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32945Y - 具有垃圾压缩装置的垃圾桶 - Google Patents
具有垃圾压缩装置的垃圾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432945Y CN201432945Y CN2009201331468U CN200920133146U CN201432945Y CN 201432945 Y CN201432945 Y CN 201432945Y CN 2009201331468 U CN2009201331468 U CN 2009201331468U CN 200920133146 U CN200920133146 U CN 200920133146U CN 201432945 Y CN201432945 Y CN 201432945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ross link
- lid
- trip assembly
- sewage disposer
- interlock tri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Refuse Recepta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垃圾压缩装置的垃圾桶,包括一壳体、一盖体及一压缩装置,所述壳体凹设有第一容置空间,且该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盖体活动枢设于壳体的一侧,并覆盖在第一开口上,所述压缩装置设在盖体内的第三容置空间中,包括一平移组件、二组交叉连杆及一压板,其中平移组件固设于第三容置空间的一侧,并通过二组交叉连杆与压板枢接,所述压板与盖体平行,由第一开口进入第一容置空间。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垃圾压缩效能高,通过压缩装置可以充分利用垃圾桶的可用贮存容量,进而减少垃圾袋使用量,从而提高垃圾的装储效率及减少资源浪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桶,特别是一种具有垃圾压缩装置的垃圾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生活也日趋丰裕,不仅开始重视物质上的享受,也制造出较以往更多的垃圾;因此,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垃圾桶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以用来收集及储存垃圾及相关废弃物。通常是待垃圾桶内的垃圾堆积至一定量之后,再交予环保单位的垃圾车,进行后续处理。由于世界各先进国家普遍均实施垃圾处理费随袋征收的措施,人们只能购买并使用昂贵的专用垃圾袋,并将专用垃圾袋套设于垃圾桶内以容纳垃圾,且在装满垃圾后,将满载的专用垃圾袋裹扎并交予环保单位处理,因此为减少因购买专用垃圾袋而耗费的无谓支出,人们无不费尽心思,竭力进行垃圾减量及压缩垃圾体积的动作,以充分利用专用垃圾袋的可用容积,使其能容纳更多垃圾,并避免专用垃圾袋仅装置少量蓬松垃圾即丢弃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然而,一般传统的垃圾桶并不具压缩垃圾的功能,当垃圾桶的贮存容量不足以容纳所有垃圾时,即容易使垃圾溢出并造成环境污染;此外,当使用者必须自行挤压垃圾时,常用脚踏或手压等不卫生的方式对垃圾筒内的垃圾进行挤压,而造成垃圾常因挤压而喷洒出脏污及恶臭液体,并造成使用者不便及环境污染,且诸如脚踏或手压等挤压方式并无法有效充分地压缩垃圾的体积,如此将不利于使用者所欲达成的压缩垃圾体积以充分利用专用垃圾袋的可用容积,并减少资源浪费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压缩垃圾,并增加垃圾桶的贮存容量的具有垃圾压缩装置的垃圾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垃圾压缩装置的垃圾桶,包括一壳体、一盖体及一压缩装置,所述壳体凹设有第一容置空间,且该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盖体活动枢设于壳体的一侧,并覆盖在第一开口上,所述压缩装置设在盖体内的第三容置空间中,包括一平移组件、二组交叉连杆及一压板,其中平移组件固设于第三容置空间的一侧,并通过二组交叉连杆与压板枢接,所述压板与盖体平行,由第一开口进入第一容置空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平移组件包括一马达、一平移螺杆及一平移座,该马达与平移螺杆相连接,该平移座活动枢设在平移螺杆上,所述二组交叉连杆包括由一连结轴交叉枢接的第一组交叉连杆及第二组交叉连杆,其中第一组交叉连杆的一端枢设在盖体上,第一组交叉连杆的另一端枢设至压板所设的一滑轨上,第二组交叉连杆的一端枢设在平移座上,第二组交叉连杆的另一端枢设在压板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第一开口中设有容器,该容器凹设有一第二容置空间,且该容器的一侧设有一第二开口,所述压板由第二开口平行进入第二容置空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盖体的一侧设有一连动卡榫组件,且该壳体上对应于连动卡榫组件的位置设有一卡止部,该连动卡榫组件包括一卡榫部及一弹性组件,该卡榫部的位置与卡止部相互卡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盖体的一侧设有一连动卡榫组件,且该壳体上对应于连动卡榫组件的位置设有一卡止部,该连动卡榫组件包括一卡榫部及一弹性组件,该卡榫部的位置与卡止部分离。
本实用新型所述盖体的一侧设有一连动卡榫组件及一弹性组件,且该壳体上对应于连动卡榫组件的位置设有一卡止部,该连动卡榫组件包括一卡榫部及一拨动部,该弹性组件的一端固定于盖体上,其另一端则固定于连动卡榫组件上,该连动卡榫组件的位置与卡止部相互卡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盖体的一侧设有一连动卡榫组件,且该壳体上对应于连动卡榫组件的位置设有一卡止部,该连动卡榫组件包括一拨动部、一卡榫部及一弹性组件,该拨动部的一端与卡榫部相连接,其另一端与弹性组件相连接,该弹性组件通过拨动部使卡榫部与卡止部相互卡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压板通过二组交叉连杆与拨动部相抵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组交叉连杆的一端通过平移座与拨动部相抵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马达设有一马达保护电路。
本实用新型所述弹性组件为一弹簧。
本实用新型所述弹性组件为一扭转弹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垃圾压缩效能高,通过压缩装置可以充分利用垃圾桶的可用贮存容量,进而减少垃圾袋使用量,从而提高垃圾的装储效率及减少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压缩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盖体的示意图。
图4-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盖体与壳体未卡合时的示意图。
图4-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盖体与壳体卡合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垃圾桶10包括一壳体11、一容器12、一盖体13及一压缩装置14,其中壳体11凹设有一第一容置空间111,且壳体11的一侧设有一第一开口112,使容器12能经由第一开口112被容纳于第一容置空间111中,容器12凹设有一第二容置空间121,且容器12的一侧设有一第二开口122,使垃圾能经由第二开口122被放置且贮存于第二容置空间121中,该盖体13活动枢设于壳体11的一侧,且能覆盖在壳体11的第一开口112上,并完全遮蔽第一开口112;如图2、图3所示,盖体13凹设有一第三容置空间131,压缩装置14固设于第三容置空间131中,包括一平移组件141、二组交叉连杆142及一压板143,该平移组件141固设于第三容置空间131的一侧,包括一马达144、一平移螺杆145及一平移座146,马达144与平移螺杆145相连接,且能驱动平移螺杆145进行转动,平移座146活动枢设在平移螺杆145上,且能在平移螺杆145被转动的状态下,按照平移螺杆145的转动方向,而能沿平移螺杆145的轴向朝向靠近或远离马达144的方向移动。二组交叉连杆142包括第一组交叉连杆147及第二组交叉连杆148,第一组交叉连杆147及第二组交叉连杆148以一连结轴149交叉枢接而成,第一组交叉连杆147及第二组交叉连杆148能以连结轴149为轴心而转动,其中第一组交叉连杆147的一端枢设在盖体13上,第一组交叉连杆147的另一端枢设至压板143所设的一滑轨1410,且能活动地在滑轨1410上平移;第二组交叉连杆148的一端枢设在平移座上,能随平移座146在平移螺杆145上平移,第二组交叉连杆148的另一端枢设在压板143上,使得二组交叉连杆142能推动压板143,且如图1所示,令压板143以平行于盖体13的状态,由第二开口122进入第二容置空间121,并挤压第二容置空间121内所储存的垃圾,这样通过将能有效压缩垃圾,以增加垃圾的贮存容量,并达到减少垃圾袋使用的环保目的,避免传统垃圾筒因不具压缩垃圾功能,导致垃圾桶的贮存容量不足,而容易使垃圾溢出并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另外也能避免使用者用脚踏或手压等不卫生的方式自行挤压垃圾,造成垃圾容易因挤压而喷洒出脏污,并污染环境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盖体13的一侧还设有一连动卡榫组件15,且壳体11上对应于连动卡榫组件15的位置设有一卡止部16,该连动卡榫组件15包括一拨动部151、一卡榫部152及一弹性组件153(在本实施例中为一弹簧),该拨动部151的一端与卡榫部152相连接,其另一端与弹性组件153相连接,在盖体13覆盖在壳体11的第一开口112上,且连动卡榫组件15未受其它外力的状态下,卡榫部152将受弹性组件153所产生的压力影响,而与卡止部16相互卡合,进而使盖体13卡固于壳体11上,并完全封闭第一开口112,同时在第二组交叉连杆148的一端随平移座146而平移至与拨动部151相抵接的位置,且施予拨动部151一作用力的状态下,卡榫部152及拨动部151将克服弹性组件153所产生的应力,并受第二组交叉连杆148的一端带动而产生平移,进而使卡榫部152离开卡止部16,并解除盖体13及壳体11间的卡固状态,因此,当使用者欲将垃圾桶10内的垃圾压缩,以增加贮存容量时,即可将盖体13覆盖在壳体11的第一开口112上,并启动马达144,以驱动平移螺杆145进行转动,且使平移座146及其上的第二组交叉连杆148的一端朝向靠近第一组交叉连杆147的一端的方向移动,并使第二组交叉连杆148的一端解除与拨动部151的相互抵接,此时,卡榫部152在未受其它外力的状态下,卡榫部152将受弹性组件153所产生的应力影响,而与卡止部16相互卡合,进而使盖体13卡固于壳体11上,并完全封闭第一开口112,以在垃圾压缩过程当中,避免部分垃圾会由第一开口112溢出;这样在第二组交叉连杆148的一端逐渐靠近第一组交叉连杆147的一端的状态下,第一组交叉连杆147及第二组交叉连杆148将以连结轴149为轴心而转动,此时,由于第二组交叉连杆148的另一端枢设于压板143上,因此,第一组交叉连杆147的另一端将在压板143的滑轨1410上产生滑动,并逐渐靠近第二组交叉连杆148的另一端;在第二组交叉连杆148的一端逐渐靠近第一组交叉连杆147的一端,进而带动第一组交叉连杆147的另一端逐渐靠近第二组交叉连杆148的另一端的状态下,二组交叉连杆142将推动压板143逐渐远离盖体13,并使压板143由第二开口122进入第二容置空间121,进而使压板143挤压第二容置空间121内所储存的垃圾。
在本实施例中,马达144还设有一马达保护电路,在压板143逐渐远离盖体13,并挤压第二容置空间121内所储存的垃圾的过程中,当马达144输出电流升高至一预定限值,且被马达保护电路所侦测到时,代表垃圾已被压缩至极限,且马达144的输出功率亦已达到极限,此时,为保护马达144不受损坏,马达保护电路将切换马达144转动的方向,以驱动平移螺杆145进行转动,且使平移座146及其上的第二组交叉连杆148的一端朝向远离第一组交叉连杆147的一端的方向移动,使压板143逐渐接近盖体13,并使压板143进入第三容置空间131;在第二组交叉连杆148的一端平移至与拨动部151相抵接的位置,且持续施予拨动部151足以克服弹性组件153所产生应力的作用力的状态下,卡榫部152及拨动部151将受第二组交叉连杆148的一端带动而产生平移,进而使卡榫部152离开卡止部16,并解除盖体13及壳体11间的卡固状态,以供使用者能掀开盖体13,并继续使用垃圾桶10以储存垃圾。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连动卡榫组件15的拨动部151的一端与卡榫部152相连接,其另一端与弹性组件153相连接,然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拨动部151与卡榫部152可为一体成形结构,且弹性组件153所施加在卡榫部152及拨动部151上的应力并不限于固定方向,并且连动卡榫组件15与卡止部16间的动作关系及设置位置,并不限于本实施例所示,只要是具有一弹性组件及一卡榫部,且使该卡榫部能受该弹性组件所产生的应力影响,而与一卡止部相互卡合或分离,以使一盖体卡固或开启一壳体,并能承受一压缩装置持续施予足以克服该弹性组件应力的作用力,而使卡榫部及卡止部相互分离或卡合,以使盖体开启或卡固壳体的连动卡榫组件,均可应用为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连动卡榫组件。
如图4-1、4-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连动卡榫组件25由卡榫部252及拨动部251相连接,而为一体成形;弹性组件253为一扭转弹簧,且夹设于连动卡榫组件25及盖体23之间,弹性组件253的一端固定于盖体23内的一侧上,其另一端则固定于连动卡榫组件25的一侧上,如此,使用者即可驱动二组交叉连杆242推动压板243,且令压板243以平行于盖体23的状态,逐渐远离盖体23,以进行挤压垃圾的动作,在压板243离开拨动部251的情况下,压板243将解除与拨动部251的抵接状态;如此,连动卡榫组件25将受弹性组件253所产生应力的影响,而转动至与卡止部26相互卡合的位置,并使卡榫部252与卡止部26相互卡合;反之,当压板243被二组交叉连杆242驱动,而逐渐接近盖体23的状况下,压板243将移动至与拨动部251相抵接的位置,且对拨动部251持续施加作用力,如此,在拨动部251受到压板243持续施加作用力的状态下,连动卡榫组件25将克服弹性组件253所产生的应力,而转动至离开卡止部26的位置,并解除卡榫部252与卡止部26间的卡固状态。
本实用新型在盖体内设有压缩装置,由马达驱动平移螺杆进行转动,使得二组交叉连杆能推动压板,使得压板以平行于盖体的状态,由第二开口进入第二容置空间,并挤压第二容置空间内所储存的垃圾,以增加垃圾桶的贮存容量,并减少垃圾袋使用,避免使用者用脚踏或手压等不卫生的方式自行挤压垃圾。同时,盖体的一侧设有连动卡榫组件,与壳体上对应于连动卡榫组件位置的卡止部相互卡合,进而使盖体卡固于壳体上,并完全封闭第一开口,当第二组交叉连杆的一端随平移座而平移至与拨动部相抵接的位置,且施予拨动部一作用力的状态下,连动卡榫组件离开卡止部,并解除盖体及壳体间的卡固状态。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马达设有马达保护电路以保护该马达不受损坏,并使马达转向切换,以驱动平移螺杆进行转动,使压板逐渐接近盖体,并使压板进入第三容置空间以复位,安全可靠。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使用简单、卫生方便,而且可以大大节约资源,符合环保要求。
Claims (12)
1.一种具有垃圾压缩装置的垃圾桶,包括一壳体、一盖体及一压缩装置,所述壳体凹设有第一容置空间,且该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盖体活动枢设于壳体的一侧,并覆盖在第一开口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装置设在盖体内的第三容置空间中,包括一平移组件、二组交叉连杆及一压板,其中平移组件固设于第三容置空间的一侧,并通过二组交叉连杆与压板枢接,所述压板与盖体平行,由第一开口进入第一容置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垃圾压缩装置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组件包括一马达、一平移螺杆及一平移座,该马达与平移螺杆相连接,该平移座活动枢设在平移螺杆上,所述二组交叉连杆包括由一连结轴交叉枢接的第一组交叉连杆及第二组交叉连杆,其中第一组交叉连杆的一端枢设在盖体上,第一组交叉连杆的另一端枢设至压板所设的一滑轨上,第二组交叉连杆的一端枢设在平移座上,第二组交叉连杆的另一端枢设在压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垃圾压缩装置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第一开口中设有容器,该容器凹设有一第二容置空间,且该容器的一侧设有一第二开口,所述压板由第二开口平行进入第二容置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垃圾压缩装置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一侧设有一连动卡榫组件,且该壳体上对应于连动卡榫组件的位置设有一卡止部,该连动卡榫组件包括一卡榫部及一弹性组件,该卡榫部的位置与卡止部相互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垃圾压缩装置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一侧设有一连动卡榫组件,且该壳体上对应于连动卡榫组件的位置设有一卡止部,该连动卡榫组件包括一卡榫部及一弹性组件,该卡榫部的位置与卡止部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垃圾压缩装置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一侧设有一连动卡榫组件及一弹性组件,且该壳体上对应于该连动卡榫组件的位置设有一卡止部,该连动卡榫组件包括一卡榫部及一拨动部,该弹性组件的一端固定于盖体上,其另一端则固定于连动卡榫组件上,该连动卡榫组件的位置与卡止部相互卡合。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垃圾压缩装置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一侧设有一连动卡榫组件,且该壳体上对应于连动卡榫组件的位置设有一卡止部,该连动卡榫组件包括一拨动部、一卡榫部及一弹性组件,该拨动部的一端与卡榫部相连接,其另一端与弹性组件相连接,该弹性组件通过拨动部使卡榫部与卡止部相互卡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垃圾压缩装置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通过二组交叉连杆与拨动部相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垃圾压缩装置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交叉连杆的一端通过平移座与拨动部相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4、5、6、7、8或9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垃圾压缩装置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设有一马达保护电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垃圾压缩装置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为一弹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垃圾压缩装置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为一扭转弹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1331468U CN201432945Y (zh) | 2009-06-24 | 2009-06-24 | 具有垃圾压缩装置的垃圾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1331468U CN201432945Y (zh) | 2009-06-24 | 2009-06-24 | 具有垃圾压缩装置的垃圾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432945Y true CN201432945Y (zh) | 2010-03-31 |
Family
ID=42051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2013314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32945Y (zh) | 2009-06-24 | 2009-06-24 | 具有垃圾压缩装置的垃圾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432945Y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84233A (zh) * | 2018-05-15 | 2018-09-28 | 徐州腾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封口压缩式农村垃圾处理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
-
2009
- 2009-06-24 CN CN2009201331468U patent/CN201432945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84233A (zh) * | 2018-05-15 | 2018-09-28 | 徐州腾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封口压缩式农村垃圾处理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089619Y (zh) | 废弃软塑料的压紧收集装置 | |
CN201567006U (zh) | 太阳能智能压缩垃圾桶 | |
CN202175355U (zh) | 一种具有压缩功能的垃圾桶盖 | |
CN102079429A (zh) | 太阳能分类垃圾压缩机 | |
CN201432945Y (zh) | 具有垃圾压缩装置的垃圾桶 | |
CN109230071A (zh) | 一种收集纸类垃圾箱 | |
CN201411197Y (zh) | 一种垃圾桶 | |
CN210126822U (zh) | 一种自动压紧垃圾袋的智能垃圾桶 | |
CN201534687U (zh) | 垃圾桶 | |
CN109516019A (zh) | 一种便于垃圾回收利用的环保装置 | |
CN2263639Y (zh) | 一种方便卫生垃圾桶 | |
CN201052908Y (zh) | 弹性压缩垃圾筒 | |
CN212530895U (zh) | 垃圾压缩机构及垃圾收集装置 | |
CN209663958U (zh) | 一种节能型垃圾处理器 | |
CN201999427U (zh) | 一种具有压缩垃圾功能的垃圾桶 | |
CN201849870U (zh) | 一种压缩纸篓 | |
CN201808856U (zh) | 一种附带备用垃圾袋存放装置的垃圾桶 | |
CN213036643U (zh) | 一种便于环保用具有压实功能的垃圾桶 | |
CN201086978Y (zh) | 方便垃圾篓 | |
CN208307629U (zh) | 一种平台上料垃圾压缩设备 | |
CN216685872U (zh) | 一种具有压缩功能的智能垃圾桶 | |
CN211309690U (zh) | 一种垃圾收集箱 | |
CN110641868A (zh) | 一种环保垃圾箱 | |
CN213415072U (zh) | 一种多功能环保垃圾桶 | |
CN212981252U (zh) | 一种不易发臭的环保垃圾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331 Termination date: 201306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