯偏振膜。然而,这种偏振分光器需要上百层有机物质膜才能实现良好的偏振分离效果,工艺复杂,合格率低,且,这种结构的偏振分光器不能抵抗高温,长时间在光束的照射下,容易产生老化,进而失透,降低偏振分光器的性能。
另一种偏振分光器为线栅偏振器,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中公开号“CN 101073024”名称为“多层线栅偏振器”公开的一种用于使光偏振的多层线栅偏振器,其包括基底,设置在基底之上的至少两个薄膜层,以及设置在两个薄膜层上的线栅层。其中,线栅层包括其长度大于所述光的波长且其周期小于所述光的半波长的细长金属基元的线栅阵列。这种偏振分光器虽然具有很高的消光比,但是,现有技术工艺很难做到在建立较薄的基底上创建该线栅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生产,性能优良的平板偏振分光器。
另外,还需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投影显示质量好,尺寸小,成本低的微型投影光学引擎。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平板偏振分光器,其包括透明平面基板,透明无机介质层,以及设置在所述透明平面基板与透明无机介质层之间的偏振分光膜。
一种微型投影光学引擎,其包括照明装置,上述平板偏振分光器,微显示面板以及投影物镜。其中,照明装置用于产生照明光。平板偏振分光器倾斜设置于所述照明装置的出射光路上。微显示面板用于对所接收到的偏振光进行调制,转换为与该偏振光垂直的另一偏振光,并使该另一偏振光携有图像信息。投影物镜用于投射携有图像信息的另一偏振光。
本实用新型的平板偏振分光器,通过设置透明无机介质层,减小所需膜层的厚度,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工艺简单,性能优良,消光比高,易于生产;而使用上述平板偏振分光器的微型投影光学引擎,具有光接收角宽、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其光学系统设计过程仅涉及照明装置,一个平板偏振分光器、单片微显示面板以及投影物镜,不涉及其他光学器件,所使用的光学元件较少,结构简单、紧凑,尺寸较小,投影显示质量好,生产成本较低,满足市场高效能、微型化、轻量化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平板偏振分光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微型投影光学引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微型投影光学引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平板偏振分光器的示意图。该平板偏振分光器10包括透明平面基板101,偏振分光膜102,透明无机介质层103,第一增透膜104,第二增透膜104’以及粘接胶层105。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透明平面基板101为平板玻璃。偏振分光膜102为无机偏振分光膜,设置在透明平面基板101与透明无机介质层103之间,为多层光学薄膜的堆叠,具体实施方式中,该偏振分光膜102是采用镀膜的方式镀于透明无机介质层103的下表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透明无机介质层103为玻璃,其厚度为0.03mm~0.07mm,例如:0.03mm,0.07mm,其中优选0.05mm,采用合适厚度的玻璃,可减小介质对入射光束的吸收,提高效能,且,合适的厚度可使入射到玻璃的光束不产生相互干涉,有利于提高平板偏振分光器的性能,提高像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透明平面基板101与透明无机介质层103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由相同或不同型号的玻璃制成;同时,透明平面基板101的厚度大于透明无机介质层103的厚度,采用两块厚度不同的玻璃与偏振分光膜102组合成平板偏振分光器,有利于减小所需偏振分光膜的总厚度。此外,透明平面基板101的折射率小于透明无机介质层103的折射率。
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方式中,透明无机介质层103的厚度并不限于此范围,其也可以采用更厚的玻璃,这里不再赘述。另外,如果对平板偏振分光器的性能要求不高,透明平面基板101折射率也可以大于透明无机介质层103的折射率。
参阅图1,第一增透膜104镀于透明无机介质层103的上表面,为透明介质膜,由多层光学薄膜堆叠而成,其总厚度小于偏振分光膜102的总厚度,用于增加两偏振光(s偏振光以及p偏振光)的透光量,减小损耗。第二增透膜104’镀于透明平面基板101的下表面,同样为透明介质膜,由多层光学薄膜堆叠而成,用于增加两偏振光的透光量,减小损耗。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第一增透膜104、第二增透膜104’均是与工作波段相匹配的消偏增透膜。又,如果透明平面基板101与透明无机介质层103的材质相同,第一增透膜104与第二增透膜104’的膜系相同。原理是:由于第一增透膜104对与其相临的透明无机介质层103和空气相匹配,减小界面损耗;而第二增透膜104’是对与其相临的透明平面基板101和空气相匹配,减小界面损耗。因此,当透明平面基板101与透明无机介质层103的材质相同时(例如透明平面基板101与透明无机介质层103由相同型号的玻璃制成时),则第一增透膜104、第二增透膜104’的膜系相同。反之,如果透明平面基板101与透明无机介质层103的材质不同,则第一增透膜104与第二增透膜104’的膜系也不相同。
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方式中,如果对光束的要求不高,该第一增透膜104与第二增透膜104’也可以省略。
粘接胶层105设置在透明平面基板101与偏振分光膜102之间,用于将镀有偏振分光膜102的透明无机介质层103与透明平面基板101整合为一体。另外,如果对平板偏振分光器10有更高的要求,还可以在临近粘接胶层105的表面镀增透膜(图中未示出),即在粘接胶层105与透明平面基板101、偏振分光膜102之间分别设置增透膜,以提高效率。此处,该增透膜与第一增透膜104、第二增透膜104’相比,具有更为简单的膜系结构。
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方式中,偏振分光膜102还可以镀于透明平面基板101上,粘接胶层105则可以设置在透明无机介质层103与偏振分光膜102之间,用于将镀有偏振分光膜的透明无机介质层103与透明平面基板101整合为一体。同时,在粘接胶层105与透明无机介质层103、偏振分光膜102之间还可以分别设置增透膜,以提高效率。当然,还可以省略粘接胶层,采用深化光胶的方式把透明无机介质层103与透明平面基板101胶合成一体。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平板偏振分光器,通过设置无机介质层,减小所需膜层的厚度,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工艺简单,性能优良,消光比高,又,与采用光刻技术所制作的偏振分光器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平板偏振分光器可采用镀膜的工艺直接实现多层膜的堆叠,易于生产,成本低廉;另外,通过在透明平面基板的下表面与透明无机介质层的上表面设置增透膜,减小光学损耗。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微型投影光学引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该微型投影光学引擎包括前述的平板偏振分光器10,照明装置20,微显示面板30以及投影物镜40。其中,照明装置20用于产生照明光。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20包括各种光源(LED光源、高压汞灯等)以及对光源进行整形的各种整形镜组(图中未示出)。该照明装置20出射至平板偏振分光器10的照明光是偏振光,图2所示为p偏振光,采用偏振光通过平板偏振分光器10来照射微显示面板30时,有利于提高光效及对比度,获得高品质的投影显示图像。
平板偏振分光器10倾斜设置于照明装置20的出射光路上,用于偏振分离所接收到的入射光。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平板偏振分光器10倾斜角约为45°。
微显示面板30的数量为一个,设置于平板偏振分光器10与照明装置的非相邻的一侧,用于对所接收到的偏振光(图2为p偏振光,图3为s偏振光)进行调制,转换为与该偏振光垂直的另一偏振光(图2为S偏振光,图3为P偏振光),并使该另一偏振光携有图像信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单片微显示面板30为硅基液晶面板,其所接收到的偏振光为p偏振光,经过单片微显示面板30的调制后,转换为携有图像信息的S偏振光,且将其反射回平板偏振分光器10上,由平板偏振分光器10将该S偏振光反射至投影物镜上。换句话说,投影物镜与单片微显示面板30相邻设置。此时,投影物镜40是用于投射携有图像信息的S偏振光。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微型投影光学引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该微型投影光学引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微型投影光学引擎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图3所示的微型投影光学引擎的单片微显示面板30’接收到的是s偏振光,经过单片微显示面板30’的调制后,将转换为携有图像信息的P偏振光,且将其反射回平板偏振分光器10上,由平板偏振分光器10将该P偏振光透射至投影物镜40上。换句话说,投影物镜40与单片微显示面板30’相对平行设置,用于投射携有图像信息的另一偏振光,即P偏振光。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微型投影光学引擎,采用无机的平板偏振分光器,具有工艺简单、高消光比、抗高温、光接收角宽、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有利于光学引擎的微型化,此外,照明装置输出的光经平板偏振分光器后,提供给微显示面板,之后,微显示面板调制出图像光再次通过平板偏振分光器进入投影物镜,从投影物镜输出到外部屏幕,其光学系统设计过程仅涉及照明装置,一个平板偏振分光器、单片微显示面板以及投影物镜,不涉及其他光学器件,所使用的光学元件较少,结构简单、紧凑,尺寸较小,投影显示质量好,生产成本较低,满足市场微型化、轻量化的需求。
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例如:照明装置出射至平板偏振分光器的照明光可以是非偏振光。此时,微显示面板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2个。另外,微显示面板还可以为透射式液晶面板等。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之形状、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平板偏振分光器,其包括:透明平面基板以及偏振分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偏振分光器还包括透明无机介质层,所述偏振分光膜设置在所述透明平面基板与透明无机介质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偏振分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平面基板与透明无机介质层为相同或不同型号的玻璃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偏振分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无机介质层的厚度为0.03mm~0.07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偏振分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平面基板的厚度大于透明无机介质层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板偏振分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平面基板的折射率小于透明无机介质层的折射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偏振分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无机介质层的上表面镀有第一增透膜,所述第一增透膜的总厚度小于所述偏振分光膜的总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板偏振分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平面基板的下表面镀有第二增透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板偏振分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分光膜、第一增透膜、第二增透膜均为多层光学薄膜的堆叠;所述第一增透膜的膜系与所述第二增透膜的膜系相同或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平板偏振分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分光膜为无机偏振分光膜,镀于所述透明平面基极的上表面或者透明无机介质层的下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平板偏振分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平面基板与偏振分光膜之间,或者所述透明无机介质层与偏振分光膜之间还设置有粘接胶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平板偏振分光器,其特征在于,临近所述粘接胶层的表面还镀有增透膜。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平板偏振分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平面基板与透明无机介质层采用深化光胶胶合成一体。
13.一种微型投影光学引擎,其包括:
照明装置,用于产生照明光;
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投影光学引擎还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平板偏振分光器,倾斜设置于所述照明装置的出射光路上;
微显示面板,用于对所接收到的偏振光进行调制,转换为与该偏振光垂直的另一偏振光,并使该另一偏振光携有图像信息;以及
投影物镜,用于投射携有图像信息的另一偏振光。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微型投影光学引擎,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偏振分光器倾斜角约为45°;所述微显示面板为单片微显示面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微型投影光学引擎,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显示面板为硅基液晶面板或者透射式液晶面板。
CN2009201326864U 2009-06-12 2009-06-12 一种平板偏振分光器及使用其的微型投影光学引擎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382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326864U CN201438242U (zh) 2009-06-12 2009-06-12 一种平板偏振分光器及使用其的微型投影光学引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326864U CN201438242U (zh) 2009-06-12 2009-06-12 一种平板偏振分光器及使用其的微型投影光学引擎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38242U true CN201438242U (zh) 2010-04-14

Family

ID=42400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32686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38242U (zh) 2009-06-12 2009-06-12 一种平板偏振分光器及使用其的微型投影光学引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382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7413A (zh) * 2018-01-05 2018-07-17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1064nm波段高消光比高损伤阈值半角偏振分光镜制作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7413A (zh) * 2018-01-05 2018-07-17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1064nm波段高消光比高损伤阈值半角偏振分光镜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6946C (zh) 棱镜、投影装置和光学部件
CN201780448U (zh) 一种图像均匀清晰的投影光学引擎
CN100573274C (zh) 延迟补偿板、延迟补偿器、液晶显示装置以及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
US20050174641A1 (en) Polarization conversion light integrator
US11275267B2 (en) Optical composite film,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201145795Y (zh) 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装置
CN101813290A (zh) 三基色半导体照明装置及使用其的微型投影光学引擎
CN201820036U (zh) 一种宽角度偏振分光器及使用其的投影光学引擎
CN201402362Y (zh) 一种高光效的微型投影光学引擎
WO2015035787A1 (zh) 滤光片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18161669A1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设备
CN101923222A (zh) 一种平板偏振分光器及使用其的微型投影光学引擎
WO2012024850A1 (zh) 具有单个偏振转换器的led液晶投影机的光学结构
CN201820001U (zh) 一种宽角度偏振转换器及使用其的投影光学引擎
CN201417358Y (zh) 一种高光效的微型投影光学引擎
CN101750861A (zh) 一种微型投影光学引擎
CN101923272A (zh) 一种基于三色光源的微型投影光学引擎
CN114114500A (zh) 一种保偏光学膜、一种保偏扩散膜及双面雾保偏扩散膜
CN201438242U (zh) 一种平板偏振分光器及使用其的微型投影光学引擎
CN114114499A (zh) 一种保偏光学膜、一种保偏扩散膜及一种双面雾保偏扩散膜
CN114114498A (zh) 一种保偏光学膜及一种保偏扩散膜
US20200401024A1 (en) Active optical rotator and optical system for LCD projector
JP2010152268A5 (zh)
CN112684633A (zh) 复合扩散板及显示设备
US20080002257A1 (en) Polarization Recovery Pla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Cui Jing Road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18 Pingshan New District No. 35 No. 1 Building 6 East

Patentee after: Butterfly Technology (Shenzhen) Limited

Address before: 518057, 301, two, Fengyun technology building, Fifth Industrial Zone, North Ring Road, Shenzhen, Guangdong, Nansh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Butterfly Technology (Shenzhen) Limite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41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