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88237Y - 双网全交换通讯系统主机 - Google Patents

双网全交换通讯系统主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88237Y
CN201388237Y CN200920012173U CN200920012173U CN201388237Y CN 201388237 Y CN201388237 Y CN 201388237Y CN 200920012173 U CN200920012173 U CN 200920012173U CN 200920012173 U CN200920012173 U CN 200920012173U CN 201388237 Y CN201388237 Y CN 20138823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network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0121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燕霖
潘庆革
吴戈
杨术轩
赵凡
闫鹏
罗晓宁
冯政民
杨术森
刘哲
张磊
林琳
孙向峰
朱恩营
屈长鸣
张丽鹃
佟美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ATM(AIR TRAFFIC MANAGE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ATM(AIR TRAFFIC MANAGE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ATM(AIR TRAFFIC MANAGE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ATM(AIR TRAFFIC MANAGE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0121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8823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8823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8823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网全交换通讯系统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包括多个双网络交换单元,多个双网络交换单元通过两条并行的全交换网络串联在一起形成通讯装置;所述双网络交换单元主要包括无线板、内线板、外线板、席位板和两块交换板;无线板、内线板、外线板均通过通讯网络数据线接入两块并列的交换板,两块交换板则通过通讯网络数据线连接至席位板;两块交换板与两条并行的全交换网络连接。本实用新型,设备简洁合理,实用性强,比较适合应用在民航领域。

Description

双网全交换通讯系统主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民航系统的通讯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双网全交换网络通讯系统的主机。
背景技术:
通讯系统是民航生产运行中最重要的环节,长期以来,我国主用地空通信设备全部都以来进口,不仅花费了国家大量外汇,而且进口系统在使用中也暴露出容量小、兼容性差、功能单一等诸多问题;而传统的通讯系统,对于地地及地空通话方面,无法实现本地一点对多点的转换控制,例如:以往的无线电台是直接与遥控盒相连接,进行无线通信,话机之间一一对应的相连进行有线通信,遥控盒与话机则组成管制席位,这样的话,如果需要同多方进行有线和无线控制,则就需要在一个席位端配置多部遥控盒和话机,这样一来席位配置异常繁杂,给使用和维护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另外以往的通讯是单线连接,一旦连接中断,就会造成整个系统的瘫痪,而且以往的通讯系统是有线与无线系统分开控制且容量小;整个通讯系统只有一个中央处理器,这样,一旦主机的中央处理器停止工作,也会造成后整部系统瘫痪。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网全交换通讯系统主机,其目的是解决以往的通讯系统席位配置复杂、容量小、由于单线连接造成的易损坏及维护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双网全交换通讯系统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包括多个双网络交换单元,多个双网络交换单元通过两条并行的全交换网络串联在一起形成通讯装置;所述双网络交换单元主要包括无线板、内线板、外线板、席位板和两块交换板;无线板、内线板、外线板均通过通讯网络数据线接入两块并列的交换板,两块交换板则通过通讯网络数据线连接至席位板;两块交换板与两条并行的全交换网络连接。
两条并行的全交换网络可以采用局域网VLAN联网、广域网VPN,DDN专线,无线网桥、网线、双绞线、光纤、同轴电缆。
所述的双网络交换单元还包括有监控板、GPS板、语音板、录音板和磁石板;监控板、GPS板、语音板、录音板和磁石板通过内部的两条并行的通讯网络数据线与两块交换板连接。
所述交换板上设置有多个与各个功能板连接的接口和与全交换网络连接的接口,所有接口均通过音频隔离变换器和数字隔离器与交换单元连接,交换单元与控制及路由协议判断模块连接。
在所述无线板、内线板、外线板、席位板上均设置有音频隔离变换器、数字隔离器、两片网络驱动模块及独立的CPU和FPGA;两块网络驱动器通过电路与CPU连接,CPU通过电路与FPGA连接,FPGA一方面通过数模转换器与音频隔离变换器连接,另一方面直接与数字隔离器连接;音频隔离变换器数字隔离器连接至外部设备端口,而两片网络驱动模块则通过通讯网络数据线连接至两块交换板。
数字隔离器采用光电耦合器和继电器。
所述通讯主机中的多个双网交换单元阵列的设置在壳体内;而每个双网交换单元中的无线板、内线板、外线板、席位板、监控板、GPS板、语音板、录音板、磁石板和交换板均插接在壳体的板卡插槽内,交换板插接在板卡插槽的两端。
无线板在使用时与VHF甚高频电台连接;内线板在使用时与直通电话机连接;外线板在使用时与市话或程控交换机连接;席位板在使用时通过席位终端板与用户席位连接。
优点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网全交换通讯系统主机,该系统主机将多个双网交换单元连在一起组成通讯平台;而每个双网交换单元又包括无线板、内线板、外线板、席位板、席位终端板、监控板、GPS板、语音板、录音板和磁石板,通过两条并行的通讯网络数据线与两块交换板连接在一起,该双网交换单元在使用时,无线板与外部VHF甚高频电台连接,使外部无线通讯系统与席位之间实现连通,使席位可以对外部通讯系统进行无线通话和控制;内线板与直通电话机连接,使直通电话机也可以通过席位进行通话和控制;而这样的话,一个席位就可以实现对有线和无线的控制,而无线板可以与多个外部VHF甚高频电台连接,内线板也可以与多部直通电话机连接,这样通过一个席位之间的转换就可以实现多点通话的目的,使席位配置异常简洁合理;另外在双网交换单元中还配置有其他的功能板,例如:外线板与市话或程控交换机连接实现系统与外部有线电话的连通;监控板用于与监控配置终端机连接,用于监控系统安全并发出报警信号;GPS板与外部时钟源连接,实现时钟同步;而语音板则用于储存向双网络交换单元的各个对应功能板发送的语音信息;录音板则用于远程席位的本地录音;磁石板用于与磁石或供电电话连接。另外,在系统的双网交换单元的每个功能板上,都集成有互为隔离的两个全交换网络冗余运行,系统采用分散型控制结构,以无线功能板为例,主机中没有中央处理单元,所有功能均由各功能板上的独立CPU和FPGA进行控制,分散型控制结构可以把故障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任何功能板的故障都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使可靠性有了明显提高。该双网全交换网络通讯系统主机在使用时是以每个双网交换单元为单位,每个双网交换单元为单位中对应一个席位及多个有线和无线设备,这样每个席位不仅可以在本单元内进行有线、无线和其他功能的控制,还可以实现与其他单元的席位实现连通,进行信息交流,这样大大提高了信息交换的灵活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由于采用了分散型控制结构和双网络并行冗余的工作方式,数据交换畅通无阻,系统运行稳定,投入实验以来,无一例系统瘫痪现象发生,可靠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为保障飞行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该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外部语音信息经过模数转换后,以数据祯的格式通过这两个网络进行交换,设计宽带(10M)与实际使用宽带(128K)比达到10∶0.128,有效的提高了数据交换可靠性,真正做到无阻塞通信。
多个双网交换功能单元(最大255个,根据需要可扩充到1023个)通过两条并行的全交换系统组成双网全交换通讯系统主机。通过两条并行的全交换网络,不但可以把多个双网交换功能单元连接在一起,也可以把本地或异地的多个双网全交换通讯系统主机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双网全交换网络通讯系统,使异地间的资源利用更加合理、区域间联系更加紧密、管制调度更加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采用冗余的两条并行的全交换网络架构,双网并行工作,可以方便的进行扩容,并使地资源利用更加合理、区域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真正做到无阻塞通信,目前,本系统容量超过国际类似系统最大容量2倍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功能板都集成了全冗余网络并行工作,在任意两个功能板间提供不小于10Mpbs的数据交换能力,在多机组间交换,伴随着现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本系统将拥有十分强大的扩容能力。在这样的交换能力下坐席、模拟用户、数字用户等各种接口的数量几乎是可以无限制的扩容,其可以采用丰富的连网方案,能够实现区域间多平台全功能连网,做到资源共享。
另外,很多进口设备产品并不是提供数据转换协议和技术,因此在多系统互连时存在很大的难度。而本实用新型采用不同的通讯协议,使用自主开发的通信协议,可以使不同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相互转换,并与不同产品之间具有很强的兼容性。
本实用新型可以外接目前国内所使用的各种VHF、HF、差转台、无线对讲以及各种地面有线通信设备,而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民航安全生产。一旦由于本系统内部故障原因造成对接入设备的损坏,其损失是无可估量的。因此,本系统的各个功能板在设计时,对所有的输入输出端口进行了全部隔离。通过音频隔离变换器对所有的音频输入输出信号(RX、TX及电话信号)进行隔离;通过光电耦合器和继电器对数字信号(PTT、SQL、ALM)进行隔离。采用全隔离接入方式,可以保证即使在本实用新型出现严重故障时,也不会对接入的甚高频等设备产生任何影响,有效地提高可地空通信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还采用自适应式的接口。当外部设备接入时,各个功能板上的CPU和FPGA会自动判别信号的极性和电平,通过内部极性和电平转换后输出一个标准控制信号进行处理。对系统的输出信号,各功能板同样进行智能化的处理,使输出信号满足接入设备的需要。这种处理方式,可以满足数字信号的接地/干接点/+5V/+12V/-48V等,极大的方便了不同协议甚高频设备的连接,提高了系统的适应能力。
本实用新型采用独立CPU分散控制,每块功能板上都有高性能的32位智能处理器(CPU)NIOSII,用来处理冗余的通讯协议、音频的采集和音频的合成等功能。在整个应用和维护过程中,分散控制系统结构可以把故障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任何功能板的故障都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可靠性相比采用传统的核心主机控制方式的系统有了进一步提高,运行稳定,为保障飞行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实用新型采用全交换网络技术,与传统的PCM交换技术相比具有很明显的优势。两种技术的对比如下:
PCM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技术完善之前的一种数字信号交换方式,类似于模拟开关矩阵转换的交换方式,交换容量存在局限性;全网络交换技术则是新型的数字信号交换技术,是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而诞生出来的,有着交换容量大、传输宽带较大、控制灵活等特点,尤其是采用容错编码技术的全交换网络结构,在数据交换过程中具有数据传输准确、及时的特点,更符合民航行业对通信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特殊要求。
PCM交换技术是采用控制芯片来控制交换芯片通道的接通或断开。全交换网络技术的数据是以祯格式传输的,每个数据祯的头部都有确定的目的地址,交换芯片根据目的地址进行数据祯交换。PCM交换的信息令处理能力依靠处理器的速度,而全交换网络是把所有的信令处理分散到每个端口上去,不依靠于处理器的速度。
PCM交换需要同步时钟,如果失去同步时钟,PCM交换将会瘫痪,而全交换网络则不需要同步时钟。全交换网络技术与PCM交换技术相比可提供更多的联网方式。
在使用和维护方式方面。采用本实用新型之后,电台与无线板相连,通讯主机中的席位直接与无线板和有线板相连,同一个席位既能进行无线通信也能进行有线通信,使用和维护都较之简单、方便,安全性也随之大大提高,有力地保障了飞行安全。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板卡可以热插拔。任何板卡(包括交换板),在通电运行状态下均可热插拔,方便用户在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进行维护。
本实用新型拥有全面的运行监督控制平台。可以检测系统中的任意一个数据的信息,智能的判断故障并有声光报警。
远程维护。系统提供远程拨号的维护功能,厂家维护人员可以在用户许可的情况下,通过拨号方式连入系统,帮助用户进行故障判断和信息配置。
交换系统的全冗余设计。使用户系统使用过程中可以关闭或拔下任意一个交换板进行交换,而不影响系统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可以使无线电主备甚高频电台间无缝切换,也就是说当在同一个席位上配置了同一个频率的主备两部电台时,如果主用电台出现故障(ALARM告警),系统会自动切换到备用电台进行收发。即使用户正在通话过程中,主机故障,也会无间断的切换到备机,这个动作对接收方来说几乎是感觉不到的,用户还可以通过调节音量的大小来对主备机进行区别。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存储多达256个电话会议,组内可容纳64名成员进行会议。系统可分级进行会议,也可以多组同时进行会议,每组会议成员同时发言人数可达4方。
其具有“一键通”功能,即通过电话会议功能,可以预先设定多个呼叫组,通过一键操作即可同时呼叫该组中的全部电话,这一功能对于航行通告、通知信息发布等非常具有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全交换网络技术,可以通过很多载体进行互连(如:网线、双绞线、光纤、同轴电缆等),并且有很多成熟稳定的连网和路由方案可以选择(如:局域网VLAN联网、广域网VPN,DDN专线,无线网桥等),还可以采用自主研发的通讯协议,通过协议转换单元与采用其他的通讯协议的内话设备互联。
本实用新型,设备简洁合理,实用性强,比较适合应用在民航领域。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框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双网交换单元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3也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双网交换单元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状态时的交换介质的示意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无线板的结构框图;
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无线板的电路板图;
图7表示本实用新型无线板的带有音频隔离变换器的电路图;
图8表示本实用新型通讯主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表示本实用新型交换板的结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网全交换网络通讯系统主机,所述通讯系统主机包含多个双网络交换单元2,多个双网络交换单元2通过两条并行的全交换网络111连接在一起,全交换网络111可以采用局域网VLAN联网、广域网VPN,DDN专线,无线网桥等传输介质;双网络交换单元2主要包括无线板3、内线板4、外线板5、席位板6、席位终端板7和两块交换板8;如图2所示,无线板3、内线板4、外线板5通过两个并行的通讯网络数据线与两块交换板8并联连接,两块交换板8并联后与席位板6连接;席位板6连接席位终端板7;两块交换板8同时分别与外部的两条全交换网络111连接;这样,多个双网络交换单元2之间就通过交换板8和全交换网络111连接在一起。在使用时无线板3通过外部设备接口与外部VHF甚高频电台连接,使得外部VHF甚高频电台可以通过双网络交换单元2的席位来控制;而内线板4也通过外部设备接口与直通电话机连接,外线板与市话或程控交换机连接,席位终端板7与用户席位连接,这样就会在每个双网交换单元2上形成一个用户席位15对应的与有线和无线自由控制的结构单元,而多个双网交换单元2之间连通后形成的本实用新型的双网全交换网络通讯系统主机也使得多个双网交换单元2上的用户席位15之间可以相互自由连通,这样的话用户席位15不仅可以在本身的双网交换单元2内进行对有线、无线和其他功能的控制,还可以与其他双网交换单元2上的用户席位15进行信息沟通,或同其他双网交换单元2上的有线、无线或其他功能进行沟通,这样的设计就使得用户席位15的配置简洁高效,而不用象以往那样,配置多个遥控盒和多部直通话机,这样的话,该双网全交换网络通讯系统主机就将用户席位与无线和有线之间、用户席位和用户席位之间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而如图2所示,所述的双网络交换单元2还包括有监控板9、GPS板10、语音板11、录音板12和磁石板13;监控板9、GPS板10、语音板11、录音板12和磁石板13通过内部的两条通讯网络222与两块交换板8连接;在使用时,监控板9用于与监控配置终端机连接;GPS板10与外部时钟源连接;而语音板11则用于储存向双网络交换单元2的各个对应功能板发送的语音信息;录音板12则用于远程席位的本地录音;磁石板13用于与磁石或供电电话连接;
在所述无线板3、内线板4、外线板5、席位板6、监控板9、语音板11、录音板12和磁石板13上均设置有音频隔离变换器、数字隔离器、两片网络驱动模块及独立的CPU和FPGA,FPGA就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如图5和6所示,以无线板3为例,音频隔离变换器、数字隔离器、两片网络驱动模块及独立的CPU和FPGA均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网络驱动模块与内部两条并行的通讯网络数据线连接,进而连接至交换板8;两块网络驱动器14通过电路与CPU连接,CPU 18通过电路与FPGA 19连接,CPU与FPGA形成控制单元;FPGA一方面通过两个转换方向相反的数模转换器22与音频隔离变换器连接,而另一方面与数字隔离器连接,音频隔离变换器21和数字隔离器23与端口连接;音频数据经过音频隔离变换器和数字隔离器后将数据传输给CPU、FPGA进行处理;而数字隔离器可以采用光电耦合器或继电器。
GPS板10则包含有CPU和两块网络驱动模块,网络驱动模块通过电路连接至CPU,CPU则与串口连接。
如图8所示,所述通讯主机1中的多个双网交换单元2阵列的设置在壳体14内;而每个双网交换单元2中的无线板3、内线板4、外线板5、席位板6、监控板9、GPS板10、语音板11、录音板12、磁石板13和交换板8均插接在壳体14的板卡插槽24内,交换板8插接在板卡插槽24的两端;各种外接设备包括用户席位15、直通话机16、VHF甚高频电台17等通过线路连接至壳体14内的各个双网交换单元2所对应的功能板上。
如图9所示,为交换板8的结构原理简易框图,在交换板8上则设置有多个端口用于与各个功能板及全交换网络111对应连接。交换板8的各个端口均通过音频隔离变换器和数字隔离器连接至交换单元,交换单元与控制及陆由协议判断模块连接;信息由相应的端口经过数字和音频隔离后进入交换单元和控制及陆由协议判断模块内处理,再输送出去。交换板8内信息经过数字和音频隔离后进入交换单元和控制及陆由协议判断模块内处理,再输送至各个功能板。
另外如图5、6和7所示,为无线板3的构造原理。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形式的简易框图,图中显示出了各个功能板与电源的连接情况,各个功能板与电源的连接情况同现有公知的电路板相同,在这里不再赘述。
另外,因为本系统可以外接目前国内所使用的各种VHF、HF、差转台、无线对讲以及各种地面有线通信设备,而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民航安全生产。一旦由于本系统内部故障原因造成对接入设备的损坏,其损失是无可估量的。因此,本系统的各个功能板在设计时,对所有的输入输出端口进行了全部隔离。通过音频隔离变换器对所有的音频输入输出信号(RX、TX及电话信号)进行隔离;通过数字隔离器,也就是光电耦合器和继电器对数字信号(PTT、SQL、ALM)进行隔离。采用全隔离接入方式,可以保证即使在本系统出现严重故障时,也不会对接入的甚高频等设备产生任何影响,有效地提高可地空通信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双网全交换通讯系统主机的接口采用自适应式。当外部设备接入时,各个功能板上的CPU和FPGA会自动判别信号的极性和电平,通过内部极性和电平转换后输出一个标准控制信号进行处理。对系统的输出信号,各功能板同样进行智能化的处理,使输出信号满足接入设备的需要。这种处理方式,可以满足数字信号的接地/干接点/+5V/+12V/-48V等,极大的方便了不同协议甚高频设备的连接,提高了系统的适应能力。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各个功能板采集信息,然后通过交换板8及两条并行的全交换网络111,实现双网全交换通讯系统主机内各个双网交换单元2之间的信息交换,从而实现能够实现区域间多平台全功能连网,做到双网交换单元2平台之间的资源共享。
本双网全交换网络通讯系统主机的平台架构采用全交换网络技术,与传统的PCM交换技术相比具有很明显的优势。PCM电路交换硬件设计和全交换网络硬件设计如图所示。
两种技术的对比如下:
PCM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技术完善之前的一种数字信号交换方式,类似于模拟开关矩阵转换的交换方式,交换容量存在局限性;全网络交换技术则是新型的数字信号交换技术,是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而诞生出来的,有着交换容量大、传输宽带较大、控制灵活等特点,尤其是采用容错编码技术的全交换网络结构,在数据交换过程中具有数据传输准确、及时的特点,更符合民航行业对通信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特殊要求。
PCM交换技术是采用控制芯片来控制交换芯片通道的接通或断开。全交换网络技术的数据是以祯格式传输的,每个数据祯的头部都有确定的目的地址,交换芯片根据目的地址进行数据祯交换。PCM交换的信息令处理能力依靠处理器的速度,而全交换网络是把所有的信令处理分散到每个端口上去,不依靠于处理器的速度。
PCM交换需要同步时钟,如果失去同步时钟,PCM交换将会瘫痪,而全交换网络则不需要同步时钟。
全交换网络技术与PCM交换技术相比可提供更多的联网方式。
采用本双网全交换通讯系统主机之后,用户席位15直接通过交换板8与主机中的无线板3和内线板4相连,而电台17和直通电话机16则分别与无线板3和内线板4相连,这样,同一个用户席位既能进行无线通信也能进行有线通信,使用和维护都较之简单、方便,安全性也随之大大提高,有力地保障了飞行安全。
该双网全交换通讯系统主机中每个双网交换单元2的功能板上,都集成有互为隔离的两个全交换网络冗余运行,如图3所示,该图为一个双网交换单元的组成,它由基本的两个网络以及多个功能板组成。
该双网全交换通讯系统主机在应用时,外部语音信息经过其中的对应的功能板进行模数转换后,以数据祯的格式通过这两个网络进行交换,设计宽带(10M)与实际使用宽带(128K)比达到10∶0.128,有效的提高了数据交换可靠性,真正做到无阻塞通信。
本双网全交换通讯系统主机采用冗余的全交换网络架构,双网并行工作,可以方便的进行扩容,例如可以增加多个双网交换单元2,这样也就增加了更多的用户席位,并使得资源利用更加合理、区域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真正做到无阻塞通信,目前,本系统主机的容量超过国际类似系统最大容量2倍以上。
本双网全交换通讯系统主机的功能板都集成了全冗余网络并行工作,在任意两个功能板间提供不小于10Mpbs的数据交换能力;而如果需要将多个本实用新型的双网全交换通讯系统主机连接起来,则也可以利用并行的两条全交换网络111将信息在多机组间交换,可提供100M、1000M的交换速率,这样的话,当将两台同样的双网全交换通讯系统主机设置在不同地点,并同样通过两条全交换网络111连接起来后也就可以实现异地的信息交换;而伴随着现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本双网全交换通讯系统主机将拥有十分强大的扩容能力。在这样的交换能力下坐席、模拟用户、数字用户等各种接口的数量几乎是可以无限制的扩容。
随着空管领域大区管的建设、航空公司基地的延伸以及机场集团公司的整合,对语音调度管理的区域连网需求越来越迫切,本双网全交换通讯系统主机的研发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采用丰富的连网方案;而远程双网全交换通讯系统主机中的用户席位15可以利用传输介质来通过交换网络实现与异地内话系统之间的联网。如图4所示,传输介质包括光纤、同轴电缆、双绞线、VLAN、VPN、协议转换ATS-QSIG、NO.7和无线网桥。
由于不同双网全交换通讯系统主机采用不同的通讯协议,并且很多进口产品并不是提供数据转换协议和技术,因此在多系统互连时存在很大的难度。本双网全交换网络通讯系统主机自主开发的通信协议,可以使不同双网全交换网络通讯系统主机之间的通信协议相互转换,并与不同产品之间具有很强的兼容性。
本双网全交换通讯系统主机采用独立CPU分散控制,双网交换单元2的每块功能板上都有高性能的32位智能处理器(CPU)NIOSII,用来处理冗余的通讯协议、音频的采集和音频的合成等功能。在整个应用和维护过程中,分散控制系统结构可以把故障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任何功能板的故障都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可靠性相比采用传统的核心主机控制方式的系统有了进一步提高,运行稳定,为保障飞行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
该实用新型还具有可维护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板卡热插拔。任何板卡(包括交换板),在通电运行状态下均可热插拔,方便用户在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进行维护。
2、全面的运行监督控制平台。可以检测系统中的任意一个数据的信息,智能的判断故障并有声光报警。
3、远程维护。系统提供远程拨号的维护功能,厂家维护人员可以在用户许可的情况下,通过拨号方式连入系统,帮助用户进行故障判断和信息配置。
4、交换系统的全冗余设计。使用户系统使用过程中可以关闭或拔下任意一个交换板进行交换,而不影响系统的正常使用。
另外,该双网全交换通讯系统主机中的双网交换单元2可以实现主备甚高频电台无缝切换,当在同一个用户席位上配置了同一个频率的主备两部电台时,如果主用电台出现故障(ALARM告警),系统会自动切换到备用电台进行收发。即使用户正在通话过程中,主机故障,也会无间断的切换到备机,这个动作对接收方来说几乎是感觉不到的,用户还可以通过调节音量的大小来对主备机进行区别。
该双网全交换通讯系统主机,因为含有多个双网交换单元,而每个双网交换单元都具有一个席位和与席位相连的多个直通电话机,所以该双网全交换网络通讯系统主机还可以实现256*64成员容量的电话会议,电话会议中能存储多达256个电话会议,组内可容纳64名成员进行会议。系统可分级进行会议,也可以多组同时进行会议,每组会议成员同时发言人数可达4方。通过电话会议功能,可以预先设定多个呼叫组,通过一键操作即可同时呼叫该组中的全部电话,这一功能对于航行通告、通知信息发布等非常具有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设备简洁合理,实用性强,比较适合应用在民航领域。

Claims (8)

1、一种双网全交换通讯系统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包括多个双网络交换单元(2),多个双网络交换单元(2)通过两条并行的全交换网络(111)串联在一起形成通讯装置;所述双网络交换单元(2)主要包括无线板(3)、内线板(4)、外线板(5)、席位板(6)和两块交换板(8);无线板(3)、内线板(4)、外线板(5)均通过通讯网络数据线接入两块并列的交换板(8),两块交换板(8)则通过通讯网络数据线连接至席位板(6);两块交换板(8)与两条并行的全交换网络(11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网全交换通讯系统主机,其特征在于:两条并行的全交换网络(111)可以采用局域网VLAN联网、广域网VPN,DDN专线,无线网桥、网线、双绞线、光纤、同轴电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网全交换通讯系统主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网络交换单元(2)还包括有监控板(9)、GPS板(10)、语音板(11)、录音板(12)和磁石板(13);监控板(9)、GPS板(10)、语音板(11)、录音板(12)和磁石板(13)通过内部的两条并行的通讯网络数据线与两块交换板(8)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网全交换网络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板上设置有多个与各个功能板连接的接口和与全交换网络(111)连接的接口,所有接口均通过音频隔离变换器和数字隔离器与交换单元连接,交换单元与控制及路由协议判断模块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网全交换通讯系统主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无线板(3)、内线板(4)、外线板(5)、席位板(6)上均设置有音频隔离变换器、数字隔离器、两片网络驱动模块及独立的CPU和FPGA;两块网络驱动器(14)通过电路与CPU连接,CPU通过电路与FPGA连接,FPGA一方面通过数模转换器与音频隔离变换器连接,另一方面直接与数字隔离器连接;音频隔离变换器数字隔离器连接至外部设备端口,而两片网络驱动模块则通过通讯网络数据线连接至两块交换板(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网全交换通讯系统主机,其特征在于:数字隔离器采用光电耦合器和继电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网全交换通讯系统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主机(1)中的多个双网交换单元(2)阵列的设置在壳体(14)内;而每个双网交换单元(2)中的无线板(3)、内线板(4)、外线板(5)、席位板(6)、监控板(9)、GPS板(10)、语音板(11)、录音板(12)、磁石板(13)和交换板(8)均插接在壳体(14)的板卡插槽(15)内,交换板(8)插接在板卡插槽(15)的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网全交换通讯系统主机,其特征在于:无线板(3)在使用时与VHF甚高频电台连接;内线板(4)在使用时与直通电话机连接;外线板(5)在使用时与市话或程控交换机连接;席位板(6)在使用时通过席位终端板(7)与用户席位连接。
CN200920012173U 2009-03-20 2009-03-20 双网全交换通讯系统主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8823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12173U CN201388237Y (zh) 2009-03-20 2009-03-20 双网全交换通讯系统主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12173U CN201388237Y (zh) 2009-03-20 2009-03-20 双网全交换通讯系统主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88237Y true CN201388237Y (zh) 2010-01-20

Family

ID=41580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0121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88237Y (zh) 2009-03-20 2009-03-20 双网全交换通讯系统主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88237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3723A (zh) * 2017-11-22 2018-02-23 沈阳空管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双网有线通讯系统主机
CN111614847A (zh) * 2020-05-28 2020-09-01 沈阳空管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话音通道遥控单元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3723A (zh) * 2017-11-22 2018-02-23 沈阳空管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双网有线通讯系统主机
CN107733723B (zh) * 2017-11-22 2023-10-17 沈阳空管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双网有线通讯系统主机
CN111614847A (zh) * 2020-05-28 2020-09-01 沈阳空管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话音通道遥控单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88234Y (zh) 双网有线通讯系统主机
CN201388238Y (zh) 双网全交换无线通讯系统
CN204068990U (zh) 矿井有线、广播一体化调度通信系统
CN103763525A (zh) 一种电网统一视频监控平台系统
CN201388237Y (zh) 双网全交换通讯系统主机
CN201226577Y (zh) 一体化结构通信设备
CN201388239Y (zh) 双网全交换网络通讯系统
CN201388240Y (zh) 双网无线通讯系统主机
CN201388241Y (zh) 双网全交换有线通讯系统
CN202306295U (zh) 应用光纤双环网lcu现地控制系统
CN203119899U (zh) 一种rtu通信装置及电力传输系统
CN101938412A (zh) 以太网数据和异步数据隔离同传的电力以太网交换机
CN218958932U (zh) 民航空管多业务接入平台通信单元故障检测系统
CN209676257U (zh) 一种基于hsr环网的智能站跨间隔保护系统
CN201388236Y (zh) 双网交换通讯装置
CN201388283Y (zh) 双网无线交换通讯装置
CN110677841A (zh) 一种基于蓝牙拓扑网络的实验室数据管理方法及装置
CN201388235Y (zh) 双网有线交换通讯装置
CN201937333U (zh) 一种具有高抗灾能力的电力调度网络
CN207560024U (zh) 带有检修蹬梯的双网全交换通讯系统主机
CN106559482A (zh) 一种矿井无线智能通信系统
CN208508934U (zh) 一种差分通讯和电力载波网络通讯系统
CN203788401U (zh) 一种电网统一视频监控平台系统
CN209676263U (zh) 一种基于全光网络传输的智能网关
CN201594825U (zh) 一种gis间隔控制器与操作机构间的双光纤拓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20

Termination date: 201703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